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概念:国际贸易、世界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泛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都是国际贸易。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的整体,即世界市场上的所有的商品、劳务等交换活动总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指一国或一地区以本国、本地区为主体,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即以本国本地区为一方,以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另一方的贸易活动,称对外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

概念: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故称有

形贸易。

?早期的贸易自然是由有形贸易开始发展的,当时并无无形贸易之说,因为所有的贸易往来几乎都是商品的购销及货款的收支活动。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扩大,导致围绕商品购销的各种服务活动急剧增加,例如,运输、

通讯、保险、旅游、服务、专利及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的转让与流动,这些非有形商品的交换活动便是无形贸易。

?

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又叫贸易值,是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许多国家又通行用美元计算。

?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两种。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

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由于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为避免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来表示国际贸易规模的大小。因此,国际贸易额这个概念,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由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价值不断波动,因而单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有用贸易量表示的必要。

?按照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可剔除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

贸易情况。

?

概念: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进出口商品分别在一国或一地区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因商品种类繁多,在国际贸易上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农、矿产品及工业原材料等初级

产品和工业设备、化工产品等工业制成品。

?贸易商品结构是根据各类商品的贸易额与贸易总额的占比来建立的,它反映了各类商品的

贸易额、比例关系及贸易的发展水平。简言之,一国或地区贸易进出口商品按种类与进出口总额建立比例结构,形成贸易商品结构。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质风貌、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它们是国际贸易的自然物质基础。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1、纬度位置

当今地球上社会经济最繁荣、交往最密切、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几个区域,也往往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三洲的沿海地区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伸入北极圈和南极洲的那些地区,由于位处高纬度,气候严酷,对社会经济的制约作用更大,故至今仍然是地球上经济、贸易活动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2、海陆位置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环境、交通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经贸状况会形成明显的差异。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前沿阵地。

–南美洲的玻利维亚100 多年来一直是借道智利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活动;非洲的赞比亚,

其传统的出海口在南非,由于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赞比亚被迫重开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道路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海陆兼备的国家,不但拥有丰富的陆上资源和海洋资源,而且多有优良的港湾,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虽濒临三大洋,但却酷似内陆国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有着便利而发达的大西洋航运和太平洋航运优势,使得美国与亚太地区的贸易总额已超过其与欧洲的贸易总额,达到2000多亿美元。3、交通位置

运河的开凿可以满足交通和运输上的需要。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曾对南北物资的交流起过积极的作用。

?国际性的运河如沟通两大洋的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性的交通咽喉和经济命脉,

影响着国际间的经贸往来。

?跨越亚非两大洲的埃及,在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扼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苏伊

士运河,每年获得近20亿美元的运河船只通行费,极大地促进了埃及的经济、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新加坡、巴拿马等国家,因位处沟通两大海洋的重要通道和国际航线的要冲等优越的交通

地理位置,依靠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其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繁荣了该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石油尚未成为主要能源,西亚石油没能得到大规模开发。作为国

际航运通道的马六甲海峡,当时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战后由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加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变得十分优越了。

4、邻国位置

邻国国力的强弱,两国之间的关系,邻国的对外政策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将影响彼此的对外贸易。

因为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活动频繁的国家和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

1、地形

美国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反之,如果某一国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然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平原和高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线路的建设也投资少、见效快;山地和丘陵地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和采矿业,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障碍。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海底大陆架往往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如北海、波斯湾、墨西哥湾、渤海、黄海、东海等。

海底大陆架往往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如北海、波斯湾、墨西哥湾、渤海、黄海、东海等。

1、水文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小,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向北流经法国、德国、荷兰,注入北海,全长1360公里。瑞士巴塞尔以下河段均可通航。7000吨海轮从河口可上溯到德国的科隆,5000吨轮船可上溯到德国的曼海姆,2000吨轮船可到达法国的斯特拉斯堡。

莱茵河通过许多条人工运河与多瑙河、鲁尔河等相沟通,形成四通八达的稠密水运网。因此称为德国的“黄金水道”,是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河流。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部,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的亚、塞尔维亚一黑山、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00多公里。

