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班级是个小社会

班级是个小社会

班级是个小社会
班级是个小社会

班级是个小社会,也是复杂的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对象关系,如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科任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其中,既有班级内部关系,也有班级外部关系。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冲突仅仅是这一关系系列中的一种。而班主任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组织协调班级教育系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中,也包括协调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冲突。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正确认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冲突。

从矛盾存在的普遍性角度分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产生。科任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各有自己不同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制度化的不对等关系,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等。因为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同,成人社会对于儿童世界的教育引领,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未必一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因此,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为此,班主任要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客观认识这一矛盾冲突。

二、客观分析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当矛盾冲突发生后,班主任首先不回避矛盾,自觉地承担了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分别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问题,以达成相互之间的理解。应该讲,班主任的做法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但由于家长的介入,以及学校管理层的介入,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科任老师以休病假的方式离开了这个班级。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教育惩戒权的使用,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干预,校长的介入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应该看到,在现有的班主任负责制的制度框架下,任课教师把矛盾上交班主任,班主任再把矛盾上交学校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制——一条可能的教育途径。

在班主任负责制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很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样很难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现在,有的学校在尝试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由班级教育小组取代班主任一人负责制,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班级教育小组,共同研讨班级教育中的问题,同时聘请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班级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的尝试”、“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分别在《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3日)和《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8期。

幕后调节显“奇效”

语文钱老师刚刚从一所不起眼的小学校调入我们这所“名校”,执

教了我们班。她除了惊叹这里的孩子聪明、能干外,也着实为自己偶

尔有驾驭不了的时候而担忧。

我们班的小宁是全年级老师都非常熟悉的男孩子,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特别爱打篮球,人很聪明,但特顽皮,学习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数学是正数,语文则是倒数。最突出的还是他的个性,什么事情非得要让他服气才行,否则,那可是天王老子的帐也不会买的!这么强的个性让几乎全体师生都认识了他。

一个课间,我在教室里组织同学们喝课间奶。小宁忽然拿着一张小纸条走到我的面前,轻声问道:“老师你看,这个字到底念什么?”

我一看,纸条上写着色厉内荏的“荏”(rěn)字,于是我就给念了一遍。

“老师,你看黑板上!”他冲着教室的黑板努了努嘴。

我抬头一看,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色厉内荏(chá),霎时的迷糊之后,我觉得不对劲,再看小宁的手中,赫然举着一本字典呢,“怎么回事?到底念什么?”我伸手要去拿字典。

“老师,你看,就是该念荏(rěn)的,你没有念错!”哦,这样啊,我松了一口气,“可是,钱老师却教我们读茬(chá)。”这下子可给小宁逮着了,他指着字典上的…荏?大声地喊着。

他的喊声立即引来了一大群的孩子,看到字典上的荏(rěn)字之后,马上就有几个孩子涌向了还在教室里批改作业的钱老师:“钱老师,钱老师,这个字你写错了,不是念(chá)而是该读作(rěn)的!是色厉内荏(rěn),是小宁先发现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原本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也绝不可能要给老师什么难堪,只是觉得这个字写错了读音,纠正一下是很正常的,老师平时不是也经常要求我们知错就改的嘛。还有,孩子们觉得今天小宁能够发现这个错误,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老师不是一直希望小宁语文成绩进步吗?这下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所以,他们才欢快地跑去告诉钱老师。

“吵什么?吵什么?”钱老师一脸不高兴的表情让先奔过去的几

个“会看脸色”的孩子刹住了脚步。可是,还有几个“不懂事”的楞头小子,人家刹车了正好给了他们机会,忙不迭地往前涌着,其中也包括那个感觉自己立了大功,等着钱老师好好表扬一下的小宁。

兴奋的他唯恐被别人抢了先,顾不上看钱老师的脸色,一下子就扑到了批改作业的桌子上,跌跌爬爬的他还要举着字典硬往老师手里塞,急切得都要把嘴凑到老师的脸上去了,周围的孩子也都喊着、指着、挤着:“那个字,那个字念(rěn)……”

钱老师躲让着,后退着,终于听清楚是怎么回事了,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尴尬地说道:“哦,是这样啊,那么就改过来吧。”接着就再不看小宁一眼了。周围是一阵轻轻的哄笑声。

不久后的一天,我和六年级的同事们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本。忽然,钱老师一声惊呼让我们全体都抬起了头:“太过分啦!这是什么样的家长啊?真是不像话,现在还能不能再当老师了?”

“怎么了?”大家关注地看着她,我自然更加关心了,因为她只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

“你们看看,我昨天让孩子回家请家长在语文单元试卷上签字,你们猜,小宁家长都签了什么呀?”她拿着试卷一脸气愤地继续说着。

小宁昨天的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钱老师放学前就找他谈了话,这么关心孩子,家长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呀。

正琢磨着呢,起身来到钱老师身边的小王老师已经大声念了出来:“孩子考得不理想,老师的教学应该做到…有教无类?!”

