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总体状况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5063条,调查项目1033个,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

1.种类、数量状况。调查项目涵盖十七个大项中的近百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1324 个,民间音乐50 个,民间舞蹈16 个,戏曲 38个,民间美术 140个,民间手工技艺414 个,生产商贸习俗79 个,消费习俗230 个,人生礼仪 611个,岁时节令 968个,民间信仰 542个,民间知识 144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99个,传统医药 340个,其他 39个。由此可见,我县民间文学、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类资源最为丰富,分别占调查项目总数的26.1%、19.1%和1

2.2%;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其他类资源较少,占比例

均不到1%;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

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类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

2.资源分布状况。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九牧镇992 个,临江镇732 个,莲塘镇 573个,濠村乡 447个,富岭镇420个,仙阳镇403个,水北街镇 266个,永兴镇 159个,忠信镇 134个,万安乡134 个,盘亭乡118 个,古楼乡114 个,石陂镇108个,河滨街道108 个,枫溪乡 82个,管厝乡66 个,南浦街道85个,山下乡59 个,官路乡33 个。项目遍布全县19个乡、镇(街道)。从项目在全县分布的差异性来看,各门类的项目基本大同小异。较为突出的是受当地多种方言的影响,有的项目(如民间音乐、舞蹈)在各地的差异性较大,有的项目(如观前九十渡歌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带有鲜明

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色。

3.濒危状况。普查中走访了非遗传承人近2000人次,发现了一大批从小就在民间从

艺的老艺人,掌握了大量资源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仅登记了传承人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健康状况,还进行了人物、现存实物的拍照和有关实物资料的收集存档。目前浦城的非遗资源正在不断的的流失:有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研究和理论支持;民俗活动多为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失去一部分传承空间与环境;农村年轻作者外出打工逐渐增多,传承学习的机会相应减少,传承队伍客观上存在不稳定等因素;传承人有老龄化的倾向,70岁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一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相伴于老艺人的许多项目在逐渐的消失或已经灭亡。比如:民间文学中的歌谣(小调)有一部分的内容已不完整,再也无法弥补,传唱也只限于老艺人会唱;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情况基本相似;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

商贸习俗、消费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的大部分内容,已经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而成为落后的工艺、陈旧的知识和被抛弃的陈规陋习,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而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在不断的流失,非遗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不断的破坏。

第二节重点资源状况

及时抢救本地区具有代表性或重大意义的非遗项目,主要是对全县濒危项目、高价值项目、特色明显项目、老年人年事已高项目、高潜力项目和影响广泛项目等优先进行深度调查,进行录音、录像和摄影等采集,及时加以抢救性挖掘和重点保护。对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和县级非遗项目进行再度补充调查,增补了一些新的调查资料和部分影像、声像资料。以争取申报更高级别的非遗名录。

目前,我县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有“浦城民间剪纸”、“浦城闽派古琴艺术”、“浦城提线传子木偶戏”、“浦城丹桂茶及其手工制作技艺”四个;列入县级非遗项目有“浦城包酒”、“浦城豆腐丸”、“浦城茶花灯舞”三个;2009年新挖掘的项目“浦城马灯戏”、“浦城肉燕”两个,拟申报县级非遗名录。2009年,“浦城民间剪纸”、“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已通过专家评审,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010年,"浦城包酒"申报市级非遗项目。

第三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派古琴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早在《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章句,古琴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古琴名家出现,对古琴艺术的追求造就了诸多流派,形成了独有的古琴音乐体系,影响着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在清代,出现许多优秀琴家和流派中,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浙派、苏派、川派、闽派。

闽派古琴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闽派古琴艺术创始人祝凤喈,字桐君,浦城人。19岁初始抚琴,由其兄教授指法,后日习不辍,三十余年磨砺,形成自己的琴风。祝凤喈任浙江东防同知,宦游江浙大地,琴不离身,以琴交友,以琴论道,所到之处,名噪一时。他在浦城故居还大兴土木,构建园林,拥琴数十张,筑十二琴楼贮藏和弹奏。他在浦城古斋接纳四方游人,与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共商音乐、交流艺术、切蹉技艺,增进友谊。林则徐途经浦城时,特地逗留造访祝凤喈,两人在祝家花园推心置腹,吟咏唱和,不觉天亮,成为美谈。

祝凤喈致力精研古琴三十余年,深究律吕,发明音义,在识谱上创造减字谱加工尺,在指法上创指法字母加以绘图,形成自己的风格。清咸丰五年(1855年)刊行《与古斋琴谱》,世称"后学之津梁"。随着此书传播,学者甚众,形成一大批体现祝凤喈风格的琴家群体,称为闽派古琴艺术,与浙派、苏派、川派鼎立。他的学生张鹤作《琴学入门》,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形成体现祝凤喈风格的闽派古琴艺术。闽派古琴传承人第二代张鹤,他拜祝凤喈为师,并刊行《琴学入门》一书,传播祝凤喈的琴学理论和琴曲。第三代陆琮,帮助其师张鹤刊行《琴学入门》。第四代李迪瑚,能诗善文,喜好古琴,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

20世纪80年代,福建艺术学校老师李禹贤致力于研究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写出《初考清代琴派——浦城古琴》、《祝桐君家传秘谱——风云际会》、《闽派琴家祝桐君》等文章,在国内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发掘、抢救、保护措施:选派闽派古琴项目官员进驻文化馆专门从事闽派古琴工作;修复、整理、翻译琴谱古籍;大力培养传承人,设立闽派古琴研习所和古琴学员班,培养琴手;并派出优秀琴手赴省向古琴名家学习操琴技艺,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

