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初一地理说课稿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初一地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早上好!我是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设计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1、教材内容:

这一题目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围绕着“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本节内容共分2个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而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它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我所教班级学生属于全区尖子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了解了有关气温的知识,在加上第一章学习了等高线,有助于帮助理解等温线的判读。

不利因素:地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相对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地理兴趣和重视都不够。加之七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

2.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和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及年变化特点。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4.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绘图能力,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等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并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

(1)气温的变化特点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

(1)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与绘制

(2)阅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重难点的突破:

通过读图分析、启发探究、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等方式来突破重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

境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播报成都未来两天的天气预报,

引入---气温

播报成都未来两天

的天气预报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合作交流进行新课合作交流进行新课合作交流进行新课

第一步:由小组长牵头检查学案上“基础知

识”预习情况,并把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

方进行统计,我估计等温线判读第二点判断

地形可能存在问题,提出疑问后,全班分析

并解决。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

一、气温

1、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单位、观测时间和表

达方式属于了解内容,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学

案即可掌握。

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通过①先让学生观察并

读出图3.10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强调读气

温值时使用直尺正确读数)。

②然后思考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怎样求出月

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渡)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

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

小组长检查组员预

习情况并把在预习

过程中有疑问的地

方进行统计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学生完成“小组合

作”中的第1小题,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

上去写。

学生抢答

学生小组讨论读图

方法,选一个小组

的代表发言,其他

小组补充。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学案中“合作交流”

中第二题

学生用三角板﹑直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通过活

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和严

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

通过这四个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

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

活性。

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说、量、

算等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分析、

判断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用课后活动作为反馈练习,培养学

生进行方法、知识及能力的迁移并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最终实现思

维的“迁移”。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的。

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特点和阅读气温曲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呢?我是这样做的。

我有两种预案:

第一种预案: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好,所以针对这两幅气温曲线图,小组合作先讨论遇到这类图,第一步:应该如何读图?第二步:如何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讨论完成后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

充。

第二种预案:由于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按照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读图3.11、3.12并归纳出读图方法。

(一)气温的日变化

针对图3.11“气温日变化图”,让学生独立思

考完成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

气温值。

(指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在书上的图上

量。)

3、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

值是多少?

4、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之中,气温变化的一般

特点是怎样的?

(二)气温的年变化

针对图3.12“气温年变化图”,让学生独立思

考完成以下4个问题:

1、图上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读出该图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

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气温值。

(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3、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

什么?值是多少?

4、引导学生观察一年之中,该地气温变化的

一般特点是怎样的?

第二步:通过读图3.11和3.12,让学生分组讨论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这两种方案的取舍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反映

情况。

第三步:让学生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尺量出气温值

学生小组讨论读图方法,选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5页课后活动2,并用铅笔在图3.15上画出南半球气温曲线的形状

学生绘图,有问题提问,画好后并展

学生独立完成有关等高线和等温线的

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看哪个组找到的最多,找到以后选代表回答,并完成学案中“小组合作”中第6题。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活动1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活动2

和3

学生分析造成低温的原因并计算山顶的气温,请两个同学去黑板上算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挖掘图上所隐藏的信

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型的认识过程,突破了难点,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关于这个活动,我增加了两个问题:(1)、

判断该地位于

(北半球、南半球)(陆地、海洋),说

出你的判断理由?

(2)大胆推测如果是南半球,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学生用铅笔在图3.15上画)(过渡)这些气温曲线图3.11、3.12、3.15

是怎么画出来的?

绘制气温曲线图:

是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完成课本54页课后活动1,今年课本给出了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框架,大大降低了绘图难度:

1、老师对课本上绘图步骤进行简单解释,尤其针对第三步应强调先就相应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

(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草图演示一下)

2、要求小组内个人单独完成后,选出小组内绘制最好的图,全班展示。

3、在学生绘图过程中,老师全班巡视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

三、气温的分布

引入: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

布呢?引入等温线。

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

1、由于在第一章讲解了“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所以先复习等高线的有关知识,完成右

边这些问题。

2、出示等温线图,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看图,分析、讨论、抢答。我没有选用课本上图3.16是因为我认为图中判断低温还是高温中心,这个属于气温曲线中特殊区域,不便于给七年级学生讲解。(过渡)在掌握了等温线模式图的读图方法后,把它运用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中?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

温分布特点

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

呢?

