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造旅游型名村 摇 给力新农村建设

打造旅游型名村 摇 给力新农村建设

打造旅游型名村 摇 给力新农村建设
打造旅游型名村 摇 给力新农村建设

第14卷 第6期2014年 12月

中国发展

China Development

Vol.14 No.6Dec. 2014

收稿日期:2014-08-01

作者简介:蔡硕聪,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农村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三E-mail:caishuoc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2120889.html,

打造旅游型名村 给力新农村建设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西浦村发展模式研究

蔡硕聪

(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汕头515827)

摘 要:该文阐述了汕头市西浦村借助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观光二休闲二度假旅游产品,以创建 乡村旅游型名村”为契机,形成环境优良二经济发展二社会稳定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同时指出了该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三

关键词:名村;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西浦村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14)65-0063-05

引言

西浦村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北部莲花山麓二省道安黄公路旁,是革命老区村,曾是1927年至1928年县委驻地三总人口1067人,2013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8.1万元,人均收入5789元三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带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借助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

观光二休闲二度假旅游产品,形成生态环境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三近年来,农村党建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大步改善,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形成环境优良二经济发展二社会稳定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三

西浦村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美术写生基地,该村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 旅游特色村”二汕头市 生态示范村”二汕头市 文明村”二汕头市 乡村旅游型名村”二汕头市 千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三村党支部还被评为汕头市 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班子多次被镇委评为 五好班子”三

1 西浦村发展历程

西浦村立足本村实际,坚持科学规划二强化组织领导二抓好关键环节二注重工作实效,顺利完成名村创建各项工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以

乡村旅游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带动农村宜居建设作出新成效三

1.1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西浦村依托全镇域国家4A 级旅游区的整体优

势,加强自然景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三在旅游发展上做到3个 突出”三

一是突出发挥资源优势三西浦村拥有66.67hm 2山坡地,地势平稳,地形有利于旅游开发,村里还有兰花基地二著名西浦美术写生基地二古榕树二革命烈士博物馆等资源,西浦村依托这些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生态农业二自然风光二民俗文化做为旅游景观背景和基本特色,形成西浦旧民居建筑二大自然休闲农庄二西浦美术写生基地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将生态旅游开发与自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绿色宜人的现代生态农业相结合,建设休闲娱乐度假与浏览景观二生态教育二农业科技综合性旅游区三

二是突出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三为进一步发挥西浦兰花基地资源技术优势,示范带动区域群众参与兰花种植,西浦村建立了党员兰花种植示范点,与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远东国兰有限公司合作,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党员个人出资2万元,公司负责兰花的引种二栽培技术支持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的构建,年可创值约1300万元,在年末盈利分配中,党员可以收入近5000元,有利于调动个人和公司双方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实现互惠双赢三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目前西浦村已规划30hm 2兰花基地,已建成10.42hm 2,并有30余户农民参与兰花种植之中三

3

6

蔡硕聪:打造旅游型名村 给力新农村建设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西浦村发展模式研究

三是突出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收入三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西浦村紧紧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创新发展新模式三例如:在引进投资商建设大自然休闲农庄时,村集体除了提供土地年出租6万元外,每年还从门票收入中提取8%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年末人口分红人均150元,增加了村民的福利收入三2011-2013年全村集体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均高于全镇平均水平三另外,景区营业也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了途径三

1.2 规范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村宜居环境

西浦村以改善农村人居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村庄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了环保效益的提高,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规模不断扩大三一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集中控制能力三一方面进行村道绿化和环境整治,增设区域标识牌二环保宣传栏和户外LED公益宣传视屏灯组,成为村容村貌配套建设的新亮点;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阿科蔓技术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固废集中处理三建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共设有垃圾收集点2处,专人负责村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控,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三污染防治和 三废”综合利用能力明显增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明显下降,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明显提高,巩固了 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成果三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三鼓励科技创新二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二绿色消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增产增收增效,推广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后作有机肥二饲料二沼气,把种(养)植(殖)与农民生活链接,取得清洁家园二清洁能源和清洁田园的良好效果三目前,西浦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内古榕成荫,与山林交相辉映,森林覆盖率达50%,全村工业污染源达标率100%,村民对村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96%三

