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中国教育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六艺:西周国学的教学内容,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

3.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4.《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全文仅有1200多字,却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及教师和师生关系。总之,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是一篇意义重大的作品。

6.《大学》:是思孟学派的著作,原是《礼记》的一篇,自朱程之后《大学》便分立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9.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10鸿都门学: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争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所设立于皇宫鸿都门内的新型的中央官学。

1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13.国子学:晋武帝咸宁二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惠帝元康元年,明确规定五品以上的子弟入学,而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的子弟求学之所,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也是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应。

14.书院:起源于唐代,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时期中,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作用。其性质有官办、私办两种。

15.“三舍法”:西宁四年十月,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在一定年限和条件下,外舍生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可以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分上中下三等,名列上等者,可直接授以官职。

16.苏湖教法(分斋教学法) :胡瑗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改变当地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24.中体西用: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

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优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25.癸卯学制: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称“癸卯学制”。

26.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制定的学制系统。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3)、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2.西周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1)、“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西周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的教育制度,这是“学在官府”的重要标志。

2)、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核心。

3)、西周教育强调“礼”与“乐”的密切配合。

4)、西周贵族很重视家庭教育,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

3.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1)、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

2)、扩大了教育对象。

3)、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4.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1)、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2)、只要诚心求教,潜心问学,都热心教诲,不管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表现,一视同仁。

5.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1)、“学而优则仕”出自子夏之口,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2)、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入仕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它作为世袭制的对立面被继承下来,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和唐宋后的科举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这一思想也有明显的副作用,即把求学当作获取高官厚禄的敲门砖,求学的唯一目标就是做官,形成了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

6.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答: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作用。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

民心”的最有效途径。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作用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7.稷下学官的办学特色?

答:1)、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2)教师待遇优厚。

3)、学无常师。

4)、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规》。

9.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主要内容:1)、设儒学五经博士2)、建立博士弟子制3)、以儒术取士4)建立视学制度等(以儒家的‘德教’为治国之道)

影响:1)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

2)、“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他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渐走向完备,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

3)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

4)、“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产生:隋炀帝大业三年,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文才秀美等十科举人,而“文才秀美”科就是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影响:正面:1)、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欲望,为知识分子打开了进入统治集团的门径,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2)科举以才识取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实选拔了一批有才之士。

3)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4)、科举的影响还波及海外。

反面:1)、学校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为做官的读书目的与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地影响着一般人读书人的思想。

科举引发的不良风气腐蚀着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污染着学校和社会的风气。

11.唐代科举考试的类别、科目及方法。

答:类别:常科和制科。

科目: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

方法:经常采用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等,间或还采用口试。

12.韩愈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教育目的:使人明白“学所以为道”,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教育目的也就在于使人体道、悟道、行道。

教育的作用:1)、去掉人的情欲,使天性得到发展,而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的作用是不同的;

2)、教育只能在已

定的人性品位内发生作用,因此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普及教育;

3)、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

1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1)、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2)教师的标准:首先是“道”,其次是“业”。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和修养。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圣人无常师,提倡互相为师

14.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第一次兴学(范仲淹的庆历兴学):1)、令州县立学;2)、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3)、改革太学。

第二次兴学(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整顿地方学校;3)、颁定《三经新义》;4)、设置专门学校;5)、改革科举制度。

第三次兴学(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1)、扩大太学规模;2)、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3)、创立多种专门学校;4)、全面实施“三舍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

15.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答:产生: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2)、书籍的积累与传播;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的影响。

教学特点:1)、书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2)、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莅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

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

4)、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5)、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

20.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1)、对政治与学术的影响:是我国近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2)、对教育的影响:是洋务派办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起步的。“中体西用”的思想,对清末教育宗旨的影响更为深刻。

21.“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2)、设立京师大学堂

3)、改革书院,筹办各级各类学校

4)派人出国游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

25.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答:1)、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

2)、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26.

蔡元培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在办教育、发展学术上,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可以兼容并包。

2)、反对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钳制思想、独尊儒术,造成多年思想界一片死寂的现象

3)、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2010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 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____,学生称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韩愈的《_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6.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瑗的___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7.王守仁提出___的教育目的和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劝学篇》是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外篇宗旨是___ 9.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 10.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和___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1.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___制。 12.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和___。 1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三大文教政策 2.“三、百、千、千” 3.生活教育理论 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 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 四、回答(每题30分。可以二选一) 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2.试评述l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学在官府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中国教育史试题样卷(华东版)

