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技术问答

网络技术问答

主要习题解答

1.计算机网络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互联网。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是整个网络的控制中心,各终端共享中心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中心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成批处理。
分组交换网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边缘。这些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用户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而且还共享用户资源子网的许多硬件和软件资源。
互联网实现了异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
2.计算机网络可有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答:计算机网络一般是按照网络连接的拓扑结构或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
3.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可分为哪几种?
答: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和网状结构四种。
4.局域网有哪些特点?
答:局域网特点有5个方面:
⑴ 局域网所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
⑵ 信息传输速率高;
⑶ 计算机必须配置一块网络适配器(网卡)才能连接到局域网上;
⑷ 局域网的设备在物理连接上一般采用光缆、同轴光缆或双绞线;
⑸ 局域网组网方便、实用灵活。
5.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⑴ 资源共享
⑵ 快速传输信息
⑶ 数据的集中管理
⑷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⑸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⑹ 丰富了服务功能


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要点

1.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噪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信道、信号带宽、信到带宽、信到容量、传输效率、吞吐量等)。
2.了解点到点通信模型的相关概念(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
3.掌握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的概念,了解基带传输的编码方案,掌握宽带传输的优点。
4.了解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优缺点。
5.掌握与理解数据传输同步的重要性,了解同步方式的一般方法。
6.掌握数据传输的主要质量指标(波特率、比特率和误码率)。
7.掌握与理解多路复用技术的概念,掌握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工作原理。
8.掌握交换技术的概念,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的特点。掌握报文分组交换的运行机制。
9.理解差错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的技术方法(奇偶校验码)。

主要习题解答

1.什么是基带传输?常用的基带传输有哪几种编码方案?它们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基带

传输是按照信号的固有频率,不加调制地送到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一种技术。
基带传输的编码方案有单极性归零码和单极性不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和双极性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码。
以上的各种编码各有优缺点:第一,脉冲宽度越大,发送信号的能量就越大,这对于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有利;第二,脉冲时间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关系,归零码的脉冲比全宽码的窄,因此它们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就较窄,归零码在频谱中包含了码元的速率,也就是说,发送频谱中包含有码元的定时信息;第三,双极性码与单极性码相比,直流分量和低频成分减少了,如果数据序列中1的位数和0的位数相等,那么双极性码就根本没有直流输出,交替双极性码也没有直流输出,这一点对于在实践上的传输是有利的;第四,曼彻斯特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码在每个码元中间均有跃变,没有直流分量,利用这些跃变可以自动计时,因而便于同步,称为自同步。在这些编码中曼彻斯特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码的应用很普遍。
2.试比较串行输出和并行输出的优缺点,各适用什么场合?
答:并行传输的传输速度较高,但线路连接成本也高。串行传输传输速度与并行传输相比要低得多。但是在硬件信号的连接上节省了信道,利于远程传输,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都是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的。
3.数据传输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哪些?
答:数据传输的主要质量指标有波特率、比特率和误码率。
4.什么是频分多路复用技术?什么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答:频分多路复用技术FDM是通过将传输介质固有的频带划分成较小的频带,每一个频带作为单独的信道,以实现在一条传输介质上实现多个信道的一种数据通信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TDM是通过将传输周期划分成较小的时间片,然后把每一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源,在每一时间片内线路只供一对终端使用,从而达到在一条传输介质上实现多个信道的数据通信。
5.有几种网络交换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网络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在传输数据之前建立连接,有延迟;在电路建立后就专用该电路,即使没有数据传输也要占用电路,所以利用率可能较低。然而,一旦建立了连接,网络对于用户实际上是透明的;用户可以以固定的速率传输数据,除了传输延迟外,不再有其他的延迟。电路交换能适应实时性传输,但如果通信量不均匀,容易引起阻塞。
报文交换的接续时间一般要比电路交换短,传输数据的可靠

