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6章_动物农药

第6章_动物农药

第6章_动物农药
第6章_动物农药

第六章动物农药

有害生物的天敌和病原动物有数千种,其中部分能够人工繁殖并商品化而成为农药,如赤眼蜂、斯氏线虫和微孢子虫等等。还有许多动物产生的毒素、内源激素以及信息素等物质,这些物质结构简单可以人工合成开发为生物农药,也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或原料,通过进一步的化学结构设计与改造,创制出很多的高效环境相容好的新型农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低毒、低残留的动物源农药成为农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第一节动物农药概述

一、动物农药的涵义和发展

动物源农药由动物体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用的活性物质、昆虫的内分泌腺体产生的具有调节昆虫生长发育功能的微量活性物质、昆虫产生的作为种内或种间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微量活性物质以及对有害生物具有捕食和寄生作用且商品化繁殖后进行释放而起防治作用的天敌动物和病原动物组成。

动物农药除了一些可以生产并作为杀虫剂的微小病原动物和寄生虫外,还有两大类源于动物的物质,一是由动物产生的毒素,如沙蚕毒则为最典型的动物毒素类农药,它已成为杀虫剂中的一个大类。二是由动物(主要是昆虫)产生的激素(包括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毒素和信息素等。人们利用这些激素的特殊功能,或是扰乱昆虫正常的生理习性,如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能使昆虫提早或推迟蜕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以致无法觅食、交配而死亡;或是通过信息素使昆虫聚集而歼之,如集合信息素和性信息素就具有这种功能。

生物防治中广泛利用的天敌动物,尽管这些动物用来控制虫害和草害的历史相当悠久,由于他们自身的主要功能不是一种农药,或者是目前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开发为药剂,我们没有把这些当作农药。

一些动物源农药,特别是昆虫激素类和毒素类农药的研究还相对薄弱,但由于发现他们

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现在正在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二、动物农药的特点

动物源农药是一种来于自然,同时又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一般具有高效、低毒,且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1.环境相容

动物源农药来源于动物,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动物体,包括天敌和动物病原体,它们都有专一性,即它们对非目标生物无害,因此不会影响人、畜、禽的健康,与环境相容性好,噴洒施用亦安全方便,並有減少家庭中毒的可能。也无“三致”作用,对土壤、大气、水体均无任何污染,是名副其实的0毒级(无毒)的生防制剂,并且持效期长,施用次数少,成本低。第二部分是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毒素,或是与害虫正常生命活动相关的重要调节物质,通过超量或抑制这些物质而达到干扰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例如昆虫的内源激素等,着些物质在自然环境下都容易分解,残留量很低,对人、畜无任何毒性。但是也有些动物毒素,如神经毒素其作用机理与脊椎动物相似,使用不当会安全隐患。

2.主动进攻

多数病原动物以及天敌动物都能主动进攻宿主,如线虫包括斯氏线虫和索科线虫都具有一个侵入阶段,索科线虫具口针寄生前期幼虫、斯氏线虫带鞘的三龄感染期幼虫均具备主动攻击宿主的能力,特别是寄生前期的索科幼虫,可以在水体或借助水膜游动主动寻找宿主。赤眼蜂这类人工大量繁殖施放出去后,还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主动进攻的意识很强。

3.不易产生抗性

大多数动物农药使用的剂量很低,组成成分复杂,并且有些还是天然的混配复剂,对害虫有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控制种群等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许多信息素也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化学纯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昆虫对信息素的抗性。昆虫交配干扰信息素的特异性保证了害虫的天敌不会同时受到伤害,为作物综合治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降低了作物保护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

一些动物农药品种,如昆虫微孢子虫、昆虫病原线虫以及赤眼蜂等,具有在害虫群体中的水平或经卵垂直传播能力,在野外一定的条件之下,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三、物农药资源

1.天敌动物

在自然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保持着自然界生态平衡。对天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传统的生物防治方法。由于以前多半是引种保护,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人们没有把它们当作农药。到20世纪中期,因对这些天敌的生活习性、发育过程的深入研究,充分掌握了它们的繁殖技术,开始用工厂化的生产方法,大规模人工繁殖并用于农业生产,使其转变为动物源杀虫剂,并成为商品进入了市场销售。目前国际上天敌昆虫公司已发展到80余家。我国自70-80年代始,开展了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和平腹小蜂的研究,现已成功地研制出人工卵机械化生产的赤眼峰和平腹小蜂,大面积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虫。每年生产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甘蔗螟的应用面积约在50-60万公颂。除赤眼蜂外,棉铃虫齿唇姬蜂、胡蜂、龟纹瓢虫、草蛉、食虫蝽和蜘蛛等来防治农林害虫。

可以利用的天敌动物主要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涉及19个目,120多个科。其中,蜻蜒目、螳螂目和脉翅目的全部种类均具捕食性。但是大多数捕食性天敌难以规模饲养,并且不易储存,一般进行引种定植和保护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涉及膜翅目、双翅目、拈翅目、鞘翅目及鳞翅目等5个目,分属于98个科。有的寄生性天敌特别是卵寄生天敌,比较容易规模饲养,储存下来集中施放,能够开发成生物农药,如赤眼蜂。

2.动物病原体

(1)昆虫病原线虫(Entomogenous nematodes):是指寄生于昆虫体内的线虫,也称为嗜虫线虫。它们能导致昆虫不育和死亡,在自然界起着调节昆虫种群和抑制害虫的作用。昆虫病原线虫已知种类数在3000种以上,分属于31科,其中比较集中于索科(Mermithidae)和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可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20个目的数千种昆虫,引起线虫病,并有可能在自然界形成昆虫线虫的自然流行。

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异名:新线虫科Neoaplectinidae)的线虫主要特点是:在其生活史中形成有特殊的“带鞘”的侵染期幼虫,可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很长时间,并能主动侵染昆虫寄主。侵染期线虫体内携带着共生细菌,线虫感染宿主后将共生细菌带入昆虫体内,使昆虫在短时间内因患败血症而死亡。

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仅有一属,即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该属线虫分布广泛,像斯氏线虫一样,与一定的细菌共生。当感染期线虫侵入宿主后,原栖息于线虫的咽、肠腔内的细菌从线虫肛门排出,释放到昆虫血腔,不断繁殖,并与线虫形成复合体,

可在24~48小时内使宿主患败血症而死亡。而且共生菌对线虫的繁殖和发育也是必需的,它能转化昆虫的物质为线虫所需要的营养。在一段时间内,曾认为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的共生菌同为Xenorhabdus属。最近Poinar(1993)指出,两属线虫的系统发育起源不同。异小杆线虫为昆虫的专性寄生虫,宿主广泛,有极大的生防潜力。

索科线虫有别于其他虫生线虫的特征概括如下:仅幼体阶段直接寄生于昆虫体腔中,不寄生于宿主肠道、马氏管及生殖腺等器官里。寄生对象主要为昆虫,此外陆生腹足纲、蜘蛛体内亦有索科线虫寄生。其形态特征是:(1)体细长线形,大多数乳白色,一般体长10~20cm,可长达40cm以上;(2)角皮光滑,交叉纤维明显或不明显;(3)皮下索多为6条或8条,4条(四倍索赔线虫属(Quadrimermis)及2条(如十索线虫属Decamermis)的少见;(4)成虫有头乳突6个,少数为4个(如异索线虫属Allomermis,负索线虫属Pheromermis)或10个(如十索线虫属);(5)食道肌肉退化,仅由两层细胞构成一狭窄管道。寄生期、寄生后期及成虫期食道与肠的联系消失,肠道充满贮备物,称为滋养体。食道长度可达体长的1/3至9/10;(6)两性均具管状生殖器官,雌虫阴门在体中部附近。雄虫泄殖腔位于体后端。交合刺2根,少数种为1根;(7)寄生前期幼虫具口针,有索线虫幼虫固有的裂体细胞;(8)寄生后期幼虫有或无尾附器。

(2)原生动物(Protoza):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一个真核细胞就是一个原生动物体。在寄生虫学中原生动物也叫原虫。原生动物的运动、摄食、消化和排泄等各种生理机能,是由细胞质分化所形成的特殊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光合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寄生于昆虫体内的原生动物大都为渗透性营养,即通过渗透作用,经体表吸取宿主体内的液体营养物质。原生动物的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前者包括二分裂法,出芽、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后者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

原生动物中有许多是昆虫病原物,绝大部分昆虫病原原生动物集中在真孢子虫门(Apicompilexa)和微孢子虫门(Microcpora)中。微孢子虫是最具生防防治潜力的原生动物,常用的有蝗虫微孢子虫、玉米螟微孢子虫、行军虫微孢子虫和云杉卷叶蛾微孢子虫等。

真孢子虫可寄生于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毛翅目等昆虫体内。生活史仅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有的缺乏裂殖生殖。其中簇虫纲(Gregarinia)的真簇虫目(Eugregarinida)和新簇虫目(Neogregarinida)有许多种类能寄生于害虫体内对宿主引起危害。如,蜚蠊簇虫(Gregarina blattar)可寄生于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德国蜚蠊(Blattella germanica), 而无头簇虫Ascogregarina culicis可寄生伊蚊、库蚊、按蚊等多种蚊幼虫中造成危害,新簇虫目中有寄生于谷斑皮蠹的皮蠹马特簇虫(M.trogodermae)等。

球虫亚纲(Coccidia)原生动物绝大多数以脊椎动物为宿主,只有不到1%的种类为昆虫病原原虫。?主要的昆虫病原原虫属有阿德林球虫属(Adelina)、恰嘎斯球虫属(Chagasella)、莱格球虫属(Legerella)。多数球虫是宿主特异性的,只有很少种类具广泛的宿主域。它们主要寄生于昆虫的脂肪体中,也有些种类易侵染宿主的血体腔。在它们的生活史中会发生三种不同的裂殖生殖,通过这些增殖方式,球虫在宿主体内数目极大地增加,导致宿主死亡。如拟谷盗阿德林球虫(?Adelina tribolii),可感染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还能感染大黄粉虫和皮蠹。金龟子阿德林球虫(A.sericesthis),易于感染东方五月鳃角金龟(Melolontha hippocastani)和金龟子(Sericesthis geninata)。大蠊阿德林球虫(A.cryptocerci),寄生于木蠊属昆虫。

