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石河子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史学专题》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打开了中央集权的新局面。自秦汉

以来,郡县制一直都占主导地位,而分封制也以与西周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存在。那么郡县制与分封制又有什么不同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优劣是什么,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于是本文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分封制、郡县制、周天子、秦始皇、中央集权

正文:

分封制来源于周朝,它是周朝的立国之本,周朝的天子虽然拥有天下的土地和人民,但是,周天子不将它们都握在自己一个人手里,而是将其分赐同姓、异姓的贵族。郡县制来源于秦朝,在秦统一六国以后,李斯带头坚决反对继续沿用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议采用郡县制来统治和巩固新政权。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在以后的几千年,郡县制都占有主导地位。

分封制、郡县制作为两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各有其利弊,它们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下面我将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历史影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分封制度在西周时期开始盛行,这种制度是周天子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周天子将土地连同当地的居民分封给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助王救灾和按期朝觐述职等义务。周王朝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而且分封制度实行的是世袭制,因为诸侯一旦被封,都将世代相传。

郡县制在秦朝得到推广,在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巩固新政权,采纳了李斯的意见,罢免了全国范围内的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皇上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的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不得世袭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下来就会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实行的是任免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不能世袭。

二:在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有很强的从属性,周天子不直接管辖诸侯的领地,使诸侯有很强的自由性。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向周天子朝拜,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天子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天子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

而郡县制则不同,所有人都是为皇帝打工的,所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都是皇帝的,当官的只能每个月领取俸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对土地和人口失去了统治权。

秦朝推广实行的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

治的中心。例如,国君直接统治的地区限于“方千里”的“王畿”之地,畿外之地则分封给各诸侯,目的是保卫王畿的安全,保卫四疆之土。诸侯的直接统治也常在封地的中心,称为“都”城,其附近或边远地区则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卿大夫以同样的原则继续分给士大夫。如此,王畿、“都”城、采邑处于各级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之地均为受封者的封地,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众星拱月”的统治网络,体现了“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

郡县制的情况多有不同。初建时,郡多在边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如秦南平百越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击匈奴,收复朔方后,设置了九原郡。县则地近统治中心的、较富庶的近畿地区。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郡和县的地区分布渐趋一致,最终发展成为郡统县的隶属关系。

四、分封制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利于西周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国富民强。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到了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以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局面,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形成了集权和统一的政制,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央的权利,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相对较弱。

郡县制的实施,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法律条文细密,百姓动辄犯法,说句错话就是灭族之祸。上层权贵们肆意榨取民脂民膏,奢侈腐化,道德沦丧,导致农民起义多发。

分封制有限制天子权力的效用,但导致分裂割据最后陷入诸侯的暴政。秦朝确立起来的郡县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历史上起了很大进步作用,消除了在分封制下诸侯割据所造成的祸害,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也造成了统治者的独断专权。

总结:虽然自秦汉以来,郡县制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分封制在周王朝时代也存在了四百多

年时间,说明在那个时代,分封制的存在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官僚阶层逐渐产生了郡县制的思想。无论哪种制度,它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地判断谁好谁坏,而应该立足于历史背景,作合理性的分析。

参考文献:

黄中业:西周分封制度是国家政体说[J];史学月刊;1985年02期

杨伟立:论汉初的分封制[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岳庆平:秦代列侯无封邑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贺润坤:论秦王朝的法律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周天:郡县制、官僚、君臣制约[N];检察日报;2003

第二节、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doc

第二节、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   按: 这是我明史讲稿第五讲: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中的第二小节, 讲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为什么讲明代的地方行政 制度要先讲这个问题呢?那是因为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 元一三七○年)封了他九个儿子为王,《明通鉴》载:“上惩宋元孤立,乃仍古封建制,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时 遣就藩服,用以外卫边陲,内资夹夹辅。诸王皆置相傅官 署,及护卫甲士,少者三千,多至一万数千,皆隶兵部。”还 规定诸藩王“列爵不治民,分藩不赐士,与周汉制稍异焉。” 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是“惩宋元孤立”,希望借藩封 诸王来辅翼王室。四库全书《明祖训》的提要便讲到朱元璋所 以 要设立藩封制度,“大抵惩前代之失,欲兼用封建郡县,以相欠制,故亲王与方镇各掌兵,王不得与民事,官吏亦不得与 王府事。”从历史事实的发展上看,朱元璋寓封建于郡县这 一套制度设计的效果不好,当时便有人提出意见,叶伯巨上疏 言分封太侈,“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其权, 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明史 ?叶伯巨传》,朱元璋看到这篇奏章后大怒,说其离间他骨肉,为此把叶伯巨杀了,事实证明叶伯巨的意见是对的。朱元璋死后