性也较高。而延迟时间则取决于信息经过的路由、中继的交换局数目以及在每一个交换局所存储的时间。报文交换方式的交换价格比电路交换方式要高,所以它不适合于对实时性要求强的传输,如会话型和实时转播等场合
报文分组交换由于它在发送端将报文分割成更小的报文分组,使它适合在交换机(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中存储转发,所以比起报文交换方式,能改善传输的接续时间和传输延迟时间。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通信网可以采用分布式控制的自适应路由选择技术,即根据通信量当前的通路情况及通信量情况,选择最佳的路由,这就既提高了通信效率,又提高了可靠性。但报文分组交换用于控制和处理数据传输的软件较复杂,同时对通信设备的要求也较高。


第三章 网络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教学要点

1.掌握传输介质的分类和特性(物理、传输、连接、抗噪特性和地理范围等)。
2.了解有先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的特性和性能指标。
3.了解选购传输介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4.掌握网卡在网络硬件构成中的作用、分类标准和一般安装方法。
5.掌握调制解调器的功能、硬件组成和一般使用方法。
6.了解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特征和工作原理。
7.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互连当中的重要性。

主要习题解答

1.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有哪些?
答: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和卫星通信信道。
2.选择传输介质时要考虑哪些特性?
答:选择传输介质时应考虑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传输特性、连接特性、地理范围、抗噪特性和成本。
3.双绞线的两根导线以螺旋形相互缠绕而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各个线对螺旋排列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最小。
5.在建局域网时,考虑到传输距离近(<100m)、电磁干扰不大、成本要低的情况下,应选用何种传输介质?
答:双绞线
5.考虑到抗噪性能强且传输距离远,应选用何种传输介质?
答:光缆
6.网卡按所支持的传输介质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可以分成双绞线网卡、粗缆网卡、细缆网卡和光纤网卡。
7.在安装了网卡的驱动程序后,网卡仍然不工作,问题一般出在哪里?
答:中断请求(IRQ)、输入/输出端口或者是内存段设置出现冲突,这时就要对出现冲突的资源重新配置。
8.用户拨号上网,应使用何种网络连接设备?
答:调制解调器。
9.在局域网中,何种设备使用最多并且可以把网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散到各个节点?
答:集线器和交换

机。
10.简述网桥的基本特征。
答:网桥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第一网桥能够连接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不同传输速率与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第二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联的网络之间的通信;第三网桥需要互联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第四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广播通信量,有利于改善互联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11.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有哪些?
答: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有三种:直接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改进的直接交换方式。
12.集线器和交换机有何区别?
答:在采用集线器连接的以太网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而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共享同一个指定的带宽。也就是说,交换机可以把每个共享信道分成几个信道。
13.路由器具有哪些功能?
答:路由器的功能主要有:能过滤出广播信息以避免网络拥塞;通过设定隔离和安全参数,禁止某种数据传输到网络;支持本地和远程网络同时连接;利用冗余设备(例如冗余电源、网络接口卡等)提高网络的容错能力;监视网络数据的传输,并向管理信息库报告统计数据;诊断所出现的问题并发出报警信息。
14.什么是路由表?什么是路由?什么是路由的过程?
答:在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存储数据包要发送到的下一站信息的表就叫做路由表 (routing table)。数据包转发到下一站的过程就叫做路由(routing)。找出最优路径的过程也就是路由的过程。
15.什么场合下使用网关?
答: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由于协议的不同而不能直接通信的场合下使用网关
16.常用的网关有哪些?
答:常用的网关类型有协议网关、应用网关和安全网关三种。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要点

1.理解网络协议在整个网络的组成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网络协议分层结构的重要性。
2.了解网络协议分层的原则与规范。
3.了解网络协议分层的相关概念(服务、服务访问点、服务数据单元、接口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面向连接与无连接服务等)。
4.掌握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网络协议分层的标准,了解各层所完成的基本功能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接口标准,重点掌握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5.掌握TCP/IP网络协议规范,熟练掌握IP地址的概念和使用规范。
6.了解IPX/SPX、NetBIOS、NetBEUI网络协议。

主要习题解答

1.什么是网络协议?如何描述网络层次结构?
答:协议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个术语,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协议就是指在两台通信设备之间

