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们关注。

?计划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计划经济中都由中央计

划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效率是一个严重被忽略的概念。

?市场是某一商品的买卖双方相互决定其价格并交换其产品和服务数量的一种机制

或制度。

?混合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一种经济。我们常常说的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混合经济。因此,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在不太严格的情况下是两个可以相互替代的概念,只是后者在某些特定场合下使用,以强调其中含有政府干预。

8、市场经济

(1)经济人假说: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理性的。他们被称之为“经济人”,他总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极大化。

(2)价格机制:第一,价格提供了信息。价格的相对高低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它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各自所需的信息。

第二,价格提供了激励。价格所提供的信息,加上利润动机,厂商便可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3)政府只能尽力去修正市场经济中不完善的地方,而不能凌驾于市场经济之上发号施令,市场经济中的某些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9、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1)首先,努力去理解和解释经济事件;第二,极力去预测未来的经济事件。

(2)经济理论形成的步骤:观察/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形成理论

(3)经济思考中常见的错误:

偏见:是个人对他人或事件所持有的不正确的认识或态度。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会影响到经济分析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不能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其他因素不变”是分析影响某个因素,而假定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一种方法。

合成谬误:是某一事件对局部为真便推论为对总体也为真的一种逻辑错误。

后此谬误:把后发事件看成先发事件之果的一种逻辑错误。

二、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需要与需求

(1)需要(need)是一种主观意愿,同价格及消费者的收入无关,是当价格为零时,你想要多少的问题。

(2)需求(deman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所愿意购买某种商品

的数量。需求的三个要点:

需求量是与价格密切相关;

需求量是一个意愿购买量;

需求量总是和时间相关

2、需求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由于惯例,需求曲线中,纵轴

一般表示价格,横轴一般表示需求量。需求量的变化体现在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而需求的变化则体现在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1)个人需求曲线是用曲线的形式表明某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2)简单地假设市场上有1000个相同的消费者,就可以根据个人消费曲线得到市场消费曲线。曲线的斜率为负的含义是: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3)常用的两条需求曲线:(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曲线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3、需求函数表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其价格函数,一般表示为:Q D= f(p)

(式中,Q D 表示某种商品需求量;p 代表该商品价格, f 表示函数关系。)

(1)如果需求函数为线性的,则可写成:

Q D= a-bp

a为一常数,是与价格p无关的自发性需求,亦称外生变量;

b为一正数,(-b)则表明需求量与价格呈负相关

(2)注意市场需求函数不是个人需求函数的简单加总,而是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由市场需求量水平加总所得

4、需求定理的三种表述

(1)需求定理的文字表述: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呈反比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需求定理的数学公式表述:dQ/dp<0(即需求函数的斜率为负数)

上式读成: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

(3)图像表述见上文(注意需求定律的例外有奢侈品、劣质品)

5、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会使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1)消费者的收入(M):除自身价格之外,收入也许是影响需求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当收入增加时,一般来说我们会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减少。

(2)相关商品的价格(P R):相关商品可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变化呈正比,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变化呈反比。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分别记为p s 和p c。

(3)预期变量:它主要包括对自身商品价格的预期(P E)和对收入的预期(M E)等。买涨不买落。

(4)消费者的爱好(T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会因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会影响到需求量的变化。偏好取决于年龄、教育、示范效应、广告。偏好也被称为经济学

家的避风港:一切未列举而对需求发生影响的因素都归结为偏好变动。

(5)人口(P O):当市场中的人口容量增加时,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市场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

6、供给的定义

(1)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2)个别供给是指单个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在所有价格条件下,愿意生产和出售的某种商品数量。

(3)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市场中的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总和。个别供给之和就是市场供给

7、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明的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亦可分为个别和市场供给函数。其形式一般如下:

Q S= f(p)

其中,Q S 代表市场供给量,p 代表价格,f为函数关系。

为了方便起见,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线性的供给函数:Q S= -c+dp (c,d >0)

由此得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大于零的直线

8、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比,即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9、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要素价格(P F):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工资率、利率等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如果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企业减少供给;反之,企业增加供给。

(2)技术水平(T):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愿意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加其供给量。(3)相关商品的价格(P R ):与替代品商品的价格反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正向变化(4)预期价格(P E):当企业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囤积商品,待高价出售,从而可能减少现期供给量;反之,将增加现期供给量。

(5)自然条件(N):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供给量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10、与需求相同,供给量的变化表现在曲线上的移动,供给的变化表现在曲线的平移

11、市场均衡的形成

市场均衡的含义:当市场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时,市场便处于均衡状态。

当一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市场会使其降价,反之,商品升价,直到达到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为供需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为供需相等时的数量

12、当供给或者需求曲线在短期内出现平移,原始均衡就要遭受破坏,新的均衡将要形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一种分析方法。供需单向变动很简单,在这不详述了13、供给、需求同向变动:

(1)供需同时增加肯定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则不能确定,它取决于两种情况下哪一个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大些。

