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B通货膨胀通常通过PPI表示

C总体物价持续长期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D在国外,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 B

2. 通货膨胀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温和型

B加速型

C爆发型

D超速型

正确答案: C

3. 关于温和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率较低

B对经济发展没有危害

C阻碍经济平稳运行

D通货膨胀表现平稳

正确答案: C

4. 在日本和欧洲,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 D

5. 关于加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高于温和型通货膨胀

B对人民生活基本无害

C通货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D政府需对其加以限制

正确答案: B

6. 关于超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B每年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C严重损害经济

D可导致政权更迭

正确答案: B

7. 在中国,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8. 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为零。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 需求推动、供给推动和货币量发行过多共同作用才会导致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需求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就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通货膨胀的概念;

●了解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三种原因。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通常用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

首先,通货膨胀并非指单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其次,价格上升指的不是短期上升,而是持续上升。在国外,一般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型

温和型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比较稳定。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是1%,美国的标准是2%,而中国的标准是3%。

各国普遍认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完美。因此各国都将温和型通货膨胀称做物价稳定。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并不代表通货膨胀率为零。

总体来说,温和型通货膨胀不但不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人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2.加速型

加速型通货膨胀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通货膨胀率要突破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二是通货膨胀的速度不断加快。

加速型通货膨胀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各国都十分警惕。为避免加速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各国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加以限制。

3.超速型

超速型通货膨胀,也称恶性通货膨胀,它的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超速型通货膨胀不仅严重伤害经济运行,还会导致政权的更迭。历史上,南斯拉夫的解体就是由于陷入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国家金融体系彻底崩溃。同样,苏联剧变之后,津巴布韦等国也曾出现过恶性通货膨胀,甚至还出现了以物易物,发行十亿元大面值货币的情况。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推动、供给推动和货币量发行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三大类原因。这三类原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加剧通货膨胀。

1.需求推动

需求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即需求增速过快,导致供给不足带来的通货膨胀。

1987年到1988年间,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官方统计年通货膨胀率在17%左右,而经济学家统计的数字是40%。出现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投资过热导致物价迅速上升。

2.供给推动

供给推动产生通货膨胀,就是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

【案例】

供给推动价格上涨

我国的石油50%以上依靠进口,国际油价上涨,导致我国工业领域的多种原材料价格跟着上涨。

铁矿石同样如此,我国的铁矿石产品70%以上依靠进口,国际钢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钢铁价格以及与钢铁有关的所有消费品价格全都跟着上涨。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还具有传导效应。作为主要的猪饲料,玉米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必然跟着上涨;同样,大豆价格上涨,食用油价格也会随之提高。

此外,各地工人工资的提高也是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成本上升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3.货币量发行过多

货币量发行过多,导致钱不值钱,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理论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B通货膨胀通常通过PPI表示 C总体物价持续长期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D在国外,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 B 2. 通货膨胀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温和型 B加速型 C爆发型 D超速型 正确答案: C 3. 关于温和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率较低 B对经济发展没有危害 C阻碍经济平稳运行 D通货膨胀表现平稳 正确答案: C 4. 在日本和欧洲,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 D 5. 关于加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高于温和型通货膨胀 B对人民生活基本无害 C通货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D政府需对其加以限制 正确答案: B 6. 关于超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B每年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C严重损害经济 D可导致政权更迭 正确答案: B 7. 在中国,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8. 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为零。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 需求推动、供给推动和货币量发行过多共同作用才会导致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需求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就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通货膨胀的概念; ●了解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三种原因。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通常用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 首先,通货膨胀并非指单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其次,价格上升指的不是短期上升,而是持续上升。在国外,一般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型 温和型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比较稳定。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是1%,美国的标准是2%,而中国的标准是3%。 各国普遍认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完美。因此各国都将温和型通货膨胀称做物价稳定。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并不代表通货膨胀率为零。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孙宝 原载:天涯社区 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官方公布的3%~4%的CPI相当温和,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截然相反。最近有一场关于CPI的论战,上周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他认为最近5年的CPI值被人为调低了大约7%,这篇论文立刻遭到了统计局官方的辩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庞晓林副司长在统计局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现在的结果似乎庞晓林取得了完胜,徐奇渊的Sohu博客已经删除了他的研究报告。 我们把时间放长到78年,从78年到09年,把历年官方公布的CPI累积,31年间CPI总共增长了5.7倍。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51元,按5.7倍换算是今天的290元,但是78年的51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今天的290元只能喝西北风,可见官方的CPI根本不足信。对于一个连房价年增1.5%这样的数据都能做出来的统计局,给不出真实的CPI大概也不稀奇。

