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感案例

院感案例

院感案例
院感案例

1、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医院感染暴发

1989年IO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室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历时近两个月,58名婴儿22人发病,发病率38%。起因是一名产妇在入院前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带菌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未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导致其他婴儿感染而暴发。

2、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新生儿鼠伤寒医院感染暴发

1990年10月,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共发病7例,死亡2例。经调查在该院产科的见习医生为该菌传染源,发现擦油片(即一块用来给婴儿腹股沟肛门等处擦油的纱布片.多人共用)是此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

3、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

1990年5月,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儿科婴幼儿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68名婴幼儿发生腹泻(均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罹患率27.9%。

经调查从患儿的尿布及晾晒尿布的暖气片和铁丝上采集的标本均检出了德尔卑沙门氏菌,部分患儿的手及奶瓶上亦检出该菌。医护人员的手及医疗用品均未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流行原因可能是由于患儿在同一地方晾晒尿布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同室患儿之间的相互传播。

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

1990年12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发生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历时17天,共发病51例,罹患率29.1%。患儿以皮肤脓包疮为主要表现。出院后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皮下坏疽,1例为败血症、肺炎气胸。脓包液培养示葡萄球菌。产婴室工作人员手有4例金葡菌阳性,床垫、布衣、冰箱面、电话机、沐浴架及沐浴室墙面等物体环境表面金葡菌培养亦显阳性,且有69.7%物体表面细菌数超标,产婴室工作人员的双手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故考虑本次暴发流行的传播途径为手接触传播。葡萄球菌在产婴室导致感染不但发展迅猛,罹患率高,且迁延不愈,对该期新生儿进行家访,随访到138人,随访率78.9%,发现新病例22例,故本期暴发流行的实际罹患率高达41.7%。

5、福建省立医院:婴儿室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

福建省立医院于1991年7月12-13日两天内婴儿室发生22例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22例新生儿除1例败血症外,21例为急性胃肠炎型。22例粪便分离培养,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22株。在检查治疗婴儿的同时,对妇产科、婴儿室医务人员的手、粪便及婴儿室内环境、用具和产妇的粪便共采样83份,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分别在婴儿床、婴儿治疗操作台、倒奶的漏斗及7月11日住院剖腹产的一产妇粪便中分离出4株与上述病例情况相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造成本次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传染源是7月11日剖腹产的产妇。

6、浙江省嘉兴市妇女保健院:新生儿室发生柯萨奇B1病毒(CoxB1)流行

1992年7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女保健院新生儿室发生柯萨奇B1病毒(CoxB1)流行,17例患儿中死亡2例。早期发病的8例患儿转入上海市儿童医院并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和肺炎,其中1例因并发心肌炎死于心力衰竭,另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大出血,余6

例患儿经病毒分离和中和抗体检测证实同为感染了柯萨奇B1病毒。

7、云南昆明市延安医院:发生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暴发流行

1992年9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产婴室发生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暴发感染。发病23例,感染率10.74%,死亡10例,死亡率43.47%。经大量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在1名产妇肛拭培养中发现1株鲍氏志贺氏菌属C群13型和5名病婴的肛拭和咽拭中找出5株相同的致病菌。确定了病原菌株来自一名产妇(健康带菌者)。

8、北京某妇产医院:发生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感染暴发流行

1992年10月北京某妇产医院发生一起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感染暴发流行。全月发病35例,占同期新生儿的12 2%。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为主。其中24例转院治疗,死亡2例,尸检证实为急性弥挫性非化脓性心肌炎。部分病例经病毒分离和聚合酶链反应试验确定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B3。

9、安徽省黄山市某医院: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暴发流行

1993年3—4月间该院妇产科婴儿室发生一起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暴发流行。14例发病,10例死亡,病死率71.4%。

该院妇产科于暴发流行期间共收住产妇49例,出生新生儿50例。产妇分住6间病室,婴儿全部放入大婴儿室。6间病室中,4间均有病例发生,经过逐一调查,发现其中一间有1例产妇产前高烧39℃,且伴有腹泻,结果该室先后有6例新生儿感染发病,并全部死亡。用乳鼠接种和组织培养方法从感染患儿的心血及龚便标本中分离到柯萨奇B3病毒,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从4名患儿和1名产妇的血清标本中查到抗柯萨奇B3病毒IgM抗体阳性。实验证明本次暴发流行是由柯萨奇B3病毒感染引起的。

10、沈阳市某妇婴医院:一起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组引起的暴发流行

1993年9月19日至10月18日期间,沈阳市某妇婴医院共接生了244名婴儿,其中49名新生儿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率20.1%,并有15名重患死于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30.6%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手术病人发生龟分支杆菌感

1998年4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的严重医院内感染事件,总共引起168名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卫生局马上指示科研人员对造成感染的致病菌进行研究。

经深圳市卫生防疫站的研究人员研究揭开:这是一种叫作'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的杆菌,对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引发脓肿、肺部和伤口局部感染。这种致病菌在体内的潜伏期及感染后的治疗时间都较长,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受污染的水或手术器械。

宿州市立医院眼科发生院内感染9只眼球被摘

2005年12月11日,像往常一样,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的几位医生在为即将开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做准备。这一次共有10名患者,按照以往的情况,在早上10点左右,来自上海的眼科主任医师徐某和上海舜春扬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的几个工作人员就会有条不紊地开始手术,并在术后当天返回,而患者在市立医院住上几天,就能回家了。

然而这一次似乎有点异常,手术后几名患者都觉得眼睛疼痛难忍,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几位眼科医生的重视。直到第二天,当护士拆开纱布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10名患者的眼睛都又红又肿——感染了!

