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探讨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探讨

摘要:文章在对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优化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基本思路,主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规范信息披露等手段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

任何信用风险量化技术,都需要庞大的历史数据库作为支撑。技术或软件可以买到,但每个国家在每个时期的历史数据是不同的,是无法用钱买的,必须依靠自己积累。目前制约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不统一和准确性比较差,从而使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而且对于高层次的风险分析无法展开。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对金融机构衡量风险的要求,银行的历史数据至少要达到10年,显然中国的商业银行是无法满足的。目前各银行已经或正在建立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信息采集系统,以收集客户信息,提供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等功能为主,大部分商业银行缺少企业详尽完整真实的信息数据库,银行间无法迅速传递、反馈和分析信息,以便及时降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甚至有些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虚报客户信息,给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基础数据库不统一以及准确性比较差,从而使分析结果缺乏

可信度。

(二)内部评级体系尚不成熟

商业银行缺乏对评级结果的检验,未

进行信用登记迁移,特定等级的违约损失

率等的统计,无法做到对预期损失的事先

量化,使信用评级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

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从评级要素的设计

看,多侧重于财务指标分析,而忽略了财

务信息的质量问题,有时虚假的财务信息

给银行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缺乏财务指

标分析带来的损失;忽略了企业发展前景

在信用评级中的作用,如企业所在行业发

展状况,市场预期状况,以及不能反映企

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评级时间看,对企

业的信用评级每年进行一次,不利于银行

及时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化,不能为风

险管理提供动态的信息。银行应该及时地

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这些都是商

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缺点。

(三)未建立严格的呆帐准备金制度

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严格的呆账准

备金,没有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来设置不

同的呆账准备金制度,也没有根据不同风

险级别设置计提的呆账专项准备金,因此

没有真正按实际风险提供风险补偿准备。

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年初各项贷

款余额的1%计提呆账准备金,但这一年

中发生的业务带来的资金运动产生的风

险资金并没有计提准备金,因此,也会给

银行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四)信用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

人一般是信用评级人员,在职责上缺乏必

要的分工和制衡,影响到评级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而且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这将

直接影响到信用风险管理的结果。由于中

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时间不

长,无论是管理经验的积累,还是管理人

才的培训,都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国际

先进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同时中国商业银

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拥有数量庞

大的员工队伍,但是专业化程度低,风险

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更是匮乏。

二、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的基本思路

(一)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的机制

1、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每个

员工都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并将

个人收入与业务经营成果挂钩。一家银行

长期以来形成的银行文化会潜移默化地

影响银行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

范,从而直接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和资产

质量,最终会影响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

平。良好的银行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

现的,需要靠银行一代又一代银行管理人

员用自己的言行培养,尤其是银行董事会

和银行管理层,要系统设计银行的信贷制

度框架,带头贯彻培养银行的风险防范意

识,培养正直、坦诚的个人操守,良好的职

业道德,形成诚信守约的良好银行内部文

化。还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

在风险管理控制流程中的责任,强化个人

责任追究制度。

2、完善风险管理工具。国外很多先进

■王灿雄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探讨

财税金融

105

20084

中国集体经济

中国集体经济

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还尚未在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方面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然而,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中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吸收西方商业银行的先进风险管理工具以及风险管理的技术经验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时,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风险工具及技术,必须结合实际,找出真正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具。

3、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代商业银行强调风险管理组织具有“三性一化”的特征,即统一性、独立性、垂直性和扁平化。集团董事会下设的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全集团最高的风险管理政策审议机构,不仅全面负责确定全集团风险管理战略,并实行集团风险管理战略。实行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集团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基层行风险管理部的垂直性监督管理,并在基层分设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以及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下一级风险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限及任职绩效进行审批和考核,并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

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及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现状,是否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决定银行安全的关键。英、美等国金融监管当局早已将内部控制纳入考评体系,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中国银行应当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及时性及独立性等原则构造起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把内控制度渗透到各个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每当一笔业务生成,其处理程序中都含有稽核功能和授权限制,当超出限制的范围,电脑就会自动拦截,显示并送往主管稽核部门,由主管部门负责复查,通过复查后由主管部门授权,才能继续业务操作。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信贷内部控制应尽快向电子化方面发展,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及风险状况,并及时向监管当局报告业务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只有建立良好

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科学规范、能够自

动纠正错误的结构,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风

险。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时,一方面必须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有效的绩

效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是使管理者和员

工的行为与银行的经营成果紧密结合,确

保落实银行经营目标的有效保障。另一方

面必须完善稽核评价机制。依据审慎会计

原则加强透明度建设,在绩效评价的基础

上,建立起董事、经理人员的薪酬与银行

绩效和个人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以鼓励

董事勤勉尽责,保持经理人员的稳定以及

上进心。

(三)适度运用破产方式

企业破产是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

一种现象,是正常的。但是破产这种经济

调整方式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不

良影响。超出常规滥用破产的方式,不管

在何种社会制度下,都将是灾难性的。它

不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削弱

中国本来就相当淡薄的信用观念和信用

约束机制,恶化信用秩序。因此,只能对那

些确实已资不抵债、名存实亡的中小企

业,在履行法定破产程序、法院依法宣告

破产后对其实施破产。在企业适度应用破

产方式的同时国家也应适当提高四大国

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以

减少企业破产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对于资

产、债务在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尽量不采

取破产方式,以避免造成较大的负面影

响。

(四)提高资本充足率

随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不断拓展,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资本在应对风险

的同时不被风险所侵蚀,同时又能使银行

的盈利能力达到最优状态,这是优化商业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避免银行资本不足而设置的资本充

足率指标是对银行自有资本的规定性的

约束,同时也制约了银行资金在创造的能

力。假设在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前提下,即

理论上认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已经能够应

对风险的前提下,对资本进行有效的配

置,从而节约资本,增加效益,就成为提高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途径之一。同时

我们可针对中国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

金比例偏低,呆账准备金严重不足的情况

依照西方国家实施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制

度的经验。

(五)规范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

要标准,通过强化信息披露方式,促使商

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一步透明化,接受社

会各方力量的监督,避免认为干预,取信

于民,使商业银行在股市中有更大的竞争

力和可信度。银行应该按照由内到外逐步

公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信息

披露工作;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也要进一步

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的功能,提高信

贷信息的准确性。

三、结论

从历史的角度和世界范围来看,风险

控制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

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而随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金融市场对

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

加快,一大批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形象良

好,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将大量涌

入,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

建立其内部评级系统,开展数据信息的收

集积累工作,建立中国自己的信息数据

库,并同其他多种措施相结合,实施有效

的风险管理,强化自身的盈利和竞争能

力。同时,外资银行混业经营模式对中国

银行的冲击,《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

理要求的提高以及政府对银行这一个特

殊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都对中国商业银

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

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中国商业银行应

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

管理模型,以适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

求。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信用风险管理是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

信用风险管理不应游离于整个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体系之外。

参考文献:

1、蔡玉林,刘冰,徐晶.中国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库,2004(15).

2、陈国辉,刘宗业,刘丽杰.风险度量

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J].金融会计,

2006(7).

3、刘芳.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

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金融与经济,2005(5).

4、付谣.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9).

5、于兆吉,杜宝贵,郭金龙.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J].财经园地,2005(10).

6、姚国臻,柏春红.对中国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纺织财会,2006(4).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财税金融106

2008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