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期末复习(三)(第七单元第三章)

知识点一:科学方法

1.推测法: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需要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比较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

处。

知识点二:生命的起源——化学起源说

1.米勒实验

实验装置:

①结果: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②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

机物。

2.生命起源的过程

知识点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1)概念: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

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 水生化石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

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陆生化石越多。

(3)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除了化石之外,还包括分子生物学证据、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①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②脊椎动物: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四: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1.创始人: 达尔文。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

择。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联系

(1)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变异使物种间向前发展

变化。

(2) 过度繁殖产生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

存斗争。

(3)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物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不会停止在一

个水平上。

生命的起源

【重难解读】

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主要是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与现代大气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没有氧气。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和闪电等。

(3)环境条件: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内含有有机小分子物质,并具有使有机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大分子

物质的温度条件。

2.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

3.米勒实验

结论:在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的实验中,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转化为有机

小分子物质。

【典例1】 (2016玉林)现在的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形成原始生命时所需要的

( D )

A.水分

B.无机物

C.氧气

D.环境条件

解析: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变式11】 (2016杭州)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变式12】 (2016盐城)下列有关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密的是( C )

A.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各种生物,说明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B.把大豆种子放进冰箱里不能萌发,说明菜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起来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

自肉汤本身

D.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生物的进化历程

【重难解读】

1.进化证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还有分子生物学证据、解剖学证据等。

2.进化历程

(1)蕨类植物不是原始苔藓植物进化而来的,而是由原始藻类植物进化而来。

(2)哺乳动物不是鸟类进化而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原始的爬行动物进化而

来的。

(3)生物进化趋势不包括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4)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的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

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越多。

【典例2】 (2016常州)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B.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解析: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原始的两栖类进

化为原始的爬行类,B错误。

【变式21】 (2016保定)依据生物简易“进化树”,你认为下列各组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B )

A.熊和浣熊

B.熊和大熊猫

C.浣熊和大熊猫

D.小熊猫和大熊猫

【变式22】 (2016盐城)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比甲低等

D.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生物进化的原因

【重难解读】

1.图示

2.解读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普遍具有产生大量个体的能力,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

(2)生存斗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是有限的,为了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要

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发展进化。

(4)适者生存:具有某些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3.内容之间的联系

(1)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动力,遗传变异是基础,适者生存是

结果。

(2)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典例3】 (2016东营)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优质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嘚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嘚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植物和动物进化嘚大致过程 3、了解人类嘚进化历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嘚学习,培养学生嘚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嘚辩证唯物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 植物和动物进化嘚历程 教学难点: 生命嘚起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讨、自学、引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提问检查上节课内容嘚掌握情况。 1、什么叫遗传、变异? 2、生物嘚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嘚对生物有何意义?

有了遗传,物种得以延续;有了变异,生物变得多样化;有了 遗传嘚变异,才会出现新嘚生物类型。 二、新课(30分钟) 1、引入: 地球在距今46亿年前刚形成,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有生命, 那么生命是怎样产生嘚呢? 2、生命嘚起源 播放关于生命起源嘚录相资料,学生观看后让学生自己叙述生 命是怎样起源嘚,以培养学生嘚观察能力和口述能力。 3、展示生物进化系统树,由学生叙述植物和动物进化嘚过程, 教师用课件随同展示。 4、当明确生物进化过程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出生物进化嘚规 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单细胞到 多细胞。 5、生物进化嘚最高境界就是出现人类,让学生看书找出人类 出现过程中是什么起着决定性嘚作用?并用课件展示从猿进化到人嘚过程。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处理动动脑 2、投影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嘚信息。 作业设计: 1、地球形成于亿年前,那时因为而没有生命。

2、原始大气嘚成分有、、等,它们在、、等自然条件嘚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嘚,并汇集到中,逐渐形成了原始嘚,因此,是嘚摇蓝。 3、原始生命由于嘚不同,一部分进化成具有(能自养)嘚;另一部分进化成没有(不能自养) 嘚。 4、植物进化嘚历程是:原始藻 类。 5、脊椎动物进化嘚历程是:古代鱼 类。 6、人类起源于,在从类人猿到人嘚进化历程中, 起了决定性作用。 板书设计: 一、生命嘚起源 二、生物进化嘚历程 三、人类嘚出现 教学后记: 1、植物进化嘚内容学生既感兴趣,但基于学生目前嘚知识面窄, 又找不到很充足嘚证据,本想让学生去收集,后改为教师收集。 2、学生在充足嘚资料中能自己总结出生物进化嘚规律。 3、人类起源观点较多,较为人们接受嘚是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在起源过程中,劳动起着关健性嘚作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2020-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知识点