12月12日下午,经过一番周折,这10名患者被紧急送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该医院经过检查后认定,由于感染严重,其中9名患者应施行眼球摘除手术,另一名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就这样,原本满怀希望的患者不得不承受眼球被摘之痛,而安徽省卫生厅、卫生部专家组以及安徽、上海两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上海舜春扬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未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宿州市立医院违规与之合作,并组织病员、提供场地及相关设备材料,允许上海舜春扬科贸公司组织的没有资质的人员在该院从事诊疗活动;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混乱,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手术出现重大感染,9名患者眼球被摘除。

随后,安徽省卫生厅和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处罚决定,撤销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称号,责令医院立即终止与上海舜春扬科贸公司的合作协议,没收非法所得318,601.86元,罚款3万元。院长郝朝春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离卫生系统,分管副院长邵正明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眼科有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记过直至留党查看处分,并停止执业活动9个月至1年;分别给予宿州市卫生局局长杨立瑾与副局长宋天祥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张邦圣党内警告处分;上海舜春扬科技贸易公司眭氏兄弟和手术医生徐某3人因涉嫌非法行医案被立案侦查。

就这样,原本到医院寻找光明的患者,在医院痛失光明!

记者观察

眼球事件:凸现“短板之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早在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就发生过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为医院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这一次,9只眼球的代价让所有人不得不再次直面医院管理的“短板”——医院感染管理。该业内人士认为,宿州市立医院并不是不知道有关规范,只是没有认真落实到位。但是即使换到其他医院,只要有可能引起感染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谁也不敢保证这类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在其他医院就绝对不会发生,因为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就曾经指出,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通过10余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的确存在一些软肋。例如有的医院管理者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度不够,虽然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是流于形式。也有的人认为“医院感染是几个感染控制护士和个别行政科室领导的事”,以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即单纯的消毒隔离,殊不知医院感染管理学涉及临床医学、传染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学、管理学、护理学、卫生统计学、消毒学等诸多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多部门的合作。

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数量、质量、构成比例不科学,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管理、统计、流行病等知识了解不多,专业人才缺乏,整个医院感染管理队伍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专职人员的待遇、职称、晋升等问题也有待解决。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的开展,也让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及素质水平的培养与提高,非专业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和知识的普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六亿还指出,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采用回顾性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高;控制措施不得力,消毒灭菌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软肋,使其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短板”。

挺直“脊梁”:加强与临床微生物学的合作

如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李六亿认为,首要的应该是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同时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主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人员编制、待遇、职称等,以吸引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另外,还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

的研究,以及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新的监测方法、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等的研究,以适应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胡必杰教授认为,还应该加强与临床微生物学的合作,“作为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中”。国外有学者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脊梁”,甚至将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设立于临床微生物科内,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短板”变长: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全局管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不少专家指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的软肋问题,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全局管理,不失为一个让医院感染管理“短板”变长的好办法。其中,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包头市中心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该院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中,这样的做法在国内目前只有部分医院采用。该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具体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2003年,包头市中心医院一位副院长从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回来,他借鉴国外的做法,提出了医院管理应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质控管理体系的全局管理中,同时把它列为院长巡班制中需要检查监督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全局管理的过程中,该院首先建立了每日调查制度,改变原来的等待医务人员报告病例到感染管理科的模式,派工作人员到科室收集报告表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同时,感染管理科细化了各工作人员的分工,建立投诉机制,使临床医生对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也能进行监督,这样感染管理科既能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又给感染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注入了服务意识,使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更容易获得认可。

同时,该院还改进了管理考核制度,取消过去依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数值)对科室进行考核的管理条款,并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如在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医疗、护理“三基”训练与考核中都加入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

“一票否决”制度也是该院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它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差的科室将取消年终参评“三甲”科室及优秀、先进称号的资格,据称开始实施这一制度的那年年终共“一票否定”了4个科室,引起了强烈反响。据记者了解,今年该院可能还会有科室被“一票否定”。

而由医院质控办组织实施的每周反馈机制,则是该院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最大的“特色”。这一“每周反馈机制”由感染管理科内部的“一天质量反馈体系”和全院质控办的“一周反馈体系”构成。

