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课堂教学设计

第四章课堂教学设计

第四章课堂教学设计
第四章课堂教学设计

第四章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内容

(一)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隶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即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形式,通过教师的智能活动,将教学意图化、教学方式定型化、教学时空结构化,形成施教前的蓝图。教学设计从形式上可分为课堂教学设计和远距离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指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诸环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描述、计划与规定,即为课堂教学活动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与程序,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优化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受教育者分析、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设计、教学原则的优化组合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等。归纳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即确定教学目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即制定教学策略;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认识这三个方面内容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发展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改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这个“实际”是指脱离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所有学科,每个学生都应主动得到发展的实际。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如何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的教法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有利于使学生在知识、能力(重点是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个性(包括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有利于在一般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美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和美育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

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备课撰写教案,这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不过这种设计是纯经验主义的设计,是把设计看作一门艺术,优秀教师的设计思想之精华通常靠传、帮、带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给其他教师,难以大范围推广普及他们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教学设计是从教学的科学规律出发,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因而是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使教学工作普遍科学化,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投资效益。运用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因为教学设计是用系统

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系统方法、逻辑思维和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熏陶,具有很强的迁移性。从而使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另外,进行教学设计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1.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认识到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决策能力等是社会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现代教育观念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作用,强调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批评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现代教育观念由单一的面对面的集体授课方式,发展为小组交互学习、个别化学习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使用学习形式,目的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现代教育观念特别重视目标和评价,认为可以建立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建立以目标为参考的评价学习结果的客观标准。

2.系统思想与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按一定的规则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需涉及到课堂教学系统,课堂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教学过程。

(二)理论基础

1.传播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它遵从传播的规律。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及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因而传播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设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人类潜力的基础上促使人类潜力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3.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的产生是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反过来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

此外,视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识论及教育哲学也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度及其基本组成部分

(一)程序的概念

课堂教学设计程度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根据已有的教师、学生、课程计划、设备、设施等条件为前提进行设计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这些条件下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常见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如图4—1、4—2。

(二)基本组成部分

上述二个设计程序的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包括了教学过程的基本部分,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基本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常用的一些组成部分(基本内容)思考如何进行设计。为简明起见,列表如下。

图4—1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与诸因素

图4—2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程序

五、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设计

有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师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好教学,如何减轻教师教的负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学的问题,不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仅放在教的方面。

(二)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目标的设计往往停留在认知性和技能性目标方面,对媒体的使用目标常考虑如何运用这种媒体去传授知识。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性格、

兴趣、气质……)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能注意到发挥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景的作用,但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目的性还不很明确,缺乏明确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意识。

(三)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及现代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素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应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时间与空间六个方面。上述六个要素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缺一不可。没有教学工具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就没有进行教学活动的机会;没有空间,教学活动就不可能以任何形式存在。这六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任何包容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共同影响教学过程。

此外,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或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施教者,是行为主体。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成了学生需要的对象,即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客体地位。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行为者,是学的行为主体。但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的,因而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以满足教的需要为前提的学习,显然相对于教而言学生居于客体地位。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教与学互为条件和对象。

(四)教学设计者应具有的素质

为了确保教学设计的成功,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应具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学习心理、传播、媒体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辨别关键因素。

(五)要灵活运用模式

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教学系统是个开放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教师、媒体、信息等各种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因而要在掌握要素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思考重点解决哪些环节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

从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可以看出,需要设计的内容包括分析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下面就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学习内容的分析

(一)学习内容的分类

分析学习内容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掌握,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

学习内容可分为认知类、动作技能类以及态度类三种。认知类学习内容又可分为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能力(观察、推理)两方面。所谓事实,就是现象或事物的表面情形,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原貌,如姓名、时间、地点等一些术语。一些事物的原貌,如烧杯、天平、显微镜、青蛙等,它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获得。把所感知到的大量事实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凡表征同类事件的本质属性以及名称的名词都是概念。原理只是反映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观察、推理可使学生掌握事实、概念和原理。动作技能类学习内容可分为实验操作、自制标本、绘图、乐器演奏、唱歌跳舞等。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如学习电脑打字,除学习打字动作外,还必须了解有关汉语拼音、标点、文件格式、移动规则等知识,没有这些知识结构,动作技能是学不好的。因而分析动作技能学习内容时,不仅要分析有哪些方面的动作技能,还要考虑学习这些动作技能所需掌握的相应的知识;情感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

