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码头中心小学

2016.08.17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成长,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体格健壮,性格健全,心理健康,有思想,有理想,有创新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能力的人。

一、坚持育人为本,构建素质教育工作机制

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在构建素质教育工作机制方面,主要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把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机制”,即“辅导机制、预警机制、救助机制”。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指导教师。不少高中建立了“名师心访工作室”,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

第二,把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涌现出一批文化氛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校园文化不断丰富,其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实现了校园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标。

第三,把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全市大多数学校建立了家

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每年举办家长培训班、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确监护职责和教养义务,自觉地以健康品德、恰当方式影响和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拓展了家校共育的空间,为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素质教育教学平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主渠道是课堂。在深化课程改革方面,坚持做到了“四个促进”:

第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按照新课程“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每年都开展了新课程教材培训和教师培训。许多学校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形式开展备课、听课、评课等环节的指导,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思想由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目标由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转变;教学手段由常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转变;教学管理与评价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第三,促进课程模式转变。我们严格要求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积极鼓励学校因地制宜,结合校情,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本课程模式,为学生培养特长、扩展视野、开发潜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不少学校应建立了电脑、绘画、书法、科技、摄影、英语角、文学社等课外兴趣小组,开设了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特长,自行选择,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学校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励全体教师投身工作,努力践行素质教育,使之成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为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要把优化社会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教师把素质教育传递给家长,使学生对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让家长参与我们的课堂,体会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还要倾听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的支持学生,开拓广泛的学习空间,广博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主动积极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进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活动,提高法律意识,严格履行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不良影响。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教师工资。要整治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继续完善国家教育立法,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加强教育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制定有关素质教育的制度和法规,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投身素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码头中心小学

2016.08.17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机制 摘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标杆管理的原理应用于学生评价,在学校推行标杆管理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是学校绩效提升的杠杆。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评价;日常评价;标杆管理;全面发展1.问题的提出 学生评价历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发展人士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可见,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强调的是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选拔性评价代替日常性

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日常学生评价和选拔性的考试区分开来,使学生评价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其最原始的本真功能。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学生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被当作了学生评价的主要功能,致使学生评价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新课程倡导的日常学生评价和选拔性的考试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评价。日常学生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强调的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它要求学生评价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都要凸显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发展功能。这既是新课程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标准。学生评价中每一个具体措施的提出与落实,都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改革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从理论上认清日常评价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摸索日常评价的操作措施和实施方法,以推动学生评价改革的深入进行,确保课程改革的成功。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不断尝试学生的评价机制,从2003年开始,在长乐初中进行农村初中“标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大胆改革了学生的评价机制,实施了学生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实施多年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仍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过多倚重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评价的特点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查找学习成败的原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通过反馈,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例如教师为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是否具备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是否具备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等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课内知识一维评价,虽然发挥了量化评价的作用,重视了评价的选拔功能,但对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的方式比较简单,这种评价完全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已在解题策略、思维或学习上长处和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评价内容要综合化,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基础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查时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操作实践、归纳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等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张扬,让各类学生在考查中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的是全体适龄的少年,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积极主动地发展,长大后能适应社会,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现在有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以期中、期末闭卷考试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 ——初一年级“培优补差”工作安排 我们初一学生差生多、底子薄、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弱,并且大多学生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大多家长做小生意,家庭环境差。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较多。面对大面积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老师应积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各位科任教师应根据学生现状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转化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行新课改上。课堂上关注差生,课后重视差生,不仅关注差生现在的成绩,而且关注差生的思想情况和成差原因,决不放弃一个差生,力求使每一个差生得到转化。 一、转变观念 为了正确看待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必需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因为传统的教育只能让一部分学生获得成功,而总有一部分学生或因天份不高,或因自己不努力,必须加以淘汰;现代教育思想则认为,不容许淘汰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促使其成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教师的责任就是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要树立转化一个学习困难学生与教育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重要的观念。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看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每一个人是否都得到了成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要让成功教育不是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 二、成差原因分析 教师除了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外,还要真正掌握学生成差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初一老师揣摩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差原因,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适应能力差:初一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到城区学校, 因环境变化,课程增加,学习方法改变,任课老师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 2、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3、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缺少内驱力。有些学生虽然有学习能力,但缺少学习积极性,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惧怕考试,一旦考分不高,士气低落,情绪沮丧。做作业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2300130.html,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于敬茹 来源:《活力》2019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受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涉及了德智体美劳这五项内容,本文围绕一个“劳”字展开,通过分析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发现目前劳动教育被忽视又重新认识的原因,最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贡献一定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作用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战胜眼前所面临的学习困难,更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爱护劳动者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劳动教育同当下的教育发展相结合,必然可以为教育改革的进程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 一、劳动教育的来源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已经发布了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指示。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以教基一〔2015〕4号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意见》分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四部分。从教育部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重视可以看出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目前的学生现状,在教育改革热潮的推动下,对于学生做出了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不单单是一样的脑力开发,而是引入了体力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家庭生活中要多劳动,要在懂得他人劳动不易的基础上,形成爱劳动者和以劳动为荣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二、劳动教育的发展 劳动创造了未来,在人类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劳动才有了人类的进化,社会的一切都在变化,唯独这一句“劳动才是创造未来”亘古不变,劳动之所以如此重要,与劳动的成果和起因有关,在原始人类的阶段,人们劳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打猎或者采摘野果以满足人生存的需要,再后来,建立起了社会,人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利用诚实的劳动换取等价交换物,现代的劳动在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下,帮助人们更好的生产与生活。心理学研究指出,劳动可以增加幸福感,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劳动使得人很累,应该是缺乏幸福感吧?其实不然,劳动能让人产生幸福感是有据可依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的辛酸和不容易,都会随着劳动的结束而减轻,而一旦劳动结束,人就会因为劳动的成果而受到激励,幸福感油然而生。

