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沪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沪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沪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同步练习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 透明的物体后面没有影子

D.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雨后出现的彩虹

B. 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影子

C. 日食、月食的成因

D. 小孔成像

3. 物体射出的光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所成的像是………………………………()

A. 比物体小的倒立的实像

B.比物体大的倒立的实像

C.比物体小的正立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4.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平面镜的大小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C.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物体到像的距离

5.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 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6. 如图1所示(9题下面),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 )

A. a

B. b

C.c

D.无法判断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只发生折射现象

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阳光下,立竿见影

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

9. 如图2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玻璃缸B处有雨花石。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射到雨花石上,则激光应向哪一点射出?……………………………()A. B点 B.B点上方

C. B

D.B点左方或右方

·A

·B

----图2----

*10.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

B. 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身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11. 在白色光源照射下的色纸若呈现红色,表示的性质是…………()

A. 该色纸吸收所有色光

B. 该色纸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C.该色纸不吸收任何色光

D. 该色吸收纸红色光,反射其他色光

12. 医院常用下列那种光来杀菌消毒………………………………………()

A. 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紫外线

13. 仅能透过红光的物体必为………………………………………………()

A.红色不透明的物体

B. 红色透明的物体

C.白色不透明的物体

D. 白色透明的物体

14. 如图3所示,一束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从AB边射出的折射光线会…()

A.沿原来的方向不变

B.平行于BC方向

C.向A点偏斜

D. 向BC边偏斜

1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透镜与物体AB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光屏上恰好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由此可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应该()

A.大于40cm

B. 在20 cm和40 cm之间

C.在7 cm和14 cm之间

D. 等于14 cm

A

B

B

16. 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 20cm

D. 10cm

17. 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8cm处,两次成的像…………………………………………………………………()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 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18.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应把物体放在………………………………………()

A. 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 二倍焦距以外

D. 透镜任何位置都可以

19. 用放大镜看报时,眼睛看到的清晰的字是…………………………………()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0. 用照相机拍照时,得到的是物体……………………………………………()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1. 用照相机拍照时,如果要使人的像再大些,则应……………………………()

A.人向后退些,同时拉长暗箱

B. 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

C.人向后退些,同时缩短暗箱

D.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缩短暗箱

22. 放映幻灯时,如果银幕上的画面过小,要使画面再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

B.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远一些

C.使幻灯片离镜头远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

D.使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同时使幻灯离银幕近一些

23.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24. 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B.用放大镜观看植物的胚芽

C. 看电影

D.湖边亭子在水中的倒影

25. “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影”与物理知识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________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________平面镜成像

C. 电影________凸透镜成像

D. 摄影________光的反射

26. 当太阳、水星、地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

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像

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27. 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

容器底A处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

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 仍在原位不动

D. 慢慢向水面移动

28. 在很远处的电灯光射到凸透镜上,此电灯的像………………………()

A.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在透镜焦距以内

C.在电灯的同一侧

D. 在焦距附近,比焦距大点

* 29.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来解释的是………………………()A. 游泳池放满水后,池底变浅了 B. 厚玻璃下的照片看起来有点上升

C. 天上闪烁的星辰

D. 对镜梳妆

30.(多选题)激光是今后战争中的有效武器,有关它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中飞机在攻击海中隐蔽的潜艇时,激光炮应瞄准所看到的目标

B.海中的潜艇用激光炮攻击空中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上方

C.地面上的激光炮,瞄准空中飞机时,就能击中目标

D.在地面上用激光炮攻击飞机时,应瞄准目标的正前方

31. 舞台上的演员,当红光照射在她们的身上时,衣服呈红色,等一下绿光照在她

们的身上又呈绿色,可知她们穿的衣服是…………………………………()

A. 红色

B.绿色

C. 白色

D. 黑色

* 32. 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

A. 红色

B. 蓝色

C. 白色

D. 黑色

33. 在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人们分别习惯穿浅色衣服或深色衣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仅仅是人们穿衣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物理道理