管理数据交换的一整套规则。
网络层次结构描述如下:
⑴ 第N层的实体适应且只能使用N-1层提供的服务;第N层的功能是定义在第N-1层功能基础上的。
⑵ 第N层(不包括最高层)向第N+1层提供的服务;此服务不仅包括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括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总和。
⑶ 最低层只提供而不使用服务,是提供服务的基础;最高层只接受服务而不提供服务;中间层既是下一层地用户,又是上一层服务的提供者。
⑷ 各层仅与相邻层发生关系,因此仅在相邻层间设有接口。
⑸ 按照协议相互通信的两个实体,必须位于相同层中。
2.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哪几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何作用?
答:一个网络协议主要3个要素组成:
⑴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定义了怎样进行通信,解决了通信双方"如何讲"的问题。
⑵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定义了通信双方要"讲什么",如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返回的应答。
⑶ 同步(定时):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定义何时进行通信。
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二者有何区别?
答:面向连接服务是用户发送信息前先建立与接收者的连接,连接成功后进行信息传送,然后中断连接。而无连接服务是指无上述连接的建立与中断的过程。每个等待发送的信息本身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进入网络后,经过系统所选择的路线传递。面向连接服务类似打电话,无连接服务类似寄信。
4.试述OSI模型的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在OSI参考模型中采用了7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任务是为其上一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保证信息进入信道并在接收方取下,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并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要注意的是传输介质不在7个层次之内。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建立、维护和拆除链路,并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将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该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许多个结点和链路,也可能要经过好几个通信子网。网络层主要是为两个计算机提供可靠的逻辑线路。该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或包。网络层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

送站的传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点,并交付给目的站点的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对端的传输控制层,又称主机--主机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报文。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式,为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传输通道,用以透明地传送报文。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可以说是用户(进程)的入网接口。会话层虽然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它却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会话层在两个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其交互活动(即会话)。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为应用层进程提供能解释所交换信息含义的一组服务,如代码转换、格式转换、文本压缩、文本加密与解密等;它控制许多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的最高层,是一般用户所能看到的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负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并在两个通信者之间进行语义匹配,是网络环境内应用程序接口API。
5.试说明开放系统互连的概念。OSI模型的特性是什么?
答:所谓开放,就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所谓互连是指将不同的系统互相连接起来,以达到相互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分布应用和分布处理的目的。开放系统互连是指连在网络上的应用进程能开放式地进行交换信息。
⑴ 它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联的分层结构;
⑵ 提供了控制互联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框架:
⑶ 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⑷ 不同系统上的相同层的实体称为同等层实体;
⑸ 同等层实体之间的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
⑹ 相邻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
⑺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
⑻ 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
⑼ 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6.物理层要完成哪些任务?物理层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物理层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⑴ 实现位操作
⑵ 数据信号的传输
⑶ 接口设计
⑷ 信号传输规程
物理层的主要特性是:
⑴ 机械特性
⑵ 电气特性
⑶ 功能特性
⑷ 规程特性
7.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答: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方法主要有:
⑴ 应答式停等流量控制方法
⑵ 预约缓冲区法

⑶ 滑动窗口控制法
8.假设序号位数 n = 3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尺寸一样W = 2,试用滑动窗口控制法画图表明窗口的滑动过程。
答:图示滑动过程如下:

9.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有何区别?
答: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虚电路 数据报
端一端连接 要 不要
目的站地址 仅连接是需要 每个分组都需要
分组顺序 按序 不保证
端一端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均由通信子网负责 均由主机负责
10.最佳路由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最佳路由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
⑴ 最佳性:被传输中的数据从当前结点到达目的结点所用时间最短。
⑵ 公平性:使网络中各结点负载均衡,通信流量均匀。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同等看待,既允许传输的优先权,又防止拥有优先权的用户独占网络。
⑶ 简单性:路由算法本身不会过多地增加网络的开销,即路由算法应简单、易实现。
⑷ 自适应性:能适应网络的通信量和拓扑状态等的变化。
⑸ 稳定性:当网络中某个链路或结点发生故障时,不会因网络拓扑的变化而影响报文正常到达目的结点,且变化的路由所增加的延迟不会大多。
11.完整的网络寻址由哪三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是决定数据是发往本地网还是远程网的逻辑网络地址,当数据到达目的网络后进行寻址的第二步,即数据链路层确定应该发往哪台机器。当数据到达指定设备后则应进行第三步,确定是发给哪个实体的服务地址。
12.在进行网络互连时,若层次不同需要哪些互连设备?
答:网络互连要通过一个中间设备,在OSI参考模型中称其为中继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有以下四类网络互连设备:
物理层中继系统中继器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
13.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主要区别在:
传输层的环境比数据链路层的环境要复杂得多。这是由于传输层的环境是两个主机以整个子网为通信信道进行通信,并且传输的数据是报文。
而数据链路层的环境是两个分组交换结点直接通过一条物理信道进行通信。传输的数据是信息帧。
14.以下问题分别由OSI模型的第几层处理?
⑴ 传输线上和位流信号速度;
⑵ 将传输的比特流划分成帧;
⑶ 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
⑷ 两端用户间传输报文。
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15.会话层的特点是什