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分析情感类学习内容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形成或改变态度后,应能做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态度。例如要了解升国旗时要肃立,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漱口,遵守交通规则,保护有益动物,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等。还应了解有关国旗知识,学习保护牙齿有益健康的道理等。

(二)分析学习内容的方法

1.理清教材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有结构的知识。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的确定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中有关部门来确定。大纲有利于从整体上考虑,教师用书、教材有利于深入细致地考虑。如《小学自然》中“电磁现象”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

又如《初中代数》中“加法的运算律”一节,其知识体系如图4—3。

图4—3

知识点亦即教学要点,是指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内容,也兼指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中的一些内容。它是各单元学习内容中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要素,是单元知识体系中较小的单位。知识点之间不交叉、不重复。

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后,下一步是确定知识点。确定知识点的方法一般分两步:首先从知识体系中定出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这里不但要考虑教材,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基础;其次在定出的知识内容中引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部分,即知识点。例如,加法运算律的知识体系确定后,有人列出了三种知识点:①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为知识点;②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公式,简便运算中的常用方法为知识点;③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便运算中的常用方法为知识点。三种不同的列法,究竟哪个合理些。一般认为,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作为一个知识点看待,会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太粗;第二种把概念、公式、常用方法作三个知识点处理,显得太繁琐了;第三种将公式与概念合并,作为两个知识点,较恰当,因为公式是概念的数学表达式。

3.确定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确定之后,我们还应考虑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如表4—2。

表4—2

表中的知识点应包含知识、能力、动作技能、态度方面的学习内容。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习内容分析与传统的“备教材”类似,但传统意义的“备教材”,因缺乏明确的方法与具体要求,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忽视对学习内容中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剖析。学习内容分析这一环节,实质上是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目的在于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这与“教什么”有关),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能力的相互关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服务(与“如何教”有关)。总之,分析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使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内容和方法得到更新。

二、教学目标设计

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

1.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目标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尺度之一,也是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有规定制约的功能。编写教学目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编写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节教学活动过程,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2.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合理地、科学地确定目标。目标清楚与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以及情绪。学生如果明确了目标,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参与感,能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在他们达到目标时,成就动机被激发,对参加以后的学习活动会更加主动积极,对通过考试更具有信心。

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达成的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是进行科学的测试,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无论是进行诊断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在拟定测验题时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学习水平的确定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大类,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个学习水平层次,对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水平。

1.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水平。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成相互联系的、从低到高发展的六

六个层级是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六层之间具有连续性,每一高层次的目标都是所有低层次的行为和目标的延伸和发展。

(1)知识,也称识记。主要指对学过的知识点的再认、再现,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知识是这个领域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它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如:能正确地数100以内的数,能写出比例式a b =c

d ;能讲出昆虫变态的全过程;能讲出密度ρ

=m

v

的定义;能描述验电器的构造和用途。知识层次学习结果的表现是学生记住了以前学过的材料。

(2)理解。是指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涵义,可借助解释、转换、推断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理解或领会。解释指对某一知识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即用自己的话讲出含义,如解释图表数据;转换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述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内容,包括文字叙述、表述式、图示、操作之间的翻译或互换,如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说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推断指预测发展的趋势,包括在条件、结构非标准情况下的判别及把知识点中已经蕴含,但尚未表达出来的内容表达完整,如根据一篇报道的结果和倾向,推断事态最后发展的结果。理解比知识进了一步,是一种简单的领会。

(3)应用。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规则、方法、理论的运用。它与“理解”的区别在于是否涉及到这一项知识以外的事物。“理解”仅限于本身条件、结论的理解,“应用”则需要有背景材料,构成问题情境,且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如运算、操作、使用等)。问题情境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新的,学生无法单纯用记忆模仿完成。二是构成情境的材料是学生的生活常识或旧知识,其难度以不成为一般学生解决此问题的障碍为限。如能应用几何定理测量土地面积;应用原子结构的基本内容,解释摩擦起电和电中和现象,解释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带何种电;能用“四舍五入”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能用P=F

S 解释有关压力、压强的实际问题。“应用”这一水平层次是以识记

和理解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辨别整体中各个局部并认识其相互联系的能力。也可以说将某项知识分解成苦干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组成的法则。它体现了比应用水平更高的智力水平。如划分文章段落大意及找出中心思想;举出一个实验中哪些部分为事实,哪些部分属于假说等。

