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遥感试题

遥感试题

遥感试题
遥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D )。

A.反射

B.吸收

C.透射

D.发射

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D )。

A.比值植被指数

B.差值植被指数

C.差比值植被指数

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3. 大气窗口是指(C)。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B )。

A.32个

B.64个

C.128个

D.256个

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 )。

A.图像配准

B.图像增强

C.图像分类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 C )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

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B )。

A. 吸收率为0

B.反射率为0

C.发射率为0

D.透射率为1

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 )。

A.直接判读法

B.对比分析法

C.信息复合法

D.综合分析法

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C )。

A.紫外波段

B.蓝色波段

C.近红外波段

D.绿波段

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 )。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

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

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

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C )。

A.近紫外摄影

B.可见光摄影

C.近红外摄影

D.多光谱摄影

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C.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它的各波段图像的分辨率是10米。

D. 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号, 它是我国独立研发的陆地资源卫星。

13.TM专题制图仪有( C )。

A. 4个波段

B. 6个波段

C. 7个波段

D.9个波段

14.静止卫星在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 D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外层大气

15.云、雾对红外线散射属于( B )。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非选择性散射

D.不确定

16.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光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一致的卫星,属于什么类型的卫星( C )。

A.地球同步卫星

B.月亮同步卫星

C.太阳同步卫星

D.太阳异步卫星

二.判断题

1.虽然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但是,物体的颜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光源的颜色不同而变化。(√)

2.在水平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高海拔时影像大,位于低海拔时影像小。

(√)

3.由于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固定不变的。

(√)

4.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SPOT卫星HRV3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深,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浅。(√)

5.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而范围的大小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

6.辐射能量与波长成正比,即辐射的波长越长,其辐射能量越多。(√)

7.在多波段遥感彩色合成影像上,如果所有地物的颜色和实际地物颜色一致,则这副彩色合成影像是真彩色合成。(×)

8. 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峰值波长则与绝对温度成反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最大辐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 )

9. 减色法合成颜色时,等量三原色合成的颜色是灰色,随着三原色浓度的增加,混合色的明度增大,逐渐变为白色。( √ )

10. 扫描影像上像元对应的地面线度随扫描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位于中心轴线时大,位于两边时小。( √ )

11. 雷达影像上的方位分辨率随着远离航线而逐渐降低。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距离航线越近图像越大,越远离航线图像越小。(√ )

12. 山区河流的热红外像片在白天呈现浅白色调,夜晚呈现暗灰色调。(√ )

13. SPOT是法国发射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的高性能地球观测卫星。( √ )

14.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把原图像的直方图变换为各灰度值频率固定的直方图的变换

( √ )

三.填空题

1.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积是常数。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2.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漫反射、镜面反射、实际地物反射。

3.特征变换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作用是减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突出类别差异。

4.传感器按工作的波段可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5.数字量与模拟量的本质区别在于,模拟量是_连续变量,而数字量是离散变量。

6.侧视雷达的分辨率可分为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前者垂直于飞行的方向,后者平行于飞行方向。

7. 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8.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使用的景物特征有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

9. 几何畸变的原因主要有:传感器成像几何形态影响,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畸变,地球自转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10. 遥感平台按飞行高度可分为:航空、航天和地面。

11.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在60%以上。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12. 遥感信息的融合主要指不同(25)数据的融合,以及不同(26)数据的融合。

13. 白光依次透过黄、蓝滤光片后得到绿色是(减色)原理。

四.名词解释

1.辐射温度

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2.遥感

通常是指通过某种遥感器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地表各类地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

取、分析,以此来测量与判定地表目标地物的性质或特性

3.监督分类

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4.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5.瑞利散射

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6.大气窗口

太阳光从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表面须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因而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光能量受到衰减。但是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影响随太阳光的波长而变化。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7.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8.像平面坐标系

五.问答题

1.对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0.4-

2.5um),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

电磁波能量?