感染管理科组织的“一天质量反馈体系”,就是由感染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搜集、反馈医院感染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现患情况日监测数据),如果发现当日医院感染现患率超出历史平均两个标准差,则考虑院感流行或暴发,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特殊个案有时也依据经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每日的汇报监控、监督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感染管理科每周五汇总,向质控办进行书面汇报。质控部门会在周一的院长办公会上讨论处理意见,采取一定的整改措施及通知临床各科,并开始下一个循环,而每一个问题要追踪到解决为止。由于医院感染管理常常涉及多个部门,一旦出现问题,必须依靠多部门协同。质控办则可以把发现的问题同时落实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起到了协同和联络的作用,比起仅靠感染管理科的一己之力,效果要好得多。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运行,包头市中心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4年,该院感染平均发病率由2001年的4.33%下降至2.27%,医院感染在质量控制体系下的全局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相关链接

全球医院感染控制概况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申正义教授讲座整理)

在全球60亿人口中,每年约有3亿人住院,1500万人患医院感染,150万人死于医院感染,延长4500万住院日,因此产生的医疗支出高达15亿美元。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公布了“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指南”。泛美卫生组织(PAHO)也已经发行了供拉丁美洲感染控制机构和人员阅读的手册,提出了医院认证应达到的标准,但还没有提出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和资助计划。

美国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SENIC)表明,美国994 000张病床中,投入医院费用4000亿美元/年,感染控制成本8亿美元/年,医院感染控制节约资金24亿美元/年,因此,医院感染控制不仅能支付医院感染控制计划本身的费用,还能给病人和社会带来直接和间接效益。

当前,在许多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和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中国家中,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必要的医疗护理标准(重症监护、器官移植等);现有的感染控制计划不是致力于与病人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而是以环境污染为基础;医疗设备陈旧;感染控制计划形同虚设或根本不存在;认为医疗保健投资不会产生效益;医院改建、新建工程从未间断,这是免疫缺陷病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另外,医院感染控制的专业人员应由受过感染控制培训的医生担任(在欧洲由微生物学家担当),但是,由于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未被认同,对医生没有吸引力,专业人员常常没有办公室、计算机、录像设备,缺少可供查阅的文献资料,因此感染控制委员会很少能够有效发挥职能。

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源缺乏的国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如下的特点: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菌血症和肺炎的比例也高。2.医院感染对社会经济影响更显著。3.感染控制计划没有政府和预算的支持。4.医院的发展程度悬殊很大,缺少人员、资源,难以发现和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护士缺少培训机会和护理标准,感染控制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在医院中的地位不高,许多医院开展了高精技术的医疗服务,但缺乏必要的避免感染危险的标准。5.医院总是隐瞒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地存在。6.许多医院缺乏先进的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开展血培养,缺乏消毒剂、灭菌剂和抗生素使用的指南。7.抗生素的滥用比较常见。8.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的资源不足,例如许多医院不能提供充足的手套、隔离衣、口罩、可回缩的防护手术刀和一次性注射器,导致一些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有感而发

是谁夺走了他们的眼球?

■谈云

不知道当9只眼球被摘除的时候,宿州市立医院有关领导的内心是否有所触动,是在同情这些无辜的患者,还是在担忧自己的前途会因此受到影响,抑或忙于“接洽”下一次的“业务”,根本无暇顾及这个问题?

也不知道当一线光明的希望变成无限黑暗的现实时,9名倾囊求医的患者是怎样的心情,是后悔这次求医的“冲动”,还是哀叹命运不公,准备默默承担所有的伤害,抑或朴实的他们已经在质问,究竟是谁,夺走了我的眼球?

他们的确应该质问。如同每次出现严重的医院责任事故时,就会被媒体追问的问题一样,这一次的答案,似乎并不难于寻找。

2005年12月26日,在事件发生的半个月之后,安徽省卫生厅和卫生部的专家组已经查明原因:与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公司合作,允许没有资质的人员在医院从事诊疗活动;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混乱,因而导致手术出现重大感染,9名患者眼球被摘除——很明显,如果有哪一位患者或其家属去质问医院,那么手术出现感染这个答案已经能够应付他们了。

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宿州市立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如此混乱?作为一个二

甲医院,难道该院不知道手术中的管理和规范吗?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继续寻找答案。

一位在三甲医院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朋友曾经对笔者抱怨,预防医院感染是花钱但不产出效益的工作,不受重视在所难免。其言下之意就是,现在国家对医院的补偿机制不甚完善,作为医院,不得不控制成本支出,对于能够产生效益的部门,当然要支持,否则,医务人员的工资何来,医院购买必要的检查设备的钱何来,医院进一步发展的资金何来?至于医院感染管理这部分工作,只要不出大事情就行了,得过且过吧。

这样一说,也许

“眼球事件”的有关责任人可以心安了:在现有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下,医院追求效益也是迫不得已,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手术中的设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我们也很无奈……

问题绕来绕去,最终又回到了医疗体制的症结上,就好像走进了死胡同,只要把责任都归结到这个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似乎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所有发生的问题了。

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头看一看,难道所谓的体制问题就足以抚平那些患者的伤口,就足以还给他们光明的世界?在寻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客观原因之后,是不是有隐藏在深处的主观原因,是不是就能够掩盖这些主观原因呢?

