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1高一化学必修2答案

2010.1高一化学必修2答案

2010.1高一化学必修2答案
2010.1高一化学必修2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目标检测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知识与方法】

13.三;ⅦA ;三;ⅠA ;O

14.略

15. 略

【能力与探究】

9.(1)氮;硫;氟(2)三;VIA

10.N;P ;CO ;CO2

11.(1)Ar(2)kOH(3)K+;Ca2+;Mg2+

(4)H2O;2H2O+2K=2KOH +H2↑;H2O +Cl2=HClO +HCl

(5)NaOH;HBRO4;NaBr;黄;2NaBr+Cl2=2NaCl+Br2

(6)NaOH+Al(OH)3=NaAlO2+2H2O;OH-+Al(OH)3=AlO2-+2H2O (7)CCl4;橙红

(8)18。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11.略12.略

9.略

10.(1)4.6 g (2)2.3 g (3)3 mol/L

11.39;钾

2.卤族元素

11.略

12.(1)溶液分成两层,下层为红棕色(I2时为紫红色)液体,上层溶液近于无色Cl2 + 2Br— == 2Cl— + Br2Cl2 + 2I— == 2Cl— + I2

(2)溶液分成两层,下层为紫红色液体,上层溶液近于无色Br2 + 2I— == 2Br— + I2(3)Cl2 > Br2 > I2不能

13、黄或橙色;苯或汽油;溴水;变为橙或橙红;变浅或褪色;有机溶剂;水;

【能力与探究】

10.二V A Li

11.O ;P;Cl

12.(1)固;深;弱;没有;溶(2)深;难;弱(3)最弱;最强

13. Cl2;HBr;O2;H2;HCl;HI

14、CuCl2;NaOH;KBr;AgNO3;方程式略

15、NaI

三.核素

11.(1)6 (2)35

17Cl ; 3717

Cl (3)3

1H ; 42

He (4)40

18Ar ;

4019

K

12.175 ; 118 ; 118

13.AD ; 质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 质子数和中子数 ;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14.(1)18

8O (

2)24

12Mg 15.⑴17

⑶同种元素 ⑷3:1

8.0.9 ; 1.8

9. (1)二 (2)H 2O 2 (3)Na 2O 2

10.(1)氮 氧 氟 硫 (2)三 VIA (3)O < S ( 4 ) H 2O 11.H ;O ;Al ;S ;K

12.Br ;H ;O ;S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0.略

11.能量 ;壳层;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较低 ;较高 12.9,

14.

8.(1)H Li Na (2)He Be Mg (3)Be Ar (4)C (5)O (6)Li P (7)H Be Al (8)Li Si 9. A > C > B 10.m+n

二.元素周期律

【知识与方法】

11.不变;增大;减小;减弱;增强;减弱;增强;减弱;增强;增强

12.F ;HF

13.Cl ;Na ;硅;NaOH ;HClO4;Al(OH)3;Ar ;Cl

14.(1)N ;Si ;S ;Ar (2)Na;F ;Ar (3)HClO4;NaOH ;Al(OH)3 H+ + OH— == 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

Al(OH)3 + OH— == AlO2—+ 2H2O

(4)F Na

15.(1)<、<(2)>、>(3)<、=

(4)>、<(5)>、<(6)<、>

13.略

14.(1)

15.,

,氮,

16.两,沉淀溶解,溶液澄清;。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8.(1)Ne 、F 、F 、Na (2)NaOH 、HClO 4、Al(OH)3 (3)HF HCl NH 3 (4)Na 9.(1)Na 、Si 、P (2)和(3)略

10.(1)MgS ;(2)NaOH 或LiHS ;(3)H 2b-m XO b ;(4)KCl 或CaCl 2。 11.(1)HCl H 2S PH 3或H 2O 2 (2)CH 4O

第三节 化学键

【知识与方法】

19.略 20.略 21. 略 22. 略

23.CaCl 2

24. (1)略

(2)Na

H

H Cl

O

1 2 3 4 5 6 7 8

D B C B C D CD B

9.黄;大量白烟;2Na + Cl2点燃2NaCl

失去1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正;负;静电;