1、针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先强调基本的读图方法,然后分组讨论从图

中能读出哪些信息?

学生大都能发现以下四个信息:

如: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③图中A处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

B处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④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设置了部分问题进行引导,降低了难度:

2、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二个信息,提问:世界1月份、7月份气温是不是也是由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引入课后活动1,通过第一个活动,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一个因素----纬

度位置。

3、针对学生读到的第三个信息,提问:( 1)、1月份和7月份、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疏密有无差异?(2)、A、B两点气温值是多少?哪一个要高?在1月份和7月份有无变

化?

引入课后活动2和3,在图中选取A、B两个点,让学生读出1月份和7月份A、B两个点的温度值,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二个特点,进而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二个因素

----海陆位置。

4、针对学生读到的第四个信息,图中A处有一封闭曲线,为低温中心,提问:什么原

因造成的?引入地形,

学生已经通过填写学案,知道了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所以直接让学生完成图3.18中的问题,计算山顶的气温?从这个可以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三个特点,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第三个因素----地形。

5、归纳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课堂预案:图上所隐藏的其他信息,学生也许发现不了,所以此时第一步:让学生画出南、北半球0 ℃、 10℃等温线,然后观察哪个半球的更平直些?由此得出第五个信息: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由

此发现第五个信息:

⑤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由北向南,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如何变化?这个结论有何作

用? 得出第六个信息:

⑥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第三步:通过图例观察温度最高和最低的洲,

得出第七个信息:

⑦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

极洲。

第四步:通过观察五带中,热带、寒带分布区域,得出第八个信息:

⑧热带平均气温高于20℃;寒带低于-10℃,为后面学习气候类型中温度带的判断打下基

础。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记忆本节课的主要知

识点。(小组内可以互相抽背)

2、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小结。

学生记忆主要知识

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应用迁

移巩固提高要求学生认真、快速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完成学案中的练习

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日变化特点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3、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气温的分布

1、阅读等温线图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这样设计既反映了教学要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又使学生看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说设计说明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的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2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郭寅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教材分析 重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 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式教学、发现教学法、地理迁移法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组昆明的风光图片,请学生欣赏。图片定格在昆明的一幢普通楼房上。 通过一个“考眼力,找不同”的小活动,对比昆明和潍坊 的楼房外观,设悬疑、提问题、导新课。 板书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讲授新课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我们把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 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 板书时间变化日变化 承转设问气温是如何测定的?怎样直观地反映气温一天的变化趋势呢?

展示课件自制动画片《气温自述》,使学生了解气温的测定和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结合潍坊的天气预报,学会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教师提问你感觉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从生活实际出发,看图明确气温日变化规律。 学习归纳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 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它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就 明显。 承转过渡请学生从四季服装的变化入手,明确气温不但在一天中有变化,在一年内也有变化。 教师讲授我们把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板书年变化 迁移学习能否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气温年变化规律呢?在学习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利用学 案提供的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生活动分四个大组,分别画出悉尼、巴马科、潍坊、格陵兰四地的年变化曲线图。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展示课件悉尼、巴马科、潍坊、格陵兰四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活动读图分析:1、悉尼与其他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有什么不同?

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单元第2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讲精练解析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7.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例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例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20.1 -15.8 -6.0 5.8 13.9 19.7 月份7 8 9 10 11 12 气温(℃)23.3 21.6 14.3 5.6 -6.7 -16.8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热带B.南半球热带C.北半球的陆地上D.南半球的海洋上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教材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以等温线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首先是如何读懂等温线图,教材以图文结合,说图析图的方式,解读等温线图中气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然后是如何应用教材设计了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差异的活动式课文,以完成课程标准中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要求。这个活动式课文的目的,一是巩固读图方法,即让学生练习前面学到的阅读等温线图的一般方法;另一个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气温分布图來归纳气温分布的规律,以验证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气温的变化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本节课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如果进行传统的教学形式授课会显得

