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
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

2015—2016学年上期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周勇莉使用人:

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观潮》 ------2课时2*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3、《鸟的天堂》 ------2课时4* 《火烧云》 ------1课时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学难点1、发现、体会精彩词句并进行简单练习。

2、根据课文描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积极、合理的想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1、观潮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

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

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任务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假期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和大家分享你看到的美景吗?分享的时候能谈谈当时自己的感受就更棒了。

2、引入单元导读。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内容。

3、引入新课。

修改意见:1、学生交流见闻

2、阅读导读,明确本组学习内容与任务。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学习任务如下: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二)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1、学生根据提示预习课文。完成预习提单。

2、合作探究:读词语,互相订正易错字音,尤其是几个多音字:

笼罩(笼:读“lǒng”不读“lóng”)薄雾(薄:读“bó”不读“báo”)

风号浪吼(号:读“háo”不读“hào”)同桌交流,说说难写或易写错的字。(重点识记“罩”、“蒙”、“贯”)

重点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横贯”的意思。

景象?

修改意见:3.朗读课文

4.说说自己阅读后感受。

三、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1、你怎样给课文分段,理由是什么?

2、师相机引导点拨,(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修改意见:1、学生边读边思考。

2、生汇报交流:

第2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前的情况,

第3、4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5自然段写的是潮去时的景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练读。

4、学生互评。

四、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教师及时掌握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点拨引导。

2、师评:对完成得好的小组、同学提出肯定、表扬,激励大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并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修改意见:学生完成检测: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bó() lǒng () háo()薄笼号

báo()lóng() hào ()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1、观潮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准备1、熟悉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观潮视频,让学生感受壮观景象。

2、提问:看了之后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引导学生抓出:奇观)

3、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朗读。

修改意见:1、学生观看视频,

2、交流感受

3、根据老师提问自主学习

二、生成点拨,深入理解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联系课文插图,想想钱塘江大潮来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2、想想大潮来时声音和江面景色有什么变化?

3、想想钱塘江大潮过去后,江面的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有关词句。

4、指导朗读,想想要怎么读出大潮气势和变化。

5、指导背诵

修改意见:1、认真观看第一幅插图,画出潮来前的有关词语和句子: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人群又沸腾起来。

2、结合第二幅插图,画出潮来时有关的比喻句:

①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找出潮去时的有关词句:潮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江面风号浪

吼江水涨了

4、同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然后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

三、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作者怎样写出“奇”的?1、学生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2、选择背诵课文

3、4自然段其中的一段。

2、根据课文和你想象的画面,创造性复述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

4.模仿课文3—5自然段,写一场大雨,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修改意见:3、学生练习复述。

4、小练笔。

四、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给学生听写,并让学生听写后及时改错。

2、其余的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

3、教师根据学生自测情况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自测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指导学生谈学习收获。拓展课外知识: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修改意见:学生完成检测:

1、听写

2、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犹如: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1、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天下奇观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时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

2.能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

内容。

3.体会课文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所采用的

说明方法。

4.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点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修改意见:1、观看图片,认真听老师的介绍。

2、齐读课题。

二、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合作自主探索,

初感其“奇”

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

4、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5、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修改意见: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之间互相正音纠错。

2、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自主识记“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和多音字(秘、藏)。

3、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

4、学生谈感受

5、学生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①……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②……映衬着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

③……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6、学生谈感受

三、互动交流,感悟全文

1、交流提示中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2、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3、出示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4、课文中一连用了几处“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5、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6.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1.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是用了数字说明。学会“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找出做比较的句子:“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4、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5、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了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6、学生自由练读,读出气势。

四、强化朗读,感悟升华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下面就分小组开个诵读会,把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给同学听,从读中细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给予评价

修改意见:1、学生小组朗读。

2、学生分组诵读并谈体会。

3、交流发言。

五、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出示自测内容,教师巡视。

2、同桌互改互评。

3、师根据自测情况给予评价,进行奖励。修改意见:1.下面句子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1)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2)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

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

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

2、世界之最我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我还知道许多世界之最,让我来写一些六、课后拓展,总结课堂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修改意见: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

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无与伦比”

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3、鸟的天堂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茫浆律榕隙耀暇抛”等8个会认的生字;

正确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等7个会写的字;积累词语

“应接不暇”。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

的壮观景象。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

每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教学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任务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修改意见:1、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齐读课题。

3、听师介绍。

二、自主探索,学习字词

1、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认真预习的孩子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或资料吗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自主识

字。

2、认真观察方格里的生字,注意不容

易写好的笔画、笔顺、结构。

3、学生再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

5、指名反馈答案。修改意见: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三、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1、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2、出示句子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⑴该这么读?

