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心理学题库

体育心理学题库

体育心理学题库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A、时间

B、专门化

C、运动

D、空间

17.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安静、稳重且有坚韧性、注意力和情绪均较稳定,但动作反应迟缓、灵活性差,注意难以转移者的气质类型是以为主的。(D)

A、多血质;

B、以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18.过度学习,即达到程度的学习。(C)A、80%B、100%C、150%D、200%19.运动是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D)

A、坚持性

B、强度

C、持续频率

D、愉快感20.动作概念反映的是动作的。(A)A、实质B、外形C、内部表象D、外部表象

2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C )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2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A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2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2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D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2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C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2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A )

A. 运动需要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 技术基础

2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2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2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A )

A.中心兴趣B.核心兴趣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B )

A. 乐趣

B.有趣

C.直接兴趣

D.物质兴趣

3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C. )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3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A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3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3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D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3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C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3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A )

A. 运动需要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 技术基础

3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38. 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3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4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B )

A. 乐趣

B.有趣

C.直接兴趣

D.物质兴趣

4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A )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

4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D )

A. 驱动

B. 引诱

C. 阻碍

D. 定向

43. 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A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44. 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B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45. 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C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46.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D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47. 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C)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48.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D)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4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A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5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 B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51. 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特征的动机,是。(C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52. 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结果的动机,

是。( D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5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 A )。

A. 集中

B.注意

C.判断

D.反应

54.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选择性、强度(阈限性)和资源的( D )。

A. 集中性

B.灵活性

C.随机性

D. 有限性

55.运动技能的组成包括。( C )

A. 智力过程和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

C. 心理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

D. 智力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

56.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 A )。

A. 心理资源

B.生理资源

C.心理反应

D.生理反应

57.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 B )。

A. 集中

B. 选择

C.判断

D.反应

5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D )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59.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 C )的注意。

A. 集中

B. 判断

C. 意志努力

D.反应

60.运动员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能优先选取需要加工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信息。这属于注意的。( A )

A.选择性

B.资源有限性

C. 强度

D.阈限性

61.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与( D )。

A. 狭窄注意

B.广阔注意

C.瞬间注意

D.内部注意

62.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学以及( B )三个方面测量注意。Nideffer的注意和人际关系方式测验(TAIS)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测量注意的人格特质的工具。

A. 集中

B. 自我报告法

C. 意志努力

D. 判断

63.人们一般认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运动情境中唤醒、警觉与成绩的关系。(A )

A. 线索利用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瓶颈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64.注意的强度包括警觉性和( A )。

A. 集中性

B.敏感性

C.判断性

D.反应性

65. 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 )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66.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C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67.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作出努力的注意属于。( B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68. 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A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69.“鸡尾酒会现象”是一个典型的可以运用来解释注意有限通道的现象。( A ) A.过滤器理论 B.瓶颈理论 C.双加工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70.高尔夫球、保龄球、射击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 B )

A.广阔—内部注意 B.狭窄—外部注意

C. 广阔—外部注意

D. 狭窄—内部注意

71. 较合理地解释了个体同时操作两个以上任务的现象。( D )

A. 线索利用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瓶颈理论

D. 中枢能量加工理论

72.注意的能较好地解释心理不应期现象的存在。( B )

A.双加工理论

B.瓶颈理论

C.过滤器理论

D.中枢能量加工理论

73.足球队员将注意有目的地从进攻及时地转移到防守上的能力属于。( C )

A. 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 注意转移

D. 注意维持

74.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的情绪状态。( D )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微弱而持久

75.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能获得最大的心理效益。( C )

A.大

B.小

C.中等

D.高

76.心境状态是一种。(B)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77.运动员的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B)

A. 闭锁式

B. 开放式

C. 连贯式

D. 间断式

78.采用赛前心境预测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A)

A. 个人

B. 团体

C. 直接对抗

D. 间接对抗

79.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引起老年人的。(C)

A. 消极心境的上升

B. 积极心境下降

C. 积极心境提高

D. 无影响

80.通常而论,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最为理想。(B)

A.小强度

B. 中等强度

C.大强度

D. 随意性

81.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作用的理论是。(A)

A. 特质论

B. 情境论

C. 交互作用理论

D. 状态论

82.积极的心境体现在。(A)

A. 精力感

B.抑郁

C. 疲劳

D. 惊慌

83.心境状态剖面图首先是等人编制的一心境状态自评量表。(B)

