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3-2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

2、了解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我。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画自画像和画他人像,体验创作过程的乐趣,理解抓住事物主要特征重要性。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看待艺术家的存在及作用,了解美术家自我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教材、白纸和各种绘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游戏互动:真心话大冒险)

活动规则:随机抽取某同学的照片,如A,请其他同学在纸条上写下对A的评价(聪明、可爱等);A同时写下对自己的评价,看一看他人与本人的看法是否相同。

屏幕上展示一张班主任照片

师:同学们,看出这是谁的形象?请大家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心中的老班是什么样的?

学:严肃、亲切……

师:那么老班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

可见,每个人对自己都有着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认识和看法,我们可以用词语来概括,可以用音乐来抒发;那么,在绘画表现上,画家又是如何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表达自己的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美术家的世界,倾听美术家的心声,认识一下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美术家的自我意识

1、导入图片1(宋徽宗像),猜一猜,他是谁?

生:宋徽宗。

师:在你们的眼中,宋徽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否是个英明的君主?还是?

生:昏庸无能,失败的君主。“靖康之变”……

师:作为皇帝,宋徽宗是失败的,可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瘦金体”和绘画成就。对于宋徽宗来说,他更愿意扮演怎样的角色?下面我们来看看宋徽宗的内心独白。

展示宋徽宗的作品《听琴图》,分析画面中宋徽宗的形象特征。总结,对于宋徽宗而言,皇帝只是一个“副业”,他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在自己喜欢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之中。可见,相对于他人所作的帝王像,宋徽宗自己画的文人形象似乎更加真实。

2、导入图片2(丢勒自画像·戴手套),猜一猜他是谁?

生:丢勒。

思考:画家的形象有何特点?你觉得画家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

生:自信,优雅。

师:介绍丢勒生平,“自画像之父”

展示《自画像·耶稣》,以耶稣的形象示人

画家为什么样这样画?

生:神的化身,自我意识表达,维护自己作为美术家的尊严。(美术家地位的提高)

总结:自画像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最真实的独白

(二)浓缩的人生

展示伦勃朗的一系列自画像(丛青年到中年、老年),猜一猜他是谁?

生:伦勃朗

师:从伦勃朗的一系列自画像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从青年到老年(时间变化);从富裕到贫困(境遇的变化);从自信到哀愁(气质的变化)师:伦勃朗的自画像是对自己一生真实的记录,每一张画都有一段故事,选取5张照片,讲述伦勃朗人生中不同的故事。1.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莱顿大学生形象;2.信念坚定,成熟的年轻人形象;3.怀抱妻子,春风得意,处于事业顶峰的形象;4.遭受丧妻打击,事业败落,忍受生活重压的形象;5.孑然一身,充满哀愁的形象。

总结:美术家一生不辍的自画像绘制,并非简单意义上对年华的记录与展现,而是蕴含着复杂的人生领悟,以及种种不为常人所知的追求。自画像中包含了美术家对人生命运的明了,

没有对世俗、红尘忽起忽落、骤喜骤悲的刻骨铭心的体味。

三、活动

请1至2个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画家和画家自画像背后的故事。(如:燃烧的人生——凡高;墨西哥之花——弗里达卡罗)

四、心中的自己——为自己画一幅有个性的自画像,材料不限

教师展示达芬奇、毕加索等大师为自己画的多种形式的自画像,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美术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目标 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切入点:用《月华图》和《星空》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德国画家丢勒主要是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马奈把这样的聚会描绘成了当时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现实场景,“仙女”裸体可以不受指责,而现实生活中的女裸体却是不雅观的;二、《乡间音乐会》中的女子的视线没有和观众对接,她们没有意识到有人在看她们,而马奈画中裸体女子却看着观众,明明知道别人在看她,却毫无羞涩。这件作品包含着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风尚的怀疑和评论。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安排了一个“活动建议”和一个“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在课堂分析作品时完成。可以从画中这些象征含义看出扬·凡·爱克和当时人大致的婚姻观念。 “活动建议”要求比较马约尔和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这两件作品的题材都是女人体,但艺术家的“视线”却很不相同。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而且有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亨利·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体的组合,体块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设计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设计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预设教学设计 美术徐伟鲁昱 【课程分析】 本课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示自我内心世界的一 节美术鉴赏课,本课的学习活动共有两个,其目的是用视觉形象或想象来刻画或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本课主要围绕视觉形象与形象特征的关系来进行引导。 视觉形象:在自画像中,视觉形象的目的就是要表现作者的心理 和情感,所谓的“像”与“不像”,不单是外貌上的,还有心理和性格上的。 形象特征:就是根据美术作品来想象美术家的性格。把视觉形式 或风格跟美术家的个性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视觉形式的意义。艺术风格的工整严格或狂放粗糙的整体都可以看做艺术家情绪和性格,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风格即人”。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为英语实验班,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有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些大师,也有意无意中见过一些大师的名作和自画像,可以说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高中阶段学生再见到这些作品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了解与认识,而是通过这些美术家的作品能过从中认识到或者感觉到这些大师们当时的作画状态或者是作画心里,能够体会画面的意境和画面传达出来的气息。 【设计思路:】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论中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我们可知,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探索(观察: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对画面有整体的认知,能够主动的去体会画面的构图,色彩,空间等。)——研究(思维:在对画面有整体感觉后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自己对画面的认识。)——运用(迁移: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自主独立的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三个层次。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则体现为直觉形象感知,探究美术家表现自己的规律,深层体会感受美术家的生活处境和生存处境,以一种 __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这样可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符合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学习目标】

