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7.活血通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或活血通脉胶囊,每次2~4 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通脉,强心镇痛。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气不足,瘀血作痛【药品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片或糖衣片;气香,味微苦。【适应症】活血通脉,强心镇痛。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气不足,瘀血作痛。

8.丹七片,每次3~5片,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滞,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9.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及胸痹所致胸闷、心悸、气短等。【适应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症候者。

10.冠心苏合丸:主要成分为苏合香油、檀香、冰片、乳香、青木香、朱砂。本品芳香开窍,理气宽胸、止痛。用法:每次1丸,1日3次。【适应症】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至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诉证候者。中医认为,冠心苏合丸仅擅于治标,不擅于治本。当病情由急转缓后,就不宜再连续服用冠心苏合丸了。长期服用冠心苏合丸,容易产生副作用。冠心苏合丸所含五味中药成分,属于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药物,而过多地服用芳香开窍类药物,会耗散人体元气,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11.舒心口服液:本品补益心气,活血化瘀。用法:每次1支,每日3次。【功能主治】补益心气,活血化瘀。用于心气不足,瘀血内阻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气短乏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注意事项】本品补气活血,用治气虚血瘀之胸痹,凡阴虚血瘀,痰瘀互阻,胸痹心痛者均不宜单独使用;孕妇及月经期妇女慎用;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食勿过饱。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油腻之品,忌烟酒、浓茶;保持心情舒畅。忌过度思虑,避

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甘油类药。若出现剧烈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见有气促、汗出、面色苍白者,应及时急诊救治。

12.银杏叶片(百路达、天保宁):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浸膏。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用法:每次口服1片:1日3次。【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有胃部不适

13.活心丸:主要成分为麝香、蟾酥、人参浸膏、灵脂浸膏、牛黄、冰片、附子、红花、熊胆、珍珠。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强心作用。用法:每次1至2丸,每日1至3次,温开水送服。【药理毒理】益气活血、温经通脉。高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供血平衡、抗心肌缺血、缺氧、消除心绞痛和镇定安神等多种功效。【药动学】口服活心丸5~10分钟起效,60分钟后心电图的缺血型ST-T开始改善.8~12小时抗心肌缺血作用达到高峰,作用持续24小时.【适应证】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14.补心气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黄芪。具有补益心气,理气止痛作用。用法:每次1支,每日3次。【功能与主治】补益心气,理气止痛。用于气短、心悸、乏力、头晕等心气虚损型胸痹心痛。

15.生脉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麦冬、五昧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作用。用法:每次口服3粒,每日2次。功能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注意事项:忌油腻食物;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感冒病人不宜服用;服用该药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该药品宜饭前服用;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该药品性状发

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明细介绍》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摘要: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逐年增多,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大部分临床医生只注重中药药理作用,而不能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 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无法实现药证相符的目的。本文就临床中常用 的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中医辨证使用,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该类疾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全球的头号死因。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同 样居于死亡原因首位,每年约有270万死于该类疾病[1]。基于这种情况,心血管 疾病治疗药物,特别是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用量非常大,相应的,活血化瘀药 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多。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针对临 床用量较大的几种活血化瘀药进行药性分析,希望能给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活血化瘀药属中药注射剂,其临床应用应遵循中医诊疗的原则。但由于目前 多数医院的临床医师更擅长于西药的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基础薄弱,导致在活血 化瘀药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未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要求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既辨病又 辨证,不仅区别“病”的异同,更注重“证”的区别。例如,同为感冒,中医临床又 根据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将其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 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 予适当的治疗。同样,同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存在中医证型上的区别,用药理 应加以区别。例如,葛根素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同为活血化瘀药,但葛根素注 射液原生药性凉;而川芎嗪注射液原生药性温。依据中医辨证原则,葛根素注射 液适用于心血管病热证患者,体质虚寒患者不宜使用。而川芎嗪注射液适用于心 血管病虚证患者,对阴虚阳亢、痰热内盛等热证患者不宜使用[2]。 另外,由于心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患者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因此中 西药合用、多种药物制剂同时应用现象普遍,一方面,不合理的中药-中药及中药-西药配伍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临床疗效,很多临床医生将具有相似功能的活血化瘀药联用,不仅增加了用药风险,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加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此类药品临床上广泛使用,很多医生只注重现代药理研究,而不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一些活动性出血疾病,出凝血功能障碍及糜烂 性胃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临床应用中要格外慎重。 2 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分析 针对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为方便临床辩证用药参考,下面就 目前临床应用量较大的几种活血化瘀药的性能进行分析介绍。 2.1 丹红注射液其组成成分为丹参、红花。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通 血脉、散瘀血,为主药;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丹 参为沉降之物,红花为升浮之品,二药配合一升一降,内外通和,去瘀生新以奏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临床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胸痹、卒中。 2.2 脉络宁注射液其组成成分为牛膝、元参、石斛、金银花、红花。牛膝味 酸性平,具有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功;元参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养阴之效;石 斛味甘性寒,养阴清热;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红花性温,化瘀通络。五药相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处方点评指南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指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做到:1. 选用品种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2.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3.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4.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5.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慎用;6.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慎重使用,加强监测;7. 加强用药监护。 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着:1. 剂量选择不当,过量使用;2. 未辨证用药;3. 联合用药方法不当; 4. 溶媒选择不适宜; 5. 操作不当引起污染; 6. 给药途径选择

