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逐渐演化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应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理性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推进征信系统,完善治理结构,以谋求中国银行业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2008年9月中旬开始,一场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应该说普及到了全球,也是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动荡。美国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在全球的影响不断扩散,其冲击力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众多国际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纷纷卷入其中,全球金融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一全球性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的银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正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认真吸取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金融危机及其引起的经济动荡,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都对危机爆发的根源和金融监管机制的缺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金融监管的建议。从制度上看,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其必然性,真正吸取金融危机教训,必须从行业宏观变迁、机构微观行为、投资决策方式和监管理念等方面对近二十年国际金融变迁的历程进行全面反思,确实把握其制度性根源。针对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状况和自身出现的危机、蕴藏的危机,应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层次地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更好地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谋求未来在国际市场中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新近的上市银行年报,从全行业看,2008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同比增长30.6%;资本回报率17.1%,预计比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以上;全行业利润总额、利润增长和资本回报率等指标名列全球第一。

虽然08年在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取得的成绩喜人,但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收入增速的下滑上。我国银行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隐藏的危机还是不容我们忽视:

一是资产质量受影响,不良贷款反弹。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54.3亿元,不良贷款率5.49%。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部分出口中小企业出现倒闭、破产,更多工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银行不良贷款也进一步暴露出来;股市低迷,商业银行代理证券、基金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大幅下降,商业银行信贷对象减少,中间业务衰减,利差收窄;房地产市场低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正在受到挑战。

二是贷款结构不合理,房地产贷款占比增速过快。截至2007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77万亿元,同比增加3.92万亿元,增长16.4%。其中房地产业贷款3550.91亿元,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中的比快速增长,接近20%。我

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十多年的价格上涨,已导致我国房产价格信号的严重失真和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潜在影响加大。

三是经营业务单一,盈利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差模式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占比很小,盈利结构不合理,中间业务占比不到15%,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从中间业务的构成来看,仍存在模式单一、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过于依赖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人不利于收益的稳定增长,也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实现利润确实大幅增长,但过分依靠贷款利差的单一盈利模式隐藏着巨大隐患,且去年资本市场过热,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代理业务盈利巨大,随着股市低迷,利润将会受到影响。

四是我国商业银行境外投资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低。随着国际贸易与日俱增、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求日益凸显。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仍处于初步阶段。海外资产比重和海外业务利润低下,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海外资产和利润的比重仅在2%-3%之间,中国银行的海外市场利润也不超过5%。当前,世界一流的银行境外业务收入占比相当高,花旗一行境外营业收入占比56%,汇丰银行为33%。截至2007年7月,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境外总资产余额为2.47万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境外资产分别为1.31万亿元、0.5万亿元、0.38万亿元、0.16万亿元和0.13万亿元。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还低下,境外机构的客户基础比较薄弱,境外市场的业务非常有限,业务成长速度缓慢,难以融入当地市场,边缘化现象明显。

二、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对策

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银行业担负着向实体经济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其经营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行。如果金融业出了问题,银行失去了“供血”能力,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此,增强银行业盈利能力、化解金融风险,从国家层面上,需要政府创造宽松环境,给予银行业更多的呵护,支持银行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由上述现状和原因分析,今后我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几方面:一是如何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信用风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信用中心,仍然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好保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当然,有利的条件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抑制和能力在提高,监管者的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

二是如何提升银行业的盈利结构。目前国内银行业利差收入占利润比重很大。净利润的缩小是一个趋势,今后很难确保还像过去有三个百分点这么高的利差,盈利结构的调整对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方向是做好市场细分和业务整合,提升业务附加值,如果为了盈利进行过度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造成系统风险的激励最终会爆发,这个方向就是一无是处。

三是如何重新认识金融创新的作用,提升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机制。此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反思和不负责任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但反过来我国银行业,我国的创新还处在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包括金

融机构的制度和市场的创新,目前是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银监会会适度负责任的创新一直是大力提倡的,要求银行业金融创新要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披露的创新原则,坚持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并行不悖,同时监管当局要做到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并行不悖。我们关心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商业创新时要实质性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创新过度和金融监管不足,未能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两者之间动态博弈关系。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最大机遇是学习的机遇,特别是学习如何解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为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从而吸取金融危机国际银行业的教训,促进我国银行业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理性的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具有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等积极的意义。金融创新在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在更广的群体中进行分散,降低单个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水平。资产证券化向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投资工具,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收益需求。

但是,金融创新背后所隐藏的各种风险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转嫁和放大风险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在增强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基础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础资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扩散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影响到借款人、贷款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各个相关机构。

发生于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波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不得不归因于金融创新产品的应用。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在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金融创新:首先,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避免金融工程技术和创新方法被滥用。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对质量不好的基础资产进行包装,使得原本不值钱,或者有风险的资产以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过于追求产品技术的完美性,脱离了与现实风险收益的联系,便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几何式增长。其次,要确保用于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的质量,防止系统性风险。在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下,基础资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关系密切。一旦基础资产市场崩溃,将引发基础资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的双重危机。因此,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基础资产的质量。