2009年6月,中国古琴学会荣誉会长、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禹贤老师受邀来浦讲学,亲自倡导和传播闽派古琴艺术。2009年8月7日,作为新一代的闽派古琴传承人吴燕琳受邀参加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的赴台湾宝岛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活动,吴燕琳现场为台湾同胞演奏了《梅花三弄》、《普庵咒》、《满江红》等古琴曲作品。2009年11月3日,南平市隆重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浦城赣剧团古琴学员班的同学们在南平大剧院集体演奏了优秀古琴曲《满江红》、《湘江怨》,得到了音乐界的一致好评。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古琴艺术中,有其独特性。发掘、抢救和保护闽派古琴艺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闽派古琴艺术与中国的佛、儒、道等哲学、伦理学传统密切相关,研究闽派古琴艺术蕴含的哲学意义,可以丰富中国哲学史的内容。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古琴经过祝凤喈的创造、改造,使学者易懂、易学、易操作。同时家藏的琴曲,改变了古琴琴曲的孤独性、脆弱性及附庸风雅的道具。祝

凤喈的古琴犹如天籁,听起来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琴意得之弦外,音有尽而意无穷,颇具神秘艺术魅力。

2005年10月,闽派古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浦城民间剪纸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和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习俗活动。浦城地处福建最北端,与浙江、江西相邻,历史上是闽越族活动中心,在西晋时期,随着大量的人口迁徙入境,带入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同时将剪纸艺术传到浦城。在随后的1000多年间历史文化和传承创造相互交融、不断发展,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浦城剪纸。浦城剪纸(在当地俗称花样)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地域特征,在我国剪纸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浦城民间剪纸,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一是花样古老,代代相传。祖辈流传的花样通过各种民间习俗活动,相传相承并使用而延续。二是手法古老,口手相传,采用墨皂拓印花样,纸捻固定的传统手法,纯手工剪出。三是传人秉衍,代代相传。通过母传女、婆教媳、邻里相传、亲友相传,使原生态古老剪纸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四是出现专司剪纸的剪花婆(嫂)。村里有人要娶媳嫁女、生日寿诞、乔迁华居、祠堂祭祀等,请剪纸能手数位,分用途剪各色花样。大户人家请剪花婆可剪上一个多月。发展至清初,浦城民间剪纸更加兴盛,据当时寓居浦城的文学大家梁章钜《代吉祥说》记载:"常见人家馈送食物,无论大盘小盒,其上每加红纸一块,或方或圆,必嵌空剪雕四字好语,如'长命富贵'、'诸事如意

'之类。……其婚娶喜庆之家所用尤繁"。热爱浦城乡邦文化的梁章钜,对浦城剪纸大加倡导,使浦城剪纸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更富内涵。

浦城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有五点:一是以字组画,画中有字,字中有画。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浦城剪纸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二是独幅纹样居多,这与民间剪纸的用途多用于点缀礼品和装饰喜庆之事的用品有关。三是谐音寓意,浦城剪纸一样蕴含了中国传统谐音文化的精髓。四是传统民间文化印迹明显,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画面占有一定数量。五是同属于中华民族"母亲的艺术"之一,花样代代相传,作品原生态居多。

浦城民间剪纸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一是浦城民间剪纸既有北方剪纸源流的雄浑,又有南方剪纸源流的柔美,南北相融合衍生,形成地域特色,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剪纸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二是浦城剪纸代代相传,作品多为原生态,这是数百年流传的传统纹样,反映出古老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神韵,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三是浦城民间剪纸多用于逢年祭祀、订亲、结婚、走亲访友的用品及礼品上,有较浓郁的民间传统实用环境,其花样本身亦承载了较多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对传承与研究民族民间文化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四是浦城剪纸内容健康向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烘托生活的喜庆氛围,产生了神秘的艺术魅力,可以淘冶人们的情操。五是浦城剪纸史中,有着文学大家清代梁章钜有关剪纸的文献、及他家人的唱和诗,有梁章钜创作的花样十六种,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可丰富中国剪纸史。六是浦城剪纸已从最早的民俗用品发展成优秀的传统艺术品,剪纸作品不仅在国内展出,近年还在菲律宾、埃及等国家展出,其作品远销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等国。浦城民间剪纸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浦城剪纸是浦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县文化部门很早就对本地的民间剪纸做了大量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1990年,浦城、柘荣、漳浦剪纸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浦城展出168幅作品;1991年,《福建日报》专版刊载介绍了浦城剪纸,随后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和省电视台分别作了专题报道。1991年在"全国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大奖赛"中,浦城就有15位民间艺人的15幅作品参赛。多年来,浦城剪纸多次参加各类各级展览和比赛,大量的剪纸作品被省、地文化部门收为馆藏,被海外名人、艺术家收藏。2003年"浦城县民间剪纸协会"成立,有骨干作者107人,各乡(镇)、街道亦成立分会和兴趣小组;县文体局和文化馆制定了民间剪纸保护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剪纸培训活动和展出活动,通过"艺术扶贫"工程在乡镇中建立了富岭、临江、永兴、莲塘等少儿剪纸培训基地,致力在青少年中普及剪纸知识,提高剪纸技艺,传承传统花样与风格,同时每年都举办剪纸大赛,通过大赛发现人才,创作佳作,扩大影响,提升整体水平;如今,