A. 格罗夫(Grove)

B. 麦克奈尔(McNair)

C. 瓦特森(Watson)

D. 考克斯(Cox)84.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得分较高。(D)

A. 慌乱

B. 抑郁

C. 疲劳

D. 精力

85.POMS可以用于。(A)

A.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

B.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

C.选拔运动员

D.淘汰运动员

86.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 C )

A. 唤醒

B. 注意

C. 焦虑

D.应激

87.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D )

A. 唤醒

B. 注意

C. 焦虑

D.应激生理性激活

88. 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C )

A. 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 特质焦虑

D. 状态自信心

89. 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 D )

A. 高低均可

B. 适度

C. 越高

D.越低

90. 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

三个方面。( D )

A. 认知焦虑

B.躯体焦虑

C. 特质焦虑

D. 状态自信心

91. Martens认为可以将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B )

A. 探照灯

B. 发动机

C. 电脑

D. 变压器

92.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

平就。( A )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93. 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的唤醒水平下

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 C )

A. 相对高

B. 非常低

C. 相对低

D. 非常高

94.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

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D )

A. 较高

B. 很高

C. 很低

D. 较低

95.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关系。( A )

A. 倒U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形

96.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关系。

( B )

A. 倒U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形

97.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

两者呈关系。( B )

A. 倒U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形

98. 的个体,在相对较高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C )

A.高特质焦虑、外向

B.高特质焦虑、内向

C.低特质焦虑、外向

D.低特质焦虑、内向

99. 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B )

A.高特质焦虑、外向

B.高特质焦虑、内向

C.低特质焦虑、外向

D.低特质焦虑、内向

100. 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 D )

A. 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心理准备状态

D. 状态自信心

101.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本体心理过程和______的心理操作系统。(A ) A心理状态 B 动作技能 C 心理技能 D 智力技能

102.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____________。( C )

A心理状态 B 动作技能 C 专门化的心理技能 D 智力技能

103.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本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叫做。(C)

A 技能

B 动作技能

C 心理技能

D 智力技能

104.运动心理技能量表是由设计的。( A )

A马哈尼 B 史密斯 C 托马斯 D 马滕斯

105.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训练所代替。( B )

A 脑力

B 心理技能

C 大脑体操

D 潜能开发

106.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是。( C )

A建立需要评估计划 B 选择的心理方法 C 确定谁是受辅者 D 进行教育

107.心理技能训练是以运动员掌握开始的。( D )

A 习惯化动作方式

B 心理能力

C 行为塑造

D 某种心理技能

108.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109.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10.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 )

A不平衡 B平衡 C放大 D缩小

111.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12.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D )

A直接 B间接 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113.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

A意志 B自尊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114.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

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115.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116.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A )A社会支持 B敢为性 C依赖性 D药物

117. 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B )A震惊 B曲解损伤的涵义 C分离 D失望、孤独

118. 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由高负荷应激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第一种干预模式试图改变运动员对具有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而第二种干预模式则使。( A )

A修正应激反应的生理注意力 B 改变比赛环境

C改变比赛节奏 D改变比赛顺序

119.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D )

A特质焦虑 B意志 C控制点 D特质焦虑和控制点

120.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D )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121.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灾难性”指的是。(B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2.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个人化”指的是。( D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3.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指的是。(A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4.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绝对化思维”指的是。( C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5. 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D )

A 身心恢复

B 死亡

C 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126. 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损伤后对受伤者进行心理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A )A消除受伤后的心理障碍 B 消除恐惧 C增加营养 D 调整心理状态

127. 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只有把生理的恢复和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A )

A心理 B营养 C比赛状态 D运动技术

128.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A)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129. 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______。(B)A 成绩目标定向 B 学习目标定向 C 自我目标定向 D 结果目标定向

130.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________。(A)

A 成绩目标定向

B 学习目标定向

C 掌握目标定向

D 结果目标定向

131.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__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A)

A 智力或能力

B 性格或气质

C 性格或能力

D 智力或气质

13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A)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33.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种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A)

A 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

B 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C 动机气氛和家庭环境

D 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

134.在体育领域,无论家长、教练员和队员强调比赛获胜还是技术掌握,会在一个运动集体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气氛,这被称为______________。(B)