多瑙河由于水量大,水流平稳,流经国家多,因此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运输十分发达。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

2、气候

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和流向,制约着经贸活动。

咖啡、可可、油棕、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主要适宜种植在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纳等国就成为这些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俄罗斯、加拿大由于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森林茂密,则是世界上重要的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气候的差异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作为人类衣食主要来源的棉花和粮食,主要产于温带地区,以1989年为例,世界粮食总产量约是18亿吨,其中70%左右产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目前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谷物的主要出口国是位于温带中纬度范围的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家。

气候的差异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

贸易航路沿线的不同气候类型可以直接影响国际贸易运输的成本和效率。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红海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可达32℃,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此后商船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沿途气温有所下降,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商船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入不敷出。

气候影响港口通航。世界各国的港口有的可全年通航,有的则冬季封冻,船舶不能停靠。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带已经伸入寒冷的北极圈范围内,因而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的一些位处高纬度的港口,秋冬季节气温太低,洋面封冰,致使不少港口一年中有半年因航船无法运行而被迫停用,严重影响了沿岸国家的对外贸易。

灾害性天气(如寒潮、霜冻、风暴、干旱、洪涝、冰雹等),对于贸易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例如,远洋船只往往因风暴袭击而被迫停航,如果不掌握气象资料,冒然远航,船舶很可能会被风浪浸没。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

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气候异常,经常干扰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经贸活动。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

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

–日本某商社曾根据天气预报—该国关东地区梅雨结束时间将比往常推迟,以及世界范围将

是个凉夏—做出消暑饮料的销售量会有所减少,会造成制造饮料罐的马口铁销售量下降和价格的下滑的预测。事实果真如此,1981年和1982年其社马口铁的出口量分别减少了13万

吨和6万吨之巨,美洲的墨西哥亦因此取消了与该社签订的进口合同。

4、资源条件的影响

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角度: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

矿产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活跃贸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

它具有非再生性质,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消耗量与日俱增。

矿产资源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商品交换、货物流向、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等。资源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多寡制约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产品的数量与种类。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均资源的蕴藏量远远高于世界其

他国家。

?在出口产品中,农产品和矿产品占有绝对优势比重

–日本、意大利、荷兰、瑞士等国家,自然条件较差,自然资源贫乏。

?进口产品中矿产品占有很大比重,出口产品中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国矿产资源均较丰富,但在进出口结构上表现不同:

–俄罗斯更为富足些,很多种矿产的储量都列世界前茅,而且品种齐全,不但为其发展基

础工业,以及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而且每年有20~30 种矿产品供出口;

–美国则不然,为了满足现代科技、军事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要从国外进口40~50

种矿产品,形成了美俄在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的明显差异。

20世纪50年代,广大西亚地区还被列为世界最贫困地区之一,二战以后,进入60年代中期,石油开始取代了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一大批大油田相继发现,其中,西亚成为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油极”。

以西亚为代表的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以及西北欧一些国家,大力组织开采,使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促进了世界石油贸易。

西亚石油贸易突飞猛进,大量外汇财源滚滚而来,带动了该地区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昔日的贫困地区,如今已跨入人均产值最高行列,成了世界上重要的资金、劳务和消费市场之一。新油田的不断发现和开采,使世界石油储藏的地理分布、生产格局和贸易格局出现了新的态势。

世界铁矿石新矿点的发现、生产的地区布局变化和生产量的增减等,与世界石油的情况相似,也对世界和各国的经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矿产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平衡构成了世界范围内产业分布格局的自然物质基础,直接影响世界劳动地域分工,进而影响国家、地区的经贸发展、世界范围的大宗物资流量和流向、世界初级产品市场格局。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环境内容广泛,主要指社会、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人口地理环境,包括国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它们对国际经贸活动均有影响。

一、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的影响

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一般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达地区。经贸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经济人口,亦能供养较多的人口。

–地球上北纬20°~60°范围内,大约居住着全世界总人口的80%,聚集着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多数大城市以及世界全部大港口和大部分中型港口,这些地带成了当今世界主要货流的起迄点和商品集散地区。美国东部五大湖地区和沿着大西洋岸向南延伸的都市带,日本沿太平洋岸的城市带及中国东南部沿海的城市群等。