么?
答:会话层的特点是:
⑴ 会话连接到传输连接的映射。为实现在表示层实体之间传递数据,会话连接必须被映射到传输连接上。会话连接建立的基础是建立运输连接,只有当运输连接建立好之后,依赖运输连接而建立起会话连接。
⑵ 会话连接的释放。为了不会发生数据丢失的现象,会话连接的释放采用有序释放方式,它是在只有双方都同意释放后才释放连接,即终止会话。
⑶ 会话层管理。会话层管理是用来协调,管理和控制二个会话实体之间的交互活动的。会话实体是指会话层的等同实体。
16.应用层有哪些功能?
答: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
⑴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
⑵ 电子邮件
⑶ 虚拟终端
⑷ 简单网络管理
⑸ 查询服务和远程作业登录
17.TCP/IP协议分为哪几层?每层具有哪些功能?
答:TCP/IP协议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负责把这些数据报发送到指定网络上。
网络层功能为进行网络互连,根据网间报文IP地址,从一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传到另一网络。
传输层的功能为通信双方的主机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传输层对信息流具有调节作用,提供可靠性传输,确保数据到达无误。
应用层的功能为对客户发出的一个请求,服务器作出响应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18.Internet的网络地址大致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地址结构如何?
答:Internet的网络地址大致分为三类:A类、B类和C类,其区别在于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所用的二进制位数不同。
A类网络地址的网络标识含8位二进制数,主机标识含24位二进制数;B类网络地址的网络标识含16位二进制数,主机标识含16位二进制数;C类网络地址的网络标识含24位二进制数,主机标识含8位二进制数。具体如图4-14所示。
在IP地址中,凡是以二进制数0开头的网络地址属于A类网络地址,全世界A类地址的总数为126个,每个A类地址可容纳的主机数最多可达224个。主要适用于大型网络;以二进制数10开头的网络地址属于B类网络地址,适合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可表示214个网络,每个网络可连接的主机数可达216个;以二进制数110开头的网络地址属于C类网络地址,适合于小规模的网络,C类地址表示的网络数量为222。但每个网络可容纳的主机数最多为254台。


第五章 局域网技术
教学要点

1.了解局域网的组成和主要技术要求。
2.了解局域网标准IEEE802的主要内容,掌握常用的IEEE802.1、IEEE802.2、IEEE802.3、IEEE802.4、IEEE802.5标准规范。
3.掌握以太网的概念、MAC帧格式