(2)供需同时减少会使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

14、供给、需求反向变动:

(1)供给增加,需求减少,新的均衡价格肯定下降,但均衡产量变动方向则不确定

(2)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变动不确定。

15、全面的供求法则

(1)仅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反之则上升;

(2)仅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反之则上升;

(3)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直至均衡为止;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会下降,直至均衡为止;

(4)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时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减少;

16、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

(1)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平缓百姓怨言而对部分商品制定的最高允许的销售价格。

可能产生的后果:导致过度需求;出现销售者偏好;政府偏好有可能替代销售者偏好;有可能出现黑市;从长远看,最高限价还会抑制商品的供给量;

政府有可能卷入本应由市场来完成的那些活动之中去

(2)最低限价是政府对交易某种特定产品、服务或生产要素的最低合法限价。

最低工资是最低限价在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应用,它是指政府对交易劳动服务的最低合法限制性工资。

可能产生的后果:失业的产生;劳动力黑市的出现等。

17、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

一些政治家们为了政治利益,为了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和选票,对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颇为热衷。同时,那些低收入群体对政府干预经济有强劲的需求。如果他们获得了低价的产品,则是价格干预的受益者。不是每一个低收入的人都能收益。

三、弹性理论

1、弹性是度量因变量变化率对自变量变化率的反应程度的一个概念。如果自变量变化率为1% ,因变量的变化率分别为大于、等于和小于1% 时,那么,弹性系数则分别大于1(有弹性的)、等于1(单位弹性)和小于1(缺乏弹性)。

2、需求弹性:衡量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化率/商品价格变化率(注意这是负值)

当ε=0时,需求对价格完全无弹性,即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无关。此时需求曲线为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当ε=1时,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为单位弹性,即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等

当ε=∞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呈完全弹性,即价格的微小变化导致需求量的极大变化。此时供给曲线为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当0<ε<1时,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即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

当1<ε<∞时,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是有弹性的,即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某产品的替代品很多,需求弹性就打。反之就小。

(2)商品的属性:食物和住房这类产品称为必需品,海外度假这类服务称为奢侈品。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于弹性。

(3)占预算中的比重:对某种商品的支出在人们的预算(或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愈大,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则愈大;反之则愈小。

(4)时间因素:计算某种商品弹性系数所考虑的时间愈长,其弹性系数则愈大。

4、弧弹性:实质上就是需求曲线一段弧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5、总收益等于价格(p)与销售量(Q)之积,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增量,它等于对总收入函数的导数。

(1)当需求弹性大于1,即需求富于弹性,此时边际收益大于零,

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2)当需求弹性小于1,即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此时边际收益小于零,

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3)当需求弹性等于1,即需求为单位弹性,此时边际收益等于零,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6、商品的分类

(1)如果收入上升,某消费者对某产品的购买量有所增加,那么,该产品就是一种正常商品,即εM>0。绝大多数产品为正常商品。正常商品还可分为奢侈品和必需品。

如果某种产品富于收入弹性的(εM >1),那么,该产品是奢侈品。如果某种产品的需求是缺乏收入弹性(0<εM<1)的产品那么,该产品是必需品。

(2)如果收入上升,某消费者对某产品的购买量不变,那么,该产品就是一种收入中性品。即εM=0。

(3)如果收入上升,某消费者对某产品的购买量有所减少,那么,该产品就是一种劣品。

即εM<0时。

7、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衡量某种产品的需求变化率对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比变化率的反

应程度,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百分比除于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百分比,用以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

8、供给弹性:量度某一商品供给量(S)变化率对自身价格(p)变化率反映程度的一个概念,

它等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身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商。

(1)凡经过原点的线性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均相等,且为单位弹性。(2)凡与横轴(产量轴)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即缺乏供给弹性。这表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3)凡与纵轴(价格轴)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即有供给弹性的。这表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4)当供给曲线S为一水平线时,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为零,故εS=∞,即完全有弹性。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供给

(5)当供给曲线为一垂直线时,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为零,故εS=0,即完全无弹性。如短期内土地的供给。

四、偏好理论

1、商品是指那些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生产的、可供市场交换的产品和服务。商品拥有三性:物质性、可得性和能购性。物质性即商品是有用的;可得性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

2、消费集是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的集合,有三个假设:有下界、无限可分性和凸集。

有下界即指消费组合取的均为正值;无限可分指的是买1.5辆车是可行的。

3、预算线是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为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轨迹,亦称消费可能线。类似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线内的所有消费组合都能实现。预算线的数学表达式p1x1+p2x2 =M 。

预算约束是消费者在选择消费组合时必须受到p1、p2和M 的约束,即满足:p1x1 +p2x2≤M 当收入增加( 减少)时,预算线向右( 左) 平行移动;仅当单一价格变动时,预算线的斜率发生转动变化,即那种商品所代表的轴的截距发生相应变化。