答:对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0.4-2.5um)来说,在卫星上传感器入瞳孔处的光谱辐射亮度是大气层外太阳光谱辐射照度、大气及大气与地面相互作用的之和。在辐射传输过程中,到达地面的总辐射能量主要是太阳直射辐照和天空散射辐照之和。由于地表目标反射是各向异性的,从遥感器观测方向的地物目标反射出来的辐射能量,经大气散射和吸收后,进入遥感器市场中含有目标信息。从太阳发射出的能量,有一部分未到地面之前就被大气散射和吸收,其中一部分散射能量也进入到遥感器视场,但这一部分能量中却不含任何目标信息。此外,由于周围环境的存在,入射到环境表面的辐射波被反射后,有一部分经大气散射进入遥感器视场内;还有一部分又被大气反射到目标表面,在被目

标表面反射,透过大气进入遥感器视场。

2.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含义及引起几何畸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答: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景物中目标物相对位置的坐标关系在图像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几何畸变。引起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主要因素有:

(1)传感器本身成像几何形态发生变形,如全景投影变形;

(2)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畸变;

(3)地球自转的影响;

(4)地球曲率的影响。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 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以下哪个测绘产品不属于正摄投影:() A.摄影像片 B.地形图 C.正射影像图 D.数字表面模型的正射高程渲染图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2.当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执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任务时,在做航线设计时,其点云密度和高程模型格网间距应符合:() A.点云密度大于32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25m B.点云密度大于16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5m C.点云密度大于4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1.0m D.点云密度大于1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2.0m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 A.叶绿素吸收(0.4-0.76m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绿色波段(0.55 mm ),两边(蓝、红)为吸收带(凹谷) B.植被叶细胞结构产生的植被特有的强反射特征(0.76-1.3 mm),高反射,在0.7 m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至1.1处有峰值 C.水分吸收(1.3-2.5 mm),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收率增加,反射率下降,形成几个低谷 D.在蓝绿光波段有较强的反射,在其他波段都有较强吸收,尤其是近红外波段,几乎被全部吸收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焦距摄影机。 A.短 B.中等 C.长 D.可变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激光雷达测量的多次回波技术是其对植被有一定穿透性的这一优势的基础,目前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最高可以支持的回波次数为:() A.1次 B.3次 C.5次 D.无穷次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6.目前数字高程模型的主流形式为()。 A.规则格网的DEM B.不规则三角网DEM C.Grid-TIN混合形式的DEM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一台激光扫描仪在950米相对航高、60度视场角下采用300KHz的激光脉冲频率(PRR),如果每个脉冲平均记录2次回波,那么该设备每秒采集的激光点数量可达到:() A.30万 B.60万 C.90万 D.120万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误差方程直接对原始观测值列出,严密,但计算量大。同时因为非常方便引入非摄影测量附加观测值,如POS数据,从而成为目前主流的空三算法是()。 A.航带法 B.独立模型法 C.光束法 D.区域网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常用的Canon 5D MarkII为例,其主距为35mm,像元大小为6.4微米,那么547米相对航高时,其水平航摄获取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为:()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 24 分) 1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3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 导的教学观。(X ) 4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 5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 6 ?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 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 ?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段。 ( V )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 11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 12 ?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V或打X;每小题2分,共20 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X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V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X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 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X )