静电;离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10.(1)S、K、Al、Cl、P

(2)K、S2-

(3)H2SO4、KOH、Al(OH)3、HClO4、H3PO4,HClO4、KOH

(4)Cl2+2OH- ====Cl-+ClO-+H2O

(5) Al(OH)3+KOH===KAlO2+2H2O

11.(1)氮;二;V A (2)略(3)略

12.(1)⑥(2)④(3)①(4)⑦(5)⑤(6)③⑦(7)②

13.(1)

微粒代码 a b c d e f g

原子核数单核单核双核多核单核多核多核

带电荷数0 1+ 1- 0 2+ 1+ 0

微粒Ne Na+OH-NH3Mg2+NH4+H2O

其余略

14.(1)H2SO4HClO4<

(2)略

(3)略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B D D

C B B C B

D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C D B D D D C C D

19~21. 略

22.②③④⑤⑥;①

23~25. 略

26.消耗1368 KJ 放出1852 KJ 放出484 KJ

4.(1)化学(2)>(3)>

5.(1)HCl

(2)放热断开 1 mol I—I键和断开 1 mol H—H键所吸收的总能量为(151+436)kJ=587kJ,形成2 mol H—I放出的能量为2×298 kJ=596 kJ,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为放热反应。

(3)Cl2

(4)能X2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和现象不同,条件越易,反应热效应越大。

6.(1)H+ + OH— == H2O (2)E1 > E2

7.1)NaHCO3;53:84 (2)II ;I

8.(1)H2

(2)①来源广泛②不产生污染③可循环使用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知识与方法】

18~20.略

21. 负Zn-2e-=Zn2+ ;正2H2O+O2+4e-=4OH- ; 铁

22~23.略

13.C>D>B>A

14.合理都对

15.合理都对

16.合理都对

17.(1)O2+4e-+4H+=2H2O (2)2H2-4e-+4OH-=4H2O

18. (1) PbO2; Pb

(2) PbO2+2e-+SO2-4+4H+=PbSO4+2H2O

Pb-2e-+SO42-=PbSO4

(3) 变大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D A C B D A B C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D B C D AC B BD D

20~22.略

2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速率增大;随着反应进行、盐酸中(H+)逐渐减下,速率减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CD B A D C C C

11.不是v(A2)

12.(1)(2)略

(3)100~200s之间

(4)因实验F中,锌为粉末,与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快

13.(1)2

(2)Y+3X2Z

(3)0.05 mol/(L·min)

14.(1)0.8 mol/L

(2)60%

(3)0.2 mol/(L·min)

15.(1)0.013

(2)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2先达到平衡状态

(3)30min—40 min之间某一时刻20min—30min之间某一时刻

(4)﹥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性质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8 C AD B B A D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A

A

C

A

D

16.水 ;有机溶剂 ;易燃

17.CH 4 ;;正四面体结构

18.无 ;无 ;轻 ;极难

19.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 20.C ; CH 4 ; 25% 1

2

3

4

5

6

7

8 C B A C B C CD B

9~10. 略

11. H 2+Cl 2 2HCl ; 2AgBr 2Ag+Br 2 ;

2HClO 2HCl+O 2↑ ; 4HNO 3 4NO 2↑+O 2+2H 2O

12. 2.5 mol

13. (1)HCl

(2)B (3)B

(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 能够溶解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左侧气柱减小。

14.(1)H 2 (2)CO

(3)CH 4或CH 4和H 2 或CH 4和CO 或CH 4、CO 和H 2

二、烷烃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8

C C B B B A C C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D C A D AB

16.一个或若干个CH2;分子式;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现象的;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间也能相互成键

17.②⑤⑩;②③④⑤⑧⑩;②⑤

18.③;①;⑤;④;正丁烷、异丁烷;⑥⑦

19.(1)A (2)丁烷;丁烷易液化,溶液罐装,并且常温下是气体

20~21.略

22.AD; C ;B;F; E

23.(1)2—甲基丁烷

(2)2,2—二甲基丙烷

(3)2—甲基—3—乙基戊烷

(4)2,3,4,4—四甲基己烷

24. (1)4.48L (2)7.2g

25. (1) n(c)=1mol 、n(H)=4mol ;(2) CH4

26. CH4

1 2 3 4 5 6 7 8 9

D A CD C B B D D B

10.1︰7

11.(1)CH4+2O2CO2+2H2O

(2)B

(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耗尽了矿井的几乎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

(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

12.C4H10

13.1︰1

14.