⑵写出了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⑴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⑵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能表示大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概括)

2、练读句子1,体会榕树的与众不同,写出了美丽、奇特、壮观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教师及时掌握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点拨引导。

2、师评:对完成得好的小组、同学提出肯定、表扬,激励大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并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修改意见:学生完成检测: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缝隙(f?ng fang)

应接不暇(yīng yìng)

不可计数(shǔ shù)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作者巴金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第一次看到了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3、鸟的天堂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

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熟悉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预设情境,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

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修改意见:1、学生认真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自主合作,朗读体会

1、指导朗读。

2、找出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思考讨论:文中几次提到了“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而有的地方又加了引号呢?

修改意见:

1、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想

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自己的体会。

3、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天堂”是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的“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三、生成点拨,深入理解

1、合作完成: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什么、听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

2、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3、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4、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2、分组交流汇报

3、一边读,一边想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你能为它写一篇导游词吗?

修改意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写导游词。

五、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自测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自测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修改意见:学生完成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列举文中三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_______了,到处都是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_,小的,花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有的_____。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

板书设计:

大榕树大茂盛生机勃勃(静态)

3、鸟的天堂

鸟多欢快自由自在(动态)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4*火烧云课时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

文素材,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任务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情景导入,激活思维

1、课件出示课题与图片,师解说:火烧云,

就是朝霞和晚霞,它常出现在夏季。课文写的

是夏季的晚霞。我们来看看,在女作家萧红的

笔下,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

修改意见:

观看火烧云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流利朗读课文。

2、思考: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回答。

4、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5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修改意见: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找出相关的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齐读这句话,读出“烧”的感觉。

5、学生思考回答: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三、互动交流,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1.学生回答(夏季傍晚的火烧云,从“晚饭过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的。)

2、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3、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4、默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呢?

修改意见:2、生谈感受。

3、练习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4、概括:颜色、形状

四、生成点拨,深入研究

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2、课件展示这些颜色的火烧云: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4、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5、指导朗读。

修改意见:1、生汇报交流

2、试着用“ABB”式和“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玫瑰红……)

3、说词语:(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4、选择自己喜欢形状的火烧云自由读一读。

5、同桌之间互相有感情引读练习。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写得如此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的呢?请小组同学交流,研究四~六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引导方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的特点。天空里还会有什么形态的云呢?只有动物吗?它出现时是什么样子呢?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想

1、学生仔细仔细阅读4——6自然段,学习习作方法。

2、学生交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3、小练笔

一想,想好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互相补充。

3、小练笔。

修改意见:

六、效果检测,及时反馈

1、出示课堂检测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评价总结。

修改意见:1、色彩世界多丰富啊!找样子写一写。黄(澄澄)绿()金()(茄子)紫()黄()灰2.形容颜色多的词有:五彩缤纷、()、()、( )

形容形状变化多的词:变化多端、( )、( )

3、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火烧云

颜色一会儿……一会儿……美

特点多、快

形状马、狗、狮子

教学反思: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培养细心。

2、能抓住景观的奇特进行交流,提高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

3、发现身边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抓住某一景物的特点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任务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课件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1、观看图片,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本次口语交际。

2、学生阅读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3、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 ) 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修改意见: 1、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老师引导下明确该怎么进行交流。

3、组内交流。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1、个别说。

2、全班交流。

3、完成作业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

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

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

(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五、作业:(课件出示)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10个反义词的意思,体会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词语

2、积累描写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四字词语。

3、学习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描写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词语,体会语言的丰富。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熟悉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一、自主学习,识记词语

出示词语盘点的词语,让学生识记。修改意见:1、读“词语盘点”的所有词语,一个三遍。

2、抄写“词语盘点”的所有词语,一个三遍。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1、你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你去旅游的时候,看到哪些神奇的景象?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做一回美的传播者──景点代言人,向大家介绍。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和“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些都是课文里的句子,这些描写有什么好处?1、学生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

2、小组交流。

3、小组比赛背诵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副对联,说说发现了什么?