(5)综合。综合与分析相反,是指把一些有关的部分、因素或片断组成新的整体的能力。理解、应用和分析也有将部分组成与重建的意思,但没有综合来得完整与彻底。综合比上述各层目标更重视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使学生在综合过程中体现独创性的观点和想法,需要注意设情景,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包括:学生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指教师作为知识告诉学生的),提出一种新的想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的“新”相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而言),能按自己的想法整理学过的知识;对条件不完整的问题,能创设条件,构成完整的问题,或按照要求设计一个问题;设计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等等。如:对一个实验结果加以系统正确的说明,或提出种种假说来解释某种现象的成因;运用有关历史事实具体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必然性。

(6)评价。指能按一定的标准,通过分析,作出价值判断。这首先要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或价值观,然后通过客观对象与此标准之间关系的分析,才能作出判断(如评议、估价、表态支持等)。因此“评价”是比“分析”“综合”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如:分析一个实验后能正确指出该实验的科学价值;阅读一篇文艺作品后能从取材、构思、表现、创作态度等方面指出该作品成功失败和正确错误的地方;测固体溶解度常采用溶质质量法和结晶析出法,试将两种方法分析比较,指出每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启发学生养成最佳思考方法的习惯,让学生评价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等。

2.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水平。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作出行为上的选择。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

价值观念、培养感情等有关。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着重在兴趣、态度、欣赏、信仰和价值意义等。分作五层即:接受、反应、批判、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如图4—5。

图4—5

这五层目标也具有连续性,最初是简单的、实在的、普遍性较小的行为,逐步到复杂的、抽象的、普遍性较大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它们也是一种价值意义内在化的连续过程。

(1)接受。接受是情感的起点,指学生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例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个问题的重要性等。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某事物存在的简单注意到选择性注意,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2)反应。反应比接受进了一层,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较高兴趣。例如完成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小组讨论,热心参加歌咏比赛,遵守校纪校规等。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服从、愿意合作,自愿采取新的行为方式,并从中得到个人的满足,包括兴趣、快慰和享受感等。

(3)评价。指学生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判断,进而爱好有价值的事物或行为,他们的行为动机不再是单纯的服从或顺应,而是出于相当坚定的信念,相信某种标准和看法,比另外一些好。例如欣赏文学作品,在讨论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认识到数学重要,从而重视数学的学习等。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

(4)组织。指学生在不断地将价值意义内化时,把个别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整理归类组成系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例如,学生能自我约束,维护集体荣誉;学生能坚持原则指出班上讨论中的错误观点等。

(5)价值的性格化。价值的性格化是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指内在化了的价值体系变成了学生自己的性格特征,也就是成了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这一级里学生一定按自己内在形式的价值体系行事。例如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在团体中表现合作精神等。

3.技能领域教学目标水平。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使用、发展和协调。该目标常用在实验操作、体育课、职业培训中。从理科教学的角度将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为六层,如图4—6。

图4—6

(1)领悟。指通过感觉器官的观察领悟技术要领。如学生能够讲出仪器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能背诵操作方法等。

(2)接触。指从实物和心理方面接触。如学生能正确地装卸仪器零件;学生能正确称量实验药品等。

(3)模仿。指模仿技术、尝试错误。如学生描绘所观察的演示实验,表现出仪器的连接结构;学生能记述操作过程,指出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4)操作。指从实验实习等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步骤和过程。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显微镜;会临时制作涂片。

(5)熟习。指经过反复操作练习,使技术达到精炼纯熟。如学生能正确解剖青蛙;能迅速校正天平排除故障等。

(6)制作。指超越前面的一切技能,表现出技术上的创造性。如学生能改善实验装置;学生能设计并制造模型教具等。

以上为了讨论方便起见,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在现实学习情景中,三种类型的学习有时会同时发生。如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并不是单纯地学习一些知识,其中渗透着情感、态度、意向、技能等方面。比如学生学习混合化学剂技能时,既要懂得各种试剂的化学性能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又必须掌握混合化学剂的操作规程与技巧,同时还必须培养重视安全的态度。因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综合考虑某一学习内容的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得到发展。

近年来,为了使教学目标的确定趋向科学化,符合我国国情,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参照国外教学目标研究的成果,从我国国情出发,也提出了一些设想,将认知领域分为四个等级或三个等级。如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识记)、理解(领会)、掌握(应用)、熟练掌握(分析和综合)四个等级;初中几何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三个层次;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国内有的学者对三个领域的分类分别列出了详细的学习水平表格,可供制定教学目标时参考,如表4—3、4—4、4—5。

引自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表4—4 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分类

引自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转引自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传统的教案设计中,教学目的往往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什么能力等,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是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反映了教师的主观动机,这种主观动机是否与学生学习后客观取得进步的实践相一致,难以判断,因为教学目的只是对教学意图作普遍性陈述。它缺乏可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易把握;它缺乏可测性,使教师难以测定教学的效能。