非常单调、乏味。因此,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并且通过对比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如下处理。整堂课的设计以三个活动为主题,以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将课堂内容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中意图让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以图片、对比、问题和实验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思考,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经过课后反思,我总结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优势: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以中铁校园里不同季节的树木、学生不同季节的校服引入,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课堂中。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三个活动始终贯穿、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略图和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 A. 全年温和湿润 B. 晴天多,光照强 C. 7月热浪滚滚,稻花飘香 D. l月白雪皑皑,天寒地冻 (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可知,大不列颠岛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选A。(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太平洋-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所以选B。 【点评】(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2.2019年1月25日,巴中市气象台发布,受北方强冷空气与寒潮影响,巴中市通江县出现最低气温-7.2℃,该温度是自建站以来的最低温。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A. 农业生产 B. 交通 C. 人们生活 D. 旅游(2)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每年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是()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含答案)5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全球气接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 大量人工造林 D.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2)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A.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 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 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D符合题意。 (2)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是错误做法;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2.读各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习题(含答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有关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7月气温分布 B.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1月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分布 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冬季气温分布 2.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 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 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3. 读图,完成4-5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M地为() A. 北半球夏季 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夏季 D. 南半球冬季 4.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 B. C. D. 5. 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高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6.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A. 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B.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 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D. 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 7. 如图,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20~21 题. 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 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 糖料作物是甜菜 C.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 盛产温带水果 8.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洋流因素 D. 地形因素 9. 由南极洲乘船往北到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考察队员对气温的感觉是() A. 越往北走越冷 B. 先是越来越冷后是越来越热 C. 越往北走越热 D. 先是越来越热后是越来越冷 10.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A. 8时 B. 14时 C. 20时 D. 日出前后 11. 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如图),回答24-25题 据图中等温线判断,此图是北半球()季气温分布示意图.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3. 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A. 5°C B. 10°C C. 20°C D. 30°C 1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午后2时左右 B. 午后1时左右 C. 中午12时左右 15. 我们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读等温线图,回答5~6题 判断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 甲处在0℃以上,乙处在4℃以上 B. 甲处在0℃以下,乙处在4℃ 以上 C. 甲处在0℃以下,乙处在4℃以 下 D. 甲处在0℃以上,乙处在4℃以下 16.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读图(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左右() A. 2时 B. 10时 C. 12时 D. 14时【答案】 D 【解析】【分析】气温日变化: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能够从所给的图中找到信息并得到答案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要多加训练。 2.读各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2)对各地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B. 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D. 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属地中海气候;乙地终年温和湿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属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故选A。(2)甲是地中海气候,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是热带季风气候,丁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点评】(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读郑州市2019年1月18﹣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郑州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 A. 1月19日 B. 1月20日 C. 1月21日 D. 1月22日 (2)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 A. B. C. D.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题中郑州市1月19日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9,在这几天中最为严重; (2)阅读表格资料可知,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西风6级;读图 可知,表示雾,表示西风6级,表示多云,表示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 A. 河谷农业 B. 水田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绿洲农业(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

初中地理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析图、读图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合作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存在困难。 3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判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反映沈阳气温变化的视频,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气温和气温的观测 了解气温、气温的观测及平均气温(日,月,年)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教师稍加引导,清晰气温的基本概念。 活动3【讲授】气温的变化 学生播报沈阳的天气预报,引出气温的日变化。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出气温变化的讲解。 (1)气温日变化

通过读图,分析出气温在一天中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气温年变化 分组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沈阳、渤海、三亚、悉尼),展示优秀作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绘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习成就感。各组分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形成表格如下: 设计意图: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活动4【讲授】气温的分布 通过复习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知识的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小明计划到广州大学城参观,他搜集到了广州5日天气预报和广州大学城略图。据此回 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广州近几天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六大雨 B. 周日小雨 C. 周二阴转多云 D. 周三雷阵 雨 (2)广州大学位于大学城北站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正南方向 D. 西北方向(3)岭南印象园与大学城南站的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 ) A. 500米 B. 1 000米 C. 2 000米 D. 5 000米 (4)普通车牌号通常以汽车所属省区简称开头。小明到广州看到最多的车牌号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D (2)B (3)B (4)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广州近几天天气为:周六小雨,周日大雨,周二雷阵雨,周三雷阵雨;故选:D。(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 的指向一般为正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广州大学位于大学城北站的西南方向;故选:B。(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量的岭南印象园与