–亚洲地域广大,人口较为密集,居住着全世界大约60%的人口,粮食消费量极其巨大,进口要占全世界粮食总贸易量的一半左右。

人口文化素质高低、年龄结构也将影响国家或地区乃至国际间的经贸活动。

–中国电影《少林寺》在美国放映后,“ 少林鞋“ 在美国市场成了极为走俏的热门货。–美国现代玩具巨商为在亚洲推销“ 变形金刚” 玩具,精心制作儿童电视动画片《变形金刚》,无偿赠送给亚洲各地电视台播放,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变形金刚” 玩具热潮。–美国的吉利公司别出心裁的妇女专用" 雏菊刮毛刀" 有效扩大市场适应面,提高市场份

额。

许多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之中,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

–蒙古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聚居地区,大都属于荒漠、半荒漠与草原地带,气候干旱,一般

适宜畜牧业生产,日常生活以牛羊肉和奶类为主食,男女老幼均有饮茶习惯。蒙古族喜欢啃茶砖,阿拉伯民族则喜欢喝红茶,并加入大量食糖、薄荷和柠檬等。因而,这些民族日常的需求就是大量的肉类、奶类、茶叶制品,这方面的贸易活动频繁

伊斯兰教由于形成了一些严格约束教徒的习俗,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是明显而深刻的。伊斯兰教徒只崇拜真主“安拉”,其他具有“偶像”意义、供人崇拜、可以取代真主地位的物品,都禁止使用或输入。

伊斯兰教徒禁止饮酒及一切含有酒精的食品。

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及一切形状怪异的动物,即便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蛇、龙虾、甲鱼和螃蟹等)、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和内脏。允许食用的牛、羊等动物也需由阿訇宰杀,其他异教徒宰杀的是禁止食用的。

–1969年,我国某外贸公司,向中东地区的客户出口一批北京冻鸭,合同规定必须按伊斯兰教的有关方法宰杀(直接割断血管),并需出具我国伊斯兰教协会的证明,以示守约。结果,我国采取的是从口内进刀切断血管的钳杀法,被认为违背合同,招致退货索赔,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在阿拉伯国家,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每天都要面朝麦加城方向跪地祈祷,根据这一特点,比利时一家地毯厂就巧妙地将扁平的指南针嵌入祈祷用的地毯上,只是这种指南针不指正南方向,而是始终指向圣城麦加方向。这种地毯上市后立刻成了抢手货,产品成功地销往阿拉伯国家。

不同国家和民族往往对颜色、图案、数字等有着不同的爱好和禁忌。

–荷花在我国是纯洁的象征,颇受欢迎,而在日本传统上认为它是不吉祥的标志;菊花,在中国和日本受到尊重,而意大利和拉美一些国家则认为它是“妖花”;美国的共和党把大象作为其党徽,很受尊重,但在大多数的欧洲人眼里,大象则是笨拙的同义词

–埃及、比利时忌蓝色,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荷兰、瑞士、挪威和伊拉克等国家,蓝

色是人们喜爱的颜色。传统的基督教徒讨厌黄色,而中国、泰国等东方国家则喜欢黄色,在南美的委内瑞拉,黄色受到尊重和爱戴,且作为医务的标志

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的影响

?世界上语言种类众多,其中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的共13种,如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印度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语、德语等。

在对外贸易中使用语言和文字要注意

–英语是国际商业用语,国际贸易中许多术语、略语均来自英语

–一些多民族国家,往往官方语言有两种以上(例如加拿大),要注意民族或地区的差异

–出口商品的名称、商标和说明书文字的使用和翻译要注意不同语言的差异,例如海外华人现在仍使用中文的繁体字。要弄清同一种词汇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解释