教学技术理论认为,教学的效能只有通过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比较才能说明。因此必须把笼统抽象的教学目的,转化为精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某一特定可观察到的学生行为或行为的产物,即要求用能表达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语词来描述。它具有精确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即可操作)性的特点。

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教学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是针对某个学生还是某些学生或是全班学生,一般是针对全班学生的;二是学生的行为。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部分,说明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行为的描述应是可观察到的,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教学目标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就会大大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四是程度,程度是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是阐述学生学

习成绩的最低标准,是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的具体描述。程度一般从行为的速度(时间)、准确性和质量(成功的特征)三方面来确定。

以上四个部分可有各种排列顺序,这种顺序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教学目标中都要包括这四个部分。如以下四个例子:

例一: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例二:中下生至少能够举出3个具体实例说明分数的3个基本性质。

对象条件行为程度

例三: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的口述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

条件对象行为程度

例四: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每个实验小组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填写出实验报告。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教育目标的编写只有涉及到这四部分,才能称得上是具体明确,才能既向学生转达有关教师期望的大量信息,又为教师保持教学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展开提供了某种线索;既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清晰地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又使这些期望反映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评价过程之中。总之教学目标必须以行为动词表述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学生是否按照目标中行为动词所描述的方式来学生的学习,指出学生是否达到目标中的最低标准。

以上介绍的方法也适用于情感教学目标的编写,情感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某些态度,建立起一定的观念,养成一定的好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例如,参加小学科技活动的学生将以提前来到学校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为情感领域编写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特点的教学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通常只能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这是可观察到的)来间接推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即把学生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如上述例子中把学生提早到校的具体行为,作为判断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依据,是情感目标编写的一个特点。编写情感目标需要具体的行为指标来表述,增强可操作性。常用的可供编写的行为动词如表4—6、4—7、4—8。

表4—6 编写认知教学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表4—7 编写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表4—8 编写情感教学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

以上介绍了编制教学目标的一般原理,如何根据原理去编制适用于一切学科内容并且是简洁化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的模型,作为广大教师进行具体设计的辅助工具,教师只要根据这个工具填充相应的具体设计内容,使广大教师容易获得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辅助工具,如表4—9、4—10、4—11。

表4—11 教学目标设计一览表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设计一览表在实际操作中各有不同。表4—9是从认知领域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体现了教学内容是由知识和能力两部分组成的;表4—10是将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表4—11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上述三个设计辅助工具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一个知识点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学习水平与之对应;一个知识点也可由一条或几条教学目标与之对应。例如表4—12、4—13。

(五)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制定的目标要能充分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动作技能、态度情感等诸方面达到的具体程度,这样学生才能按照目标来检查自己的学习。

2.教学目标表述要清楚准确。教学目标的表述要能清楚地指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变化。这些变化必须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而不是模糊的。

3.要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准确的学习目标,除了一开始尽量制定得合理外,还需通过评价后修订。其过程如图4—7。

图4—7

三、教学媒体选用设计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用教学媒体。

(一)教学媒体概述

1.教学媒体的含义。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音,是指“中间”“中介”的意思,这里专指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是指传递学习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如表4—14。

2.教学媒体的基本特性

教学媒体的基本特性包括技术特性和教学特性两方面。技术特性是由于设计与制作而天生具有的功能特性,教学特性是表示记录、储存和处理教学内容信息的功能特性。

(1)技术特性。

①表现力: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录音只具有提供听觉形象的功能,

而不具有提供视觉形象的功能;幻灯、投影只具有提供静止的视觉形象而不能提供运动状态的视觉形象的功能;电视、激光视盘既具有提供听觉形象,又具有提供静止的视觉形象,还具有提供运动状态的视觉形象的功能。

表4—14

②重现力:指媒体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把记录、存储的信息内容加以再显的功能。重现可分为即时重现和延时重视。录音机、录像机录制内容后,便可即时播放,投影片(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制的投影片)有很能强的即时重现功能,便于及时反馈信息;幻灯、电影拍摄后须经过后期加工才能使用,叫延时重现。无线电广播和广播电视的重现力要受时间限制,即需要传播者和受播者同步。

③接触面。指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范围,分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两种。开路播放的广播电视及无线电广播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到达社会和家庭,属无限接触面;其他的媒体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属有限接触面。