3、“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中的“好”字应该怎样读呢?这幅对联的意思是什么呢?

修改意见:

三、效果反馈,当堂检测

1、出示课堂训练。并进行点评。

2、出示课堂作业。

3、对课堂作业的情况进行总结。修改意见:1、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并写上出处):雾锁山头山锁雾,。()

绿水本无忧,;青山原不老,。()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重重叠叠山,;丁丁冬冬泉,。()

我还知道的有关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有:

2、“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是一幅关于的对联,“好”字读第三声的意思是,“好”字读第四声的意思是,这幅对联的意思是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1、读懂习作提示,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写一篇习作。

2、抓住景观的主要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将它写具体。

3、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重点抓住景观的主要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将它写具体。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准备1、熟悉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预设情境,谈话引入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1、读18页习作提示。

2、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1)抓住一处自然景观或旅游景点,

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修改意见:将它的特点写出来。

(2)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层次清晰。

(3)通过描写,使读者展开合理想象。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

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景观,公园(校园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4、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5、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6、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修改意见:1、学生回忆,对哪一处自然景观印象最深刻?

2、说体会

a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

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

色上。

3、通过“我的发现”,受到的启发是

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把它写出来.

4、自由习作。

5、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

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

可)。

建国实小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共同分享。

教学重点学习修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1、熟悉学案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导学生学

一、生成点拨,组内分享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课件出示)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1.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伙伴互相修改,相互启发。(1)找出伙伴写得好的句子(2)、提出你的建议

3、小组评选最佳,推荐一个参加全班交流。

二、互动交流,佳作共赏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习作。

2、对上台展示的学生给予鼓励。修改意见:认真听这些作品,提出你的宝贵意见啊!

三、效果检测,妙笔生花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你对照评议的结果,修改、

补充自己的习作,注意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词语。

修改意见:

将修改后的文章抄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习作赏析与评改

特点突出、有序表达、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文章来自: 《留侯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整理】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又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和。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 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

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文史知识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 蒙薄号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 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挟.持()②圯.上受书() 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 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

⑦鲜腆.. 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 2.通假字 ①卒. 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 3.一词多义 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⑤而???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 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 .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 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

课题:《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目标展示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学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四、点拨释疑(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mēng()薄:bō()号:háo() méng()bāo()hào() měng()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 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

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导学案-部编版

《秋晚的江上》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西下,倒映江面,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让我们一起到“秋晚的江上”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难点:学会抓住主要景物描绘画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充满诗意的画面: 【欣赏美丽画面】 向晚的清江之上,斜阳夕照,倦鸟回巢。而一个“驮”字,让我们看到了本就疲倦的归鸟的沉重。 这是一幅看似静态的图画,但是突然,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抖落夕阳的鸟儿轻盈自由地展翅远飞,我们仿佛听到了斜阳落入江水的扑通之

声。一“翻”一“掉”两个动词,让我们欣赏了鸟儿展翅、夕阳渐落的动态美。 此时,夕阳入江,余晖斜照江面,头白的芦苇也被“妆”成了红颜,此时的斜阳倒成了一位化妆师,让落日余晖下的芦苇展现出了瑰丽的色彩。 果然如《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展开想象,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学习习作技巧】 这首诗,7行,49个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照图景。 标题:秋晚的江上——季节(秋)、时间(晚)、地点(江上)。告诉了我们整个优美景致的大背景。 选择的景物:符合季节和时间特点、动静结合、绘形绘色。 秋季,正是江上芦苇盛开的季节,芦苇的花是白色的,故曰头白。 晚上,正是太阳西落时,所以是斜阳,而鸟儿忙碌一天,归巢时更显倦意。 首节三句,虽有动词“驮”,但感觉是一幅静态图;直到第二节的一翻一掉,整个画面动起来了。可谓动静结合。 此时,头白的芦苇也被夕阳妆上了红颜。一白一红,色彩明艳。 由此,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芦苇、斜阳、倦鸟),自上而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斜阳夕照、倦鸟归巢图。 鸟儿(倦)上(静态)驮翻(动态) 太阳(斜) 妆 (红)芦苇(白)掉(动态) 江下 小朋友,你欣赏了优美的诗歌意境,是不是又收获了描写景物的技巧了呢? 那就是:写景要抓住典型的景物,写景要动静结合,写景要绘形绘色。

