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学期末考前问答题重点

医学影像学期末考前问答题重点

医学影像学期末考前问答题重点
医学影像学期末考前问答题重点

医学影像学

一、简答题:

1、简述肾细胞癌的CT表现

2、简述骨折的分类及X线表现

3、骨性强直与纤维性强直在X线片上有何不同

(1)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连接两侧骨端。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

(2)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后,虽然关节活动消失,但X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常见于关节结核。

4、大叶性肺炎的X线及CT征象有哪些

5、简述TIPSS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者;顽固性腹水者;外科门-腔分流术后血栓形成者;柏—查氏综合征。禁忌症:门静脉血栓形成、狭窄或闭塞、胆道感染、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心肝肾功能衰竭;反复肝性脑病、肝脏肿瘤。

6、二维超声心动图常用的基本切面有哪些

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左胸骨旁短轴切面(主动脉根部水平、二尖瓣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及短轴切面、剑突下四腔心切面。7、简述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8、简述胸腺瘤的CT表现

9、试述脑内血肿不同时期CT表现

(1)急性期,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高的肾形、类圆形、不规则形团块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者可见脑室内积血。

(2)吸收期,始于3-7天,血肿周围变模糊,水肿带增宽。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小血肿可完全吸收。

(3)囊变期,始于2月以后,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不等的囊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10、简述肺充血与肺淤血的区别

答:(1)肺充血是指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但边缘清楚、锐利;肺动脉段凸出,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和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肺野透亮度正常。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亦见于体循环血量增加者,如甲亢等。(2)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于肺内,表现为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收缩;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肺野透亮度减低。常见原因为二尖瓣狭窄和左心衰竭等。

11、试述骨髓炎和骨结核之鉴别点

12、如何鉴别脑内肿瘤与颅内脑外肿瘤

脑内肿瘤脑外肿瘤

肿瘤边缘欠清晰或界线不清清晰,锐利内板骨质改变罕见常见

蛛网膜下腔/脑池受压变窄或闭塞扩大

脑皮层位置正常皮质扣压征肿瘤与骨板接触所呈角度锐角钝角

13、如何鉴别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瘤

14、简述X线的防护原则。

15、简述脑fMRI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16、简述CT检查的优点。

17、简述MRI的成像的优势

(1)高组织对比分辨力,无骨伪影干扰,(2)多参考成像可获得T1WI、T2WI和PWI,便于比较对照,(3)多方位成像可获得冠状面、失状面和横断面的断层像,(4)留空现象,不用对比剂即可使血管疾病变如动脉瘤及动静脉发育异常成像,(5)质子弛豫增强效应,使一些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在MRI上被发现,(6)用顺磁性物质,如同钆对比剂可行对比增强检查,效果好,副反应少。

18、简述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二、名词解释:

1.CT值

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

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表示,简写为HU。

2.DWI

3.MRA

4.流空效应

5.栓塞后综合征:

指肿瘤和器官动脉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吐、局部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食欲下降等症状。

6.脑膜尾征:

MR或CT增强扫描时,脑膜瘤邻近脑膜发生鼠尾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7.横S征

右上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其凹面向下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凸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的或横置的“S”状,称反S征或横S征。

8.流空效应

9.腔隙性脑梗塞

系因小的终末动脉闭塞所致,CT示位于基底动脉脑干,直径小于1.0-1.5cm的边缘清晰低密度灶。

10.柏-查氏综合征:

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或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群。

11.粘膜下囊肿

12.血管纠集征

13.酒窝征

多见于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经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而直接侵犯皮肤,或由于血供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造成皮肤局限性增厚可向肿瘤方向会缩,即酒窝征。

14.白质塌陷征及皮质扣压征

提示肿瘤位于颅内脑外,指脑膜瘤位于脑膜与脑回之间,直接压迫脑回,随肿瘤增大白质受压变平,而皮

质包绕于肿瘤的征象.