微孢子虫门微孢子纲(Microsporea)的原虫叫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微孢子虫具有单细胞孢子,孢子含单核或双核孢质(sporoplasm),通常有具极丝和极帽的射出器(extrusion apparatus),不同属的微孢子虫孢子形态各异。微孢子虫是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原虫,绝大部分昆虫病原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都是由微孢子虫造成的,微孢子虫也是最具生防防治潜力的原生动物。所有的微孢子虫都是昆虫专性病原物,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许多种类能引起昆虫发生急性感染,可以垂直传播。

微孢子纲有两个目,即厚孢虫目(Chytridiopsida)和微孢子目(Microsporida),其中微孢子目含有许多昆虫病原原虫。科和属的分类主要以孢子母细胞形成的孢子数、孢子形态、极丝的基部形态、营养生殖期的形态及生活史、宿主—寄生物关系等为标准。但是,微孢子虫的分类一直没有统一,如Sprague,Weiser及Issi等学者提出的分类系统均有差别。以昆虫病原种类最多的微粒子属(Nosema)为例,到目前为止,许多种的分类地位尚未确定。与此相反,有些属的分类比较稳定,这些属大多是根据孢子的形态和泛孢子母细胞内孢子的数目来确定的,如古勒孢虫属(Gurleya)?泛孢子母细胞内有4个孢子,泰罗汉孢虫属(Thelohania)有8个孢子,杜波斯克孢虫属(Duboscquia)和四棘孢虫属(Trichoduboscquia)各有16个孢子。而四棘孢虫属的泛孢子母细胞细胞壁常有4根长的、针形的附属物。研究应用最多的有蝗虫微粒子虫(Nosema locustae) 、玉米螟微粒子虫(Nosema pyrausta)、枞色卷蛾微粒子虫(Nosema fumiferanae)。

3.昆虫内源激素

昆虫激素可经体液运至全身各处,对昆虫的生理机能、代谢、生长发育、变态、滞育、生殖等起调节控制作用。蜕皮、水平衡和生长发育都受到昆虫体内特异的激素含量的控制,为使用这些激素又会导致昆虫生理过程的紊乱,如蜕皮和保幼激素能使昆虫提早或推迟蜕皮,使昆虫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以致无法觅食、交配而死亡。

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分为两大类:①神经分泌细胞,如脑神经分泌细胞、食管下神经节分泌细胞,各神经节的分泌细胞等。②腺体内分泌器官,如咽侧体、前胸部腺、心侧体、生殖腺等。从化学性质上可将昆虫激素分为三大类型:①蛋白质类,包括肽类,如脑激素、滞育激素、激脂激素等。②甾醇类,如蜕皮激素。③萜烯烯类,如保幼激素。

(1)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

由昆虫咽侧体分泌,抑制昆虫器官正常生长发育使其保持幼虫形态特征的激素。化学家已合成了上千种保幼激素类似物(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JHA),如作为农药注册登记并实际投入大面积使用的有烯虫酯、蒙-512、双氧威等。

(2)脱皮激素(moulting hormone,MH)

由昆虫胸腺分泌,可控制昆虫的蜕皮过程,自1954年从家蚕中分离出第一个蜕皮激素,至今已从昆虫中分离鉴定了10余种蜕皮激素。

(3)羽化激素(eclosion hormone, EH)

羽化激素在一些特定的脑神经分泌细胞中合成,在蜕皮激素的调控下,释放到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淋巴中。许多昆虫在每天的一定时间内进行羽化,这种现象是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羽化激素控制的。

4.动物毒素

第一类型毒素是节肢动物本身产生的用于保卫自身、抵御敌人、攻击猎物的天然产物,如沙蚕毒素、斑蝥素、蜂毒、蝎毒等。以沙蚕毒素为先导化合物,业已开发出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单、巴丹等一系列商品化杀虫剂。另一类由其他动物产生的用于侵害昆虫的毒素,主要有蝎毒素、蛇毒素、芋螺毒素、蜘蛛毒素、海葵毒素等。它们多半是离子通道毒素,有专一性,对哺乳动物无害或毒性很小。作为一种高效生物杀虫剂,毒素已受到高度重视,业已克隆出不少这类毒素的基因并用于转基因植物,或用于构建重组病毒杀虫剂。

5.昆虫信息素

信息素是由昆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信息素的释放向昆虫的种内和种间传送各种信息,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信息素的种类很多,根据昆虫个体对信息素所带来的信息反应即信息素机能的不同,对信息素进行了命名和分类。其中主要的有性信息素、产卵忌避素、报警激素、集合信息素及跟踪信息素。性引诱素是由未交配雌性个体寻找配偶时分泌的信息素,雄性个体沿着性引诱素浓度梯度方向飞行可以找到雌性配偶。集合信息素是由昆虫如木蠹发现好的食物源时分泌的。警报信息素则是昆虫遭受捕掠者袭击时分泌的,可给同种个体提供警报以避免危险。

所有的昆虫都能产生某种形式的信息素,已经发现的信息素和性引诱剂超过1600种,

《生物农药手册》列举了45种信息素,根据它们的作用方式,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引诱和捕杀、监测试剂、交配干扰剂、集合信息素和螨警报信息素。

6.动物蛋白及蛋白酶抑制剂

动物体内的一些氨基酸类物质,可以凝固病原菌蛋白质,使病原菌酶系统变性,从而杀死病菌,或能激活植物体内的免疫机制,抵御或杀死外来病原体,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特点。

新近的研究表明动物的基因组中也有编码抗生素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多为一些短肽,富含带阳离子的氨基酸残基,称为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或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肽抗生素和干扰素、补体等一样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广泛分布于整个生物界,是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重要免疫因子。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从人工诱导的天蚕免疫血淋巴中分离出第一种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以来,已经在动物体中分离到2000余种抗菌肽。因为肽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其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针对昆虫生命活动所特有的蛋白酶而设计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开发为新型绿色的杀虫剂。如胆固醇对于昆虫细胞膜和脱皮素的生物合成是必需的,但是昆虫自身不能合成胆固醇,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因此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和运输胆固醇的固醇载体蛋白AeSCP-2是非常重要的靶标,新发现的AeSCP-2抑制剂能够抑制该蛋白作用的发挥,干扰虫体的生长发育,而有脊椎动物能自己合成胆固醇,因此对这种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

第二节动物杀虫剂

一、原生动物杀虫剂

在原生动物中,微孢子虫作为微生物杀虫剂使用较为广泛,我国采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防治东亚飞蝗、亚洲际小东蝗、宽须蚊蝗、白边痂蝗、皱膝蝗等优势种蝗虫,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1.微孢子虫杀虫剂

微孢子虫是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原虫,绝大部分昆虫病原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都是由微孢子虫造成的,其宿主范围广,包括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蜉蝣目的多种昆虫。

(1)生物学特性:微孢子虫最独特而复杂的结构它的孢子,孢子很可能是最小的真核细胞。单细胞的孢子是微孢子虫生活史中唯一可以生活在宿主体外的阶段。不同属微孢子虫孢子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由三个基本结构组成,即孢壁、孢质和射出器(extrusion apparatus)。图?5—1为电镜下微孢子虫的孢子结构模式图。

所有的微孢子虫都是昆虫专性病原物,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许多种类能引起昆虫发生急性感染,但也有些种类对宿主的病原性不明显,引起慢性感染。

微孢子虫的生活史分两个阶段:①裂殖生殖(schizogony),即营养生殖期(vegetative stage);②孢子生殖,即孢子形成期。?殖殖生殖的母细胞称为孢子母细胞(sporont)。裂殖生殖时,微孢子虫通过二分裂、原生质体分裂和出芽等方式迅速增殖。此外在孢子形成期微孢子虫数目也倍增,微孢子虫不同种类生活史两个阶段的长短不同。

微孢子虫的一般生活史,如图6—4所示。孢子被宿主吞入后,在消化液的刺激下活化,放出极丝附着于肠上皮,胞质从极丝的开口出来进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生长发育形成裂殖子(meront),开始为圆形,仅几微米,含一个致密的圆形核或两个核。裂殖子长大后,二分裂为单个细胞或先核分裂形成合胞体,再分裂为单个细胞。裂殖子继续分裂开始新的裂殖生殖周期。分裂的次数取决于宿主细胞的大小和类型,如在较小的肌肉和上皮细胞里,裂殖子分裂2次,?而在脂肪体等细胞中,至少分裂3次。?裂殖生殖以母孢子的形成而告终。母孢子与裂殖子的区别只在于它们的膜结构不同。

随后的孢子形成期因微孢子虫种类不同而

异。在简单的生活史中,核分裂伴随着质分裂,从一个母孢子产生两个孢子芽(sporoblasts)(如微粒子属)。但在多数情况下,核分裂多次后形成孢子合胞体,?然后以出芽、胞质分裂或其它分裂方式形成单细胞的孢子芽。这样由一个母孢子(sporont)可能产生多个孢子芽,?称之为泛孢子母细胞。不同科的泛孢子母细胞中孢子数目不同。从2,4,8到16?个不等。单个孢子由每个孢子母细胞发育而成,随着宿主被感染细胞的破裂,成熟孢子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完成生活史。

图6-2 微孢子虫的生活史

(2)感染与致病机理:微孢子虫侵染昆虫的途径有三条:经口感染、经表皮感染和经卵感染。前两条途径为水平传播,后一种则为垂直传播。经口感染是微孢子虫侵染宿主最普遍的方式,有些种类的微孢子虫只能经口这一途径感染昆虫的消化道,微孢子虫常随粪便污染食物在敏感宿主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经卵传播常发生在鳞翅目昆虫和蚊虫宿主中,微孢子虫在这些宿主感染雌成虫的繁殖器官里增殖,在列殖生殖时期孢子母细胞产生的孢子芽(sporoblast)或裂殖子(schizont)进入胚胎,从而使感病雌成虫发育来的子代也感染了微孢子虫。当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就是用显微镜检查产卵的母蚕,查明不带微孢子虫孢子的母蛾所产的卵用于蚕业生产,控制了家蚕的微孢子虫病,这样拯救了法国的蚕桑业。经表皮传播包括通过寄生性昆虫的产卵器把孢子带入害虫体。在某种含膜翅目寄生物的鳞翅目宿主的感染中,微孢子虫可从以上三种途径侵染害虫。

