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笔记

传染病笔记

传染病笔记
传染病笔记

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组疾病。在我国目前许多传染病被消灭或减少,但还有一些传染病仍广泛存在,如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等;已消灭的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如血吸虫病;新发现的传染病亦不断传入我国如艾滋病,因而对传染病的防治非常重要的。

传染病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进入人体都是有危害的吗? 有些病原体与人体宿主之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的平衡状态,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有危害的病原体进入人体都会生病吗?大多数病原体与人体宿主之间是不适应的,产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各异,因而产生了感染过程中的各种不同表现。临床表现明显的称感染性疾病,有传染的称传染病。

(一)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非特异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也可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清除,如来自母体的抗体,预防注射或感染后获得的抗体。此种感染无临床表现

二)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检出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此种感染无临床表现

(三)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和/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病人!

四)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但人体并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病原携带状态。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由于病原携带者持续排出病原体且临床症状,不易被人们注意,故成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如伤寒、痢疾、霍乱、乙肝等。

五)潜伏性感染指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平衡状态,病原体便长期潜伏在组织中,不出现临床表现。但当机体防御机能减低时,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趁机繁殖,引起发病。常见的潜伏性感染如带状疱疹、疟疾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者不同之处。

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免疫应答分保护性免疫应答和变态反应两大类。

保护性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

1、天然屏障:外部屏障,如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

2、吞噬作用:单核-巨嗜系统具有吞噬功能,可清除体液中的颗粒状病原体。包括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肝、脾、淋巴结、粒细胞等。

3、体液因子:体内的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白介素1~6、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清除病原体。

二)特异性免疫

是接触某种抗原后机体产生的仅针对此抗原的免疫反应,对其他抗原无作用。

感染后的免疫通常都是特异性免疫,且是主动免疫。

1、细胞免疫

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来完成。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如再次遇相应抗原时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可杀伤病原体及其寄生的细胞。

许多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感染如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疱疹病毒、立克次体等,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

2、体液免疫

是指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致敏的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的微生物。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决定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措施,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染源包括:

1、病人是重要传染源,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病人,尤其是轻型病人数量较多、症状轻而不易被发现,故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如脊髓灰质炎。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无明显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所经过的渠道。可是一个因素的传播,也可是许多因素的复杂传播途径。包括:

1、空气、飞沫或尘埃易感者将含病原体的空气、飞沫或尘埃吸入呼吸道而感染。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均经此途径传播,如麻疹、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水、食物、苍蝇或蟑螂各种消化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等。水源被污染可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即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

4、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瘙、白蛉等)为中间宿主,叮咬感染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病原体长期存于病人体内,通过输血及血制品而传播,如乙、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母婴传播某些病原体可通过台盘或产道以及出生后新生儿在与母亲密切接触中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7、接触传播与传染源直接接触,病原体进入人体,如狂犬病、破伤风等。

(三)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数量时,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就发生。普遍进行自动免疫可降低人群易感性,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一定的作用。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主要是地理、气候和生态等条件,对流行过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

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的特征: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有免疫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发热、皮疹、黄疸及除发热以外的全身中毒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厌食及恶心等,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

由于是传染病、患者还可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也可出现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作好此项工作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甚至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管理传染源

1.对传染病人的管理

对传染病人应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并应注意彻底治疗病人(包括病原学检查转阴),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对某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称接触者,可根据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医学观察、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3.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在人群中发现病原携带者,尤其是对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予以管理、观察、治疗,并应调整工作单位。

4.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隔离、治疗,如无经济价值的则应予以杀灭。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措施是隔离和消毒

1.传染病的隔离

传染病的消毒

⑴消毒的目的

是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⑵消毒的种类

(一)一般治疗根据不同的疾病过程给以营养物质、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既可清除病原体,控制病情发展,治愈病人,又有控制与消除传染源的作用,是治疗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1、抗生素主要是细菌感染疾病,应根据药敏。