大学城南站的图上距离约1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1x1000=1000米;故选:B。(4)福建省简称闽,省级行政中心:福州;安徽省简称皖,省级行政中心:合肥;广东省简称粤,省级行政中心:广州;江苏省简称苏,省级行政中心:南京。由此可判定,小明到广州看到最多的车牌号可能是粤;故选: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4)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 B. 睛转阴,东南风3级 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 D. 睛转阵雨。西北风6级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回南天”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下图是 2019 年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等温线的含义,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温度,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2、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依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五)、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新课导入: 一、气温的变化 给学生欣赏几张同一季节不同地区不同景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出气温降水这一课题。 (师:冬季,我国的黑龙江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而我国的海南岛却郁郁葱葱的椰风海韵?两者之间差异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对,这主要是由气温的差异造成的。那么,气温是指什么呢?它的单位、和单位符号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填空) (老师给出几个温度值,学生读出来,并强调零下温度的读法。) (师: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天气预报播放的气温是指什么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下面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本53、54页,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回答) (师: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气温的测定通常利用气象园中的百叶箱来进行,气象台使用的温度就是在百叶箱里面温度计测出来的空气温度。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初中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分析】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分为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学以致用很重要。刚进初中的学生理解能力与接收能力有限耐心与责任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能够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在生活中运用气温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重难点> 气温曲线图的分析与绘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课时> 2个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想一想早晨与中午的气温一样吗?寒假与暑假穿的衣服一样吗? (二)新课教学 (天气观测)包括百叶箱、温度计、观测时间和数据采集等 (投影片)一组观测数据,怎样计算出日均温?(生思考回答)。出示计算公式,验证学生回答及计算结果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投影片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 (投影片)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你能画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曲线图吗?(纵坐标用月平均温,横坐标从1月---12月) (投影片)对气温年变化规律与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的小结 (议一议)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关系 (欣赏)不同气温的图片 (投影片)等温线的概念,回想等高线等的同性质概念并学会对等高线的判读(投影片并观察)世界气温的分布图分别从中分析得出不同纬度的变化规律、等温线在不同时间不同半球的疏密情况、比较海洋与陆地等温线的差异、想以想在南北半球哪里的等温线更平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4分) 1.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A. 10℃ B. 11℃ C. 12℃ D. 13℃ 2.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3.一天当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深夜12点 C. 凌晨5点 D. 太阳落山时 4.某大学一学习小组测得某天的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6℃、16℃、14℃、4℃,出现在14时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A. 14℃ B. 16℃ C. 6℃ D. 4℃ 5.读泰州市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约14时 B. 正午12点 C. 日出以前 D. 子夜 (2)这一天泰州的气温日较差是() A. 11.5℃ B. 9℃ C. 10.5℃ D. 66.5℃

(3)下列对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叙述,与这一天泰州所处季节不相符合的是() A. 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 学生放暑假 C. 人们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 D. 学校组织春游 6.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2点 B. 日出以前 C. 正午12点 D. 约14点 7.一天中气温最低一般出现在() A. 日落之后 B. 午夜时分 C. 日出前后 D. 正午前后 8.某地气温年较差是指() A. 某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之差 B. 某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C. 某地7月的月平均气温和1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差 D. 某地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冬季的平均气温之差 9.根据如图所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所做的四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该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上 B. 该地位于北半球的海洋上 C. 该地位于南半球的陆地上 D. 该地位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10.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海洋上()月最低. A. 11 B. 12 C. 1 D. 2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1.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________。 1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 前后. 13.某地某年7月平均气温是23.3℃,1月平均气温是﹣20.1℃,那么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________ ℃.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精选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亚洲及两个半岛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a半岛和c半岛,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有显著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2)关于b半岛和c半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半岛旱季盛行西南季风,雨季盛行东北季风 B. 受地形地势影响,c半岛的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 C. 城市①是本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 城市②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 (3)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B.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 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 D.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1)B (2)A (3)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各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a是阿拉伯半岛,c是中南半岛,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别却很大,自然景观也差别很大因为。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出现在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的影响,气流下沉,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中南半岛海陆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田连片。故B正确。(2)读图可知:b是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故A错误,符合题意;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①是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故正确,C不符合题意;城市②是加尔各答,附近盛产黄麻,煤、铁、锰资源丰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亚洲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3/4,故A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故B不符合题意;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C不符合题意;亚洲地处世界最大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3.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 人类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 (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 这个词? (2)如何观测气温? (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 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3.11气温日变化 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3.11中的气温日较差。