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简介

人物 吴山明,著名国画家,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现为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省人大常委。代表作有《吴山明画集》、《吴山明画谱》。 刘国辉,男,斋号长乐轩,1940年生于江苏苏州市。 刘国辉先生(4张)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同年分配至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受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 何家英,天津美院。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文轩画廊推荐画家。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清华美院客座教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刘文西,现任中国美术协会顾问,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陕西省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刘文西的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作品《碑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肖像系列”之一《小溪》获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大奖。出版有《田黎明画集》、《田黎明画集》、《田黎明专集》、《当代新文人画大系·田黎明画集》等。 唐勇力,中央美院。河北唐山人。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笔人物画家,兼长写意人物画。200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副主任。 崔自默,原名崔宏勋,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著名画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范曾先生开山弟子,主要从事学术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课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班级:高一(1)班 课类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上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鉴赏-—分析经典--交流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读美术家观察和表现时间的独特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手与秋面镜》,这是画家埃舍尔的铜版画作品。这是一幅很有特色的作品,同学们,你们说到底是艺术家用手拿着球面镜还是镜中的人在观看艺术家呢 生:艺术家用手拿 师:很显然我们在欣赏着幅作品时,是在追寻着艺术家的视线,而艺术家则透过他的视线向我们展现了他对事物的看法。但是,他展现出来的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正是因为在观察事物时都会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所以同一个物象在不同的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我跟张三看李四,我们两个人看李四的眼光又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观赏一幅美术作品,虽说是在追寻艺术家的视线,其实是在探究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一旦解读到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也就找到了艺术家的视线,叩开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大门。所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板书课题) 展示图片金农的《月华图》和梵高的《星空》明月总是在晴朗的夜晚照亮了大地,然而在每个人的眼里,感觉并不一样。这两幅作品分别是清代画家金农和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现在请同学们尝试下运用我们曾经学过的形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的方法来鉴赏下这两幅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而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他们共同的地方都是表象夜晚的景象来抒发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的地方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20181016编辑稿)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其编写的结构和基本思路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里发现。如何理解这一编写思路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对于一个高中美术教师用好教材,使高中美术课程中这一最重要的模块教学有特色、有深度,是特别重要的。 本教材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鉴赏方法和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下篇是与自我、社会、自然相关联的一些主题研究。本课是教材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社会的关系。专题性质的研究,是对教材前一部分内容的升华。所以本人在教材处理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以《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这个专题为个案进行深化,突出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上的表现,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知识目标: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并学会联系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美术作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感受、讨论、分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的能力。即学会欣赏的方法,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帮助更好的汲取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三个模块出发: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容量大,合理处理课堂节奏也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策略: 新课程容量大、视角新、思维多元、求变化,除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进行比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以增强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努力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鉴赏能力,帮助更好的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自画像是美术作品中表现比较多的一个主题。很多自画像作品不仅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还通过其反映了美术家浓缩的人生,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景。另外,每个不同场景中美术家自我的表达又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和地域不同带来的作品上的变化。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对社会的理解不深,往往习惯将自己的主观想像投射到美术家身上,脱离历史。所以本人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表达展开。本课的教学,主要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从三个模块出发,即: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 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

