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

12

1

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αsin sin sin 3

21F F

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

F

1已知F 2的最

m

F 2的最

F 2的最

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

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

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Ⅰ:S Ⅱ:S Ⅲ=1:3:5

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

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

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

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1(::)23(:)12(:1::::321----=n n

t t t t n ΛΛ)

::3:2:1n Λn ::3:2:1ΛF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中间位置的速度

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路程v 1,后一半路程v 2。则全程的平均速

度:

5.自由落体

6.竖直上抛运动

同一位置 v 上=v 下 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T

S S v v v v t t 222

102/+=+=

=-

2

02/t

t v v v v +=

=-

2

2202

/t t v v v +=

2

21

v v v +=

-

2

1212v v v v v +=

-

g

h t 2=

g

H g v t t o

2==

=下上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 0 ,确定了滑行时间t 大于t 0时,用

as

v t 22= 或S=v o t/2,求滑行距离;若t 小于t 0时2

2

1at t v s +=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 t + B t 2 式中a=2B (m/s 2) V 0=A (m/s ) 10.追赶、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 匀=V

匀减

V 0=0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 max =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 与

B 相距 △S ,A 追上B :S A =S B +△S ,相向运动相遇时:S A =S B +△S 。 11.小船过河:

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

v d t /=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 s=d d 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船

v d t /=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

三、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α-μcosα)

4

当α=45°时沿角平分

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1

m 上,则

1

m 和2

m 的相互作用力为2

12

m

m F

m N +?=

6a =gtgα 相对静止光滑,

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光滑,弹力为零

7

简谐振动至最高点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F 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α增大, 小球下落时小球下落时

αg

a

F

a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 tg α方向水平,指向圆心

2

飞车走壁 B

3.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1)

最小速度

gR

5,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2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 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

低点:

T=3mg ,a =2g ,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 min =0v > v 临v = v 临v <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4)重力加速度, 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GM/R 2

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h 处) :

gR

gR

2

2)('h R GM

r GM g +==

5)人造卫星:

'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 ;卫星的运行周期 。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一宇宙速度 V Ⅰ= = =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 R = m ,V

= V Ⅰ ,T= =84.6分钟

6)同步卫星

T=24小时,h=5.6R=36000km ,v = 3.1km/s 7)重要变换式:GM = GR 2 (R 为地球半径) 8)行星密度:ρ = 3 /GT 2 式中T 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 三、机械能

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 F 与S 的夹角(恒力)

② F 与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③ 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

① W = F S cosa (恒力) 定义式 ② W = P t (变力,恒力)

6

1046??gR R GM /s

km /97?g R /2ππ

r

GM

v =

GM

r T 3

24π=

③ W = △E K (变力,恒力)

④ W = △E (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 功能原理

⑤ 图象法 (变力,恒力)

⑥ 气体做功: W = P △V (P ——气体的压强;△V ——气体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 = f ·S 相对

。Q 常不等于功的大小

(功能关系) 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 W

= μ mg S 四、动量

1.反弹:△p = m (v 1+v 2)

2.弹开:速度,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V 1'= [(m 1—m 2)V 1 + 2 m 2V 2]/(m 1 + m 2)

V 2'= [(m 2—m 1)V 2 + 2 m 1V 2]/(m 1 + m 2)

当V 2 = 0时, V 1'= (m 1—m 2)V 1 /(m 1

+

m2)

V2'= 2 m1V1/(m1 + m2)特点: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4.1球(V

1)追2球(V

2

)相碰,可能发生的情况:

①P1 + P2= P'1 + P'2 ;m1V1'+ m2 V2'= m1V1 + m2V2动量守恒。

②E'K1+E'K2≤ E K1+E K2动能不增加

③V1'≤ V2'1球不穿过2球

④当V2 = 0时,(m1V1)2/ 2(m1 + m2)≤ E'K

≤(m1V1)2/ 2m1

E K=(mV)2/ 2m= P2 / 2m = I2 / 2m

5.三把力学金钥匙

五、振动和波

=0 ;振动过1.平衡位置:振动物体静止时,∑F

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注

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

6.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要画经过一段位移S 或一段时间t 的波形图:“去整存零,平行移动”。 7.双重系列答案:

向右传:△t = (K+1/4)T (K=0、1、2、3…)

S = Kλ+△X (K=0、1、2、3…)

