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

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校史馆观后感_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

校史馆观后感_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 校史馆让我们对学校沧桑的足迹、多年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校史馆观后感,字数分别在600字、800字和10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用吧! 记得在我们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年级就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带领我们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在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后,我有许多感慨和想法。 另外,通过学习校史。我还了解到我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就是我们的优秀校友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刘敬民、著名作曲家施光南都是从我校走出的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得知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也十分优秀。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 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净校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提醒……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但却可以使

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继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呢?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贡献吧,可以从许多方面: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载入校史,给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 通过了解校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63周年,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我校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800字篇24月2日下午,第三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

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满怀着憧憬与激情,我们xxxxxxx班级,12月20日上午参观了哈工大校史馆,参观之前我们在门口沧桑的台阶,照下了最美的景观,哈工大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踏进门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一座高等学府最智慧结晶的伟大。接受哈工大历史传统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同学们在校史馆老师引导下井然有序进入校史馆,同学们簇拥在讲解老师的周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与前辈学长们共同书写着哈工大近百年的沧桑与辉煌。遇到展板上的精彩内容,或者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好多同学还拿出手机拍照,希望参观结束后能够随时翻阅,有同学说要把拍摄的资料发给家长,与家里人共同了解哈工大的历史,品味哈工大的文化。各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布,共6个展馆两层楼,分工大历史展区,优秀校友展区,一线科技成果展区等。同学们从第一个展厅开始参观,学校从建立经过发展一直到达今天取得辉煌成就所经历的诸多波折历历在目:历代校长不变的严谨务实的精神、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工大发展方向的指导、哈工大师生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史料、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哈工大的历史进程表、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巨幅展板,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展板上详细的资料,展台上精确的比例模型,还有展柜中保存完好的见证工大历史的物品,甚至是那些伟大的前辈用过的物品,一只眼眼镜,一封信,一张张的荣誉证书,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表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并以作为一个工大人而自豪。通过学习校史,同学们增进了对哈工大历史与传统的了解,让新同学们感受到哈工大的历史和精神,珍惜在哈工大学习的时光,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鞭策自己,发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民族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校史馆将哈工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

参观校史馆有感-北京理工大学

参观校史馆有感 ——北京理工大学 2011年5月27日下午4时,我们参加了位于2号楼的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史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在讲解员十分详细的讲解于我们的细细观摩之后,对于学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更加深爱我的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自1940年建校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搬迁,数次更名,多次迁址,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坚持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学校自身也在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也终于在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2000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 这次参观校史馆,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以前不曾意识到的事情,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以我的学校为自豪,为她骄傲。校址从延安到张家口,再到柏岭,再几经迁徙,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北京。校名也由自然科学院改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再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晋察冀工业交通学院,之后与好几所大学合并,共建,成为了北京工业学院,最后,终于在1988年四月,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直到今日。办学状况也越来越好,从1940年初,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的坚苦办学,到后来渐渐好转,还得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加之全校师生的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学校最终到了今天这个辉煌的位置,背负着光荣使命,在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以后,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为了国防建设需要,学校全面开始建设常规兵专业,1958年,在党和国家的要求,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亲自指导下,我校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之后被列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我校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广大师生怀着远大的理想,在激情岁月中,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国防而奋斗。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获得了一大批出色的研究成果。研制了中国第一枚反坦克导弹,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代轻型坦克。三无冲锋枪,歩冲通用枪等等。学校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高质量优秀的毕业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学校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为校训,以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为学风,建立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再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2020年,建成以理工为主的亚洲一流大学;2040年,建成特色鲜明,理工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还提出了“六加一”发展战略:学科

