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

指南针的应用

③各国君主的大力支持(已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3、经过(“4个人物4条线路”)

时间:15-16世纪

简况:

时代国家时间人物航线

葡萄牙1487-1488 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西班牙

1492 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1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4、影响:

①争鸣地缘学说正确性。

②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和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

③各国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④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⑤揭开早期殖民掠夺的序幕。西欧各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1、时间:16世纪

2、史实:

西班牙、葡萄牙是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它们的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紧紧联系在一起。

继两国外,英国、荷兰、法国等国也先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3、影响: A一方面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灾难。

①对殖民地:B 另一方面,客观上对其落后的制度是一种冲击,传播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观念。

②对欧洲: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国际格局和历史进程:A 欧洲开始对亚非拉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形

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B各大洲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

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第四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代表人物和内容 A

?马丁-路徳宗教改革 A

一、文艺复兴

1、定义: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时间:14-16世纪

3、发展概况: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

原因:

根本原因——意大利北部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较早的地区之一,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迫切要求铲除封建制度的传统,

建立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

●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是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文化环境——作为欧洲古代文化摇篮之一,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世纪时

文化也相对比较繁荣;

●15世纪前后,许多拜占庭学者移居意大利城市,带来大量珍贵的古代古希腊、

古罗马的典籍和艺术品,促进了意大利艺术家和学者对古典文化的了解、研究。

●经济后盾——意大利相当富庶,其财富能够为艺术、学术提供赞助。

●统治者的支持——意大利的统治者颇为积极地扶持艺术家和作家。

●罗马天主教会中心在意大利,所以受压制特别厉害,反抗性亦尤为强烈。

4、文艺复兴的核心:(拿什么去反封建)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摆脱神的束缚。

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

5、代表人物:

地位人物代表作意义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神曲》揭露教会的贪污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微笑表达出人的情感

米开朗基罗

《大卫》人体的健美与力量《哀悼基督》痛哭的圣母具有人的情感

拉斐尔圣母人间温柔、典型、充满人性和母爱的女性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君主论》最早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专著

6、成就(拓展到西欧各国):

地位人物代表作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

塞万提斯【西】《堂吉诃德》

自然科学领域

哥白尼【波】日心说(反对教会,动摇封建神学基础)布鲁诺【意】提出宇宙概念

伽利略【意】用望远镜验证日心说

开普勒【德意志】提出行星绕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培根【英】“知识就是力量”

7、文艺复兴的影响:

①思想:冲破神学桎梏,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的启蒙思想出现打下基础,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开辟道路。

②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人们开始怀疑原先的理论。

③文学艺术:诞生众多精湛的艺术品和文学杰作。

三、宗教改革

1、定义:16世纪爆发于德国,并迅速席卷西欧的一场由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改革。

2、背景:

①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②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3、概况:

①最早爆发于德国

②先驱:马丁路德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信仰得救”

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圣经高于教皇

君主权力高于教皇,激发民族意识

5、影响:

①宗教改革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直接打击了和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新兴的民族国家。

第一单元小结:民族国家形成

西欧殖民活动需求君主专制产生

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上层建筑适应文艺复兴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宗教改革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使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

等领域开始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2010.12.1 by徐小宁^..^

第四分册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单元线索:

资本主义制度

17-18世纪——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时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专制王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政治美国独立战争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法国大革命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启蒙运动

动摇了封建统治

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

第5课英国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B

?光荣革命A

?《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一、革命背景

1、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业: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手工业: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海外贸易: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

2、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形成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

宗教:迫害清教徒

经济:实行专卖制,横征暴敛

二、过程

1、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2、两次内战(“1人1军3战役”)

3、1649处死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覆灭

4、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军事独裁

5、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6、结束——1688光荣革命

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君主专制,对参加革命者反攻倒算,激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1688迎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詹姆士二

世,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的影响:标志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

宣告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终结。

7、《权利法案》与《王位继承法》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初步确立。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最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