我们从货币购买力的角度来估计一下实际的CPI。 1、按基本物价计算,78年至今货币贬值了58倍,年CPI高达14% 网上有一篇徐以升先生的博文《系统性质疑CPI》,介绍了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先生做过的统计,他从《北京至&#·物价志》、《上海价格志》、《广州市志&#·物价志》等资料上查询了1978年的单品价格,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今天北京3000元相当。31年贬值了58倍,换算成通货膨胀率的话高达每年14%! CPI指数14%,比GDP增长率还高,这个结论太耸人听闻了。这种算法当然是有缺陷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汽车等工业制造品在78年的时候无从买起,物价的比较只考虑了78年能买到的商品。工业制造品跌价很快,如果将工业制造品的价格也列入比较的话,算出的CPI不会有14%那么离谱。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购买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基本物资,将花费过去58倍的代价。

金融学考研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之通货膨胀理论

金融学考研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之通货 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经济病态现象。关于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的措施等构成了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通常用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价格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有三种价格指数,即消费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三种价格指数都可以反映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一般常用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以相同的比例上升)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比例不同)。按照对价格变动的预期划分,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把通货膨胀的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和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需求方面的冲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供给方面的冲击包括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改变、农业歉收、劳动生产率的突然变动等。与这些原因相联系的,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以及所谓混合型(把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冲击同时加以考虑)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和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两个方面。而且这些影响还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在签订工资协议和贷款契约时,会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货膨胀对债务者有利,对债权者不利;对雇主有利,对领取工资者不利;对持有实物者有利,对持有现金者不利;对承租人有利,对出租人不利。对于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就业和产量,非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影响就业和产量。 宏观经济学在说明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时,引出了价格调整线。附加预期变量的价格调整曲线的方程为〓〓 π t=π e t+h[SX(]y t-1 -y *[]y *[SX)] 式中:π 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π e t为t时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h为常数; y t-1 -y *y *为t-1时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讲义: (知识点1)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 1.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1)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2)隐蔽型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 2.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进型(Cost-push Inflation)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或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格储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体功能,成为“烫手山芋”,持有者争先恐后将其抛出,货币制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归纳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和供求混合推进说。 1.需求拉上(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上”说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它指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 10.1 加以说明。横轴 Y 代表总产出,纵轴 P 代表物价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西 方 经 济 学 (宏观) 标题: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专业:经济管理学院12人力(2)班 鲍泽成 2013年11月

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 摘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1980年左右前后开设共经历了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最近一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食品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应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完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由流通性过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历程原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它是指在货币流通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投入流通中货币,尤其指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以至引起物价快速上升的结果。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和影响 (一)、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膨胀历程 我国在历史上一共有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 1979-1980 年。在这 2 年

期间,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了 170 亿元,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 130 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空,1980 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 年相比增长了 63.6%,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 16.6%和社会零售业增长 37.3%。自然引发了改革开发以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空前上涨了 6%。之后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的办法控制了本次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第 2 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1986-1988 年。1986 年后,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1987 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达到了 1454 亿,比1983 年增加了 925 亿元,增幅达到了 174%。这是因为职称评定、工资改革、基础建设的升温,乡镇企业以及银行信贷形式的大批上马,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大量增长,央行采取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百元大钞的形式应对本次货币需求增加,却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1988 年 3 月,上海率先对 280 种商品提高价格,相继大中城市也对商品提高价格。提高价格的商品占总商品量的 80%,平均价格增长率达到 30%,最高的上涨 80%。最终依靠政府的行政 力量解决了本次通货膨胀。 第 3 次发生在 1992-1994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限制,允许以溢价的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定价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订立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待遇,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投资,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政府也大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这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40%,许多企业要靠“三角债”来维系生存,国内货币发行量增幅达到 35%直接导致物价普遍上涨,1993 年通货膨胀率为 13.2%,1994 年达到 21.7。 第 4 次是从 2003 通货膨胀开始算起。除 2009 年我国经济回暖等因素,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在 5%上下波动。但我国政府为了能够使社会稳定,所统计出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比较保守。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式,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13%左右。 (二)、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当出现低通货膨胀时,企业主看到商品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增加投入和产出,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劳动岗位,并且在物价缓慢上涨的同时,企业主会在社会与工会的压力下增加工人的工资,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消费倾向也会增加。从总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但是此次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后面提到的通货膨胀均指高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 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严重,导致国内外汇储备过多引起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通货膨胀理论的不同学派