校史馆参观学习感想

校史馆参观学习感想 2017 级教育一班教育学原理李会丽8 2017年10 月18 日下午,我作为一名研一新生跟随组织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和学习,进入展馆的那一刻,胸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上海师大创建于1954 年,至今已经走过63 年的历史,校史馆西数着这一路的悲与喜,或沧桑,或蓬勃,或一路高歌;全面、具体、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师大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如今,我通过校史馆中陈列的景物去回顾那段历史,我在静谧的空间中与历史中斑驳的旧时光倾情相遇,在一帧桢定格的师大校园中漫步,去感受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的记忆,我渐渐感受到了校史馆给我们这些后人想要传递的理念,那就是传承与求索。 一进门的这一版块记录了上海师范大学建校至今的历史轨迹,一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师大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了五大部分:1954-1958 年,学校诞生,艰苦创业;1958-1966 年,师院成立,稳步前进;1966-1978 年,十年文革,五校合并;1978-1994 年,恢复整顿,振兴开拓;1994- 至今是抓住机遇,跨越转型。一路走来,其中发展与改革的艰辛只有师大和师大人才能体会,学校从单一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漫步于校史馆,追寻师大厚重的历史轨迹,感动于师大“师道永恒”的精神。 走过师大建校至今的历史轨迹,抬眼望去便看到瞩目的几个大字,“奋发图强”、“立足根本”,这一版块展现了师大人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片丹心,坚持在学科领域、学术领域奋发图强,坚持在国际交流领域开拓进取的求索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始终怀着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心怀天下的信念,汇集了一群大师,培养了一批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大家如星光璀璨,照亮我们每个学子前进的方向。他们沉睡在时光中,但留下来的辉煌成就,是一种守望者的凝思,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师大人。 校史馆集校史展览、校史文物征集与收藏、校史研究三大功能于一体,是传统教育的课堂,活跃校园的舞台,宣传学校的窗口,校史研究的基地,联系校友的桥梁。对于我自己来说,作为师大的一份子,我有义务有责任为师大的前进和发展添砖加瓦,我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求学期间用功读书、认真钻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提高自己的

校史馆心得体会怎么写

校史馆心得体会怎么写 篇一: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 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来自: 校园生活:校史馆心得体会怎么写)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 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

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 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篇二:观校史馆有感 系部:信息系姓名:杨玉莹班级:12计应学号:XX1501152 参观校史馆有感 前段时间在辅导员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综合楼五楼的校史馆,校史馆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校本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历史的育人功能,是宣传学校、凝聚校友、活跃文化的基地;是追溯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的平台;是激发滁州职院人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精神源泉。 刚进校史馆内便能看到我院的校训“修能致用笃学致远”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为了加强学院学生对母校的历史了解,从学院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党组织今天组织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史。 为配合学校校庆,回顾办学历程、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展示办学成就,2008年建校50周年之时,学校设立了天津高校中首个具有校史馆功能的校庆成果展室,地点坐落在河东校区主楼的三楼共享大厅。2011年学校整体搬迁到西青新校区,校史馆于同年落成并开放,其所承载的功能也进一步拓展。校史馆成为爱校荣校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建思政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共计展出实物400余件和照片1000多张,分为二楼和三楼两层布展。其中二层展出的是天津工业学的历史渊源和天津纺织工学院时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三楼展出的是2000年创建天津工业大学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历程。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经历了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北洋大学纺织系,天津大学纺织系,河北纺织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一步步的转变,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五十八年的建校岁月,记载着工工大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创业历程,见证了工大人坚韧不拔、弥久益坚的优良品质。 通过参观校史馆,我见证了天共大的逐渐强盛,无论是战火岁月还是和平年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坚守“严谨严格求实求是”校训,不断向前,开阔进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全部。 我对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严谨即严密谨慎,逻辑严密,思维缜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还是对于现在所面临的学业,讲究逻辑、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认真严密的做事态度都是我们所必需的。尊重科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们天工大人的优良传统。严格即在遵守制度与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们学校制度严格、标准严