浦城县有专门的"浦城剪纸展示中心"提供宣传教育、技艺交流的平台,有规模化生产的民营企业"剪花嫂剪纸坊"集理论研究、剪艺教学、作品创作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团队。全县中小学和各乡镇剪纸培训班遍布,组织比赛活动频繁,能工巧匠辈出,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传承剪纸艺人。

2007年省政府将其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文化部命名浦城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

浦城丹桂茶

浦城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特别适合桂花的生长,而且品质优秀,质地优良。2007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对浦城桂花品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发现:浦城县现有桂花品种20个,其中12个品种首次在浦城出现,浦城桂花品种被正式命名为"浦城丹桂"。

桂花有2000多年的历史,浦城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就有关于浦城桂花的文字记载。著名文学家江淹(444-505年)于元徽二年(474年)从高位贬为吴兴(今浦城)县令,在创作的诗赋中对浦城桂花大加描述和赞誉,曾作赋"桐之叶兮蔽日,桂之枝兮刺天"、"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等。时至明代,桂花已成为浦城当地的著名特产,品尝桂花,赞美桂花,种植桂花,渐成风俗延续民间,历史上,一直被文人志士大力倡导。

浦城人民早就有以丹桂为原料,蜜浸为木樨茶(当地对丹桂茶的叫法)的工艺。在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编纂的《新修浦城县志》即有记载。说明至少在200多年前浦城就有木

樨茶的制作。木樨茶的制作于每年深秋时节,人们把打落的桂花带回家,用白鹅毛把枝屑剔净,然后放在滚沸开水里捞起,再拌上白糖浸渍封藏,待到贵客来时用开水冲泡即可奉上。木樨茶的制作细致精巧,是慢工细活,"殚日夜之勤,穷工极巧。天时人工,一不相凑,色味便差"。(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续编·蜜浸》)。

在清代,木樨茶有作为嫁妆和款客两个习俗。清梁恭辰在《蜜浸》中记载:"浦俗嫁女必用蜜浸果品,以多为贵,至少亦须数百瓶……婿家往往蜜浸之精粗,卜来妇之吉祥与否。""今浦城大小燕集,以及新正(正月)数客,新宾登门,无不需此。"客来敬(木樨)茶,以茶示敬,以茶为礼,与吉祥、友善相连,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当地习俗。

用丹桂茶待客,成为浦城人最高和最亲的礼节,延续至今。在当地春节期间,逢客来临,主人必奉上一盅木樨茶,道一句"清清吉吉",寓意祈福。色艳味甜的丹桂茶,衬托着喜庆,寓祝福吉祥,令人心中暖意融融,地域风情尽现其中。如今寓居海外他乡的浦城人,总也忘不了珍藏一瓶丹桂茶以待客之用。丹桂茶已经成为浦城儿女思念家乡的一种寄托和一种恒久不泯的乡情。丹桂与当地人们生活紧密相连。

浦城木樨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木樨茶。如今,家庭制作与企业生产齐头并进。据统计每年家庭加工制作超过10万公斤,近年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加工能力达5万多公斤。同时相关产品渐为丰富,有丹桂酸枣糕、丹桂薏米糕、桂花露包酒等系列产品生产。

目前据有关部门统计,浦城总体资源超过两万多亩,现存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55株。在临江镇水东村杨柳尖自然村的一株古桂花树王,常年枝繁叶茂,根部一树九枝,当地人称"九龙桂",也称为"九头丹桂王"。其树高15.6米,胸围4.6米,冠幅18米,覆盖面积230平方米。此树基部0.5米处分生主干9枝,9枝主干在1.5米处又各分别生长出2个分枝,形成庞大树冠。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满树桂花红似火,近看是九龙戏珠的壮丽景观,远眺就像个大红球。九头丹桂王的树龄已被专家测定为1100年以上,以"唐桂"被列入《中国桂花集成》(2005年9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浦城丹桂,1989年经县人大常委会会议确定为浦城县花。2007年1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2009年省政府将其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浦城传子木偶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浦城文人王明秀在民间提线木偶的基础上,始创浦城传子木偶。传子木偶演出节目自隋朝开始,一朝一朝按次序传演,直到明朝为止,内容为每朝历史故事,故称传子。浦城传子木偶属提线木偶,一个戏班需要4个--5个艺人,其中主台1人兼报幕,上手1人操器乐,鼓师1人,提线1人-2人,每人均要会唱。

王明秀一生酷爱戏曲,喜爱提线木偶,常集友吹唱,后根据《水浒传》人物命匠人制作108个木偶,罩以戏曲服装,称108将,又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个木偶配一块提线板,板上拴11根提线,使木偶操持起来更加灵活自如,艺术表现力更强。

传子木偶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一个显著特征,演出的同时始终伴有一木偶称郭公(浦城话称王乞止),其类似戏班中的丑角,典型形象是留长辫子,动作滑稽夸张(提线板上多拴1--2根提线以操作辫子和舌头),郭公可自由游走于天界人间,可与剧中人物对话,亦可道剧情的话外音。其滑稽、插科打诨的本地语言对白,与剧中人物华丽、大气的唱腔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活跃气氛的同时,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铺垫作用。