、工作原理。
4.掌握令牌环网的概念、MAC帧格式、工作原理。
5.了解FDDI网的概念和MAC帧格式。
6.掌握客户机/服务器技术的概念和运行机制。

主要习题解答

1.请说出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答:见习题一第4题。
2.局域网技术要求主要有哪些?
答:决定LAN特性的主要技术有:用以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和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这三种技术决定了传输数据的类型、网络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利用率,以及网络应用等各种网络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3.常用的IEEE802局域网标准有哪些?它们主要用于规范局域网的哪些方面?
答:常用的IEEE802局域网标准主要有三种:
IEEE 802.3--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规范。
IEEE 802.4--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规范。
IEEE 802.5--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及物理层规范。
4.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用以描述帧的寻址和识别等规范,并完成帧校验序列的产生和校验等功能。
5.简述以太网的CSMA/CD的工作流程。
答:以太网的CSMA/CD的工作流程如下:
⑴ 如果介质信道空闲,则可进行发送。
⑵ 如果介质信道有载波(忙),则继续对信道进行监听。一旦发现空闲,便立即发送。
⑶ 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短暂的干扰信号,以强化冲突信号,使LAN上所有站都能知道出现了冲突。
⑷ 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
6.以太网中的MAC帧的格式是什么?并描述各个字段的作用。
答:以太网中的MAC帧的格式与各字段的作用为:
前导码(7字节):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
起始定界符SFD(1字节):指示一帧的开始
目的地址DA(6字节):指出要接收该帧的工作站
源地址SA(6字节):指示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地址。
数据字段长度长度(2字节):指示其后的逻辑链路控制(LLC)数据字节的长度
逻辑链路控制帧LLC:携带的用户数据
填充字段PAD:以保证帧有足够长度来适应碰撞检测的需要
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用于检验帧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差错
7.在令牌环网中,"令牌"的作用是什么?
答:令牌是一组特殊的数据位(比特),专门用来确定该由哪个工作站访问网环。一旦收到令牌,工作站便可启动发送帧操作。
8.令牌环网中的MAC帧的格式是什么?并描述各个

字段的作用。
答:令牌环网中的MAC帧分为常规帧和令牌帧两种,它们的格式与作用如下:
⑴ 常规帧的字段:
起始定界符SD(1字节):帧起始定界符
访问控制AC(1字节):由优先权位、令牌位、监视位和保留位组成。基本功能是控制对环的访问。
帧控制FC(1字节):定义帧的类型和控制功能
目的地址DA(2/6字节):标识帧所发往的工作站的地址
源地址SA(2/6字节):表示发送该帧的站
信息INFO(多个字节):用来携带用户数据或附加的控制信息
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用来检验各字段在传输中有无差错。
结束定界符ED(1字节):帧结束定界符
帧状态FS(1字节):由两个字段组成:地址识别位(A)和帧拷贝位(C)
⑵ 令牌帧的字段:
起始定界符SD(1字节):帧起始定界符
访问控制AC(1字节):基本功能是控制对环的访问
结束定界符ED(1字节):帧结束定界符
9.简述令牌环网帧的收发过程。
答:令牌环网帧的收发过程分为发送过程和接收过程:
帧的发送:MAC单元收到发送数据请求后,首先将数据封装为MAC帧。随后,MAC单元等待令牌到来。如果到来帧的AC字段中的"令牌位"为"0",则表明令牌已到,并通过将"令牌位"置"1"来取得(占有)令牌,随后将其余字段FC、DA、SA、INFO、FCS、ED和FS添加在AC字段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帧,并将该帧发送到环上。取得令牌的站可连续发送直至无数据可发,或保持令牌直到计时器期满为止。该站可通过将ED字段的"中间帧位"置1的方法连续发送多个帧。发送帧的工作站要负责清除绕环一周回至原发点的帧,并检查帧ED和FS字段中的相应的位,判断传输的结果。要指出的是,如果状态表明传输出错,MAC并不重传,而是向高层报告。
帧的接收:令牌环上的工作站除对进入的信号转发外,通过识别帧起始定界符SD来监视帧的开始。如果在FC字段中指示该帧是MAC帧,便对其进行拷贝,并对FS字段中的C位进行解释,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该帧为常规的携带数据的帧,并且DS字段与接收站的地址吻合,则将帧内容拷贝到帧缓冲器,以便进一步处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FS字段中的A和C位都要在转发前根据情况进行设置。
10.FDDI网与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相比有什么优点?
答:FDDI网与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⑴ 较长的传输距离,最大站间距离为200KM。
⑵ 具有较大的带宽,FDDI的设计带宽为100Mb/s。
⑶ 具有对电磁和射频干扰抑制能力,在传输过程中不受电磁和射频噪声的影响,也不影响其设备。
⑷ 光