2、化学制剂诺佛沙星、吡喹酮(治疗寄生虫病)。

3、抗毒素可中和病人血液和体液的内毒素。

(三)对症治疗

(四)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后遗症的治疗。

隔离的定义隔离是把传染病人(传染源)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传染和扩散。

⑵隔离种类①严密隔离②呼吸道隔离③消化道隔离④血液和(或)体液隔离

⑤虫媒隔离⑥接触隔离

严密隔离用于强毒力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以防经空气和接触传播,如霍乱、鼠疫、肺炭疽、“非典”、人感染禽流感等。管理要求:病人住单间,病人禁止出病室,禁止探视和陪住。

呼吸道隔离用于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消化道隔离用于消化道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等。

血液和(或)体液隔离用于血液、体液及制品传播的传染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虫媒隔离用于以昆虫作媒介的传染病,如乙脑、疟疾等。

接触隔离用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而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破伤风等。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而死亡。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SARS 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进展期传染性最强。此外,SARS 可能属于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由被污染的手、玩具等经口鼻黏膜、眼结膜而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患病后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本病发生于冬末春初。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发病现象。主要流行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农村地区发病甚少。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特异性感染的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全身几乎所有器官,但以肺部最为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咳嗽、咯血。

?传染源:为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痰涂片阳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性强。

?传染途径: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结核菌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等将带菌飞沫排到空气中;小于10μm的痰滴可以较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

吐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吸入后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机体抵抗力低下者(营养不良、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等)、边远山区初进大城市的成年人。

一、肺结核的治疗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简称化疗)

(一)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是指一旦发现和确诊结核后均应给予化学治疗。

联合:是指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药物,以增强和确保疗效,同时通过交叉杀菌作用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适量:用药剂量低达不到疗效且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规律:严格按照化学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按时服药,未经医生同意不可随意停药或自行更改方案,以免产生耐药性。

全程:病人必须按治疗方案,坚持完成规定的疗程,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二)抗结核药物简介:全杀菌药:雷米封、利福平等。半杀菌药: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抑菌药: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新药:喹诺酮类药等。

用药方案务必遵从医嘱:方案包括每天用药方案和间歇用药方案,每个治疗方案都有强化期和巩固期,总疗程最少半年。

三)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异烟肼: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利福平: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吡嗪酰胺: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高尿酸。链霉素:听力障碍。乙胺丁醇:球后视神经炎,检查视觉灵敏度和颜色的鉴别力(用药前、后每1~2个月一次)。

三、休息及营养

①肺结核活动期、咯血、有严重结核中毒症状、大量胸腔积液者,应卧床休息。

②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③轻症病人在化疗同时,可进行正常工作,但应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④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使病人心境愉悦,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以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为特征。死亡率几乎达100%(2004年美国救活一例)。9月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酒精等灭活,加热100℃2分钟可灭活。

伤口处理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1.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胺(新洁尔灭)或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至少半小时,伤口深时要用注射器灌注反复冲洗,力求去除狗的涎液。注意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2.冲洗后用75%酒精反复擦洗消毒,最后涂上碘酒。3.伤口不予止血、不缝合、不包扎,以便排血引流。4.若咬伤部位为头、颈部或严重咬伤者还需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底部及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应进行脱敏试验)。5.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必要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菌药物。

乙肝防治HBV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均能耐受,在30℃~32 ℃血清中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煮沸10分钟、高压蒸汽、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均可使其灭活。

传染源

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血液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现已证实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V。其他如虫媒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高危人群新生儿医务人员职业献血员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有获得性免疫缺陷表现,以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病死率极高

HIV感染人体后产生抗-HIV,此抗体不是中和抗体,血清中病毒和抗体同时存在,故抗-HIV 阳性者的血清具有传染性。

AIDS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

病人包括轻症、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严重的艾滋病病人,以急性感染期传染性最大。病原携带者不仅数量多,而且很难限制其活动,加上本病潜伏期长,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器官组织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