传子木偶戏唱腔为江西弋阳赣剧高腔,同时又唱歌谣,称歌谣腔。歌谣18首,男女声歌谣各9首,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俗称正字)演唱。唱词由创始人王明秀编写为四言八字唱词。其道白用渗有浦城方言的"官腔",惟郭公上场用浦城方言。歌谣腔听起来近似道士腔,节奏好似曲牌体,但无曲牌名。选唱歌谣根据人物角色身份和剧情而定。帝王将相上下场常用《朝天子》、《将军令》、《大得胜》等曲牌。据艺人自述,祖师爷传给艺徒有十八字口诀,即"唱腔高低半仄,全靠来龙去脉,不清唱就道白"。传子戏的演奏乐称为对花。创始人王明秀还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土地山神、樵夫村姑、黎民商贾等正反人物角色及城郭田园、宫廷茅舍、平川峻岭等自然环境分别编写四言八字唱词。叙述剧

情主要依靠艺人道白介绍。浦城传子木偶戏节目繁多,按朝代分期;节目内容基本分三大类,一是上天类,神仙佛祖故事;二是宫廷类,帝王将相故事;三是民间类,渔樵耕读故事。如今经常演出的有《岳飞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三国演义》等连台本戏。

浦城传子木偶的基本特征:一是广泛性。由于唱词为文人所编,节目都是一些历史故事,即适合农村演出,又能得到文士的欣赏;二是灵活性。一个班艺人少,转场方便;三是适应性。传子木偶戏节目繁多、丰富,可长时间演出,节目不重复,也可短期演出,仍可观赏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是生动性。节目中既有华丽、大气的唱腔,又有滑稽、插科打诨的对白。

传子木偶戏的价值体现:一是学术价值。传子木偶戏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传承历史的功能,在其他木偶剧中实属罕见,其艺术上的独特性,丰富和完善了闽北地区乃至中国木偶戏剧的内涵。二是实用价值。传子木偶戏依然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抢救和保护传子木偶戏,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现实的意义。近年来,浦城传子木偶戏艺术引起国内外戏剧学者的广泛关注,省内报刊、电视台相继都作了采访报道;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部门进行了努力的挖掘和整理。

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浦城包酒

浦城包酒属酿造发酵黄酒,纯粮酿造,其酿造技艺方法独特为浦城独有,是浦城著名特产之一。浦城包酒历史悠久,史上,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对包酒多有赞誉,见诸于各类史料当中。明万历《浦城县志》中记载:色似琥珀,其味醇浓,俗名"七倒金"。清朝著名学者梁章钜(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评价尤为突出,他数居浦城,必饮其酒,每为之

倾倒,并赞之:"余谓必求琥珀光者,惟浦城之红酒(包酒)足以当之,似此色香味俱佳,再得藏至五年以外者,当妙绝天下矣";"若贮至十年,恐海内之佳酝无能出其右者矣"(语详《浪迹续谈》)。

浦城土地肥沃,久负"闽北粮仓"盛名,历史上"岁一获而粟米裕如,邻县咸资接济",家家户户用纯粮酿酒是民间的生活习俗。浦城包酒最早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形成。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兑入当地谷烧(白酒)可防止米酒霉变,后来人们发现兑入谷烧的酒质更好,就成为特定的加工程序,并且有了地方特色的名称"浦城包酒"。随着酿造技术的成熟,浦城包酒还加入了许多中药材浸泡,在原酒质不变的前提下,营养保健的效果更好,口感更丰富醇绵。历史上包酒酿造历来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民国期间,“其中以利兴盛生产的水酒、叶友三的包酒(即加饭酒)较著”(《浦城县志》)。包酒酿造技艺通过家族代代传承,在民间能工巧匠人数众多,家庭酿酒极为普遍。

浦城包酒工艺复杂独特,用料讲究。酿造程序大致为:选用浦城优质糯米—山泉水浸泡—蒸煮成熟饭—淋水摊凉拌粬—杀菌落缸—糖化发酵—加入谷烧—陈化贮藏—过滤罐装—成品出酒。酿酒所用泉水,均取自特定的泉眼,不得有任何杂质。酿造的最佳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清明,每年农历十月十,在当地称为"酒生日",有民间酿酒作坊在开工时放鞭炮、敬天地、祭酒神的生产习俗。近年来,伴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浦城包酒再一次腾飞,地方企业已创"渔梁驿"、"七斗金"、"桂花露"、"小密"四个品牌。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酿造技艺更加科学化、现代化,酒香飘出家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浦城包酒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历史紧密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酒文化,是浦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08年,浦城包酒被浦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浦城包酒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五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浦城茶灯舞

茶灯舞,又名"白菜灯",在当地有近百年历史。是由当地农民在田间地头自发的舞蹈形式演变而来,即农民用去了白菜芯的菜壳当做灯罩,在中间插上蜡烛当舞蹈的道具,且取名"白菜灯",农民通过"白菜灯"舞以自娱自乐的形式庆丰收、表喜悦、祈天佑、寓吉祥。后来舞蹈动作渐成固定形式,成为当地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流行在富岭上路一带讲浙江龙泉话的村子(圳边、上桥、高坊、前洋、双同、山路等村)。每年春节期间,各村"白菜灯"的表演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活动。随着舞蹈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白菜灯"舞改名为茶灯舞。