④参与性。指在使用媒体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利用媒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机会。可分为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类媒体一般都可提供情感参与的方式和机会,能用具体的形象和音响刺激学生,引起学生情绪的反应,诱发学生在情感上参与;有些媒体(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可以使学生既观察图像,又能在师生之间进行提问、答疑、讨论,具有较高的行为参与特性。

⑤受控性。指媒体被使用者操作与控制的难易程度。录音、投影、录像比较容易操作和控制,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媒体。

(2)教学特性。为了能充分发挥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能,需要了解媒体在哪个教学环节中产生何种功效,为叙述方便,列表4—15。

表4—15 教学媒体教学特性表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选择何种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媒体使用因素、经济因素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图4—8所示的程序选择教学媒体。

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媒体的程序为:确定必须由媒体来表现的教学内容;甄别可供选择的媒体类型;选定高效低耗的媒体;设计媒体呈现的时机、方式、步骤和次数。

媒体的内容是指选择将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的符号主要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媒体类型与媒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如表4—16。

在选择媒体内容时,要注意画面资料的内容与组合序列,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主体要突出,结构要合理,图像要清晰,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要适中,要易于观察。

(三)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

1.什么是多种媒体组合教学

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各种媒体(包括传统的现代的)的特性、功能,选择适当的媒体,各展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都是通过多种教学媒体来完成的。因此在选择了适当的媒体类型之后,就要进行多种媒体的组合工作,努力实现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

根据人类学习的认识规律,要充分发挥学习的效能,必须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2.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作用

(1)使各种媒体扬长避短,充分显示自身优势。每种媒体都有它的长处和局限性,相互补充能扬长避短、整体优化。如电视录像表现动态画面有优势,但表现静止放大的画面不如投影,两者结合,既能表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画面。

(2)使媒体组合后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媒体个别功能之和。根据系统原理,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的多种媒体,应是一种科学的有机结合,而并非随机的凑合,它能保证各种媒体都能发挥最佳效果。例如,有位教师上自然课《青蛙和蟾蜍》,他是这样来选择和组合多种媒体的。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青蛙和蟾蜍的外形特征,青蛙怎样捕食、青蛙的一生、理解青

蛙是两栖动物这一概念以及保护青蛙等。引入新课时,教师用录音机播放青蛙的叫声,很快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讲青蛙的外形特征时,先出示投影片,集中指导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认识各部分的名称,需要学生观察青蛙全身是不是长有毛或鳞片,什么颜色,表面有什么等。教师选用实物分组观察,学生可以看到真实的颜色,可用手去摸一摸。讲青蛙捕食过程时,用抽动投影片比用实物效果要好。这是因为:一是青蛙由于改变了生活环境不再捕食;二是即使捕食,由于全过程变化太快(约1/15秒),学生无法看清。讲青蛙一生时,让学生观察实物,卵、蝌蚪、成蛙,再配以青蛙成长过程的投影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一生。讲两栖动物概念时,出示投影片:刚出生两三天的蝌蚪的外鳃,青蛙的肺(或用青蛙肺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讲保护青蛙时,放映青蛙捕捉害虫的电视,出示青蛙一年捕捉害虫数字的投影片,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保护青蛙的意义。

从以上例子可看出,一是要根据功能选择媒体,二是要把各种媒体有机组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原则

进行多种媒体组合时,要注意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进行多种媒体组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实现教学中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种教学媒体。

(2)多种感官配合原则。学生进行学习常需要多种感官参与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般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多种媒体的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视听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大信息量原则。每一种媒体都有一定的信息量,如果在教学中反复使用同一媒体的信息内容,虽然能够起到强化刺激的作用,但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进而会产生仰制心理。由于各种媒体的特性不同,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用多种媒体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所传递的信息量一定比只用单一媒体的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整体性原则。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时,既要考虑各个媒体在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更要考虑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各个媒体发挥什么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的选择

1.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优势的地方。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

(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尽量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投影、电视等具有色彩反差强烈的特点,将教学重点用文字形式十分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二是利用投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能形象地提供反映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理解。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性造成的。教学难点并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物理中的“加速度”这一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通常情况下学生无法观察到初速度,以及在每一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因而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用电子计算机,就能很好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又如自然课中关于“鼓膜是怎样接受声波传入中耳和内耳”这一知识点,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为鼓膜通过振动接受和传导声波这一现象,十分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采用投影模拟实验,就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鼓膜”(像皮膜)振动过程,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3)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运用教学媒体有利于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播放电视录像或投影录音,声画并茂,触景生情,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4)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认识一些事物和现象,建立经验。由于条件限制,有些事物或现象难以观察到,运用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验。例如,自然课中需要学生认识一些珍贵的动植物,可利用教学媒体将学生不可能亲自去观察的这些动植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与课本知识共同的经验,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5)显示过程、形成表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有些现象学生无法直接感知,运用教学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例如学生一般都看见过电铃,听到过铃声,但为什么一按电钮,电铃就会间歇地发出声音,这个道理学生并不清楚,因而难以形成表象。制作一框抽动投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敲锤敲在铃上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形成电铃为什么会间歇地发声的表象。