4、效用消费商品获得的心理满足。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消费组合所得到心理满足的总量。

(1)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如果用TU 表示总效用量,增加消费一个单位x1的边际效用,用MU1表示,那么,

MU1= ?TU/? x1。

总效用开始递增,到一定点之后,开始递减。边际效用一开始递就递减。也有异议认为边际效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开始会递增,但终究要递减!商品的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而非总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指随着某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呈递减的态势。该法则具有普遍适应性。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产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所决定的

5、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可以对不同的消费组合按照自己的偏好将其排出顺序,以表示产品效用的大小或高低,比基数效用理论更加合理。

6、偏好关系的三个公理:

(1)偏好的完备性:对于任意两个消费组合A 和B,要么A ?B,或B ?A,要么两者均成立,即 A ~B;

(2)偏好的非对称性:对于任意两个消费组合A和B,如果A ?B,那么B ? A 就不可能;(3)对于任意三个消费组合A、B和C,如果A ?B,且B ?C,那么A ?C。

只有满足三大公理,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才被认为是理性的。

7、偏好的其他性质:

(1)偏好的强单调性假设是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越好。即虽然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始终大于零,故当数量增加时,总效用仍在增加。

(2)偏好的严格凸性是指平均消费组合总是比极端的消费组合更好。

8、无差异曲线:消费者所有的无差异组合形成的一条曲线,同一曲线上的点代表这些消费组合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同等的偏好程度。

(1)无差异曲线被描绘成碗型的,斜率为负,凸向原点。原因是替代规律:一种物品越是稀缺,它的相对替代价值就越大,相对于变得充裕的物品,它的边际效用会上升。

(2)由同一条效用曲线得到的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愈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愈高;反之,愈低。

9、边际替代率(MRS)是指消费者在保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无差异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度量了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10、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替代率在递减。

如果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那么它的边际效用减少;另一种商品消费量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增加,从而使得边际替代率愈来愈小。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所使然。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心理定律,后者是指随着某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递增,其得到的效用增量递减。

五、效用极大化理论

1、消费者的行为选择问题可以表述为:在给定商品价格p1和p2和收入M 的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效用函数)选择一组最佳的消费组合,从而实现效用极大化。

效用极大化理论亦称消费者选择理论,它是消费者理论的中心问题。

2、消费者均衡条件命题1: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曲线相切时,该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极大化。消费者均衡条件命题2: 当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时,该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极大化。

消费者均衡条件命题3: 当价格比率等于边际效用比率时,实现了效用极大化。

3、价格消费曲线是仅在某一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收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所有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4商品的分类:

一般商品:满足需求法则的商品。

吉芬商品:满足价格下降,需求量反而减少;收入上升,需求量下降的商品。

正常商品:收入增加,其需求量亦增加的商品。

收入中性商品:收入增加而需求量不变的商品。

低劣商品(简称劣品):收入增加而需求量反而减少。

一般正常商品:同时为一般商品,又为正常商品的商品。

5、各种商品与图像间的关系:

(1)当x1为一般商品、x2为一般正常商品时,价格消费曲线的斜率通常为正,从中推导出的x1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2)当x1为吉芬品,x2为一般品时,其价格消费曲线的斜率通常为负,x1的需求曲线的斜率通常为正。

(3)当x1和x2均为正常品时,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通常为正,x1的恩格尔曲线的斜率通常也为正。

(4)当x1为劣品、x2为正常品时,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通常为负,x1的恩格尔曲线的斜率通常也为负。

(5)当x1为收入中性品、x2为正常品时,收入消费曲线为一垂直线,x1的恩格尔曲线也为一垂直线。

6、总效应(TE):由价格变化所产生的需求量的变化量,它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人效应(IE):某种商品价格变化之后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量,它是总效应的一个部分。

替代效应(SE):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后使得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比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量,它是总效应的一个部分。

总效应等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之和,即:TE=IE+SE

7、.为了从总效应中分解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一条虚拟的预算线,使它和新的预算线平行(保证在新的价格比率下进行虚拟购买),并与原无差异曲线相切(保证消费者不降低效用水平)。收入效应用“虚拟的”收入消费曲线来度量,总效应用价格消费曲线来度量,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之和等于总效应。

8、“补偿”是指,当价格上升时,实际收入减少,应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使消费者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当价格下降时,实际收入增加,应剔除多少收入才能使消费者的原有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9、各类商品总效应TE、收入效应IE、替代效应SE间的关系

(1)正常品的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与其价格变动方向相反。但TE、IE 和SE 三者是同向变化的。

(2)低劣商品TE=SE-IE。TE与SE同向变化,与其价格变动方向相反。IE与前两者反向变化。(4)吉芬品TE=IE-SE。TE与IE同向变化,与其价格变动方向相同。SE与它们相反。