不久,即为叶所言中,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造反,即“靖难 之役”,以后有“高煦之叛”,“寘鐇之叛”,制度设计的结果不决定于设计者的主观愿望及其权力,而是为客观“形势”所迫,往往走向其始愿之反面,朱元璋也不例外,而且明代藩封诸 王也都荒淫不受羁束,故明末农民起义中,一度逢姓朱的皆 杀,因为诸藩王他们作恶太多,所以为了说明明代的地方行 政制度不得不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起源说起,然后弄清汉唐 以来分封制余波的祸害,再说明代的藩封与郡县制的利弊得 失就清楚了,从近现代讲也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裂主义的关系问题,其根本性质则是维护和保障 国家的统一,反对一切分裂主义,因为它是我们国家和中华 民族有史以来的核心利益之所在。 第二节、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 朱永嘉 我们一般皆以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机构的代 称,在郡县制之前是殷周的分封制,春秋到战国是郡县制逐 步形成的阶段,而到了秦统一六国以后,便把全国划分为 三十六个郡。故一般地讲,把郡县制的始点放在秦统一以 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严格意义的方国之间联合起来的联邦 制的传统,因大一统国家是建立在通过战争征服基础上的,所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石河子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史学专题》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打开了中央集权的新局面。自秦汉 以来,郡县制一直都占主导地位,而分封制也以与西周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存在。那么郡县制与分封制又有什么不同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优劣是什么,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于是本文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分封制、郡县制、周天子、秦始皇、中央集权 正文: 分封制来源于周朝,它是周朝的立国之本,周朝的天子虽然拥有天下的土地和人民,但是,周天子不将它们都握在自己一个人手里,而是将其分赐同姓、异姓的贵族。郡县制来源于秦朝,在秦统一六国以后,李斯带头坚决反对继续沿用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议采用郡县制来统治和巩固新政权。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在以后的几千年,郡县制都占有主导地位。 分封制、郡县制作为两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各有其利弊,它们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下面我将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历史影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分封制度在西周时期开始盛行,这种制度是周天子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周天子将土地连同当地的居民分封给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助王救灾和按期朝觐述职等义务。周王朝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而且分封制度实行的是世袭制,因为诸侯一旦被封,都将世代相传。 郡县制在秦朝得到推广,在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巩固新政权,采纳了李斯的意见,罢免了全国范围内的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皇上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的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不得世袭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下来就会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实行的是任免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不能世袭。 二:在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有很强的从属性,周天子不直接管辖诸侯的领地,使诸侯有很强的自由性。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向周天子朝拜,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天子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天子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 而郡县制则不同,所有人都是为皇帝打工的,所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都是皇帝的,当官的只能每个月领取俸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对土地和人口失去了统治权。 秦朝推广实行的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

高考历史易错点易混点归纳练习-郡县制与分封制

易错易混点 2、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归纳: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影响等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分封制郡县制 不同点基础不同血缘关系 传承制度任免制 历史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 ,但容易发展 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 统一 相同点(性质)都是古代重要的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真题突破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 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5.(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C.汉 D.唐 6.(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7.(2016·上海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模拟突破 1.(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