“哎呀,这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家长真是太不像话啦!”甭管懂不懂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周围还是涌来了一片讨伐声。

“你们班怎么会有这么样的家长啊?真倒霉!”同情者有之。“真是的,我们这么辛辛苦苦地都是为了谁呀?到头,居然还要被家长指责,真是没有意思啊!”抱怨者有之。

“这种家长最讨厌了,自以为是大学教授懂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就到这里来指手画脚,有本事自己去教孩子呀!”愤恨者更有之。

大家越说越带劲,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当事人钱老师也在这一片激昂的声浪中委屈地红了眼眶,大家又都赶紧安慰了几句……

身为班主任,看到自己的科任老师这么伤心,总觉得不是个好事,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呀,这个根子到底在哪儿呢?

私下里问钱老师:“你昨天都和孩子说了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刺激性的话语?”

“就是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再这样差下去,今后升不了一所好中学之类的话呀!”钱老师一脸的委屈,“我怎么知道会不会刺激他?要能把他的成绩刺激上来都好咯!”委屈又变成了愤怒。

“这么差的成绩,家长又从来不主动到学校沟通,打电话要么不接,要么就说忙,自己一点也不负责任!这会倒好,让他签字就签出

这个样来,实在是太少有啦!”愤怒之后又是一阵抱怨。

确实如此,自从接班以来,我还没有见过小宁的父母呢。我想找小宁了解一下情况。下课后找来了小宁,装作闲聊一样说起了昨天的语文考试和下午的师生谈话,以及晚上的家长签字,孩子只说了家长非常生气,也没有再说其他什么。不过我知道小宁是个“直肠子”,心里藏不住事情,他言谈之间对老师轻蔑的态度还是让我隐隐感到有些吃惊,我打算再和小宁的父亲交谈一次。

小宁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平时很少和我们来往,偶尔的电话联系中,还是能够感觉出几分居高临下的傲气和忙碌。据说脾气也是相当了得,小宁倔强的个性就是来自他的真传。

果然,孩子的父亲对钱老师一肚子的意见,而且确实也已经搜集了一些“证据”,联合了几位有同感的家长,准备集体到校长室要求撤换老师。

仔细询问了一下,家长的意见主要是出自小宁,也有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新闻,有些是相当的偏激和片面,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行,(从很多作业尤其是作文批改中显现出来的,还有错别字现象)二是教师的自身修养不够,(有时候会有语言上“暴风骤雨”)这样的老师怎么配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呢?

还没来得及补救,第二天又出事了,我正在外校参加教研活动,一条手机短信让我一下子就心神不宁起来:“老师,你不在学校可不得了啦!班上快要打起来啦!你快点回来吧!”我心里埋怨:这帮孩子,真是一刻也离不了人。赶紧去向负责老师请假,急匆匆赶回学校。

等我一口气冲进四楼的教室,早已是人去室空,地面上还残留的一些奶渍,歪斜的一些桌椅似乎还能看出刚才发生过什么,留下收拾残局的几位同学看见我,立即围拢上来,断断续续给我说了个大概:

小宁上语文课写作业时,不知道为什么与钱老师吵起来了,钱老师很生气,就批评了他,他没有吭声,钱老师问他:“你服不服?”他居然大声回答:“我不服!”,然后就跑下座位,从教室的后面拿来扫把,到处乱挥,再后来又拿出自己上午没有喝的牛奶对着同学挤,(是那种盒装牛奶,上面有一个吸管小眼的),谁要是说他,他就打谁,还把同学桌上的东西全部扔掉,恶狠狠地踩人家的书包,就像“疯子”一样……吓得大家都抱紧自己的书包和桌上的物品往一边躲,再不敢理睬他了,钱老师最后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把他带到了办公室。

顾不上喘口气的我立即奔向办公室,一见到我,钱老师忍不住先说了起来:

下午语文课前,小宁不知道为什么与另一个孩子发生了一些冲撞,结果,小宁的手弄破了,鲜血已经流了出来,刚想去医务室,打上课铃了,他只好进教室上语文课了。语文课上,钱老师发现小宁一直没有认真听讲,也不好好写字,总是不停地在折腾自己的手,就用眼神提醒了他好几次,哪知道根本没有用。于是在同学写作业的时候,钱老师就不做声地走到了小宁面前,发现小宁的抽屉里有一堆带有血迹的纸,这才知道是小宁的手破了,出于教师的本能,钱老师就伸出手去想帮小宁检查一下伤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嘴里还说了句:“让我看看。”

没有想到,小宁不仅没有把手递过去,反而立即缩回了手,还大声地对老师说:“干嘛给你看?我不要你管!我也不给你看!”这下可把钱老师给说楞住了,心头的火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好心好意来关心你还这么不识抬举,一怒之下,钱老师顾不得手破的事情了,好好地给他一顿批评,这下可把小宁给“惹毛”了,他把仇恨全都发泄到了牛奶、桌椅、板凳和同学的身上,也就发生了后面的一系列骚乱。

此刻的小宁听着钱老师的“控诉”,似乎根本就不愿意相信自己刚才是误解了老师的一番好意,等到钱老师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枪林弹雨”又横扫过来时,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又高昂起他那颗年轻的头颅,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时不时还歪斜着眼睛瞅上一下,唉!小家伙还在赌气呢。

听着钱老师的叙述,看着眼前的孩子,我心里琢磨,钱老师今天明明是好意想帮助孩子,为什么他要这样无端地拒绝老师的关心呢?