CH3

C5H12 ; CH3—C—CH3

CH3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乙烯 1 2 3 4 5 6 7 C CD B BD B AB BC 8 9 10 11 12 13 14 B B

C

B

B

C

BC

15.石油 ;无色 ;略有气味 ;难 ;C 2H 4 ;;

16.明亮且伴有黑烟 ; 二氧化碳和水 ;大量热 ;略 ;紫红色褪去 ;红棕色褪去 ;略 ;加成反应;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聚乙烯 ;加成聚合 17.CH 2=CH 4+HCl

CH 3CH 2Cl ;加成 ;氯乙烷因沸点低、易挥发使受伤部

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减轻伤员的痛感

18、 (1)略 (2)D (3)防暴沸 (4)迅速升温到170℃

(5)反应混合溶液中 (6)催化剂、脱水剂 (7)验纯;掐乳胶管

(8)撤出水面 (9)浓硫酸使乙醇炭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变浅;

不能。因为SO 2也能使KMnO 4(H +)溶液褪色

19.CH 4和C 4H 8 20. C 5H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D

D

C

C

D

B

C

B

11.(1)使乙烯转化为乙醇而无催熟作用使水果在较低温度下保鲜时间长。

(2)CH 2=CH 2 + H 2O ?→?

C 2H 5OH 。 12.(1)品红溶液 ; NaOH 溶液 ; 品红溶液; 酸性KMnO 4溶液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酸性KMnO 4溶液褪

色。

(3)除去SO 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检验SO 2是否除尽 13.

除杂物质 A B C D 选用试剂 b a a c 选用仪器

14、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 CH 2Cl ;

CH 3CH 3+Cl 2 CH 3CH 2Cl+HCl

第1种。因为产物纯净,且易于控制

二、苯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D C A B C BD D 8 9 10 11 12 13 C C

BD

A

D

A

14.;无色 ;特殊 ; 无色 ; ;平面正六边形 ;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

特的键。

15.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近无色 ; 小 ; 不 ;有机溶剂

16.(1)2C 6H 6 +15 O 2 12 CO 2 + 6 H 2O ;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2)(3)(4)方程式略 17.(1)苯 (2)甲烷 (3)乙烯 18.略 19.甲

乙 丙 乙烷(乙烯) Br 2水 洗气 苯(甲苯) KMnO 4溶液 分液 溴苯(溴) NaOH 溶液

分液

1 2 3 4 5 6 C B

C

BD

A

C

7.(1) (或其它

合理答案) (2)稳定 (3)a c d

(4)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独特的键

点燃

光照

8.C 7H 8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D

D

B

B

B

B

B

BD

D

A

13.酒精,无,特殊香,液,小,互溶,小;挥发,密封阴凉处保存。 14.(1)铜丝从表面黑色变成红色,刺激,乙醛,

(2)溶液褪色,氧化。

15.溴原子 羟基 —NO 2

16. C 2H 6O; CH 3CH 2OH

1

2

3

4 5 6 B AB C D

C

BC

7.C 2H 5OH CrO 3 C 2H 5OH

二、乙酸 1 2 3 4 5 6 7 8 D C A D A D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BC

D

D

C

BC

A

17. 略 18.(1)F

(2)CaCO 3 + 2CH 3COOH = Ca(CH 3COO)2+ H 2O + CO 2 ↑

Mg(OH)2+ 2CH 3COOH = Mg(CH 3COO)2+ 2H 2O 19.(1)碳酸钠 醋酸 (2)浓硫酸 干燥CO 2 (3)有白色混浊产生 20.(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与乙酸 (2)Na 2CO 3 防倒吸 (3)催化剂 脱水剂 (4)A