史发展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A

?批判君主专制B

?宣扬自由和平等B

第七分册第30课31课 17世纪英国法国的启蒙思想

?洛克B

?孟德斯鸠B

?伏尔泰 B

?卢梭B

一、背景

1、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思想武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17世纪被称为“天才的世纪”,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化学方面的卓越成就,给予人们的思维以革命性的启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不受教会控制,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用真理统治世界。

● 铺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启蒙运动是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步。 二、概况

三、主要观点 1、洛克

洛克首创了政治分权学说,为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

人物 地位 观点

代表作 政体 影响 洛克[英]

1、保护私有财产

2、政治分权学说

3、强调反抗暴政

《政府论》

君主立宪制

法国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挥 孟德斯鸠

奠基

1、三权分立

2、法律基础

《论法的精神》 君主立宪制下

的三权分立 美国1787年 《合众国宪法》

伏尔泰

泰斗

1、反对教会权威

2、开明专制

3、自由平等

《哲学通信》

开明君主制 (英国式 君主立宪)

卢梭

最激进 1、经济的不平等是一切

不平等的根源

2、社会契约论

3、人民主权说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论》

民主共和

法国大革命 法《人权宣言》 美《独立宣言》

狄德罗

公开提出唯物主义

1、公开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2、社会契约论

《百科全书》

启蒙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联合统治,即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论证,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洛克提出,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权力要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由君主行使。君主服从法律,但对议会有一定的制约。

洛克认为,国家根据契约产生,政府的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如果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人民就是最高的审判官。他强调反抗暴政,反对暴政只会导致政府的解体,不会造成国家的解散。

他的思想后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挥。

2、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他认为,存在着一种人的“根本理性”,“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类的法并不服从于神,而是遵从理性。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明确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3、伏尔泰

伏尔泰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信仰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他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天主教教士为“败类”,但他并不反对宗教。

伏尔泰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制约君主权力以免专制统治;制约贵族权力以免无政府状态;实行政教分离。

他还倡导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4、卢梭

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认为契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政府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人民自然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权。卢梭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是法国大革命,尤其是雅各宾派专政的理论基础。

四、共同观点

1、批判君主专制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2、规划理想的社会制度,主张实行法治

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3、宣扬自由和平等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启蒙思想家们也积极倡导平等,认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平等意味着独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种天然的权利,在社会状态下,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五、影响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

1、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2、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

3、也会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A

?《独立宣言》A

?联邦制度的确立B

一、原因

1、经济基础: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族基础: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

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在北美的广泛传播,且更易传播

4、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导火线:1773 波士顿倾茶事件

6、1774 第一届大陆会议

二、进程

1、爆发: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标志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英军约克镇投降

6、结束:1783《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性质和影响

1、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影响:国内----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国际----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四、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从邦联到联邦)

1787年5月-9月,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影响:积极—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利分配的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

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局限—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

等的权利。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任首任总统。

第8课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的召开 A

?革命爆发的标志B

?《人权宣言》B

?拿破仑称帝A

?《法国民法典》B

一、原因:

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社会原因:等级制度森严,阶级对立尖锐。

3、思想原因: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4、英国、美国革命的推动。

5、波旁王朝财政危机的加剧。

二、进程

1、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人权宣言》:

●内容: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地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影响:将启蒙运动宣传的政治学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对世界产生深远影

响。

1791年宪法:

●内容:宣布废除一切封建制度,取消所有特权

体现自由、平等、国民主权等思想

规定三权分立原则,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地位: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4、拿破仑帝国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开始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

内容:否认封建等级制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影响:从法律上巩固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秩序;

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5、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战争分类:前期—革命性为主

后期—争霸性和侵略性为主

战争评价:积极影响—把大革命自由、平等理念呆到政府第,动摇欧洲封建统治

秩序,扩大法国大革命影响;

在占领地区推行民法典,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消极影响—侵略奴役当地人民,激起反抗。

三、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

2、使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3、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孕育B

?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A

?蒸汽机A

?铁路A

?“世界工厂”A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B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B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血汗工厂A

?社会立法B

?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C

第七分册第三十三课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

?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B

一、工业革命以及现代化的含义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

(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会城市化、观念理性化)

二、工业革命的孕育(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18世纪,英国宪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使国内政局保持长期稳定。