杨宽: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发展是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结果,经历的时间是很长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无论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发生过性质的变化。弄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发展演变,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整个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很有好处的。下面想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来源于商代的分封制,是商代分封制的进一步发展。周武王在克商之后推行的分封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周灭商之后,商贵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因为周原来只是商的一个小诸侯国。从周原出土的甲骨文看出,周是由商的一个小诸侯国发展壮大起来的。它联合了许多周围的诸侯和部族一起发动进攻,才灭掉了商。由于商朝贵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很残酷,矛盾很尖锐,武王在牧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打败了商。殷纣王兵败自焚,周武王很快取得了胜利。但当时商王畿内所保留的贵族势力还很大,所以周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的统治中心区,又派周王室贵族管叔、蔡叔、霍叔作为三监加以监视。当时武王只占领了中原地区,山东一带仍为东夷所占有。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摄政。武庚勾结管叔、蔡叔发动武装叛乱,周公花了三年时间东征,才平定了这场叛乱。东征之后,虽然消灭了部分殷贵族和东夷贵族的势力,但是殷贵族在原来商的王畿以内仍有一定势力。周公鉴于三监非但不能有效地监督殷贵族,反而与之一起叛乱,所以平定叛乱之后,改变对殷贵族就地监督的政策,把部分殷贵族迁到了洛邑,其他殷贵族则由周天子分批分给姬姓诸侯,由诸侯分别带到自己的封地去。如伯禽封到鲁国,就带去“殷民六族”。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一起分封给受封者。土地和人民皆被封君世袭占有和统治,同时还带去一部分殷贵族。这样做目的在于分散殷贵族,使之离开原来住的地方,使他们不容易造反,免得对周朝造成威胁。同时把殷贵族分别带到新的封国去,可以为封君所利用,加强了周贵族的统治力量,从而加强对于封国的统治。当时新分封的诸侯地区往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周贵族带着殷贵族迁去,必然把先进的技术、文化带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统一的周王朝是有利的。这样,疆域辽阔的周王朝就建立起来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要创建疆域辽阔的王朝,只能采取分封制。这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而是进步的。 当时分封的诸侯国,山东地区有齐国和鲁国,东北方有燕国,中原还有许多封国。西周所推行的分封制,是分等级分别占有土地、人民、奴隶以及财富的制度。天子对于封君,不仅赏给仪仗、礼乐器和宝物,重要的是分给以“姓”、“族”、“宗”为单位的殷和殷的方国的贵族。例如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分给了“殷民六族”,“使帅(率)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丑类”就是奴隶。当时“丑”被用作俘虏的称呼,又被用作猎得野兽的称呼,因为他们把俘虏看得和猎得野兽一样。又如分给卫国“殷民七族”,分给唐国“怀姓九宗,职官五正”,怀姓即隗姓,就是赤族的族姓。当时天子也还以“正”、“伯”为单位,将具有世袭官职的旧贵族分赏给诸侯。 周的都城有两个,即西都镐京、东都洛邑,分别管辖西方和东方的诸侯,还分别驻有军队,以加强统治。西都驻有西六师,东都驻有成周八师,牧野还驻有殷八师。周天子就是通过东西两都所设的中央政权,使分封的诸侯服从王命,定期缴纳贡赋,并听从征调军队,定期朝觐述职。根据古书记载,这些诸侯国的上卿,照例要由周天子派遣。这是周王朝加强管理诸侯的重要手段。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一、西周分封制 周朝时候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就跟今天我们的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但是不能转让买卖。那么,周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周天子要制定此制度?它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它为何鼎盛一时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等级之间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血缘上以宗法关系为主,姻亲关系是补充。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二、西汉分国制(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西汉的分国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族,异姓不王的传统也就从西汉开始了。那么,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西汉的分国制为西汉带来了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呢? 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介绍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介绍 分封制是由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介绍,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 分封制是一种很早就有起源的一种政治制度,后来在西周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分封制其实就是国家的君主为了缓解国家内最高阶级之间的矛盾而设置的一种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冲突,并且也加强了统治者手中的中央集权。而西周过后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的情况之下,促使分封制最终土崩瓦解,而秦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郡县制。那么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会是怎样的呢?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首先来看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是君主赐给功臣或者贵族后代的一种奖赏,在这一代的诸侯去世后他的后代依旧可以延续,也就是说分封制是世代沿袭的制度,再没有特殊情况之下这些诸侯国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君王的恩赐。那么郡县制就不同了,郡县制的长官都是皇帝亲自下令来任免的,而且和普通官员一样,长官依靠的都是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往下世袭的,也就是说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的传承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也可以比较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职责都是什么。首先分封制度之下,各个诸侯拥有许多的权力,他们是这个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政权和统治权是自然掌握在他们手中的,不管是诸侯国下的土地还是人民,诸侯们都具有同样的管理权,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诸侯还要受周王的辖制。而郡县制中郡县的长官们一般拥有的只是政治上的管理权,关于土地和人民