在浦城,春节期间舞"龙灯"是大部分乡村的主要民俗活动形式,唯独在富岭上路这一带至今没有"龙灯"(历史以来当地风俗是忌讳舞龙灯),因此茶灯舞就成为上路一带节日喜庆的主要民俗活动形式。在人们文化生活相对枯燥文娱活动比较少的年代,可供欣赏亦可自娱自乐的茶灯舞,能给人们带来许多欢乐,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欢迎。其民间演出队也随之越来越多,兴盛时几乎村村都有。茶灯舞旋律悦耳、亲切、上口、易学易唱,适应现编现唱,演唱亦可以身边农家事为内容。在当地平常百姓都能哼上几句。

茶灯舞演出时间通常在正月初三(开灯)至正月二十(熄灯);主要形式是单独表演,自有相对固定的舞蹈形式;也有与当地的"狮子灯"舞一起表演,一并流行,代代相传。茶灯舞演出队伍约二三十人,各自分工不同,有举旗的、提灯笼开路的,有乐队人员及表演人员等。每到一村,进出必先拜社公(地方保护神叫社公,通常在村口盖有小庙),然后才会正式表演。

演出队在走乡串村表演时,一般是提前几天先送帖告之后才来表演。但常有未收到送帖的村子村民会在半路拦截演出队,在本村表演后才让过村。在当地,家家户户曾流行着接帖的习俗,正月期间,把茶灯舞当做吉祥物迎接到家中,相信会带来好运,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茶灯舞接进家门,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鸣放鞭炮,大人小孩出门相迎,家中备以桂花茶、糕点等招待。茶灯舞常在百姓家客厅表演,乐队站在厅堂旁伴奏,由数个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女子,每人手执两盏茶灯起舞,队型时有变换,边舞边唱着吉祥贺词恭祝东家。东家回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红包致谢。茶灯舞传统演出内容有《采茶上山》、《倒采茶》、《五梅花》等。表演人数多为单数,通常五人、七人或九人。

茶灯和民间的"龙灯"有着一样是烧灯习俗,当年演出完就将茶灯烧毁,来年又重新制作。祖上还有定下规矩,表演年数宜单不宜双,一旦开演,就需连续表演一年、三年或五

年。茶灯舞从田间地头走上大街小巷,其灯具也随着改进,最早出现的是用四瓣纸糊竹篾骨、形状似菜似花的白菜灯代替白菜壳,方便演出。后来,人们追求美感,进行灯具改良,白菜灯造型、照明方式及制作材料都逐步有所改变。到了上世纪70年代,出现用绫绸糊裱、通体透亮、形似茶花的灯,形态更美、效果更好,"白菜灯"舞因此亦被改称为茶灯舞。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富岭地区采访和研究茶灯舞,详尽记录舞蹈动作、音乐、服饰、道具等,并作人体形象描绘摄影,编写历史沿革概论,后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2008年,浦城茶灯舞被浦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浦城豆腐丸

浦城豆腐丸是浦城特有的风味小吃之一,其加工方法为当地独有,历史悠久。浦城豆腐丸是高蛋白、低热量的健康美味小吃,其物美价廉、广泛普遍和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浦城的一大名吃而经久不衰。如今在当地街头巷尾的小吃摊里,依然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据传,浦城豆腐丸起源于汉朝,与豆腐的起源接近,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浦城在历史上久负"闽北粮仓"盛名,有"岁一获而粟米裕如,邻县咸资接济"的史料记载,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歌谣传诵。历史上的富庶推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发展。人们对饮食相对讲究,精益求精。从美食角度而言,豆腐丸是豆腐的一种烹调做法。其以豆腐和猪瘦肉为主料,制成后形似橄榄,色白如雪,如明珠悬浮于汤汁之上,汤汁五味调和,连汤进口,嫩滑香味四溢,可谓"色、香、味"俱全。

长期以来,豆腐丸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了浦城标志性的小吃之一,成为了浦城人的历史回忆,无论天涯海角,是浦城人都会知道,浦城豆腐丸。2008年,浦城豆腐丸被浦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六节应重点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浦城肉燕

浦城肉燕是本地的著名特产,是以猪的新鲜瘦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因其细而润滑、脆而爽嫩、入口时有燕窝的味道亦称为肉燕。肉燕的品质优良,是本地民间筵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浦城肉燕制作(当地人称"打燕")过程:(1)选料:选用上等的猪后腿部位富有弹性的新鲜瘦肉。(2)处理:切成小块,剔除附带的肥肉、皮膜及筋骨,取其纯瘦肉。(3)搅肉泥(茸):用硬木圆锤反复捶打,捣成肉泥。(4)尔后拌入一定数量的薯粉,合成硬坯。(5)成形:将硬坯放在案板上,用燕棍(圆长光滑木棍)反复加工碾卷,至如纸一样的薄片即可。(6)可折叠裁切成8厘米见方,方便包装和食用。

浦城肉燕制作技术性强,几百年来一直是师传徒﹑父传子,至今谱系甚多,全县从事肉燕制作多达几十户。民国20年(1931年)就成立浦城肉燕商业公会,商号较著名的有:姚恒泰﹑行兴﹑谦盛﹑泉兴﹑刘庆余﹑复源鑫﹑永成兴﹑三盛合﹑熊永和﹑恒记﹑全泰﹑亨聚﹑友记﹑永和记﹑赵松记﹑安记等。解放后成立手工业联合社,集体生产,后公私合营归县饮食服务公司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开始单独经营,其间潘文辉﹑张老五等肉燕

