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216908728.html,

浅析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

作者:吴胡珂曜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

摘要:脱贫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14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其脱贫工作更是十分艰巨。本文仅就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原因进行探讨,并从自然环境、历史因素、人才资源、资金投入四个方面对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原因作分析,深入了解一个地区之所以贫困、发展落后的因素。

关键词:武陵山贫困片区脱贫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

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1234.9万人。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较早实施扶贫的区域之一,但这些年来,其贫困状况一直没有改变,此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绝大多数居民享受不到城市化带来的福祉,广大的山区农民则生活更加贫困。而造成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原因,本文主要从环境、历史、人才、资金四个方面分析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原因。

一、自然环境限制

由于武陵山片区大多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区边界,片区群山围绕,自然灾害频发,基础实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一直以来与外界联系较少。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既没有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也很难形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因此,武陵山片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导致其基本处于与外界经济体相分离的状况,无论是工业用地还是农业用地,多山的自然条件都限制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交通瓶颈制约了武陵山片区内的交流,加上行政区划的分散与地区保护使得经济发展成果难以扩散到其周边地区,因而武陵山片区的发展便孤立于外界,难以与发达地区实现经济互补的发展路径,而片区内的各个县市又基本都是贫困县市,所以在片区内也无法实现有效的经济实体,这便限制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流与共享,以至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陵山区经济的区域性发展。[1]

二、历史发展滞后

历史上,武陵山片区本来就开发较晚,发展迟缓。解放前长期实行封建领土统治制度,直到建国初期,匪、烟、枪“三毒”与官、匪、霸三个结合仍然是这一地区显著的社会政治特点,交通闭塞、文教不兴,使得在建国后该地区仍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一把刀、一把火、一把种了、一把灰”又是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成为建国初期湖南省最贫苦的地区。据1950年的

文化扶贫经验总结

文化扶贫经验总结 近两年来,为确保能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相关精神,严格贯彻实施文化扶贫工作各项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维,大力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共建成贫困村文化室XXX个,圆满完成了省、市、县下达我局的**、20**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让贫困乡村的群众切实享受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年,上级下达我局XXX个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任务,我局紧盯目标任务,安排专人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投入资金XXX 万元,先后在黑坪镇星致村、铁门村,安家镇东岭村等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XXX个,完成目标任务的XX%。20**年按照年初下达的贫困村“有文化室”建设任务目标XXX个。3月,由分管副局长带队,深入林农镇玉城村、八角镇人民村等XXX个贫困村,对照标准,进行实地摸底调查。一是通过走访群众,广泛征求建设意见和建议;二是对照《20**年**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基本内容和考核标准(试行)》,先后共投入资金XXX万元,在云

溪镇石牌村、三清村,来龙乡联合村等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XXX个;三是面向基层、面向贫困村开展文艺创作,创作生产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组织基层文化人才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目前,已通过市县部门的初验。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为了抓实抓好文化广电脱贫攻坚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我局脱贫攻坚任务,我局成立由局长肖兵任组长,副局长罗雪梅、赵良田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股室和乡镇广电文化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文化广电脱贫攻坚工作的协调、对接、项目监管等工作。同时,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相关股室人员为直接责任,明确了工作责任和分工,各股室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原因,落实解决措施和办法,确保项目按要求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二)强化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为抓好抓实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质量,让文化广电精准扶贫、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筛选器”的功能,又具.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据资料显示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相对较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甚是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至富事关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所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家乡的几个村庄做了相关的调查得出了以下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 一·知识水平 知识决定命运,决定人生的高度。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现今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知识鸿沟相对较大,从樱桃园镇附近几个村庄的教育来看,导致其不能脱贫致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教育。大约四五个村庄建有一所小学,学校老师的文化水平不乏高中生,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不是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就是早已装扮成超过其自身年龄的服饰外出务工。 (二)农村总体教育程度。总体教育程度较低,到达大学本科以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约占到百分之一。八成的人只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 (三)农村干部素质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基层腐败严重,仅从乱收费,拒发直补金等 (四)农村扫盲率。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亿文盲。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和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小学文化程度的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高中文化程度的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年,只有小学水平都足以说明。 二·思想观念 (一)小农经济思想局限。 1、乡土意识。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浓重的乡土意识使传统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所谓的安土重迁。乡土意识还表现在人们的老乡观念上。不论走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3篇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xx罗江、美xx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XX年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