10、违反偏好假设的一些常见偏好有;完全替代型、完全互补型。完全替代型偏好的最优解往往是角解,完全互补品型偏好的最优解往往是转角解。

(1)完全替代型:当红、蓝铅笔具有完全替代性偏好时,

如果红铅笔价格便宜,消费者全部购买红铅笔。

如果蓝铅笔价格便宜,消费者全部购买蓝铅笔。

如果红、蓝铅笔的价格一样,就会出现预算线和线性无差异曲线的重合,这样,该消费者的最佳消费组合不具唯一性。他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消费都是最佳的

(2)完全互补型:当两种商品必须同时购买,缺一不可,最佳效用是一个形如L的转角解

六、生产者理论(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1、企业: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由工人、管理人员和所有者组成(1)工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按契约领取固定工资并接受指令做什么不做什么;

(2)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决策并监督工人;

(3)所有者,他们拥有企业并承担着投资风险

2、营利性组织的三中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1)单业主企业又称个人企业是一个人拥有并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组织形式。

优势有:

*由于规模小,易于管理,没有沉重的行政管理及其费用的负担;

*单业主本人就是老板,具有很大决策自主权;

*由于单业主拥有充分的剩余索取权。

劣势有:

*单业主的资金来源一般都非常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单业主需对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做出决策,因此,企业管理的专门化程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决策的质量;

*最为重要的是,单业主要承担无限责任

(2)合伙制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合拥有并且负责经营的企业。合伙制企业是单业主企业扩张的自然结果.

优势有:

*合伙制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因此,便于管理;

*合伙制使得管理专门化成为可能;

*资金来源较前者更多。

劣势有:

*由于多人参与管理,这种权力的分布有可能导致不协调性和不一致性;

*合伙者的资金来源依然是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企业潜在的发展、壮大和成功;*合伙制的连续性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或多个)合伙者的退出或者死亡通常会使合伙企业解散或重组,出现严重的管理混乱;

*无限责任依然没能解除,那些富裕的合伙者或许承担着更大的个人资产的风险。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特别是上市公司制,是一种比较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为许多股东所拥有,而公司的控制权却掌握在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的手中。因此,股份公司是一种两权分离的组织形式。

优势有:

*公司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融资组织形式,它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社会公众的闲散资金;*“有限责任”——股东仅对其投资于公司的资金承担责任,个人其他资产没有任何风险,这种有限责任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向社会融资;

*由于融资相对便利,一些成功的公司在扩大公司规模、扩大经营范围方面比较便利,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专门化水平;

*股份公司不会因为总经理的死亡、辞退而“死亡”,也不会因为股东的变更而不复存在。劣势有:

*获准成立公司的手续繁琐、法律费用高昂;

*从社会观点来看,公司为一“法人”的现实使得它有可能出现某些权力的误用和滥用;*“双重征税”问题,公司的收入一开始以“利润税”的形式纳了税,然后部分收入以分红形式支付给股东,股东再纳个人所得税;

*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3、企业存在的原因:

市场交换是有交易费用的。交易费用是指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大致包括:

搜寻交易方的信息费用;

双方谈判达成协议或不能达成协议的费用;

双方履行协议的费用等等。

企业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存在的(科斯理论)其它原因包括,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团队经济等。

4、生产者决策的步骤:

(1)生产技术约束。以某种方式来描述将生产要素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投入低、产出高,生产技术水平就高;投入多、产出低生产技术水平就低。(2)成本约束。企业必须考虑到投入品(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以及总投资量,进而决定使用多少劳动力和多少资本等等。如果一个地区劳动力成本低廉,会激励企业采用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技术;如果一个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会激励企业采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

(3)投入组合的选择。给定生产技术水平,给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企业必须选择一组最佳的投入组合(亦为要素组合)以实现利润极大化或成本极小化。

5、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

(1)假定生产者选择使用两种投入,劳动L和资本K。因此,一种较为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记为:Q=f(L,K) 式中,Q代表产量,L代表劳动使用量,K代表资本使用量

注意:这里讲的资本是资本品(capital good),它是指在其它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它一般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等等。它们都属于实物资本。(2)根据经验分析,对生产函数一般有如下假定:

*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即L,K≥0;

*产出不得小于零,即Q≥0 ;

*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

6、决策的时间框架

(1)短期(short-run)存在固定生产要素。在工厂规模不变前提下的相关决策都被定义为短期决策。

一般来说,短期内企业为扩大产量规模而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依然是短期决策。

因此,短期内资本K的数量不能改变,即不能增加机器设备等,而劳动L的数量则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短期生产函数一般记为:

Q=f(L,K0)=f(L)|K0

(2)长期(Long-run)是时间长到足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使用量的一段时期。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改变所有生产要素,包括比较容易改变的劳动力和不大容易变化的资本。换言之,企业在长期可以改变工厂规模。

长期生产函数可记为:Q =f(L,K)

一般的生产函数就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函数。企业的产量Q是由可变的L和K所决定的。

劳动可变性最高,资本、土地最低。时间越长要素可变性就越高。

7、短期生产(不改变工厂规模的情况下)