A 课堂气氛

B 动机气氛

C 教学气氛

D 目标气氛

135.“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_______于1967年率先提出了的一种激励理论。(B)

A 温伯克

B 洛克

C 拉瑟姆

D 马腾斯

136.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______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B)

A 最近的能力水平

B 最近的比赛名次

C 入学以来的成绩

D 在班里的排名137.团队目标设置的环节有目标确定环节、目标分解环节、目标执行环节、目标环节。(D)

A 提出

B 确认

C 提取

D 检查

138.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目标设置。(B)

A 波浪型

B 阶梯型

C 直线型

D 曲线型

139. 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的,如在网球发球向前挥拍时,要伸直手臂。(B)

A 要求

B 标准

C 特点

D 规范

140.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C)

A 群体

B 有机体

C 正式群体

D 整体

141.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锻炼的是。( D )

A.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

B.日常生活中偶然进行的身体活动

C.上班时骑自行车

D.有规律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慢跑。

142.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A )

A.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B.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

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143.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D )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144.突生二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145.灵魂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B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146.唯物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D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147.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是。(B )

A.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B.心理健康是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C.心理健康是一种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D.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148.“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一假设是。(A )

A.社会认知假说

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D.心理控制感假说。

149.身体锻炼成瘾属于。( B )

A.物质成瘾

B.过程成瘾

C.结果成瘾

D.状态成瘾

150.下列关于认知功能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

B.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求解、学习、想象、

概念形成、语言使用等等

C.人的思维模型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D.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5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C )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B.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

C.不同的锻炼项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D.体育锻炼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152.“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这个观念是下列哪一种理论的观点。(A )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153.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D )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154.“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Thoren,1990),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这一假说为。( C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55.“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这一观点符合。(C )A.社会认知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控制理论

156.“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这一假说是。( A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5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158.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A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

B.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C.体育锻炼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D.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

159.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中,目前研究最多的课题是。(A )

A.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B.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C.对锻炼成瘾的研究

D.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160.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B )

A.速度

B.心肺耐力

C.力量

D.灵敏性

161.射击项目是类型的动作技能。( D )

A. 开放性技能

B. 连续性技能

C. 系列性技能

D. 不连续性技能

162.驾驶赛车是类型的运动技能。( D )

A. 是一种决策很少而运动技能成份较多的运动技能

B. 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多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

C. 是一种有着较少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

D. 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认知技能

163.明显需要练习者根据目标个体的动作进行反应应答。( B )

A. 闭锁性技能

B. 开放性技能

C. 不连续性技能

D. 连续性技能

164.射箭和弹钢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但根据环境稳定性来进行分类,它们可归为。( A )

A. 闭锁性技能

B. 开放性技能

C. 不连续性技能

D. 高策略性技能

165.以下测量指标中,反映对运动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价的是。( C )

A. 反应时

B. 误差值

C. 肌电图

D. 成功次数

166.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

B. 技能的分解练习不利于技能间的迁移

C.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后期,不要希望从相似的技能中获取更多的迁移

D. 一般而言,运动技能间的迁移很小

167.以下哪一项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A )

A. 协调性

B. 前测与后测

C. 学习曲线

D.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

168.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有。( B )

A. 先慢后快

B. 一蹶不振

C. 高原现象

D. 起伏现象

169.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是。( B )

A. 反馈

B. 运动能力

C. 技能的指导与示范

D. 练习

170.不属于单个技能的训练原则的是。( A )

A. 对于单个技能的练习应采用多次的反复练习

B. 只要有可能,技能的练习应以随机的顺序进行

C. 进行变换练习的参数变化不要超过一定界线

D. 当个体进行一组规定动作的学习时,应按某些指标进行变换练习

判断题

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影响到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2.如果球以同样的速度沿水平方向上移动,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看起来移动得慢一些。(√)3.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之间没有关系。(×)4.想象的生动性与想象的能力有关。(√)

5.减少动作技能的开放性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6.控制学生体育学习焦虑状态,最根本的途径应从认知焦虑,以及躯体焦虑这两个方面入手。(× )

7.某种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能力来补偿。(√)

8.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

9.在学生的动作学习中,第一位重要的是表象训练。(×)

10.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活动者的个性特征。(×)11.在归因的诸要素中,努力这一要素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作用特别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12.长时记忆是信息贮存时间超过2分钟以上的记忆。(×)13.不能控制的想象是无效的。(√)