微孢子虫是细胞内病原物,通常在胞质中发育。对宿主的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慢性的。有的微孢子虫只能侵染宿主某一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如中肠上皮,肌肉或脂肪体。然而,同种微孢子虫对不同宿主的组织特异性常有区别。例如,按蚊微孢子虫只能侵染埃及

伊蚊的脑和神经节,?而当其感染四斑按蚊(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时,几乎可侵染所有的组织。?微孢子虫对不同性别的蚊虫感染力也有差异。此外,孢子的浓度也决定组织感染的类型。如变态微孢子虫(Vairimorpha necatrix)以低剂量感染粉纹夜蛾,只引起宿主的脂肪体和一些肌肉组织产生慢性感染,当其以高剂量感染时,则主要在宿主中肠中产生急性感染。

脂肪体是最常被微孢子虫侵染的组织。如果宿主仅脂肪体被侵染则一般为慢性感染,感病幼虫可活到成虫期。如果发生系统感染,则病症严重,短时期后宿主死亡。当致命的器官或组织被严重破坏时,宿主很快死亡。

昆虫感染了微孢子虫后其体色、大小和活性都会发生变化。外部病症与宿主感染的程度、宿主的发育阶段和宿主种类有关。如有些水生昆虫(蜉蝣,蚊子)因大量微孢子虫孢子的存在,身体显出一定程度的不透明。感染过程中,宿主一般保持完整的体壁。患蚕微粒子病的家蚕体壁上常呈现不规则的暗色斑块。感染一种了箭孢微孢子虫(Toxoglugea tillargi)的蜻蜓幼虫腹部明显肿胀。染病的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则表现为食欲减退,畸形(?细小或肿胀),身体局部变色,幼虫发育受抑制等症状,?进而不能完成变态或降低成虫的生殖力,甚至缩短寿命和死亡。但当微孢子虫感染轻微时,宿主却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只有通过涂片或切片检查,才能证实孢子的存在。

(3)生产:许多昆虫病原原生动物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大量生产必须通过活细胞增殖。当前用于田间试验的微孢子虫大量生产都采用了类似昆虫病毒的繁殖方法。通常用较低剂量病原,接种在寄主饲料上或人工饲料上,寄主取食后,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让其最大限度生长(包括寄主和病原)。然后从感染末期的病虫尸中收集病原物的孢子。如何获得产量高、成本低的病原物孢子,关键在于打出适宜的增殖寄主,接种病原物浓度、寄主虫龄和培养条件等。用于生产的宿主可以是微孢子虫的原始宿主,也可以是替代宿主。

蝗虫微孢子虫已商品化生物,其生产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过程。开始用大塑料管收集初孵若虫(200~300头/管),待其蜕皮后移入大养虫笼中(300~400/笼)养至5龄时,用106孢子/ml孢子液喷在饲料上连续喂蝗虫2天,并于第4天再喂一次,感染率可达99%,感病2~3周后,收集病死虫尸,-10℃贮存可得到大量孢子。其后人们又研究影响蝗虫微孢子虫产量的诸因子,不断提高产孢量。由于筛选到能忍受高孢子浓度的异黑蝗做增殖寄主,并找到较适宜的每笼接种蝗虫的密度、光照等使单头虫产孢量从3.6×109孢子提高到7×109孢子,并摸索出适宜的病原物接种浓度、寄主虫龄和良好的饲料管理方法等,产孢量也达到较高水平。

(4)微孢子虫杀虫剂的应用:昆虫微孢子虫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生物防治资源,它作为生物杀虫剂具有优越的特性:首先,它的生活周期短并具有形成大量孢子的能力,其次,微孢子虫的孢子外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在昆虫体外维持生活力可达数日至数年之久。再次,某些微孢子虫的经卵传染性,可以垂直传播,能在次年持续流行,具有持续性防治效果。还有,微孢子虫防治害虫成本显著低于化学防治,最后,昆虫微孢子虫对人畜等其他动物无害,有利于保护天敌,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农业生态环境的农药污染,在蝗虫灾害易发区如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采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灾,有效地控制蝗虫。在实际应用昆虫微孢子虫时,要注意筛选开发致病力强,对多种害虫有效而对家蚕、蜜蜂等经济昆虫无病原性的种源,合理评估防治效果。微孢子虫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只要昆虫取食了被微孢子虫污染过的食物,孢子即在昆虫的消化道中萌发,即可达到感染目的。

使用方法:微孢子虫制剂常用喷雾方式施用,但有试验表明,用饵料往往比喷雾效果更好。如用麦麸微孢子虫制剂防治蝗虫微孢子虫的效果较好。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用干粉孢子也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防治欧洲玉米螟就可直接施用干粉孢子,因为干的孢子颗粒能积聚在害虫蛀入的玉米叶基部。微孢子虫还可与其它的原生动物、病原物和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世界各国仍在进行微孢子虫的生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为最具生物防治潜力的昆虫病原原生动物,微孢子虫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2.新蔟虫杀虫剂

新簇虫目(Schizogregarinida)原虫生活史中有1至2次裂殖生殖阶段,因此在宿主体内可产生很多裂殖体,也叫裂殖簇虫目。由于它们需要消耗宿主相当多营养,因而对宿主毒力较高,危害较大。昆虫病原新簇虫能感染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的重要害虫,并能致宿主死亡。大多数新簇虫只能侵染一种或几种昆虫,但有少数种类可侵染很多种昆虫。

新簇虫目中研究得最清楚、最为重要的是马特簇虫属(Mattesia)。现以寄生于仓库害虫谷斑皮蠹的皮蠹马特簇虫(M.trogodermae)为例,说明其一般生活史,皮蠹马特簇虫的卵囊被谷斑皮蠹幼虫吞食后,在昆虫消化液的作用下,柠檬状孢子两端的栓状构被放出来,蠕虫形的孢子虫侵入血体腔,在脂肪体细胞中开始裂殖生殖,首先形成小核裂殖体(最大直径为26μm),然后核向表层部位移动,细胞质分裂形成单核的裂殖子(大小为5—8μm×2.5—3μm)。裂殖子侵入新的脂肪体细胞,重复上述循环,另一部分的裂殖子形成大核型的裂殖体,核分裂后接着胞质分裂,产生配子母细胞。配子母细胞成对联合,被同一被膜包围形成孢囊(gametocyst),孢囊的直径为6-8.5μm。每个孢囊中形成4个配子,两两结合产生两个合

子,每个合子有一孢子壁结形成柠檬形的卵囊。卵囊中合子核分裂产生8个核,然后胞质纵裂形成8个孢子,每个卵囊的端部被栓状物堵塞。这样就完成了孢子形成过程。从卵囊侵入宿主到孢子形成需要6天时间。

新簇虫目原虫可通过污染有卵囊的食物感染宿主。有些种类如Syncystis mirabilis 可通过残杀污染原虫的同类个体而感染。卵囊也可通过粪便污染昆虫的卵和食物。此外,卵囊也会分布在死亡或腐解的宿主尸体上。新簇虫可寄生在宿主不同的器官或组织中,如肠壁、马氏管和脂肪体,尤以寄生于脂肪体的种类对宿主的危害最显著。许多新簇虫是仓储害虫的病原物。在适宜条件下,当食物丰富,昆虫种群多时,会引起群体感染。

簇虫的生产将宿主的卵置于半人工合成食料的培养皿内,30℃,相对湿度为50%~60%条件下卵孵化,待幼虫2~3龄时,分别接种浓度为1×106孢子/ml的簇虫孢子,然后正常饲养至成虫羽化后2~6天,收集病虫尸,经研磨、过滤、离心后得到病原物孢子。

二、线虫杀虫剂

1.斯氏线虫杀虫剂

1923从德国采集的云杉卷叶锯蜂(Cephaleia abietis)幼虫尸体内分离出一种线虫,定名为Aplectana kraussei,这是斯氏线虫最早的发现。Travassos 1927年建立了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Steiner 1929年又建立了新线虫属(Neoaplectana)。

本科缺乏口针。6个唇疾瓣部分或完全融合,唇乳突6个,头乳突4个,在侧唇上有化感器口2个。食道有1圆柱形的前体部,联接1窄的峡部,向后扩展进入食道球,食道球瓣退化。神经环明显,环绕着峡部,腹面排泄孔显著。雌虫有1对转折的卵巢;雄虫有单个转折的精巢。交合刺1对,分离,缺交合伞,有引带,常有23个生殖乳突,精子变形虫形。为昆虫的专性寄生线虫,且与特定的共生菌有联系。斯氏线虫的宿主相当广泛,例如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其宿主涉及到2目7科33种昆虫,小卷蛾线虫的宿主涉及10目74科250种昆虫。

我国斯氏线虫的代表种是格氏线虫中国品系(Steinernema glaseri,C85011)。

此种成虫体表角质膜光滑,雌虫较长而粗,雄虫较短而细,静止时雄虫前端呈锥形伸长,比雌虫更为突出。电镜扫描成虫头部可见6个唇瓣,乳突排成两环,内环有6个唇乳突,外环有4个头乳突和2个头感器。口腔线,唇口区、后口区和末口区退化呈漏斗状。肌质咽,食道后部不明显膨大。神经环位于食道峡部。食道球具有退化的瓣。排泄孔一般位于神经环前,而第一代雄虫则位于神经环后。雌虫具前后对称的两个卵巢,卵巢前端弯折,有缢缩部。

阴门横开口,突出于虫体中部稍后,经短小肌质阴道与子宫相通。第一代雌虫为巨型母虫,尾部末端钝圆。第二代雌虫较小,肛门有瘤状小突起,尾端尖(图6-3和图3-4,7、10、11)。雄虫具精巢1个,前端转折。弓形的交合刺2个,形状大小相似。交合刺顶端腹面具槽形屿凹陷,但不呈钩状。引带1个,位于交合刺下,侧面观略呈船形,形态常稍有变化。雄虫尾部个别有角质刺,检查50条雄虫有5条具有角质刺(此种雄虫多为成熟前期的雄虫),仅占10%。尾部生殖乳突23个,其中肛前7对,肛侧1对,肛腹中1个,肛后3对。没有交合伞。第一代雄虫一般比第二代雄虫大(图6-3 4,3、5、6、8、9)。