222CH 3CH 2OH O 2 H 2O ++Cu

CH 3CHO

【能力与探究】 1 2 3 4 A

C

A

C

5. (1) 防止加热不均匀引起倒吸

(2) 乙酸乙酯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小,易分层;除乙酸、吸收乙醇,

便于闻酯的香味

(3) 羧基; 羧基中的H ; 取代

6.1)CH 2=CH 2 (2)羟基 羧基 (3)加成 取代(酯化)

(4)CH 2 = CH 2 + H 2O ?→?C 2H 5OH 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7.(1)C 4H 6O 2

(2)羧基 ; CH 3—CH =CH —COOH

(3)CH 3—CH =CH —COOH + NaOH CH 3—CH =CH —COONa + H 2O CH 3—CH =CH —COOH + CH 3CH 2OH CH 3—CH =CH —COOCH 2CH 3 + H 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

(5)22.4 L

8.(1)CH 3COOH (2)37.4 g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CD B D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C C D A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D

A

C

D

BD

D

B

A

A

30.C 6H 12O 6 单 羟

31.无醛基 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 糖葡萄糖含醛基 催化剂

浓硫酸

△ CH 3 CH 3—CH —COOH △

32.(C 6H 10O 5)n ; n ;同分异构体 ; 蓝 ;

(C 6H 10O 5)n + n H 2O n C 6H 12O 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33.多 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 34.(1)H 2SO 4 ; NaOH ;新制Cu(OH)2 (2)否 ;略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BD D A AC C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C

C

D

B

A

C

A

21.淀粉;葡萄糖 22.纤维素

23.多;(C 6H 5O 10)n ;分子组成不同,结构不同 24.单糖;二糖;多糖

25.(1)DF (2)EG (3)ABCDF 26.(1)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葡萄糖 ;氨基酸 (2)蛋白质 (3)蛋白质 (4)油脂

27.加成 高级脂肪酸钠 甘油 皂化 28.④ ;⑤ ; ②③ ;④ ;⑤ ;①

29.(1)不正确 如果淀粉只部分发生水解,未水解的淀粉遇碘水也会呈蓝色。 (2)不正确 水解液没用氢氧化钠中和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铜会溶于硫酸,从而无法氧化葡

萄糖,也就无红色沉淀生成,但淀粉可能水解了。

(3)不正确 该实验只能证明淀粉已经或正在发生水解有还原性糖生成,无法证明是否仍有淀粉存在,所以无法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4)淀粉溶液 水解液????→?溶液NaOH 中和液??????→?微热

银氨溶液 有银镜现象 30.(1)方法三生产酒精能够缓解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因为方法一中原料乙烯来源于

催化剂

碘水

无现象

石油,方法二中原料溴乙烷来源于乙烯,生产酒精过程中均没有脱离石油的使用,而方法三原料淀粉可以来源于玉米等农作物中,减少使用石油。

(2)

31.BCA

32.取代酯化

33. 4.53 t

34.C12H22O11蔗糖或麦芽糖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知识与方法】

1 2 3 4 5 6 7

CD BD C B A D CD

8 9 10 11 12 13 14

D C D C B C A

高温

15.强还原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2Al + Cr2O3 ==== 2Cr + Al2O3

16.(1)化合;游离

(2)还原;①;③;④;②

(3)回收利用

17. O,Al,Cu

18. 电解法,MgCl2电解Mg+Cl2↑;