15.动脉瘤

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

16.梗塞

由脑内供血动脉的狭窄、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CT表现楔状或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边界不清。

17.腺样体增生

18.肺门

19.支气管气像

由于实变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其内有时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呈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大叶性肺炎实变期时可见这一表现。

三、填空:

1、心脏瓣膜中房室瓣包括二尖瓣和三尖瓣,半月瓣包括主动脉瓣和肺主动脉瓣.

2、法氏四联征是指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

3、房间隔卵圆窝最薄,室间隔_ 膜部无肌质。

4、小儿骨骼含水分多,而含无机盐成分少,因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

5、心脏疾病介入治疗主要应用有:心脏瓣膜狭窄经球囊成形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射频消融术

6、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等特性。

7、水的CT值为 0HU,空气的CT值约为-1000__ HU。

8、脑积水可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

9、成年人肺结核常见好发部位是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10、根据肺癌的发生的部位可分为_中央 __型、_周围____型、_弥漫性__型。

11、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_房间隔缺损_____。

12、青少年患者,肱骨上端有椭圆的边界清楚的透明区,长轴与骨干平行,多考虑为骨囊肿。

13、泌尿系约90%结石可由X线平片显示,称阳性结石;少数结石则难在平片上显示,称阴性结石。

14、心胸比值年长儿应小于 0.50 ,婴幼儿小于 0.55 。

15、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根据引流方式可分为外引流内引流、和留置永久性涵管或支架引流。

16、CDFI以颜色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的血流显示为红色,背离探头的血流显示为蓝色

17、肝囊肿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圆形或椭圆形、薄壁、无回声区、侧壁效应、后方回声增强

18、心及大血管对食道的压迹有: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19、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使用了两个角度的脉冲90。脉冲180。脉冲。

20、硬膜下血肿血液居_硬膜和蛛网膜_ 之间,一般呈__半月 __形。

WI 高信号,21、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眼球内最常见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脉络膜,MRI示T

1

T

WI 低信号。

2

四、选择题

B 1、有一患者四腔心切面右房、右室内径增大,疑有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显示心房水平分流,比较以下哪个切面更能清楚地显示分流信号

A、心尖四腔心

B、剑突下两房心

C、胸骨旁主动脉短轴

D、剑突下主动脉短轴

E、心尖五腔心

C 2、6岁男孩,生后有紫绀,6个月后紫绀明显,平时喜欢蹲踞,哭泣时有突发呼吸急促和青紫加重,请指出以下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A、房间隔缺损

B、动脉导管未闭

C、法络四联症

D、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

E、肺动脉口狭窄

A 3、哪种是短期栓塞剂

A、血凝块

B、弹簧圈

C、球囊

D、PVA

E、丝线

A 4、血管介入最常选用的影像引导设备是

A、DSA

B、超声

C、CT

D、透视

E、MR

E 5、CT平扫鞍区蛋壳样钙化占位性病变提示

A、脑膜瘤

B、胶质瘤

C、动脉瘤

D、垂体瘤

E、颅咽管瘤

D 6、跖骨头骨骺缺血坏死好发部位是

A、第三跖骨头

B、第四跖骨头

C、第一跖骨头

D、第二跖骨头

E、第五跖骨头

E 7、切线位上,最常见的胃溃疡龛影表现为

A、三角形

B、囊袋状

C、不规则状

D、杯口状

E、乳头状

A 8、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是

A、听神经瘤

B、三叉神经瘤

C、胆脂瘤

D、脑膜瘤

E、皮样囊肿

D 9、脑转移瘤的较具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

A、肿瘤多为单发

B、肿瘤多不强化

C、肿瘤常发生钙化

D、小的肿瘤伴有大范围的水肿

E、肿瘤常大小相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自然对 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 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8矿物质沉积9、骨骼变形10、周围软组织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张: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 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