图6-3 格氏线虫中国品系C85011雄虫,感染期幼虫,雌虫阴门及尾部(依王国汉等)

3.第一世代雄虫 4.感染期幼虫 5.第二世代雄虫前端 6.第一世代雄虫前端7.第一世代雌虫尾部8.交合刺9.第一世代雄虫尾部10.第二世代雌虫尾部

(1)生物学特性:斯氏线虫一生蜕皮4次,生活史包括6个明显的时期,即卵期、4个幼虫期及成虫期。三龄带鞘幼虫为感染期,能在潮湿土壤中存活数月;在5℃、浓度为0.1%的福尔马林中,它们能存活数年。昆虫宿主提供的化学刺激,如昆虫排泄物中的尿酸、黄嘌呤、尿囊素、氨和精氨酸等对斯氏线虫有吸引力。仅仅感染期幼虫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由于此期线虫缺乏穿透昆虫体壁所必需的口针,通常是被动地随食物由宿主吞食而感染。感染期幼虫进入宿主消化道后,穿过肠壁进入宿主体腔,大约48小时内蜕皮进入第四期幼虫。线虫体内的共生细菌从线虫肛门排出,到达昆虫血液后迅速繁殖和扩散,抑制了寄主体其它细菌的生长;但为线虫提供营养,建立线虫繁殖发育的良好条件。大约在感染3~5天后,四期幼线虫进一步发育为成虫。斯氏线虫为雌、雄异体,此期为第一代雄虫和巨型母虫,比后

代的成虫大得多,且繁殖力强。此时宿主死亡,而线虫继续在宿主尸体内取食。雄虫比雌虫体小,发育稍快,雌虫出现不久就发生交配。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为第一龄幼虫,蜕皮1次成二龄幼虫,待母体营养耗尽,体壁破裂幼虫被释放到宿主尸体内继续发育,经三龄、四龄而为成虫。第二代成虫比第一代小,繁殖力亦小些,以后各代相似。线虫通常在宿主尸体内完成2~3代,当宿主营养几乎耗尽时,大量三龄感染期幼虫离开宿主进入环境,寻找新宿主。斯氏线虫大约10天完成一代,不同的种有差异。22℃时格氏线虫进入宿主在3天内发育成第一代成虫,而毛蚊线虫在相同的宿主内需要6至7天。

(2)感染与制病机制:带鞘的休眠幼虫被敏感宿主吞食后进入血体腔,直接穿透中肠或通过气门穿透气管进入昆虫体内。斯氏线虫的致病急智也与嗜线虫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细菌有关。共生菌存在于线虫的肠道内,线虫携带共生菌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并将共生菌释放到昆虫的血腔中;共生菌在昆虫血腔内繁殖,产生毒素和抑菌物质,使昆虫患败血症,一般在48h内死亡;共生菌能分解营养物质,提供线虫繁殖发育所需的营养;同时共生菌产生的抗生素,能抑制其它杂菌的污染,为线虫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理想的环境。

另外,据报道,小卷蛾线虫能周期性地产生毒素,感染期线虫进入宿主体腔后,三龄至成虫的发育阶段产生的毒素最多,可引起昆虫心力衰竭,浓度高时造成昆虫死亡。

(3)大量繁殖技术:现今昆虫病原线虫虽然可在发酵罐中培养或是固相法大量生产,成为一种生物杀虫剂进入市场;但是这一探索过程却很艰苦。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首先采用小牛肉汁琼酯平板在培养皿内繁殖线虫,后又改进为大盒内用土豆和红薯泥混入酵母粉的培养法。无论是从线虫的产量还是质量,都不十分理想。六十年代有人发现用狗饼干琼脂板培养线虫,如果加入线虫的共生细菌,线虫的产量有明显的提高。从此共生菌在线虫离体培养有了希望。八十年代发现用粉碎的泡沫塑料作载体,用鸡内脏为主要原料,先将共生菌液接入消毒后的培养基中,然后再接入线虫,获得了廉价的高产量线虫,70克培养基可产出小卷蛾线虫4千万条。此方法后来被广泛采用,因为低耗能,尤其适应发展中国家。在固相培养法发展的同时,昆虫病原线虫的液体培养技术也不断改进,无菌液体培养线虫技术相继出现,线虫的液体培养现已进入发酵罐,每亳升培养液中可产线虫19万条。线虫繁殖的技术发展到今天,用离体的方法培养线虫已不十分困难。但要培养出高产量又高毒力的线虫,则要求一定的技术水平。

这里我们介绍固相法大量增殖线虫的关键步骤:

①培养基的粉碎。应达到匀浆,按合适比例与聚乙烯塑料泡沫碎块混匀,装入容器内,高压灭菌。分开发表的培养基有:鸡内脏70%,牛油(猪油)10%,水20%,也可用猪肾代替鸡内脏;也有采用豆粉、玉米粉、酵母粉等材料的培养基;还有用鸭肠、蚕蛹为原料的培养

基。

②共生细菌的培养。将共生菌按入酵母菌培养液中,28℃摇床培养24小时左右。

③接种共生菌。将培养好的共生菌液按一定量接入线虫培养基,培养3~5天,注意接菌后的三角瓶每天摇动,以便细菌扩散均匀。

④接种线虫。一般每70克培养基接入体形小的线虫如小卷蛾线虫1百万条,体形大的如格氏线虫50万条。在恒温培养室中黑暗培养16~20天。作为种瓶的线虫培养期为35~40天左右为好。

⑤清洗、收获侵染期线虫。培养斯氏线虫16天以后。95%以上的线虫都为带鞘的侵染期线虫。用23℃的温水浸泡线虫培养基1~1.5小时,97%线虫从泡沫小块中游出,沉入水底。为了洗净虫体壁上所带的培养基,在通气条件下多次换水清洗。

⑥贮存。清洗净的线虫,浓缩成线虫泥,与含有0.1%甲醛的干净泡沫混和,装入能透气的塑料袋中,斯氏线虫可置于5~10℃低温保存,异小杆线虫在10~15℃为好。注意每袋线虫密度不宜太高,以保证贮存期线虫存活率高和毒力减退小。线虫的贮存还有用绿坡缕石土、藻酸盐、活性碳等方法。

(4)应用:几乎所有用于施用化学农药的方式都可应用于线虫,常用喷雾器的压力对线虫无杀伤,除非其压力高于10kg/m2。喷嘴处的漩涡片如果不光滑,有可能划破线虫,应予以注意。线虫可与饵料相混做成毒饵,防治地下害虫。线虫也可与多种农药相混合,加快击倒害虫的速度提高防治效果。将载有线虫的泡沫塑料块塞入蛀干害虫孔口可以防治极难防治的蛀干害虫,且简单省工。

尽管线虫的寄生专一性不象昆虫病毒那样窄,但仍然是有限的,欲想获得一个成功的防治,最佳线虫种或品系的选择首先应该注意。同时最佳施用剂量和施用的时间等也要因时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成功防的治。

2.异小杆科线虫杀虫剂

带菌异小杆线虫生活史包括两个世代,即雌雄同体世代和雌雄异体世代。第一个世代,感染期幼虫侵入寄生后,全部发育为雌雄同体的雌虫(巨母虫),巨母虫前期卵生,后期卵胎生。从巨母虫产卵孵化即开始了第二个世代(雌雄异体世代)。幼虫发育很快,形成雌虫和雄虫,交配后全为卵胎生。卵在雌虫体内孵化,卵胎生的幼虫发育至感染期幼虫时,由母体躯壳末端钻出。在雌雄异体世代出现的同时,此时巨母虫亦进行卵胎生,卵胎生的幼虫在母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幼虫,离开母体,在宿主内继续繁殖。在16.8~29.5℃范围内,线虫可以发育。将5~20条感染期幼虫接种于大蜡螟幼虫,最后每头大蜡螟尸体可获得35万条幼线虫。幼线虫在2.5%林格氏(Ringer)溶液中,7℃条件下可存活14个月。

异小杆科线虫可以在寄主体外人工培养或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大量生产,在固体培养基中使用过的材料有牛或猪的肾脏、肝脏以及鸡杂等.。这些材料通常被制成膏状,再置于多孔性物质中。培养基高压消毒,先接种共生菌,在恒温28℃培养24小时后,再接种已消毒的感染期线虫,待异小杆线虫培养4~5周后,即可收获高的最产量侵染期线虫。此时线虫体内带有大量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见图-4)。

图6-4 异小杆线虫及其共生的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A.相差显微镜下的线虫箭头示 B.细菌的荧光原位杂交,示细菌位于线虫内部

C.高倍荧光显微镜照片,示线虫内部的细菌

国外在利用其防治金针虫、葡萄黑象甲、甘兰种蝇、马铃薯甲虫等试验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防治葡萄黑象甲上,经澳大利亚、荷兰、美国、瑞士、加拿大等国的应用,效果良好而且稳定。

国内用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桃小食心虫出土期与第一代入土期29 997m2苹果园的田间防治实验中,好果率比对照组提高41.9%,在45天内对桃小食心虫越冬茧的寄生率达95%。初步研究表明,泰山1号是北方果园防治桃小食心虫较理想的病原线虫。也有报道用昆虫病原线虫6个品系(其中3个为斯氏线虫,3个为异小杆线虫)防治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效果。在不同种线虫对寄主的侵染力比较中,以异小杆线虫的侵染力最高,对迟眼蕈蚊幼虫致死率达84.2% .在盆栽韭菜上的防治效果显示,当益害比为38:1(剂量约100条线虫/cm2)时,蛹死亡率为82.7%,幼虫死亡率仅为35.1%;且多为茎外的幼虫,茎内的幼虫死亡很少。故在应用时,掌握迟眼蕈蚊幼虫尚未钻入韭菜或已离株化蛹,适期施

放线虫,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3.索线虫杀虫剂

昆虫寄生索线虫广泛寄生于农林卫生害虫体内,它能主动侵染宿主,一般寄生率等于死亡率,并在自然界再循环,有后续的防治作用,因此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有巨大的潜力。