2 西浦村的发展模式

2.1 西浦村打造旅游名村的主要做法

西浦村创建名村工作项目总投资556.4万元,包括省二市二级共112万元名村补助金(省级名村补助金12万元,其中6万元作为名村规划设计二评审费用,6万元作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资金;市级名村补助金100万元,用于阿科蔓污水处理系统二雨污分流及休闲运动场地建设),以及通过其它渠道筹

集配套资金444.4万元,西浦村在创建过程中,充分

发挥项目资金的积极作用,把钱用在刀刃上,精心规

划二工作扎实二物尽其用,组织和协调相关方面力量

投入创建工作,形成群策群力二层层把关二注重实效

的良好作风和科学方法,使创建工作持续稳步推进三2.1.1 以党建带动村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原市委书记李锋同志先后多次到西浦

村调研指导工作,希望该村继续通过深入开展创先

争优活动,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

势三市二区两级领导也多次到该村开展调研活动,鼓

励西浦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大胆探索党建工

作模式,扎实推进组织建设三西浦村借助各级领导

关怀和指导这股春风,积极探索实践乡村发展的新

模式,提出了以 三带二建一打造”(即党员带头发

展特色农业二带头发展特色旅游业二带头弘扬文明乡

风,建设一流干部党员队伍二建设绿色环保优美乡

村,打造幸福西浦)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使党的

建设与带领村民致富二树立新风范有机结合起来,有

效推进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

2.1.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督查机制

西浦村高度重视名村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

作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益,西浦村成立由党

支书二村主任任组长,村 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名村

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规划二组织二协调二实施及

日常管理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

村 两委”还将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就

创建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并多次召开会议,对创建工

作进行动员部署,制订创建工作方案,并进一步细化

工作措施和任务目标,明确工作重点二任务要求,做

到了措施到位二责任到人,切实把创建工作抓实二抓

好二抓出成效三

2.1.3 整治村容村貌,营造宜居环境

西浦村历来十分注重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

结合 绿满家园”二 幸福乡村”和 千村环境卫生整

治”等创建活动,以创建旅游名村为契机,立足本村

实际,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推进农村改厕二

污水处理二村道改造二环境整治二景观绿化等建设,重

点对村生活垃圾二生活污水二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等方

面进行全面整治,并从垃圾清理二污水治理为切入

点,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三

46

蔡硕聪:打造旅游型名村 给力新农村建设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西浦村发展模式研究

通过广泛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意义和相关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再在原有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制订细化各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切实做好生活垃圾的转运和集中处理工作,另外,该村已投入160万元用于实施雨污分流二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三雨污分流二阿科蔓污水处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体现了村对污水整治工作的重视,标志着污水治理经验的日臻成熟,整套阿科蔓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特点是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科学整合,其先进的污水处理模式和理念体现生态系统的高效性二多样性和自然性,实现了污水处理二景观休闲二人文科教的有机统一,使该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二生态旅游环境整治二农村宜居建设等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有机整合三

2.1.4 发挥人文优势,彰显特色文化

西浦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于1976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设有革命烈士陈列室,室内陈列31位革命先烈的肖像和革命事迹挂图,记载着澄海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 西浦事件”三正是基于这样的革命历史渊源,近年来,该村把革命烈士陈列室迁徙到大自然休闲农庄景区内,让更多的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景区不再是单纯的乡村旅游气息,也融入革命历史教育的氛围,特别是为前来游玩的青少年提供党史教育平台,意义颇大三为扩充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加完整二清晰还原革命历史,使革命历史文化发扬光大,该村结合创建工作,投入资金15万元用于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三

西浦村的潮汕旧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黄墙灰瓦的潮汕特色民居建筑错落在山坡上,纵横曲直疏密有致,洋溢着诗情画意,俨然一副风景秀丽二引人怀旧的潮汕乡土风情画,吸引了大批美术爱好者前来写生采风而远近闻名,著名艺术家肖映川曾在这里创作并举办画展,因此,西浦村享有 画家村”的美誉,也作为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写生实习基地”二 广州美术学院写生实验基地”而备受关注三为进一步发扬西浦独有的特色民俗建筑文化二乡土艺术文化,以文化为桥梁结合名村创建这一平台更好的推介西浦的乡土人情二特色产业及旅游魅力,村已投入20万元完善美术写生基地写生棚建设,力争以美术写生基地作为展示西浦乡土魅力的一个特色亮点三