通货膨胀理论的不同学派 货币主义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2003-2006年,我国的CPI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而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接着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存款利率外汇(10亿 美元)2002 9.1 -0.8 1.98 286.407 2003 10 1.98 403.251 1.2 2004 10.1 3.9 2.25 609.932 2005 11.3 1.8 2.25 818.872 2006 12.7 1.5 2.25 9545 2007 14.2 4.8 3.6 15282.49 2008 9.6 5.9 3.6 19460.3 2009 9.2 4.3 23991.52 2010 10.3 4.4 28473.38 中国2002-2010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及外汇 1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2002-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 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一旦人们意识到经济正处于通胀时,就会要求工资上涨,以求得和以前同等的购买力。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便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胀会使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棉花、糖、石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CPI的含义: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判断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F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减通货膨胀率()F 3、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来说明物价水平时,其数值是相同的。()F 4、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故工资推导型通货膨胀可看作是一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F 5、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更愿意把钱借给朋友(不收利息)()F 6、如果经济中实际通货膨胀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T 7、治理通货膨胀只能采用“双紧”的政策。()F 8、凡满足一定年龄范围(如16-65岁)的人都是劳动力。()F 9、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能严格区分开来。()T 10、某人从学校毕业第一次寻找工作,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属于摩擦性失业。()T 11、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F 12、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总是正确的。()F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是由部门收集的。(D) A、就业人员; B、就业人员和所有没有工作的人; C、从事于生产性工作的人; D、就业人员和所有正在求职的人; E、达到工作年龄的总人口。 2、在美国,如果是,那么他们将被算作是失业者。(C ) A、没有工作的人; B、不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人; C、正在求职的人; D、至少有一个月没有工作的人; E、适龄无业人员。 3、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A )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E、低生活水平的结果。 4、(A )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修养者; B、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的工作者。 5、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C )。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6、自然失业率( D )。 A、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定义

什么叫通货? 就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对现实流通中一切流通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硬币和纸币,也包括支票、债券、信用卡等信用工具。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和纸币一样也在市面上流通。什么是通货膨胀?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什么是纸币? 它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不能兑换黄金,本身有没有内在价值,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因此,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投入到流通当中的货币主要指纸币发行量过多所导致,而纸币发行量过多主要是因为国家为了对抗财政赤字的增加所采取的措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并以此对劳动人民进行掠夺。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

蔽性,并且简便易行。当它们用滥发的纸币向厂商订货,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向政府职员、军人等发放薪饷时,即是通过这种种渠道把大量的纸币投入流通之时,一般人并不会马上知道这些纸币是不代表任何价值的纸片。 通货膨胀是统治阶级剥削和掠夺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统治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统治阶级利用国家用机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大量的利润。 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进行反革命内战和加紧对全国人民进行掠夺,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

从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从宏观经济学理论简要分析通货膨胀的理论解决措施 ----主要针对经济学原理所涉及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后的后果 提出问题: 近年来,中国热点经济问题离不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这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经济学原理》中第三十章针对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进行了简要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通货膨胀的理论解决措施,政府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以及人民币为什么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还能升值及其后果引起了我的兴趣。 分析问题: 通货膨胀归根究底是货币流通量超过应有的流通量,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M*V=P*Y.即货币数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产品价格乘以产量。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而通货膨胀反映的便是物价水平的必然上涨。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事实上最基本的是对货币量的控制,使之与客观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货币价值来稳定物价。因此,国家应该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量,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 国家对货币的控制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即买卖政府债券(国债);二是法定准备金;三是贴现率。结合已学知识对各主要手段进行简要分析。