医学影像学题库及答案

医学影像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医学影像学包括、、、和等项内容。 2、X线具有穿透性、、和、和电离效应等特性,它们分别 是、、和基础。 X线穿透性 受、和的影响。 3、在阅片时, 应分析病变的要点是、、 、、、和等。 4、人体组织器官有不同的和差,使透过人体后的剩余X线量不均匀。 5、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对比称对比。引入的这种物质称引入这种物质的方法称。 6、X线图像特点包括、、和等。 7、数字X线成像包括、和。 8、水的CT值为 HU,骨皮质的CT值约为 HU,空气的CT值约为 HU 9、在T1加权像上水和大部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坏死.液化.水肿)为即长T1信号。T1加权像上的即短T1信号通常为脂肪和亚急性血肿。在T2加权像上,水和大部分病变呈高信号即信号。

二、名词解释 人工对比自然对比 CT MRI PACS 介入放射学 CR DDR CT值 T1 T2 MRA T1WI T2WI

三、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A、人工对比 B、天然对比 C、造影检查 D、特殊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欧乃派克 D、碘化油 3、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A、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B、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C、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D、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4、CT值为负值可能为() A、脂肪 B、气体 C、肌肉组织 D、血液 5、数字X线成像特点是() A、数字化图像,清晰度、分辨率高,对比好。 B、曝光宽容度大: C、X线剂量低: D、多种后处理功能:调整窗位窗宽、图像放大等。 6、骨皮质在MRI图像上的表现正确的是() A、长T2信号 B、长T1信号 C、短T2信号 D、短T1信号 7、MRI在哪些方面优于CT() A、脑垂体病变 B、脊髓病变 C、肺内病变 D、关节积液 8、有关磁共振成像特点正确的是() A、磁共振信号高低与密度无关。 B、无骨伪影干扰 C、体内顺磁性金属异物不影响图像失真 D、自旋回波序列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无信号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Rlabrz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临床专业复习重点(精)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总论 1.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X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产生。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五大特性。2.X线成像原理(选择题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对X线吸收也不同高密度——对X线吸收多,平片上呈白色。(骨骼、钙化灶等密度(肌肉内脏液体低密度——对X线吸收少,黑色透亮影。(脂肪、空气3.透视与射片的优缺点比较透视优点:简便易行,可动态观察缺点:分辨率低,不能永久保存。射片优点:受检者的X线照射量较少,图像清晰,可永久保存,便于教学、科研和复查时对照。缺点:区域受限,不能动态观察。 4.X线防护原则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5.CT的三个概念:体素、像素、CT值 体素voxel 将成像时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分成若干个小单元,这些小单元称为体素。三维概念像素pixel 一副CT图像(平面图像由很多矩阵排列的小单元(小矩形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小矩形

1.0mm*1.0mm称为像素。像素越小,分辨率越高(分辨细节的能力,图像越清晰。 CT值:单位体积的组织对 X线的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表示组织密度的高低骨皮质1000HU 软组织20-60 水0 脂肪-80 空气-1000 6.影像对比剂(造影剂contrast 高密度:硫酸钡,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泛影葡胺,离子型,可发生不良反应和肾毒性,造影检查前需要做皮试。不良反应有轻度(不需处理中度、重度(休克、惊厥和死亡四种。低密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7.几个英文缩写:PACS DICOM HIS RIS PACS archive(存档医学影像的存档和传输系统的五个组成成分:图像的采集、网络的分布、图像的管理及海量存储、图像的浏览查询及拷贝输出、与信息系统的集成。 DICOM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HIS 医院信息系统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796964.html, RIS 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放射科用的,有弱化趋势。神经系统 1.蝶鞍正常前后径深径 2.颅骨skull 能辨别出额骨、顶骨、颞骨、枕骨。 3.基地神经节的结构复杂常考;颅脑先天畸形少见,不考。 4.P51 脑出血MRI 各期信号鉴别超急性期小于6h 氧合血红蛋白抗磁性T1 等信号;T2 高信号急性期6-72h T1 等或稍低信号;T2 极低信号亚急性期3d-4w(周早期T1演变为周边高信号、中心等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简答题(全)