(6)举例验证、建立概念。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时,应当尽量多用直观材料。借助教学媒体提供鲜明、具体的感知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录像或CAI;讲“太阳高度”这一概念,可设计一框旋转式投影片;讲“三角形内角和”,可以设计旋转抽动投影片,通过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7)提供示范、正确操作。利用教学媒体,还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够规范或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实验教学中常需要用教学媒体介绍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操作比较简单的,教师可用投影手段一次性向学生介绍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待学生明确要领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操作复杂、步骤多,学生一下子不容易掌握,教师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化繁为简,分步进行指导。

(8)解释原理、启发思维。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以实现原理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和《刻舟求剑》所依据的原理时,演示旋转抽动投影片,让学生在观察中受到启发,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讲《蛇为什么能吞下比自己的头大得多的动物》时,演示旋转抽动复合片,指导学生观察蛇的喉咙左右两边各有一根方骨以及喉咙大小的变化,使学生在观察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积极思维。

(9)设置问题、引起思辨。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地思考而获取知识。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辨,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运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引起思辨。例如:演示投影片《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宝塔顶上长着小树和草。进而引起学生思辨,宝塔顶上为什么会长树和草?玉米、水稻是农民伯伯种的,那么塔顶上的树和草是谁种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还有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欣赏审美、陶冶情操等等。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来确定最佳作用点,最终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

2.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

(1)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中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过分地、强制性地要求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虽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是,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起到有意注意所不能起到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作用。

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使学生紧张的大脑既得到休息,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与拼音字母形状相似的事物和与拼音发音相似的事物,帮助学生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汉语拼音的认读。

在语文《荷花》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调整焦距的方法,使画面虚化。学生通过对虚化了的画面的观察,无意识地进入了想象。

在进行英语的一些基本动词的教学时,可以播映教学录像片《公鸡与狐狸》,使学生在观看

生动有趣的电视片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2)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母亲》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对心理刻画描写的厌烦心理,指出了心理刻画又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写作方法,并且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在课一开始时,就应一反常规,利用投影映出一张心理曲线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张图,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仅仅教学方法的这一点变化,就使学生对心理描写厌烦的抑制心理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3)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于教师的教,以及教学的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所以当得知将要由某一位教师讲课时,就会想:“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等着瞧吧。”然后就有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样一种不良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例如:在进行明清史教学的时候,当学生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着听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课时,教师先播放电视剧《红楼梦》选段。学生的心理平衡一下子被打破了,开始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看的电视片,分析明朝末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这样,整个教学就活起来了。

(4)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并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为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这时,教师应当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方法,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兴奋状态升华到新的境界。

例如:在高中语文《宋词赏析》的教学中,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很好的发挥的时候,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通过自己的配乐朗读、昆曲表演艺术家李元华的演唱录音,以及文字投影片,将学生对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理解,引向了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来加以分析的新高度。

(5)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感知与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方面讲,这种新鲜刺激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并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够克服学生学习时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

例如:在普通教室,有些学生由于怕别人听到自己不够标准的英语朗读而产生了对学习英语的畏难心理。到了语言实验室之后,由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自己的朗读别人均听不到,所以读起来就毫无负担。通过录音机将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一听,才发觉自己朗读的并不比别人差。由此,增强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6)满足合理的表现欲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有能力并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尤其如此。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与条件,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与要求,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

例如:教师在讲完一课书后,并不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读多少遍。但是,要求学生第二天每人必须交一盘自己朗读的录音带。结果,学生在家里都很自觉地读了许多遍。最后,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时候,才录下来。由于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了这种激励方法,学生读起课文就格外有兴趣,就不会感觉到这是一种负担。

如果说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研究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那么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则是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研究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作用点和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的。确定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要考虑到时机问题。确定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也必须考虑到作用点的问

题。可以说,解决好了教学媒体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相结合的问题,就能够解决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问题。