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十项主要技术指标浅析

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十项主要技术指标浅析 空间光学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空间飞行器,利用光学手段对目标进行遥感观测和探测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手段是把光波作为信息的载体收集、储存、传递、处理和辨认目标信息的光学遥感技术。 空间光学的优势有很多,一是对地观测优势,空间光学可以对地球环绕观测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对地表成非常清晰的像,对于大气观测,灾害预报,环境监测,资源探测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二是太空没有国界的限制,地表100公里以上的区域还是一片各方都可以涉足的无主之地。三是对外观测,过去人们曾经建过很多地面望远镜,但是地面望远镜受到大气扰动的影响,达不到望远镜的衍射极限分辨率。空间望远镜处于真空环境下,受到大气扰动小,更有利于达到望远镜的衍射极限分辨率。 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以下几项: 1)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者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响分辨地面目标细节的指标。空间分辨率所表示的尺寸、大小,在图像上是离散的、独立的,它反映了图像的空间详细程度。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越强。 目前的空间遥感仪器基本上都是采用CCD或者CMOS作为探测器收集信息的,如果地面分辨率为1m,意味着CCD的一个像元对应地面宽度是1m。 空间分辨率示意图(资料来源:上帝之眼) 2)调制传递函数MTF 从信息角度来看,光学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相对于输入的信息肯定会丢失一部分。我们常常使用对比度来表征这种信息,即MTF=(输出图像的对比度)/(输入图像的对比度),由于输出图像的对比度总是小于输入图像,所以MTF总是处于0-1之间。再根据不同的空间频率,即可获得系统的MTF图。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 B )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B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 C )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4分)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左)顾(右)盼 (南)辕(北)辙 (求)同存(异) 惊(天)动(地 ) 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大惊小怪、眼高手低、 六、简答题 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论述题。《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遥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D )。 A.反射 B.吸收 C.透射 D.发射 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D )。 A.比值植被指数 B.差值植被指数 C.差比值植被指数 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3. 大气窗口是指(C)。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B )。 A.32个 B.64个 C.128个 D.256个 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 )。 A.图像配准 B.图像增强 C.图像分类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 C )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 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B )。 A. 吸收率为0 B.反射率为0 C.发射率为0 D.透射率为1 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 )。 A.直接判读法 B.对比分析法 C.信息复合法 D.综合分析法 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C )。 A.紫外波段 B.蓝色波段 C.近红外波段 D.绿波段 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 )。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 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 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 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C )。 A.近紫外摄影 B.可见光摄影 C.近红外摄影 D.多光谱摄影 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第一部分:填空题。(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25=25’) 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性、(普及性)性和(发展性)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7、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 8、《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二、第二部分:选择题。(教育学、心理学理论)。(1’×15=15’) 1、关于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纠错:正确答案应是(C)) A、主体 B、客体 C、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D、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 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C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塔罗齐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育原理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B ) A、《论语》 B、《学记》 C、《演说术原理》 D、《大学》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桶井乡2016年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学校:姓名:得分: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为深入贯彻《》和《》(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 )和(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制定并实施与儿童()相适应的()计划。 3.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 )、( )和( )的兴趣。 4.《指南》从()、( )、( )、( )、( )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 )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和()两部分组成。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5.《指南》共有( )个学习和发展目标,( )条教育建议。 6.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 )和( )卫生保健工作。 7.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 )、向家长宣传( )、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任务。 8.幼儿园夏季要做好( )工作,冬季要做好( )工作,防止( )和( )。 9.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要遵循幼儿( )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 ),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 10.健康的新概念除()以外,还包括()和社会适应良好。 11.幼儿园应()、()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12.幼儿看书绘画时,书本与眼睛距离应保持在()左右。 二、名词解释。(6分,每题3分) 1.有规则的游戏:

自由曲面在空间光学的应用

自由曲面在空间光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生活中,自由曲面(Free-form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汽车车身、飞机机翼和轮船船体的曲线和曲面都是自由曲面。到底什么是自由曲面?简单来讲,在工业上我们认为就是不能用初等解析函数完全清楚的表达全部形状,需要构造新的函数来进行研究;在光学系统中,光学自由曲面没有严格确切的定义,通常是指无法用球面或者非球面系数来 表示的光学曲面,主要是指非旋转对称的曲面或者只能用参数向量来表示的曲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彩色CRT中都会用到光学自由曲面。鉴于光学自由曲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以下就自由曲面在空间光学方面的情况进 行了调研。 一、自由曲面简介 光学自由曲面没有严格确切的定义,通常指无法用球面或者非球面系数来表示的光学曲 面,主要是指非旋转对称的曲面或者只能用参数向量来表示的曲面。光学自由曲面已经渗透 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能改善人类视觉质量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就是自由曲面技术在 眼用光学镜片中的成功应用。 自由曲面光学镜片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形成的曲面;二是人工形成的曲面。人工形成 的自由曲面又分为一次成型和加工成型两种形式。 二、自由曲面运用的原因 空间遥感光学系统是在离地200km (低轨卫星)以上的轨道对地面目标或空间目标进行光学信息获取,具有遥感成像距离远的特点。如何在几百公里遥感距离下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同时保证较宽的成像幅宽是推动空间遥感光学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是决定空间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F/#的 前提下,入瞳直径越大,空间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越高。但入瞳直径的增加,意味着所有与 孔径相关的像差增加。受空间环境中力学、热学、压力等因素的制约,当入瞳直径增大到一 定程度(通常200 mm以上),光学系统一般采用反射式或折反射式方案。为了简化光学系统形式,仅采用球面镜是无法平衡由于入瞳直径增加而剧增的像差,然而通过运用自由曲面 的应用,可以解决像差增大的问题。由于自由曲面光学元件具有非对称结构形式,能够提供