一、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 1.病变多位于白质。 2.Ⅰ级肿瘤平扫多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检查无或轻度强化。 3.Ⅱ~Ⅳ级肿瘤平扫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检查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或附壁结节强化。 二、脑膜瘤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CT、MRI、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1.好发人群:中年女性。 2.好发部位:多位于脑外(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小脑幕)。 3.CT表现:平扫肿块呈等或稍高密度,类圆形,边界清楚,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瘤周水肿轻或无,增强检查病变多呈均匀明显强化。 4.MRI:平扫肿块在T1WI和T2WI上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T1WI 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而形成脑膜尾征。 5.鉴别: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脑脓肿。 三、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非常重要) 1.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 2.常伴有骨折。 3.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骨缝。 4.占位效应较轻。 四、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非常重要) 1.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2.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 3.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 五、脑梗死的分型及各自的CT表现。(熟悉) 缺血性梗死:

1.低密度梗死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2.皮髓质同时受累。 3.占位效应较轻。 4.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 出血性梗死: 1.低密度的梗死灶内可见高密度的出血灶。 2.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梗死: 1.低密度梗死灶。 2.无占位效应。 六、鼻咽癌的CT表现。(非常重要) 1.平扫表现为患侧咽隐窝变浅、消失或隆起。 2.咽顶、后、侧壁肿块突向鼻咽腔。 3.颈深淋巴结肿大。 4.增强检查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七、癌性空洞、结核空洞和脓肿空洞的鉴别。(一般重要) 1、癌性空洞: 多见于老年患者。 多位于肺上叶前段和下叶基底段。 多为厚壁偏心空洞。 内壁不光整,可有壁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征及毛刺征。 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2、结核空洞: 多位于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 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 周围常有卫星病灶。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总论 人体组织密度CT值: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 核磁共振(MRI)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X线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CT 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9、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 10、CT检查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MRI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习题资料讲解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中无电离辐射的是(c) A、CT和PET B、超声和CT C、超声和MRI D、CT和MRI E、PET和MRI 2.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b) A、X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3.X线胶片特性曲线组成,不包括(d) 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 D、顶部 E、反转部 4.摄影时,可以人为控制的运动模糊是(a) A、呼吸 B、痉挛 C、胃蠕动 D、肠蠕动 E、心脏搏动 5.与散射线量产生无关的因素是(c) A、被照体厚度 B、被照体密度 C、被照体姿势 D、照射野面积 E、被照体体积 6.影响散射线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物体越厚,产生散射线越少 B、管电压越高,产生散射线越多 C、物体受照面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 D、X线波长越短,产生散射线越多 7.X线照片上相邻两点之间的密度差是(b) A、密度 B、对比度 C、清晰度 D、锐利度 E、失真度 8.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需固定肢体 B、缩短曝光时间

C、尽量缩短焦-片距 D、将肢体尽量移近胶片 E、选择运动小的机会曝光 9.使用增感屏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影像颗粒性变差 B、增加影像的清晰度 C、增加影像的对比度 D、减少X线照射量 E、降低影像的清晰度 10.X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不包括(e) A、屏-片系统 B、影像增强器 C、成像板(IP) D、荧光屏 E、滤线栅 11.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a) A、失真度 B、对比度 C、颗粒度 D、锐利度 E、密度 12.胶片密度与曝光量成正比关系的是(c) A、足部 B、肩部 C、直线部 D、反转部 E、全部 13.屏-片系统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a) A、X线 B、胶片 C、被照体 D、增感屏 E、显影液 14.下到哪个不是影响X线照片对比度的因素(c) A、胶片γ值 B、X线质和量 C、被照体形态 D、增感屏的使用 E、冲洗技术 15.X线检查程序可以简化为(a) A、X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线→被照物→检测→图箱像成→信号 D、被照物→X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E、X线→被照物→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2)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总论 人体组织密度值:CT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X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MRI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线 X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CT 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9、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中无电离辐射的是(c) A、CT和PET B、超声和CT C、超声和MRI D、CT和MRI E、PET和MRI 2.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b) A、X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3.X线胶片特性曲线组成,不包括(d) 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 D、顶部 E、反转部 4.摄影时,可以人为控制的运动模糊是(a) A、呼吸 B、痉挛 C、胃蠕动 D、肠蠕动 E、心脏搏动 5.与散射线量产生无关的因素是(c) A、被照体厚度 B、被照体密度 C、被照体姿势 D、照射野面积 E、被照体体积 6.影响散射线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物体越厚,产生散射线越少 B、管电压越高,产生散射线越多 C、物体受照面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 D、X线波长越短,产生散射线越多 7.X线照片上相邻两点之间的密度差是(b) A、密度 B、对比度 C、清晰度 D、锐利度 E、失真度 8.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需固定肢体 B、缩短曝光时间 C、尽量缩短焦-片距 D、将肢体尽量移近胶片