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

高危人群有性乱者(男同性恋、娼妓与嫖客)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HIV(+)的性配偶及婴儿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继续教育网上学习8学时读书笔记《完整的成长》

中国妇女出版时《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孙瑞雪老师的这三本书让我觉醒,她详尽的回答了“在孩子成长路上家长到底该做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但我却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寻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位蒙氏家长总结:一类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吃饱、穿暖、睡好,一类家长关心孩子学会很多的技能,唱歌、背诗、弹琴,第三类家长关心孩子快乐、专注、独立、内心强壮。而我要努力的方向正是第三类家长,但要完成这个目标并非一朝一夕,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的成长开始!“爱、自由、平等、规则”这看似多么简洁的妙方,实施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位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爱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一直都很爱佑佑,但为什么他却一直缺少安全感?看了孙老师的书,看了王树的“冰山理论解析”视频,看了“爱和自由论坛”里数篇经典文章我才明白:我的爱太“肤浅”!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虑,我的情绪起伏不定,这样给出的爱没有了爱的质量,因为孩子能感觉到的不是妈妈的表面,而是妈妈的内心。爱的基础是内心的平静祥和,爱的工具是语言模式、身体模式、倾听、珍爱!我们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但并不代表我们的情绪已经长大,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闹就跟着发火,孩子执拗就发怒,到了极点有可能出手打孩子!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共生,跟着孩子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作为合格的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情绪长大,这样才能在孩子有情绪时自己平静的帮助孩子处理坏情绪!我们总是把孩子看成孩子,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平等和尊重,命令和指责的语言时常伴随。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妈妈把他当成一位年纪相仿的成人对待!孩子没有义务取悦大人,孩子有自己的权利选择做与不做。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好的语言模式。尊重、爱护他。 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孩子要求抱,但家长找各种理由拒绝。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也经常

传染病各项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什么是传染病 如何防治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传染性,人畜之间或人与人之间均可造成感染传播。认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非常有必要,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防范。那么,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传染病?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传染性疾病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按类型分 1、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 2、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按传播途径分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哪些人容易得传染病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继续教育笔记

一、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演进: 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公共计算、软件及服务、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客户通过互联网获取软件应用、开发平台及IT基础设施(计算、存储和网络)等服务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解析:硬件软件化、软件运营化、运营服务化、服务规模化。 云计算主要组成:Iaas、Paas、Saas。各类终端。 云计算的技术解构: 何谓IaaS: 狭义:以计算、存储和网络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方案(私有云) 广义: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资源的服务交付方式(公有云)管理目标:Iaas是用5%-10%的性能损失换取资源调度灵活性、从而提高IT集群整体服务能力。 Iaas实现:

Iaas的技术架构: 虚拟化技术:KVM Xen VMware 虚拟化管理软件:openNebula/OpenStack/ 虚拟化管理增强软件:ezCloud Service 用户及管理员操作界面:ezDesktop Iaas的功能构成: 物理层: 虚拟化层: 虚拟化管理层: 服务运营层: Iaas集群物理架构: 集中式存储:集中式刀片服务器+集中式存储 混合式存储:普通服务器,一台服务器承担计算、存储等。 分布式存储: Iaas的安全架构: 数据安全:数据隔离、多重备份、加密存储、快照热备、数据监控。 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多重认证、病毒防护、自助管控、漏洞监控 网络安全:网络隔离、路由策略、入侵监测、全网监控 终端安全:便携系统、本地隔离、文件保护、云同步。

建设思路的转变: 流程型系统-------》非流程型系统 共享的弹性平台:跨区域协同互动、跨系统资源共享、多系统云端运算、多终端访问。 粗放式、离散化---》集约化、整体化 绿色节能: 负载节能:集群高可控、虚拟热迁移。 虚拟化节能:一机多用、弹性负载。 成本可控: 满意度提升:服务台、服务水平、连续性、可用性、服务能力。

