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考语文总复习十六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编稿:于坤责编:程彦芳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D。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要点梳理

(一)近几年命题特点

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3)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注意:①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②同类相比不是比喻。

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表示推测、想象的不是比喻。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

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类型: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

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如,咱们硬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3、借代

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或特征与本体等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大金牙嘿嘿冷笑了两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效果: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

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效果:态度鲜明,引起读者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本质。

5、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本特点是“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6、排比

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排比的效果: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

7、设问和反问

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内容。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效果: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8、反复

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9、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以乐景衬哀情。

10、顶真

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词语的修辞方法。如,塔脚下是湖,湖边有柳,柳正萌着细芽。

效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三)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

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二、考点解析

(2010 全国Ⅰ)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案】示例1、优雅是一抹妩媚而不矫饰的浅笑,优雅是一束清香而不刺鼻的茉莉,优雅是一盏清冽而刺激的凉茶。

示例2、柔情是一种真诚而不腻烦的絮语,柔情是一种缠绵而不羁绊的牵手,柔情是一种刻骨铭心而不伤怀的惦念。

示例3、从容是一条舒徐而不滞缓的溪流,从容是一缕和暖而不熏蒸的春风,从容是一次淡定的而不盲目的攀登。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自选话题”虽自由度大,但所选话题应健康、积极,句意应力求意蕴丰富。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与例句相同。

(2010 全国Ⅱ)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答案】示例1、博大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博大是壁立千仞的胆魄,博大是汪洋浩博的豪迈。

示例2、博大是学富五车的丰厚,博大是胸怀坦荡的宽广,博大是大气磅礴的雄伟。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就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流畅,内容健康。

(2010 浙江)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打底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

【答案】尘:别看我只是小小的灰尘,却有着飞扬的个性。

舒: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现真我的风采。

【解析】解答本题重点在于理解汉字构造与含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010 山东)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1、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

示例2、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示例3、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

示例4、在忧烦时,音乐是伴侣,欣赏音乐使沉闷的时光有声有色。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所以仿写时注意所选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句式“在……,是……,……”。注意其隐含信息,要用暗喻,且最后一句句义和喻体衔接连贯。

三、能力自测

1、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 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2、下面没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3、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

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上句:

下句:

4、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宦游西蜀烟尘誓扫还金阙志复中原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高吟铁马铜驼

5、2010年5月1日,中国上海将迎来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在此迎接世博会之际,请为下面的上联拟写一幅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世上罕物皆尽有,异彩纷呈四海盛

下联: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7、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8、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是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问: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驼子摔跤”,请说明这个比喻所谈的与学文言文有关的哪方面问题及发言者借此表明的主张。(关于问题的概括不得超过12个字)

10、请赏析下面一则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下面是“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委会为巴金写的颁奖词(略有改动),情感色彩浓郁,思想内涵丰厚。请你从下面所给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说对象,仿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语言风格一致,结构基本相同。

李白曹雪芹鲁迅司马迁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1题。(共三道题,其他两题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11、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四道题,其他三题略)

土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

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 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2、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对联,对联要求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内容相关,A项中的“麓山青”与上联中的“湘水碧”对应最工整。

2、B

解析: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例②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

3、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风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解析:对偶应注意字数、词性和结构方面的要求,突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主题,上下联中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符合字数要求。

4、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解析:这种题型和相关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性较高。要正确把这些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先要判断对联所写的是谁。把陆游的生平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诗句和提供的短语相对照,可知对联写的是陆游。然后根据语言连贯及对联上联和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特点,加以组合。

5、博古精品必全收,奇风毕观五洲欢。

解析:注意词性的相对,“世上罕物”为名词性短语,“皆尽有”为动词性短语,“异彩纷呈”为主谓短语,“四海盛”为主谓短语。在对对联时必须了解并把握。

6、机遇对于英才是一辆便车,对于智者是一条捷径,对于愚者是一缕过眼云烟。

解析:根据以上的分析,做此类题应从几方面入手:①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因此,首先要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理解其构成特点,如比喻分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排比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也包括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修辞效果。

②注意培养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主要采用仿照例句,续写运用特定修辞方法的句子,而常要求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仿写比喻,找出比喻,找出准确的喻体是关键。而在寻找喻体的过程中,能否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7、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解析: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所写内容必须是“景物”,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三种修辞“比拟、比喻、排比”缺一不可。

8、知识,是浩瀚的海,只要你敢于拼搏,总会扬帆远航。知识,是无形的网,如果你不精心编织,就会漏洞百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既考查了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了对修辞的正确使用的能力,还考查了正确审题的能力。注意句式,修辞上要运用比喻和对比。

9、“驼子摔跤”这个比喻谈的是“文言和白话的比例”(或“文言和白话文的关系”)的问题,发言者的主张是:不同意加大文言文的比例(或“分量”)。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比喻本体的理解与识别的能力,实质上是阅读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阐释能力。“驼子摔跤”是个暗喻,题中的“两头”指的是文言文和白话文,“驼子摔跤”指的是加大文言文分量,文言文学习和现代文学习的问题,可能都如驼子摔跤,哪头都不着地,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这就正好谈及文言文和现代文关系问题,由此也可知发言者是不主张增加文言文的分量的。

10、曹雪芹:历经一个时代,透视浮华千载,描绘社会惊迁,一个生命竟如此深邃。他在只言片语中流淌的沉稳,纠正多少人心志的航船;他在现实中彰显的睿智,开启多少人性灵的窗户;他在语言和现实中自持的无畏、清醒、淡泊,在历史卷宗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锋芒。