利率手段:通过加息的激励,使人民乐于将货币存入银行,增加储蓄,能够很好的减少货币供给。提高贷款利率,限制贷款数量也是一种减少货币量的方法。 贴现手段:提高贴现率,抑制银行向央行借款,银行准备金量下降, 减少货币供给。(准备金率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也不变,准备金越少,所产生的货币量减少) 存款准备金手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减少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减少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在全国债券市场抛出国债,公众用他们所持有的通货或者提取银行存款来购买这些国债。前者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后者减少了银行准备金。都同时起到了减少货币供给的作用。 此外,还有调整税率的财政政策,例如将个人所得税点提高;将利息税率降低,鼓励公众将货币存入银行,减少货币流通量。 我国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量增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因此在汇率政策上,应该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稳定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实行浮动汇率,使我国货币对外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人民币升值和一般意义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似乎有着一种矛盾。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学这几章的理论知识,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是因为国外政治经济因素所造成。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强迫人民币增值,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1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灾害性天气影响 2、外调较多和流通销售环节层层加价 3、生产成本增加 (二)国家政策调整,促使物价攀高 首先,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其次,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另外,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CPI增速超预期。 (三)货币发行量过,大及热钱的进入 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造成物价上涨。同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造成通货膨胀。 (四)投资热 从经济学我们知道,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出口与政府投资。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五)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 由于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 2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数据共6页

美国通货膨胀率100.00 1914 1.35%101.35 19150.92%102.28 19167.64%110.10 191717.80%129.69 191817.26%152.08 191915.31%175.36 192015.90%203.25

1922-6.10%170.14 1923 1.80%173.20 19240.45%173.98 1925 2.44%178.23 19260.94%179.90 1927-1.92%176.45 1928-1.15%174.42 19290.00%174.42 1930-2.66%169.78 1931-8.94%154.60 1932-10.30%138.68 1933-5.09%131.62 1934 3.51%136.24 1935 2.56%139.73 1936 1.04%141.18 1937 3.73%146.45 1938-2.01%143.50 1939-1.30%141.64 19400.73%142.67 1941 5.11%149.96 194210.97%166.41

1944 1.64%179.29 1945 2.27%183.36 19468.43%198.82 194714.65%227.94 19487.74%245.59 1949-0.95%243.25 1950 1.09%245.90 19517.88%265.28 1952 2.29%271.36 19530.82%273.58 19540.32%274.46 1955-0.28%273.69 1956 1.52%277.85 1957 3.34%287.13 1958 2.73%294.97 1959 1.01%297.95 1960 1.46%302.30 1961 1.07%305.53 1962 1.20%309.20 1963 1.24%313.03 1964 1.28%317.04

第八章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 1---=t t t t P P P π,其中πt 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8.27%10054 546919501950196050=?-=-=P P P π 同理类推: %3.33%10069699219601960197060=?-=-= P P P π %5.93%10092 9217819701970198070=?-=-=P P P π 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我国通货膨胀三种主要成因的理论分析(1990.3)