最新2020年下半年幼儿园2020年疫情教学计划

2020下半年幼儿园2020疫情教学计划一 1--6岁易感儿童给予传染病疫苗接种,发现传染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并要求家长领孩子回家隔离,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玩具、生活用具等采用消毒药液浸泡、清洗、暴晒等方法,不让易感儿与患儿接触。 (一)我园幼儿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禽流感、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入园、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二)幼儿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隔离室休息,并由幼儿园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园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园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保健医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三)在园内发现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幼儿园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 120 "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四)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五)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前往探望。 (六)幼儿园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七)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上级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园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做到: Ⅰ

传染病重点知识大全

1.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转归以及防治的方法。重点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了解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熟悉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掌握诊断技术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研究传染病打下基础 2,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亦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一组具有传染性疾病,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 3、.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包括病原体和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4、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进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也是医学检疫的依据。 5、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发病初期)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 6、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疾病发展到极期,高峰期,某一传染病特异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 7、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当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8、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9、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而致病。 10、再燃recrudescence 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的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内容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内容 一、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指个体能够觉知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感觉,它是潜意识达到意识的中介。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而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包括各种原始的冲动、本能、欲望、性欲,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以“力比多”——生而具有的寻求快乐的力量为动力源,并总是按照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潜意识影响着人的意识。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使个体激发和维持其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根据引发的原因可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学习的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和过程本身所引起的动机,影响时间长,作用持续稳定。如对学科的热爱; 学习的外部动机:由学习目的或结果所引起的动机,影响效果相对小,作用时间短暂。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班级的名次等。外部动机可以向内部动机转化,长久的利用外部动机刺激学习,可有使学习目的功利化的倾向。 三、驱力与诱因 驱力:指由外部刺激所唤起,并使个体指向于实现一定目标的内在倾向。 诱因:与个体需要有关,推动个体去行动的刺激物。 四、试误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 试误:(美)桑代克,学习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定的联结,S(情境)—— R(反应)。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的。 顿悟: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对其问题豁然开朗的过程。

人们对某些问题经过反复思考、琢磨,突然悟彻。有时还须经历一个“睡眠效应”的过程。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性;(2)是积极思考的结果;(3)有必要的“契机”因素。 顿悟学习的特点:(1)问题解决前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较长时间停顿;(2)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3)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4)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 五、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 1、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巴甫洛夫 指强化中性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多次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经过若干次强化,中性刺激单独出现也能引起个体的反应。 2、工具性条件反射:(美)斯金纳 指强化动物的自发反应,而形成的条件发射。 六、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 (美)马斯洛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逐级上升。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七、八种心理防卫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一种,就是从清醒的意识中把一切引起焦虑的欲望、冲动排挤到潜意识中去,使个人意识不到它们。但是压抑不是压制,如果意识到了就是失败。 2.投射:这是把自己真实存在的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转嫁于他人或别处。如有人心术不正,便大谈别人如何心术不正;恨媳妇的婆婆常说媳妇恨自己;这都是投射作用的表现。

传染病报告制度64369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了做好全区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及各项疫情管理工作质量,使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根据永州市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以及湖南省工作规范要求,特制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2次登录系统查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询内容包括从上次浏览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询有无问题卡片及霍乱等分外、少见病例。 4、关注有无聚集性病例,对可能暴发的疫情进行预警。 5、每次查询后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记录本》。 6、对以上监控中发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反馈到各医院。 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上网浏览疫情报告信息,对报告的卡片进行查询、审核。 2、审核发现有问题的卡片要及时核对,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录系统查询传染病报告卡片。