(1)劳动总产量曲线

这是描述在资本固定情况下劳动数量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一开始随劳动人数的上升而上升,到达最高点后,便开始下降。

*当劳动投入量为零时,即使有资本投入,其产量也为零,即劳动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O;

*隐含着劳动力和产量都无限可分的。

*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

*劳动超过一定数量,总产量反而减少。出现所谓“人满为患”的情景。

(2)平均产量

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情况下,产出量除以该生产要素的数量。对劳动平均产量(APL)和资本平均产量(APK)分别定义如下:

APL=F(L,K0)/L=Q/L,APK=F(L0,K)/K=Q/K 求Q的射线斜率,可得到APL。*APL始于原点;

*APL一开始以较大幅度递增,取得最大值之后便开始下降,但不可能为零。

*劳动平均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后者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3)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可分为劳动边际产量和资本边际产量。

劳动边际产量(MPL)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资本边际产量(MPK)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MPL曲线一开始上升是因为劳动出现了更细的专业化分工,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所致;

* MPL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生产函数的两阶导数等于零,即它由边际产量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称为拐点。

*劳动边际产量为零后,再增加劳动力,边际产量为负。

8、生产的三个阶段

生产第一阶段

(0,L1)这一区间,即从原点O 到APL最大值L1,其特征是MPL>APL>0。

生产第二阶段

(L1,L2)这一区间,即从APL最大值点到MPL为零点,其特征是:APL>MPL>0

生产第三阶段

(L2,∞)这一区间,即从MPL为零点开始到无穷远,其特征有:

1.APL>MPL;

2.MPL≤0;或者说,APL>0≥MPL

生产第一阶段缺乏效率,生产第二阶段有效率,生产第三阶段没有效率。

9、边际产量递减法则是指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一生产要素的数量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呈递减的趋势。

生产者理论中的边际产量递减法则与消费者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是对称的。

注意:一定要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此法则才能成立。

10、等产量曲线是在生产某一给定产量的情况下,所有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假定所给定的产量水平为Q0,那么,等产量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就是:

F(L,K)=Q0

这里Q0为一参数,满足上式的所有L和K的组合的轨迹便构成一条等产量曲线。

*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相同的产量,不同的要素组合。

*等产量曲线一般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互不相交。

*对于任一生产函数来说,等产量曲线不是唯一的。

*出自于同一个生产函数但取不等的产量参数所得到的若干条等产量曲线称为等产量族。

*离原点愈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愈大。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它等于MPK / MPL。

11、列昂惕夫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为“L”形,线性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12、规模报酬(又译规模收益)是指所有投入增加t 倍后产量增加的倍数关系。

(1)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 倍,其产量增长大于t 倍,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增(简称为IRS)。

递增的原因可能有: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某些技术和投入,如自动化装配线,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

*企业规模扩大之后,有可能可以共享许多资源,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规模报酬递增还有可能出于几何算术的关系

(2)如果所有的投入增长t 倍,其产量增长小于t 倍,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减(简称DRS)。

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企业规模过大就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减问题。

*自己误以为是规模报酬递增,而实际上可能是规模报酬递减。

(3)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 倍,其产量正好增长t 倍,这便是规模报酬不变(简称为CRS)。

*它是介于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之间,这样使得规模报酬理论更加完备。

*如果所有的投入均可以同样的方式重新组织生产,产量就可能以相等比例增长。

13、一个生产函数Q =f(L,K)是к阶齐次生产函数,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倍(t>1),且:

f(tL,tK)= t кf(L,K)

к=0 时,生产函数为零阶齐次函数;

к=1 时,为一阶齐次函数,或曰线性齐次函数。

规模报酬的定义,齐次函数中的阶数便是决定规模报酬类别的指示器,具体地说:

к>1,规模报酬递增

к=1,规模报酬不变

к<1,规模报酬递减

注意:规模报酬递增加上规模报酬不变被界定为规模经济,而规模报酬递减被定义为规模不经济。

七、成本理论

1、成本的含义:

会计成本是指在购买生产要素时实际发生的、高度可见的成本。

经济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不管是否经过市场) 的费用之和。

2、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重要原则:资源必须具有可供选择的其它用途,才有成本。有选择有成本。

显性成本是购买生产要素时发生的、会计账簿可见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运用自有要素生产所应支付的报酬。

会计成本=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如果有隐性成本的话,经济成本大于会计成本

3、成本与利润

会计利润=总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经济成本

由于经济成本通常大于会计成本,因此,经济利润通常小于会计利润。

4、短期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1)短期成本(TC)是购买所有生产要素的费用之和, 即:

TC =wL+rK0;

其中w 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简称工资);r 为资本的价格,往往表现为使用银行资金的利息率,或租用厂房、设备的租金率,以后统称为利率

(2)固定成本(FC)是指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FC =rK0

具体地说,固定成本包括:

*管理人员工资;

*机器、厂房、土地折旧、保养和维修费用;

(3)可变成本(VC)是指使用可变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它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通常假定劳动量是一个可变因素,因此,可变成本可表示为:

VC =wL

可变成本包括:

*购买材料的费用;

*直接劳动的费用;

*固定资本的日常修理和保养费用等。

(4)总成本曲线开始时凹向原点,达到一定产量后,凸向原点增长。

5、沉没成本:指已经发生但无法收回的费用

“沉没成本与现行决策无关!!!!”