14.产生负迁移的两种动作技能间不存在共同要素。(×)

15.竞赛焦虑的突变模型指出,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躯体焦虑。(×)

16.一般而言,运动能力的发展与体育知识的掌握是同步的。(×)

17.教师对学生的移情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关系不大。(×)

18.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19.体育活动能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从而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20.个体的社会从众现象,表现为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

21.马腾斯的多维焦虑理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22.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和心理测量法。(√)

23.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和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24.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有改善情绪状态、完善个性特征、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改善

睡眠模式、改善认知活动、心理治疗效应等。(√)

25.一般运动能力主要指的是动作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和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心理功能。(√)

26.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27.应用心理调整技能控制学生的体育学习焦虑的方法有:暗示、沉思、认知压力模拟。(√)

28.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9.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0.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1.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32.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33.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34.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现象。(√)35.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36.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37.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

38.1980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39.运动心理学集中研究动机、个性、焦虑、认知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40.在中国,马约翰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4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4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

4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恶化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44.Pargman认为,运动心理学是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原则试图解释、预测或改变与运动相关的行为。(√)

45.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46.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47.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48.Triplett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50.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时期。(×)

51.运动心理学家被描述为三种类型: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52.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体育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3.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教育运动心理学和临床运动心理学。(×)

54.目前的趋势是体育心理学研究者们已开始重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使用。(√)55.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以及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56.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57.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58.运动兴趣的倾向性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59.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60.马斯洛认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是基本需要。(√)61.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62.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6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64.运动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65.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66.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67.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6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69.运动兴趣是对某项体育运动的表面关注和简单参与。(×)

70. 在某一学习时期,运动兴趣针对很多项目,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71.注意资源决定着执行任务的量与质,决定着可执行任务的类的多少及其间的差异度与协同性。(√)

72.根据注意的广度和方向,Nideffer将注意方式为广阔-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四种。(√)

73.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以及随意后注意。(√)

74.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75.活动任务的特点、难度和意义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7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以及随意后注意。(√)

77.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78.根据注意的广度和方向,Nideffer将注意方式为广阔-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四种。(√)

79. 注意资源决定着执行任务的量与质,决定着可执行任务的类的多少及其间的差异度与协同性。(√)

80.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 √ )

81.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以及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82.有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83.有趣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种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兴趣,是由事物的新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

84.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85.“有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热爱倾向,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形成乐趣。(√)

86.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87.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88.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89.运动兴趣是对某项体育运动的表面关注和简单参与。(×)

90. 在某一学习时期,运动兴趣针对很多项目,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91.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92.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9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

94.运动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95.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96.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

97.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

9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99.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00. 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信念,并把这些新的观点、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彻底转变了自己体育态度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内化阶段。(√)10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运动动机。(√)

10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103.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04. 学生逐渐自愿地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和群体规范,使自己的体育态度与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要求逐步接近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认同阶段。(√)

105. 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

106.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107. 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08. 学生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从表面上接受社会、学校的规定、要求,听从体育教师的说教,在体育行为表现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服从阶段。(√)10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11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111.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12. 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是体育态度的创造性模仿学习。(√)

113. 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

114. 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间接动机。115. 有机体由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有且不学而能的行为方式是本能。(√)

116. 斯金纳通过对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提出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是通过强化形成的,且强化对行为还起着动机的作用。(√)

11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等称为缺失性需要(基本需要);而将心理需要称为成长性需要(心理需要)。(√)

118. 班杜拉认为,人除了通过直接学习获得直接经验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获得的积极强化结果的观察来获得间接经验。(√)

119. 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任务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与主观评价是自我效能。(√)120.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身体能力、技术水平与行为表现的一个中介因素,学生的身体能力、技术水平与行为表现是否一致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21. 影响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和生理状态。(√)

122.面临某种不确定性情境而产生的激活状态被称之为好奇心。(√)

123.奖励作为一种外部事件可能具有控制和信息两种功能。(√)

124. 促使学生从没有体育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是动机的培养,而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是动机的激发。(√)

125.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是成就动机。(√)

126.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可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

127. 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128. 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

129. 对学生多强调其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可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

130. 体育教师通过强调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是竞争获胜、合作学习,还是个人提高)、反馈(如,是赞许获胜者、互动者,还是进步者)、制定成功标准(如,是战胜对手、小组成功,还是超越自我)等可以在教学中制造出竞争、合作和个体化的课堂教学气氛。(√)