B. 是为了迎合时尚

C. 浅色的衣服更易反射光,不致于吸光太多而发热;深色的衣服吸光更强,产生更多的热烈,便于取暖防寒

D. 浅色衣服和深色衣服反射光、吸收光的本领一样

34. 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A. 物体是光源

B. 必须有光射入到眼睛

C. 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 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35. 平静的大海,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水里有盐分

B. 蔚蓝色天空映照的结果

C. 阳光在海里漫反射的结果

D. 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主要反射蓝光

36. 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则…………………………()A. 凸透镜应放在C点右侧 B. 凸透镜应放在B、C点之间

C. 凸透镜应放在A、B点之间

D.凸透镜应放在A点左侧

···

A B C ·a

·b

37. 上图(右)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A. 通过a、b的直线上

B. 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 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 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38. 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正常的人用镜子照自己的脸时,镜子应离眼睛25cm

B. 患近视眼应配带度数适当的凸透镜

C.把铅笔尖紧抵平面镜,若笔尖与它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4mm,则镜子厚约为4mm

D. 幻灯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0. 凸透镜可以成………………………………………()

①放大的实像;②缩小的实像;③等大的虚像

④等大的实像;⑤放大的虚像;⑥缩小的虚像

A.①②⑥

B.①②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⑤

41.(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漫反射使我们从各个方向上都能看到物体

B. 当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C. 水中筷子看上去弯曲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D. 挖隧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42.(多选题)如图,一束平行光通过

一个盒子后成为较宽的平行光,该盒子

中的光学仪器可能是…………………………………()

A. 先一个凸透镜,后一个凹透镜

B. 先一个凹透镜,后一个凸透镜

C.两个凸透镜

D. 两个凹透镜

﹡43. 如图,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

两镜前有一个光源S,则经两块平面·S 镜所成的像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无数多个

二、填空题

1. 平静湖边的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沿湖边行驶,汽车相对于它在水面内成的像的速度为__________ 。

2.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球中的__________ ,相当于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并同时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视觉。

3. 白纸上的蓝字,在红色光的照射下;蓝字呈__________颜色,戴绿色墨镜看黄花时,黄花呈__________颜色。

4. 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填“远离”或“靠近”)。

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

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

在________点,

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至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 ,像的大小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 m.

7.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过去,白纸比镜子______(选填“亮”或“暗”),这时在白纸上发生了__________。

8. 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_____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9. 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_________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

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0. 太阳光照在白纸上,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白纸是________色。这是因为太阳光是________光,白纸能反射________光,射到蓝色的眼镜上只能透过________光的缘故。

11. 显微镜的原理是: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小物体,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推得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焦距_____的凸透镜,目镜是一个焦距_____的凸透镜。(填“长”和“短”)。

13.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____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把这个像放大。

14. 在圆形的鱼缸里养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_____,其原因是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所看到的“鱼”是鱼的________像。同理,体温计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镜状,是起_______作用。

15. 如图所示,一束阳光通过棱镜后的光路如图,

在后面的白色光屏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彩色光带,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光的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

太阳光

同时可以发现三棱镜对不同的色光折射程度不同,其中对__________光的折射较小,对__________光的折射最大。

16. 如图所示,甲、乙是某个摄影爱好者

用同一照相机对同一物体所拍摄的两张

照片,请你判断,拍摄__________

(选填“甲”、“乙”)相片时,距离景物

较远;再拍另一张时,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应___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

﹡17. 调节眼睛的晶状体,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__________处,近点在__________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不疲劳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是“度数”),焦度是+300度和-200度的眼睛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__________。眼镜的度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_____。焦距为0.5m的透镜的度数为_______,500度眼镜片的焦距为________。

19. 李华参加展览会,在一个展室中看到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电视机与屏风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在学校召开运动会中,当百米赛要开始时。有关百米记时,小铃和小华发生了争执:小铃认为记时员应当在听到发令枪响时按下记时表,而小华认为记时员应当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时按下记时表。请问:

(1)如果让你做记时员你会同意_______的说法。

(2)你同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画图题

1. 如图,两块相互垂直放置的平面镜,

现有一束光线射向其中一面镜子,请画

出反射光路图。

2.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

请你画出光路图,并做解释。

3. 当别人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时,你从平面镜中是否也看到了别人的眼睛?试一试看,能否做到你看到了别人的眼睛,而别人看不到你的眼睛?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并给出解释。(参照《探究》P5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小明同学家有一只长方形的金鱼缸,里面养了一条金鱼。但是,每日小明从金鱼缸的拐角处观赏金鱼时,总是能够同时看到鱼缸内有两条大小、神态都一样的“双

5. 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作出图乙

空气

玻璃

甲乙

6. 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

F F

(1) (2) (3) (4)

7. 已知:两组透镜的焦点重合,请完成光路图。

8. 如图,画出图在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S

·S′(像)

甲乙

9.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某种液体中,被水平放置在液体底部的平面镜反射,最后返回到空气中,如图(11题下面),请在图中画出这时的反射光线和在水面处的折射光线。

﹡10. 如图(11题下面),一条光线对着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射去,试确定它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方向。

11. 如图,A′B′是物体AB的像,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F。

·

(9题图)(11题图)

四、解答题

1. 皮鞋擦上油后,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发现越擦越亮,为什么?

2. 小红照完半身像,想再照一张全身像,这时,小红该离照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摄像师应如何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3. 甲、乙两位同学对下列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晚上,为了能看清自己的面部,甲认为应当用光源照亮镜子;乙认为应当用光源照亮面部。谁的意见正确?说明理由。

4. 某妇女晚上逛商场,购得一件颜色很合意的衣服,可是第二天一看很不满意,于是当即去商场调换。奇怪的是,昨天晚上她看的另一件衣架上不满意的衣服,现在看倒是蛮满意的。试说明这是为什么?

5. 在给某同学测百米平均速度时,记录员在终点听到枪响时开始记时,结果该同学的成绩是13.5s。求该同学实际的百米平均速度和真实的成绩。

6. 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实验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k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少?

五、实验探究题

1.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将一块__________竖直架在一块直尺上面,再取

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

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移动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像。

2. 小华喜欢的玩具是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他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材料有关,请你帮助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

A.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这次探究的器材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D. 请你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E.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置一张白纸,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

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测焦距时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太阳光。(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寻找最亮最清晰的像,记下

物距

u,像距v,并研究成像的规律。

(4)在此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可能

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D

6.C

7.A

8.C

9.A10.C

11.B 12.D 13.B 14.D 15.C 16.C 17.A18.A19.C 20.D

21.B 22.B 23.B 24.C 25.D 26.B 27.B 28.D 29.D 30.AC

31.C 32.D 33.C 34.B 35.B 36.B 37.B 38.D 39.D 40.B

41.AC 42.BC 43.B 44.B

二、填空题

1. 0

2.晶状体倒立缩小实视觉中枢

3. 黑色绿色

4.远离

5.(1)a;(2)d;(3)e;(4)变大变大

6. 2 0.8

7.亮漫反射

8.三

9.漫反射各种

10.蓝白白蓝11.放大的实把这个像在放大一次

12.短长13.焦点附近成实一个放大镜14.大凸透镜虚放大

15.红、橙、黄、绿、青、靛、紫色散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色光复合而成的红光紫光16. 甲拉长

17.无穷远约25cm(20cm)明视距离-200度镜片折射光的本领的大小大200 0.2m。

19.凸透镜倒立、放大、实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

20.(1)小华;(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远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3×108 m/s,(“白烟”实质就是“光”)。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三、画图题

