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骆乐

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呢?正如一个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的那样:“《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革命原因的最深刻的分析。

读完《旧制度与大革命》,你会对那场大革命有一个非常不同,它发生的原因并不像教科书上所说的“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你亲身经历之后,你才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是如此的错综复杂。所以感谢作者提供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同时,大革命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伟大,它本身也是从旧制度的茧中出来的,不免带着旧制度的痕迹。

每一个卖这本书的商家都说“王岐山推荐”,我觉得不应当仅仅是推荐,而且我们的政府更应该从这本书中真正学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并把它落实到实处,这才是关键!

托克维尔,法国外交部长、思想家。出身贵族,但思想有自由倾向。他写这部作品不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而是关于这场革命的评论性文章。初看本书题目,第一感觉是这本书要写的是因为旧制度过于腐朽不堪,故引起了大革命,在大革命中,旧制度被推翻,建立起了新制度。但是,读过本书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作者一直认为,在这场大革命中,革命者的成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他们从旧制度里继承了大部分的情感、习惯和思想,甚至他们正是靠着这些才能领导革命并摧毁旧制度,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们正是用旧制度的砖瓦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所以,在本书中,旧制度与大革命并不是对立的,相反,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通读本书,我发现本书的重点放在了“旧制度”上,即使有谈到“大革命”,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反映“旧制度”时的社会状况,故我将本书概括为旧制度的那些制度、那些人与那些事三部分,并以此探讨旧制度对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旧制度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对当今的社会的一些思考。

那些制度

作者相信大革命的制度是植根于旧制度的土壤中的,并举出一些典型的制度,比如中央集权制、监管国家制度、官员免责制,也有旧制度时,行政司法合一的现象。

在论述中央集权时,作者主要从三个角度去谈。第一,位于王国中央的枢密

院在管理着全国的政府机构,它是最高法律机关。第二,国家事务由财政大臣主持,后来整个法国的公共管理都由他做,他兼任财政大臣、内政大臣、公共基础建设大臣和商务大臣。这可以看出权力的集中。第三,每个省都有一个官员在领导一切大小事务,那就是总督。有人感慨道:“法兰西王国竟然是由三十个总督统治的。”从中看出大革命后的权力集中,早在旧制度时期已经存在了,而不是大革命的成果。在讨论中央集权时,作者说:“中央集权是一种非常现代的制度,它是怎么在封建社会的瓦砾上立足的呢?”这句话是我有点困惑,为什么说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呢?在中国,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已经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难道是中西国情不同,是中国在古代就非常先进,还是西方那时制度比较落后呢?这值得进一步思考。

在第二篇第三章中,作者用整章的篇幅谈及监管国家的制度。“除非总督向枢密院发出请求报告而枢密院也批准,各市不得设城市税,不得征税,城市中不得抵押、出售、出租、赠与财产……”教区的房子要修,无论距离巴黎多远,也要先得到枢密院的批准,“一个教区请求枢密院批准它花费25里弗尔。”总督也能在教区居民选举时推荐候选人,通常情况下,这位候选人会全票通过。从中看出枢密院和总督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大小事情都得向这两者报告,这样一来,便把社会牢牢地看住了。但是,我想这也严重地制约了地区发展的自由性与积极性。反观当今中国,我觉得非常欣喜。我们在国家版图上设立了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区,在建设基层民主中,我们又有村委选举和居委选举。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在政治方面的自由性以及独立性(当然,前提是遵守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而且也要受到一定的监管,不过至少没旧制度法国那样事事都得向上级汇报)。

在谈及官员免责制时,作者向我们说明了枢密院的特殊权力:“凡是涉及了政府利益或因法律的不同解释引起的诉讼,普通法院均不得受理,普通法院只能受理与私人利益相关的案件。”这些涉及政府的案件都被枢密院从普通法院手中拿走。大革命前,政府只有靠蛮横、不合法的手段才能拯救官员,而大革命后这已经成了制度,官员有合法权利违反法律。看到这里,我想到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虽然现在中国官场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习近平也坚定地要大力防腐败,民众对当官的也缺乏信任感,但是,只要贪官被揪出来,还是会按照法律

规定进行审判,不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有区别对待的现象。

以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制度,都说明大革命后建立的制度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旧制度的基础上。

那些人

本书中,有几个主角值得我们去关注,他们分别是贵族、教士、中产阶级以及农民。他们是法国旧制度下的三级议会的组成成员。

贵族一直是法国的第一阶级,他们养成了心灵的高贵,他们自尊自豪,充满责任感,是社会构造中最坚固、最牢固的部分。但是,法国贵族却一直贫困下去。虽然享有特权,但是他们越来越贫穷,只能靠卖土地,收取领地租金,以此勉强维持生活。贵族失掉的财产,都被平民继承了。贵族越来越像平民。但是,他毕竟是贵族,是有特权的,其中一个便是免税权。随着旧制度法国捐税不断攀升,免税权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贵族不用交很多的税,但是其他阶级都要交,这造成了贵族与其他阶级的不平等性。在贵族与其他阶级中,原有的裂缝变得越来越大了。

在当时的法国,职位可谓是多如繁星,“单1693年—1709年,新设的职位就高达四万多,而且最贫穷的平民资产阶级都可以谋得一官半职。”而中产阶级是这些职位的狂热追求者。因为当官之后,他们便获得了与贵族类似的免税权,成为了伪贵族。我被里面一句话触动了:“在获得官职方面,我们今天的热情比那时有增无减,不过那时和我们这个时代存在一个最大的本质差异:那时政府售卖官职,今天的政府则授予官职,今天的人们不用花钱,只要出卖自己的灵魂即可达成目标。”现在的中国,人们把头削尖了,拼命地往公务员队伍里钻,一个公务员职位有几千甚至几万人争。何为公务员,公务公务,我觉得就是为公众服务,但是,现在有多少人是抱着这种心态去考公务员的,他们更多地被公务员的优厚待遇吸引的。这种对公务员的狂热,是否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呢?