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的影响

–“白象”牌电池曾是我国出口优质产品,但在欧洲就销售不畅。相反,美国的“durable”(“耐用”)牌电池,因商标很适合消费者心理就受到欢迎。

–英国人用山羊一词(goat)比喻“不正经的男子”,我国出口的“山羊”牌闹钟就不受该国消费者的欢迎。

–我国“复兴”牌服装的汉语拼音“FUXING”,在英语中可能会被误读为“FOXING”,意思就变成了“狐狸”;“芳芳”牌化妆品的汉语拼音是“FANG”,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毒蛇牙”或“狼牙”,使人感到不快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NOV A”牌汽车,牌子具有“新星”的含义,但汽车销往波多黎各时却闹出了笑话,原来波多黎各使用西班牙语,而这个词汇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不走”

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国际间、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特别是电脑等电子技术普遍应用与推广,交通运输愈趋现代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甚为不同的竞争地位。

–香港地区与我国内地毗连,其市场上的水果、蔬菜等新鲜的物品,历来由我国内地供应,但远隔重洋的美国等国家,利用其先进的速冻、压缩、仓储和保鲜等新技术,以及快速、发达的通讯和交通优势,将蔬菜、水果等食品运送香港市场进行倾销,一度挤抢了我国内地对香港的果、蔬市场。

二、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变革。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其发展既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给国际市场带来勃勃生机,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电影业造成了威胁;

–化纤和电子表的发明应用削弱了棉、毛纺织品和机械表的销路;

–美国在通信领域由于以光导纤维取代了铜导线,使铜的需求量每年减少20 万吨。

?生物技术即将带来农业方面的革命。转基因食品在农场与超市的出现已越来越普遍,改善与代替了许多传统的天然食品。自1996年美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以后,转基因食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扩散。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1.45亿英亩(约5867万公顷)。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其中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是转基因作物生产大国。

?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中包含了大量的转基因成分,如从美国、阿根廷等国进口大豆,大部分

为转基因大豆。中国进口的大豆、油菜籽等主要作物及其初级加工品的数量持续大幅上升,1996年8万吨,1999年283万吨,2000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和油菜籽合计进口至少730万吨合13亿美元。中国还进口较大数量的猪肉、牛肉和家禽产品,而饲养这些动物的饲料中含有大量转基因玉米、大豆。

1978年以来,我国一改长期来锁国闭关之态,奉行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引进新型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对老企业的设备与工艺等的更新和改造,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商品和品种与数量、提高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展现了新的前景,贸易金额更是与日俱增。

2001-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由2397·6亿元增加到7129·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97·3%。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由1082·5亿元增加到3880·1亿元

三、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和经贸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所有国家的关注。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发展观的变化、以绿色浪潮的发展为背景。

世界环保公约中隐含大量贸易条款。国内贸易政策的制定日益由国内转向全球化。发达国家试图利用贸易政策来影响其它国家的环境政策,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政策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导致市场准入障碍,即绿色贸易壁垒。

四、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涉及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战争或和平的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常常是决定性的。战争使交战国双方经济受到破坏,贸易中止。和平环境则有利于世界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

–80 年代后的伊郎和伊拉克,爆发过历时8 年有余的“ 两伊战争” ,使两国经济遭到沉

重打击,石油出口剧减,导致国力衰败,资金短缺,进口商品不足,不仅双边贸易完全中断,就是对其他地区的贸易也大为减少,国际间的贸易,无形中也受到很大冲击。

–90年代的海湾战争,使科威特、伊拉克经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联合国对伊拉克长

期的经济制裁,以及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禁运与经济封锁,使原本富有的伊拉克缺衣少食,药品匮乏,民不聊生。

–尤其是伊拉克,油井遭到很大破坏,从西亚地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与出口国,一下子变成“无油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对世界石油经贸活动,产生了很重大影响。

西欧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密集地区,其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其遭受严重的损失。战后,西欧在总结历史的前提下,利用物质、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和潜力,积极走地区经济一体化道路,提高了贸易地位。

–为了抗衡美国和前苏联,1958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强了相互间的专业化和合作化建设,协调了内部贸易关系,并实施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各国之间的贸易比重直线上升,对美国的贸易日益减少,开始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80年代中后期,欧洲共同体的国际贸易额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使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南亚国家于1967年成立了区域性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政治上

坚持相互协调,经济上加强联系协作,使各国经济和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世界许多重要石油生产国家,为了使石油生产与销售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石油利