6、各种曲线的形状(分析同产量曲线)

(1)边际成本曲线(MC)、平均成本曲线(AC)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都是呈“U”型曲线。(2)边际成本曲线MC经过了AC和AVC 的最低点

(3)AFC始终为一递减的曲线。它的高度等于AC和AVC的垂直距离。

(4)由于TC>VC,AC处于AVC之上。且AVC比AC要先达最低点。

****AVC 和MC 曲线为APL和MPL曲线的一种镜像。

7、长期成本有如下三种: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和长期边际成本(LMC)。

长期总成本:所有生产要素使用量乘以其市场价格的加总量。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

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增量除以产量增量

8、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企业的决策目标就是选择一组生产要素的组合使总成本最小。

(1)等成本线是在给定总生产费用C0、劳动力价格w 和资本价格r 的情况下,企业所能购买到的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当总费用减少、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成本线左移;

*当总费用增加、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成本线右移;

*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成本线的斜率不变。

(2)给定生产要素价格比w/r,企业欲生产Q0。

等产量曲线Q0与等成本线C0相切于E点。这就是成本极小化的解,它们决定了最小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为(L*,K*),最小成本为C0 。

即均衡时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9、利润极大化:在给定的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如何以一个给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即最大的利润)的决策。

长期成本极小化和长期利润极大化的条件都是:

其一,在给定技术和市场约束条件下,实现了给定产量Q0的那个最小成本最多只能生产这个产量Q0,这就等于说,实现了成本极小化等同于产量极大化(与利润极大化等价);

其二,利润极大化后的那个最小成本最多只能生产那么多利润,这就等于说,实现的利润极大化就实现了成本极小化。

总结:企业长期成本极小化的均衡条件为生产要素价格比率等于相应的边际产量之比。企业长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与此成本极小化的均衡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实现了成本极小化也就意味着实现了给定成本条件下的利润极大化;反之,亦然。

10、企业的长期拓展路线

在长期内,企业可能扩大所有生产要素的使用量。现假定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w/r)保持不变,可用于生产的总费用有所增加。用三条等成本线(C1,C2和C3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生产费用,且有C3>C2>C1,再有三条不同产量水平的等产量曲线Q1、Q2和Q3,(Q3>Q2>Q1)分别与三条等成本线相切于E1、E2和E3点,切点均满足成本极小化的均衡条件

*如果EP为一条直线,说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没有必要改变原有的资本劳动比率;

*如果EP为一条凹向横轴的曲线,企业扩大规模时会减少资本的比重,或说企业倾向于使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

*如果EP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企业扩大规模时会增加资本的比重或说企业倾向于使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

1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有

首先,如果企业在一个更大的规模上运作,工人可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分工,这样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如果企业在一个更大的规模上运作,管理层也可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分工。这被称为“团队生产经济”。这是指在一个团队中大家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导致产量上升、平均成本下降的一种状态。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大规模地生产意味着大规模的购进生产要素。

(2)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点之后,工人及管理层的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利益会消失贻尽;同时规模太大了以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成本也会大大上升。

(3)递减段的LAC 代表着规模经济,最低点的LAC 代表着规模报酬不变,递增段的LAC 代表着规模不经济。

12、范围经济:

如果一家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比两家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更低便实现了产品的范围经济;

如果一家企业生产两种产品比两家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更高便是范围不经济。

通俗地说,企业生产一系列产品有利于降低成本。

八、完全竞争

1、市场结构是指影响企业行为和表现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

*在某一行业中企业数目的多寡;

*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异程度。

*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可以视为上述特征1的拓展;

*企业利用广告影响需求的能力——可以视为特征2 的延伸。

2、市场结构的类型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指有无数家企业生产标准产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既存在某种竞争性,又存在某种垄断力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Oligopoly):有一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同质或异质产品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Monopoly):只有独家企业生产异质产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3、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个人都无力影响其价格;

(2)在该市场中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或者说是标准的;

(3)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此交易具有完全的信息。

同时满足上述假设条件的就是完全竞争市场。除第4点外,同时满足3条假设的便是纯粹竞争市场。

4、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价格或者交易量没有内在变动趋势的一种状态,此时的均衡价格就是市场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分成三种类形:瞬期均衡、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瞬期均衡