(二)政府应当强化金融监管

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和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风险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即使存在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的美国,金融机构也常常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视监管规则和相关风险,总是尽可能的创造出新的规避金融管制的金融产品。这种做法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一旦经济状况变坏,积累的风险就会暴露,并向外扩散。因此,应该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发

展状况、了解金融产品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等,在整个金融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从总体上提高监管体系的时效性。

(三)银行应该审慎经营,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房贷业务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对房贷申请人的把关较为严格,也没有针对信用级别低的客户的次级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不是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而房价一旦停止上涨,并且如果我国利率继续上涨,就难免会出现购房人不还款的情况。再次,美国从事按揭贷款的信贷公司的业务的扩张主要是靠按揭贷款证券化来支持,到危机发生时,信贷公司实际上只持有它们发放过贷款的一小部分。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来发放按揭贷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里面的假按揭贷款由于根本没有作抵押的房产,其可能的损失率与美国的次级贷款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要充分认识到审慎经营的重要性。

(四)推进个人和机构征信系统的建立

美国次贷危机的背后是诚信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原则,未根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真实、详细披露有关贷款条件与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误导购房者;二是借款人通过一些技巧和手段提高信用分数,从而轻松得到贷款和优惠的利率,由此导致房地产市场逆转下的违约率不断攀升、信用萎缩和流动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放纵虚假按揭的信用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了其自身短期效益,未遵守央行的相关规定和银监会相关指引,放宽了贷款者市场进入;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建设比较落后,国内银行对贷款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和评估仍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许多资信较差的借款者凭借虚假证明仍可从银行得到贷款,个人房贷不良贷款中约有80%因虚假按揭而引起。因此,建立健全我国个人和机构信用体系刻不容缓。

(五)完善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属于公司基本面问题,要提升国有银行竞争力和防范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化的“委托代理制度”。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广泛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委托人一方面需要对代理人进行激励,使代理人采取能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另一方面需要对代理人进行约束,以便代理人的行为不偏离委托人所做出的安排。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除短期激励,如工资、奖金及福利外,还可大量使用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激励等。另外对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还要区分对待给予不同的激励方式。约束机制方面,应着重加强三方面的建设,如制度约束、契约约束和市场约束等。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结论及启示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我们庆幸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针对金融业坚持的谨慎的对外开放政策。正是由于政府的金融管制,使得这场席卷全球的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并未给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冲击,我国的银行业受到的损失也是有限的。面对现在的困境,我们首先应该坚定信心,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百年不遇的危机。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提高金融机构抗击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经济的繁荣。最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推进混业经营,同时加强对不同业务和不同业务领域间的风险防范,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审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完善银行金融体制,便能在国际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拥有广阔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蔡红叶.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2008(2)

[2] 郭田勇.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3] 陶玲英.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启示,2008(5)

[4] 刘晓庆董娟.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理性思考,2008(12)

[5] 宋广辉郭文伟.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2008(1)

[6] 杨罡.中国银行业内部控制重要性分析,2008(12)

[7] 孙晓萍.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及现状,2008(1)

[8] 巴曙松.中国银行业的新挑战,2008(5)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2186451.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孙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1 38号 摘要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失业,城市迅速发展是经济危机导向社会危机的传导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就业城市迅速发展问题,必须将短期应急和长远战略综合起来寻找对策。因此,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社区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城市就业 引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 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波及面广,影响度深,更严重的是目前仍处在不确定的动荡之中。此次金融危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它不仅波及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对部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出现了困顿的局面,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社会、产业、市场和消费趋势,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IT业更是不断传出公司裁员、倒闭的消息……由此也就必然对就业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次金融危机,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初现端倪。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冲击的广度、深度及其严重性值得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协调采取措施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走出这次危机冲击所产生的经济周期至少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长。受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同时,外贸形势的变化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被迫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由此引起城市结构性失业人数进一步上升,城市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大量职工就业与再就业的沉重压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城市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业。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2186451.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张梦辰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启示 一、引言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产生原因 要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必须先了解下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其一,信用扩张。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即为谋求更高的利息,增加银行的收入,对信用较低、还款能力差的人群的住房抵押贷款——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政府曾提出让一些收入不稳定、信誉等级较次的美国家庭获得自己的住房,因此鼓励投资银行向这类人群发放无抵押和无首付的房屋贷款。这种贷款风险极大,这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便将这些债务以证券的形式向全球发售,同时为了提高这些证券的信誉,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为其担保。这种金融创新的方式被世界所效仿。其二,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为了缓解网络泡沫破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和2001年经济衰退,2001年美联邦储连续11次降息,又在随后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机会。2012年,是充满风险的一年,危机与衰退将伴随经济的运行 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纵观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2“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3过分依赖外资但外资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4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5.从外部看日本股币的复苏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性的兴风作浪终于搅起了这场金融动荡。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 得到不少启示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1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各种经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