校史馆参观学习感想

校史馆参观学习感想 2017级教育一班教育学原理李会丽 8 2017年10月18日下午,我作为一名研一新生跟随组织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和学习,进入展馆的那一刻,胸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上海师大创建于1954年,至今已经走过63年的历史,校史馆西数着这一路的悲与喜,或沧桑,或蓬勃,或一路高歌;全面、具体、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师大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如今,我通过校史馆中陈列的景物去回顾那段历史,我在静谧的空间中与历史中斑驳的旧时光倾情相遇,在一帧桢定格的师大校园中漫步,去感受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的记忆,我渐渐感受到了校史馆给我们这些后人想要传递的理念,那就是传承与求索。 一进门的这一版块记录了上海师范大学建校至今的历史轨迹,一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师大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了五大部分:1954-1958年,学校诞生,艰苦创业;1958-1966年,师院成立,稳步前进;1966-1978年,十年文革,五校合并;1978-1994年,恢复整顿,振兴开拓;1994-至今是抓住机遇,跨越转型。一路走来,其中发展与改革的艰辛只有师大和师大人才能体会,学校从单一的师范院校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漫步于校史馆,追寻师大厚重的历史轨迹,感动于师大“师道永恒”的精神。 走过师大建校至今的历史轨迹,抬眼望去便看到瞩目的几个大字,“奋发图强”、“立足根本”,这一版块展现了师大人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片丹心,坚持在学科领域、学术领域奋发图强,坚持在国际交流领域开拓进取的求索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始终怀着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心怀天下的信念,汇集了一群大师,培养了一批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大家如星光璀璨,照亮我们每个学子前进的方向。他们沉睡在时光中,但留下来的辉煌成就,是一种守望者的凝思,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师大人。

校史馆感想

参观校史馆 校史是一个学校在时间岁月中的痕迹,它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光辉岁月。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应技大的历史和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应技大的辉煌与不凡! 在校史馆中我们追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应技大的62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史馆将应技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应技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有着60余年办学历史的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校史馆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及其前身学校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分为序馆、历程馆、新校馆、专题馆四个部分,采用动态多媒体技术与静态展板实物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六十二年来,学校不断传承创新,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学校坚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把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走“特色立校”之路,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坚持走“协同发展”之路。学校要继续弘扬“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工程师文化,培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新活力。要积极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升级和转型,全方位构建产学研协同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践行应用技术大学的社会责任,朝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勇往直前。 半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科大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科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尤其是我们应技大人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梦"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为中国的百年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把应技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传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们,对学校的过去倍感自豪,对学校的现状感到欣喜,对学校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应技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们将以先辈为榜样,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发扬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明德、明学、明事”的校训,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应技大的历史之墙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观校史馆活动策划书(参考模板)

参观校史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我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国贸1402班团委决定班级学生干部参观校史馆参观我校校史馆。 二、活动主题: 参观学校校史馆,回看母校光辉历程。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一)、通过本次对校史馆的参观,让同学们对学校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对学校的光辉发展史和艰辛发展历程的认知有更深一步的提高和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二)、通过本次活动回顾学校历史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形成荣誉与自豪感,激发同学们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现办学成就,展望美好的未来,。 (三)、通过本次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班级同学间的进一步了解,为日后开展顺利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活动对象: 国贸1402班全体同学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准备工作 1、与校史馆取得联系,确定好时间和安排讲解员。 2、通知信息部携带拍照所需的设备。 3、统计参观人员名单。 七、活动流程: 1、全体参加人员在14:15校史馆门口集合,由负责人负责签到工作。 2、集合完毕后站好队,由负责人组织排队按顺序进入校史馆。

3、跟随讲解员开始进行参观。 4、听讲解员介绍齐大校园文化及发展史。跟随讲解员参观各个板块,可以与讲解员沟通或相互交流。由信息部负责拍照。 5、参观完后尽快离开校史馆,以防阻碍其他学生进行参观。 6、结束后不得自行离开,在校史馆门前集合,集体拍照留念。 八、活动时间安排 1、12:45——13:00在大学城集合签到、上车 2、13:00——14:00途中 3、14:00——14:15组织人员,并说明参观注意事项 4、14:30——16:30参观活动中 5、16:30——16:40合影留念 6、16:40参观结束 九、注意事项: 1、参观人员需服从统一安排。 2、参观人员在校史馆内,严禁学生破坏校史馆内的成列展品。 3、参观过程中跟随组织人员,需保持卫生,不得随意走动。 4、参观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注意语言文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贸1402班团委组织部