热还原法,使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得电子变为金属原子。

【能力与探究】

1 2 3 4 5

D C B C C

6.(1)加少量氯酸钾,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铁

(2)Fe2O3+6H+=2Fe3++3H2O;MgO+2H+=Mg2++H2O

(3) Fe+2H+=Fe2++H2↑;Fe+2Fe3+=3Fe2+

7.2Cu2S+3O 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

8.(1)Mg + 2H+ ==== Mg2+ + H2↑

高温

(2)2Al + Fe2O3 ==== Al2O3 + 2Fe

(3)2H2O + O2 + 4e- ==== 4OH-

(4)Al – 3e- ==== Al3+

铝表面易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继续氧化,使金属具有抗腐蚀性能。

(5)27.2 g

9. Cu2(OH)2CO3高温2CuO+H2O+CO2↑; 2CuO+C高温2Cu+CO2↑;热还原法

10. (1) 当硬质玻璃管中红色物质开始变黑时,说明已开始发生反应,B中澄清石灰水开

始浑浊

(2) CO燃烧的火焰呈浅蓝色;因为CO有毒,为防止空气污染而燃烧掉过量的CO

(3) ②

(4) Fe2O3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与方法】

1.A 2.A 3.B 4.D 5.B 6.C 7.B 8.D 9.B.10.B 11.BC

【能力与探究】

1.D 2.D 3.D4.C

5.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

6.(1)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而不应插在液面下

(2)冷凝管的冷水流向是错误的,应从a处流人b处流出

(3)接收仪器应用小口的锥形瓶,而不应用大口的烧杯,以免蒸气挥发太多

7.(1)③①②⑤④

(2)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

(3)相反

(4)防止暴沸

8.(1) B E F (2) 过滤(3) D 理由:H2O2在氧化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杂质(4)蓝色9.(1) Cl2+ 2Br- = 2Cl- + Br2(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 :5

(3) 3H2SO4 + 5NaBr + NaBrO3= 3Br2 +3Na2SO4+ 3H2O 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加适量

NaBr溶液,振荡。

10.(1)Cl2 + 2Br- == 2 Cl- + Br2Br2 + SO2 + H2O == H2SO4 + 2 HBr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3C-NMR(核磁共振)、15N-NM 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 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3.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4.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5.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 n+、B n-、C m-具有 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 >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 b > c B. a > c > b C.a = b + m + n D.a = c – n - m 6.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6和8 B.19和16 C.12和17 D.10和8 7.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8.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 l(O 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 9. .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10.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11. 医学研究证明,用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 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12.下列物质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O2B.NH4Cl C.N2 D.Na2O2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A .C B .F C .S D .Ne 2.已知某粒子 n A Z R ,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3.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 D .r (Ca)/ r (Mg) 5.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 B > C > D B .D >B >A >C C .B >A >C >D D .C >A >B >D 6.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 >I 的是( )。 A .Cl 2+2I -==2Cl -+I 2 B .稳定性:HCl >HI C .酸性:HClO 4>HIO 4 D .酸性:HClO 3>HIO 3 7.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原子半径:F <Mg <K B .稳定性:PH 3>H 2S >NH 3 C .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 D .碱性:Al(OH)3<Mg(OH)2<KOH 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锂(Li )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 .砹(At )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 .在氧气中,铷(Rb )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 .HBrO 4的酸性比HIO 4的酸性强 9.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 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序数比Y 小 B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 大 C .X 的原子半径比Y 大 D .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 大 10.已知下列反应:Cu+X 22、2Y 、2X -+Z 2 2Z - +X 2,X 2、Y 、Z 2为三种元素的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量1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概括总结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 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10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溶质有损失。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p19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 8.