系列产品最具影响,广受欢迎。潘文辉跟随师傅邱三妹学习打燕技术,一起学习的同辈还有叶有梅、伍元兴、张老五等,曾带大批徒弟延续至今。

浦城肉燕的食用:基本上以包"扁食"的形式加工成汤名"太平燕",随着菜谱的发展,肉燕食用有蒸、炸等多种形式。有用片状肉燕包馅的名"燕扁食",用条状肉燕包馅成球状的名"燕丸",有制作精致"金钱燕"等。数百年来,浦城肉燕在当地的宴席菜谱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民谣称肉燕"肉脆燕嫩汤又鲜,一尝三味举座欢。来日亲朋重相聚,定将此菜桌上添。"久而久之,有宴即有"燕"( 肉燕 ),渐成风俗,人们寓其太平吉利之意,有菜谱取名"太平燕"。凡民间设宴请客,太平燕上桌,同时放鞭炮,即宴席正式开始,"无燕不成席"至今依然是当地习俗,是浦城宴席文化的内容之一。

根据相关资料,浦城肉燕拟申请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浦城马灯戏

马灯戏是浦城地方民间剧种,历史悠久,其源出年代暂无考证。有传说在100多年前,在忠信镇溪源村炭坞自然村的白马岗发生塌方(泥石流)山崩地裂时,古人见一白马冲天而起,认为是白马精作祟,乃扎白马,唱戏,设祭白马精。之后,当地再无灾害,以为吉祥,遂成习俗。历史上兴盛的时候,浦城马灯戏辐射全县,几乎每个乡村都有马灯戏戏班子。在"文化大革命"前,以忠信镇客家人聚居地下庄村最为流行。马灯戏最初形态是乡村灯会的一种娱乐形式,与正月闹花灯、舞龙灯差不多,以热闹喜庆颂吉祥平安,在民间有走乡串村、送帖演出的习俗。

与闹花灯、舞龙灯不同的是,马灯戏的"灯"是形式,"戏"是内容。其表演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大多数取材于民间生活和民间传说。马灯戏大型剧目不多,主要是折子戏。其演出内容包括天上、人间、鬼域三界。马灯班和马灯戏,在乡村民俗活动中,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

马灯戏最早建立在民间歌谣基础上,以浦城民歌和江南曲牌中的马灯调为主,兼吸收松阳调、相思调、婺源调等。其道白地域风格突出,以土官话为主,参插浦城方言,使道白显诙谐、幽默。当赣剧、三角戏传入浦城时,马灯戏很快吸收了赣剧的南词北调和三角戏中的干唱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浦城马灯戏艺术。

马灯戏的特色道具"马"用竹篾编织造型、蒙上纸张绘画而成,头和身体可活动分离,颜色取五行中东、南、西、北的青、红、黑、白。表演时"马"套在表演者身体上,由少男少女操纵动作,状似骑马,通常是在马灯戏的开场节目。在"十番"乐声中,少男少女骑"马"上场,和手执短棍的舞师配合起舞,或奔腾、或碎步,驻足而立时,表演者轻拽马缰,马嘴可一张一翕。马匹逢双数上场,可二、四、六、八匹,视表演环境和主人要求而定。

马灯班在走乡串村送帖的时候,须随"马"前行;在公共场所表演时,须高挂"马"头;在正月闹灯走家串户时,戏班进宅门之前,"马"须绕房屋走一圈,寓意可驱邪化煞保平安,百姓则在家中备果品、糕点、桂花茶等招待,封赏蜡烛、小红包。在正月闹灯结束后,有与"龙灯"、"花灯"一样的烧灯习俗,"马灯"于正月二十烧灯,来年重新制作。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浦城开设马灯班传教有近二十处。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马灯戏被打成"四旧"而沉寂至今。目前尚有在世的艺人均年迈体弱,马灯戏艺术后继乏人。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下,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保护,曾有零星活动尝试。

第七节、浦城八宰相

浦城有“上相名邦”之称,在宋即有8人出任宰相。他们是章得象、吴育、吴充、章惇、章楶、真德秀、徐荣叟、徐清叟。其中北宋5人,南宋3人,正宰相4人,副宰相4人。

一、章得象(公元978—1048年),北宋浦城人,字希言。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后登

博学宏词科。在翰林院二十年,历知台州、雄州、洪州,出使过契丹。景佑三年(1036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年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醇深而庄重,宽厚而刚方,清忠无所附,智谋深博,声誉骏隆。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气焰器张,太后常派内待到翰林院,得象都严肃对待,甚至不与交谈。他在枢府三年、相位八年,不任用私人,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其侄望之求举贤良方正,为章得象所止,却推荐,得进《经国远猷十篇》。时人称赞他“深厚有容,度量宏廓”。

二、吴育(1004—1058年),浦城盘亭秀里人。宋咸平三年(1027年)进士。历知临安、

诸暨、襄城县。庆历五年(1045年)四月,任参知政事。吴育性明果,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他在襄城时,宋宗室不得任意索取供品,宦官半夜敲门索牛驾车也不予理睬;

皇族子孙过境也要互相戒约,不敢放纵。向绶知永静军时,行为不法,致通判江立自缢,大臣以向是宰相亲属,要从轻处,吴育坚持“不杀绶,无以示天下”。结果向绶减死一等,流放南方。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时,与吴育有隙,吴育任枢密副使时,范仲淹为安抚河东,其奏请被阻时,昊育不记旧嫌为之力争,坚决推行。