先看看上级部门的处理决定,宿州市立医院被撤销二级甲等的称号,院长郝朝春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离卫生系统,分管副院长邵正明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眼科有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记过直至留党查看处分,并停止执业9个月。宿州市卫生局有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分。安徽省卫生厅责令医院立即终止合作协议,没收非法所得318,601.70元,罚款3万元。上海舜春扬科技贸易公司眭氏兄弟和手术医生徐某3人因涉嫌非法行医案被立案侦查。

这样的处罚与9只眼球相比,孰重孰轻,明白人自有答案。但是,如果再与可能的收益相比呢?宿州市立医院的非法所得为318,601.70元,并且在两年的时间已经违规合作了200多例手术,如果不是此次东窗事发,这样的非法合作还会继续。如此说来,我们不禁要问,行政处罚与非法所得的天平处于怎样的平衡,违规的投机成本到底有多大?这些疑问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眼球事件背后存在一个利润链,它牵引着医院脱离了对利润追求的正轨,这种欲望冲毁了规章建立的防护墙,使他们丧失了必要的警惕性和责任心,因此,背后涌动的侥幸心理和博弈心理使得宿州“眼球事件”必然发生!

——夺走了9个患者光明的,不是绿脓杆菌,是人!

发布日期:2006-2-14

皮肤压疮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范文

2012年4月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简要经过 患者陈述初,男,72岁,住院号376019,因胆囊坏疽、感染性休克、MODS 于4月20日由外院转入ICU治疗,入院时神志模糊,双下肢及背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全身皮肤黄染,脑梗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抗休克等治疗。4月21日4:55急诊胆探术后气管插管带呼吸机回ICU,经一系列生命支持治疗后4月25日脱机拔管,4月28日22:00发现臀裂靠左侧5cm处有1.5 X 1cm大小水泡,立即予以 水胶体敷料保护下抽取水泡等处理,5月1日 患者出院,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出院后更换水胶体敷料等护理方法,家属表示理解无异议。 (二)制定计划 1.原因分析 1、责任护士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2、该患者高危评分29分,责任护士未引起高度重视,未立即上报难免压疮, 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 3、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仔细; 4、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督导不到位。 2.整改措施 1、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 2、强化责任护士责任心及对压疮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压疮; 3、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及时评估和申报难免压疮; 4、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尤其是0.9%生理盐水清洗机更换水胶体敷料时0度撕降的方法; 5、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加强督察指导。 (三)具体执行 1、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核心制度的强化学习,考核通过率100%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与绩效考核挂钩。

2、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制定ICU床旁交接班流程。 3、对危重患者及时评分上报压疮高危评估表,登记科室压疮及压疮高危管理登记本,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睡气垫床、压疮高危部位垫凝胶垫等等。 4、制定ICU病人翻身时间段,高级责任护士组织当班人员团结协作,减轻单一责任护士的工作强度,逐一为患者有效翻身。 5、上报压疮高危患者,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评估参照以往评分结果,动态观察皮肤的变化,必要时申报难免压疮,完善压疮咼危上报程序和压疮上报程序。 6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确使用压疮防护用具和材料。 7、高责任护士对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评判性思维。 8、每班的高级责任护士要加强高危患者的督查指导,严格交接班。 9、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掌握病房高危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与指导意见,并有督查记录。 10、已上报压疮高危患者,转出ICU,当班主班及时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向科护理部报告病人的转归情况,有备护理部进一步动态了解患者的情况。 11、既往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具体没有有效落实到位,护士长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开会,讨论并制定了ICU压疮管理小组职责。 (四)检查评价 经过近一个月来的压疮高危防范措施的具体执行,落实了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实行ICU 床旁交接班流程,细化了交接班程序,对于压疮的防范意识增强, 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凝聚,无压 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于危重病人皮肤破损的高危因素,大小便潮湿的刺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持续改进 危重症患者大小便失禁,刺激肛周及会阴部皮肤,引起臀部下面潮湿、不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典型案例报告案例: 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一、发现问题 终末病历评审组发现“多份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上报 医务科分析:可能出现引发医疗纠纷,定性为“医 疗安全不良事件” 上报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 二、P1: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患方因素 入院时未提供外院存在“阴、阳”身份证与 带有效证件检查单错误两个岁数实际年龄不符 原因病历中出现年龄多处错误 医院因素 医师马虎大意科室质控科主任审核制度制定检验科与 责任心不强未尽到责任出科病历不严存在缺陷科室未联网 P2:制定整改措施 1.患者入院填写入院证时应根据患者有效证件或打电话核实患者真实年龄。 2.制定关于“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

3.将出现错误的病案号及主管医师姓名向科室通报,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联网,避免因临床医师书写字迹潦草导致检验科输错患者年龄。 5.向相关科室及主任、责任医师下发医疗安全警示。 D:实施 1.医务科制作《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简报》下发各科室进行通报。插图片 2.医务科制定《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科室。插图片 3.医务科给相应科室下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警通告》。插图片 4.院周会分管副院长安排信息科联系软件公司进行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联网。 C: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科室QQC(质量小组)及医务科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医师是否严格执行整改措施 --终末质量终末病历评审组审核病历 做好相关记录将查出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医务科评价,检查进入第二个循环。 A:评价结果