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预习案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1、初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 3、勾画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 3、查阅字典词典或资料书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写下来。——————————————————————————————————————————————————————————————————————————————

检测案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1、先解释下列词语,然后再造句 幽静: 绵延: 2. 比较句子,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雪峰间有几朵云影。 (2)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没有哪一座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无边的繁花。 作业设计(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手写)

《可爱的校园》习作教学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春天,花儿五彩缤纷;夏天,树草苍翠欲滴;秋天,凉风习习,树叶随风飞舞,像一只只蝴蝶……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些景物,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二、出示内容,明确要求。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1.读一读,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2.想一想,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言之有物。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1.回忆观察。回忆自己在校园里观察的见闻感受。比如校园的草地、小花园、假山、美丽的小花坛、常去的葡萄架、内容丰富的宣传栏、形象生动的雕塑等,你选择哪种景物呢?从中选择自己喜爱又熟悉的具有特色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2.交流见闻。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见闻感受,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引导。 3.提出要求——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交流汇报,取长补短。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探讨。 五、点拨技巧,言之有法。 1.了解观察顺序。 无论是观察名山大川,还是观察校园或校园的一角,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有哪些顺序呢?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来描写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合情合理地写出来,校园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2.抓住景物特点。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色。只有抓住校园中那些别具一格的事物或独一无二的景物,仔细地观察,生动地描述,才能使人看出它与其他校园的区别,呈现出它的风格与特色,也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总之,可以从事物的种类、大小、数量、形状、色彩、构造、声音等角度,或者从事物的静态动态等方面去发现特点,展现特点。 3.表达真情实感。 无论是观察还是描写校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时,都应该放飞自己的心灵,展开合理的联想,借助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在景物之中——既可以借景抒情,又可以直抒胸臆,这样别人读了你的作文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跟你同喜同忧呢。 4.题目生动传神。

留侯论导学案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2.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 3.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号,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之一,并称;诗并称;词并称;书法、、、苏并称,北宋则是苏、、、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2、背景链接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留侯,指,字。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集锦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集锦 2010-09-16 19:56:28| 分类:他山之石|字号订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导学案设计23、春联(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v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春联的种类和特点。 v 2、学习春联,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v 3、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二、自学指导: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v 1、找出文中的春联,任选你最喜欢的一副,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v 2、你是怎样理解春联“对仗”这一特点的? 三、达标练习: A级: 读短文,回答问题: 解缙(xiè jìn )巧对曹尚书 据说,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竹园对面,于是他便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宝去问是哪个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解通之子解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遂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加上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见了十分惊奇,就命家人曹宝把解缙叫到府上相见。当解缙来到时,曹府中门却不开。解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曹尚书说:“我出几副上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曹念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对: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又出一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对: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听解缙对答如流,口称“奇才”,立即开中门迎接。曹见解缙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便又挖苦他: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曹尚书穿着红袍,老态龙钟,便答:落汤螃蟹着红袍。 解缙进入曹府后,曹问:“解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解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的情景:早晨水桶映着初升的太阳的光亮;夜里水桶里又映着月亮的光华。他还想起母亲在家织布时,两手灵巧地忽上忽下、飞梭走线的情景。于是回答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不得不佩服解缙确有奇才。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对答如流:。 2、“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这副对联 中,对,对,对。 3、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对联,背一背,并把你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抄写下来。 4、解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级: 补字成联 1、风抚千条柳,雨__万朵花。 2、小草萌芽思春暖,红梅傲雪斗____。 《看不见的爱》导学案: 一、(1)文中两次描写了男孩打弹丸的场景,第一次是在第()自然段,“我”看到的情形是(),“我”感到(),