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XX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识。 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 更新时间:2018-03-25|来源:中经网 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脆弱性、区域特色的显著性、快速成长性、发展阶段递进性、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及演进性等特质。本文在全面审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础上,对推动农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市场化的文化消费贫乏,文化产业落后,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相比存在严重不平衡,因此,深入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看,一些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独到的思考和探讨,郭玉兰<2007)就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逻辑合理眭、政策支持度以及经营操作环节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农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新市<2006)认为应当采取激发农村文化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产业链和集约化发展等措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刘彦武<2008)强调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组合性和客观性问题。但是关于农村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还刚刚起步,公开发表的成果数量非常有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作出研判,并提出发展思路。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脆弱性:微观基础薄弱及产业体系耦合不牢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比较脆弱 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微观基础包括农民<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等。但是“为数不多的农村文化经营者大都是分散的个体户,所经营的文化活动多数品位不高,有些甚至可能有害。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少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仍然单调乏味,加之现代文明知识缺失,很多农民的精神领域出现了空白和断层。”从整体来说,许多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仍然带着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以小型化、松散化为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以户主为主管,以亲朋为主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链。有的企业虽然有电脑,能上网,但对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经营知之甚少,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来搜集信息,销售渠道单一。企业融资能力差,主要靠自筹资金及贷款,吸引外资能力弱。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比例很低,企业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谈判能力弱。农村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存有一定局限,农民往往处于产业供销链条的最低端。由此可见,目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正在逐渐发育和成长,但仍然十分脆弱。 <二)农村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重要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中的利器,别人无法模仿。相当多的农村文化企业不重视商标注册,品牌无形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容易被仿制,如果效益显著,极易被具有雄厚资本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掌握生产技术并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因为科技和人才力量十分薄弱,以及现代经营理念和创新意识缺乏,导致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程度低,许多文化产品加工手段和制作水平不高,产品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经验,技术含量低,缺乏原创性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优秀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有限。“农村文化产品在开始难免会形成低俗、陈旧、庸俗、落后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缺乏时代气息和精品文化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封建迷信仍然盛行,聚众赌博、色情演出违法事件时有发生。” <三)农村文化市场体系不完整 我国的农村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市场主体不够成熟,如前所述,大量的农村文化生产主体是农户、个体户、私营小企业,他们视野狭窄,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经营条

扶贫攻坚+文化扶贫心得体会-以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文化扶贫的前提在于扶志

扶贫攻坚+文化扶贫心得体会:以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文化扶贫的前提在于扶志 以文化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有效发挥好文化扶贫的作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帮助他们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治贫”必先“治愚”。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有效发挥好文化扶贫的作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帮助他们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当前,一些地方的文化扶贫还明显滞后,个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扶贫的认识浮于表面。进一步做好“文化+扶贫”这篇文章,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扶贫的要义。文化扶贫的前提在于扶志。导致贫困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的贫困生活和封闭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奋斗意志和致富信心。例如,一些贫困地区,不少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只盼着外界的帮扶救济,不愿意主动想办法、找出路;一些贫困群众,既不爱学习新知识,也不去研究新技术,仍满足于“靠天吃饭”,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此外,还有个别贫困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甚至闲暇时间赌博成风。切

实推进文化扶贫,首先就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否则贫困群众缺乏致富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必然影响扶贫的长期效果。只有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重视培养贫困人口劳动致富、勤劳致富、技能致富的自觉意识,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才能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为贫困地区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文化扶贫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落后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受教育程度低,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致富进程,进而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打好文化扶贫的基础,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教育落后仍然是贫困地区的主要短板,现实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贫困地区幼儿教育起步晚,重视不够的问题;贫困地区乡村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的问题;还有贫困地区财政紧张,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等等。对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推动教育资源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全方位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真正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通道。文化扶贫的关键在于技能。缺乏致富技能或技不如人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情况看,一些贫困地区出来的务工人员,多数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少,在城市就业门路窄,挣钱不多;在农村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幼教现状对策 [摘要] “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出了这样急切和郑重的呼唤。 100年前,同样的一个金秋季节,中国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幼教从以往自发、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走向社会。中国幼教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完全是以西方为摹本的。但是100年来,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的中国幼儿教育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朝着“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探索历程。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又发展到什么状况呢?以美国为例,美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愈来愈重视。白宫于1970年和1981年两次作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之一。1979年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法》,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同年还通过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前总统布什于1989年召集全国50个州的州长研究制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第一项是: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基本内容有:到2000年,所有美国幼儿都要做好入学准备;所有的残疾儿童和处境不利 ........ ....的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与其 发展相适应的幼儿教育 ..........,以便为入学做好准备;要使儿童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医护,以便保证在入学时有健康的身体和大脑。 时隔100年,发展中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中国贫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 但是,据湖北省2002年对农村儿童发展状况的一次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数虽从1976年的44.26万所增加到141.18万所;入园幼儿人数从1976年的1395.5万上升到2036万。但近年来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01年幼儿入园人数比1995年减少了690万人,减少幅度为25%,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目前,全国0-3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仅为33.62%,低于“九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幼儿保育教育质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简单照搬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造成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前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行办学体制下, 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以公办小学中的村、点小学校附设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学前班和民间私人办园的形式双轨并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艰的发展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和扩大招生规模后,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了问卷法对民院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民院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存在问题。旨在通过此次调查更准确地掌握我校贫困生的现状,以便能从实际方面解决我校贫困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为学校探索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贫困生,大学生,生活状况 一、调查背景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收入在1500以下的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截至20XX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西部地区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调查内容 我们此次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其中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情况、日常生活的心理状况和交际情况。即调查中我