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危急值相关病程记录规范书写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问题聚焦 患者男,56岁。2011年11月12日2PM因突发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视物旋转无法站立2小时急症入某医院急诊内科病房。病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200/160,自服降糖药维持在140/100左右,近一周未服用降糖药;糖尿病史2年,自行注射胰岛素,餐前血糖5.4,近3天未测”。辅助检查:血压150/110,血糖9.4,余正常。初步诊断:头晕待查,Ⅱ型糖尿病,高血压Ⅰ级诊疗计划:监测血压血糖Bid,完善颅脑MRI等。次日1pm,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肌力4级,下肢2级,左侧正常,巴氏征(+),左侧鼻唇沟变浅,血压170/120。诊断“脑梗死”,急转神经内科。转入后颅脑MRI 显示为脑干梗死,给予降压脱水脑保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措施,但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入ICU抢救一月后因经济困难自行出院。 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违反危急值报告处置制度,延误对超急性脑梗的溶栓处理:入院次日上午9am颅脑MRI发现脑干延髓急性脑梗塞,至1pm患者出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病程记录中未记录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病人管理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未尽应尽的谨慎注意观察义务。口服降压药无法控制仍维持高血压状态下,未积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致新的桥脑梗塞灶形成。 由此看来,临床工作中危急值报告、查看患者、知情告知及处置情况在病程记录中及时记录至关重要,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中规范危

急值相关病程记录书写迫在眉睫。 现状与原因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我院自2011年12月7日制定并开始实施《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制度》,不断评估、修改及完善信息网络系统,逐渐强化危急值项目管理,努力以及时处置、有效沟通及高效服务为管理目标,不断促进我院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为了解我院目前危急值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汇总自2015年1月份-2016年1月份26份危急值管理检查表,将存在问题出现频率通过柏拉图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图1 2015年度危急值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分析 目前在我院危急值及时发现、报告、处置流程工作方面已基本完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 P阶段:找出护理质量存在的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 C阶段: 护士:日自查 护士长:日抽查 周重点查、月全面查 质控组长:定项自查 院质控:查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 案例 P:分析现状 某医院产科护士长在工作中发现本院科室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达30%,脐残端愈合率仅达12%。 P: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1、母婴同室,消毒隔离不严,交叉感染 2、新生儿沐浴时脐部残端被水浸湿 3、脐部残端留置过长,易引起细菌污染 4、分娩过程器械有污染,脐部残端接触污 染的手或敷料 5、脐部护理未按常规要求进行 6、产前宫内感染 主要原因1、2、4

P:制定护理措施 1、加强产程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意识 2、脐周围严格消毒后在断脐,残端严格消 毒,手及污染敷料不可接触残端 3、新生儿沐浴时避免水浸湿脐部 4、护士护理新生儿时应严格消毒双手 5、病房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 D:实施 召集科室全体护士,开质量分析会 1、本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生儿脐部感 染率高 2、与全体护士一起分析主要原因 3、明确科室要降低感染发生率所采取的主 要措施及对每位护士的具体工作要求 C:质量措施的实施与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质量小组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护士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措施 --终末质量新生儿脐部的情况 做好相关记录 一个月后护士长分析检查情况 A:评价结果

护士基本能严格执行护理措施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明显下降 脐部残端5天愈合率达到84%

持续改善案例分析

持续改善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持续改善方法在汽车制造企业分析[1] 以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代表性案例来讨论导入Kaizen的工作方法和收益。 案例一:总装交替式物流Kaizen 持续改善。改善行动的步骤如下: 1.第一步,环境审视 到2006 年,本领域已经陆续成功导入了TQM、TPM、JIT、PD、Proposal 和QC等管理体系并已在实践中持续应用,导入Kaizen 具备了环境基础。 2.第二步,确定任务和把握现状。 2006 年,物流领域实施了以改善物流配送方式优化总装工位布局为主题的“APOLO”改善行动。总装线边物流配送方式实现了“交替式物流”的转变,年收益8 万元。但总装工位布局的改善尚未全面展开。 3.第三步,数据分析 通过经济分析,当总装工位改善实施后,将会带来年收益28 万。通过总装工位和物流配送的集成改善,投资回收期将会缩短到0.9 年。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2007 年全年运行情况的工时分析,2008 年建立了交替式物流改善行动项目。项目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目标是物流资源比2007 年节省10%、总装1的绿色工位实现70%、创建物流持续改善的工作机制。 按照线边配送流程,现场分析针对收获、理货和和线边供货等3 个环节展开。 (1)收货:收货区由直送零件、KD 件、动力总成件和同步件等4 个区域组成。影响效率的问题集中在到货卡车不均衡、叉车操作面积不够、站台区人车混流、操作区域布置不合理和空容器返空管理薄弱等方面。 (2)理货:理货方式有同步配送和动力总成件叉车理货、高消耗件叉车理货、低消耗件手动搬运车理货和大体积件地面理货等4 种方式。影响效率的问题集中在不按标准规程操作、超市内零件摆放不规范等两个方面。 (3)线边供货:线边供货采用小件牵引列车式、成捆件牵引列车式、大件牵引列车式和大件叉车式等4 种线边供货方式。影响效率的问题集中在不执行操作规范、牵引列车上的零件位置与线边布置不符、随意移动线边工位器具的位置等三个方面。 为了合理调配资源,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序,力求事半功倍,提高改善效果。 选取能够反映真实运作状况的时间区间,进行工时测算和统计分析;基于量化数据,建立主要障碍识别表。通过加权计算,识别主要矛盾,为建立解决方案构筑基础。 4.第四步,研究和建立解决方案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案例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案例分析 一、概念 护理质量的核心:保障病人的安全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护理质量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而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和程度,即护理效果的高低,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优劣程度,是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 对护士工作过程质量的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定期,不定期检查 自我,同事,护士长,上级领导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应用学科,通过检查护理服务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护理服务的过程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是否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并加以实施。 即发现问题→归因分析→要因确认→提出方案→修改方案→形成规范。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常用方法:追踪方法学、PDCA(戴明环)、RCA(根源分析法)、QCC(品管图)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施雁博士介绍的,运用改方法取得2013年上海市护理质量改进成果奖:“1+7”住院医疗服务保障流程与集中管理研究实践品质管理图(品管图)在提升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 二、走进临床,评估质量 晨间护理、交班、治疗、巡视病房、健康教育、书写记录 入院、出院、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三、思考 质量管理就是管我吗?