留侯论整理_教师版

<<留侯论>> 一基本字词 1.通假字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猝) ②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现) 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 ①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抱负②必能信用其民矣 ⒊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人名词做动词,降低身份。 ②臣妾于吴者名词做动词,做臣妾。 ③油然而不怪者意动,以为怪。 ④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动用法,使惊恐 ⑤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名词做动词称王 二、重点实词: ⒈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相互⒉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 ⒊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赤膊,表示谢罪⒋而非有平生之素交情。 ⒌养其全锋而待其弊保持⒍不称其志气相当 三、重点虚词 ⒈①彼其能有所忍也如果②非子房其谁全之难道③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大概 ⒉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竟然 ⒊①而世不察,以为鬼物认为 ⒋勾践之困于会稽在 ⒌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从 6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用,介词 .以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凭借,介词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而,连词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来,目的连词 7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用来,连词 所以观其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的原因 四、重点句式 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被动句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 五、句子翻译 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报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张良从圯上老人那儿接受赠送的兵书,这件事实在荒诞不经。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电子版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这组“我爱阅读”的专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定有收获。《我的“人生果”》则通过记述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读书与领悟、读书与写作、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对阅读充满乐趣,把它作为生活乃至生命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1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题目 2.读写生字,体会生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jìng tíng shān dòng tíng hútán miàn qīng luójiùcéng ’ān ( )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暗()境()狐()压()3、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 别是诗人___、____和____所写,他们都是__朝的著名诗人。 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xiàng ()huó( ) 相和 xiāng ()hè()he (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学阅读批注: (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 (2)、把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体会的理由批注在这首诗的空白处,注意言通字顺,字迹美观。例如:“众鸟 ..独去闲.。”可批注你对带点词的理解,以及整句话意思的..高飞尽.,孤云 感受。 (3)、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4)、自己试着阅读批注《望洞庭》、《忆江南》两首古诗。 (5)、别忘了和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补充批注。 (三)、和同学挑战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拓展训练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留侯论 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留侯论学案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B.卒然临之而不惊 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解析】A项,“见”同“现”;B项,“卒”同“猝”;D项,“说”同“悦”。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拔剑而.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勾践之困于.会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解析】A项,而: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B项,于:介词,在/介词,被。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D项,以:和“为”连用,认为/用。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A.观其所以 ..微见其意者 B.而项籍之所以 ..败者 C.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D.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项,表凭借,其他三项与例句一样,均表原因。 【答案】 A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其君能下人 .. B.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 C.其身之可爱 .. D.夫持法 ..太急者,其锋不可犯 【解析】A项,古义:谦逊地对待别人;今义:奴仆,佣人。B项,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一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二指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C项,古义:值得珍爱;今义:①天真无邪,②令人喜爱。D项,古今义相同。 【答案】 D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新地问题详解《留侯论》学案

12、《留侯论》学案 编写:李会霞张晓娟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重难点提示】 1、重点:在学习本文立意新颖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自学导航】 一、正字音 卒()然临之圯()上老人刀锯鼎镬() 贲()育倨()傲鲜()腆() 彼其()不称()其志气肉袒() 二、重点实虚词

【最新】 《留侯论》教案

全面系统的WORD教案范文样板,欢迎你下载 《留侯论》教案 导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目标】 一、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结合诵读指导,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二、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体会苏轼史论散文广征经史,破除陈见,别出新意的风格特色,欣赏他的文采。 三、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习苏轼的创造精神和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自主学习、点拨引导、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今天,我们走近的是《留侯论》,看看苏轼是如何看待张良的。 二、题解 (一)释题 (投影) 张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二)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三、基础阅读 (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学生听读,并注意字音和句读。 1.卒(cù)然临之 2.圯(yí)上老人 3.刀锯鼎镬(huò) ??? 4.贲(bēn)育 5.倨(jù)傲鲜(xiǎn)腆(tiǎn) 6.肉袒(t ǎn) ????? 7.彼其(jì)8.不称(chèn)其志气 ?? (二)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 (三)在前预习的前提下,学生分段诵读,并串讲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师自由提问,适当补充。 1.重点词语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猫》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15.猫》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教师寄语:动物的可爱、可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资料链接】 有趣的猫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猫的优点制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新的答案《留侯论》学案

编写:李会霞张晓娟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重难点提示】 1、重点:在学习本文立意新颖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自学导航】 一、正字音 卒()然临之圯()上老人刀锯鼎镬() 贲()育倨()傲鲜()腆() 彼其()不称()其志气肉袒() 二、重点实虚词 实词: (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