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

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 温经散寒的常用药物 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补骨脂.小茴香.川椒.等.活血花瘀的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泽兰.灵脂.蒲黄.三棱.赤芍.水蛭. 活血止痛散:本品为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本品为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克,一日2次。 活血通经止痛散跌损 【处方】三棱、莪术、黄柏、黄连、青皮、赤芍、紫苏、香附、柴胡、乳香、红花、苏木、菖蒲、千里马。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冲心,气紧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名称:安息香 类别:开窍药 药用部位:干燥树脂 药材性状:本品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在夏、秋季割胶。收集的液体树脂放阴凉处,自然干燥。 性味归经:平;辛、苦;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虚,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丹参、三七禁忌:气虚不足、阴虚火旺者慎服。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 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 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4T11:05:27.2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期作者:刘康雷素华唐高文 [导读] 安岳县中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在临床上,针对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并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还必须加强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安岳县中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摘要】目的:通过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2013年临床应用中出现的94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统计,在常用的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中血栓通注射液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并且和其他的药物相比明显高于其他的药物。统计的数据之间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并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还必须加强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重视,中医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开始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中药注射剂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在临床上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本文对我院收集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产生临床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以后临床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作指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主要研究的内容:在2013年1月到12月,我院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临床诊治中出现的94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9岁左右。用于本文研究的数据和报告都来自于我院住院部的各科室。 1.2方法 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药品、累及部位、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比例进行统计,最后做整体的分析。为了更加有效的切合本实验的研究,医院自身结合患者制定《活血化瘀类中药不良反应观察与统计调查表》,并且从医院的患者资料中调去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源,并且经过专业的人员对本次获得的数据和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病症、所患疾病、用药名称、计量和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了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采用单项分析法处理,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针对专业人员统计出来的数据和资料,使用SPSS12.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并且分析,计量出所得的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并且计数的资料则使用X2进行检验。并且对得出的数据进行P值检验,若P<0.05,那么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结果 2.1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和统计学处理之后,得出我院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在一年中出现了94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则是血栓通注射液。由下图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如下表1所示。 3.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对人体的各个系统、组织和器官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药物的作用,对病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机体处于病理的状态之下,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受到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和药物的数量的影响,从而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起到了一定的额外影响,这就导致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患者自身的病理特点和自身的免疫情况。通过对我院5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统计分析,发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发生率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什么中药活血化瘀,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养生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中医养生活血化瘀方面的专家,今天主要为大家讲解活血化瘀中药和活血化瘀的食物。 活血化瘀的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材,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按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中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中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中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惊蛰怎么养生惊蛰吃什么 惊蛰节气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要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那么惊蛰从养生角度来说吃什么好呢,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春笋、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辟谷是什么意思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节气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表现: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养生小贴士 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惊蛰节气血瘀体质的养生方法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162455)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 一、活血化瘀药的定义及主治范围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 (一)瘀血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瘀血,是血运失常,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它既包括积存于体内的离经之血,也包括血行不畅,留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血液。 1. 瘀血的形成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于血脉,使经脉拘急挛缩,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2. 瘀血致病的特点 (1) 疼痛:瘀血停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中,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瘀血引起的疼痛,以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征。 (2) 出血:瘀血形成后,可阻滞于脉中,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造成出血。古人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之说。瘀血造成的出血,以血色暗红、紫黑或夹有血块为特征。 (3) 肿块:外伤肌肤造成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积久不散者,则多表现为癥积,按之固定不移。 (4) 皮肤粘膜青紫:常见唇舌紫暗,有瘀斑瘀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为血瘀局部,或瘀血阻滞,气血不得流通,局部失养所致。 (5) 舌脉之变化:舌质紫或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目前公认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注: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 现代认为多种疾病可纳入血瘀证范畴。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我院五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评价