第三单元《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案例分析【美术鉴赏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业类型:鉴赏与绘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 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 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 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 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切入点: 用《月华图》和《星月夜》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德国画家丢勒主要是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马奈把这样的聚会描绘成了当时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现实场景,“仙女”裸体可以不受指责,而现实生活中的女裸体却是不雅观的;二、《乡间音乐会》中的女子的视线没有和观众对接,她们没有意识到有人在看她们,而马奈画中裸体女子却看着观众,明明知道别人在看她,却毫无羞涩。这件作品包含着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风尚的怀疑和评论。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安排了一个“活动建议”和一个“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在课堂分析作品时完成。可以从画中这些象征含义看出扬.凡.爱克和当时人大致的婚姻观念。 “活动建议”要求比较马约尔和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这两件作品的题材都是女人体,但艺术家的“视线”却很不相同。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而且有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亨利.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体的组合,体块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这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设计范文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设计范文 想要有好的学习氛围就要有好的教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如何抽象教学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2: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分派角色之间的关系。 3: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述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投影}:图片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独立思考1分钟,试着画一画自己心目中金农的形象,然后举手给大家展示,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请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旧知识,顺利成章的引入新知识。) (简要实录:学生已经了解部分美术家,对所讲课题有种亲切感。) 二、引导探究、探索新知

{课件投影}:图片 (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片,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并交流意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组若有不同意见,请补充完善: 1、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是什么样的呢? 2、看看跟我们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3、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这张图片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对自画像有初步的认知。) (简要实录:) (二){课件投影}:图片 请同学们再欣赏《拉斯科岩洞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后同桌讨论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意见)。 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自己的痕迹?怎样留下的? 以及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这张图片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对自画像有更深的认知,并了解到历史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不同风格及不同表现手法。) (简要实录:) (三){课件投影}: 同学们再看看这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然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课题:追求美术家的视线 总课时编号:01 课时: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讲授举例启发联系实际生活观察、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情感内涵,并且把这种感情内涵的把握跟形式分析精密联系起来。形式分析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面对画面情感内涵的把握却更多的需要依靠直觉。教师应该把直觉把握放在第一位,逐步引导学生来进行画面的形式分析。 作业:学生对着自己的照片,用简单的线条尝试描绘自己的头像

最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条件细则

中国美术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条件细则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愿意遵守中国美术家协会个人会员准则,并符合入会条件的,可申请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一、从事美术创作者的入会条件: 1、本人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具有入会资格的展览,并且达到三次以上(含三次)入会资格。 合作作品参加有入会资格的展览,作者每人按半次计算,累计三次以上的,申报人至少有一次独立创作的作品达到入会资格,方可推荐申报。 作者在同一种类、同一展览中有多件作品达到展览规定的入会条件,只作一次计算;同一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达到展览规定的入会条件,只作一次计算;构图、构思高度雷同作品,参加不同展览、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只作一次计算。 2、两次参加与入会相关展览并达到展览规定的入会条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美术类正高职称,申报材料以省部级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批的职称证书为准。 (2)在省、市、自治区重大展览中获最高奖。如在省、市、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建党、建国重大综合性展览中获最高奖项(注:此类展览及展览中获最高奖项的名单需提前报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联络部)。 3、两次参加与入会相关展览并达到展览规定的入会条件,同时符合

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做为参考条件,酌定入会: (1)获得美术类副高职称,申报材料以省部级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批的职称证书为准。 (2)全国重点美术专业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3)三次以上(含三次)经评选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邀请展除外),又未计入入会资格的,可作为参考条件。 4、独立创作的作品一次获得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金奖。 5、独立创作的作品两次获得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银奖。 6、独立创作的雕塑作品有两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与入会相关的展览,并且达到展览规定的条件。 7、壁画、城市雕塑作品一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与入会相关的展览并达到相应的条件,同时有两件以上(含两件)在省、市以上重要场所装置,并在美术界产生良好影响,经中国美术家协会相关专业艺术委员会推荐,由省、市、自治区美术家协会推荐申报。 8、从事电影美术、舞台美术及工业美术等方面工作十五年以上,已是该全国性专业协会或学会的全国会员,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并由该协会或学会出具推荐信。 9、从事文物修复、壁画临摹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工作时间十五年以上,做出重要贡献、学术成就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由所在单位出具相关成就证明,经省、市、自治区美术家协会推荐申报,酌定入会。 10、从事连环画、漫画、动漫、漆画、陶瓷、少儿美术、插图装帧、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艺术、实验艺术、综合