益,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逐步统一石油生产数量、销售数量和出口价格等,不仅实现了他们的初衷,而且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起了积极作用。

政治因素的影响

?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在其产品在打入某国市场时,往往认真甄别贸易对象国有关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稳定程度。

?70年代末,根据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日立公司为首的日本电子厂商精心准备了一批适合中国制式和中国线路的电视机,打进中国市场,领先一步击败了西欧的贸易竞争对手。?在同一个国家中不同政党都有自己的政策主张,执政党决定现政府的构成,从而决定国家对外商的主要政策。比如,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对外国经销商的态度曾经有很大的不同,保守党被工党取代后,原来已被解除的对外国企业的控制又被恢复,还对进口商品增收15%的进口税,以后保守党重新上台,又解除了对外商的控制政策,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对外贸易交往。

我国的对外政策也直接影响经济贸易活动。

–1950-60年,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60年代以后,由于前苏联政府政策的突变,双方关系全面紧张,两国间的贸易中断。

–8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闭国锁关”政策,对外的经贸活动很少,我国外贸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978年以后,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很快成为世界新的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极迅速地上升。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32位;2001年上升至第6位;2004年达到世界第三位,且贸易增长率在前三十名国家中是最高的,达到了35.7%。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概念:国际贸易、世界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泛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都是国际贸易。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的整体,即世界市场上的所有的商品、劳务等交换活动总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指一国或一地区以本国、本地区为主体,同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即以本国本地区为一方,以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另一方的贸易活动,称对外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 概念: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故称有 形贸易。 ?早期的贸易自然是由有形贸易开始发展的,当时并无无形贸易之说,因为所有的贸易往来几乎都是商品的购销及货款的收支活动。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扩大,导致围绕商品购销的各种服务活动急剧增加,例如,运输、 通讯、保险、旅游、服务、专利及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的转让与流动,这些非有形商品的交换活动便是无形贸易。 ? 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又叫贸易值,是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许多国家又通行用美元计算。 ?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两种。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 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由于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为避免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来表示国际贸易规模的大小。因此,国际贸易额这个概念,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概念: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由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价值不断波动,因而单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有用贸易量表示的必要。 ?按照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可剔除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 贸易情况。 ? 概念: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论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论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论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摘要: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国际范围的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制约因素之一。人类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大。本文论述了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力、环境质量及其他人文地理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国际贸易 引言 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明显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援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际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换活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量的大小不仅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事关一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直接制约着贸易产品的数量与种类,而且直接影响着对外贸易的成本与利润。就这个意义来讲,研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 1 自然地理与国际贸易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试卷A

学院 级专业《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考试 试卷A (20 ——20 学年第一学期)(问卷部分) (闭卷120 分钟) 学号: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欧洲主要国家与首都对应不正确的是: A.俄罗斯-莫斯科 B.法国-巴黎 C.西班牙-新德里 D.葡萄牙-里斯本 2.美国目前最大的港口是: A.波士顿 B.休斯顿 C.洛杉矶 D.纽约 3.下列不属于金砖国家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韩国 D.印度

4. APEC全称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贸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5.世界上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 A.埃塞俄比亚 B. 印尼 C.巴西 D. 美国 6.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湖? A.苏必利尔湖 B.贝加尔湖 C.死海D.里海 7.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是: A.沙特阿拉伯 B. 印尼 C.美国 D. 巴西 8.我国的主要贸易出口货物不包括哪一类: A.农产品 B.原油 C.纺织品 D.玩具 9.当前,德国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人口多 B.种族主义 C.人口老龄化 D.移民多 10.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 A.东京 B.京都 C.名古屋 D.大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共20分)1.世界三大经济重心区是指; A.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盟10+3贸易区 2.日本四大传统工业区包括: A.北九州B.四国C.京滨D.阪神 3.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 B. 交通因素 C.政治和历史因素 D. 经济因素 4.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 A.拥有确定的领土 B.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C.拥有主权 D.拥有确定的领海 5.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峡是: A.龙目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

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报告

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 组长:林承镇40号 组员:邱铭峰 30号家锦 38号曾妙觉 15号林良木 16号邱日雄2号东 斌 33号