纤可防止传输过程中被分接窃听,杜绝辐射波的窃听,是最安全的传输介质。
11.FDDI网的端口类型有哪几种?
答:在FDDI标准中,规定了四种端口类型:端口类型A、端口类型B、端口类型M、端口类型S。
12.简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技术要点。
答: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可以很好地平衡系统的通信与处理能力,其技术要点为:
⑴ C/S模式将应用分为前端(客户机)和后端(服务器);
⑵ 客户机一般运行在微机或工作站上,负责管理用户接口、采集数据和向服务器提交作业请求。客户机进程是主动的,先发出请求给服务器,一个客户机可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进程相互作用来完成工作。
⑶ 服务器对客户机是被动和透明的。服务器一般不主动为客户机提供服务,而是根据客户机的作业请求,执行相应的应用,然后将结果送回给客户机。
⑷ 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具有交易性和协作性。交易性是指服务器不仅能正确地送回客户机的请求结果,而且发送的数据量应是客户机完成其工作所需的最小数据量,其目的是尽可能地使网络传输的开销最小。协作性是指发生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的处理必须是有效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关系是协作关系,而非主从关系。


第六章 广域网技术
教学要点

1.了解广域网的类型和拓扑结构。
2.了解广域网域局域网的关系和区别。
3.掌握X.25网的MAC帧的格式及工作原理。
4.掌握ISDN的体系结构和数据通信标准。
5.了解帧中继网的体系结构。
6.掌握ATM网的体系结构与MAC帧格式。

主要习题解答

1.广域网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目前广域网主要有三种类型
⑴ 线路交换网
⑵ 专用线路网
⑶ 分组交换网
2.广域网的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广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
⑴ 集中式拓扑结构
⑵ 分散式拓扑结构
⑶ 分布式拓扑结构
⑷ 全互连拓扑结构
⑸ 不规则拓扑结构
3.为什么广域网一般不采用总线型结构?
答:略!
4.广域网与局域网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广域网与局域网相比有如下特点:
⑴ 局域网一般分布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而广域网则分布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
⑵ 局域网结构简单,而广域网结构复杂并且多样化。
局域网通信所选用的通信介质通常是专用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专用传输介质。广域网通信所选用的通信介质通常是公用线路。
⑶ 局域网通信通常采用的是数字通信方式,而广域网通信通常采用模拟通信方式,或借助卫星利用微波通信;还可以使用光纤通信系统实施光

纤远程高速信息通信。局域网数据在线路上没有路径选择问题,而广域网数据在线路上必须进行路由选择处理。
⑷ 局域网信息传输延时小,信息响应快,所以,局域网的通信管理相对简单。广域网信息传输时延大,远程通信要配置功能较强的计算机或通信设备,而且各种通信软件和通信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也比局域网复杂。
⑸ 局域网信息传输效率高,传输误码率低。广域网信息传输误码率要比局域网信息传输误码率高得多,因此广域网通信必需具有完善的错误校验与纠错能力。
⑹ 局域网的服务对象是一个或几个拥有网络管理和使用权的特定用户,它不是一种公用的或商用的设施。广域网不仅具有专用服务特性,它还具有公用服务特性。所以,在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性、防止非法用户使用、防止网络犯罪方面,对广域网络要求非常高。
⑺ 局域网和广域网都具有共同的网络功能特性。但从整体上分析,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局域网侧重共享信息的处理,而广域网侧重的是信息准确无误、安全的传输。
⑻ 局域网投资少,不需要很高的运行费用。广域网不仅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而且需要高额的运行费用。
5.什么是虚电路?虚电路的优点是什么?
答:虚电路是类似于电话系统建立的物理电路,它在通信子网的工作是应该提供可靠的简单的面向链接的服务。当建立连接时,从源端机器到目的机器的路由作为连接建立的一部分加以保存,对发送的每一个分组不需要进行路由选择,当释放连接时,虚电路也随之取消。
6.简述在X.25通信中,虚电路的建立、复位、清除的过程。
答:
⑴ 虚电路的建立过程
发起建立虚电路的DTE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分组,当本端DCE收到呼叫请求后,由通信子网通过某些内部管理机制,并根据呼叫请求分组的被叫DTE地址字段,将该分组转发到被叫DTE所连DCE一端。被叫端DCE根据该分组向被叫DTE发一接入呼叫分组,若被叫DTE同意与主叫DTE建立一条虚电路,则它向本端DCE发送一呼叫接受分组,该分组沿呼叫请求分组的反向由通信子网从被叫DCE转发到主叫DCE。此时,主叫DCE根据该分组向主叫DTE发送一相应的呼叫接通分组,呼叫建立到此时执行完毕,在主/被叫DTE端间建立起了一条虚电路。
⑵ 虚电路的复位过程
复位过程由复位请求、复位指示、DCE复位确认、DTE复位确认等组成。首先由主叫DTE发送一个复位请求给本端DCE,本端DCE向被叫DCE发送该请求,被叫DCE根据接收到的复位请求向被叫DTE发送复位指示,然后被叫DTE向被叫DCE发出复位确认分组,被叫DCE将该分组发送到主