瞬期就是指市场供给量绝对固定、不能改变的一段市场周期。

所谓瞬期均衡,是指这段时期如此之短,以至供给量绝对固定不变的一种市场均衡。

瞬期均衡也被称作为市场周期均衡。

(2)短期均衡

所谓短期是指现有给定的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产量的一段时期。

短期均衡就是指在现有企业数目给定、企业设备给定的情况下的市场均衡。

短期供给曲线还要受到两点约束,

其一,这一市场已有的企业数目为给定,企业在短期内不可能进入和退出该市场;

其二,已在该市场的所有企业,均不可能在短期内扩大机器、设备和厂房的数量。

由于这两点约束,即便是价格再高,产量增加的幅度也不会过大,这也就是说,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但它比较陡峭。

5、在短期内,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即价格) 的原则决定产量水平以使利润极大化或亏损极小化,实现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最低点时,企业赚取经济利润;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且还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企业将停止生产;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企业依然按MR =MC 原则亏损经营,使亏损极小化,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的损失。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那一段边际成本曲线,产业供给曲线近似为所有竞争性企业供给曲线的水平总和。

6、完全竞争企业

(1)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等于市场均衡价格pE且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着无数个生产同质商品的企业,每个企业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不能通过扩大规模影响价格。因此,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们只能接受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2)完全竞争企业的收入曲线有三条:

总收入曲线(Total Revenue,简称TR,)是销售者销售其产品的总销售收入,它等于市场价格(p)乘以销售量(q),:TR=p×q。

平均收入曲线(Average Revenue,简称AR)等于总销售收入除以销售量,即:AR=TR/q。

边际收入(曲线Marginal Revenue,简称MR)为总销售收入的增量除以产量的增量

平均收入曲线、边际收入曲线和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三线合一;总收入曲线为一条始于原点的直线,其斜率等于价格。

7、短期均衡的边际分析

边际原理:

当MR>MC时,增加产量会使得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这样,利润会增加,企业应该扩大产量;

当MR

只有当MR=MC时,企业便选择了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这时增加或减少产量,都会使得利润减少。

因此,MR=MC便是利润极大化企业实现最优产量决策的均衡条件。

8、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分析

(1)选择一个最佳的工厂规模

结论:代表性竞争性企业有内在动力去调整资本规模,充分挖掘规模经济,最终调整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处生产。

随着市场价格的下跌,最终经济利润为零,企业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2)企业进退决策分析

所谓进入(Entry)是指企业进入一个新的产业中进行生产的活动。

所谓退出(Exit)是指已在某产业中的企业退出这一产业的活动。

企业进退活动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长期的利润极大化。这也就是说,生产要素会朝着利润更高的产业方向流动。正是这种动机的存在和进退活动,使得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利润为零。结论:如果在某一产业短期内普遍出现亏损,这就会使该产业中的现有企业退出并进入其他产业,如果p

进退的综合考虑

当p>min LAC,其他企业还有进入的动力;

当p< min LAC,现有企业还有退出的动力。

当p = min LAC,企业进退动力才得以消失

因此,从企业进退角度考虑,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min LAC

同时,LMC会经过LAC的最低点:

p=min LAC =LMC

(3)长期均衡分析小结

*在长期中,企业既可以调整工厂规模,又可以决定是否进入或退出,从而使得市场均衡价格恰好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意味着,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中的经济利润为零。

*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均衡价格等于企业的短期边际收入(MR)和长期边际收入,即:p = MR = LMR。

*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min LAC) 势必会对应着在某一工厂规模条件下的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min AC),同时,有一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MC)经过该点,即:min LAC = min AC = MC。

*完全竞争企业一旦实现了长期均衡便一定实现了在某一规模下的短期均衡;但是,实现了短期均衡不一定实现了长期均衡。

9、依据需求和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产业的影响,我们可以把产业长期均衡分为成本不变产业、成本递增产业和成本递减产业三种类型。

(1)成本不变产业是指那些随着产业扩张而生产成本保持不变的产业。

(2)随着产业扩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的产业便是成本递增产业

(3)随产业扩张而降低成本的产业就是成本递减产业。

成本不变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成本递增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成本递减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

九、完全垄断

1、完全垄断市场是指在这一市场中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和销售没有完全替代品的一种市场结构。它有以下基本假设:

*市场中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

*该商品没有很近的替代品;

*进入市场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

*该企业拥有关于现在和未来成本和价格的完全信息。

2、完全垄断的原因:资源控制、政府授权、自然垄断(多有架线成本)等

(1)政府授权:以许可证制和专利制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所产生的垄断。

*特许经营权:法律赋予某企业供给某种特定货物和劳务的排他性权利。例如国家邮政服务。*许可证制度:政府为了某种公共利益而控制进入某一职业和某一产业的制度。例如医生、律师的职业执照等。

*专利制度:政府授予某一物品和劳务发明者的一种排他性权利。例如Polaroid 的一次成像照像机等.