高中美术_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梵高印象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深入鉴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麦田乌鸦》,自由梵高绘画的特点,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通过梵高作品的深入分析探究,理解梵高绘画特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情景模式,回到过去) 师:刚才我们对梵高的作品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今天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就是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跟随梵高的脚步,从《吃土豆的人》说起,到《向日葵》再到最后《麦田乌鸦》,自有总结梵高的艺术特点,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课件播放回到过去穿越画面,点击一组自动播放的幻灯片,对《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麦田乌鸦》三幅作品的背景做介绍,便于同学们更深入的探究作品)设计目的:用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融入鉴赏的情境,利于更深入的分析理解作品。 二、合作探究 1.每个小组分发三幅作品的彩印图片,便于同学们看清作品的细节。 2.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深入讨论探究作品 3.提示:同学们结合参观须知里提出的问题,从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情感等方面分析三幅作品。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互碰幢自己的理解。三、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发表自己对三幅作品的理解,总结梵高绘画的特点。(提醒同学们要用鉴赏的专业术语)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老师点拨提升:1.构图方面,《吃土豆的人》是圆形构图,圆形构图饱满,一家人有很强的凝聚力。使整个画面对比强烈,人物的繁多与空间的狭小对比,一点灯光与整个屋子的阴暗对比。《向日葵》倒三角构图,更加突出向日葵生命的活力和张力。《麦田乌鸦》水平构图,沉稳庄严,与飞起的乌鸦形成动与静的对比,

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简单介绍)

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 1.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邱老师

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教案首页 学科美术授课班级高二2 班课时序号授课日期2018年05月22日人数_53_ 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课时 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自画像的基本知识。 2.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画像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重点1.画家进行自画像创作的真正意图及意义; 2.通过对自画像欣赏的学习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透过表象看本质。难点:1.艺术家身份地位,及艺术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 自画像如何成为作者内心的一种独白。 学习过程教具: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学具:课本、作业纸、笔。 教学环节意图一、导入 师:同学们印象中的美术家艺术家是什么样子的? 生:奇装异服,个性发型,怪异行为,心理疾病。 教师展示图片: 近现代艺术家:毕加索,三宅一生,草间弥生,达利... 外形及职业的关系。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又是怎样的呢? 二、新授(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1.最早最原始的艺术家们 师问:“美术家这一角色在古代是什么社会地位?为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下图: 展示图片:拉斯科洞窟壁画,兵马俑刻字,敦煌壁画,埃及壁画,思考一:两只手印留给我们的思考? 思考二:兵马俑刻字的猜想? 小结:(1)从上述作品可以得出它们的创作年代教久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美术作品并没有留下具体的创作者信息。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社会也没有给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的突显自己,严格来说,当时还没有现在意义的“艺术家”。 (2)从思考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美术家:是工匠是卑陋的行当,被支配、奴役, 无独立人格和尊严。

中国美术家协会-最新

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会 2013年11月26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 主席:刘大为 副主席:王明明、韦尔申、冯远、许江、许钦松、李翔、杨晓阳、吴长江、吴为山、何家英、范迪安、施大畏、黄格胜、曾成钢秘书长:徐理 副秘书长:杜军、陶勤 名誉主席:靳尚谊 顾问:王琦、王明旨、尼玛泽仁、刘文西、刘勃舒、李焕民、杨力舟、肖峰、林墉、罗中立、哈孜·艾买提、秦征、黄永玉、常沙娜、詹建俊、潘公凯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225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宁丁杰于小冬于云涛万鼎马五一(女) 马书林马国强马锋辉马新林(回族)王永王镛 王赞王书平王西京王来文王利峰王佛生王沂东 王宏剑王明明王易霓(女)王学辉王界山王胜利 王晓明王家新王筱丽(女)韦尔申方土尹石 孔紫(女)孔维克邓维东龙瑞东方涂钦 卢禹舜(满族)卢辅圣田卫平田黎明白云乡冯远 冯斌冯大中边巴(藏族)托娅(女,蒙古族) 吕品田朱凡朱训德朱全增朱道平刘云刘中(回族)刘杰刘建刘健刘大为刘小东刘正兴刘进安 闫平(女)安远远(女)祁海峰许江许钦松 阮江华孙永孙为民孙玉敏(女)孙志钧孙维国 孙蒋涛孙景波苏和(蒙古族)苏新平杜华(女) 杜军李一李兵李晖李翔李乃蔚李小可 李当岐李向阳李呈修李劲堃李宝泉李宝堂李荣海 李桂平(女)李爱国李象群(满族)李耀林杨飞云 杨国新杨金星杨剑平杨晓阳杨家永吴云华吴长江 吴为山吴团良(达斡尔族)吴涛毅(满族)旷小津 何洁何水法何加林何家英邹立颖汪大伟汪家明 沈平宋鸣(满族)宋玉麟宋亚平(女)宋雨桂