(五)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采用等都发生了变化,教学要素的组合更多样化并趋于合理,因而使教学系统的有序程度更高。为了使教学媒体参与教学过程后,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还要注意处理好它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协调统一问题:1.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有利于高效地传输教学信息。下面以语文学科为例,列表作简要概括。如表4—17。

2.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选择组合教学媒体,并使之协调,以产生最佳效果。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明确教学媒体的特性功能和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教学媒体可分为观察、启发、表述、训练等四类。观察类,主要是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表现事物的结构特征,侧重于感知;启发类,主要是演示现象,揭示本质,解释原理,启发思维,侧重于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发现规律,弄通原理,掌握概念;表述类,主要是提供素材,连贯演示,感知内化,达成转换,侧重于语言文字、图像、符号、动作、情感的相互转换;训练类,主要是重视知识,提供范例,加速内化,发展智能,侧重于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读书法,读讲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等。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如表4—18。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五里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 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 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 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 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 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 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 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 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 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 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 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 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 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 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 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 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 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 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 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 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轴对称》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 1课时 提供者:杨革俊单位:春元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

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共同发展过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教学各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整体的体现出教学的意义,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课堂涵。 一、导入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和展示.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现在我们汉语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导入环节设计中常采用“图片加导语”或“图片加问题”等形式,那么在“出示的图片”中,图片怎样选择比较合理、有实用性、实效性?数量的多少怎样定呢? 案例分析:一位数学老师要讲《多边形的认识》这一节课时,他

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利用美国五角大楼的图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传递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但看了他后面的几图我就有些茫然了,一五角大楼被撞击的图(911),一人们(911)受到惊吓四处躲避。导入是为本节课学习容服务,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与多边形有关,而与爆炸没有任何关系。偏离了本节课的要讲的容。可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雨伞、钟表、多边形门、螺母等图形,图形直观学生一目了然,再配上教师简洁的导入语,学生对这节课将要学什么就心中有数了,为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教学案例二:《地震中的父与子》本课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故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本课主题是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情;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面对灾难的顽强不屈,父亲坚韧不拔的意志。讲课老师也采用了图片导入,开始就依次出示了4关于地震的图片,给大家的感觉这节课是讲与地震有关的知识,而与本课的容、主题联系不起来。加上授课教师的导入语也都是关于地震的。我一直在思考依次出示4--5这样的图片,这样的导入语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二、问题的设计及课堂提问 1、问题的设计:(为什么设计,解决那个教学目标) 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我们汉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进行本节课教授

最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 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 ,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 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教学对象初三学生课时 提供者何匡义单位长子县第七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变化的学习方法,并初步运 用观察获取信息,并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与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 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而且化学方程式 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 式的书写及含义。上述知识就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的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 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 景法。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本课创设了“剑桥之旅”、“幸运步步高”等多 种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 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 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配平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剑桥之旅” 〔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观看屏幕 〔回答〕:路标、站牌等。故得出路标、站牌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事先 就需要预设,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大凡是那些有看点的、成功的、高效的课无 不是提前精心设计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必不可 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考虑 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梳理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应该有以下这些: 一、心中有目标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那就是目标。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设计时设计者心中要有目标。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要求和定位 有哪些呢?首先,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清晰,其次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活动得 以达成,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测。除在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中 经常提到的“三维目标”外,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之分,还 有当前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过处理,成为制定和指导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杠杆,所以说心中有目标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 标。 二、心中有教材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教材来 承载这些东西,然而教材是固化和有限的,因此,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度开发 便成为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又一个维度。同样的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会 演绎出不同的精彩,这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和易于接受,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的 教和教材的运用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三、心中有学生 从实际来看,现在所提倡的生本课程理念是颇有道理的。人们在不停地追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 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有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设计 的内容和过程才会更加的丰满、实效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只顾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 顾自己的展示,而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和成长,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应 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心中有希望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希望之光不灭, 那就意味着还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无意的植入一些充满希 望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 需要。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发展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眼前的 事情、目前的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即使是在最失利与失意的时候也要心存 希望,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罢。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有以下几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2(基础教育)

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总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 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单元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 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布道者”,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些,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知识的构建,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的选择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②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③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 (3)重难点突破 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重难点设计成一

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4)知识的构建。知识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框题的知识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当然框题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通过画树状图,也可以通过列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在不违背科学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构建。 (5)训练题的精选。经典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选题必须是精细准确,现在的参考资料、各种的测试题漫天飞,良莠不齐,教师要精挑细选,选择质量高有代表性的题型,题型多样。必须依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选题,必须覆盖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3、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主要采取了“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达成新课标“三维统一”的要求,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总结上:理性思考,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