三、吴充(1021—1080年)字冲卿,吴育弟。宋宝元年(1038年)进士。与王安石是姻亲,

但不赞许王安石变法,数次向皇帝说新法不利。熙宁九年(1071年)王安石罢相,吴充继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吴充任吴王宫教授时,其他教授多陪伴宗室游玩,独有他最严厉,作《六箴》以训。张贵妃去世,丧仪超过规定,吴充要将主事者送开封府治罪而触犯了执政。吴充任相时,态度暧昧,既想召司马光、吕光著等入朝任职,又不肯免青苗、免役、保甲等法,更受王珪忌恨。王珪重用蔡确,蔡确以吴充子安持参与亲戚三四人,并称吴充知道此事。郑逵出师安南无功,谏官又诬告是吴充叫他停止进兵。在同列的困毁下,吴充病情加剧,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病卒。

四、章惇(1035—1105年),字子厚,浦城人。他博学善文自负,性鲠直敢言,不畏权贵,

处事刚果。13岁参加会试,名次在族侄章衡之后,竟弃而不就。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中进士甲科。王安石执政,实行变法,任章惇为编修三司条例官。他坚决支持变法,元丰八年(1085年)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任司马光为相,欲废新法,章惇与司马光争辩于帘前,声色俱厉,大臣失色。元佑八年,哲宗亲政,任章惇为左仆射,倡“绍述”之说,恢复青苗、免役等法,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以朋党之罪谪贬了一批大臣。改变了对西夏妥协屈服的政策,以“浅攻耕”的战略使西夏陷于被动,以章楶为渭州知府,加强防御,元符元年(1098年)取得平夏城大捷。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死,皇太后已内定端王(赵佶)继承皇位,章惇直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由是得罪了微宗赵佶。微宗即位,九月章惇罢相知越州,随后一再谪贬,死于睦州。以后事实虽然证明了赵佶不可以君天下,然宋史却仍把章惇列为佞臣。

五、章楶(1027—1102年),字质夫,浦城人。宋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历知陈留

县、庆州、渭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拜同知枢密院事。章楶能文善战,“词有织绣功夫”;生活上勤俭自持,赴任成都转运使时,不带仆从,自驾驴驮妻儿行李,跋涉于崎岖蜀道。热爱下属,举用人材,不问出身。他不满北宋王朝对西夏实行割地求和的政策,主张给西夏一些惩罚,使西夏改变骄横态度,保证边境的安宁。他在泾原四年,数次击溃西夏的进攻,建筑起一州九个城寨的边防系统,绍圣五年(1098年),击溃西夏数十万兵马围攻,活捉西夏的统军和监军,使西夏国主大为震惊,再也召集不起兵马,不得不数次向宋廷求和。这就稳定了西部边界局势,使边界人民安居乐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遗申报范本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03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美术技艺 申报项目名称:面塑 申报地:大善台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申报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 数字代码: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02),民间美术(03),民间音乐(04), 民间舞蹈(05),戏曲(06),曲艺(07),民间杂技(08),民间手工技艺(09),生产商贸习俗(10),消费习俗(11),人生礼俗(12),岁时节令(13),民间信仰(14),民间知识(15),传统体育竞技(16),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7)。 (二)此申报书可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6573437.html,)“社文处长专栏”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

3、子项目说明; (二)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栏 目中,应包括:为防止滥用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技艺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等等。 (三)在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对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了解程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我们是2014级的学生。占用你宝贵的时间我们深表歉意。为了 更好的保护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发扬光大出一份力,同时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对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我们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开展本次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你的姓名,大约只会耽误你10-15分钟时间。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希望得到你的真实想法与宝贵意见。 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社会调查第六组 2016年5月23日组长: 联系电话: QQ: 填答说明 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括号内打钩,或在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3.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是否是兰州人氏 A是() B 否() 3.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4.你所学专业属于 A文科类() B理科类() C工科类() D艺术类() E其他 5.你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吗 A文科生受到的文化教育较多() B文科生对文化比理科生更感兴趣() C理科教学中也渗透着文化() D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与个人喜好有关,受文理分科影响较小()E其他 6.你对兰州非物质文化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完全不了解( ) 7.你平时对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或消息的关注程度是

A一点都不关注() B碰到了就看看()C比较关注( ) D非常关注( ) 8.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A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B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C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D六月的第四个星期天() E不了解() 9.你听说过下列哪些概念(每行选择一格打) 10.你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选)A网络() B报纸,杂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日至2月15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至6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月19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

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而对于此,许多市民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或则没有听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或则不明其义,或则不知其所指。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寡闻并不是我们担心的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 浙江省在XX年年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且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一些保护、抢救工作,但是由于保护才刚刚开始,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逐渐为人们熟知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便开启了美国记忆计划,对美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档案等进行数字记录与保护。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此外,欧洲各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博物馆等开展了系列探索。 全景画卷(非遗盛景) 动态影像卷轴徐徐打开,古老的画面、老照片、视频等人 们记忆中的影像,在此展现在观众眼前。 互动魔镜墙 一面黑色烤漆玻璃墙上,镶嵌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展示橱窗, 参观者手在空中挥动,可以对想了解的重点文化的详细内容 进行进一步了解。