大学生自身如何实现全面发展

大学生自身如何实现全面发展 第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厚积薄发。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安排。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 第二,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工作方面,要进行多方位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高洞察力,努力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讲求团结合作,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 “ 双赢 ” 第四 , 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建立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 大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 深受大家的喜欢; 人生态度乐观向上, 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大学生应如何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所谓小学数学分层布置作业,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既注重他们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布置作业,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在个性特征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施教,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现阶段我们的教学工作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尤其是对人数多的“大班”而言,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因人而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分层教学无疑是最佳教学策略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分层教学研究”的主题,并做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 二、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1、摸底调查,划分层次。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要向学生说明这种分组和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会不间断调整。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典型材料

第二回民小学督导评估档案封面 第一卷办学方向关键词:典型材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整理时间:2014年10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典型材料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开展了“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音乐特色班”的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课题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实验研究使我们摸索出一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之路,同时也总结出一些研究的过程方法的经验和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我们之所以确信“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创建音乐特色班”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依据: ㈠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课题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运用了现代美学研究理论、现代脑科学研究理论以及心理学基础观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 ㈡政策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政策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教改之路。 二、课题的实施与控制 本课题实验方案中提出了如下解释性理论假设: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按国家现行课程计划,大纲实施素质教育,并作适当改革微调的基础上对实验学生实行“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使他在受完六年教育之后,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还具有设定的音乐特色的各层素质,各方面素质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 具体模式如下: 音乐特色 (因变量) 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活动班级集体 (自变量)建设 全面发展 (因变量) 为了使假设变为现实,为了实验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使实验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开展下去。 ㈠明确一个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以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创建班级音乐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 通过加强课外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创新等方面超出平行班的学生。 通过实验的实施,创建实验班的音乐特色,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小乐队、

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乐园

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乐园 ——黄冈市实验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应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已经把人的素质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这就使得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教育必须走到社会大舞台的中心。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凸现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总之,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必由之路。现代学校应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教师角色的现代内涵,不断开拓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黄冈市实验小学作为湖北省省级示范学校,理应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我校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办学经验的黄冈市教育局直属全日制小学。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学习的基本权利,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有力地促使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大胆探索和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新路子,形成了“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创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培养”的办学特色。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湖北省教改先进集体、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校。学校少先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并两次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2001年被评为黄冈市基础教育管理先进单位、黄冈市人事制度改革先进单位、黄冈市模范职工之家。2002年学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读书俱乐部,被评为市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2003年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东茹庄小学校长辛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一位校长对此都耳熟能详。经过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再次引起了我对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认真思考,一种感触深刻、紧迫感强烈的思考。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就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早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就实施“六艺”教育,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就是一种包含与谐发展用意的理想教育模式。古希腊雅典教育则形成了以体育、德育、智育、美育与谐发展的教育制度。 进入近现代,中外教育家通过她们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给人们留下来许多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思考。民国初年,就任教育部长后蔡元培先生即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说“五育”分别像人的筋骨、肠胃、呼吸与神经系统,不可偏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我们所要求的就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与整个的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与甚至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说:“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就是开发多种智能,并能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与业务爱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与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要站在历史高度来认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教育就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与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乎我们能否真正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事业能否实现这一重大战略问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措施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东社高级小学学生管理初探 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1、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在校外开辟了福寿山德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2、重视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班会、广播站、黑板报等教育阵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严格执行