他们是没有统治的权力的,只是在一定程度受伤享有管理人们而不是统治人民的权力罢了。 分封制开始的标志 分封制开始于什么时候这个在历史上说法总是很多的,而且最终也没有能够确定。唯一在古代书籍上最早的记载就是在黄帝时期,据说那时候各个诸侯国都尊称轩辕氏为天子,这句话的含义和后来的分封制内容十分相似,更多的人倾向于分封制开始于夏朝,后来随着时间的改变才再西周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分封制开始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高超的统治手段,当然这也是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古代君王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高层之间的矛盾,然后将一些国家的领土分封给功臣或者宗亲,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他们之间的争斗,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遏制他们手中权力的发展,因为毕竟最高统治权还是掌握在君主手中的,尽管他们在自己的分封国家享有最高的权力,但是说起来也不过是君主统治的一种手段,最高的统治权和最大的利益始终是属于君主的。从分封制开始到西周的大高潮,在这中间分封制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朝代。 但是时间总是会发生很多改变,分封制在周朝后期开始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也是分封制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君主已经无法控制诸侯国的权力了,于是在诸侯国不断的作乱中,分封制开始到了最后的阶段,不过终究还是没有支撑多少时间,等到秦朝成功统一天下,分封制开始被郡县制所取代。可以说分封制开始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有利的手段,但是不可以忽略的是缺陷始终存在。 分封制的影响 分封制是古代时期君王为了维护统治而设置的一种政

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2 郡县制与分封制(作业)

易错易混点2 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归纳: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影响等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 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2.(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

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C、D项错误。 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4.(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

2郡县制与分封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2、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归纳: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影响等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 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 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 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 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 项错误。 2.(2015·江苏单科·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 (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

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故A 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 ,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 ,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C、D项错误。 3.(2013·浙江文综· 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 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制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 D 案】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 ;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 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4.(2012 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 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 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

西汉: 分封制与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西周的分封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对周边地区威慑力的作用,但随着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乃至追求统一的进程而宣告破产。鉴于此,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将地方权利直接收归中央以代替权利的分散。然而秦朝的迅速败亡,使项羽刘邦又回到分封制以拉拢人心。文景时期,西汉同姓分封制还相对稳定,各诸侯国经济文化有声有色。但当诸侯国随实力增强时,中央与地方在地位与权利上失去了共存的平衡点,最终发生了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这标志着分封制的彻底过时。在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国势力大大削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其他有意识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行,地方无力与中央对抗,最终使郡县制得以确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最终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春秋时期,随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汉初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又成为巩固中央集权的障碍。以高祖的侄子吴王刘濞为代表的地方割据势力,准备伺机夺取政权。景帝时,大臣晁错建议削藩,前154年,发生吴楚七国之乱,景帝迅速镇压了这次叛乱。武帝即位后、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法、使王国的封地逐渐变小,势力逐步减弱。王国问题得以逐步解决,维护了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 西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遂行郡(国)县两级制。 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形成于战国时期。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土空前广袤,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调整,增至四十余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政财、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 杨宽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发展是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结果,经历的时间是很长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无论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发生过性质的变化。弄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发展演变,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整个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很有好处的。下面想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来源于商代的分封制,是商代分封制的进一步发展。周武王在克商之后推行的分封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周灭商之后,商贵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因为周原来只是商的一个小诸侯国。从周原出土的甲骨文看出,周是由商的一个小诸侯国发展壮大起来的。它联合了许多周围的诸侯和部族一起发动进攻,才灭掉了商。由于商朝贵族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很残酷,矛盾很尖锐,武王在牧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打败了商。殷纣王兵败自焚,周武王很快取得了胜利。但当时商王畿内所保留的贵族势力还很大,所以周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的统治中心区,又派周王室贵族管叔、蔡叔、霍叔作为三监加以监视。当时武王只占领了中原地区,山东一带仍为东夷所占有。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摄政。武庚勾结管叔、蔡叔发动武装叛乱,周公花了三年时间东征,才平定了这场叛乱。东征之后,虽然消灭了部分殷贵族和东夷贵族的势力,但是殷贵族在原来商的王畿以内仍有一定势力。周公鉴于三监非但不能有效地监督殷贵族,反而与之一起叛乱,所以平定叛乱之后,改变对殷贵族就地监督的政策,把部分殷贵族迁到了洛邑,其他殷贵族则由周天子分批分给姬姓诸侯,由诸侯分别带到自己的封地去。如伯禽封到鲁国,就带去“殷民六族”。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一起分封给受封者。土地和人民皆被封君世袭占有和统治,同时还带去一部分殷贵族。这样做目的在于分散殷贵族,使之离开原来住的地方,使他们不容易造反,免得对周朝造成威胁。同时把殷贵族分别带到新的封国去,可以为封君所利用,加强了周贵族的统治力量,从而加强对于封国的统治。当时新分封的诸侯地区往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周贵族带着殷贵族迁去,必然把先进的技术、文化带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统一的周王朝是有利的。这样,疆域辽阔的周王朝就建立起来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要创建疆域辽阔的王朝,只能采取分封制。这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而是进步的。 当时分封的诸侯国,山东地区有齐国和鲁国,东北方有燕国,中原还有许多封国。西周所推行的分封制,是分等级分别占有土地、人民、奴隶以及财富的制度。天子对于封君,不仅赏给仪仗、礼乐器和宝物,重要的是分给以“姓”、“族”、“宗”为单位的殷和殷的方国的贵族。例如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分给了“殷民六族”,“使帅(率)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丑类”就是奴隶。当时“丑”被用作俘虏的称呼,又被用作猎得野兽的称呼,因为他们把俘虏看得和猎得野兽一样。又如分给卫国“殷民七族”,分给唐国“怀姓九宗,职官五正”,怀姓即隗姓,就是赤族的族姓。当时天子也还以“正”、“伯”为单位,将具有世袭官职的旧贵族分赏给诸侯。 周的都城有两个,即西都镐京、东都洛邑,分别管辖西方和东方的诸侯,还分别驻有军队,以加强统治。西都驻有西六师,东都驻有成周八师,牧野还驻有殷八师。周天子就是通过东西两都所设的中央政权,使分封的诸侯服从王命,定期缴纳贡赋,并听从征调军队,定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第一,传承制度不同。 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谁,一旦被封,都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朝聘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治地”方位不同。 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治的中心。例如,国君直接统治的地区限于“方千里”的“王畿”之地,畿外之地则分封给各诸侯,目的是保卫王畿的安全,保卫四疆之土。诸侯的直接统治也常在封地的中心,称为“都”城,其附近或边远地区则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卿大夫以同样的原则继续