非遗多点触摸 在展演互动区内,设置有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未来科技感的多人多点触摸桌,给人们带来全新高科技的互动体验,各种非遗标题在触摸屏中自由浮动,当参观者的手碰到相关标题时,标题炸开或弹出相关的视频文字。 民族舞蹈 该区舞台具有观赏与互动的两面功能。定期举行民间舞蹈的大中小型表演会,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的民族汇演,并可以进行培训舞蹈与杂艺,定期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金村庙会游戏 介绍赞金七游戏参与抢祭品游戏 (1) 赞金七游戏:参观者可在触屏中查询金七传说的故事,在看完故事后,点击点赞按钮,进入抢祭品游戏 抢祭品游戏:画面显示许多旋转漂浮的祭品以及一些不相关用品,参观者随意点击,若抢到祭品,则出现祭品信息,若抢到其他物品,则显示鼓励话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 日至2 月15 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 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 至60 岁,正是干事 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 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 月19 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

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 某城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某种食品申报市(县)、区与单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某城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印制 二○一一年三月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项目类别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二)此申报书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五)封面内容填写一律用仿宋三号加黑,各栏目内容正文一律用仿宋小四号,单倍行距,标题加黑。 二、填表说明 (一)第一项“项目简介”栏目中,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 (二)第三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技艺完整流程等; 3.子项目说明、主要流派等。 (三)第五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 (四)在第六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某城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一、项目简介二、基本信息 三、项目说明 篇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1、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2、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3、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4、具有鲜明特色,在街道内有较大影响。(二)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1、申报报告: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向区文体局提出本街道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并对申报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同时附街道办事处意见。2、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简介、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保护计划、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意见。3、辅助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资料、代表性图片、证明材料、授权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4、街道办事处同意申报的函件。 5、已正式公布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件。(三)申报程序1、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根据申报地区或单位的意愿,组织专家对具备条件的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筛选、论证。2、经街道办事处同意后报送区文体局。(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做好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 2、依靠专家,认真筛选、论证申报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重点关注下列项目:(1)“中华老字号”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民族传统医药、饮食、民俗等有关项目;(3)有利于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一、市场背景分析 1、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普通民众公民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共同体现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文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更多的体现与蕴含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那么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呢?笔者想在这里给出一个专业上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相对滞后,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加上我国现有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而在保护“非遗”的同时,这其中又潜伏着巨大的商机,有些传统艺术至今仍未广大老百姓所喜爱,有些手工艺品如果拿到市场上卖仍能卖到很高的价格。那么,如果我们能将资金引入这个产业,一方面不仅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给投资商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又强力地拉动了“非遗”当地的经济发展,正所谓一举多得。 2、经济背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也就是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渐渐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导致了目前国内许多民间艺术濒临绝迹的状况。但并不是说经济的发展是磨灭精神文明的罪魁祸首,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非遗展方案20170711

2017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总体方案 一、大会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经过充分调研和谋划,特决定于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7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二、时间地点 1、时间: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 2、地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 三、大会主题 传承文化发展未来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安徽中设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五、展示内容

1、剪纸类:蔚县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庄河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阜阳剪纸 2、戏剧类:徽剧、庐剧、黄梅戏、淮北花鼓戏、南 陵目连戏、洪山戏、山东梆子、宿州皮影戏、渔鼓戏、宁阳木偶戏、鹧鸪戏。 3、手工技艺类: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定瓷烧制技艺、鲁锦织造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江苏苏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潍坊风筝、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永乐桃木雕刻技艺、芮成布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舒席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徽州漆器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4、传统医药类: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董家骨科正骨疗法。 5、瓷器烧制类: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吉州窑瓷制作技艺。 六、展区设置 1、合肥非遗展区(2000平米) 主要邀请合肥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 2、市外非遗展区(6000平米) 主要邀请合肥市以外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人100人,省级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12年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研究,分析说明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是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度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少等问题显著。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导言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在文化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深刻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作出的重要的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程度,也能发挥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反映十几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同时可以发现在保护工作中不足之处。 “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调动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笔者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泰蓝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观数据撰写报告。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一、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该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总体是我国居民,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居民。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评估样本质量来确保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后期进行数据处理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后,采用了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式统计。研究分析整理阶段,以文字、图表等多种行式展现成果。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北京市、保定市、衡水市安平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其中年龄在19岁~3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69.4%,年龄在31岁~4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22.4%,年龄在41岁~5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8.2%。在受访者的职业信息中,学生占40.8%,专业技术人员占10.2%,农民工占14.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2%,军人占8.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10.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6.1%。在受访者目前所在地区中,农村占16.3%,新型城镇占46.9%,文化城镇占36.7%。 三、研究结果 (一)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文化遗产资源严重流失。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者、保护者,增强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国文化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对“文化安全了解”一题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会议,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考虑到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年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承认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在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与不容忍现象一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在缺乏保护资源的情况下,这种威胁尤为严重,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注意到教科文组织在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的准则性文件,尤其是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方面所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还注意到迄今尚无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考虑到国际上现有的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协定、建议书和决议需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新规定有效地予以充实和补充,考虑到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考虑到国际社会应当本着互助合作的精神与本公约缔约国一起为保护此类遗产做出贡献,忆及教科文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计划,尤其是“宣布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本公约。 I. 总则 第1条: 本公约的宗旨 本公约的宗旨如下: (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b)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建议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环评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总论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背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名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承办单位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主管部门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