E、选择运动小的机会曝光 9.使用增感屏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影像颗粒性变差 B、增加影像的清晰度 C、增加影像的对比度 D、减少X线照射量 E、降低影像的清晰度 10.X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不包括(e) A、屏-片系统 B、影像增强器 C、成像板(IP) D、荧光屏 E、滤线栅 11.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a) A、失真度 B、对比度 C、颗粒度 D、锐利度 E、密度 12.胶片密度与曝光量成正比关系的是(c) A、足部 B、肩部 C、直线部 D、反转部 E、全部 13.屏-片系统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a) A、X线 B、胶片 C、被照体 D、增感屏 E、显影液 14.下到哪个不是影响X线照片对比度的因素(c) A、胶片γ值 B、X线质和量 C、被照体形态 D、增感屏的使用 E、冲洗技术 15.X线检查程序可以简化为(a) A、X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线→被照物→检测→图箱像成→信号 D、被照物→X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E、X线→被照物→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16.增感屏的核心结构是(b)

医学影像学简答题(全)

一、星形细胞瘤得CT表现。 1、病变多位于白质。 2、Ⅰ级肿瘤平扫多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检查无或轻度强化。 3、Ⅱ~Ⅳ级肿瘤平扫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占位效应与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检查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或附壁结节强化。 二、脑膜瘤得好发人群、好发部位、CT、MRI、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1、好发人群:中年女性。 2、好发部位:多位于脑外(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小脑幕)。 3、CT表现:平扫肿块呈等或稍高密度,类圆形,边界清楚,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瘤周水肿轻或无,增强检查病变多呈均匀明显强化。 4、MRI:平扫肿块在T1WI与T2WI上均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T1WI 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并强化而形成脑膜尾征。 5、鉴别: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脑脓肿。 三、硬膜外血肿得CT表现。(非常重要) 1、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 2、常伴有骨折。 3、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骨缝。 4、占位效应较轻。 四、硬膜下血肿得CT表现。(非常重要) 1、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2、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 3、脑水肿与占位效应明显。 五、脑梗死得分型及各自得CT表现。(熟悉) 缺血性梗死: 1、低密度梗死灶,部位与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2、皮髓质同时受累。 3、占位效应较轻。 4、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 出血性梗死: 1、低密度得梗死灶内可见高密度得出血灶。 2、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梗死: 1、低密度梗死灶。 2、无占位效应。 六、鼻咽癌得CT表现。(非常重要) 1、平扫表现为患侧咽隐窝变浅、消失或隆起。 2、咽顶、后、侧壁肿块突向鼻咽腔。 3、颈深淋巴结肿大。 4、增强检查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七、癌性空洞、结核空洞与脓肿空洞得鉴别。(一般重要) 1、癌性空洞: 多见于老年患者。 多位于肺上叶前段与下叶基底段。 多为厚壁偏心空洞。 内壁不光整,可有壁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征及毛刺征。 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2、结核空洞: 多位于上叶尖段、后段与下叶背段。 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 周围常有卫星病灶。 3、脓肿空洞: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腹部目前最常用的、首选的引导穿刺方法: A.X线透视 B.超声 C.CT D.MRI E.核素扫描 2.前列腺增生好发于: A.周围区 B.移行区 C.中央区 D.尿道周围 E.都可以 3.乳腺小叶增生多发年龄为: A.20~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60岁 E.60岁以上 4.下列肿瘤超声表现具有呈蟹足样生长特点的是: A.脂肪瘤 B.纤维腺瘤 C.囊肿 D.乳癌 E.乳腺小叶增生 5.不属于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是: A.边缘轮廓不整齐,粗糙 B.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实性衰减 C.侧方声影多见 D.常有周围组织浸润 E.