叫DCE,主叫DCE将复位确认分组再发送给主叫DTE。如此使虚电路的两端重新同步。执行复位操作时,除了不清除虚电路外,将初始化所有虚电路中有关管理数据传输的各种参数。
⑶ 虚电路的清除过程
发起清除虚电路一方DTE发送一清除请求帧至本端DCE,所连接DCE接收到该分组后,-方面立即用DCE清除确认,通知本端DTE这条虚电路已清除,所占用逻辑信道可释放,并可用来建立其他虚电路;另一方面由通信子网内部管理机制将该虚电路已清除信息转发到虚电路所连另一端DCE,然后由远端DCE发送清除指示帧至远端DTE,远端DTE收到该分组后,立即发送一个DTE清除确认帧给所接DCE,并释放本端虚电路所占用的逻辑信道,至此,整个一条虚电路全部释放。该虚电路所占通信子网的资源等由通信子网内部协议和管理机制予以相应释放和回收。
7.ISDN有哪两种速率标准?其各自所能达到的最高带宽是多少?
答: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B+1D组成,最高达到144Kbps速率。主要速率接口(PRI)最高达到1.536Mbps速率。
8.简述帧中继的帧格式的结构。
答:帧中继的帧格式由以下域所组成:
起始标志:标识帧的开始;
地址:长度可变,2-4字节组成;
数据:用户在帧中继上传输的数据;
FCS:错误校验;
结束标志:标识帧的结束。
9.简述帧中继交换的实现方式。
答:目前帧中继交换有三种主要实现方式:帧交换、TDM增值和信元交换。
帧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方式,通过软件方式实现帧的交换和传输。
TDM增值实际上就是在DDN端点机上引入帧中继处理模块,将部分干线带宽设置成帧中继专用信道实现的帧中继交换。
信元交换表明帧中继交换机的内核是信元交换机制,这意味着交换机可以通过硬件方式来交换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交换机的信息处理速度。在信元交换方式下,帧中继交换机要完成帧和信元之间的转换。
10.什么是ATM的信元?ATM信元的格式有哪些字段?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ATM中,数据分组称为ATM信元,取为固定的53个字节的长度。采用较短的字节数是为了提高ATM信元的处理速度。另外,从交换的实现来看,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也便于硬件的实现。
ATM中的信元的的格式为:
通用流量控制(GFC)、虚拟通道标识(VPI)、虚拟通路标识(VCI)、净荷类型标识(PTI)、信元丢失优先等级(CLP)、信头差错控制(HEC)和载荷数据。
11.ATM有哪些通信类型?
答:ATM网有三种通信类型:CRB(Constant bit rate恒定位速率)、VRB(Variable bit rate变化位速率)和ARB(Available bit rate可用位速率)。
CRB通信支

持声音和视频的数据的传输。为完成这种通信,ATM提供一个恒定的带宽、低等待时间和低信元延迟变化。VRB通信除了需求不同带宽以外与CRB相似。ABR通信不需要确定带宽或延迟参数,因此支持大多数数据通信业务。
12.ATM通过哪些技术手段达到传输控制的目的?
答:ATM通过传输管制、传输整形、阻塞控制三种技术手段达到传输控制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