2020-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知识点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由母体直接发 育成新个体的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为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的优点为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的优点为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3、无性生殖包括: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4、无心插柳柳成荫为扦插,一棵树上多种花为嫁接。 5、嫁接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6、嫁接产生的新植株保持接穗的性状。 7、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如右图) 8、题中凡是提到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种子字样的都为有性生殖。 9、受精卵发育成胚;果皮和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10、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11、椒草用叶繁殖;月季、葡萄用茎繁殖;果树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土豆用芽繁殖。 12、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 发育叫变态发育。 13、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蚕丝产生于幼虫期,抽丝在蛹期):家蚕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 14、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家蚕、 蝶、蛾 15、蝗虫的三个时期:卵、若虫、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 17、金蝉脱壳中的壳指“外骨骼”因为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18、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 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例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是两栖动物,但是乌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19、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20、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1、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 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 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 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 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第二节昆虫的 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 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1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 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32406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想一想议一议P2 竹是很少开花的植物,它们大部分时候地下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生殖。竹鞭有节,节部有芽和退化的叶,并可生根。有的芽长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茎干并逐渐成竹。竹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开花,结果并产生种子。开花后的竹林会大面积死去,而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会繁衍成新竹林。由于有性生殖产生新竹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竹林交替之际,以竹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会发生食物短缺,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存。 观察与思考P4 1.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 2.例如,甘薯的块根上可以长出根和芽,草莓和匍匐茎节处可长出根,莲可利用地下茎繁殖,薄荷的匍匐根状茎节处可生出新根。 3.既可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通过无性生殖迅速扩大种群规模,占领更多的时空资源,又可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以有性生殖产生的果实和种子度过不良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练习P6 1.×∨ 2.D 3.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甘薯是先育秧再扦插,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想一想议一议P9 毛毛虫一般指蝶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变为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蛾)。 观察与思考P10 1.2→5→4→1→3→6;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自李商隐的名篇-《无题》,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为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也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练习P12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从而杀灭害虫。这样杀灭害虫的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蝉的雌虫一般在8月上中旬产卵,多产在4-5mm粗的枝梢上,所产的卵至次年6月中旬孵化,若虫孵出后,由枝上落于地面,随即钻入土中。若虫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每当春暖时,若虫即向上移动,秋去冬来时,则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蝉的若虫蜕皮5次后发育为成虫。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坚硬的外壳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若虫最后一次蜕的皮是蝉出土后蜕下的,即蝉蜕。蝉的发育过程同蝗虫一样,没有不食不支的蛹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想一想议一议P14 江南进入梅雨季节后,细雨淅淅沥沥,润及千家万户,梅子也黄为熟了,因此也称这段时期为黄梅时节,蛙进行繁殖活动离不开水,此时江南雨水充沛,正是蛙繁殖后代的好时节,雄蛙以鸣叫声吸引雌蛙,因此在水草丰茂的环境里,青蛙群聚,也就充满了蛙鸣。 思考题P15

【知识学习】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总结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2019届 人教版 生物进化 单元测试

阶段性检测(六)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8·四川广元模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D.突变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C。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如AA→Aa;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2.(2018·合肥联考)下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图①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能够实现基因重组。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易位。图③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两套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图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3.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 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 种子繁殖 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 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应用 扦插 嫁接 压条 分株、组织培养等。 (1) 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 常用扦插的方法。 (2) 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练习:看图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方式,属于生殖。 (2)①称为,②称为。①与②结合时应当使①与②的 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 (3) (列举一例)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3) 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 以扦插为例 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 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作用: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 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作用: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 全部去掉。 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 去掉叶片时 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 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 也就容易生根。 4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 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分析汇总-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分析 一、总体介绍 1.教材地位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本册书包括两个单元: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可见第七单元与前六个单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2.教材的基本构成 1.教学题目 2.正文 3.观察与思考 4.资料分析 5.探究 6.模拟探究 7.调查 8.设计 9.技能训练