我院五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评价 摘要】目的:对我院五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 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别随机抽取医嘱有注射 用血栓通(冻干)、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 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住院病历各60例共计300例,从药品的适应症、给药途径、 用量、溶媒(包括品种选择及用量)、疗程及联合用药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五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例数为267例,合理率为89%,不合理 使用主要表现在超适应症用药6例(2%)、药品剂量不合理17例(5.67%),溶 媒用量不合理6例(2%),超疗程使用4例(1.33%)。结论:我院五种活血化 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促进合 理使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合理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3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 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具有起效快、作用迅速等特点[1]。 活血化瘀类是中药注射剂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作用[2],主要 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其用药合理性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采用回顾性调 查分析方法对我院使用量居前的五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规格:150mg/支)、注射用血塞通(规格:200mg/支)、注射用灯盏花素(规格25mg/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规格50mg/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规格5ml/支)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2016年3月-6月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医嘱中有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规格:150mg/支)、注射用血塞通(规格:200mg/支)、注射用灯盏花素(规格25mg/支)、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规格50mg/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规格5ml/支)的病历各60例,共计3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1.2 资料采集 用EXCEL表分别记录患者的就诊科室、临床诊断、性别、年龄、中药注射剂 及溶媒名称、用量,给药途径、疗程、联合用药等信息。 1.3 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 号)、《中药 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3]及药品说明书等为依据,从药品的适应症、给药途径、用量、溶媒(包括品种选择及用量)、疗程及联合用药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 2.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抽取病历300例,男性患者189例(63%),女性患者111例(37%);年龄(61.06±13.3)岁。 2.2 五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评价 根据制定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评价标准,分别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规格: 150mg/支)、注射用血塞通(规格:200mg/支)、注射用灯盏花素(规格25mg/支)、注射 用丹参多酚酸盐(规格50mg/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规格5ml/支)进行合理性评价,其

中药学题库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填空题: 1.川芎的功效是____ 2.延胡索的功效是____ 3.郁金的功效是____ 4. 姜黄的功效是____ 5.乳香的功效是____ 6.丹参的功效是____ 7.红花的功效是____ 8.桃仁的功效是____ 9.益母草的功效是____ 10.牛膝的功效是____ 11.鸡血藤的功效是____ 12.骨碎补的功效是____ 13.马钱子的功效是____ 14.莪术的功效是____ 15.穿山甲的功效是____ 16.活血化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类。 17.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的药物有____。 二、简答题: 1.川芎为何称为治头痛要药? 2.牛膝“引血下行”功效的主治病证有哪些? 3.比较桃仁与红花功效主治异同。 4.简述姜黄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三、论述题: 1.试述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 2.试述郁金与姜黄的功效和应用有何异同。 3.试述牛膝的性味、功效与应用。 4.试述丹参的功效及应用。 四、选择题: 1.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药是:( ) A.川芎 B.丹参 C.桃仁 D.红花 2.治肝郁气滞,气血失调,胁肋疼痛,以何药为宜?( ) A.红花 B.川芎 C.桃仁 D.丹参 3.何药被誉为治头痛要药?( ) A.川芎 B.郁金 C.丹参 D.延胡索 4.下列哪项是川芎的功效?( )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上止痛,消肿 生肌 C.活血行气,止痛 D.破血祛瘀,行气止 痛