2.1.5 打造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特色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的崛起是相辅相成的,西浦作为广东省 旅游特色村”,是汕头市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乡村之一三近年来,村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业,将130亩不适宜继续耕种的低值山坡地出租给信誉较好的客商发展乡村旅游业,创办大自然休闲农庄,景区的建成使用为西浦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提升景点质量,村还积极服务大自然休闲农庄增资扩围,鼓励二支持旅游区增设旅游项目,提升西浦旅游知名度三

西浦村也十分注重旅游生态环境美化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 绿满家园”全民行动为平台,投入资金144.4万元种植总面积505亩共25200株的桃花林,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工作,为生态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创建乡村旅游型名村为契机,投入资金10万元设置旅游标识系统,投入资金8万多元修建旅游公厕2座,汕头市委组织部对西浦村十分关心,捐赠21万元建设户外大型LED 公益宣传视屏灯组,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增光添彩三

2.1.6 推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

着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积极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及水电通信设施建设,完善群众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切实推进 新农保”和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提高群众的医疗二社会保障水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项制度,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5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充实学校教育二教学设施和设备配套,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成立兰花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形式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结合创建名村工作,投入50万元建设休闲运动活动场地,配备多处公共休憩设施二公共健身器材二篮球场二羽毛球场等,资金来源为市级名村补助金;自筹资金3万元安装全村路面监控系统,加强治安巡逻和防范工作,全面推进平安和谐乡村环境建设,确保辖区治安稳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三2.2 西浦村发展旅游的经验分析

2.2.1 立足民生,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作为拓展乡村经济发展新思路的第一要务

西浦村在乡村旅游型名村创建中,坚持把促进

56

蔡硕聪:打造旅游型名村 给力新农村建设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西浦村发展模式研究

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将旅游业发展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使农业发展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转变为农旅结合二相得益彰二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模式,促进名村创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使村民依靠旅游增收,村集体经济依靠旅游壮大,进一步拓展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三

2.2.2 利用优势,将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打开全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首要途径

西浦村充分发掘村旅游资源,适度利用旅游元素,使一些尘封的乡村自然资源重新得到开发利用三规划建设大自然休闲农庄并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将景区与村容村貌二乡土气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景村共荣二景村共建,景区资源得到很好开发利用,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二乡土文化通过大自然景区这个平台得到很好推介,旅游魅力与乡土风貌交相辉映,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民生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大自然景区与西浦乡村经济两者共赢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引领全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三

2.2.3 抓住机遇,将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作为充实乡村旅游发展内涵二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西浦村依托优势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实现了乡村旅游型名村创建与地方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三紧抓机遇,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农业兴旅游,旅游促农业,把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加大扶持力度,建设兰花花卉基地,建立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景区周边农民的果园,积极引进新的特色农业品种,促进高科技果园二菜园的发展三推出品尝鲜菇二果园自摘和花卉观光等多条农业观光游线路,多渠道满足游客的需求,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业产业链的延伸,将西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二做强二做活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开发和旅游开发的双赢三

2.2.4 树立典型,将促进人文优势进一步发挥和农村环境改善作为展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面貌的特色亮点

在乡村旅游型名村的创建工作中,西浦注重发挥当地的人文优势,注重对村容村貌的整治,注重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动用多方力量对村33户违章搭建户做细致思想工作,使之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物,腾出空间建设村休闲健身场地,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中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亮点,进一步彰显 画家村”的魅力,进一步体现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进一步展示村容村貌的亮丽,特别是提倡 良好的村风民风也是旅游资源”的思想观念,让村民自觉用淳朴的情感打动人,用乡土本色吸引人,进一步体现西浦村民的热情,以此作为展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风貌的典型,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三2.3 存在问题

西浦村在成功打造旅游名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资金不足使得规划和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尽完善,成为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及名村创建的一大问题,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二精神生活的逐步丰富,以及游客对旅游硬件设施需要的日益提高,亟需进一步完善既惠及村民又造益游客的基础设施建设三三是人才管理与服务质量仍需不断提高改善三作为创建乡村旅游型名村的重头戏,自然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及与之相辅相成的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管理机制仍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点拨和引导,整体服务质量不高,服务队伍不齐全不完备二专业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产业向前发展的速度三

2.4 对策建议

2.4.1 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名村建设顺利进行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和鼓励民资二侨资二外资参与村政建设和生产经营三通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自我发展,增创效益,增强自我积累二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可向当地农村信用社融资贷款,适时向当地农业行政部门申请专项财政奖补资金,以弥补各项建设的资金缺口三

2.4.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工程和服务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管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资金倾斜,本着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对重点村政建设工程进行建设,尽快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满足名村发展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使村的总体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

66

蔡硕聪:打造旅游型名村 给力新农村建设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西浦村发展模式研究

2.4.3 引进专门人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引进旅游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引进有文化二有知识二年轻化二有工作热情的专业人才参与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总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三

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西浦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稳步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将朝着规范化二规模化二特色化二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铸就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乡村旅游业界的新秀三

参考文献

[1] 蔡硕聪.汕头市西浦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350-351. [2]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西浦村创建汕头市 乡村

旅游型名村”自评报告[Z].