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 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气温年变化 指导学生读图3.12气温年变化 提问: (1)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图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 (3)图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 (4)图中气温年较差(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 的差值)是多少? 思考:陆地和海洋年均温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课堂探究一:绘制气温曲线图 时间/ 月 12 3 4 5 6 7 891011 12 气温/℃4.2 6.1 10. 9 15.1 18. 4 25.1 27.5 26. 3 2 3.4 1 7.2 9.9 4.8 ①把握图幅大小及纵坐标温度差 值的大小,横坐标12个月份的 间隔要适当。 ②对照相应月份和气温值,在坐 标线之间的对应处描点。 ③注意使用平滑的曲线,而不是 折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最新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如图是地中海气候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 全年炎热干燥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属于季风气候特征,B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各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下列原因不可信的是() A. 航行更省时 B. 航程更短 C. 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 D. 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 (2)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以铁路为主 B. 地跨亚欧两洲,亚洲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4 C. 消费品制造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D. 太平洋沿岸的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主要原因有航行更省时,航程更短,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使航线更安全了;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是北冰洋航线的劣势;D符合题意。(2)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齐全,铁路运输发达;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亚洲部分占国土面积的3/4;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B符合题意。 【点评】(1)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北极航线已部分开通,未来在全球的战略地位会不断上升。北冰洋航线一旦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使航程大大缩短,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 (2)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但首都和经济中心在欧洲,首都是莫斯科。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俄罗斯货运交通运输以铁路和管道为主,交通部门齐全,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 3.读某地气温和降水图(下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B. 该地区河流有结冰现象 C. 该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400mm之间 D. 雨热同期是该气候主要特征之一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图中横坐标表示降水量,纵坐标表示气温。因此该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大陆东岸,冬季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且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雨热同期是该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故答案为:D。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4.如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能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课件播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视频。 (教学意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呢? 师:同样是冬季,两地居民的行为习惯却相差很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气温也是人们经常关注的话题,因为气温和人类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讲授新课: 一、气温的变化。 (一)设问引出:在一天、一个月、一年中,国内与国外,我国的南方与北方,热带、温带、寒带的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 (二)气温的日变化。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找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值。 2.引出概念: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值—日最低气温值。 3.再看图,找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14时左右和日出前后)(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三)气温的年变化。

1.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找出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和温度值。(北半球陆地在7月和1月,海洋在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2)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从气温日较差概念推导: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 2.完成活动1。 3.指导学生画气温曲线图。 (1)课件演示,(绘气温曲线图)讲解作图步骤。 (2)强调注意事项:把握图幅大小,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画曲线时要平滑。 (3)学生绘制该地的年气温变化图。 二、气温的分布。 (一)讲述:通过阅读气温变化图,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在分析和研究时,人们一般都是使用“等温线图”。 (二)课件演示:等温线及其定义。(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等高线的概念,推导等温线概念,强调等温的前提要在同一时间内。) (三)学生活动: 1.读课文内容相关的图,小组合作,探究世界年平均气温的规律。 2.班级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四)课件演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气温低,海拔低的气温高;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课件演示:导致气温差异的原因。 结合刚才总结出的气温分布规律,指出不同纬度地点的气温差异,同纬度但分处海陆地点的气温差异,同一地点但海拔不同的气温差异的比较、归纳得出导致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位置、海拔—地形。) (六)巩固练习。 1.夏季到青藏高原去考察,需要准备什么衣物? 2.赤道是全球最热的地方吗? 3.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试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峰会将“一带一路倡设推进到高水平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今年4月初,一艘货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连云港出发经河内、孟买、马斯喀特到达威尼斯。船员沿途所见可信的是() A. 河内居民多着白色头巾和长袍 B. 孟买居民餐桌常见牛排和奶酪 C. 马斯喀特港口停泊了许多大型油轮 D. 汽车是威尼斯居民日常出行工具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景观色彩丰富。有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胡杨金等,影响沿线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风俗习惯【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河内是越南的首都,位于东南亚地区,白色头巾和长袍是西亚地区阿拉伯人的特点,故A错误;孟买位于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地畜牧业不发达,故B错误;马斯喀特港口是西亚产油国的沿海港口,会停泊许多大型油轮,故C正确;威尼斯有“水城”之称,船舶是威尼斯居民日常出行工具,故D错误。故选C。(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景观色彩丰富。由于沿线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所以有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胡杨金等景观,影响沿线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B。 【点评】(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世界陆地表面自然带景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如非洲大陆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即自然景观从赤道向两极更替,主要是受热量因素的影响;亚欧大陆中部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景观差异,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山地自然景观呈现出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受水分和热量的综合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