索线虫的身体因很细长而呈线状而得名,主要形态特征是体细长、线形,大多数乳白色,一般体长10~20cm,可长达40cm以上。细而长的身体使线虫的表面积增加,有利于寄生期幼虫通过角皮渗透吸收营养,进行无肠摄食。身体的后端是钝的或尖的,前端稍稍变细,头顶部圆或形成钝角。不同的属、种在体形的特征方面可出现某些变化,如颈部的结构、乳突形态、尾部特征等。

目前,人们成批生产蚊虫索线虫是通过宿主体内培养的方法,即用感染期幼线虫感染蚊虫的幼虫,在室内饲养一段时间,以获得寄生后期幼线虫。其中食蚊罗索线虫是首先成批生产的线虫种类,基本的方法是将16 000~20 000头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一龄幼虫放在培养盘中培养至化蛹期,而感染了线虫的孑孓会延迟化蛹仍为幼虫期,且胸部盘绕的线虫相当明显,将培养物从培养盘移出,冲洗后放在线虫采集盘内,加入0~20℃的冷水,寒冷使孑孓沉入盘底。此方法可使蛹与孑孓较快分离开来,并除去蛹,在采集盘内继续培养孑孓,待寄生后期幼线虫从宿主体内脱出后,然后收集寄生后期幼线虫,冲洗干净,放入含湿沙的线虫培养盘内培养。上述方法在每一孑孓培养盘内可生产大约10~15g寄生后期幼线虫。

一种方法是投放寄生后期幼虫。在江南一带,每年于4月底或5月初,在六索线虫孳生的麦田采集粘虫,在室内集中饲养,待索线虫脱出后,择阴雨或大雾天将收集的寄生后期幼虫释放于无六索线虫分布的田块,让其建立新的孳生地。此法优点是不需长期室内饲养线虫,简单方便。另一方法是释放感染期幼虫,当田间小地老虎幼虫一、二龄盛期,每m2释放感染期幼虫90~130条,当年第一代小地老虎幼虫的感染率达50%以上。

4.线虫杀虫剂的应用

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包括7目19科38种) 且大多数寄主是农林医害虫,能主动搜索寄主,与共生细菌共同作用,在48h内即可致寄主于死地,尤其是对土栖和隐藏性的钻蛀性害虫防效较好,而这是其他方法又难以达到的;线虫又可以用人工培养基进行大量繁殖,目前已商品化生产,现阶段应用固体和生物发酵法繁殖线虫防治的价格不高于甚至低于农药的价格; 加之,对人、畜无害,不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安全,且在土壤生物的竞争中抑制对植物有害的生物,同时刺激捕食性动物和对植物无害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对改善土壤环境污染极为有利,生态效果也很好。同时线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与一些杀虫剂混用。因此,利用昆

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昆虫病原线虫可以通过绝大多数商业化喷洒仪器设备来施用,如小型喷雾(粉) 器、风力喷雾器以及通过直升飞机喷施。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喷灌系统来施用。虽然不清楚线虫的耐压阈限,但是在对草坪的灌注中发现,即使在13 790 kPa 的高压下线虫亦可安然无恙. 线虫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直径为50μm 的喷雾器。为了更好地发挥线虫的作用,必须要对线虫施用区进行喷灌处理。自由水是线虫运动所必须的,而且还可以携带线虫至土栖害虫的栖息位置。喷灌可以有效地增加线虫在土壤中的持续性和病原性。通常前喷灌处理至少需要6 mm 深的水位,并于处理期间的30 min 内保证达到6~12. 5 mm 的水位。施用线虫后的几周内,还要利用降雨或喷灌保持施用区的湿度。

目前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局限,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 保护线虫免受紫外线等辐射的损害的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2) 提高线虫对害虫蛹(茧) 期的侵染力的研究;(3) 线虫在室内对害虫有很高的感染死亡率,而在田间的死亡率却极低,因此田间防效的提高就必须提高线虫在植物组织中迁移能力和存活能力; (4) 耐高温、耐旱、高侵染力等优良特性的线虫种类或品系的选育研究;(5) 线虫的田间使用技术规范的研究等等。以上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防治措施得到更广泛的实际应用。

当前,昆虫病原线虫在农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不足1 %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仍将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但随着线虫生产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公众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易于为环境所接受的线虫产品的需求必将会增加。而且,当使用者充分认识到线虫是一种生物有机体,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操纵来提高防治效果时,线虫产品将会得到普遍的认同. 特别是当化学杀虫剂因某些因素而无法使用或难以奏效时,昆虫病原线虫将会大显身手。

将来,昆虫病原线虫可能会代替化学杀虫剂来防治某些害虫,也可以与化学杀虫剂一同使用。虽然它不太可能在未来不断发展的害虫防治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可是它们必将在未来的害虫防治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所占的市场份额会不断增加。

三、赤眼蜂

赤眼蜂可将卵产在松毛虫、玉米螟等害虫的卵粒内,在卵内寄生导致其死亡。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可起到消灭松毛虫、玉米螟等害虫的作用,并且持效期长。能够在当地越冬的松毛虫赤眼蜂,第二年以后仍然会起到控制害虫作用,长期维持着对害虫的防效。在温暖、自然环境好、物种丰富的地区这种持效性更长。赤眼蜂广泛应用于农田、森林、果园、温室

及园艺作物的害虫。

1.形态特征

赤眼蜂是膜翅目的一种卵寄生性昆虫,成虫0.8mm,眼赤红色故名赤眼蜂,体多为黑色、暗色、黄色。翅膀阔而有缘毛,翅面上毛排列成线或成带,胸部隆起成拱形,小盾片发达,中胸有形,侧沟不完全,寄生于其它昆虫的卵内;腹部无柄,与胸部宽阔相连,产卵器隐藏或露出。赤眼蜂分布在世界各地,共分74个属、532个种,我国共有2个亚种,41个属142个种。

2.生活史

赤眼蜂或虫寿命20℃~25℃时4~7天,30℃以上1~2天,雌虫平均产卵42粒,在害虫卵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卵液,杀死寄生卵,7~12天繁殖一代,雌蜂产卵25~28℃,相对湿度60~90℃为宜。20℃以下爬行为主,活动范围变小,水平扩散半径减小,25℃以上时,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可达10米。放蜂1~4天内降雨,会对寄生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它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卵,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钻探,把卵产在其中。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成虫,甚至交配都在卵内完成。一旦成熟,它们就破壳而出,然后通过破坏害虫卵繁殖后代。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无污染,对人畜很安全,能保持生态平衡,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

3.生产与应用

人工生产赤眼蜂是先制备人工卵或收集蓖麻蚕卵和松毛虫等昆虫的卵粒,让成蜂在卵上产卵寄生,并将卵粒制成卵卡,然后冷藏备用。人造卵的寄生率为91.14%,虫蜂率为89.68%,每张卵卡有人造卵140粒,可出蜂3000头。冷藏虫态以前蛹期为宜,冷藏15~20天,虫蜂率分别为87.26%和82.81%。人造卵虫出蜂比较集中,2天内可基本完成。成蜂饲喂蜂蜜可显著延长寿命。

防治玉米螟时,在玉米螟产卵盛期(南方和北方、春玉米和夏玉米上玉米螟产卵盛期不同),如北方春玉米约在7月上旬至中旬,在田间挂卵卡放蜂2次,每667m2玉米田放蜂1.5万头左右。第1次放蜂0.6万头,隔5~7天第2次放蜂0.9万头。

放蜂的田间操作,可以1个人进行,也可以多人进行。首先搞清放蜂地块的面积和垄长,再算出每667m2面积是多少垄数,放蜂人站在每667m2总垄数的中间垄沟前进,按成年人每向前走1步约为0.8m的距离,确定出走约120步为1个放蜂点,挂上卵卡,再继续前进挂卡放蜂,共放3~4个点,以此类推。

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最新鲜的卵,然

后在那里产卵繁殖。

施放赤眼蜂注意事项:

(1)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害虫的测预预报,使释放蜂卵的时间与害虫产卵的时间吻合,提高效率。因此要准确掌握蜂的发育进度,应在后蛹期(个别出蜂)施放,即放到田间后1天便大量出蜂。

(2)在规定放蜂的那天若遇小雨,必要时可冒雨放蜂。如因大雨不能放蜂而蜂又羽化爬出壳时,可将蜂卵放在地下室或土窖内,并悬挂蘸有20%蜜糖水的白纸喂养,并用黑布遮盖,放在阴凉处暂存。雨后把纸条轻轻取出,分挂在各放蜂点上。寄生卵可分装在放蜂器内,挂在放蜂点玉米叶基部,并用叶片覆盖,防止暴晒。

(3)赤眼蜂卡在取运时,须用透气的纸袋包装,切忌塑料袋,以防闷死蜂。

四、激素类杀虫剂

昆虫激素的调控作用的特点是量微而效应大,并有种属特异性,所以被研究用以发展新型杀虫剂。不过所有这些天然激素因其结构不稳定性而本身不能用于昆虫控制,现今天然激素已作为母体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后产生新的稳定的物质,如虫酰肼、苯氧威、蚊蝇醚、烯虫乙酯、烯虫酯等。模拟昆虫蜕皮激素作用开发的酰基肼类(bisacylhydrazines)杀虫剂抑食肼(RH-5849)、虫酰肼(tebufenozide)、甲氧酰肼(methoxyfenozide)、氯酰肼(halofenozide)及环氧酰肼(chromafenozide)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

1.酰基肼类杀虫剂的发展

早在1954年,人们就从家蚕蛹中分离得到蜕皮素,后经鉴定为α-蜕皮素,同时β-蜕皮素(20-hydroxyecdysone,20E)也从蚕蛹、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中分离鉴定。迄今从昆虫体内分离并鉴定结构的蜕皮激素类物质达15种以上。尽管人们曾考虑把蜕皮激素作为杀虫剂,但由于其分离、提取困难,价格昂贵,加之结构复杂,不易合成,因此研究进展缓慢。

蜕皮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调控作用,尤其对蜕皮和变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内,经过农业化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模拟蜕皮激素的新型杀虫剂——酰基肼类化合物。这种蜕皮激素类似物对靶标鳞翅目害虫具有高度的选择毒性,而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安全、可靠,所以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实施IPM 的重要优选仿生农药,也是当前环境友好杀虫剂新品种开发和毒理机制研究的重点领域。