目录 一、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 (3) (一)自然地理 (3) 1.地形 (3) 2.气候 (3) 3.水文 (3) (二)经济地理环境 (4) 1、经济基本状况 (4) 2、经济发展 (4) (2)工业 (4) (3)制造业 (5) (4)农业 (5) (5)外贸 (5) 3、马六甲海峡对新加坡经济影响及意义 (5) (1)、经济影响 (5) (2)、意义 (6) (三)文化地理环境 (6) 1.语言 (6) 2.文字 (6) 3 (7) 二、新加坡SWOT分析 (8) 1.新加坡的区位优势 (8) 2.新加坡的留学优势。 (8) 三、小组结论 (10)

新加坡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一、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 (一)自然地理 1.地形 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大多数被树林覆盖,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地势:新加坡约有23%的国土属於森林或自然保护区,而都市化限缩了雨林面积,森林主要分布于该国的中部、西部地段、乌敏岛和德光岛。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是丘陵地,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颇为短小,全岛共有32条主要河流,河流有克兰芝河、实龙岗河、榜鹅河,最长的河道是加冷河,这些河流已改造成蓄水池,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源。 2.气候 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到90%之间。新加坡11月底至次年3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风影响,基本上每天都会下点雨。通常是下午的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左右。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乾燥。在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这几个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酷热,岛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地处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紫外线指数也颇高,出门要记得带防晒膏和雨具 3.水文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力,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的原料和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是其出口贸易的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5.1%、8.5%、6.9%、4.9%和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4.2%、12.3%、5.7%、5.5%和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和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40.7%和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作业,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地理与贸易的一般关系 “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每个部分,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此是公元前四世纪利巴涅斯(LIBANIUS)的非常经典的一句话。由于地理表面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地理区域物产不同。而人类不只是消费本地区的产物,这就必然引起产品的跨地理区域的交换,这种交换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便形成了国际贸易。随着贸易活动的展开,人们的视野逐渐扩大。 地理与国际贸易活动的重心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石器和棍棒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人类的生活与贸易活动集中在旧大陆(亚洲、非洲与欧洲的合称)的暖热地带。奴隶社会,人类开始利用灌溉和航行的河流以及近海,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巴比伦(今伊拉克境内)、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及黄河中下游的中国,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最早,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此时的贸易活动集中于大江大河的两岸。封建社会人类对江、河、湖、近海在航运上广泛利用,河流与内海成为贸易的重心地区。“丝绸之路”(陆路)和“香料之路”(海陆)的开通,使“两路”沿线成为贸易重心区。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法国的马赛;西班牙的巴塞罗纳;西北欧的卢卑克、布鲁日、伦敦;西亚北非的伊斯坦布尔、亚历山大、亚丁成为交易活动的重心区。我国的广州、泉州、宁波和东南亚的曼谷、泗水、科泽科德、科伦坡等,都是沟通东西方联系的重要贸易中心和通商口岸。 马克思曾在其论著中指出:“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影响很大,有时还是决定性的。”并举实例加以论证。地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相互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很显著。国际贸易对人的观念、生活习惯影响都很明显。国际贸易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问题近年更是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重视。比如海上石油泄漏对海洋及周围的环境和赖以生存的生物带来损害。世贸组织近年对“绿色贸易”的关注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总之,地理环境既可制约国际贸易,同时也深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外已有学者提出了“地缘商务”(Geo-business)理论,致力于探讨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新 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2、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5、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6、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7、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8、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11.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1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前进 2贸易方式多样化 3商品结构发 生重大变化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5新贸易保护主义滋生和蔓延 6跨国公司对世界市 场影响日益增大 7市场结构变化显著(@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 化国家其其他发展中国家正纷纷进入世界市场,发达国家统一天下格局被打破;@世界市场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加大,一般轻工、初级产品所占 比重逐渐下降,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8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国家积 极参与世界市场争夺 @从价格竞争转为非价格竞争 @市场多元化) 11.世界市场的形成: 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萌芽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核心 (二)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和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地”是指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人类活动是人地关系巨系统中的主体与中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人和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②人类利用自然的农业阶段; ③改造自然的工业化阶段; ④人和自然共生阶段。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的中心内容:共生思想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 一、社会地域分工的规律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地域分工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个特殊的变种,是由各国间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商务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源泉 (一)生产要素多样化的新特点 (二)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 (三)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 贸易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环地中海贸易中心区及其演变 14世纪欧洲形成的主要贸易中心区有: ⑴地中海贸易区; ⑵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⑶罗斯贸易区(包括基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 ⑷汉萨贸易区(德意志北部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⑸不列颠贸易区。 亚洲的主要贸易区有: ⑴东亚贸易区; ⑵东南亚贸易区; ⑶南亚贸易区。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容、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2. 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产业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由局部向全球发展 (一)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二)大机器生产引发了人类运输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大机器生产使国际地域分工和国际经济联系内容发生变化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题目: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姓名: 课程:国际贸易地理 班级:国贸1102班 学号:

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本文就其地理环境对美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并介绍美国的三大产业及于中国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美国,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三大产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一、美国的主要产业特点 (一)、农业 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中最大的一个项目。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农业用地4.3亿hm2。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美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美国东北部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为耗粮型的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玉米、豆饼等饲料,使该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奶牛、生猪、肉鸡主产区。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以饲养牛、羊、马等为主。 (二)工业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在论述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边所说的“地理环境”并非狭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由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等三方面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因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这些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与人类经济贸易活动有关的要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条件,包括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优越的海陆位置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是成为贸易中心的重要条件。如今,随着科技发展,飞机的制造技术与运营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其高昂的运输费用使地上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成为在国际贸易中最为主要的交通手段。因此,濒临海洋或扼守重要海峡的国家易形成繁荣的贸易中心。比如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是连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枢纽,这使新加坡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一般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中转站;而一些内陆国家则由于缺少入海口,海上对外贸易须借助别的国家的港口。 其次是气候条件。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的差异,引起各种农产品的不同分布,如棉花,小麦等主要出产于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因此,美国,阿根廷等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热带地区是世界主要水果的出产地;另一方面,气候还会影响对外贸易货物的包装,储存和运输。气候寒冷的季节或地区运输商品要防冻,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地区要防霉防潮;此外,多发性极端天气与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也会对运输及保存造成严重破坏。 还有就是资源。例如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不仅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除去它的饮用作用外,淡水资源船舶航运,农业灌溉,水产养殖中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如欧洲的多瑙河流经多个国家,不仅灌溉了沿河的土地,也为诸国间的航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有一项就是矿产资源,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煤、石油等成了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由于矿产资源稀缺而且分布不均衡,富含矿物的国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如澳大利亚盛产高品位的铁矿;南非富集黄金、铂、钴;波斯湾沿岸蕴藏大量的石油等。 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与周围社会人文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包括人口、文化、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个是人口因素。人是市场需求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等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影响一个国家市场容量的基本要素。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需求方面分析,人口数量大,对商品的需求大,市场容量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对于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相近的国家,人口数量直接影响了消费水平与生产水平,进而影响国际贸易;而人口素质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另一因素。从人的生产者身份来看,较高的人口素质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创新产业,为世界提供质量好,附加值高的技术型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从人的消费者身份来看,高素质的人往往侧重于产品的质量与技术含量,理性程度更高,消费的层次更多集中在精神享受层面,从而影响贸易。 还有就是文化因素,包括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等。虽然可细分,但是一言以蔽之,相同文化的国家与人之间往往具有更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一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或信仰同一种宗教的人之间由于相似性将有更大发生贸易的可能,这是溶于一个人鲜血的情感。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得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与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与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得76%),水域面积占13%,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得国家.其欧洲领土得大部分就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得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得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得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就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与朝鲜.东面与日本与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得土地就是平坦辽阔得平原。西部多为辽阔得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与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与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就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得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得中山。 以平原与高原为主得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与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与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得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与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与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等. 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许多著名河流与湖泊,沼泽广布.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等亦为重要河流。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与最深得湖泊.较大得湖泊有里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泰梅尔湖等。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俄罗斯得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得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与里海。 自然资源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得80%分布在亚洲部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①森林与水力资源。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