校史心得体会

校史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校史展馆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展馆心得体会 五月繁花,川大锦城的校园里洋溢着一片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参观了校史展馆。心驰神往,思绪万千。巍巍锦城,屹立在西南这块广褒的土地上。十年建校,我们一直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在周院长及各领导团队的带领和领导下不断的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构建起今天这所具有综合型应用型的大学。挺立在四川地区的丛林中,赫然生辉。回顾我校的历史,是一部艰苦拼搏的奋斗史。校史馆从大的方向可以分为5个部分:诞生与早期建设、复办与发展、迈向现代化大学、大学时期、莘莘学子英才辈出。每个部分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校史展馆以照片、图表、文字描述、书籍展示、橱柜等方式陈列和展示着学校的发展史,记载着每一点一滴。 从XX年到XX年,锦城学院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里,“锦城”在艰难中崛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创办应用型、创业型大学的道路上,十年求索,十年拼搏,十年发展,十年创新,发展迅猛,后来居上。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回首十年路,数万锦城儿女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以超世之才,不拔之志,书写下灿烂的诗篇。回望这段光辉的筑

梦历程,“锦城”三阶段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邹广严校长带领第一批创业者,三年筹备学校肇建。 前五年打下坚实的基础,筚路蓝缕创新业,凝练特色求共识,励精图治谋发展,初步实现了“西部第一独立学院”的目标,建成了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万人应用型大学。后五年办学上水平,继往开来话改革,蓝图绘就宏图展,追求卓越建名校,锦城人锐意进取,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举措接踵而出,扎实推进,激发了我校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深层动力。“三大教学改革”开创教育新局面,奠定了创新创造的活跃校园氛围;“从严治校、三不放水”、“让大数据成为个性化教育的突破口”、“长板原理”等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保驾护航。XX年,我校招生录取分数突破“二本线”;XX年3月31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批准我校会计学(ACCA)专业调整到“一本”批次录取,“锦城教育”再上新高度。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数万名锦城人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去书写在应用型、创业型大学发展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十年辉煌领先路,而今迈步从头越,锦城人将继续落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如既往地为社会输

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作为一名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参观校史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自己学校的了解,又能增强对校园的感情。于是,我怀着激动和好奇参观了南昌航空大学校史馆。 当我们一走进馆内,就有好几位热情的解说员来给我们引路。校史馆共分“历史篇” “教学篇”、“学科与科研篇”、“学生工作篇”、“国际合作与交流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篇”、“后勤服务与产业篇”、“校友篇”等8个展区,用1.2米长、1.5米高的展橱、展板及25个独立展柜、11个灯箱、两个沙盘模型,分别展出了南昌航空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的4827多幅照片、285余件历史档案、教学科研成果档案及奖状奖品实物模型等,同时,展出了国内外校友、国际友好学校、社会各界为我校捐赠的50余件礼品等。通过以上形式较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南昌航空大学近60年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爱校、知校、荣校教育基地,承担着每年新进教职员工及各类新生的入校、入学教育工作。 从解说员以及周围展览的资料里,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南昌航空大

学建校的历程:1951年12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将武汉311厂(厂址在武汉市硚口区铜厂乡)改建成航空工业学校。1955年9月10日,根据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厅通知,学校校名由“中南第一工业学校” 改为“南昌工业学校” 2005年11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科教处处长严祖逢等一行对学校更名大学条件进行考评。12月7日,江西省人 民政府致函教育部:“关于恳请将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的函”。12月23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发文支持学校更 名为南昌航空大学。2006年8月10日,学校本部从上海路校区向前湖校区搬迁,也就是现在的新校区。 截至2013年5月,学校拥有2个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6个江西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国防基础学科,22个二级重点学科。具有1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校史馆观后感_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

校史馆观后感参观校史馆之后的感受 校史馆让我们对学校沧桑的足迹、多年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 满了无限的遐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校史馆观后感,字数分别在600字、800字和10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用吧! 记得在我们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年级就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 馆,带领我们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在了解了我校的校史后,我有许多感慨和想法。 另外,通过学习校史。我还了解到我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也就是我们的优秀校友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刘敬民、著名作曲家施光南都是从我校走出的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得知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也十分优秀。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 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净校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提醒 …… 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但却可以使 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继承前辈