昆虫激素类杀虫剂与传统的化学农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以昆虫特有的生长发育系

第六章-胚胎发育

第六章胚胎发育 精子和卵子相遇后,在受精的同时,也使得卵子得以激活。受精卵中的雌原核和雄原核融合后,细胞质中发生重排,然后开始进行分裂和分化,从而开始多细胞有机体的形成过程,由一个全能性的细胞逐渐形成能够执行不同功能的各种各样的细胞。此外,由于卵子的体积一般都比体细胞大很多倍,通过多次的有丝分裂可将大量的卵细胞质分配到较小的细胞中,使所形成的细胞的大小达到体细胞的水平。 第一节卵裂 一、卵裂的过程 卵裂(cleavage)为动物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受精卵分裂产生很多小的细胞,称为卵裂球(blastomere)。虽然不同动物中,卵裂的方式变化很大,但大多数动物在经过卵裂后,都形成一个细胞球,称为囊胚(blastula),中间为囊胚腔(blastocoel)。但在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中并不形成腔。 除哺乳动物外,很多动物的卵裂是一个迅速且同步的过程。由于没有胚胎的净生长期,分裂速度很快,细胞数目越来越多,但细胞变得越来越小。卵裂最终导致胚胎中卵裂球的大小达到正常体细胞的水平。此外,由于卵裂过程使卵裂球之间产生差异,从而分化为不同的细胞。 体细胞在分裂时经历正常的细胞周期,即G1、S、G2及M期,而且在M期伴随一迅速的细胞增长期,使子细胞增长到母细胞的水平,然后再分裂。然而,在卵裂的胚胎中,并不通过这一生长期,从而使卵裂球越分越小,达到体细胞的水平。海胆中,从最初胞质为核体积的550倍,减少到最后的6倍。 另外,在卵裂中,细胞周期缩短,并无G1及G2期,只有S及M期,而且S及M 期均较短,这期间DNA从多位点上合成,而体细胞中仅在几个位点上合成。爪蟾在第12次卵裂后才有G1及G2期,而果蝇则在第14及17次卵裂时才有G1及G2期。 由于受精卵的基因组处于相对的转录不活跃状态,卵裂是同步的过程,主要依赖于卵细胞质中的母源性物质。通常,即使在抑制转录或去细胞核的情况下,卵裂也能正常进行。在两栖类,直到原肠形成期之前,早期胚胎可以从母体核糖核蛋白体(RNP)中得到所有需要的mRNA,mRNA从这些微粒体中释放出来后,可用于翻译,并不需要合

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 第六章答案

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第六章答案 1.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1.病原体从实验室泄露; 2.杀伤性生物武器的威胁; 3.基因技术的后果; 4.实验动物传播人畜共患病(自然医源性疾病); 5.与医学实验室关系密切。 2.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性分级包括那些内容? 第一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较轻且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 第二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中等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 第三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高度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度的; 第四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最高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最高的。 3.分级防护设备的运行规范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1.一级屏障: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个体防护装备; 2.二级屏障:实验室的设计改造; 3.三级屏障: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4.离心机内感染性物质破裂时如何处置? 一.非封闭离心机内带有感染性物质离心管破裂具体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分钟)。 (2) 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3)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二.可封闭的离心桶内离心管发生爆炸:若怀疑封闭的离心桶内有管子破裂,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桶盖子查看。确有破裂时,松开离心桶盖子,但不要打开,放入黄色垃圾袋,直接高压灭菌。或者采用化学消毒法,将离心桶和内容物放在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60分钟以上)。离心杯在消毒以后应再用清水洗净后干燥。向实验室安全员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5.运输途中感染性物质泄漏如何处置? 1.先将污染区域隔离,无关人员撤离; 2.穿好防护装备; 3.用吸收材料覆盖泄露物质,从外围向中心倾倒适当量的消毒剂,使消毒剂与溢洒物质混合并作用30-60分钟; 4.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容器中密封; 5.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或消毒,并消毒手套和防护衣; 6.所有处理材料和防护服都放入废弃物容器中密封; 7.向主管部门报告泄漏情况。 8.出现严重情况时要向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报告。 6.各类污染物的消毒处置原则包括那些方面? 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减量化;无公害;分散于集中处理结合。

腔肠动物门

第二章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水媳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第一章讲了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实际上,动物界中除了原生动物外,都是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就是其中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和生理,对比草履虫的结构生理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通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助于掌握腔肠动物这个类群的共同特点:二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水螅的消化方式和水螅神经网的无定向传导以及观察水螅的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1)草履虫的消化方式是属于细胞内消化。而水螅,一方面有与草履虫一样的消化方式,即保留了细胞内消化,水熄内胚层的一些细胞直接把消化腔中的食物微粒包进细胞内消化。另方面水螅也有不同于草履虫的消化方式,即由内胚层的一些细胞分泌消化液,这些消化液进入消化腔中把食物进化消化,这种方式叫细胞外消化。 水螅的两种消化方式,学生是看不见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误认为:食物进入动物体后,就应该进行细胞内消化。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教师可以着重说明: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这里是体内,但在细胞外面,所以食物在消化腔里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与是否在生物体内进行不相关。(结合水螅的结构图说明更好。) (2)水螅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由水螅的神经细胞控制的。但是,水螅的神经细胞是比较原始的,没有“中枢”与“周围”之分。细胞彼此交织呈网状,传导无定向。这种结构特点就形成了水螅对刺激的反应是:一处受到刺激全身缩成一团。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动物学的知识,对高等动物的神经传导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突破这个难点时,可以先用挂图说明水螅神经网的特点;然后再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提高感性认识,同时可以举一些高等动物对刺激定向反应的例子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理解水螅神经传导的低等性和原始性。 (3)组织学生观察水媳的结构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平时对水螅了解得很少,所以做观察实验时,总显得很兴奋,容易乱动实验材料。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一方面要在课前准备好饥饿状态的水螅;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随便振荡装有水螅的容器,防止水螅身体缩成一团,影响实验效果。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媳的体壁结构时,要引导学生能辨别水螅的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外胚层是体壁的外层,上有刺细胞;内胚层是紧挨消化腔的内层,上有腺细胞等;中胶层是介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一层无细胞结构的粘稠液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第六章__生物的主要类群

【思考与练习】 1、在生物界中,除了植物、细菌、真菌、病毒以外,还生活着约有_______多万种动物。动物分为两大类群:一类是_______动物;另一类是_______动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动物分类并将编号填入表格内: ⑥海龟⑦带鱼⑧鳗⑨鸡⑩娃娃鱼 3、鱼侧线的作用是() A、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B、感知水温,测定环境 C、感知环境,平衡身体 D、维持平衡,感受刺激 4、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关闭,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 B、吞咽水 C、呼吸 D、散热 5、将活鱼从水池中取出,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 A、体表干燥 B、无法呼吸 C、身体内缺水 D、血液循环停止 6、图6-1是鲫鱼的形态图,它有许多适于水生的形态结构特征: ①鲫鱼的身体呈_______形,有利于在_______时减少_______。 ②体表覆盖_______,有_______作用,皮肤能分泌_______,有利于_______。 ③身体背面呈_______色,腹面呈_______色,这是一种_______色,可以减少_______捕杀自己的机会。图6-1 ④鲫鱼的_______有协助_______和维持身体_______的作用,以适应在水中灵活运动。 ⑤体侧有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 A、无法呼吸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8、娃娃鱼是世界上() A、最珍稀的两栖类动物 B、最大的两栖类动物 C、最原始的两栖类动物 D、最高级的两栖类动物 9、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这有利于() A、适应水生生活 B、利用皮肤呼吸 C、适应陆地生活 D、自由活动 10、蛇呼吸的特点是() A、完全用肺呼吸 B、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6、第6章 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才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 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2、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消 化循环腔、网状神经系统、刺细胞、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世代交替。 (1)辐射对称:通过体的中轴有许多切面可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 (2)两胚层:内胚层、外胚层 (3)分化为四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4)神经网是最原始、最简单的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 3、腔肠动物门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4、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在淡水中 (2)表皮层(外胚层):外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间细胞、刺细胞、 ①外皮肌细胞控制身体和触手收缩。 ②腺细胞,便于附着、滑行,调节升降。 ③间细胞:源于内胚层(移到外胚层),具有干细胞功能,不能分化成 肌细胞。 ④刺细胞:腔肠动物所特有,触手上最多,用于捕食、防御和攻击。 刺丝囊=毒液+丝状管,有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3)中胶层:是具有弹性的骨骼,起支持身体的作用。 (4)胃层(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 ①内皮肌细胞:端部具鞭毛,具有伪足,行营养、收缩的功能。(5)繁殖与再生:①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②有性生殖:大多数雌雄异体,间细胞形成生殖腺。受精后,完全卵 裂,分层法产生实心原肠胚 ③再生:单独触手不能再生。 5、腔肠动物门分三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6、水螅纲:水螅(淡水),薮枝虫(海水)、桃花水母、僧帽水母。(1)水螅型结构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2)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3)有世代交替 (4)形成原肠胚的方式是:内移法 (5)水螅型生殖:出芽、有性,水母型生殖:有性 7、钵水母纲:全部生活在海水,大型水母,如海月水母、海蜇。(1)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2) 钵水母(真水母)水螅水母(缘膜水母) 大小 无缘膜具缘膜 胃囊具胃丝无胃丝 生殖腺(内胚层)生殖腺(外胚层)