[3]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西浦村创建广东省 旅游

特色村”工作总结[Z].

[4]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农业统计年报(2013年)

[Z].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Xipu Village

in Tourism Village Building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AI Shuoc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Lianhua Town,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51582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Xipu village to build tourism village for sightseeing and leisure vacation by its advant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traction.Taking the building of tourism village as an opportunity,Xipu village could enter a new period of coordinat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nd realize th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Xipu's new rural construction,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ourism village;new rural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mode;Xipu village

76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特编制此发展纲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

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城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既可以拉动广大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也可以培育广大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形成巨大的农民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城镇和乡村两大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旅游服务要素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发展,带动乡村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吸纳老弱妇等弱势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就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论述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论述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开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二者最后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目标。 标签: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关系 1 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途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其他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旅游业对调整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强势的第三产业,在农村发展旅游可以在优化和升级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增进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致富步伐,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使很多农民加入到旅游的行业来,奉献给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旅游事业,并通过旅游这条途径增加其收入,对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农民可以通过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农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走上致富之路。 再次,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提高。由于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顾客是城市居民,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信息、理念、习惯等难免会被带到农村,无论对乡风民俗还是对农民素质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一些积极的因素无疑对农民素质的提高有显著作用,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农民的要求。 2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2.1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与有序进行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没有雄厚的资源作后盾,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泡影。农村各方面条件本来就落后,思想观念不先进,融资渠道有限,旅游资金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到位。这就极大的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新农村建设致力于“生产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同时,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因而,可以将新农村建设中创造出来的经济基础与发展空间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

一、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我们认为,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旅游产业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 1、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 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闲需求,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汽车进入百姓家中,自驾车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居民的必需品。乡村环境、新鲜蔬菜水果家禽等等,成为城市居民最喜爱的商品。城市居民对于走进乡村,完成风味独特的晚餐,有着永不疲倦的热情。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驾车到1小时以内的地方晚餐,3小时以内的地方度周末,已成为城市中产阶级和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习惯。乡村环境和农家情趣,是休闲生活的最大吸引力。 我们划出了两个圈,是城市居民消费范围:第一个为餐饮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5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25公里,小型城市周边15公里范围区域,都是城市居民餐饮消费出行区域;第二个为休闲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25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150公里,小型城市周边80公里范围区域。在这两个圈范围内的农村,都具备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基本条件。 这是中国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主要区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途径,具有极大的现实推广价值。 此外,是具备较高价值旅游资源的农村区域,包括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林场等区域,一般为国家所有。但是,资源区周边土地,一般为农民的承包土地。因此,如何在景区开发中合理安排农民利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民参与结构,成为旅游开发必需加强研究并推广有益经验的重要领域。 以上两个方面发展,构成了旅游产业在农村经济中_的重要方面。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

(完整版)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

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 为仔细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等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支撑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 创新型省份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显著支撑作用的有关省份。科技创新成为区域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产业转型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成为政策制定与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成为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关键内容。能够吸引培养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持续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形成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16 / 1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创新发展为战略主攻方向,发挥地方主体作用和特色优势,将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创新发展的旗帜性抓手,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载体,着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打造若干区域创新高地和发展引擎,为实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统筹布局、试点先行。从支撑建成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对各地创新发展的引导,进一步加快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内带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任务。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前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出了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发展之路。 1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使新型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在前进乡前胜村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其基本要求是使该村农业步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良性发展道路。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

业”,培育和壮大农副产品知名品牌。其指导原则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乃至“一县(市)一品”,形成特色经济,实现增值增效。 2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创新发展之路 前进乡前胜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二农”为对象,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以创新促进“二农”问题的解决,以创新引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农”创新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和标志是: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业走上“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的新路子。其中,”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而“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则是现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及其向现实生产的转化能力;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经营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