们会涉及他们的生活行为,如兼职行为、娱乐行为和交友行为等。还会涉及到他们的态度,如对环境的满意否、和涉及心理压力时的态度等。 三、调查目的 由于现今贫困生问题的严峻形势,我们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让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分析贫困生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情况,落实贫困生救助工作,解决贫困生就读问题。以便各方力量解决此问题时有所借鉴,促进贫困生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提高的进程。 四、调查时间 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28日 五、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以文献法为辅。 六、调查对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系大一、大二贫困生 七、贫困生生活现状 (一)家庭情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贫困生:贫困地区调查报告)状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9-01-21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xx万人,农业人口xx万人,耕地xx万亩,水田xx万亩,水浇地xx万亩,水平梯地xx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xx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xx个,贫困人口xx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xx户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虽有耕地xx余亩,xx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xx

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 摘要 ]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文化经费普遍投入不足、认识偏差、缺乏人才、农民文化消费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 关键词 ]农村文化产业;因素;措施 一、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种类众多,拥有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农村文化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多等特点,有望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农村文化产业在解决农民就业上具有一定优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就业;三是随着人们对娱乐性、消费性文化产品需求上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满足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四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不仅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进文化交流。 二、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贫富差距较大。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只有经济实力增强,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文化消费才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农村文化建设才能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农村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由于资金

缺乏而无力开发。同时,由于经济贫困,许多农民还在为温饱苦苦挣扎,对文化的消费便成为奢望了。 (二)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发展氛围不浓。目前,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多数农村,特别是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大都比较封闭,交通不便;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小农意识严重,文化精品意识淡漠。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浓厚的氛围,一些农村,农民缺少高层次、高质量的娱乐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不多,健康地、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未能占领文化市场的主阵地。 (三)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条件差,城乡公共服务分配的不均等,导致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路、电力、广播电视、通讯等建设滞后。例如,我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用来发展文化产业,但是由于其主要分布在交通闭塞的山区,基础设施的落后致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条件不能满足,导致文化产业发展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较好的发展也很难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四)管理相对薄弱,服务还不到位。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机构缺失,有的地方虽然设立的管理机构,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手段滞后,服务还不到位。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没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转模式加强管理,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文化产业法制法规还不健全。

关于文化扶贫工程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中,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达到小康水平,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也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但当前,除沿海、沿江开放地区、部分城市郊区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较为富裕外,我国西部、中部不少农村,尤其是“老、少、边、山、贫”地区农村,经济仍很不发达。据统计,在全国2168个县市中,需要国家财政与省财政扶持的便有520多个县,尚有8000多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扶贫,成为全国性的战略任务。 多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因此,针对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文化扶贫,不能仅仅局限在为贫困地区农村办几件好事,不能当成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而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下大的气力来抓。“工程”云云,一指其重要性,二指其系统性,三指其计划性,四指其综合性。要切实把文化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下面,就文化扶贫工程的有关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的现实依据 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文化馆、文化分馆2900多个,县图书馆1960多个,文化站43100多个、集镇文化中心1160多个,农村文化室21 0000多个,农村图书室81000多个,此外还涌现出223300多个各类文化专业户。文化生活内容丰富、文化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但是,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基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水平、交通等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原来就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与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差距更迅速拉大。东部较为发达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西部地区有不少人则在200元以下。即使在广东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粤西、粤北农村仍有200万农民还没有脱贫。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文化消费。部分收入高的农村文化设施齐全,农民的文化生活已与城市居民相近,以浙江华西村为代表的一批亿元村甚至建起了乡村公园、豪华歌舞厅等。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农民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仍未解决,“老、少、边、山、贫”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更为贫乏。 全国230多个没有文化馆、200多个没有图书馆的县和7200多个没有文化站的乡,绝大部分属于贫困地区。这些地方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基础本来就十分落后,近年来,又出现了“滑坡”现象。 一些县、乡在机构改革中把文化站、文化中心作为“七所八站”或砍或推向市场让其自生自灭。1993年,河南省文化厅对99个县1848个文化站进行了调查,垮掉或名存实亡的有593个,占总数的32%。某县22个乡镇文化站,只剩下2个。某市17个乡镇文化站,只有3个在活动。贫困地区现在保留下来的文化站,也是设施简陋、破旧。湖南全省有3192个乡镇文化站、多数处在“1个人,1间房,1桌1凳1枚章”的“五个一”的窘境。许多地方的文化站甚至在破庙或破棚下坚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文化专干队伍问题更为突出。一是人员本来就少,乡镇又经常抽去搞中心工作,或过多地兼职,有的身兼秘书、通讯员、计划生育员、打字员和片长、村长等数职,文化倒成了他们的“副业”。二是人才外流严重,某省1986年文化专干转正1146人,现在留在文化站工作的只有336人,其中某县转正8人,现在仅留下1人。许多人被不恰当地当作临时工、计划外用工清退。再加上文化专干长期不能转正,经费少,待遇低,不愿再从事文化工作。据了解,许多地方文化站的年经费还停留在原来的500元左右,有些连500元也不能保证。有的文化专干的月工资只有28元,有的连28元也难以保证。 贫困地区农民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在继续加剧,不少地方以减少农民负担为名不加分析地把统筹看戏、看电影的提留当作乱摊派加以禁止,又没有其它措施解决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致使文化活动空白村迅速增多。被誉为“戏曲之乡”的河南省,1990年戏剧、曲艺演出空白村占全省农村的27.76%。陕西省西康地区农民一年看不上一场电影的地方占全地区的一半。至于更贫困的农村和牧区,农牧民几乎没有起码的文化生活,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村文化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就必然要去占领。一些贫困地区封建迷信活动泛滥,曾经绝迹的看风水、跳大神等陋习,又悄然兴起;有的地方甚至拆学校建庙;淫秽书刊及音像制品严重毒害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2015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5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 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程远。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 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 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 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 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 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 建设的顺利推进。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 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 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 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 招商 ,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 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 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 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