肿块内丰富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6.下列正常"肺门"解剖,哪项不对: A.上腔静脉越过右肺动脉腹侧 B.气管分叉位于右肺动脉背侧 C.左主支气管比右主支气管长 D.多数右肺静脉位于右肺动脉腹侧 E.右肺门通常比左肺门高1cm 7.钡餐检查前哪项准备通常是不需要的: A.禁食12小时 B.清洁灌肠 C.停服各类药物3天 D.有幽门梗阻时须抽出胃内容物 E.肠梗阻和胃穿孔不能做钡餐检查,大出血期间暂缓进行 8.以下关于肝脏的概念,错误的是: A.纵裂的内侧是右肝前叶 B.胆囊左缘紧邻肝方叶 C.CT扫描在肝门区可显示门静脉,有时肝动脉也能清晰显示 D.正常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E.肝尾状叶位于肝门和下腔静脉之间 9.颅骨弥漫性"竖发"表现,最常见于哪种疾病: A.脑膜瘤 B.颅骨血管瘤 C.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D.白血病 E.颅骨成骨肉瘤 10.关于"梗阻性脑积水",下列观点哪项不对: A.发生率比交通性脑积水低 B.出血、感染是最常见病因 C.梗阻点位于四脑室开口以上 D.MRI多轴面成像,诊断价值高 E.脑室旁白质常明显水肿 11.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炎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C.输入淋巴管狭窄 D.淋巴渗出,淋巴结不增大 E.静脉呈扭曲、增粗 12.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癌肿转移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 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 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 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医学影像技术不包括() A、X 线摄影 B、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磁共振成像 D、超声成像 E、心电图成像 2.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1895 年11 月8 日,伦琴发现X 线为放射技术伊始 B、1895 年12 月22 日第一张X 线照片诞生为放射技术伊始 C、20 世纪10~20 年代为医技一体阶段 D、随着X 线设备的发展出现医技分家阶段 E、1959 年慕尼黑国际放射学会议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3.X 线成像的因素不包括() A、组织的密度(ρ) B、组织的原子序数(Z) C、组织的厚度(d) D、组织的形状 E、X 线的衰减系数( )4.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骨、脂肪、肌肉、空气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脂肪、骨、肌肉、空气 D、肌肉、骨、脂肪、空气 E、肌肉、脂肪、骨、空气 5.下列人体组织中,对X 线衰减最大的是() A、肌肉 B、骨骼 C、脂肪 D、软骨 E、血液 6.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形成图像的() A、清晰度 B、灰雾度 C、对比度 D、灰度 E、密度 7.与传统X 线诊断原理相同的成像方式有() A、CR B、MRI C、DR D、PET E、CT 8.不属于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成像方法是() A、超声 B、磁共振成像 C、屏-片系统X 线摄影 D、计算机体层摄影 E、计算机X 线摄影 9.CT 成像优势不包括() A、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力高 C、可进行各种图像的后处理 D、空间分辨力比屏-片影像高 E、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 线吸收衰减值 10.CT 技术的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53 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X 线机 B、1989 年螺旋CT 问世 C、1998 年多层面CT 诞生 D、2004 年推出容积CT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与软骨钙化 7、

骨质坏死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织病变 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 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 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 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 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 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累及肺段呈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以叶间裂为界大片致密影;可见空气支气管消散期: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可存在索条状影,偶可机化为机化性肺炎。 消散期密度逐渐减低 CT 充血期曾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病变区血管仍隐约可见,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