们的光荣传统呢?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贡献吧,可以从许多方面: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载入校史,给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 通过了解校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63周年,历史十分悠久。并且我校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所中学,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感到由衷的自豪。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800字篇24月2日下午,第三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馆。校史馆让我们对杭电沧桑的足迹、五十年的历史、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回廊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 校史馆将杭电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 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 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杭电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据悉校史馆是母校五十岁生日的礼物,它占地近千平方米,由“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师资队伍”、“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十个板块组成。进入校史馆,几副大图片格外醒目,杭电的三个校区都出现在图片上,下沙、东岳和文一,隐隐中散发着杭电独特的气息,现代与古典结合、科

参观校史馆总结

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观校史馆 总 结

参观校史馆总结 为增强同学们知校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树立“我是科大人”的主人翁意识,机电青协组织机电学院12级全体新生参观校史馆。 一、活动时间:11月5日~13日; 二、活动地点:J5逸夫楼校史馆; 三、活动过程总结: 活动前期,青协干事们首先与校史馆工作人员协议好了活动的各项事宜,并提前通知了各个班级负责人有关活动的具体安排。活动期间,青协干事们积极配合场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使活动有序进行。 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一边耐心地听着讲解员精彩的介绍,一边认真地观看场馆内陈列的物品,并时不时的兴奋地拿出相机拍照留念,留住这美丽的瞬间。大家都为学校的飞速发展和校友们取得的非凡成就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活动结束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将来也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量,在校史馆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 四、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对我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本次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作为一名科大学子的自豪感,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奋斗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五、活动不足: 由于时间安排无法照顾到每个同学,导致一些同学由于各种事物的原因,错失了此次机会,我们也深表遗憾。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尽可能的细致周到,尽可能的满足大家的需求。 六、活动感悟: 此次活动,虽然让志愿者们辛苦忙碌了好几天,但大家都表示乐在其中,因为能为大家服务,能为学校服务,一直都是我们的荣幸!

校史馆观后感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范文

校史馆观后感参观校史馆观后感范文 第一篇 开学伊始,学校组织我们大一新生参观“曲阜师范大学校史展览馆”尽管只有短暂的半个小时,我已收获颇丰。亲身感受到了我即将与之生活、学习四年之久的曲师大的独特风采。踏在复古的木质地板之上,游走于各有千秋的两个展览馆之间,我领略到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与现代化工艺相完美融合的典范高等学府,二者在的沃土之上更是相得益彰。 五十多年的历史滋养了曲师坚韧的根系,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是儒学思想和私学教育的发祥地,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也正是她古典魅力所在。 漫步于西侧展馆中,看到的最多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将被和各个学术领域的荣誉证书,这一刻的景象简直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再现,对里面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的无比的好奇:眼睛是瞪圆的,呼吸时屏住的,嘴巴是张大的,双手是不由自主的,想去触碰一下他,却又怕损坏他的一角,双脚在那一刻定住,身体直直地驻立在玻璃罩前。脑袋里满是无限美好的想法:这些奖杯都是我的该多好,这些证书都是我的该多好,这些奖杯跟我有关也好,这些证书跟我有关也好,哪怕是其中一个奖杯,哪怕是其中一张证书··丢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回到了现实之中,展馆中的奖杯、证书是五十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曲师的财富,亦是国之骄傲。作为曲师大新生代学生,我们有瞻仰精华的权利,更有延续优秀的义务!站在曲师大这一坚固城墙之上,我坚信我们必将看得更远,登得更高。我确信百年后的校史馆里会留下我们2011级曲师学子的光辉足迹,奖杯、证书会与我们有关!“ 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参观下一场馆··”许是学姐们早已司空见惯了新生对曲师大浓厚历史文化的崇拜与惊奇,善意的提醒我们抓紧时间参观。最后瞻仰了一眼那发光的奖杯与发烫的证书,恋恋不舍的穿过走廊进入另一个场馆,却发现里面同样是别有洞天。 一进东展馆,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那两个1:300的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的微缩模型了,两校模紧挨着,一个是历史的积淀,一个是现代的创新,风格迥异的两组