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重点]乡村规划建设,郑州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河南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重点]乡村规划建设,郑州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河南美丽乡 村规划方案 在我国,以乡村人居、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在广大农村的开展,深受游客青睐,众多的回头客对乡村游乐此不疲。“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正在成为旅游新时尚。“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对于推动农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地方整体形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三农”工作中心,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 研究的目的 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过去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依照旅游业固有模式在寻求发展的途径,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乡村大环境,结果乡村旅游形式千

篇一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过度开发带来恶性竞争、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和服务落后等现象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如何借助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本文的立题所在。 研究的意义 乡村旅游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发展离开了乡村的大环境,离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其后果也是严重的,比如资金的浪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田荒芜、农民投资得不到补偿等等,这对于我国原本就薄弱的农村发展体系是极其不利的。 尤其是在“中国乡村游”和“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提出之后,各地政府机关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会更加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己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纵观他们的发展路径、总结他们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他们利用乡村旅游在解决乡村问题上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好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有所启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是一项紧迫且有难度的工作,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也希望能够为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及其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国一盘棋,是整体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农村的五项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实现多元化农业经济,这正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决定性的重大决策。 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下列支持:(一)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功和全面铺开,“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多乡一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将逐步出现,农业产业化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就近得到充足的低廉的供给。这降低了原料成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二)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由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倾斜,农村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可推进现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档升级,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三)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农民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室、“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一旦他们掌握了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入到再就业的队伍中,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与实习,就会成为合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四)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空气环境、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环境都将逐步优化,呈现自然生态,走上良性循环,这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五)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地刺激消费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适应城乡需要,做大做强本地消费市场。(六)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促使了农村经济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 二、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是有利于“两进两出”的问题解决。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投资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农村。龙头企业把技术和信息带到农村去,劳动力和农产品也通过市场机制进入龙头企业,这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软件目标。第二是能创新农村的经营体制。现在农村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经营;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第三种是当前农村呈现出特色经济效益的比较高级的、创新意识较强的一种,也正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等方式来推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创新性的发展。第三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在农业企业中,农民就业容量比较大,就业农民就多了一份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第四是培养新型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农村的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以及对农民员工的培训,都为造就新型农民提供了舞台。第五是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土地使用权、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对农民合作能力和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研究-最新范文

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研究 摘要:现阶段,在国家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引下,农村过去的脏、乱、差的面貌被改变,新农村更是以优美的环境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不仅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又一路径,更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的重要方式。将地方特色农业农产品以及文化资源依靠旅游业带动起来,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工作,回归家庭,避免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进而使新农村实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交通条件变好了,山绿了,水更清了。而伴随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在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们,面对焦虑、重压下的生活,更是向往农村的安静、新鲜的空气,绿色无污染食品等。可以说,农村带给人的不光是思乡的情结,更是一片心境放松之地的庇护所,而各地政府更是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了城市居民的巨大需求,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1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1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具有其淳朴、浓厚的特色,与城市有着天壤不同,这里有自由自在的慢生活,有村落特色的历史文化,进入了乡村,能瞬间让游客感觉到身心上的放松。通过探索由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路子,对接三农,在将农业项目做精做强的同时,依靠农业旅游观光项目,采摘节等活动的开展,解决三农所面临的问题点,以实现振兴乡村发展之路。1.2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绿富双赢”的有效手段。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乡村的基础建设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而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时期,一方面农村的交通、水电问题能得到彻底性地改观,另一方面农民的意识也有了改变,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乡村青山绿水令城市居民无限向往。只有乡村的建设与环境方面得到同步发展,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涌入,实现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1.3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部分处于边远山区的乡村,交通环境虽不占优势,但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由于缺少针对性开发,这些地方的人们也更多地选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生活,发展速度缓慢,远远赶不上现代化发展的需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日期:2006年5月16日点击:138 现代乡村旅游市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