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 (2) 称量 (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第二章第一节 p29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5.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浊液 >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 泥浆水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 饱和NaCl 溶液 胶体 1~100 nm 较稳定,均一 豆浆 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p33 1.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阴阳离子 阳离子 H + 阴离子 OH -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氮 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4.下列关于3 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B.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3 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3 2He和4 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 B.X3YZ C.XYZ2D.X2YZ3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 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14.已知质量为数为A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A-x B.A-x-n C.A-x+n D.A+x-n 15. 对于 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6、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A.13Al B.13Al C.13 C D.13 C 17、对于A Z X和A+1 Z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1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20、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1、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22、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 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 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2周期ⅤA族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Li 与O 2反应(点燃) 4Li + O 22Li 2O Na 与O 2反应(点燃) 2Na + O 2Na 2O 2 Na 与H 2O 反应: 2Na + 2H 2O = 2NaOH+H 2↑ 2、卤素单质F 2 、Cl 2 、Br 2 、I 2与氢气反应 F 2 + H 2 = 2HF 、Cl 2 + H 2 = 2HCl 、Br 2 + H 2 = 2HBr 、I 2 + H 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Cl 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 2(或I 2): ① Cl 2 + 2NaBr = Br 2 + 2NaCl ② Cl 2 + 2KI = I 2 + 2KCl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 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 2:Br 2 + 2KI = I 2 + 2KBr 4、Mg 与H 2O 反应: Mg + 2H 2O = Mg(OH)2↓ + H 2↑ 5、Na 与Cl 2、反应(点燃):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 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 负极(锌): 负极(锌): Zn - 2e - = Zn 2+ (氧化反应) 正极(铜): 正极(铜): 2H + + 2e - = H 2↑(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 Zn 2+ + H 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2)取代反应(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 2H 4 + 3O 2 ??→ ?点燃 2CO 2+2H 2O (2) 加成反应(与Br 2的反应): CH 2=CH 2 + Br 2 → CH 2BrCH 2Br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① CH 2=CH 2 + H 2 CH 3CH 3 ② CH 2=CH 2 + HCl CH 3CH 2Cl (一氯乙烷) ③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乙醇) (4)聚合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 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2C 6H 6+15O 2 ??→ ?点燃 12CO 2+6H 2O (2)取代反应 ① 与Br 2+ Br 2 ??→?3FeBr + HBr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 章知识点总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158012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知识点复习及强化训练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第一周期____种元素包括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_____种元素包括元素 第三周期_____种元素包括元素 周期第四周期_____种元素 (横向)长周期第五周期_____种元素 第六周期_____种元素 第七周期_____种元素 2、族主族 (A) 共七个主族 族副族 (B) 共七个副族 (纵向) 第VIII 族:第_______纵行。 ______族:稀有气体元素 ⅠA 包括元素ⅡA 包括元素 ⅦA 包括元素零族包括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元素的单质和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越易置换出氢气则金属性越。 b.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则碱性越。 c.金属单质和另外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d.一般而言,原电池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正极材料。 e.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的金属单质金属性越。 2

2、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 b.元素单质和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非金属性越强则越与氢气化合,且气态氢化物越。 c.非金属单质和另外非金属盐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d.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 e.同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非金属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非金属性。 3、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1、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半径: 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①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 ②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阴离子、阳离子半径也在变小, 但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③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价态离子,从上到下, 半径也 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 第一章第二节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 2)Cu2+: C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L : 8. 9.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 5.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 ~ (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 (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 O2(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 (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 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第二章第三节 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 K ClO3 KMnO4 HNO3 H2O2 Fe3+等H2 C CO 金属单质等 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 4.C 5.D 6.C 7.C B 8.B C 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 (2)还原剂P 氧化剂O2 转移电子20e- (3)K 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 $ (4)还原剂H2氧化剂W O3转移电子6e-10.略 第二章复习题 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 组O2;D组酸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23 O:16 S:32 H:1 N:14 Si:28 Ca:40 C:12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 3 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 B.除去混在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C.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D.将O 2和H 2 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 2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光束穿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胶体粒子大小在1 nm ~100 nm之间 C.胶体有电泳现象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3.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4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MgCl 2溶液,含有Cl-离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CCl 4的分子数为N A D. 常温常压下,14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N A 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3+、NH 4+、SCN-、Cl- B.Na+、H+、NO 3 -、SiO 3 2-、 C.OH-、Ba2+、Na+、AlO 2- D.Fe2+、NH 4 +、Cl- OH-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 20=Na++20H-+H 2 ↑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OH-= AlO 2- + 2H 2 O C、小苏打与盐酸反应: HCO 3- + H+ = CO 2 ↑+ H 2 O D、往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SiO 3 +H 2 O+CO 2 =H 2 SiO 3 ↓+2Na++CO2- 3 6. 下列六种物质:①Na 20 ②Na 2 2 ③CaCl 2 溶液④Na 2 C0 3 溶液⑤NaOH ⑥ NaHC0 3 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⑥ D. ③④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