(2)自然垄断

当市场只需一家企业提供全部市场供给,或者说一家企业可能比两家或者更多家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全部市场供给时,便会出现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关

3、垄断者的需求

“垄断者的需求”是指对垄断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该垄断产业(或市场)中,只有一家企业生产这种商品,因此,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对该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两种解释:垄断者首先决定价格,再让市场决定其需求量;垄断者首先决定产量,再让市场决定其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任何一家竞争性企业都无足轻重,只能是个价格接受者;

而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别无分店,对它的需求就是对市场的需求,它有能力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 因此它是个“价格制定者”。

4、垄断者定价

垄断者可以实施“单一定价”: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销售量均以同一价格出售;

垄断者也可以实施有差异的“歧视性定价”: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销售量均以不同得价格出售;但都是根据边际原则决定其产品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极大化。

5、垄断者的收入曲线

垄断者的平均收入曲线就是需求曲线本身,因此,垄断者的平均收入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6、弹性与边际收入

7、完全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分析

(1)垄断者行为假设:

*他是个利润极大化者;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问题详解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 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 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 5.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Q=a —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 商品本身的价格;2. 相关商品的价格;3. 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Q二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 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一旦市场达到其均衡价格,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都得到满足,也就不存在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在不同市场上达到均衡的快慢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在大多数市场上,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都是暂时的。任何一种商品的调整都会使商品供求平衡。分析某个事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的步骤: 1.确定该事件影响的是需求还是供给,即需求曲线 的移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或者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同时移动; 2.确定曲线的移动方向; 3.用供求图形来比较原均衡和新均衡。 需求=供给:两者均衡;需求> 供给:短缺;需求<供给:过剩 四、弹性理论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4.购买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 5.时间因素。 需求的价格弹性E:E>1 表示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大于1%,为富有弹性;E<1 为缺乏弹性;富有弹性时降价增收,缺乏弹性时提价增收。 需求的收入弹性E : E<0 时商品为低档品;E<1 商品为必需品;E>1 商品为奢侈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E<0 两商品为互补品;E>0 时两商品为替代品;E=0 时两商品为不相关品。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时间的长短;2?产品生产成本状况;3?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了解支持价格(价格下限)和限制价格(价格上限)。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 整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考研指定参考书)考研复习读书笔记浓缩精华 版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 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 ·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表示。 ·如果观察到若干消费选择,就可能估计出产生那种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选择,以及估计新的经济政策对消费者的效用。 ·如果每个人在两种商品上面临相同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并因此愿意以相同的方式来交换这两种商品。 6需求 ·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取决于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正常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随着增加的商品。低档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反而减少的商品。 ·普通商品是那种在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降低的商品。吉芬商品是那种在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一一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E s(注意:转嫁与E d,E s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 E d<1P与TR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 :E xy=0 E M>1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 0

? 第二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 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Q 0 f (Q )dQ -p 0Q 0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微观经济学深刻复习知识点归纳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框架 2009.9 一、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目标 1.学说。指人们为解释自然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经济学则是解释经济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①解释,是对体系化理论的定位。我们一般描述人们对复杂现象了解、认识,按其认识深度分别采用说明、解释、揭示三个概念。解释居中,高于说明,低于揭示。意味其体系化理论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发展空间。经济学远没有达到揭示经济社会复杂现象的水平。 ②解释,通过体系化理论实现人们对现象认识的描述。解释与体系化理论等价。体系化理论不是现象本身,不能创造现象。但在体系化理论指导下可形成技术、规则、政策等行为, ③体系化,意味构成其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概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并联系在一起组成完备的系统。 2.经济学研究目标。是对解释的目的即体系化理论界定。目标不同,构成解释的理论不同。目前经济学研究目标的描述; ①解释资源如何配置。表述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②解释行为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③解释市场的运行机理。行为主体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是从行为主体的市场选择、决策行为方面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其提出行为主体市场选择行为依据的目标和条件。

二、经济学体系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沿革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评述”提要这里不是对经济学说的发展作系统地介绍,而是通过简要的勾勒出一个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的框架,提供一些背景分析材料,同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并追索一下他的发展轨迹。这是我们深刻认识与把握理论并有所创新的基础。 所谓经济学主题思想,反映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活动水平,形成不同的主题背景。但有一些思想内容是超越时代的、跨时期的。按照拉卡托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这些主题构成了经济理论的内核。从历史角度考察,很多经济学主题向古典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1.人类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础。 2.近代科学方法为形成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大环境。 3.政策导向的早期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理论。 4.经济学说的诞生:亚当. 斯密《国富论》。 5.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派。 6.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三、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通过建立行为主体市场(交易)选择行为的目标和依据条件的理论体系,解释经济活动现象。该理论包括; 1.界定行为主体概念、市场概念、各行为概念、各行为目标的概念、实现选择目标的条件概念等理论;按概念内涵可定义相关要素(因素)、设定相关变量。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868606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课本知识点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 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 弹性与税收归宿 ( 1 )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 1 )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 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 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 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 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 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 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 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 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 收益与弹性关系 5. 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 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 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