1.5.6.7.8.9.10.11.略

2. 要点:看到的鱼是虚象,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鱼的实际

位置应在虚象的下方,所以渔

3. 提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眼睛时。(平面镜成虚象)。

4. 提示:金鱼反射的光分别在长方形鱼缸的两个壁面上发生反射。从而可以观察到金鱼的两个虚象。

四、解答题

1. 要点:微小的鞋油颗粒将会填平鞋面上凹凸不平的地方,使鞋面变的光滑。

2. 小红应该离照相机远些。摄象师应减少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3. 乙的意见正确。提示:人的脸不是光源。

4. 提示:荧光灯照射物体时,会使我们对它的颜色发生偏差。而在阳光(白光)下观察,人对颜色的视觉感受就比较真实。

5. 由于光的速度远远大于声的速度。所以记录时间应该以发令枪冒白烟(其实

就是“光”)为准开始记时。声通过100米需要的时间

294

.0

340

100

=

t

(s),而光

通过100米所需要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所以该同学的真实成绩是:13.5-0.294=13.2(s)

他的实际百米速度应该是:

2.

13

100

7.576(m/s)。

五、实验探究题

1. 玻璃板(1)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2)大小(3)不能虚

2. A.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有关 B. 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

C. ①首先将玻璃对着太阳光,用其汇聚太阳光;②调整透镜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再次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③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

④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⑤比较三种透镜焦距的大小。

D. 透镜材料玻璃水晶塑料

E.同A。

透镜焦距

/cm

3.(1)10 手电筒射出的光(2)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便于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4)①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u≤f。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 期教材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上学期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八年级+九年级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开发新能

(完整)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胡晖130112748 物理学师范摘要: 【1】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实践精神、栏目设计 正文: 沪科版初中物理的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教材在内容上注意了学习过程中与学生融合、互动,不是直接呈现所有结论,有些结论以填充形式、空白形式,把结论留给学生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就章节内容及反映问题看,章节知识突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每章节开始都安插一幅反映章节主题的醒目图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教材的物理特性。在章节首页下方还用小正方形符号标明本章节核心知识与要点,有利于学生了解章节的知识重点。每章节下面又划分为节。节内每个知识问题是尽可能用图画来阐述和说明,或通过图画来反映物理问题,文字浅显,不过分依赖于文字阐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每小节内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安排了“讨论与交流”栏目。这个栏目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介绍和深化一些节内基本的物理概念,并且在栏目内十分注意与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融合,留有许多填充和空白,让学生去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人教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科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这就使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难、繁的感觉,使他们一开始就举得物理“无趣”。 而沪科版不是特别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强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沪科版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人教版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完整word)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纪律一般。经过初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进入本学期学习,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有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物理的趣味性、科学性、自然性、实用性等这些特点来促进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八级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初二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锻炼。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s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 dm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选用精密仪器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改进测量方法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 km/h 3、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 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的平均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3、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0.1s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在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 次声:频率低于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案沪科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 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 从全球变暖谈起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4.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 4.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4 尝试科学探究 4. 4 升华和凝华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4. 5 水循环与水资源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5. 1 物体的质量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5. 2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5. 3 密度的应用 第三章光和眼睛 5.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3.1 光世界巡行 5. 5 点击新材料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奇妙的透镜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3.8揭开色彩的奥秘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 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

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 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 10 dm = 102㎝ =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注意:该公式只能用于计算速度,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公式变换:s = vt t= s/v 通过公式:s = vt可得: (1)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路程与速度的关系: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3、两种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②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至少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 4、S-t和V/t图像 第三章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学习要 求了解 科学家 及其科 学贡 献。 ●知识点拨 1.面对自然界的神奇,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原始的科学思索。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如甲骨 文、纳西族东巴象形 文字、古人的宇宙模型。)以及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等,都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 富有意义的科学思索。2.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 段: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 学先驱伽利略率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 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突破是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 论,这使物理学再次 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4.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交 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5.科学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思索,不断总结,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七 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 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6.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还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 精神。如哥白尼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 提出不同的见解;居里夫人刻苦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留给我们后人的 宝贵财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 学习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 4. 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明确 v -t 图像、s-t 图像的物理意义。 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知识点拨 第一节动与静 1.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 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