遥感复习题汇编

遥感概论复习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 1.遥感 2.电磁波谱3、电磁波4、微波5、米氏散射6.瑞利散射7.漫反射8.光谱反射率9.二向性反射因子(BDRF)10.大气窗口11.地物光谱特性12.地物反射波谱曲线13、发射率14.亮度温度15.辐射亮度16.太阳常数17电磁辐射18.太阳辐射19、黑体20黑体辐射21选择性辐射体22.图像空间分辨率2 3.光谱分辨率2 4.辐射分辨率2 5.空间分辨率2 6.时间分辨率2 7.遥感平台28、卫星轨道参数29.静止轨道卫星30.地球同步卫星31.近极轨卫星32、传感器33.被动式传感器34.成像光谱仪35.热红外遥感36.微波遥感37.雷达3 8.真实孔径雷达3 9.合成孔径雷达40.中心投影41.瞬时视场角42.真彩色合成43.标准假彩色合成44、图像反差增强(反差拉伸)45、滤波增强处理46、直方图均衡化47、数字图像直方图48、假彩色等密度分割49.边缘检测50.纹理特征51.大气校正52、辐射校正53.辐射传输方程54.NDVI55.植被指数56.数字影像57.遥感影像地图58.立体观察59、直接解译标志60.间接解译标志62.色调63.非监督分类64、监督分类 65、高光谱遥感66.BSQ67误差矩阵68.解译精度 二、判断 1.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 2.热红外遥感不能在夜晚进行。 3.辐射纠正是消除辐射量失真的处理过程,大气纠正是消除大气影响的处理过程。 4.观察像对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相同地物点的连线保持垂直。 5.专题制图仪TM是NOAA气象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 6.可见光波段的波长范围是0.38-0.76cm(厘米)。 7.利用人工发射源,获取地物反射波的遥感方式叫做被动遥感。 8.中心投影中,像片上的像主点与像底点总是表示像片上不同的两个位置。 9.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0.3-3μm,最大值为0.47μm。 10.在军事遥感中,利用可见光波段可以识别绿色植物伪装。 11.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影像上能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元、像解率和视场角。 12.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把原图像的直方图变换为各灰度值频率固定的直方图的变换。 13.水在蓝光波段反射率稍高,到近红外波段,水成了全吸收体。 14.SPOT是法国发射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的高性能地球观测卫星。 15.在全息摄影中,除了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息,同时还记录位相。 16.微波辐射计是主动传感器,微波高度计是被动传感器。 17.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只能应用于气象领域。 三、简答题 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 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 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b)举行。 A、悉尼 B、雅典 C、巴黎 D、北京 2、2004年的欧洲杯在(C )进行 A、德国 B、比利时 C、葡萄牙 D、荷兰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B )年在希腊举行的 A、1894 B、1896 C、1900、 D、1890 4、脊柱一般至(C)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 A、18-19 B、19-20 C、20-21 D、21-22 5、某个人进行100米比赛时,假设平均步长2米平均步频4步/秒则用了(C )。 A、12″40 B、12″45 C、12″50 D、12″60 6、在NBA篮球比赛的总决赛中采用的是(C )制。 A、五局四胜 B、五局三胜 C、七局四胜 D、六局四胜 7、现代的足球运动起源于(C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8、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自左至右的颜色为(A ) A、蓝、黄、黑、绿、红 B、蓝、黑、黄、绿、红 C、蓝、黑、黄、绿、白 D、红、绿、黑、黄、蓝 9、1984年(B )获得的奥运金牌,实现了我过在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 A、郎平 B、许海峰 C、李宁 D、黄志红

10、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B )为轴摆动 A、手 B、肩 C、宽 D、腰 1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A ) A、一大、二小、三高 B、一大、二大、三高 C、一小、二大、三快 D、一小、二小、三快 12、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C )场就可决出冠军。 A、10 B、11 C、12 D、13 13、《体育与保健》课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一般按(A )顺序发出队列口令。 A、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14、走和跑的区别在于(D )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副大,走的步幅小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1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D ) A.气质、性格、动机 B.气质、性格、需要 C.兴趣、动机、需要 D.能力、气质、性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