浅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农村经济

浅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农村经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尤其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通过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积极与新农村建设内容相契合,可以有效增加农户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进行分析,对于其中的问题,从源头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予以改进,以求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标签:农村经济;文化产业;城镇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而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显著,如何对现有农村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打造更具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对于缩小城乡差异,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下的农村经济进行研究,是迎合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后续相关工作展开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文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传承五千年的国家,文化积淀深厚,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我国农村仍然流传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民族活动、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等。而在现代化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却濒临灭亡,人们更加倾向于新潮的理念和文化,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注意得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占比较大,农村有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可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意义深远。 (二)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和新农村建设融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照生活富裕、生产发展和民主管理相关要求循序渐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明确当前农村整体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支持。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的陳规陋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对于后续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奠基作用。所以,只有不断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进程,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带

文化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文化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促进贫困村文广事业繁荣发展,结合全市“乡村舞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聚焦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简称“乡村舞台”)建设,坚持不懈推进文化扶贫攻坚,切实把“乡村舞台”建成贫困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大舞台”,提高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到2017年底,完成未达标的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成73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未达标的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评估定级三级以上标准。站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县本级财政拨款0.5万元以上作为工作经费;专职工作人员2人以上,其中有1名副科级的文化站长;年度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单项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 (二)建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以下标准。表演戏台及文体广场(配备一定的体育健身器材);农家书屋(含电子阅览室);篮球场(有条件的可增设乒乓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多功能活动(教育、培训、会议)室;文化宣传科普长廊(10米以上宣传窗);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相对稳定、10人左右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并配备乐器、服装等设备。

有条件的贫困村,可建设村史或民俗文化展览室、电子商务平台、电影放映场(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其它文化设施。 (三)认真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 1.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完成市、县(区)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农村覆盖网工程建设,建成8个市县区发射主站、104个乡镇辅站、248个村级补点站,使贫困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实施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工程 (1)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实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15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书架一般不少于四组书柜,阅览桌要同时满足6人以上阅读,椅子不少于6把;每个书屋要配置报刊架及部分消防设备),督促各县区对精准扶贫村的书屋逐一摸排,按时间进度完成达标提升工作。 (2)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补充更新向贫困村倾斜,并保证“三农”出版物数量达到20%以上;紧密结合联村联户,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捐赠设备、图书等活动;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数字农家书屋试点的基础上,力争优先在贫困村推开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3)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依托县区和乡镇,3年内对全市精准扶贫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轮训一遍。 (4)依托农家书屋,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向贫困村延伸,深入开展年度“星级”农家书屋的评选工作,使贫困村农家书屋全部达到“三星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

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

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 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开展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近日,我和县人民政府调研员易继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同志组织有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前往**镇**村**屯,就**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我县“十二五”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0公里,辖**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组,纳坝一、二组,**组、**组、**组,**一、二组,**组、**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2014年年人均纯收入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镇政府至**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威贯、**、**、纳坝、甲以、高让、**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村发展的瓶颈。**村**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2015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屯田间渠道,改善了**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村完小2015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47岁,村委主任**45岁,村委副主任**47岁,村妇女主任**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