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

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②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皮细胞表现最为典型

③上皮内大都无血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4.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5.微绒毛及纤毛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

6.结缔组织的特点

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

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无极性

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

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7. 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构

成,不含纤维。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力强。

8. 疏松结缔组织中几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①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属蛋白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核较小,着色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核圆,偏于一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有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④肥大细胞:细胞大,核小而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染为紫色。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血)、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子。

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白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①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一型胶原蛋白

②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分布很广,用醛复红可以染成紫色。弹性纤维较直,末端常弯曲,

可有分支。

③网状纤维:分支多,交织成网,主要由三型胶原蛋白构成,在镀银染色切片呈黑色。

10.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

电镜下,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表面积增大,细胞内任何一点距细胞表面都很近,有利于细胞内外气体的迅速交换。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50g/L,女:110~140g/L,有结合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11.几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白细胞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50%~70%),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与巨噬细胞一样有很强的趋化

作用和吞噬功能,自身死亡成为脓细胞。

②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0~1%),核分叶或呈S形,含肝素、组胺和白三烯,与肥大细

胞的分泌物相同,也参与过敏反应。

③嗜酸性粒细胞0.5%~3%:核多为2叶,可移行至发生过敏反应的部位,其释放的组胺酶

能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能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其释放的

阳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④单核细胞(3%~8%):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

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⑤淋巴细胞(25%~30%):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

12.透明软骨的结构

有较强的抗压性,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纤维成分主要是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基质中含有大量水分,这是透明软骨呈半透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13.骨组织的结构

(1)骨基质:即钙化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含水极少。有机成分包括胶原纤维(一型胶原蛋白,有机成分的90%)和无定形基质。无机成分又称骨盐,其存在形式主要是羟基磷灰石结晶。类骨质经钙化转变为骨质。骨质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2)骨组织的细胞

①骨祖细胞:位于骨膜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②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排列为一行

LM:核大而圆,色浅;胞浆嗜碱性EM:富含RER、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类骨质

③骨细胞:位于骨板之间或骨板之内,包埋于骨质中,扁平,多突起

骨小管:骨细胞突起所在的腔隙,含组织液

骨陷窝:骨细胞胞体所在的腔隙

④破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溶解骨质。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LM: 体积大,嗜酸性,胞质呈泡沫状

14. 长骨骨干的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骨骺构成,表面覆有骨膜和关节软骨,内部是骨髓腔。

①环骨板:是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外厚内薄。

②骨单位:即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③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骨板。

15.骨骼肌的光镜结构

明带(I带),暗带(A带),暗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一条M线;明带中央Z线。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①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定。

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末端游离,

止于H带外侧。

②横小管: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横行环绕每一条肌原纤维,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

作用:将神经冲动传入细胞内。

③肌浆网

终池:在A、I 带交界水平由肌浆网扩大并连通而成。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17. 心肌的结构特点

短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多为单核,居中;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分支连接处有闰盘。

闰盘:心肌纤维连接处的结构。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连接牢固。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信息传导,同步舒缩

18.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①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

②细胞质:尼氏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神经原纤维(由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物质转运、构成细胞骨架)(2)树突:一个或多个树突;短而粗,有多个分支;在树突的表面有很多树突棘

功能:接受刺激

(3)轴突:只有一个;细长,粗细均匀,分支少。轴丘。在轴突和轴丘内没有尼氏体功能:传递冲动

19. 突触(会画其电镜结构模式图)

突触前成分

EM: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

LM:银染呈环扣状——突触小体

功能:传递化学信号

20. 神经胶质细胞(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

①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体积最大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于白质,突起细长,分支少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于灰质,突起粗短,分支多

功能:支持、保护、营养

②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形成细胞

③小胶质细胞:来自于血液里的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可转化为巨噬细胞

④室管膜细胞:分布于脑室及脊髓中央管腔面,形成单层柱状上皮

(2)周围神经系统

①施万细胞:形成外周神经系统髓鞘

②卫星细胞:神经节内

21. 神经纤维的结构(有髓、无髓)

①有髓神经纤维:在PNS:轴突+髓鞘+神经膜。在CNS:髓鞘+轴突

②无髓神经纤维:在PNS:有神经膜,无髓鞘、无郎飞结。在CNS:只有裸露的轴突。

22.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三层)

内膜:内皮

内皮下层:薄层CT

中膜:弹性膜/平滑肌

外膜:疏松CT

23. 大动脉(弹性动脉)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结构:内皮下层较厚

中膜有40-70层弹性膜,夹有平滑肌、弹性纤维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清

功能:承受压力、血流连续

24. 中动脉(肌性动脉)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结构:内皮下层较薄

中膜10-40层环形平滑肌

内、外弹性膜明显,三层膜分界清楚

功能:调节各器官的血流量

25. 毛细血管适应其物质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

①长度长②管径小:6-8μm ③管壁薄

26. 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分布)