制度管人就是按标准检查吗? 护理层级管理就是层级考核与检查吗?如果不是,究竟谁对质量负责? 四、良好的护理质量标准管理机制 控制 管理管理 护理质量改进的思路 识别改善机会 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及确定改善的指标 采取措施 确认结果 改善方法 监测执行的过程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质量持续改进案例

一例多巴胺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事件概述: 59床,李克刚,男,51岁,因“继发性癫痫、低血容量性休克”于04-14 19:00收入院。患者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迟钝。气管切开通畅、鼻饲流质。化验示总蛋白56.4g/L,CT示“脑积水、右肺感染伴右侧胸腔积液”,入院时血压70/40mmHg,病人家属一再强调只要病人不再抽搐、稳定了就出院。护士使用浅静脉留置持续泵入NS 50ml+多巴胺100mg,10ml/h。护士特别注意局部情况,防止外渗。04-15 20:00夜班护士接班时,上班护士已特别交代观察留置针局部情况,当时回血良好,顺滴通畅。夜间也加强巡视,都正常。04-16 05:30时夜班护士发现针眼处有点红,但回血良好,两人商议后继续观察。于07:24护士发现局部出现水泡、皮肤发青,面积约5×3cm2 。立即给予拔除留置针、抽掉渗液,局部用酚妥拉明封闭,请门诊化药室会诊后给予愈邦换药,防止局部感染。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1、强化药物外渗的风险防范意识如输注高危药品最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若使用外周静脉应使用两条静脉,每2-4小时更换输注血管。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护士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

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2、使用特殊药物前向病人及家属交代药物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指导其如何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3、组织护士学习多巴胺相关知识,掌握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早期处理。 4、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加强监督指导。 5、学习住院患者药物外渗护理应急预案 6、制定多巴胺外渗处理流程 附:住院病人发生药液外渗的护理应急预案 1、认真执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适应症。有以下情况的病人,应通知静脉输液小组长,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实施PICC: (1)化疗病人,肿瘤晚期衰竭营养支持病人。(2)大面积烧伤病人。 (3)重症胰腺炎病人。(4)全胃肠外营养病人。(5)慢性心衰病人。(6)糖尿病伴全身水肿病人。(7)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8)全身严重浮肿的病人。(9)危重、昏迷病人,外伤重症病人。 (10)多发病病人,尤其合并糖尿病的病人。 (11)持续泵入多巴胺的病人。 (12)输入高渗透压或强刺激性的药物,如脂肪乳、血制品、生长抑素、多巴酚丁胺、垂体后叶素、磺胺合剂、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托普霉素、可达隆、环丙沙星、氨基酸等。 (13)同时给与多种静脉输液药物、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 (14)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 (15)长期静脉治疗、间断静脉治疗的病人。 (16)周边静脉状况不良的病人。 2、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 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3、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 4、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5、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闭。 6、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50%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7、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8、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9、护士长填写药物外渗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科室保存。 10、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 P阶段:找出护理质量存在的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 C阶段: 护士:日自查 护士长:日抽查 周重点查、月全面查 质控组长:定项自查 院质控:查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 案例 P:分析现状 某医院产科护士长在工作中发现本院科室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达30%,脐残端愈合率仅达12%。 P: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1、母婴同室,消毒隔离不严,交叉感染 2、新生儿沐浴时脐部残端被水浸湿 3、脐部残端留置过长,易引起细菌污染 4、分娩过程器械有污染,脐部残端接触污 染的手或敷料 5、脐部护理未按常规要求进行 6、产前宫内感染 主要原因1、2、4 P:制定护理措施 1、加强产程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意识 2、脐周围严格消毒后在断脐,残端严格消 毒,手及污染敷料不可接触残端 3、新生儿沐浴时避免水浸湿脐部 4、护士护理新生儿时应严格消毒双手 5、病房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 D:实施 召集科室全体护士,开质量分析会 1、本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生儿脐部感 染率高 2、与全体护士一起分析主要原因 3、明确科室要降低感染发生率所采取的主 要措施及对每位护士的具体工作要求 C:质量措施的实施与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质量小组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护士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措施 --终末质量新生儿脐部的情况 做好相关记录 一个月后护士长分析检查情况 A:评价结果 护士基本能严格执行护理措施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明显下降 脐部残端5天愈合率达到84%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案例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案例分析 一、概念 护理质量的核心:保障病人的安全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护理质量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而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和程度,即护理效果的高低,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优劣程度,是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 对护士工作过程质量的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定期,不定期检查 自我,同事,护士长,上级领导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应用学科,通过检查护理服务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护理服务的过程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是否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并加以实施。 即发现问题→归因分析→要因确认→提出方案→修改方案→形成规范。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常用方法:追踪方法学、PDCA(戴明环)、RCA(根源分析法)、QCC(品管图)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施雁博士介绍的,运用改方法取得2013年上海市护理质量改进成果奖:“1+7”住院医疗服务保障流程与集中管理研究实践品质管理图(品管图)在提升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 二、走进临床,评估质量 晨间护理、交班、治疗、巡视病房、健康教育、书写记录 入院、出院、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三、思考 质量管理就是管我吗?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典型案例报告 案例: 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一、发现问题 终末病历评审组发现“多份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P1: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患方因素 病历中出现年龄多处错误 医院因素 医师马虎大意 科室质控科主任审核 制度制定检验科与 责任心不强未尽到责任出科病历不严存在缺陷科室未联网 P2:制定整改措施 1. 患者入院填写入院证时应根据患者有效证件或打电话核实患者真实 年龄 2. 制定关于“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 3. 将出现错误的病案号及主管医师姓名向科室通报,要求分析原因,提 入院时未 带有效证件 提供外院 检查单错误 存在“阴、阳 两个岁数 身份证与 实际年龄不符