乡村旅游开发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

乡村旅游开发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乡村旅游与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有超过10年的规划设计经验。山合水易对城乡统筹模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古村古镇开发、民俗旅游设计、乡土建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聚集了大量的专业资源。 霍金斯说:“旅游业不仅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而且也会弄脏自己的巢”(霍金斯,1983),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在给广大新农村地区的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文化变迁、生态环境破坏、价值观念改变等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文化挑战 乡村旅游带来的文化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随着城市游客大量涌入到乡村地区休闲,使得乡村相对弱势的农耕文化逐渐向城市强势的都市文化靠拢、趋同最后同化。二是乡村民俗出现庸俗化。为满足城市游客体验和猎奇的心态,乡村文化中展示的传统习俗等可能出现窜改、“冒充”和“伪民俗”等庸俗化情况,有些甚至以牺牲乡村宗教的神圣与严肃性来吸引游客,从而造成乡村民俗传统文化真实存在环境和实际意义上的破坏与消失。三是乡村文化出现商品化。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将乡村传统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使其舞台化、程序化、表演化,成了目前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刺激了旅游消费,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乡村传统文化的失真,文化再现的偏颇,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消失等。 (二)生态环境挑战

由于乡村旅游开发之初在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大量旅游者的到来及其活动进一步恶化了原本脆弱的乡村生态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气品质下降。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日益下降。二是环境卫生污染严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食品袋,经营者遗留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河岸、田间到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三是植被破坏严重。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由于破坏性建设、无规划的道路和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而毁损严重。 (三)价值观念的挑战 乡村旅游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转变了陈旧观念,但也对乡村朴实的民风、生活秩序以及优秀传统观念带来了挑战和破坏。由于广大乡村地区长久以来相对封闭,文化生态相对脆弱,在城市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示范效应”下,当地居民会表现出一定的羡慕、盲从和对传统生活不满的心态,进而盲目模仿、有意迎合与追求,更有甚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甚至从事起诈骗、抢劫等违背传统价值观念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

夯实新农村建设思路规划

夯实新农村建设思路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7公里,以北至总排干,以南至银五公路,以西至六排干,以东至河渠。我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58户,人口1570人,劳力700人,有可耕地10517亩。种养殖情况,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小菜籽,其中特色种植占总播面积的10%;全村现有牲畜4720头(只),其中羊4100只,奶牛5头,肉牛30头,猪400口,家禽5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村集体收入(或积累)达到XX0元。乡村道路达到20.5公里,绿化3公里。村庄规划实现三打通7个社。上自来水4个社170户,通有线电视3个社110户,通电话7个社110户,砖木结构住房达到20%,建有标准化圈舍60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以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脏、乱、差、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思路及目标步骤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区、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三种模式”(基本改造型”、“普及推广型”、“示范引领型)为标准,以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预期目标:到年,建成“基本改造型”7个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围绕“三为而种”和“五化组装配套”,依托龙头建基地,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以种植高产\高效特色番茄为主,以党员、村社干部为主。到年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30%以上,亩均收入1300元,使人均收入达到XX元。 2、壮大畜牧业。围绕“三、十、百、千”工程,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主要以发展肉毛兼用型德美羊为主,争取帮扶资金,重点发展二、六社,让利于农户。到年羊的养殖规模达到XX0头(只),农民来自羊的收入达到XX元以上。 3、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番茄这个红个产业,从种植到购销全部过程中,村里将派专人进行监督。

谈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理念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创新”理念 ——制度创新与打造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作者:方晨帆 工作单位:乐清市规划建设局城乡规划设计院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切实推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带动观念革新。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打造村庄特色,才能实现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的核心目标,才能从整体上持续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农村;现代化;村庄特色;实施管理 引言 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节约用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加强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等,均需要以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因此,新农村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及人文环境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概要 1.1 制度创新促进新农村发展进程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无疑是农民的公民化、市民化、非农化(产业工人化),农村的城镇化、现代化、文明化;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机械化。 1.1.1 农民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是指要对农民进行现代公民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市民规范性教育也要跟上,在推动农民非农化、产业工人化的时候,要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和职业伦理教育。 在推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基础上,要着手培育现代产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重点是公民教育、职业技术与伦理教育两手抓,以这两大教育为主题的终身教育也要提上日程。1.1.2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制度主要应着眼于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平台和动力机制。不但要健全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划拨制度,还要建立有关城市对乡村的长效投资与技术支援制度。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经营,逐步由手工劳动向机械劳动;由劳力经济向技术经济;由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家庭经济向规模经济、联合经济、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0204192342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等。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是指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必须临近重点景区;二是游客量较大;三是周围农民具备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展这种模式应注意: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的服务功能;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从业农民的组织和引导。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北京市房山区十

渡镇、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区温汤镇、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等。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是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二是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大。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云南省大理州喜州镇等。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是指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广东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