李白:游走神州大地,见证华美盛唐,飞扬潇洒豪情,一个生命竟如此多姿。他在诗词歌赋吟咏的率真,掸去多少人心灵的尘土;他在生命中坚守的纯粹,开启了多少人灵魂的枷锁;他在诗文和生命中挥洒的乐观、自信、激情,在文学史册中永远绽放明丽的光彩。

鲁迅:跨越一个时代,纵观历史沧桑,抨击黑暗人间,一个生命竟如此深沉。他在字里行间迸发的怒焰,点燃多少人心灵的火种;他在人世间燃烧的激情,照亮多少人精神的铁屋;他在文字和生命中秉持的正义、犀利、勇敢,在历史篇章里永远引导着前进的方向。

11、夸张,突出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中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评价。不同的修辞手法用在诗歌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分析时既要运用相关的修辞知识,又要结合诗中塑造出的形象特点,才能言之成理。

12、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文章用了两个人称,“你”、“我们”,但主要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主要是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瓜果当人写,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 修辞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 ①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 高考常考: 二、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常见形式是:甲是乙。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 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 3、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如: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造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如: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造句: 2、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培根)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学案博苑 01-14 0734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 如、宛如、好比、 犹如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 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 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方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案博苑 12-05 0547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 答题方法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 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造句: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造句: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造句: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检测答案——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8)

常见修辞手法检测答案——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8) 高考模拟 2009-09-03 0615 常见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 1.A(简析:“庭院深深深几许”用的是“反问”的手法) 2.B(简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3.C(简析:此题在衔接语句中考查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最后一句把“月亮”比作一个跟“我”捉迷藏的“调皮鬼”,所以选形象、生动的“跳进水盆”最为合适;另外,陈述对象是“月亮”,而不是“月光”和“水盆”,故A、B、D三项可以排除) 4.(简析:提供了特定的词语,实际上就限定了特殊的情境,在扩句时必须注意到这个具体的情境;同时,比喻的语句也是不能缺少的)例:我愉快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春风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像是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倏地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东一下,西一下,不免有一种心痒难耐的感觉。 5.(简析:可把划线句改为三个含有“见到……你只要无愧地做了……”结构的句子,从而构成排比)例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河,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的最祥和的一朵。 6.(简析:此题在概括文意中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讲究标题语言的形象化,可运用适当的辞格,而“生命的帐单”、“人生有限”、“人的一生”、“一生时间的划分”等标题语句,就缺乏了语言的形象和含蓄,在文采上就有所欠缺)例:人生(或生命)的帐单。 7.(1)工资虽然增加了,但还是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快。 (2)电视剧拍多长要适度,否则落得个越拍越差的结局。 8.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

2008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 1. 下列比喻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日记:心的轨迹凝聚着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幅美丽的图画。 2.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3.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 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 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 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2020届高考语文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4.考点4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4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A组 1.(2019苏州阳光指标调研)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答案 C A项,“尘网”是比喻束缚人的官场。B项,“青云梯”是形容天姥山山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C项,“丝竹”借代音乐。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2.(2019泰州期末)下列加点的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有心者如能在散文大家的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B.由于这段时间老板去国外出差了,小李暂时掌管公司事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C.五河村的村民们穷怕了,个个都在做着发财的梦,于是“病急乱投医”,干起了蔬 菜大棚生意,最终由于乱施肥而亏得血本无归。 D.每到春节,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子们回到村里,最怕见到的就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她们上门来就一件事,那就是帮着张罗对象,相亲,相亲,相亲。 答案 D 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处运用的是比喻修辞。B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比喻没有强手,则平庸者称雄。含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此处运用的也是比喻修辞。C项,病急乱投医:病情危

急时,乱请医生医治。比喻事情危急时盲目地采取措施。此处运用的也是比喻修辞。D项,七大姑八大姨:表示多、乱、杂,泛指一般的亲属,运用的是借代修辞。 3.(2019常州期末)下列各句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3分)( ) ①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②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杨超越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 ③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适时让蝉声鸟声浮上来,次第溶化在迷幻的暮色中。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本题所给句子中,①“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车祸现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门前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项。 4.(2019镇江期末)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附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选.)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如:

2019届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9届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十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题组1 单独考查 1.[2017江苏,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将“一带一路”比作发动机的“引擎”。C项,将“网络病毒”比作“洪水猛兽”。D项,将东道国观念的转变比作“弯道超车”。 2.[2016江苏,2,3分]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借代”手法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或以 部分代替整体等,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手法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 似性。A项,“刀俎”和“鱼肉”与人所处的情境相似,运用的是比喻手法。B项,用“尧”“舜”这两个 人物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C项,“干戈”和“玉帛”分别以战争武器和表示友好的事物指代战争和和平。D项,以“西施”这一人物指代美女。 3.[2015湖南,2,3分]语言文字运用。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比喻排比 B.对偶比喻 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 答案A 解析“梦想是……源泉”是比喻,“面对……;面对……;面对……”是排比。 题组2 综合考查 4.[2017北京,25,10分]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

专题二修辞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中的“常见”是指使用频率高,学生见得多且较为熟悉。江苏省《考试说明》列出的常见修辞手法有以下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重在“运用”,即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次:一是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容,二是能解说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表达上的作用。 修辞手法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其出题方式常常翻新花样,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备受命题者青睐。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仅体现在各类语言表达题中(常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结合考查),也体现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因此,加强对各种常见修辞的辨识能力、熟悉掌握各种常见修辞的表意功能以及准确灵活地运用各种常见修辞来表情达意,是复习备考中的重点。 掌握七种修辞两步突破修辞题难关 【真题试做】 (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A项,“一带一路”比喻成“新引擎”;C项,“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D项,“我国企业”“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的转变比喻成“弯道超车”。

高考必备:语文22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教学内容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比喻与比拟的比较】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D。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命题特点 (一)近几年命题特点 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判断选择题型,如: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文字题形式,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