参观校史馆有感作文800字.doc

参观校史馆有感作文800字 20xx年8月21日,我迈入了雅礼系之中雅的大门。那片不大的操场,那座不新的教学楼,那簇不大的灌木丛,在这其中,最亮眼的却是那一抹独一无二的雅礼蓝。 初识"雅礼蓝",是在雅礼的校服上。这片蓝,有天空明亮清澈的湛蓝,也有大海神秘浑厚的深蓝,有纯正坚毅的海军蓝,也有乐观积极的牵牛蓝。它给人力量,给人以胸怀,给人以责任,更给人以骄傲。妈妈说,它叫"雅礼蓝"。对于那时刚入校的我来说,这仅仅只是一种颜色,但,当我于校庆之际参观完雅礼校史馆之后,"雅礼蓝"在我的理解中又多添了一笔特别的色彩。 进入雅礼校史馆,里边不大,却运转着岁月的年轮。从耶鲁的初建"雅礼大学",枫树山的风正帆悬,雅礼踏着一路风雨艰程走来,直至今日。满墙的照片与图画似乎都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同一种精神,它是什么?我,在寻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而都出自雅礼的名人,记忆中的那四段历史立即被唤醒。 目光第一个扫入了柳直荀的故事,柳直荀于雅礼毕业,参加中国共产党,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后遭陷害,行刑前依然忠于共产党,将坚持"公"道的精神发扬了一生。 接着,我的记忆会转到了陈能宽的人生中。陈能宽于雅礼毕业,参加"两弹一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率领队伍于实验

室奋战好几年,失败上千次,弘扬了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勤" 奋精神。 看到"中国的希德勒"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外交大使何凤山。他于雅礼毕业后,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两万多个犹太人。被外国人称为"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而这背后,熠熠闪光的却是那至"诚"精神。 这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中国第一哲人"——金岳霖,走出雅礼后,金岳霖在美国得到了颇高待遇与地位,但他毅然回国,用《论说》、《逻辑》、《知识论》三本手写书体现了"朴"实低调的作风。 从回忆中挣脱而出,我望望身上穿着的雅礼蓝,忽觉其中多酝酿了些什么,对!是"公勤诚朴"的精神透入的雅礼蓝,使其多了一种传承的能量,四种不同的人生,传承了百年雅礼的精神,"公勤诚朴"已化作了一根短短的接力棒,经过了几万人之手,如今它继往开来地传递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手中,我们,也要传承"公勤诚朴",学习上、生活中都应以这四字为本,秉承它,为它的发扬而倾尽全力,直至交于下一接棒人手中。 雅礼蓝,是一种用颜料调不出的色彩,因为它的每一色点里,都蕴含着一个个莘莘学子为"公勤诚朴"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不能干,不能等待时光将它冲淡,它需要无限扩大,无限渲染,这,便需要每一个雅礼人积少成多的贡献。秉承"公勤诚朴",我们脸上都洋溢着雅礼蓝。

观看示范课心得体会范本

观看示范课心得体会范本 【篇一】观看示范课心得体会范本 通过聆听xx老师的公开示范课,我感触颇多,尤其是在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备好一门课和讲好一门课,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认真备课 课程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一堂课能否上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好坏。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课下却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我们青年教师应做到: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尤其是集体备课,领会教学精神实质,抓住重点难点。 2.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虚心向有经验

的老师请教学习,力求吃透教材,掌握知识要点。立足学科发展,重视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3.设计可行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完整而系统,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注意知识的纵横向对比及前后衔接。 4.由于目前多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时,力求多变,吸引学生注意力;针对专业特点,插人较多实物图片及录像资料,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5.采用课前试讲,以便掌握教学节奏,检验备课效果。 二、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差距小,便于沟通,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