钱老师显然也是说到伤心之处了,一边收拾下班的物品,一边冷漠却又无奈地说:“小宁啊,我今天把话给你说清楚,是你不要我管你的,以后你的所有事情,我也绝不再多管一下啦!”停顿了一下,她又继续说道:“今天的事情,我是不会和你家长说的,你自己心里要有数,你都干了些什么,回家后好好反思反思吧!”

按照钱老师的一贯做法,这么严重的事件肯定是要请家长来校的,可是今天,居然说不要家长来,看来真的是伤透心了。

钱老师叹着气默默地离开了。

一直以来我和小宁的关系都比较融洽,我就直截了当地对小宁说:“小宁,我觉得今天真的是你的不对,钱老师明明是主动关心你的,你却这样大闹课堂,以后还有谁敢再关心你了?老师的好意你真的不能了解吗?”

“谁要她的关心?”小宁显然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哎,今天一开始老师说你了吗?不是你先不要老师看的吗?你讲点道理好不好啊?”我有些着急啦!

“她呀?那么没有水平,我不要她关心我!”他的口气非常强硬,而且还很激动。

“你怎么说话呢?你凭什么这么说老师?”我忍不住有些恼火。

“我爸爸说的,这个老师水平太臭,不该在这所学校教书,他已经联合了好些个家长,准备到校长室…弹劾?她呢!”孩子理直气壮地告诉我。

原来根子在这儿呢,我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在家把一些牢骚话说给孩子听了,他才会象今天这样出言不逊的。因为家长比较强势的态度,小宁自然也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事事处处觉得老师不行,只要是钱老师说话,做事,他总觉得别扭,因此,矛盾越积越深,冲突也就发生了。

面对这样的情势,我该怎样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借用今天的事件架起钱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彩虹呢?

对钱老师来说:刚调入一个新学校,暂时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今天主动关心学生却招来一句“不要你管!”,实在是感到寒心!此刻我若是去慰问肯定会有一些效果,若是家长能够主动给老师道个歉的话,她心里一定会舒畅的多!而且,我也可以借此机会告诉家长,钱老师对孩子的关心,解开家长心中的疙瘩!

于是,我又一次和小宁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出人意料的是,小宁的家长听说了儿子今天的事情后,对老师的关心还是非常感动的,责怪儿子今天做的不对,并主动提出要给老师道歉的请求,到底是大学教授,还是很有素养的。

看到家长的态度稍有转变,我赶紧将钱老师关心帮助同学尤其是帮助小宁的很多细节一一告知,告诉家长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以及这件事情给钱老师的打击,也谈到了教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难免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希望家长能够给予理解和体谅……。

出于对我的信任,他们也直言不讳地和我探讨了许多问题,包括教师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问题,包括当今的教育体制问题等等。当心门互相敞开时,当真诚浸润心扉时,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与融洽。

当晚,小宁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带着小宁亲自上门给钱老师道歉。当钱老师第二天见到我时,兴奋地对我说:“小宁昨天和他的

父母都来给我道歉了,原来他们都是那么尊重我,我太高兴啦!”

这其中的秘密一直到现在钱老师都不知道,我想,最好她永远也不要知道,只要她知道,她的学生尊重她,她的家长敬重她,她就会快乐地教学,开心地生活。

点评:

案例中,当班主任面对因学生家长引发的师生冲突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班主任与学生、学生家长的关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科任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关系。在这种多重关系中,其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尊重教师劳动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家长对学校教育、对教师的期待。并有意识地扮演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比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工作从前台到幕后,从学校到家庭,体现了作为班级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的领导力和人格素养。

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

一份对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喜欢具有以下品质的老师:

(1)教学方法好,热爱和尊重学生;

(2)知识广博;

(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4)对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而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往往具有这样的缺点:

(1)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

(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

(3)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同学;

(4)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5)偏爱,不公正。

对以上几项的偏重程度,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差别:低年级学生特别欢迎“教学方法好”的教师(78%),而高中学生则特别欢迎“知识广博”的教师(90.8%)。初中学生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多数的学生不喜欢“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的老师(92%)以及“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的老师(91%)。另据上海教育学院郭继东调查,目前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老师感情较为融洽,而感到与老师相处时十分愉快的,竟然低至17.84%。据江苏无锡市十一中冯振德等同志调查,现在教师中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达70%,认为学生“一代与一代相仿”的占22%,而认为学生“一代胜过一代”的只占8%。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被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从以上调查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作为教师,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方面的修养,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长此下去就可能出现彼此的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和激化。一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指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方式来对待。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诚心,把教师也当成知心朋友。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