●英国政府重视商业利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

●通过立法,尤其是《垄断法》的实施,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最早形

成了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制度。

2、经济条件:

●圈地运动引发农业的革命性变化,资本家经营的农场将谷物种植与畜牧业结合

起来,推行多种作物轮作制,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煤炭资源的开发、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使英国获得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

业生产的能源、资金和原料,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

力。

3、科技条件:

●17世纪的英国已经是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在实验科学和机械技术方面处于领

先地位。

●英国的工场手工业面向大众消费,产品批量大、规格化,易于发展分工和采纳

新技术。

●发达的手工工场,在产业分工、技术进步、熟练工人培养等方面为机器大工业

的生产打了下良好的基础。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和理论,具有概括和总结能力,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2-4个简答题。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 六、答题要求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附:《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736历史学基础(世界史部分)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世界史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36] 一、考试性质 世界史基础考试是为黑龙江大学招收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科目。通过考试了解考生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世界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测知其能否达到合格的程度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阶段。 二、考试要求 1、掌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史实,能够清晰明了地把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世界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内容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讲课学时: 64 讨论学时: 4 习题学时: 4 学分: 4 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课程简介 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 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 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909世界文明史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909世界文明史 适用专业: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简答题(简述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文明史》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2门历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工业文明的曙光 1.西欧的原初现代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2.全球化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第二章工业文明的来临 1.工业文明在欧美大陆的确立:工业革命、现代民主政治的拓展、社会主义运 动的兴起 2.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向工业文明艰难迈进的诸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转型期的震荡与探索 1.转型期的震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转型期的探索: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欧美资本主义现代 化模式的改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土耳其、墨西哥)赶超型的资本主义现 代化模式的创立 第二章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 1.推动现代化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联合国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殖民体系的瓦解 2.现代化的扩大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扩大、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 进一步调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成就 3.整体世界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冷战的兴起第三章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 1.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兴起:新技术革命、“新经济”的兴起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区域化的迅猛发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样卷(参见往年试卷)

世界近代史时间纲要

世界近代史时间纲要 14~15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3~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欧洲)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扬人文精神(反对教会统治)。【问题】: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什么是人文主义精神? 开始强调:“民主”、“科学” 【扩展】:文化: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主张“幸福在人间”,批判宗教守旧思想。 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圣母),米开朗基罗(大卫)。 欧洲文学:英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莎士比亚(剧作家);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06一中、外古代史综合)23.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词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5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①1487~1488(葡)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7~1498(葡)达·伽马到达印度 ②1492(西)哥伦布远航到美洲 15世纪后段~16世纪前半意大利文艺复兴达到鼎盛 西班牙、葡萄牙:大西洋以西的殖民地多归(西班牙),以东的殖民地多归(葡萄牙):1500,葡萄牙殖民巴西,美洲其余为西班牙所有。 【殖民掠夺】:“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马克思) (06二世界近现代科技)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欧洲的商业革命;大西洋的三角贸易。 ①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 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 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

世界近代史考纲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比较:

《世界史》考试大纲

《世界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史料解读、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每个名词10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二部分:史料解读与分析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料解读方法和分析表达能力,解读史料要准确,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史料2-4段,并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课程总体说明 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它的时间范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全过程。 它的基本内容在战前和战后有所不同。在战前,主要内容是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同时,世界现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它斗争的历史。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等关系的历史。在战后,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的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这三股潮流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当代世界史的中心内容。展示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然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宣告结束。90年代以后,战后以美苏矛盾为主线的时代结束了。基本矛盾又发生了变化:西西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的矛盾;两制矛盾,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在这些基本矛盾中,什么是主要矛盾,学术界正在争论之中。有的认为西西矛盾是主要矛盾,有的认为南北矛盾是主要矛盾,西方国家有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仍在发展变化之中。世界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转化之中,这需要史学工作者不断地观察、研究总结,以便对战后世界史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解释。 鉴于当代世界史发展的阶段性迄今尚模糊难辩,历史学者对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过程,而且过去史学界对世界现当代史所作的分期在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不能正确反映世界现当代史的发展过程,所以在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划分之前,我们姑且对世界现当代史不作阶段性划分。仅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标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目前流行的是对世界现当代史不作任何划分,就叫20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时:32 学分:2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教学时数分配