①连续性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内皮细胞完整;细胞间隙小,有紧密连接等;有一层连续、完整的基膜

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BBB)、肺:气血屏障

②有孔毛细血管

结构特点:内皮无核部分很薄,有小孔,有隔膜,基膜完整

分布:物质交换较旺盛的区域(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

③血窦

结构特点:腔大,不规则;内皮细胞有较大的孔;内皮细胞之间间隙大;基膜可连续、不连续,甚至缺失

分布:物质交换旺盛的区域(肝脏、脾、骨髓、某些内分泌腺)

27.两种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

①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界限,组织中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又称高内皮微静脉(HEV),

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经抗原刺激后可以扩大,并

出现淋巴小结。

②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有较明确的界限,含大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

生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可分为暗区和明区,其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型B细胞,

尤以顶部最厚,称为小结帽。

28. 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

结构: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者无截然界限。

(1)皮质:①浅层皮质: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

②副皮质区:又称胸腺依赖区。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淋巴细胞主要是

T细胞。内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部位。

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常见正在穿越的淋巴细胞。

③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二者相通连。被膜下窦为一宽敞的

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小梁周窦末端常为盲端,仅部分

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

(2)髓质: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髓索是相互连接的索条状淋巴组织,主要含浆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但较宽大,腔内的巨噬细

胞较多,有很强的滤过功能。

功能:①滤过淋巴②免疫应答

29. 脾脏的结构及功能

结构:(1)被摸和小梁:脾的被膜较厚,被摸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内形成小梁。

(2)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皮质。

中央动脉:小梁动脉的分支离开小梁,称中央动脉。

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

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相当于副皮质区,但无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

淋巴小结:在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

边缘区:在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含有T细胞、B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

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膨大,形成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及淋巴细胞

进入白髓的通道。

(3)红髓:①脾索②脾血窦

功能:①滤血②免疫应答③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

30. 内分泌系统的共同特点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的一般特点:①腺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团状、网状、滤泡状。

②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

③分泌物称为激素。量小,效能高,特异性强

④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循环系统。

31. 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及电镜结构。

①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分泌胺类、肽类、蛋白质类激素;

EM:含RER、Golgi Complex、膜被分泌颗粒。

②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仅包含肾上腺皮质细胞、性腺细胞;

EM: 含管状嵴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脂滴。

32.甲状腺的结构特点,分泌的激素以及作用

结构:外包有薄层被膜,分为许多大小不同的小叶;实质部分主要由大量滤泡构成。

甲状腺滤泡:①由单层立方滤泡上皮细胞围成,形态随着功能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②腔内含有透明的胶质,嗜酸性,含有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滤泡上皮细胞:EM:富含RER、高尔基复合体、分泌颗粒、胶质小泡、溶酶体、

微绒毛。

作用:合成、分泌甲状腺素

33.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HE染色:着色浅淡银染:呈棕黑色

作用:分泌降钙素(促进成骨;抑制钙离子的吸收),使血钙浓度下降。

34.肾上腺皮质各带的结构特点以及分泌的激素

(1)球状带:①位于被膜下方,占皮质厚度的15%

②细胞排列成球形,较小,核小,染色深

③分泌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保Na+排K+

(2)束状带:①位于球状带深面,占皮质78%

②细胞排列成索状,核大、染色浅,胞浆浅染,呈泡沫状

③细胞索之间有窦状毛细血管

④分泌糖皮质激素作用: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变为糖

抑制免疫应答、抗炎

(3)网状带:①位于皮质最内层,占皮质7%

②排列成网状

③细胞染色深,核小、致密

④分泌雄激素及少量的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35.垂体的腺垂体远侧部细胞分类及激素

(1)嗜酸性细胞①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的生长

未成年期分泌不足:侏儒症,分泌过量: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量: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乳汁分泌

(2)嗜碱性细胞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皮质束

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③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LSH)和黄体生成素(LH)

36.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静脉窦

37.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1)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弓状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释放多种激素(释放激素RH,释放抑制激素RIH)(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催产素oxytocin,这些激素经轴突运送到垂体神经部,并被释放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流到达其靶器官发挥作用。

38.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①上皮:不同类型

②固有层:LCT(血管,淋巴管,淋巴组织,腺体)

③粘膜肌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CT(血管,淋巴管,腺体,神经丛)

(3)肌层:骨骼肌或者平滑肌,神经丛

(4)外膜:纤维膜,浆膜

39.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位置、光镜以及电镜结构)

(1)壁细胞位置:峡和颈部较多

LM : * 大,圆或锥形;* 强嗜酸性

EM : * 细胞内分泌小管

* 微管泡系统

* 线粒体丰富

(2)主细胞(胃酶细胞)

位置: 以腺的底部为多

结构: 蛋白质分泌细胞RER -嗜碱性强(细胞底部)

