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阁夜》

《阁夜》

《阁夜》
《阁夜》

《阁夜》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手法。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过的杜甫诗歌,谈谈他们对杜甫其人其诗的了解。

二、作者作品简介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三、诵读诗歌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平缓﹚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引吭高歌﹚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悲抑﹚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悲慨﹚

五、鉴赏诗句,品味情感:

1、赏析首联:“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的凄寒之感,“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赏析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赏析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4、赏析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5、名联赏析:“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①前人评价:“七言之丽者,在子美此二句后,寂寥无闻矣。”————《百斛﹙hú﹚明珠》

②赏析:前句写听觉,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鼓角之声里有了人的气息;后句写视觉,明写峡江夜景,暗写雪后明朗星空,天地俯仰之间都纳入了视野。静夜,鼓角之声,人的气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铸成了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

上句透露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巧妙结合创造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的动荡也仿佛应和鼓角之声,鼓角传播更广阔,星河动荡更深邃。意境浑然融合,表达出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深沉悲壮的情怀。

以“五更鼓角”暗写战争,以“星河动摇”暗写星空,已属言外之意。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问星象事,更是意中有深意。悲壮之声暗指百姓情绪,星河动摇暗含百姓劳苦,所谓天人感应。

六、总结:

围绕“阁夜”,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诗旨)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七、拓展阅读,对比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

古诗文《阁夜》赏析

古诗文《阁夜》赏析 阁夜 唐朝: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阁夜译文及注释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⑺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⑻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

阁夜 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

阁夜:唐代作者:杜甫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下载收藏评分: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 参考赏析写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作者介绍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阁夜

高二语文《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知识链接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3、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 ●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 ●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二、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 阁:岁暮: 阴阳:短景: 霁:寒宵: 五更:三峡: 星河影动摇: 夷:漁樵: 卧龙:跃马: 三、合作探究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1)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在翻译的基础上描绘)2)、诗人的心境是()。 3)、“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

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的感慨。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从听觉和视觉分析)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下句借视觉写出了()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 (1)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声息。 (2)“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3)反映了人民();“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填写作手法),有人忧有人愁。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四、课堂检测 学习了《阁夜》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五、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答案:1、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

《阁夜》原文及翻译

《阁夜》原文及翻译 一、《阁夜》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阁夜》原文翻译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阁夜》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

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最新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 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9.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一) 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归去来兮辞》 1、(2015山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2015重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四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饮酒开怀,视庭柯怡然自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阁夜》优秀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孟园园授课班级:284班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与无奈 艺术手法: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2、善于用事(用典)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 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 琳等 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 白、 严武、 高適等人相继亡故, 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对峡江 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 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 虽有悲凉哀伤之 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 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联 用流水对起题, 点明时间、 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 指日月。 短景, 冬天日短夜长, 所以说“短景”, 而 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 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天涯”,这 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霁”。 霜雪停止、消散。“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 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 “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 令的鼓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古时将一夜分 为五更,“五 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 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 无比,但映照于峡江 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 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

阁夜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一作:几家)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一作:依依) 译文 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 他写下了这首诗。 鉴赏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

阁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 领会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 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心忧国事,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着名诗人——杜甫。(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

阁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阁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阁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岁暮: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几家:一作“千家”。 战伐:崔旰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友。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寂寥liáo:稀少。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翻译1】 冬天的的时光越来越短暂,夔州满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歇。(感觉更加凄清)。拂晓,美丽的星河里的星星的倒影,在美丽的三峡里漂摇不定。可是啊,天刚亮,军营里就响起了悲壮的鼓角声。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好多地方,渔民、樵夫唱起了悲伤的民歌。可惜啊,象卧龙、跃马那样的人都死了。战乱中,人与人的交情、音信都突然间消失了,但我哪里来得及考虑啊?任它消失去吧。 【翻译2】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

杜甫《阁夜》赏析_

杜甫《阁夜》赏析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题解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霁”。霜雪停止、消散。“寒宵”寒冬之夜。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正如刘辰翁所云:“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揺’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几家”,一作“千家”。“战伐”,指当时蜀中自永泰元年开始,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割据混战。“夷歌”,指蜀地少数民族的歌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漫”,任随。“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都曾在夔州活动。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正如卢世?所说:“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4.下列对于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的。此时作者的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离世,并且各 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作者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情。体味百姓疾苦,心情异常沉重。 B.首句点明冬夜寒怆,写出“日短”之冬日景象。“催”字既写出了夜长昼短的冬日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岁月逼人的感慨与无奈,也有对人世无常、朋友离世的缅 怀追忆。 C.颔联承接首句而来,描写夜间晴朗的夜空鼓角格外响亮却带了些悲凉。“星河”一词写出了天上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表达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叹,但又蕴含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以声写情,实写千家万户听到征战之声后的悲惨景象,鱼子樵夫不时传来阵阵少数民族的歌谣。“数处”强调不止一处,突出百姓境况之凄惨,这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5.本诗尾联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试品析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心境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4.(3分)C(“星河”指的是银河,而不是“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 15.(6分)都有舍己为人的胸怀(1分),《茅屋》中反映的是为了天下士人甘愿自己受冻的慷慨大义,本诗反映的是在国家危难面前自己与家人分别等痛苦就可以抛却了的牺牲精神(2分)不同的是《茅屋》是自己一贫如洗而受孩童欺凌的无可奈何,本诗是国家危难关头作者的忧国忧民,内心沉痛。(3分) 评分标准:同的总结1分,分述各1分,不同2点总3分,少1点扣2分,扣完为止。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中虽然有悲凉哀伤之情,但是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7)2月11日语文《阁夜》杜甫(作业答案)

【2月11日语文:看电视名师讲座;预习前四个部分内容,自学积累六部分知识,作业训练提交第五部分5个题】 一、早读:“打卡”提交内容〖2月11日早读,背诵以下两项内容〗 (一)【《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解说辞】——《将进酒》 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读一读李白的《将进酒》吧! 古往今来,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象《将进酒》这样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酒会友是人生一大快事,本来这次宴饮李白与朋友元丹丘是作为客人应邀出席,但李白反客为主,在宴席上豪情大发,谈天说地,颐指气使,这场酒宴成了感慨人生的讲坛。这篇惊世骇俗之作,以驾长风、挟雷电的气势,抒发巨人式的感伤。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误读为李白的沉沦,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呐喊,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二)原文阅读、背诵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⑴,天涯霜雪霁寒宵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⑶。 野哭千家闻战伐⑷,夷歌数处起渔樵⑸。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⑹。 【注释】 ⑴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⑵霁(jì):雪停。⑶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⑷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⑸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⑹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译文】 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二、背景探寻 《阁夜》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四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袭扰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达异常沉重的心情。 三、知识积累 (一))认读字音 霁.寒宵(jì) 催短景.(yǐnɡ)数处.(chù) 渔樵.(qiáo) 寂寥.(liáo) (二)重要实词 1.岁暮 ..阴阳催短景.岁暮:指冬季景:通“影”,日光 2.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 3.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夷歌 ..数处起渔樵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5.人事 ..音书漫.寂寥人事:指交游漫:徒然、白白地

杜甫《登岳阳楼》《阁夜》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五、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