第六章 扁形动物复习题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两侧对称 2. 皮肌囊 3. 原肾型排泄系统 4. 焰细胞 5. 雷蚴 6. 雌雄同体 7. 雌雄异体 8. 幼体生殖 9. 自然感染 二、填空题 1. 扁形动物与纽形动物都是对称胚层,出现了而尚未出现的动物。 2. 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包括和,前者如,后者如。 3. 扁形动物的体壁是由和构成,它们分别起源于层和,后者又分3层,即、和。 4. 涡虫消化道包括、和。 5. 根据其复杂程度不同,扁形动物的咽可分为、和。 6. 原肾行排泄器官主要由和组成,前者起源于,后者则由和 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和。 7. 扁形动物可分为3个纲,即、和。 8. 涡虫对食物是反应,对光线是,夜间活动白昼活动。 9. 只有生活的涡虫耳突具、和等器官。 10.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有、、和,它们同属于纲。 11.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12. 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13. 吸虫生活的幼虫期有、、、和5阶段,如。 14. 日本血吸虫是通过而感染人体,其成虫寄生于,有阶段感染中间寄主,与典型的吸虫相比,其生活史缺少和阶段,消灭其中间宿主是消灭血吸虫最重要的措施。 15. 吸虫按其寄主生活方式可分为和,,前者成虫进行呼吸,后者成虫进行呼吸,它们营自由生活的幼虫都是进行呼吸。 16. 绦虫的成虫寄生于,其生活史包括、、和等几个阶段。 17. 人为猪带绦虫的宿主,是因误食了猪带绦虫的,它的成虫以附着于宿主的吸取营养。 18. 纽形动物门与扁形动物门最典型的区别是,纽形动物门具有、和 ,且它们都为雌雄体。 19. 疾病黑热病昏睡病痢疾疟疾华枝睾吸虫病大肚子病 寄生虫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辐射对称 2.两辐射对称 3.出芽生殖 4.消化循环腔 5.皮肌细胞 6.中胶层 7.浮浪幼虫 8.再生 9.刺细胞10.细胞外消化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腔肠动物是一类比较高等的原生动物。() 2.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包含有肌原纤维。() 3.水螅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在两层细胞之间为中胶层。() 4.由水螅内胚层分化而成的腺细胞,都可分泌粘液,有滑润作用。() 5.珊瑚纲的水螅型比较复杂,而水母型比较退化。() 6.珊瑚骨骼的形成与大多数珊瑚虫的内外胚层都能分泌骨骼有关。() 7.水螅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受精后,经胚胎发育可直接形成小水螅。 () 8.薮枝虫的水母型的消化循环系由口、胃、辐管、环管构成。() 9.切下水螅身体的任何部位,每一片段都可再生成一个完整的小水螅。 () 10.海葵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或出芽。() 11.水螅无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由各细胞吸氧,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 () 12.培养水螅时,若以食物和水质两个因素相比,最关键的是水要干净,否则很易死 亡。() 13.所有腔肠动物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14.海蜇、海葵、海鳃同属一个纲。() 15.海葵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16.栉水母动物体型为典型的辐射对称。() 17.栉水母动物触手上没有刺细胞,而有大量的粘细胞。() 二、填空 1.________才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 2.腔肠动物的体型一般为________,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 3.腔肠动物具有由________胚层细胞所围的________腔,此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来源于胚胎发育中的________腔。 4.腔肠动物是具有细胞分化的一类低等多细胞动物,其中,水螅的外胚层细胞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类型。 5.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________,这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 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和多极的________组成,神经细胞之间一般以________相连接,神经传导的方向一般是________。 6.腔肠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纲,本门食用价值最大的是 ________纲的________。 7.刺细胞为________所特有,刺丝泡为________所特有。 8.腔肠动物的形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前者是为________世代,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后者为________世代,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 9.淡水水螅的内胚层有一种________细胞,它们能分泌________进行________消化。 10.腔肠动物的________能力很强,如把水螅切成几小段,每段都能长成一个小水螅。

实验动物学课后习题

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 选择题(不定项): 1.实验动物的来源( ) A、野生动物 B、经济动物 C、警卫动物 D、观赏动物 E、实验动物 2.实验用动物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A、野生动物 B、经济动物 C、警卫动物 D、观赏动物 E、实验动物 年,第一批无菌动物诞生的实验动物品种是() A、小鼠 B、大鼠 C、豚鼠 D、家兔 年,产生了第一株近交系小鼠品系是() A,C57 B, DBA C,BALB/cA D,129 生命科学研究必须具备4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通常称AEIR要素。针对实验动物伦理学,科技界提出的3R对策是:()、()、()。 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和()的一门综合学科 第一章,实验动物学遗传学 1, 起源于同一祖先,其下一代个体至少连续经过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品系近交系数达到%以上的动物是__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2, C57BL/6J小鼠属于__动物。 A、无菌; B、杂交群; C、清洁; D、近交系 3, 在遗传上获得近交系同源状态的途径有__。 A 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基因导入C基因突变、基因导入、强制基因杂合D 基因突变基因导入强制基因杂合亚系分化 4, 同源导入近交系是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__。 A 一个新的近交系 B 一个新的亚系 C 一个新的支系 D 一个同源性的亚系 5, C57BL/6J‐TgN(CD8Ge)23Jwg表示来源于美国杰克逊研究院(J)、以C57BL/6为背景品系、由Jon (Jwg)实验室完成____ 小鼠, A 封闭群 B 杂交一代 C 近交系 D 转基因 6, 对于封闭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频率的稳定不变,可以使群体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 B 来源相同命名相同的同一远交原种,无论抽样时间,遗传结构都保持不变。 C来源相同命名相同的动物群体,也会导致对药物或某种实验处理的反应性出现差异。 D 某些标记基因的频率变化可用来估计遗传的稳定性。

实验动物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无选择题,均为单选,后面附答案: 第二章环境与设施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A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摄食量、饮水量、母性行为、心跳。呼吸、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B。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C。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D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A。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环境因素是B。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环境因素是C。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境因素是D。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国家标准中实验小鼠饲养房的温度是18?28℃,这个温度指的是小鼠的C A 最适温度 B 高、低临界温度 C 实验动物饲育室的温度范围 D 温度中性区 10、湿度是大气中水分的含量,空气中含水量占同等温度下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称之为B A 绝对湿度 B 相对湿度 C 饱和湿度 D 不饱和湿度 11、国家标准中小鼠房的湿度是40??70%,这指的是小鼠房的B A 绝对湿度 B 相对湿度 C 饱和湿度 D 不饱和湿度 12、实验动物体温失去恒定开始上升或下降时的环境温度称之为B A 最适温度 B 高、低临界温度 C 实验动物饲育室的温度范围 D 温度中性区问 13、实验动物基础代谢最低时的环境温度称之为D,其又可称之为A A 最适温度 B 高、低临界温度 C 实验动物饲育室的温度范围 D 温度中性区 14、温度与基因表达有密切的关系,A兔在20℃环境下毛色全白,10℃环境下,耳、尾、鼻和四肢末端均为黑色。 A 喜马拉雅兔 B 日本大耳兔 C 新西兰兔 D 中国白兔 15、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6、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B。它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 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7、动物实验可用R=(A+B+C)*D+E公式表示,其中R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总反应而A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 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 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 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 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

肠腔动物门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 一、选择题 1. 下列动物类群中仅具有内外两个胚层的为()。 A.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 环节动物 E.软体动物 2. 下列动物具有内外两个胚层的为()。 A.脆针海绵 B. 大草履虫 C. 绿眼虫 D. 变形虫 E.红珊瑚 3. 下列动物不具网状神经系统的为()。 A. 海蜇 B. 红珊瑚 C. 水螅 D. 薮枝螅 E. 水蛭 4. 从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细胞外消化()。 A. 原生动物 B. 海绵动物 C. 腔肠动物 D. 扁形动物 E.线形动物 5.下列哪类动物出现了最原始的组织分化()。 A.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 E.环节动物 6.刺细胞是()特有的一种细胞。 A.扁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草履虫 D.多孔动物 E.软体动物 7.具有辐射对称体型的动物是()。 A.草履虫 B. 涡虫 C.蚯蚓 D.水母 E.眼虫 8.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 A.梯状 B. 链锁状 C. 具神经中枢 D. 网状 E. 具星芒细胞 9.腔肠动物在进行有性繁殖时,会经历一个幼虫时期,该幼虫被称为()。 A. 两囊幼虫 B. 浮浪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面盘幼虫 E. 钩介幼虫 10.浮浪幼虫是()发育过程中经过的一个幼虫阶段。 A. 腔肠动物 B. 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多孔动物 E.环节动物 11.腔肠动物中,()只有水螅型而无水母型。 A. 水螅纲 B. 珊瑚纲 C. 钵水母纲 D. 薮枝螅 E. 僧帽水母 12.腔肠动物中,无世代交替现象的为()。 A. 水螅纲 B. 珊瑚纲 C. 钵水母纲 D. 薮枝螅 E. 僧帽水母 二、填空题 1.腔肠动物的体壁围绕身体的纵轴形成一个起着消化和循环作用的腔,这个腔被称为_________腔,只有一个开口。

医学实验动物学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5) 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____。 (A) A.ICLAS B.CIOMS C.IUBS D.WHO 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____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D) A.1981年B.1983 年C.1986年 D.1988年 3.实验动物科学自____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C) 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7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4.____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A) A.转基因动物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C.免疫缺陷动物D.近交系动物 5.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____联合制发的。 (B) A.1993年12月 B.1997年12月C.2000年12月D.2004年12月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16) 1.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____对。 (C) A.15 B.20 C.25 D.30 2.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____。 (A)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3.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____。 (B) A.A(F87) B.NIH C.B6D2FI D.CXBl 4.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____。 (B)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5.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____。 (C)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6.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 (A) A.普通级动物 B.清洁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无菌动物 7.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于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B) A.普通级动物 B.清洁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无菌动物 8.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了解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对组织实施实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确立了实验研究题目及目标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进行必要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动物用途简介如下: 一、家兔 家兔品种很多,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育的一种品种,成年兔体重1.5~3.5 kg。 2.青紫兰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银灰色,成年兔体重2.5~3.5 kg. 3.大耳白兔(日本大耳白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体重4~5 kg. 家兔常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各项实验中,如直接记录呼吸、血压、泌尿调节、减压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了解心电图的变化、中枢神经兴奋药实验、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中毒及解毒,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失血、出血性休克、DIC、肺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动脉高血压、肺水肿、肝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比较敏感,也常用于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源等。 二、小白鼠: 小白鼠能用于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多种癌、肉瘤、白血病、多种传染病、慢性气管炎、心室纤颤等。 小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小白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价格低廉,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而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应尽量采用。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如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安全实验,用于药物的效价比较及抗癌药的研究等。小白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2.小白鼠对许多疾病有易感性,因而适用于研究下列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流感、脑炎等病。小白鼠的纯种品系很多,每系有其独特性,对某些疾病易感。如C1HA系,对癌瘤敏感,C5a系则抗癌;因此,纯系小白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 3.当研究指标主要是观察组织学,特别是观察电镜下的结构时,应用小白鼠的器官较小,可节省人力、物力。如用于研究慢性气管炎时肺的变化。 4.小白鼠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应用于复制神经官能症模型。 5.小白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不耐冷热,经不起饥饱,比较娇嫩;因此,做实验时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不然会干扰实验结果。 三、大白鼠: 大白鼠常用于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休克、DIC、胆固醇、肉芽肿、心肌梗塞、肝炎、肾性高血压、各种肿瘤等。 大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适合于需要大量动物,而当小白鼠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如:不对称亚硝酸胺口服和胃肠道外给药,能诱发大白鼠食道癌,而在小白鼠则很少引起食道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大白鼠较为适合。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从而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 意义。 2、了解腔肠动物各纲的特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两种体型及细胞分化。 学时: 讲授4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概述 腔肠动物同海绵动物一样,也是两胚层动物,为正支,是一切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多生活于海洋,体现了其原始性,其体型为辐射对称,即通过其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把身体分成两对称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其细胞分化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提高有性生殖能力。具有原始的消化腔和原始的神经系统。是两胚层动物的代表。其生活方式仍处于被动状态。 二、结构特点 (一)两类体型 1、水螅型体 特点: (1)是一个简单的原肠阶段,囊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及中胶层组成,口的周围有一圈触手。 (2)身体中央腔为消化循环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若群体种类,各个个体的消化循环腔相互连通。内胚层细胞主要起消化作用,细胞内消化为主要方式,也有一部分细胞外消化。 (3)固着生活或半固着生活。有用作固着的基盘。若群体生活,在体外多有围鞘包着。有的外胚层可以分泌石灰质的骨骼。辐射对称。被动生活。