南阳师范学院 学年第学期年级教育学 专业中国教育史课程(本)期终考试卷(样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议政、 祭祀、养老的场所。 2.稷下学宫给予教师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曾经三任“祭酒”。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4.魏晋玄学教育中的‘三玄’指《老子》、《庄子》和______。 5.隋炀帝大业三年设“”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 6.元朝第一所书院为。 7.明朝科举制度不仅规定了考试程式,而且将______固定为考试 文体。 8.强调“”教学法,是颜元在学术思想转变后关于教学 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即最重要的主张。 9.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 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 10.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 模式的第一人。 二、判断题(正确项在括号里打“√”,错误项在括号里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史载夏代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校”是国学。 ()12.儒家教育思想在战国后期形成的《礼记》中实现了第一次理论提炼。()13.魏的“五经课试法”是把学校教育与文官选拔考试统一起来,这是魏与东汉的相同之处。 ()14.书院产生于唐,发展于宋,完善于明。 ()15.朱熹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以“教理”为主。 ()16.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17.清代乡试取中者被称为举人。 ()18.近代第一个在华基督教教会的联合组织是益智书会。 ()19.1898年,康有为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以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 ()20.中国近代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代码填在横线处,每小题1 分,共10分) 21.古籍记载,我国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 A.庠 B.成均 C.泮宫 D.瞽宗 22.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3.下列不是汉朝学校系统中中央官学的一项。 A.鸿都门学 B.太学 C.宫邸学 D.郡国学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数 得分 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 人

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题目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2.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战国时期的教育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1)基本内容: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六艺”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三大文教政策 (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有助于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A.西周B.春秋C.战国D.东周 2.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A.固定的B.不固定的C.在都城D.在乡村 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A.墨子B.孔子C.老子D.孟子 4.“六经”中除了《诗经》、《尚书》、《礼》、《乐经》和《春秋》外,还有()。 A.《左传》 B.《道德经》 C.《中庸》 D.《易经》 5.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原则。 A.深造自得 B.教亦多术 C.专心致志 D.启发诱导 6.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 A.学行结合 B.学教结合 C.学辩结合 D.学与反省结合 7.孔子的道德教育要求,对于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作到()。 A.仁 B.忠恕 C.孝悌 D.爱 8.《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荀子 B.子贡 C.颜渊 D.子思 9.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过而勿惮改”C.立志D.力行 10.孔子讲的温故知新的“故”指的是() A.刚学过的书本知识 B.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 C.刚了解的社会知识 D.过时的知识 1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A.庠序之学B.国学C.私学D.泮宫 1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A.私学盛行B.教育平等C.刚刚萌芽D.学在官府 13.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国学和()构成。A.畴人之学B.乡学C.家庭教育D.大学教育 1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武功之学 B.生产劳动教育 C.艺术教育 D.礼乐教育 15.私学发端于()。A.西周B.春秋中叶C.春秋末期D.战国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孔丘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学、思、行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E. 持志养气 2.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A 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E农家 3.夏代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 A.军事教练 B. 宗教教育 C. 人伦道德教育 D.书学教育 E.艺术教育 4.商代的文字从构造来看,汉字构造的几条原则()均具备。 A.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 E. 假借 5.商代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思想政治教育 B.军事教育 C.法制教育 D.礼乐教育 E.书数教育 6.西周时期出现“学在官府”的现象,其原因为()。 A.民间没有学校 B.老百姓不愿学习 C.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D.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E.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7.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家庭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乡学 E.庠学 8.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为基本学科。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诗 E.易

《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 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 2、“六艺”是指:()、()、()、()、()、().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 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 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 6、西周小学学程是:() 7、宋元的书院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壬寅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洋务学堂: 5、东林书院: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 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 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之关系? 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 5、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 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 2. 礼、乐、射、御、书、数 3.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4. 学、问、思、辩、行 5. 胡瑗、孙复、石介 6. 7 年 7.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5、东林书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⑴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本题3.0分)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本题3.0分)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本题3.0分)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4. ( 单选题 ) 我国教育萌芽于()(本题3.0分)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5. ( 单选题 ) 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3.0分)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6. ( 单选题 ) 《理想国》的作者是( ) (本题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7. ( 单选题 )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本题3.0分)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8. ( 单选题 )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本题3.0分) 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 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9. ( 单选题 )

中国教育史湖师大期末试卷整理

填空题 《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庶富教”是我国春秋末年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社会作用思想。 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材和重选举以尽天下之材三大文教政策建议。 北宋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矛山书院。 科举制创设于606年,废止于1906年。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维新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校主要有: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和经正女学。 东汉末年镌刻的熹平石经,是太学的标准教科书。 国子学是西晋咸宁二年年创立的,是门阀世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放映。 唐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和算学。 宋代三次兴学分别是范仲淹领导的庆历兴学、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兴学和蔡京领导的崇宁兴学。 “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地方官学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的制度。 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我国官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教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宁波女塾,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经正女学。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近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中体西用。 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和官师合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国春秋末年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中庸》提出的为学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笃行之。 鸿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科举考试的类型是常科和制科。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两所最著名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和福建船政学堂。 名词解释 墨子 我国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重视科技教育。 六艺 稷下学宫 义学 清代创建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一所招收贫寒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孩子进行简单基础知识教育的学校。 文翁兴学 王守仁 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出“明其心致良知”的教育作用思想。 四书 东林书院 京师同文馆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2)有教无类:(3)教育目标:(4)教育内容:(5)道德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就以上几点需要展开论述)。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6、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