5.治疗肝经有热,经前腹痛,宜选用:( ) A.川芎 B.郁金 C.乳香 D.莪术 6.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是何药的功效?( ) A.川芎 B.乳香 C.丹参 D.郁金 7.下列哪项一般不宜使用川芎?( )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 D.阴虚阳亢头痛 8.疮疡溃破久不收口,何药常与没药研末外敷?( ) A.川芎 B.乳香 C.延胡索 D.丹参 9.何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身体各部位多种疼痛?( ) A.延胡索 B.桃仁 C.益母草 D.水蛭 10.治疗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宜选:( ) A.红花 B.郁金 C.川芎 D.虎杖 11.治疗肝郁化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宜选:( ) A.川芎 B.郁金 C.益母草 D.丹参 12.何药有利胆退黄作用?( )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乳香 13.下列哪项是姜黄的功效?( ) A.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B.活血止痛,消肿生 肌 C.行血补血,舒筋活 络 D.活血祛瘀,利尿消 肿 14.何药能行气血、通络止痛,善治风湿臂痛?( ) A.姜黄 B.郁金 C.丹参 D.没药 15.下列哪项是莪术与三棱的共同功效?( ) A.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B.活血止痛,消肿生 肌 C.活血祛瘀,祛风止 痛 D.行血补血,舒筋活 络 16.下列何药善于消癥散结?( ) A.莪术 B.乳香 C.川芎 D.姜黄 17.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 ) A.丹参 B.郁金 C.延胡索 D.益母草