Golgi complex

分泌颗粒:胃蛋白酶原

40.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41.胰腺的基本结构

胰腺实质由外分泌部(腺泡、导管)和内分泌部(胰岛)组成。

42.胰岛的构成(四种细胞的分布、数量以及各自分泌的激素)

①A细胞:分布在胰岛周边部,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分泌高血糖素

②B细胞:分布在胰岛中央部,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分泌胰岛素

③D细胞:分散在胰岛周边部,A、B细胞之间,占5%,分泌生长抑素

④PP细胞:存在于胰岛周边部,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43.肝小叶的概念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①中央静脉

②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板,在切面上呈肝索。

③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不规则

内皮有孔,无隔膜,无基膜

通透性大,血浆可通过(物质交换)

肝巨噬细胞Kupffer cell :在窦中或窦壁上,保护防御

④窦周隙:位于肝板与血窦内皮之间,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充满血浆,肝细胞浸浴在其中

贮脂细胞:储存维生素A;产生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

⑤胆小管: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

管壁由细胞膜组成,靠近胆小管的相邻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

44. 肝细胞的三个功能面

血窦面、细胞连接面、胆小管面

45. 门管区的概念

门管区:相邻肝小叶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的三角区

门管区内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46.气管的结构

(1)黏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 固有层(CT)

(2)黏膜下层:CT(含丰富混合性腺)

(3)外膜:C-型透明软骨环,平滑肌

47.肺导气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都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相对增多

48.肺小叶的概念

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49.肺泡上皮中两种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以及功能

①Ⅰ型肺泡细胞:扁平,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为气体交换提供广大的面

②Ⅱ型肺泡细胞:立方形、圆形,数量多

分泌形成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

嗜锇性板层小体

50.肺泡隔的概念

肺泡隔是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①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使肺保持弹性

②含有密集的毛细血管———保证气体交换(连续性毛细血管)

③肺巨噬细胞——吞噬进入肺泡及间质的尘粒、细菌(由单核细胞演化而来)

51.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52.肾小体的结构

(1)血管球①有孔毛细血管②入球微动脉管径大于出球微动脉

③血管系膜:a.球内系膜细胞——合成基膜、系膜基质,吞噬

b.系膜基质

(2)肾小囊①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②脏层足细胞: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裂孔膜

53.近曲小管光镜以及电镜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LM: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锥形,细胞分界不清,胞体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圆,位于近基底部。上皮细胞腔面有刷状缘。

EM:①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明显扩大)②细胞侧面有许多侧突,细胞基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使细胞侧面及基底面面积扩大,有利于重吸收物的排出)

54.远曲小管光镜以及电镜结构特点以及功能

LM:①无刷状缘②胞质染色较近端小管浅③基底纵纹清楚

EM:细胞表面有少量短而小的微绒毛,基底部质膜内褶不如直部发达。

功能: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醛固酮可以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55. 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呈三角形。

56.睾丸的光镜结构

被摸(鞘膜+白膜),鞘膜(脏层+壁层),睾丸纵膈(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小叶,生精小管,直精小管,睾丸网,睾丸间质(生精小管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57. 生精小管(生精细胞、支持细胞)

(1)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2)支持细胞:①支持和营养②吞噬残余体③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抑制素

④保护,参与血-睾屏障的构成

58. 睾丸间质细胞光镜电镜结构

LM:成群分布大,圆,强嗜酸性

EM: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三个特点),分泌雄激素

59. 精子的发生

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发生

①精原细胞的增殖②精母细胞两次减数分裂③精子形成

60. 精子的形成过程

①核染色质浓缩形成精子的头

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

③中心体移向顶体对侧,微管延长成为精子尾的主要结构

④线粒体集聚包在中段成为鞘,提供能量

⑤脱掉多余的胞质(残余体),运动更快

61.卵巢的光镜结构

表面上皮: 单扁或单立

白膜:DCT

皮质: 卵泡和CT

髓质: LCT -血管、弹性纤维

62. 卵泡的生长过程(原始卵泡——成熟卵泡)

63.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64. 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细胞团.

颗粒层细胞-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

卵泡膜内层-膜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

黄体是一个暂时性的内分泌腺

6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66.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顶体反应:

透明带反应:

植入:胚泡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胚盘:内细胞群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圆盘状的胚盘

67.三胚层的分化

68.蛋白质分泌细胞

电镜结构:含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光镜结构:胞质呈嗜碱性,核大、圆

Eg: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浆液性腺细胞、神经细胞、主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

69.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电镜结构:含丰富是管状嵴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脂滴

光镜结构:核圆,胞质嗜酸性

Eg: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卵泡膜细胞、膜黄体细胞、颗粒黄体细胞

70.组织胚胎学中主要的屏障性结构:

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BBB)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气-血屏障:肺

滤过屏障

血-睾屏障: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侧突形成的紧密连接

胎盘屏障:位于胎儿与母体之间。包括滋养层、基膜、CT、内皮基膜、内皮(毛细血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