向左传:△t = (K+3/4)T K=0、1、2、3…) S = Kλ+(λ-△X ) (K=0、1、2、3…) 六、热和功 分子运动论∶

1.求气体压强的途径∶①固体封闭∶《活塞》或《缸体》《整体》列力平衡方程 ;

②液体封闭:《某液面》列

压强平衡方程 ;

③系统运动:《液柱》《活塞》

《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由几何关系确定气体的体积。

2.1 atm=76 cmHg = 10.3 m H 2O ≈ 10 m H 2O 3.等容变化:△p =P ·△T/ T 4.等压变化:△V =V ·△T/ T 七、静电场:

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S

kQ

E επ4=,与板间距离无关。

+-d

5.LC 振荡电路中两组互余的物理量:此长彼消。 1)电容器带电量q ,极板间电压u ,电场强度E 及电场能E c 等量为一组;(变大都变大)

2)自感线圈里的电流I ,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能E B 等量为一组;(变小都变小)

电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同增同减同为最大或零值,异组量大小变化趋势相反,此增彼减,

若q ,u ,E 及E c 等量按正弦规律变化,则I ,B ,E B 等量必按余弦规律变化。

电容器 充电时电流减小,流出负极,流入正极;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时电流增大,流出正极,流入负极,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八、恒定电流

1.串连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

R

U ∝,2

11

1

R R UR U

+=

;R P ∝,2

1

1

1

R

R R

P P +?=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R

I /1∝;2

12

1

R R IR I

+=

;R P /1∝;2

1

2

1

R R R P P +?=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值最大。 4.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r

R R

Ir U +=-=εε,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8.画等效电路: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电路;等势点合并。 9.R =r 时输出功率最大r P 4ε=。 10.2

1

R R

≠,分别接同一电源:当2

2

1

r R

R =时,输出功率

2

1P P =。

串联或并联接同一电源:并

=P P 。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r

R R +=η。 12.含电容器的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其电压值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电路发生变化时,有充放电电流。 13.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UI P =入

发热功率r

I P

2=热

输出机械功率r

I UI P

2-=机

九、直流电实验

1.考虑电表内阻影响时,电压表是可读出电压值的电阻;电流表是可读出电流值的电阻。

2.电表选用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的偏转角度尽量大)误差越小,一般大于1/3满偏值的。

3.相同电流计改装后的电压表:V

g

R U ∝;并联测同一

电压,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电流表:A

g

R I

/1∝;串联测同一电流,量

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4.电压测量值偏大,给电压表串联一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的电阻;

电流测量值偏大,给电流表并联一比电流表内阻大得多的电阻;

5.分压电路:一般选择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电阻

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

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多组实验数据)时;

3)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

分流电路:变阻器的阻值应与电路中其它电阻的阻值比较接近;

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6.变阻器:并联时,小阻值的用来粗调,大阻值的用来细调;

串联时,大阻值的用来粗调,小阻值的用来细调。

7.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内接时,真

R R

>;外接时,

测R R <。

1)A

x

R R

>>或x

V A

x R R R

R >

时内接;V

x

R R

<<或x

V A

x R R R

R <

时外接;

2)如R x 既不很大又不很小时,先算出临界电阻

V

A R R R ≈0(仅适用于V

A

R R <<),

若0R R

x

>时内接;0

R R

x

<时外接。

3)如R A 、R V 均不知的情况时,用试触法判定:电流表变化大内接,电压表变化大外接。 8.欧姆表:

1)指针越接近中

R 误差越小,一般应在10

R 至中

R 10范围内,g

g I r R R R ε

=

++=0中

2)g

x

x

I I R

ε

ε

-

=

3)选档,换档后均必须调“零”才可测量,测量完毕,旋钮置OFF 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9.故障分析:串联电路中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无电压(电压表并联测量)。

断开电源,用欧姆表测:断路点两端电阻无

穷大,短路处电阻为零。

10.描点后画线的原则: 1)已知规律(表达式):通过尽量多的点,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2)未知规律:依点顺序用平滑曲线连点。 11.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ε和内电阻r : 安培表接电池所在回路时:真

εε=;真

r r

>电流表内阻

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 安培表接电阻所在回路试:真

测εε<;真

r r

<电压表内阻

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 半电流法测电表内阻:并

R r g

=,测量值偏小;代替法

测电表内阻:代替

R r

g

=。

半值(电压)法测电压表内阻:串

R r

g

=,测量值偏大。

十、磁场

1. 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电流与磁场方向决定的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