国旗升降制度,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的演讲。“整肃纪律优化秩序规范行为营造浓厚学风”专项学生整治活动,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 3、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经常性的举办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中考百日冲刺动员会、规划人生,设定目标,努力拼搏的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学有动力,超有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名人警句牌换成了学生自己的座右铭,标语告示贴近生活、注重细节,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营造出一片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4、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主要是依靠班主任实施,我校经常性的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会示范课,有机会就让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水平,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德育教育。 5、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每学期开学,邀请东社派出所民警为学生做“青少年网络与犯罪”、“校园犯罪防范”等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初步确立起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 6、关爱留守儿童。我校地处山区,学生们的家长70%多常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这些学生监管不力、缺乏抚慰和疏于照顾,在市妇联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我校的心里咨询小组在张生娥老师和她的团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随时了解孩子们的 思想动态、成长情况,及时给予疏导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

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篇一:上喀拉苏学校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结 上喀拉苏学校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结 XX——XX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学校在学校大力推行幸福教育的良好氛围中,始终坚持“一切为 了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高举教科研的大旗,走“内部挖潜,课堂增效” 的教改之路,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多渠道、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发展的 平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顺利地、圆满地完 成了开学之初制订的各项教育教学计划,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 习习惯和卫生习惯,教育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在学校形成了“严谨务实、团结 协作”的教风和“勤奋乐学、文明向上”的学风,回顾开学至今的历程,我们

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突破口,多渠道地开展德育工作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情趣,高尚的道德品 质,增强学生的体魄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好的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于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大有裨益,为学生走向成功铺平了道 路。 二、以教学汇报课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举国上下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我们清醒 地认识到:改革才是发展之路,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 开学之初,我们就如何落实和推动新课程标准改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和研 究,在优化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作了总的部署

和安排,确定了开展新分新调教师展示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和新上初三教师过 关课等活动,要求“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自九月以来,在学校掀起了讲课、听课、评课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教学 能手。 三、以培养名师为目标,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育发展的根本在教师”。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爱岗敬 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在两个 主任的策划和部署下,九月份我们启动了“师徒结对,同伴互学”的传帮带活 动,开学初,我们以遵循“个人申报,师徒自愿组合、年级统筹”的原则,共 结对子5对,签订了结对协议,确定了师徒互学听课的固定时间表和机动时间 表。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和谐双赢。这一

实行全面发展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共5页

实行全面发展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实行全面教育教育的分类 1.1道德教育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 目前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让学生高度紧张。德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它必须建设有效的载体,要有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在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学生。不要一说到德育工作就是开会,一说到德育活动就是军训和春游。精心设计德育活动,精心组织德育活动,重实践轻说教,以青春的节奏来安排校园生活,以一颗童心来拥抱校园生活。 1.2智育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三大阶段,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连贯性很强,“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接受中等教育

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的作用是基础的。 1.3体育 在小学校中,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小学校大多忽视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提高升学率上,学校不得不增加主要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主要课程成绩。学校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还造成了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往往应付了事,不能及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不能实现创新。小学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还体现在对于体育教学支出的程度不够,学校把大量资金用在其他设施建设上,对于体育教学的支出很少,造成了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大多是场外进行,很少有小学修建室内体育场馆。在天气多变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开展室外教学,只能是室内自习或者把课给主课教师。这样小学生每周锻炼的机会减少,再加上锻炼的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这些问题体现,我们实在是不能不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担忧。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师素质,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将是我国新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教师培训机会。 2.农村学全面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全面教育成为课外学习版的应试教育。许多学校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长。于是各种各样的少儿社团和兴趣活动应运而生。当发现素质教育还没有占领主要阵地

核心素养_为了培养_全面发展的人_施久铭

13 本刊记者 施久铭 核心素养: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 计划)。 分析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 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 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 《教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宣威市落水镇初级中学:雷广定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把德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德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到:为人师表的地步。”那么,教师如何“树立榜样,以德育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德育”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文明的学习场所。可在校门口挂有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标语。在布置教室时,也用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用语。学生耳濡目染,置身于这样一个德育氛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二、教师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以德来“成人”的教育,其次才是“成才”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把德育工作切切实实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时时处处渗透好德育教育。 三、经常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到孤寡老人家慰问,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为工作思 路,以落实“全面育人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落实新课程,加强校本研究为重 点,以深化导学思想,单元整组备课为突破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内部管理,规范 教师行为,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实施德育工作模式,培养“活泼、向 上、文明、感恩”的人格,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人。 2、以培训活动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班主 任专业能力以及履职能力,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体育、卫生、校园文化、校园艺术化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新人。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德育工作 1、工作重点 (1)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2)培有一定影响的具有不同特色的优秀班主任,打造德育队伍,提升德育水平,使学 生全面发展。 (3)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2、具体工作措施 ①家庭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在开好全班家长会的基础上,适时召开优秀学生 和后进生家长会。进行走访学生家庭活动,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学校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落实德育课程体