校史馆参观感悟

2018年10月27日下午,冰城初雪,万象皆白。班级同学参观了校博物馆和校史馆。 行至馆前,举目即见一座奶黄色的古典建筑,百年的厚重与沧桑于皑皑白雪中显得更为凝重。虽算不上高大宏伟,但却深沉含蓄、端庄典雅,标志性的拱形门、外墙哥特式的浮雕,这百年古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展品,诉说着哈工大那些历史故事。 校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博物馆开馆后,影响力逐渐扩大,已成为黑龙江省较有影响的高校博物馆。它被称为哈工大的“老土木楼”,见证了哈工大近90多年的风雨历程,它承载着厚重,凝聚着精华,是哈工大历史进程的永恒典藏。哈工大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构成。在基本陈列部分的参观中,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哈工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成就。《光荣革命传统》、《知名校友》和《科研成果》等不同主题专题陈列的参观更让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自建校之初我校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征,同时较全面解读我校服务国防、志愿航天的理念及多项产学研合作。同时也了解了我校涌现出的一大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将军、著名工程专家、企业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等。 在参观的过程中,最让同学们震撼的是美丽壮观的学子林,这是穿越时空的相聚,正是这些一代代优秀的学子,让哈工大精神代代相传。

有一个展区常常吸引参观者敬羡的目光。我们久久注视,并拍照留念: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绕月探测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神舟五虎将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神舟五虎将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KM6总设计师黄本诚……震撼!哈工大培养了如此多的航天精英,让我们这些参观者心潮澎湃!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银灰色留言树下,纷纷写下自己的参观感谢和对哈工大的祝福,纷纷感慨,希望自己能在毕业之时再次回顾。 通过参观校史博物馆,同学们增强了爱校荣校意识和校园融入感,更深刻地理解了工大精神,铭记了工大历史,同时也了解了校训的含义。 博物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课堂,我们在其中感悟历史,开启未来。

2016参观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我一直认为,成为一个集体中的一员,了解这个集体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这个集体,融入这个集体,做更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读高中是如此,大学如此,研究生,也是如此。 校史馆中记载了矿大百年的沧桑过往,和雄厚的历史积淀。学校先后14次搬迁,12次易名,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多少次抉择,多少次辗转,多少次奔波,才成就了今日屹立在南湖畔的庄严学府。 受过新生入学教育的我,结合校史馆的陈列,知道学校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9-1949),四十年风雨飘摇,彰显了矿大人矢志不渝。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校园发展艰辛曲折,形成了“以工见长,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形成了“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服务社会”的人才观,形成了“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基础重实践”的学术观,为矿业高等学府的创办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9)三十年难忘岁月,成就斐然。直到1978年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搬迁到江苏徐州。第三个阶段(1979-1999)是二十年励精图治,走向中兴。在这个阶段,矿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了校名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院校之一。第四个阶段(1999-2009)完成了世纪跨越,开启盛世华章……校史馆丰富的陈列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每一位来此参观的学子展示了矿大百年发展历史和矿大人自强不

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体现了矿大百年积淀的厚重文化和矿大精神,使人热血沸腾,深受鼓舞。 印象最深刻的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寓意矿大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百年老校人才辈出,杰出校友成绩卓著。 作为一名徐州人,一直都知道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的地位。曾以为这一生在没有机会成为矿大的一员,我与他的缘分或许永远停留在“我们徐州有一所很好的大学就在我家旁边”的概念,直到2014年底,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改变了我与矿大的轨迹。 2014年秋天,一次外出培训在苏州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到苏州大学老校区,被苏大的美深深震撼,继而懊恼不已,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油然而生的懊悔是“如果当初我好好学习,我就……”的沮丧。回到徐州,恰逢考研预报名的最后一晚,晚上十点截止。自己当机立断,迅速权衡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果断报考了矿大的MBA。 报名之曲折离奇,先后经历了毕业证找不到、电脑更新无法使用、网页打不开等困难,最后是电话遥控另一位同学帮我报名,方在最后几分钟内填报完毕。后面每一步都在别人的提醒下进行,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笔试、面试、体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有些懵:我这就……是矿大的学生了?嗯,是的。 开学集体参观校史馆,我因为出差再次华丽错过。内心遗憾不已,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补上这一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