我国通货膨胀三种主要成因的理论分析 樊纲 现代经济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但是,由于这些理论主要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特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为前提的,因而当我们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我国时,其解释能力是很弱的,不能准确、完整地说明我国特殊的通货膨胀的生成机理。本文试图建立起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对引起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三个方面的特殊原因及其特殊作用机理做一系统的分析。 一、基本总量模型 经济理论中的“货币数量方程”所表明的几个基本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其真理性是无需再作讨论的了。问题不在于这个会计恒等式是否成立,而在于如何从理论上说明这一方程所涉及的几个基本变量本身变动的原因,在于揭示同一表象背后的特殊经济关系和内在逻辑。我们的分析也以数量方程为出发点: P=M/Y (1) 这里的一个简化是让M代表“货币总流通量”而不是代表“货币存量”。就是说,我们这里的M等于标准数量方程中的VM,其中V是流通速度(一年内的流通次数)。本文将不考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问题,因此将其简化掉(假定V=1)。 M是构成购买力的货币流通总量,它同时可以代表总需求。而人们的货币购买能力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来自以货币单位计算和支付的工资等项收入。因此,M也可代表名义国民总收入。 Y是国民总产出,即总产品,或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总产值(在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中为净产值或实际国民收入)。因此,Y代表的是总供给。在凯恩斯宏观模型中,Y是可变的,那是在需求不足、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动)尚未充分利用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我们面临的是长期短缺的情况,因此在理论上要假定Y是给定的、不变的。 公式(1)表明,物价总水平P取决于M与Y之比,这个比,既可以理解为总需求与总供给之比,也可理解为名义总收入与实际总收入之比。以往的理论通常从前一种意义上理解这个比,并到此为止,而我们的理论将主要从后一种意义上理解这个比,就是说,我们将着重从收入分配和利益矛盾的意义上去理解通货膨胀现象。后面的讨论将表明,只有从收入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才能最终说明人们通常谈论的总供求关系。总供求只是物质关系,收入关系才是经济问题的社会实质。 我们假定物价总水平P是完全由M/Y这个比例决定的,就是说,物价总水平是可以随总供求关系而任意变动的,不存在价格限制或固定价格。这当然不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情况,但符合本文所分析的通货膨胀不是“被压抑的

中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根源及影响回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2163480.html, 中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根源及影响回顾 作者:陆瑜萍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4期 [摘要]最近几年中国经历了物价上涨迅速,社会全面通货膨胀的过程,对该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货币供给过多造成流动性过剩,进而步入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通道这个方面来回顾这一轮通货膨胀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 一、引言 自2003年初,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摆脱通货紧缩的束缚,但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却日益增强,其加速上升的势头似乎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有学者提出中国最近几年的CPI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因而它不能代表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而主张采取核心价格指数(不包含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来分析,则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这几年的CPI 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因而不存在通货膨胀的事实。笔者不以为然,因为中国的CPI 指数体系与发达国家市场体系下的CPI 体系差异甚大,而且就目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制的国家来说,几年来一些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央行已经纷纷把货币政策目标从核心CPI 转向整体CPI ,即使美联储也是如此。在CPI 中,美国食品类及能源类所占比重 仅为18.6%,而中国这两项比重却达40%,如果中国使用美国核心CPI 概念,则中国的CPI 权重就不足60%。在这种情况下,CPI 指数的意义必然弱化。 因此,我们认为,虽然CPI 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候固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们国家的衡量体系也存在诸多的缺陷,但是它毕竟是目前最广为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在衡量通货膨胀问题上我们主张还是采取CPI这个指数。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的这轮通货膨胀表面上是粮价上涨带动了CPI 的上升,其实质还是货币供给过多造成流动性过剩,进而步入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通道。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关于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通货膨胀;实际贬值;相对贬值;利益关系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在交换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被分离出来的商品的特殊职能。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所以。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和商品相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 1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和另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 交换价值(麻布的)=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等价物(上衣)的价值量 =(1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1件上衣) =1件上衣/20码麻布 这就是说,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公式(1)表明,交换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20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本质上是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花费了等量的劳动,包含着等量的价值。 如果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劳动生产力发生变化,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价值量会随之发生变化,交换价值因此发生变化,其中被表现价值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变动引起交换价值同方向变化,比如生产麻布的生产率水平提高,5小时生产20码麻布,则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2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2件上衣,商品麻布的交换价值提高。等价物(上衣)价值量变动则引起交换价值反方向变动。 2 商品的内在价格。“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使用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只是用货币替换上衣作为等价物,因而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 某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2盎斯金/20码麻布(2) 这就是说,在商品价格只反映商品价值的条件下,作为货币的金,用它的使用价值量2盎斯金来衡量使用价值量为20码麻布的商品的价值量,即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为2盎斯金,本质上是,2盎斯金的生产花费了与20码麻布相同的劳动时间,含有相同的价值量。所以,在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中,商品的价格不仅由商品自身的价值量,而且由货币的价值量来共同规定。其中商品或货币任何一方的价值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交换的比例)。例如: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