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实施方案

中夏小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特制定我校的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对学校评价为主体,深入实施新课程。 二、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制度、工具等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正视自己、发现发展自己的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2、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3、可行性原则:评价方法力求灵活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4、客观性原则: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结果的客观、公正、公平。 5、全面性原则:本着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培养方面: 本着“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一观点,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张扬个性”。 2、教育研究方面: 本着“为了人的一切”这一理念,通过研究,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资源体系,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 3、教师管理方面: 本着“用行动来收获”这一价值取向,通过组织教师参与研究,整体提升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使老师们真正成为智慧型的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某某市某某学校办学工作解读 某某市某某学校位于洙河景区北京路与苏州路交汇处,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是某某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倾力打造的一所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校内高楼宏伟壮丽,山水景观交相辉映,名人石刻星罗棋布,文化长廊别具特色。长年的积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池,一亭一石,一楼一阁,无不向外界展示着它的温馨、精致、庄重、典雅。 建校十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某某市现代化学校”、“某某市文明标兵单位”、“某某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某某市平安和谐校园”、“某某市书香校园”、“某某市A级食堂”、“某某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等150余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高点站位,立足学生自身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落实了以生为本的工作要求,使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大幅提升。 一、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改工作首先必定是观念上的浴火重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最后落脚点应该是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学生才是学校真正要服务的对象,才是学校真正的“上帝”。办学就是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宗旨,契合了新课程“全面发展,能力和特长为重”

的基本要求。学校以此作为办学的核心思想在全校进行落实:一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础之上;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以保证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为践行这一办学思想,促进学校进一步提档升级,学校大胆提出了“三个更多”学生培养目标:一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世界名牌大学深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型、领导型人才;二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国内优质高校深造,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高等学府学习,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策略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全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搭建平台,即在空间、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创造条件,助推学生成人成才。 二、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塑身。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化教育工作地位,就是要利用正能量,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做到德育先行。中学时光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人生是非的分界线大多奠基于此。学校贴近学生的成长,谨慎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人生规划教育,学生上学伊始,班主任和导师通过观察了解,助其制定高中三年生活规划,让学生树立起成才意识,明确发展方向,鼓足成长自信。二是组织榜样示范教育,借助于“三名”(名校、名师、名

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案例

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 案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案例 宝坻六中 杨美娜 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案例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班级工作。但如何进一步使班级工作为课堂教学服务,有效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协调各种因素,尤其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学生自身发展上培养其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转变学生陈旧的思想观念,训练其积极的思维方式,如此等等。这一方面的工作,我是从全面开展课外活动开始的。 我们对课外活动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来说,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与能力的渴求。而课外活动则成为补充学生这一方面不足的主要途径。课外活动,由于其具有自由的发展空间,师生双方在这一空间内自由运作。教师的专长与学生的兴趣实现最大可能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我们超乎想象的教育实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厌学思想得以转变。平淡的校园生活充满了乐趣。教师的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学校众多工作相协调,从而使学校建设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为学校整体发展创造了先机。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这一点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大致相同。但由于课外活动的自由的伸缩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胜任,是课外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的目的在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获益者。在学校的严格管理和辅导教师的严谨组织下,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会沿着这样一条线索转变,而最终具有较强的自主的主体参与意识。在学生刚一接触活动课时,由于这一课型的自由发展空间大,知识能力结构灵活,趣味性较强,审美习惯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的参与究其本质是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冲动,具有较强的盲目性。这一过程开始的效果如何,决定了学生以后如何对待活动课的一种思想定势。教师要严格把握这一关键环节。这一阶段教师活动主要体现了一个“让”字。在我们自身榜样效应影响下,利用其好奇心,去“让”学生对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进行动手、动脑、搜集、整理、检索、思考,去发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另一个(些)陌生的层面。“让”他们去了解、掌握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培养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感恩教育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知父母、师长、同学、祖国的生育、培养、关爱、教育的恩情,正确认识了自己在家庭、集体、祖国中的地位与价值,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逐步形成了自觉知恩图报、明礼守信的健康人格,推进了班级感恩文化、礼仪氛围的逐步形成。但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