出改进措施。 4.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联网,避免因临 床医师书写字迹潦草导致检验科输错患者年龄。 5. 向相关科室及主任、责任医师下发医疗安全警示。 D:实施 1. 医务科制作〈〈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简报》下发各科室进行通报。插图片 2. 医务科制定〈〈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科室。插图片 3. 医务科给相应科室下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警通告》。插图片 4. 院周会分管副院长安排信息科联系软件公司进行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 联网。 C: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科室QQC(质量小组)及医务科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医师是否严格执行整改措施 --终末质量终末病历评审组审核病历 做好相关记录将查出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医务科评价,检查进入第二个循环。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

生产现场品质改善措施 经营企业并非作慈善事业,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团队成员需有:不畏艰难,不畏缩,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品质管理外部市场的竟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项。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需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从品质管理来看:1、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制意识。 2、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3、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品质问题盲点即不断重复发生。 4、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合格率须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1、内部品质管理包函三个层面:现品,现场,现人。(即产品的品质,过程的品质和人的品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在最佳的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管控到位,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必是决定于生产过程中5M(人、机、料、法、环)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层别法、查检表、管制图、散布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疏失往往是产品重工及客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以教育训练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质措施。 A:短期(立即执行) 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B:中期(有效训练措施) 实施班QCC活动(每周两小时)针对每个岗位一周以来报表反应出来的品质状况(当然最起码报表必须是真实的)让作业员对品质管理提出看法与问题,使其有参与感,进而加重其责任心,品管圈活动中可运用QC手法,品质改善提案,QCC竟赛等各类管理训练措施。 C:长期(积极教育训练) 1、不定期或按计划全面实施职前,在职,重点,机会品质教育。 2、公司举办年度品管圈竟赛,品质征文,征图,品质标语,并品质演讲等意识教育,用来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3、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皆为审查员。 二、生产管理管理是让过去的问题不再重演,想出办法并实行改善;是对将来的问题先作预测。并作出对策方法。万一发生了问题,要想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并能把问题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方法,并立即实行。 生产管理重点是品质高,成本低,交期快,即通常所说的QCD。无论是ISO 精神,还是PDCA或目标管理,最重要的是决定好的事一定要遵守。 生产管理要对总体生产力进行管理,总体生产力=品质合格率×生产效率×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