《数学思考(1)》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4.数学思考 第1课时数学思考(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题,比一比,谁最能干。 (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数。 13、11、9、()、()、()。 (2)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出4个。 ○□□○○□□○○○□□○○○○ (3)2、4、8、16、()、()(课件说明:先出现16、()、(),让学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答案。体会必须要找到规律。再出现2、4、8、16,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找到规律)。

2.揭示课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二、探索规律 1.游戏引入:表扬刚才发言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握手,然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和学生一共握了几次?再选一位同学与其余同学握手,再问一共握了几次,依次……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但不容易一下子说出答案,那么全班呢?(临时收集人数) 这需要我们从人数最少的时候开始找规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看成一个点,握手看成连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握手问题看成是连线问题。 2.教学例1。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①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边巡视,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怎么操作的,边询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预设:有的同学会很快找到规律并得到结果;有的同学能找到答案,但说不清楚规律;有的同学不能找到规律,或不能很快找到,但是可以一直画到6个点甚至8个点;还有可能能连但有遗漏;学生可能很容易发现,用一个点先和其他所有点连接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不一定能想到。)

青蛙写诗-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青蛙写诗》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金璐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4、感悟课文内容,拓展语言,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谜底是:青蛙。来,我们和小青蛙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这篇课文。 师生同写课题,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诗”字,组词。古诗、诗人、写诗…… 一、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注意听老师每个字的发音和语句的停顿。 二、检查前置作业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读对跟读。 2. 齐读生字。 3. 出示字卡,运用识字方法加深记忆。 (1)运用加一加方法:写、诗、要、过、给、们 (2)运用组词方法:以、成 (3)字理:点、串

(4)其他方法:当 4. 出示课后词语,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 1、思考:在青蛙写诗的过程中,都有谁帮了它的忙?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板书:画——蝌蚪水泡泡水珠 思考:它们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用横线画出来。 (1)蝌蚪要当小逗号。学生板书:画逗号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能给你当个小逗号!”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能当逗号呢? 蝌蚪的外型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尾巴,很像逗号。 小逗号有什么用处呢?示儿歌,师读,生听。 (2)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思考:水泡泡为什么能当小句号? 因为水泡泡是圆的。板书:。 句号有什么用处呢?示儿歌,师读,生听。 (3)在青蛙写诗的时候还有一串水珠来帮忙,它们做了什么? 水珠当省略号。认识“省略”。板书:省略号 你认识省略号吗?快在这篇诗歌里找找用笔画下来,查查它是由几个小点组成的?板书:…… 省略号有什么用处呢?示儿歌,师读,生听。

《比一比》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4课时比一比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四个”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满堂灌的教学满堂间的对话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问题②: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偏离目标非学科活动浅层次的教学、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2 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⑴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教师要积极为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⑵引导学生在美术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作活动中,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⑶要创设一定

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1 要确立学生的主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⑷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⑸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⑹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⑺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游戏、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⑻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品,进行交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以学生活动为主“变为”以教师讲为主“由况的联系,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耳听、操作训练直观形象传递信息、语言传递信息、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

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_0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发布者:陈荔娟发布日期:201 1 -1 1 -1 3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从传统的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转变。 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和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学习,教师就得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解决新的知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因此,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要关注到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能让自己提高的阶梯,找到自信,找到乐观。 如在七年级下 Uin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听说能力,并进而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我让同学们分成了四人一组,编写对话,谈论人们的外貌,由全组同学先进行小组练习,然后把对话再表演给全班同学,让大家继 1 / 16

续猜测同学们谈论的是谁,这样,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对于英语水平较弱的同学,他们在组长的帮助下也都能完成相应的简单对话,全班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提升。 (二)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表演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和当堂教学目标相接近的情景,或者把班级干脆就变成一个与教学相契合的大的场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 我记得曾经在教学七年下 Unit 12 时,我就让学生就本校的规章制度做一番讨论,然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阐述,因为说得做得都是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所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积极踊跃,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利于操作,有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只注重热闹,而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电脑多媒体等,为我们大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重大的作用。 如我们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利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 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 (一)形成问题的原由 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 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研究表明,无论哪一种学习,其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呼唤。体育教学的实践说明,学生一且认为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从中感触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1]。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当教师明确了要让学生想学的必要条件,即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

《看一看(一)》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 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课件出示小红的照片) 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小猴子、小猫看大象。要求学生说说哪一幅图是小猴子看到的,哪一幅图是小猫看到的? 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回答。 2.完成教材第19页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学会了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