教士是三级中的第一等级,这可以看出宗教在法国的崇高地位。教士在当时的法国是最独立的团体,只有它的自由没有被攻击的危险。许多教士是有贵族血统的,他们把贵族的自豪与桀骜不驯带进了教会。而且许多教士在政府中占有高位,享有特权。这些封建特权虽极大破坏了教会的道德力量,但却保障了教士在世俗政权的独立精神。作者认为:“他们有智慧,爱国,公共情操高过私人美德,

而且他们大部分都信仰坚定,在遭受迫害时仍能坚持这些品质。”但是我们还是不应忘记有些教士滥用自己的特权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比如欺压农民等,并不是全部教士都是那么崇高的。

现在让我们说一下旧制度那时的可怜农民吧!在一个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却毫无技术上的进步;在一个知识和智慧闪光的世界,他们却一直保持着蒙昧与无知。地主阶级对农民越来越不关心,而且越来越痛恨农民;贵族也抛弃了农村。“农民成了一个被抛弃的阶级,既没有人对他施以暴政,也没有人指导他、帮助他。”一些农民被选为收税员,专门负责收取农业税。他们即使牺牲品,也是暴君(因为有时上门收税时,他们会变得冷酷无情)。他们地位卑下,默默无闻,但是却必须承担越来越重的税,于是,他们越来越痛恨其他阶级,和其他阶级分道扬镳,越走越远。中国的“三农”问题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农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政府应该如何为“三农”的解决提供支持与帮助,都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虽然已经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但是“三农”问题还远没解决。“十八大”再一次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经济上的帮助手段。但是,我觉得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培养有知识有智慧的新农民,而且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很重要的。

从上所述,旧制度时代是几个阶级之间不断竞争同时也不断分离的时代。

那些事

那些事,主要讲一下我在旧制度中看到的一些怪事,在作者的笔下,一些事情变得如此异常。

在影响大革命的因素中,启蒙运动为大革命的兴起做了思想铺垫,扫清了思想障碍,可谓影响深远。但在作者笔下,那些思想家变得如此无知与愚昧,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作者认为,法国的那种理性是对自己充满了自负和蛮横。那些文人们“毫无远见,因为没有接触政治权利的途径,他们不仅错误的理解了政治,而且可以说完全不懂。”“文人的美德可能是政治家的罪恶,能让一本书行文优美的特点,对革命可能是致命的。”总体上看,作者并不赞同那些启蒙思想家的理论,甚至是批判。

大革命是反对宗教的,因为法国的国家制度的基础就是教会制度,要攻击国

家的制度,就必须摧毁教会制度。但作者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作者坚信,“对宗教的敬仰是国家稳定和民众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把政治事业与宗教事业连在一起才是最有利的。”而且还说:“政治家需要维护国家的秩序,使民众顺从,所以,政治家本来应该和宗教有切身的利益关系,竟然第一个站起来反对宗教。”在作者看来,宗教可以维护一个国家的秩序,稳定民心,这是作者支持宗教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宗教思想也是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人们探索科学的步伐。宗教有好有坏,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还有一点是繁荣为何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努力减轻民众的负担,反而激起了人民的反叛。这其中是充满着矛盾,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按照作者的逻辑,当经济衰退的时候,人们高呼改革,而且是充满愤怒与不耐烦,政府的执法方式变得缓和了,并努力解决与民众的矛盾。奇迹般的出现回光返照,经济又慢慢变得繁荣了,加上一些农业税的减轻,于是,“那些几乎无意识地耐心忍耐最大压迫的国家,一旦压力减轻,他们就会立即反叛。”另一方面,“政府为促进公共繁荣而努力着,偶尔过多地帮助过多的人(这听上去同样匪夷所思),”支出的增加使政府财政出现危机,政府不断地向外借钱,但却不能保证及时归还,当时商贸广泛发展,群众对迅速发财充满狂热,对财富充满渴望。一边不还钱,一边等着钱,这两者便出现矛盾,并随着所谓的繁荣的进一步发展,矛盾越来越大,并最终成为大革命的有力助推力。同时,还有就是政府努力减轻民众负担,但是,“即使那些拯救人民疾苦的善心理,也隐藏着对穷人的很大蔑视。”政府向民众述说自己的过错,并努力减轻民众负担,这看上去是多么的陈恳,多么地懂得自我反省。但民众并不领情,因为那些深深地刺激了民众敏感的神经,“上层阶级的热情,煽动了民众的暴怒与贪欲之火,并最终从思想上武装好他们,来摧毁自己。”这一切,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还是归咎于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原本的压迫,这种压迫历史悠久,就如火山口上的那块压迫火山的石头,火山里的熔岩并不会因为石头的松动而停止活动,相反,越是松动,熔岩越是活动剧烈,并最终喷发。这一切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在这个夏天,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就像给大脑做了一次深层次的清洗工作,清洗后的大脑不时闪烁着光芒。

最后我在这还推荐托克维尔的另外一本书——《论美国的民主》,《论美国的

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值得特别重视:前者旨在回答“为何美国民主社会是自由的民主社会”后者回答“为何法国在朝民主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这两本书中他的预设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民主乃是大势所趋,虽然他本人未必喜欢。

温故而知新,有时候创新源于历史,知识源于回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