常用中药注射液使用参考

我院常用中药注射液使用参考 国家于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并附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加强我院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就我院现有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如下,以供临床科室参考。 纯中药且以国药准“中”(Z)字为批准文号: 品名成分功能主治静脉用 溶媒 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备注 丹参注射液丹参、氢氧 化钠、注射 用水。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 病胸闷,心绞痛。 5%葡萄 糖注射 液 有过敏反应、低钾软病、皮肤 瘙痒、心慌、致热原样反应;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 1.本品活血化瘀,孕妇慎用,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 用。 2.不得与普萘洛尔、维生素C等注射液混合使用,以免 产生混浊或沉淀。 3.服用期间宜清淡饮食。 4.过敏体质慎用 5.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发作,宜加用硝酸脂类药。 若出现剧烈心绞痛,或见气促、汗出、面色苍白者, 心肌梗死,应及时急诊救治。 6.本品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较多,保存不当可能影响 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 浊、沉淀、变色、漏气、变质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7.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1.对本品过 敏者禁用。 2.尚无与其 他药物相互 作用的信息。 3.密封,遮光 保存。 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 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 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5%葡萄 糖注射 液 偶见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 急性荨麻疹,胸闷、心悸、喉咙 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1.孕妇、过敏体质者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2.对老人、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乙醇过敏等特殊人群和 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1.对银杏叶 制剂过敏体 质者禁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4:33:51.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金明吴力强 [导读]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经济学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依据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其成本-效果比率。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A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97,高于B组的2.28。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中药饮片相当,而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所需的治疗费用更高,但其冲服更为方便,故中药配方颗粒适合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患者应用。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活血化瘀类;配方颗粒;中药饮片;成本-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10-02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往的中药饮片煎煮流程较为复杂,大部分年轻人均不会选择中药煎煮,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近年,由于中药提纯工艺以及炮制工艺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患者只需用开水冲泡颗粒制剂即可服用,简单方便。但这同样引发了许多患者的争议,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与费用是否与传统的中药饮片相似?为此,本研究以活血化瘀药为例子,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形态中药的成本-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9~80岁,平均(59.20±5.16)岁;B 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8.59±5.5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中医辩证为血瘀证,A组选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药方(1袋以10g为准):川芎2袋、丹参2袋、当归1袋、牛膝1袋、桃仁1袋、红花1袋、大黄1袋,配方颗粒均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天1剂,开水冲服颗粒制剂后饮用,连服2周。B组接受中药饮片治疗,药方:川芎20g、丹参20g、当归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大黄(后下)6g,饮片均购自苏州天灵有限公司,每日1剂,水煎煮,连服2周。 1.3 评定方法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成本及效果。①治疗效果评价:显效:病患的临床症状较用药前比较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有效:病患的症状较用药前有好转;无效:用药前后病患的症状无改善。②成本确定:成本是指某一治疗方案治疗某病时所消耗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隐形成本[1]。因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难以计算,本次研究考虑病患支付的中药费用(直接成本),且为使研究结果有参考价值,本次统计的费用以2019年1月的标准价格来计算。成本-效果比=直接成本/治疗总有效率,该数值越少,说明该药物或治疗方案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所付出的治疗费用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所得的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χ2=0.218,P=0.640),见表1。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5T13:33:41.3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黑娥杏 [导读] 针对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把控,再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施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黑娥杏 云南省大理州中医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针对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把控,再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施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规范使用,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成药;合理使用 中医学理论中,将瘀血认定为气滞、血虚引起血行不畅或凝滞等现象,个别情况下还可在外伤、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内出血难以消散或排出,少部分患者因寒邪入体内引起的血脉或血凝,也可称为血淤,而能够祛瘀通滞、通利血脉的药物均可称为活血化瘀药。也正因如此,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逐渐成为医疗机构救治的首选,但由于使用量的增加,使之面临滥用的现象。对此,笔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1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原则、常见类别 1.1使用现状 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极为普遍,且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均远超于其他类药物,是目前使用面最广,最为常见的中成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类疾病、骨科疾病等。但是医疗机构中使用中成药西医医师较常见,往往在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即按照西医学的角度,对中成药予以使用,甚至在缺少医理和辨证论治的状态下,为其使用效果埋下隐患。另外,个别医师仅依据药名、药物功效对患者予以用药,但却和患者自身病情出现矛盾,不仅会为患者带来身体机能的损伤,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 1.2使用原则 中医治疗中,讲究的是“辨证论治”、“随证治之”、“随症用药”、“同病不同药”等原则,即核心点为“辨证论治”。例如:气滞血瘀类患者,在中成药使用中应以活血、化瘀和通脉为主导;若存在体质虚弱的症状,可使用益气活血化瘀类药物;若存在血寒滞瘀血的症状,则可使用温阳、活血、化瘀类药物。虽上述三种疾病均可化为瘀血证的范畴,但致病机理的不同,决定其治疗药物的差别。对此,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患者病症寒热、虚实和缓急等症状予以辨别。例如:益心舒胶囊,存在祛瘀和益气活脉的效果,多在气阴体虚型冠心病患者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丸剂类药物,包含冰片、丹参和三七等中药,存在镇痛和活血化瘀的效果[2]。 1.3常见类别 包含水蜜丸华佗再造丸、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片剂(血府逐瘀片)、颗粒剂(颈舒颗粒)、胶囊剂(血塞通软胶囊)、散剂(云南白药散)、口服液(通天口服液)、气雾剂(云南白药气雾剂)、搽剂(骨友灵搽剂)、膏剂(消痛贴膏)、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等。 2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使用合理性分析 2.1 欠缺中医辨证、药证不符 目前,在施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中,西医医师开具医嘱处方较常见,存在欠缺中医辨证、药证不符现象较普遍。其辨证用药是制约治疗效果、用药安全的关键,否则会在药证不符的状态下滋生患者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应以“辨证用药、辨病辨证给药”的原则为准绳。 2.2 超功能主治用药 注射剂作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多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面临超功能主治用药的问题。例如:注射用血塞通,具有活血祛瘀和通脉活络的功效,主治中风偏瘫;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脑栓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症。若从主治功能上来讲,该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但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颈椎病等疾患中也较为常见,属超功能主治用药。 2.3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医师未依据说明书剂量、给药方式予以开具,擅自增加剂量和给药频次,易导致出血的风险。另外,临床上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使用疗程相对较长,例如注射用血栓通使用疗程>15d,有些甚至从入院使用到出院,严重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2.4 注射剂使用不规范 (1)溶媒不合理,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要依据注射剂本身的酸碱性等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如说明书规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缓慢滴注,但临床经常见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如溶媒选择不当,溶液的pH改变,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2)滴速过快、配制溶媒剂量不足等现象,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该种现象的存在,会使药物浓度相对较高,不溶微粒超标,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避免此问题的滋生,则可依据药品说明书,对溶媒、用量和配制浓度进行把控。 2.5 重复用药 诸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虽药名存在差别,但其主治功效却相似。例如:伤科接骨片,主治功效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和舒筋壮骨;痛舒胶囊,主治功效为舒筋活络、化痞散结和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但在骨科治疗中,往往将二者予以联合给药,活血作用增强,但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增加。再如:个别处方中还存在3种以上活血化瘀类给药的现象,即银杏叶片、血塞通片和通心络、复方丹参滴丸及益脉康胶囊等5种药物联用,既出现药物浪费的问题,还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叠加的问题。 2.6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栓化学药联用 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将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栓化学药联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本身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