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章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章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课时

课题: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执笔人审核人:讲授时间:课型:新授

学习难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知识目标: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能力目标:调出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具有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变化。

情感目标:理解保护生态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复习导学:

1、自然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在中形成的各种生态系统,包括、和。常见的有、、、、

等。

2、人工生态系统是指在或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

如和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3、荒漠生态系统生物,是地球上生态环境的地区之一。

课前预习:

1、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划分为和两大类。

2、生态系统是一个的系统。在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中,绿色植物是

的成分,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大型的动物如狐狸、、等则是的成分。

3、生态系统是一个的系统。不仅有外面的进进出出,还与外界环境进行、、的交流,同时受到更大的环境因素(如、、、等)的影响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1、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A、草食性动物的大量减少

B、肉食性动物的大量增多

C、生产者大量减少

D、分解者大量增多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蚕和粮食全面丰收。右图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

有等生物作为。

(4)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的原理建立的。

3、如右图所示各成分可构成一个()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D、捕食关系

4、啄木鸟一般适于生活在下列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A、草原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

B、由全部植物和动物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

D、由所有生物组成

6、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个人经济之处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避免通过筷子传染疾病

7、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A、草食性动物的大量减少

B、肉食性动物的大量增加

C、生产者大量减少

D、分解者大量增加

8、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全部杀掉,那么鹿的数量将会怎样?() A、保持相对稳定 B、先上升后下降 C、上升 D、下降

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壳运动频繁

C、过度开发,毁林造田

D、长年干旱所致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 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 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学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分析、结论。 五、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种类非常之多,约200多万种,而这些生物要很好的生存与什么有关呢?(答:环境。)对,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各种生态系统。 讲述: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着,这就组成了一个一个的生态系统。如:大到整个生物圈,小到一滴池水。

同学们,请分析:校园里的草地是生态系统吗?为什么?(答:略) 那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活动:请同学们看书P71页图: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 类型? (答: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答: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答:需要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食物) 4、要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森林中还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土壤及其中的各种生物和矿物质养料) (学生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解答提出的问题。) 通过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发现这些物质由几部分组成呢? (答: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很好,可见,生态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这些生物又可以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发 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自养的植物,是生产者;异养的动物,是消费者;异养腐生的细菌、真菌、动物,是分解者) 讲述: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环境由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组成。 请同学们分析校园中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作用,并完成下表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能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归类、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的分类”的游戏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播放《人与自然》录像,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写出的物体,引导讨论。 3、引导自学并总结生物的特征。 4、引导学生训练。 学生活动 1、观看录像,说出看到的物体。 2、,小组讨论,简单分类。

3、小组合作,总结生物的特征。 4、对老师提供的物体进行判断。 5、拓展活动与总结 5、如果我是小草,我想说。 ◆ 作业:1、基础训练p1(基础)、p2(附加) 2、四人一组设计表格调查学校或者居住小区的动、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3、能够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阅读、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热情,要求学生能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思考、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调查的过程组织。 ◆教学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做好调查记录。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1、出示诊断测试题,激趣导入。 2、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 3、组织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调查。 4、激励评价、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 1、回答问题,对调查方案做简单评价。 2、自主展示并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把校园内有关的生物进行统计与分类。

初一生物生物圈

沂源县历山中学生物导学案(初一上)(3)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主备人崔田田审核人高和菊)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 2)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和分析资料,共同合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3—14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包括哪些范围?在这些范围里分别有哪些生物? 自主探究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页红色背景里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 、。资料的形式包括、、以及等。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资料分析中的图片,小组讨论15页上的三个问题,看哪个 小组讨论的认真积极。 通过资料分析,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和,还有和。 3、请你运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以及你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 三、自学检测: 1、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A.地球 B.海洋和陆地 C.人所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 A.海洋 B.江河湖泊 C.沿海区域 D.海洋和江河湖泊 3、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表面 C.水圈的上部 D.各个圈层 4、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鸟类 B.昆虫 C.鸟类和昆虫 D.鸟类、昆虫、细菌等微生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 课 型:复习课 主备人: 课题: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人: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些? 重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 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PPT 、知识回顾(约5分钟)。 卢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 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 重难点 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 学 教 暗的 1: ■ -:达 生物 靈所有生r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 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和交流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湿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植物能增加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一植物 消费者一动物 分解者一细 菌、真菌 阳光、空 气、水等 生态系统中的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 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提醒: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 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害虫数量增加食虫鸟食物增加食虫鸟数量 ()()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思考1: ①草原中生活着草、羊群和狼,由于狼的捕食,羊群数量减少,分析草、羊群、狼的数

量是如何达到逐步稳定的? ②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 ③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知识链接 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思考2:向人工鱼塘中施加动物粪便能提高鱼的产量,但也能导致鱼大量死亡而减产,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外界干扰因素后并使自身_________ ____的能力。 b: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自我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后 的能力。 B特点: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后,其恢复的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新人教版致同学们: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教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的方法之一。 1、根据调查对象不同,调查可分为普查和抽查两种形式。 2、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 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旗形树、仙人掌的针形叶、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和高考真题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 一:掌握并背诵知识点 1.生物的七个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____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⑥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⑦除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地球上________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时: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6.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消费者。 8.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 ( )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最终来自与__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10.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二:中考练兵 1.(2016.万州)万州某中学的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根据以上描述,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环境。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2013年高考研讨)(原创+改编)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各图所示的某些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A中,共有条食物链,若由于某种原因蛇突然全部死亡,则短期鹰的数量将。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上图B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3)上图C中,假设在每种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从来源不同的途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草中含900kg的生物量,最多能使鹰增重 kg。 (4)上图C中,假设每种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比例不知道,每种较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比例也不知道,要使鹰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草 kg。(5)上图D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提供给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8 增加植物→鼠→猫头鹰 (2)3250 (3)4 (4)25 (5)25A/(5-4x) 2013年一模 28题(16分)研究发现,某污染重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目前人们依据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甲基汞通过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 。 答案:(1)净化水体空间(垂直和水平)(生物)群落演替(2)食物链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释放过多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从影响酶的活性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载体蛋白的角度回答) (3)分解者分解者和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种植能大量吸收贡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在贡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分解甲基汞的真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2.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 3. 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 ) A. 不能生存 B. 数量下降 C. 数量上升 D. 数量不变 4. 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 A. 初级消费者 B. 次级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分解者 5.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 A. 生物之间有间接关系 B. 生物之间有直接关系 C. 生物之间有食物关系 D. 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6.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m 2腐殖 质时间(年) A. A 是热带草原,B 是热带雨林 B. A 是热带雨林,B 是温带雨林 C. A 是冻土苔原,B 是热带雨林 D. A 是热带苔原,B 是温带草原 7.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各级消费者 8. 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 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是 9. 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 A. 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 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 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10.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和食物链 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食物链、食物网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案人教版

生物和生物圈 年级七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标依据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使每个公民的责任。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活动,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所以教师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过程与 方法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 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 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 测(含解析新) 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二了解生物圈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 专题02 了解生物圈 知识点梳理: 生物圈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②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②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7、生态系统(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做食物链。写法要注意:①由生产者为起点②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③不包括分解者 (5)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越多。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生态系统在考纲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为Ⅰ,其他考点能力要求为Ⅱ.本专题内容在近五年天津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 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 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答案 D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 C 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