4、对初次审核后诊断等报告信息有变动的卡片,要及时进行订正。 5、定期进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审核、查重、订正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 1、每月对直报网中获取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一次,并形成疫情简报,于每月2日前完成。 2、每年对网报数据会审后,根据发病时间对全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疫情报告。 3、通过对疫情资料的分析,结合其它相关信息,分别于4月20日和9月20日前完成夏秋季、冬春季主要传染病预测预报。 4、上述分析报告应送市CDC、区相关领导查阅。 5、对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时,可参考专报系统和监测系统的数据。 6、疫情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质量,注意核对,杜绝错误。 四、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制度 1、利用各种机会对各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定期开展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进行督导检查。 3、督导的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 4、督导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培训、记录及实际操作等。 5、下半年开展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检查工作,并及时将总结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五、疫情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传染病

名词解释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清除病原体(elimination of pathogen):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可被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所清 除的过程。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 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 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 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 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 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 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 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物。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再燃(recrudescence)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组织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 病的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relapse)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伤寒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此时血培养可再次出现阳性。 伤寒复发:部分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此时血培养可再次出现阳性。 稽留热(sustained fever)体温升高39℃且24h内相差不超过1℃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24h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24h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高热持续数天后自行消退,但数天后又再出现高热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患者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约90%以上患者的口腔可出现麻疹粘膜斑(科氏斑),是麻疹前驱期的 特征性体征。科氏斑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0.5~1mm 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 颊粘膜,形成浅表的糜烂,似鹅口疮,2~3天后很快消失。

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的危害: 一、共同点 1.危害儿童健康,可造成生长发育的滞后,严重可造成死亡。 2.影响儿童的生活水平和和生活质量。 3.可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社会安定),引起家长的恐慌。 4.对家长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不同点 1.手足口病: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 肌炎等,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2.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仅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3岁以下的儿童暂不能接 种。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3.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病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4.麻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恢复期3天,皮 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5.水痘: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容易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6.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男童可并发睾丸炎、女童可 诱发卵巢炎等。 7.风疹:可引起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8.猩红热: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 正确治疗是关键。 9.充血性结膜炎:眼睛磨痛,怕光流泪,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 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溃疡。

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2008年7月27日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笔记: 阅读教学(二) 一、走进文学作品,获得情感体验 专家:郑桂华、郑国民、张红军 (一)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如何?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老师对文学作品教学产生新的困惑:界线模糊,新的作品不适应。 新旧文学作品的比较。 老的环节面对新的文学作品不会教,其根源在哪里? 老师需要更新知识,需要有个性化的阅读,不要先看教参,要先进行自由的阅读、自由的体验和感悟。举例:《散步》与背影》的教学。 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支解的方法要打破。 (二)案例: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教学。 谈感受,自由朗读,选喜爱的诗句和小节读给大家听,评点导入: 提问:舒婷笔下的祖国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精彩点评: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因各个的感受不同,诗歌教学需要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三)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应该教些什么? 学生从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应该获得什么? 得到情感体验、心灵净化、提升,提高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我们主张选择原创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的作品的表述风格。 (四)篇幅长的作品该怎样处理呢? 找好切入点,以点带面,不必面面俱到。编制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 二、古诗文教学

(一)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如何? 一般情况是学生读课文,断句、正音、释义等,老师是正音,解词、释义等。 感觉模式单一,教学目标以文言字词为主,教学方法以串讲为主。 文言文的数量在增加,新课程改革增加到10%左右,文言的价值有新的发展,以前的文言文主要是为了文化的继承,现在除了这个功能外,还是更重视文言文对现代语言的功用。古代汉语的学习对现代语言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都没有得到落实。 案例分析:《桃花源记》。 (二)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和语言该怎么教? 举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中的汝和君的区别、比较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语言所包含的感情在句式上的体现来说明。在语言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言和文要相融合,言为先导,文更重要。 文言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 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240篇(七---九年级)。 要学好文言首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文言的积累。文言文的教学应现代文的教学相结合。 改写:换一种体裁去表达。 老师也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功底。师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畏惧心理,但我们选的是浅易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读懂就行了? 那么什么是读懂了呢?读懂是指达到什么程度,不能只借注释把文句疏通,也不要想全面理解。 案例:王保兵执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先带学生参观,然后学习。由谈参观感受导入新课。 点评:感受直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有利于学习古诗文。 不要强求学生一步到位地把握古诗文的内容。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11、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12、良性感染:该传染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称为良性感染。 13、恶性感染: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如口蹄疫,良性其病死率小于2%,恶性则大大超过。) 14、最急性: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15、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16、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17、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及职责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及职责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实施工作落到实处,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校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经我校研究决定,成立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疫情报告员: 成员: 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校长负责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总务处: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教导处和德育处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3)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4)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4、值周教师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值周教师负责每天对学校室内外卫生的督促打扫、检查评比工作。 5、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4)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要求,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组长亲自指并做好工作。 2019年2月18日