分给士大夫。如此,王畿、“都”城、采邑处于各级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之地均为受封者的封地,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众星拱月”的统治网络,体现了“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 郡县制的情况多有不同。初建时,郡多在边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如秦南平百越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击匈奴,收复朔方后,设置了九原郡。县则地近统治中心的、较富庶的近畿地区。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郡和县的地区分布渐趋一致,最终发展成为郡统县的隶属关系。 第四,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体现了“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

中央集权制度与郡县制的区别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央集权制度与郡县制的区别 篇一: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1、比较西周 分封制和秦朝西周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 传承制度世袭 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秦朝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官员职责范围理权理权 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三省六部制2、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制制、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 丞相职权地位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政权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 向完善固 篇二: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第一,传承制度不同。 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谁,一旦被封,都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朝聘周王,向周王贡献各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西安方舟补习学校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典例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解析】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C,错选原因是审题不准,误以为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时间。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这一行政制度的名称。从材料中“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这一制度应为郡县制。然后联系教材知识可知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为B。 【通关锦囊】 常考易错点点击 (1)在传承制度上,分封制下实行世袭制,郡县制下实行任免制。 (2)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 (3)分封制的分封主体是“姬”姓贵族而不是周姓,当时“周”为国号;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而不是秦朝。 (4)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非全面废分封、行郡县。 关于分封制的深层认识 西周分封制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局面,这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各地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不同层次的“众星拱月”的统治网络,体现了“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 “郡”、“县”建制小专题梳理 (1)春秋初年,诸侯国内普遍实行采邑制度。到春秋中后期,土地私有制发展,按田亩征收赋税,原有的采邑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这时,一些国家在所占有的领地内推行由国君直接管理的县郡管理体制。最初的郡多建于边境地区,区域虽大,地位却比县低。 (2)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高于县,并逐渐形成郡县两级地方组织。 (3)建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机构,这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经历了一场激烈争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废除分封诸侯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郡成为中央政府下辖的地方行政单位;郡以下设县或道,县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教学成果)