10.课外实践 11.课后练习 二、教材体系的分析 1.目标体系 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在导言中有所体现 教材中的单元小结进一步对教学目标进行说明 2.知识体系 第七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 (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 (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要靠从外界吸收),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 (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轴,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 第八单元的内容除介绍有关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分析药物说明书、设计旅行小药箱、练习急救方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等。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单纯说教,以期使本单元的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44245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 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中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段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 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除。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重要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重要知识点 初二会考时生物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但在初一的学习中,同学们可能不太重视,这次豆姐整理了八上生物中重要的知识点,在暑假过完之前一定要认真看一遍!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水螅的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无性)和有性生殖 2.扁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大多寄生生活; 涡虫的消化器官由口、咽、肠组成; 血吸虫生活史: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幼虫进入钉螺体内继续发育,最后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猪肉绦虫生活史:受精卵在猪体内发育成幼体,感染猪肉,形成“米猪肉”,进而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 3.线性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不分节,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线虫等;大多寄生生活,消化结构简单,生殖能力强; 蛔虫的雌虫较大,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部弯曲;

4.环节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少数寄生; 作用:蚯蚓可入药,可以分解有机垃圾,提高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5.软体动物 主要特征: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等; 乌贼的壳—海螵蛸;鲍鱼的壳—石决明; 6.节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分解,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代表动物:甲壳类(虾、蟹);多足类(蜈蚣);蛛形类(蜘蛛);昆虫类(蝗虫);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个口器;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有气门,是呼吸器官; 二、鱼 水中生活的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人教版初中生物进化的历程()

按住C t r 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 放播 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方法?2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科学技能? 【新知预习】阅读课文53-56页,完成以下练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 3?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53-56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1?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末被破的沉积岩层的次 序,如图所示,图中‖层中有物种A化石,︱层中 有物种B化石?请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 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 (2)试比较物种A和物种B的差异: 2?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有相同之处,又和有相同之处,说明鸟类是由进化而来的?3?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马?驴?兔?蛇?龟?鲸等6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马的细胞色素和其他五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异,其中马与驴有一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蛇有22个不同,与龟有11个不同,与鲸有5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最远的是? 巩固小测 1?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原始的陆生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生物的进化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从无到有 2?在西伯利亚冻土层曾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解冻后,它的皮肤和肌肉还具有弹性?这种猛犸象在生物进化过的研究中称为( ) A?原始生命 B?标本 C?活化石 D?化石 3?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5?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1 / 2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礼林中学综合组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 参考课时:2课时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有性生殖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看书、填表 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 补充完善 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的处理,做出假设,试验设计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 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 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 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 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 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 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 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 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 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 的概念。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 帮助指导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 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 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 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

【基础演练】 1.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A.马化石研究的成果B.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C.种子蕨化石的发现D.同源器官的存在 2.下列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 A.鳄鱼化石B.藻类化石C.昆虫化石D.种子蕨化石 3.古生物学上关于各个地质年代马的化石的研究证实()。 A.始祖马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 B.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C.哺乳类由鸟类进化而来 D.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4.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5.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 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不能定论 6.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最简单化石生物是()。 A.单细胞的B.简单的、多细胞的 C.复杂的、多细胞的D.最高等的动植物 7.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8.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9.鱼、蝾螈、龟、鸡、猪、牛、兔7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A.它们的胚胎相似 B.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用鳃呼吸 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 D.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来的 10.下列各类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 C.原始的裸子植物D.原始的蕨类植物 11.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由下列哪种生物进化来的?() A.原始绿藻B.原始的蕨类植物C.现代的藻类植物D.原始菌类 12.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哪一种动物进化而来的?()。 A.古代的两栖动物B.近代的两栖动物 C.古代的爬行动物D.近代的爬行动物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doc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 1 、原始大气成分:。现在地球中大气主要成分:。对比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主要的区别 是。 2、阅读 P52页资料 2,思考下面的问题: 右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 示,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 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的条件 和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 拟为其提供能量。 (3). 图中B里为。 (4). C中为含有的溶液。 (5).米勒的实现说明: 3.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最初简单的有机物形成的场所,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最终在形成原始生命。 4. 根据地质学研究,地球形成大约是在() A.50 亿年前 B.35 亿年前 C.100 亿年前 D.46 亿年前 5.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C.氮气和氧气 D. 氮气和二氧化碳 6.1953 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一些有机 物,他使用的是() A. 火花放电 B. 紫外线照射 C. 加热气体 D.日光照射 7.1969 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 () A. 糖类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核酸 8. 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化学合成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 A. 能形成生命 B. 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C.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大气中 D.原始大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9.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 10 亿年 B .15 亿年 C .20 亿年 D .30 亿年10.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 B .氢气C.甲烷D.硫化氢 11.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12.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 A.斯巴兰让尼 B .巴斯德 C .米勒D.孟德尔 13.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C ) B .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