131. 一般来说,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体间和自我竞争三种形式。(√)

132.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合作性学习。(√)

133. 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每个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

134. 将学生的测验成绩得分与他们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算分数,这种计分方法叫做提高分计分制。(√)

135. 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136.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社会性评价。(√)

137.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在成绩单上给某个同学画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象征性评价。(√)

138.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根据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表现给予分数”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客观性评价。(√)

139.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以排名次的方法给学生打分”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标准性评价。(√)

140. 学生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是体育态度。(√)

141.体育活动具有六种价值,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情绪宣泄和磨炼意志。(√)

142. 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是体育态度的模仿。(√)

143. 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体育态度的直接模仿学习。(√)

144. 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是体育态度的象征性模仿学习。(√)

145. 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146. 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观察和推测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

147. 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

148、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

149、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适用于一般的任务情境。(×)

150、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

151、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152、在小组合作活动基础之上展开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活动,即适量和适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方法的结合,才会发挥个体与小组间的广泛互动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15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

(√)

154.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期望和习得性无助感有关。(√)

155.心境状态剖面图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测量心境状态最常用的量表。( √ )

156.有关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从内源性归因为主逐渐地内外源较为平衡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157.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体育心理学题目

名词解释 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敌意性攻击: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高原现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经过一段时间又继续进步的现象,称高原现象。 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时,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应。 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 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 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 的一种训练方法。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 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 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 动方式。 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 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 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 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 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社会性懈怠:是指在一个团体内 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 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 样付出100%的努力。 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 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 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 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 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 为。 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 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 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 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 理能力的目的。 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 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 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 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 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 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 法和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就是对体育教学 活动的事先规划和组织。 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 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 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 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 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 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 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 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 安排。 体育能力是由个体的知识、技 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 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 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 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 成绩的心理倾向。 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 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 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 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 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 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 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 排。 锻炼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锻 炼的过程中,养成有规律的,有 持续性的锻炼习惯。 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 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 殊的注意形式。 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 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历的时间 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 期。 领导;为了实现预定目标,采用 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 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被领导者 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活动过程。 领导者;指实施领导过程的人。 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由 道德知识.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 功能几个方面组成。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 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二、选择 C 1、1979年在()举行的第()届全国心理学术年会上,设立了体育运动专业分组,这是我国体育运 动心理学第一次学术会议。 A天津、二 B上海、三 C、天津、三 D、上海、二 D2、第一世界大战后,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是()。 A、顾拜旦 B、亚里斯多德 C、巴斯 D、科曼.格里菲思 A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冯特 B、科曼.格里菲思 C、特里比特 D、汤姆斯 B4、( )年,科曼·格里菲思出版了《训练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运动心理学专著。 A.1924 B.1926 C.1925 D.1927 A5、ISSP 是( )的简称。 A.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B. 心理学会 C. 体育心理学会 D. 中国运动心理学会 C6、1913年在()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专门会议,体育运动心理学进入了科学的行列。 A、萨马兰奇 B、基拉宁 C、顾拜旦 D、尤伯罗斯 A7、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为()。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三、判断×√ 1、我国体育心理学5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60年代末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体育心理学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60年代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标志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 诞生。() 3、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只包括对生物属性的作用和影响。(×)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名词解释 1、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关系。 4、健康: 五、简答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两方面? 2、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那些? 3、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赋予功能是什么? 4、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答: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2、答: 3、答: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体育的赋予功能包括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和交流,创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__________。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 A.适应性的 B.主观的 C.非适应性的 D.非主观的 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__________。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艾利斯 B.罗杰斯 C.舒尔茨 D.弗洛伊德 5.“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6.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__________。 A.盲目性 B.间断性

C.易变性 D.不可控制性 7.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__________。 A.讲解法与示范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游戏法 8.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9.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 B.6 C.7 D.8 10.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__________,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视觉表象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 B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 抑郁、承认。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