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及其当代启示 一、分封制和郡县制在中国古代的演进概况 中国几千年的帝制从根本上来说只实行了两种地方行政体制:分封制和郡县制。所谓分封制就是君主分封国土给王室和功臣,而且可以世袭,受封者在封地内享有统治权;郡县制是由中央把国土分成郡和县,任命郡守和县令去治理,而且有任期不世袭。 通常的观点认为,分封制始于西周,至秦统一中国后为郡县制所取代。这种观点基本上反映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概况,但它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人为地截为两段,忽视了分封制在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中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的客观事实。西汉时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便是这种过渡阶段的典型表现。 二、传统上的中国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 分封和郡县优劣的争论,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探索过程,从秦汉到明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宋代以前辩论焦点,围绕着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 (1)秦统一后的争论 虽然秦朝选择了郡县制,但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仍然热衷于分封制。其中,魏晋时陆机认为分封比郡县更合理。分封制下,中央与诸侯相对独立,相互照应,民有定主,诸侯各务其志,出现异常情况也能有所缓冲。即便国家衰弱,受害的只是局部,王朝不致迅速灭亡。郡县则不具有这种优势,一处有乱则天下大乱。秦朝的迅速灭亡就反映了郡县制下出现动乱后中央孤立无援的弊端。 (2)唐朝的争论 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分封和郡县的争论几乎一边倒,皆主郡县制。柳宗元的论述最为著名:“矫秦之枉,复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他列举“有叛民无叛吏”、“有叛国无叛郡”、“有叛将无叛州”等。 2,宋元时期,一些学者提出,两种制度并没绝对的优劣,必须根据客观环境来决定选用哪一种制度。 李纲提出两制适用于不同的形势,应因地制宜选用其一:“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李纲认为两种制度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用得好都能有效,用得不好都会有弊端。这个主张很有特色,超脱了封建和郡县之争。 3,明代,有些学者认为两种制度各有利弊,与其从中选一不如重新设计一套制度,以取长补短。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不把分权和集权放到绝对对立的两极,而像黄宗羲所说:兼采分封制与郡县制两者之长处,使其并存互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顾炎武,他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所以他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即:尊令长之职, 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 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 行辟属之法 , 即加强地方政

分封制和封建制有什么区别

分封制和封建制有什么区别 分封制是由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分封制和封建制的区别,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都被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而受到了君主的关注,在君主的统治之下将国家的领土用封赏的方式交给诸侯们管理,让诸侯在帮助君主管理土地的同时还受到君主的制约,所以分封制和封建制在一定意义上是有共同点的,但是二者之间真的是一种概念吗?分封制和封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从侠义上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其实是一种制度,分封就是封建中的一种制度,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就被人们称为封建,说的意思就是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但是这个国家指的是小的诸侯国,而且还是处在被君主束缚住的诸侯国之中,分封制和封建制在狭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意思,但是要注意的是分封制并不能和封建制完全平等,因为从另一种方面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在一些古代的书籍之中分封制就是封建的另一种原始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立的,但是从大的方面也就是广义上来说,分封制指的是君主将国家的领土分成一些小的区域后交给诸侯,诸侯在封地上拥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是在君主有命令或者有需求的时候,诸侯一定要听从然后全力支援。而封建制从广义上来说就不

单单指哪一种制度了,而是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的统称,是和后来的民主制度完全对立的,一种在封建社会特有的制度,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分封制开始的标志分封制开始于什么时候这个在历史上说法总是很多的,而且最终也没有能够确定。唯一在古代书籍上最早的记载就是在黄帝时期,据说那时候各个诸侯国都尊称轩辕氏为天子,这句话的含义和后来的分封制内容十分相似,更多的人倾向于分封制开始于夏朝,后来随着时间的改变才再西周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分封制开始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高超的统治手段,当然这也是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古代君王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高层之间的矛盾,然后将一些国家的领土分封给功臣或者宗亲,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他们之间的争斗,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遏制他们手中权力的发展,因为毕竟最高统治权还是掌握在君主手中的,尽管他们在自己的分封国家享有最高的权力,但是说起来也不过是君主统治的一种手段,最高的统治权和最大的利益始终是属于君主的。从分封制开始到西周的大高潮,在这中间分封制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朝代。 但是时间总是会发生很多改变,分封制在周朝后期开始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也是分封制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君主已经无法控制诸侯国的权力了,于是在诸侯国不断的作乱中,分封制开始到了最后的阶段,不过终究还是没有支撑多少时间,等到秦朝成功统一天下,分封制开始被郡县制所取代。可以说分封制开始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有利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