2019-2020年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2017-2018年度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经过今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了时代在更新,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具体收获如下: 1、通过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2、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度,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培训,树立了课改意识,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4、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个人工作总结,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5、在教学中学习、反思。我认真教学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6、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教育教学刊物,认真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 第 1 页

传染病八项制度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 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 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 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 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 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 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的病人、高致病性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 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 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

吉山老年公寓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流程养老院原则上拒绝接收感染传染病的老年人,本措施针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突发感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及时转上有传染病病房的上级医院治疗。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隔离办法: 将传染病的老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老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室,与健康的老人分离开,防止病原体扩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隔离别类及流程: (一)、严密隔离 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老年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老年人出病室。 B、接触老年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C、.老年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D、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E、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B.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老年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C.护理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D.为老年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E.病室内空气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三)肠道隔离 肠道隔离适用于由老年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不同病种老年人最好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每张病床应加隔离标记,老年人之间不可互换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B.接触不同病种老年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 C.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 D.老年人食具、便器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食物及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 吉山老年公寓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的预防制度 1、做到六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预防工作把好三关: 1)晨、午检关。早发现、早报告,幼儿缺勤三天内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2)入园体检关。不合格者坚决不得入园。 3)消毒、隔离、检疫关。坚持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常规,按传染病的规定执行隔离期,对密切者实行检疫期,检疫期内不得与其他班接触,并暂停办理入托、转托手续。 3、抓好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 a、检疫期内不混班,不串班,单独管理; b、针对传染病的接触者投放预防药,增强抵抗力; c、患者隔离期痊愈后持医院医生证明,经保健医检查登记后方可入园。 2)切断传播途径: a、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 b、室内保持通风,使用排气扇,保证空气新鲜; c、采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对空气消毒; d、对特殊病症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法消毒到每一个角落。 3)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 a、坚持做到入园时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b、坚决不吃生冷、腐烂、变质、不清洁的食物。 c、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玩具、卫生间的彻底消毒,用“84”消毒液浸 泡三十分钟; d、对餐具消毒、消毒柜30分钟; e、消灭蚊、蝇、老鼠、蟑螂等传染病的媒介。

4)保护易感人群: a、保健医应掌握园内易感儿的情况,并登记专项管理。易感儿:经常感冒发烧者; 得过肠道传染病者;有过其他病史者。 b、加强易感儿的体格锻炼,合理安排饮食,提高抗病能力。 c、根据不同流行病、不同季节及时投服预防药,降低发病率。 d、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e、家长不许进入幼儿活动室,防止疾病传染。 二、预防隔离制度 1、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地方,帮助加强传染病的管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每个幼 儿的健康。 2、隔离室要远离幼儿活动区,便于保健医的护理与观察。 3、隔离室备有专门物品,各项设施齐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平时不能挪做他用,设 有资产管理档案。 4、发现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及时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保健科及防疫部门,并进行登 记管理。 5、对传染病患者立即隔离,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通知家属。 依据病种安排对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彻底做好消毒处理,保健医要直接指导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做到无爆发、无续发。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