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A ) A不平衡B平衡 C放大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 A 否认B愤怒 C 抑郁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D )A直接B间接 C没关系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 A意志B自尊 C控制点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A否认B升华 C投射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练习题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我必须赢得这场比赛”、“老师必须对我好”反映了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B ) A. 绝对化要求 B. 过分概括化 C. 糟糕至极 D. 以上三者都不是 2.学习体育心理学是( A )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 C )开始。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4.以下哪一项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A )。 A. 协调性 B. 前测与后测 C. 学习曲线 D.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 5. 在体育运动中要鼓励的是( C )行为。 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果断D.果断性攻击 6.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 B )训练所代替。 A 脑力 B 心理技能 C 大脑体操 D 潜能开发 7. 采用赛前心境预测( A )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A. 个人 B. 团体 C. 直接对抗 D. 间接对抗 8. 在体育领域,无论家长、教练员和队员强调比赛获胜还是技术掌握,会在一个运动集体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气氛,这被称为( B )。 A 课堂气氛 B 动机气氛 C 教学气氛 D 目标气氛 9. 下列哪个选项是指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 C )。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10. 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C )。 A.能力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11.教师采用(D )领导方式,学生会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教学活 动。A混合型B放任型C集权型D民主型 12.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B ) A. 先慢后快 B. 一蹶不振 C. 高原现象 D. 起伏现象 13.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 A )。 A. 模拟训练 B. 放松训练 C. 系统脱敏训练 D. 沉思 14. 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B )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 闭锁式 B. 开放式 C. 连贯式 D. 间断式 15. 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种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 A ) A 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 B 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C 动机气氛和家庭环境 D 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 16.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C )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A. 相对高 B. 非常低 C. 相对低 D. 非常高 17.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D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18. 运动员的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 B )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 闭锁式 B. 开放式 C. 连贯式 D. 间断式 19. 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______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B )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在排球比赛中,为了获得进攻的成功,当前排队员采用背飞技术时,会有其他队员通过其他进攻手段来掩护,而后排队员会补位加强防守,这些队员间的协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2.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老板签订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团体为完成共同目标努力。这体现了__________对凝聚力发展的影响作用。 A.典型身份 B.球员价值 C.合约责任 D.社会价值 3.团体凝聚力是一种__________的过程。 A.动态 B.静态 C.成员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D.结合体 4.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会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特征。 A.多维性 B.动态性 C.时间性 D.过程性 5.__________是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 B.共动项目 C.团体项目 D.个人项目

6.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被分成五人一组进行投篮、运球配合练习,这可以促进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7.__________与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有着非常密切和积极的联系。 A.人际凝聚力 B.合作凝聚力 C.社交凝聚力 D.任务凝聚力 8.个体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会关系的感知属于__________。 A.团体任务吸引力 B.团体社交吸引力 C.团体任务一致性 D.团体社交一致性 9.__________是指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 B.共动项目 C.团体项目 D.个人项目 10.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__________。 A.社会促进 B.社会改造 C.社会影响 D.社会性懈怠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1.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以下特征:__________。 A.多维性 B.动态性 C.目的性 D.情感性 12.团体凝聚力测量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自我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信仰、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核心性和多维性。 应激:也称“压力”,它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直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二种主要成分。 心理耗竭: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个体无法对其有效应对,从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劳和自身资源损耗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避应激的倾向。 过度训练:是指对训练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生物反馈训练: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仪表读数)、听觉(蜂鸣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凝聚力: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形成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社交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 二、选择(5题,10分) 1. A 采用多维度的心理测验方法研究美国某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A.Morgan B.Griffith C.Auwede D.Richelson 2.16PF个性测验量表属于 B 量表。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往年试题整理

填空: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的分类:(1)学习目标定向(2)成绩目标定向 3、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 二、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 4、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维持、强化。 5、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 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6、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景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7、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是由格里菲斯创建的 8、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 健康的重要动力 9、运动动机的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0、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的三个维度是:内外源维度、可控制的维度、稳定性维度 11、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 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人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2、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简述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 (3)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心是倒U形的 1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有: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 14、教练员的影响力分为:强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 名词解释: 1、目标设置: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 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 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 组合与精巧安排 4、冰山剖面图: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5、自然性影响力:通过人自身具备的能力特点和威信来影响别人,从而起到领导的作用 6、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7、心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8、交往凝聚力: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的交往的程度。 任务凝聚力: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的努力程度 9、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和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1、目标定向: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12、认知运动能力: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忆、运动思维、运动注意等。 简答: a)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4、其他因素 b)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原因?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体育活动的结果,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

体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季浏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12.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和。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和。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A.一种B.两种C.三种D.多种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A. 1901B. 1896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