生产现场改善案例分析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9-03-16 11:23 - 阅读:470 - 评论:0 前言: 经营企业并非作慈善事业,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而为达成此目标,非得有高效率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低成本的进料。团队成员需有:A经营企业不是第一,第二就要关闭;B成员要有不畏艰难,不畏缩,不达目标,不罢休之精神。 —、品质管理 外部市场的竟争不外乎是品质、价格、服务三要项。谁要主宰市场就必需要取得品质、价格、服务的绝对领先。 经历过一些公司,皆有以下问题,为了达成产值、产量目标、从而投入大批人力、工时、反而造成新进人员低品质,多任务时,低效率。 从品质管理来看: 1、大量新进员工缺乏品质管制意识。 2、基层干部缺乏工作教导实务经验。 3、整体忙于目标产值追求,问题盲点即不断发生。 4、虽然问题有分析,但是落实度很差,执行力度欠缺(说话一流,文章二流,做事三流) 5、人的品质待教育,生产制程要改善,产品良率须提升。 内部品质管理 1、内部品质管理包函三个层面:现品,现场,现人。(即产品的品质,过程的品质和人的品质)。只有高素质的人在最佳过程中,从事研发生产,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 2、产品品质好坏必是决定于生产过程中5M(人、机、料、法、环)尤其人的品质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 3、品质异常处理:要以QC手法(层别法、查检表、管制图、散布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依不良因素分析,但最重要的是对矫正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案之执行,一般工厂不良因素主要是人为管理,物料异常最多,而人为管理疏失往往是产品重工及客诉的最大要因。 4.、对策:以教育训练提升人的品质,并落实改善品质措施。 A:短期(立即执行) 用QC手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实施对策,依循PDCA(PLAN、DO、CHECK、ACTION)时时从不同角度考量如何改善。 B:中期(有效训练措施) 实施班QCC活动(每周两小时)针对每个岗位一周以来报表反应出来的品质状况(当然最起码报表必须是真实的)让作业员对品质管理提出看法与问题,使其有参与感,进而加重其责任心,品管圈活动中可运用脑力激荡,QC手法,品质改善提案,QCC竟赛等各类管理训练措施。 C:长期(积极教育训练) 1、不定期或按计划全面实施职前,在职,重点,机会品质教育。 2、公司举办年度品管圈竟赛,品质征文,征图,品质标语,并品质演讲等意识教育,用来凝聚形成公司全体品质意识,从而提升全员无形中的品质观念。 3、落实ISO9000之精神,教导全员ISO是平时的作业规范,而并非是应用一时审查稽核,ISO精神在公司内作横向及纵向全面展开,则公司全员皆为审查员。 二、生产管理 管理是让过去的问题不再重演,想出办法并实行改善;是对将来的问题先作预测。并作出对策方法。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报告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典型案例报告 案例: 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一、发现问题 终末病历评审组发现“多份终末病历中患者年龄记录多处不一致” 上报 医务科分析:可能出现引发医疗纠纷,定性为“医 疗安全不良事件” 上报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 二、P1: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 患方因素 入院时未提供外院存在“阴、阳”身份证与 带有效证件检查单错误两个岁数实际年龄不符 原因病历中出现年龄多处错误 医院因素 医师马虎大意科室质控科主任审核制度制定检验科与 责任心不强未尽到责任出科病历不严存在缺陷科室未联网 P2:制定整改措施 1.患者入院填写入院证时应根据患者有效证件或打电话核实患者真实 年龄。 2.制定关于“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

3.将出现错误的病案号及主管医师姓名向科室通报,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联网,避免因临床医师书写字迹潦草导致检验科输错患者年龄。 5.向相关科室及主任、责任医师下发医疗安全警示。 D:实施 1.医务科制作《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委员会简报》下发各科室进行通报。插图片 2.医务科制定《外院检查单错误管理办法规定》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下发各科室。插图片 3.医务科给相应科室下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警通告》。插图片 4.院周会分管副院长安排信息科联系软件公司进行临床科室与辅助科 室联网。 C:检查 实施了相关措施后,科室QQC(质量小组)及医务科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 --环节质量每位医师是否严格执行整改措施 --终末质量终末病历评审组审核病历 做好相关记录将查出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医务科评价,检查进入第二个循环。 A:评价结果

药剂科持续改进案例

药剂科 临床特殊用药申请、采购持续改进 2016年上半年,根据临床科室反馈,我院临床特殊用药的采购、供应存在到货不及时、到货后无人通知申请科室等情况,极大的降低了临床科室对药剂科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疗,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为了保证临床用药,满足医师的诊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PDCA循环。 1.计划(P) 1.1 2016年1-6月份,药剂科共收到15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临床科室反馈,平均每月 2.5例。 1.2经过调查分析,发生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根据1.2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要改善临床特殊用药采购、供应不及时的情况,我们需要从供应商、药库、相关药房、临床医师这四个方面入手。 1.4制定《告供应商书》,建立了《缺药记录本》,明确规定了各药品供应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认真履行计划,及时发出药品。如有采购的药品缺货,将缺药信息告知相对应的药库保管员,并认真及时地填写缺药登记本。同时将何时能够到货等详细信息告知药库保管员,以便于我们根据临床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供应公司采购药品。 建立《临床特殊用药采购、领用流程》,明确规定了药库接到《临床特殊用药申请表》后,立即组织采购,药品到货后,立即入库并调拨至相关药房,由药房负责告知相关科室。 加强病区药房与药库的沟通,耐心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工作,将未按时到货的药品,详细告知其相关信息,避免误会产生。 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做到尽职尽责。 2.执行(D) 2.1药库保管员向我院的各药品供应公司下发《告供应商书》,并督促各公司及时填写《缺药记录本》。 2.2临时申请的药品到货后由药库负责通知相关药房前来领取,药房领回药品后及时接收入库,并负责告知申请科室。 2.3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耐心做好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对临床科室的咨询详细耐心地解答,避免误会产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