注:下编各专题内容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系统学习(基于课时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原因考虑)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专题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的: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4、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5、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6、能够独立分析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教学内容: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变化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专题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什么主张和方案;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考点

世界近代史 第一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 (1)概况: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以宣扬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神权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作用: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人物及活动: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①成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权利法案》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注,国外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②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国外:推动了欧洲资本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①《独立宣言》的内容:痛斥英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人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的权利;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②意义:对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对以后欧洲和拉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3)法国大革命(1789-1794) ①《人权宣言》内容: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 4.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期末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期末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17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 地点指导思想实质 兴起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的意大利原因: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形式:弘扬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蕴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18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意义 人物及代表作: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分为“炼狱”“地狱”“天堂”三部分,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9探索新航路的原因, 目的,动力,条件,经过,影响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东方财富;动力:《马可·波

罗行纪》的影响。 条件:指南针、造船和航海技术、地圆学说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最早到达东方);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环球航行第一人)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D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殖民扩张的影响:积极:促进欧洲与殖民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消极:但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三角贸易出现的时间,国家,路线,影响 时间:新航路开辟之后 国家:葡萄牙(最先),英国(后来居上,主要经营),法国 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主要的是奴隶贸易) 影响:“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近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78学时学分:7 理论学时:70 学时讨论学时:8学时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生 大纲执笔人:施兴和大纲审定人:周美云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近代国际关系史》是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制衡世界发展、调节各国关系、化解国际矛盾、维护人类和平、推动文明进步,以及对各国政府抉择对外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又能够为提升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水准,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构筑战略型理论思维,把中国推进到世界民族强林而发挥重要的教化和助推作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讲授《近代国际关系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南,首先坚持客观性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引出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结论。其次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弄清研究的问题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特定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去研究。不能超越历史事件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用当代文明去苛求前事前人。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一言堂以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破除理论禁区,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踪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实行讲授与课堂相结合的新套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正文 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兴盛与近代国际关系的肇始 (一)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整体性世界的最终形成及其影响。该节主要讲述地理大发现的国际地位;大西洋市场的初步建立;东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各地沟通联系的意义。 第二节欧洲早期的扩张和新兴国家的崛起。该节主要讲述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掠夺; 西班牙的衰落及其重要历史后果;荷兰共和国的诞生。 第三节三十年战争和欧洲势力的交融。主要讲述三十年战争的深刻背景;三十年战争始末;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均势的构筑。

世界近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World History 课程编号:406031030 适用专业:历史学 学时数:64 学分数: 4 执笔者:刘书增 一、考试总体要求 (一)考核目的 世界近代史是研究全球社会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含现代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世界近代史的考试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社会变革及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是走向一体的必然。 (二)考试从三个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测试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内容包容低层次内容,其涵义是:识记──准确地识别和记忆基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主要的历史结论。理解── 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的历史概念,结论和观点;理解历史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理解历史材料的内容、要旨。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论证。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三)考试要实现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 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和思想教育 (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2、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越小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 3、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4、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 5、文字准确、表述条理清楚。 二、考试内容 绪论 第一编:近代世界的曙光 识记:教皇子午线,人文主义,《九十五条论纲》,南特敕令,重商主义,根特协定。 理解和运用: 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影响; 2、比较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 3、评价人文主义; 4、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5、分析英、法、俄、西专制制度的异同。 第二编:革命时代 识记:汉萨同盟,《大抗议书》,开明专制,米勒特制,《航海条例》,《独立宣言》,网球场宣誓,八月法令,《拿破仑法典》,《俄罗斯真理》,西进运动。 理解和运用: 1、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2、试评价克伦威尔;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3、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4、评价“开明专制”; 5、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穆斯林帝国衰落的原因; 7、殖民扩张的后果; 8、论述西方形成优势而东方的落后及其原因; 9、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10、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11、评价君主立宪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12、评价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13、分析拿破仑战争的性质;14、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15、试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16、拉丁美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