2、水母型体 相当于水螅型体压扁,呈圆盘状,中胶层加厚。突出的一面为外伞,凹入的一面为下伞。 行漂浮生活。 (二)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其细胞分化的程度表明本门动物发展了一大步,并出现了最简单的组织分化,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1、肌细胞 是内外两胚层的主要细胞。是最原始的肌肉细胞。准确地说是皮肌细胞。 肌纤维在外胚层和体轴平行,在内胚层与体轴垂直。外皮肌细胞司运动和保护作用,内胚层细胞司消化作用。 2、刺细胞 本门动物特有。 主要分布在外胚层,特别触手上,夹在肌细胞之间。内胚层有少量。 刺细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针,内有一细胞核和刺丝囊,主要作用是捕捉食物。刺针为触发器,受到刺激时,刺丝翻出,穿刺或缠绕,可捕捉小动物。麻醉、粘等。 刺细胞的种类很多。 一个刺细胞只能用一次。 3、腺细胞 不同位置,功能不同: 分泌消化酶(内胚层) 分泌几丁质形成围鞘 分泌粘多糖作为骨骼的一部分 分泌粘液利于固着 4、间细胞 小、圆形、未曾分化的细胞。是成体上保留的胚胎期细胞。可塑性大。 内、外胚层中都有,主要在外胚层,夹在皮肌细胞之间,成堆或零散分布。 可形成其他细胞,在生殖季节可形成两种生殖细胞。本门动物一般有再生能力,即是间细胞的作用。能补偿损失的其他细胞。 5、神经细胞 有2~3个或更多的细长突起。 没有极性,可任意方向传递兴奋————散漫(扩散)神经系统 突起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网状神经组织 未最原始、最简单的神经系统。 主要贴在内或外胚层的基部。 6、感觉细胞 夹在外胚层细胞中,末端与神经细胞相连,接受刺激。 反应较迟钝。 三、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第3章 腔肠动物门(教案)

第3章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水螅。 包括: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等。全为水生,多为海生。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在动物的进化史上占重要地位。 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消化腔、网状神经系统、刺细胞、水螅型与水母型个体、生活史多有世代交替现象。 1. 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的为两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从口面到后口面)有多个切面(至少有三个)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如海葵。 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的体制是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 2. 两胚层和原始消化循环腔,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 外胚层 体内胚层功能:营养(主要) 壁 中胶层:弹性骨骼,支持。 细胞内消化 消化作用 消化循环腔细胞外消化 循环作用:输送营养物 外(上)皮肌细胞:具保护、运动和传导功能(非神经的传导或类神经传导:首先在腔肠动物得到证实)。腔肠动物的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原始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保护功能)、也属于肌肉(运动功能)的范围(即其基部有肌原纤维沿着身体的纵轴排列:收缩使身体变短)。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 收缩功能:肌原纤维呈环形排列,收缩使身体变细。 2条鞭毛,摆动促成水流,输送已消化的食物。 营养功能 同时可伸出伪足捕捉食物微粒(已经细胞外初步消化的食物颗粒)进 行细胞内消化。 腺细胞:腺细胞分泌消化液消化循环腔细胞外消化 口、基盘处较多分泌粘液帮助捕食、滑润

医学常用实验动物

| 首页 | 行业快讯 | 法规标准 | 机构专栏 | 学会园地 | 统计信息 | 学术专栏 | 供求信息 | 下载中心 | 许可证专栏 | 动物实验信息管理系统 | E平台 | 博客 | 旧版入口 | 最新公告: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全新改版 [admin 2008年5月21日]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 学术专栏 >> 教育培训 >> 试题中心 >> 正文 专题栏目 z 试题集 z 动物模型 z 动物实验 z 实验动物 最新推荐 重复基因进化新型理论模… 培育出首株猪源iPS细胞系 [组图]科学家破解海马“… [组图]小鼠卵巢中发现生… 中华绒螯蟹血液表达谱分… 用于研究动脉硬化的透明… 斑潜蝇抗寒性和化学生态… 线粒体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种蛋白可帮助丙肝病毒… 小鼠可以产生两种不同 类… 湖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试题集 第六章 常用实验动物 热 荐 ★★★★★湖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试题集 第六章 常用实验动物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点击数: 713 更新时间:2008-11-25 14:48:10 一、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号错误的用(x)号) l、夏天天气炎热,小鼠可用出汗来调节体温。(x) 2、大鼠嗅觉不发达,对饲养环境中的湿度不敏感。(x) 3、大鼠对营养缺乏比较敏感是研究营养学的首选动物。(√) 18、小鼠没有汗腺,不能用出汗来调节体温。(√) 19、小鼠胃容量大约1.5-2ml,20g的小鼠一次最大灌药量可达0.9ml。(√) 4、小鼠胃容量大约1?1.5ml,20g的小鼠一次最大灌药量不宜超过0.6ml。(x) 5、樟树刨花有一定的刺鼻气味、无粉尘、不可食,很适合做小鼠的垫料。(X) 6、大鼠极易呕吐,因此适于做催吐实验(x) 7、大鼠不易呕吐,因此不能做催吐实验(√) 8、大鼠肝脏分成六叶,再生能力强,适宜做肝部分切除研究(√) 9、大鼠没有胆囊,但胆总管粗大,适宜做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系统的研究。(√) 10、大鼠胆总管粗大,但没有胆囊,不宜做胆总管的插管以收集胆汁,研究消化系统。(X) 11、大鼠对氨气和硫化氢很敏感,所以每周要定时换窝2-3次。(√) 12、医学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家兔品种是青紫兰兔和中国白兔。(X) 13、医学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家兔品种是新西兰兔和日本大耳兔。(√) 14、国际上通用的实验用犬是京巴犬。(X) 15、国际上通用的实验用犬是毕格犬。(√) 16、小型猪是指 6月龄体重 30kg左右,微型猪15kg左右的猪种。(√) 17、仅在同一染色体上具有一小片段差异的两个近交系称之为同源近交系(√) 18、大、小鼠和兔都有产后发情的特性。(√) 19、大、小鼠和兔没有产后发情的特性。(X) 三、选择题(请选择ABCD中的一项) 1、小鼠适合于做计划生育研究,这是因为小鼠繁殖力强、妊娠期短,且小鼠A A全年多发情、发情周期4-5天 B全年多发情、发情周期7?8天 C小鼠是季节发情动物 D有月经 2、由我国科学家研究、培育的一种自发低乳腺癌系近交系小鼠是C A AKR B CBA C TA1 D DBA/2 3、与SP20骨髓瘤细胞配合,用于研制单克隆抗体和生产单抗腹水的小鼠品系是C A AKR B CBA C BALB/c D DBA/2 4、继人类之后第二个完成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哺乳类动物是A A 小鼠 B 大鼠 C 兔 D 猴 5、继人类之后第二个完成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小鼠品系是B A AKR B C57BL/6 C BALB/c D DBA/2 6、人类最早培育的小鼠品系是D A Agy B CBA C BALB/C D DBA 7、在近交系小鼠中使用量最大,并常作为遗传工程小鼠背景品系的小鼠是B A AKR B C57BL/6 C BALB/C D DBA/2 8、雄性原核大而清楚,最适合作显微注射转基因研究的小鼠品系是A A FVB/BJ B C57BL/6 C BALB/C D DBA/2 9、抗日战争时期从印度进入我国,以后被带到北京,并被推向全国的一种在我国使用最广、使用量最大、抗病力、适应性强的封闭群小鼠是D A LACA B ICR C NIH D KM 10、实验小鼠的最适温度是B,相对湿度为40%-60%,氨浓度≤14mg/m3,噪声≤60DB A 26士2℃ B 22士2℃ C 20士2℃ D 15土2℃ 11、由日本Okamoto从Wistar大鼠中填培育的一种白化高血压大鼠,10周龄后动脉收缩压雌鼠可达180mmHg雄鼠可达200mmHg以上。这个大鼠品系是C A ACI B F344 C SHR D WKY 12、由美国某兄弟农场培育,产仔多、生长最快、性情温顺、对性激素感受性高,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封闭群大鼠是B A wistar B SD C Long-Evans D LOU/C 13、下列啮齿类动物属于食草类的有C,所以它的饲料必须有10%以上的粗纤维。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14、下列动物胆小,不会攀登、一般不伤人的动物是C。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15、下列动物中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容易的动物是B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16、下列动物中对青霉素十分敏感,注射后极易导致过敏死亡的动物是C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17、下列动物中有颊囊,其不排斥移植的外来组织,可用于异体移植的动物是D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18、下列动物中妊娠期最短,仅15?17天的动物是D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