宋建明张松张敢张琨张大刚(回族)张友宪 张文华张旭光张江舟张志平张志民张国平张晓凌 张清智阿鸽(女,彝族)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维吾尔族)陈平陈坚陈航陈琪陈中浙陈世宁陈良敏 陈茂叶陈孟昕陈济谋陈钰铭陈毅刚陈履生邵亚川 苗再新范迪安林阳林永康杭间尚辉罗江(彝族)郐振明周京新周荣生庞茂琨郑辛遥孟祥顺赵卫(白族)赵奇(满族)赵丹琪(女)郝平胡伟俞晓夫 施大畏姜陆宫丽(女)贺成才骆根兴骆献跃 秦天柱秦文清班苓(女)袁武徐冰徐里 徐亮徐勇民徐唯辛殷双喜殷会利翁振新高云 郭线庐郭润文郭震乾唐辉唐小禾唐玉玲(女) 唐勇力容铁诸迪陶勤(女)黄启明(壮族) 黄格胜(壮族)萧晖荣曹香滨(女)曹德兆梁宇 梁平波梁时民谌宏微隋建国彭利铭董小明董继宁 蒋威韩书力韩美林鲁晓波曾成钢曾先国谢麟 谢冰毅雷波窦鸿蔡布谷(女)谭平黎明 黎胜锳潘鲁生薛永年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62150.html,/wywzt/2013/8meidaihui/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62150.html,/zixun.asp?news_id=1611

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简单介绍)

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 1.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 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

被着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 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着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解

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1898-1971)现代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 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业类型:鉴赏与绘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切入点:用《月华图》和《星月夜》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德国画家丢勒主要是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马奈把这样的聚会描绘成了当时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现实场景,“仙女”裸体可以不受指责,而现实生活中的女裸体却是不雅观的;二、《乡间音乐会》中的女子的视线没有和观众对接,她们没有意识到有人在看她们,而马奈画中裸体女子却看着观众,明明知道别人在看她,却毫无羞涩。这件作品包含着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风尚的怀疑和评论。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安排了一个“活动建议”和一个“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在课堂分析作品时完成。可以从画中这些象征含义看出扬.凡.爱克和当时人大致的婚姻观念。“活动建议”要求比较马约尔和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这两件作品的题材都是女人体,但艺术家的“视线”却很不相同。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而且有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亨利.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体的组合,体块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这种比较不一定要得出一致的结论,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题材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艺术实践(作业):1、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小组合作完成。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详细教学设计

1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并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鉴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情感,能用自画像简 单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体验美术家丰富的内心以及伟大的心灵,培养热爱美术 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 教学难点自画像如何成为美术家内心的一种独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板和纸笔。学生准备:一种或多种笔、白纸、小镜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猜一猜他是谁?(展示凡高系列自画像) 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吗?学生讨论回答。(用熟悉的画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鉴赏分析: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教师展示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的自画像,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你感受到什么? B、你知道或者认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C、自画像是如何展示美术家性格的? 结合相关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 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2、讨论探究:伦勃朗的一生.(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 设问:伦勃朗本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想用这些表达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伦勃朗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严兆丽 教材分析: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主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教学目标: 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学会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设情境,根据音乐想象场景。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一)“情感的投射”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播课件对比展示) 百度图片: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62150.html,/web/201011934048540/app/readnews.asp?id=79 百度图片: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662150.html,/2772207/album/item/d9f3b4b6ed2a618a37d3cab5.html#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两幅作品是中西两位画家所做,他们表现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 生:…… 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其《星空》用旋转的笔触和流动的云表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不安。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模块:《美术鉴赏》 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材版本:湘教版 课程性质: 欣赏课 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实施是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一种新的尝试,予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发展。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据此我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2.过程方法目标:了解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示以及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 解决方法: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思考,从而比较有趣轻松的引导。 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解决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讨论老师补充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知识自身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谈话法,讨论法、分析法、讲述发、实践法,个性发展和培养法等方法。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知识自身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本课程设计为5个教学环节。 1.问题引入: 通过三个小测试和识图游戏引入:小测试:(1)同学们能说出几位中国画家?答:吴道子、范宽、朱耷、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董希文,詹建军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