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4、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

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7、医务科和护理部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并有记录。

8、患者转床、转科时,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规定,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一致性;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手术室、手术室与病房、病房与其他科室、产房与病房,必须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腕带。”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急诊科、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

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病人登记本”中。

2、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3、病房与手术室相互转接患者: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责任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二、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2、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左手,特殊情况的佩戴于下肢。

3、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标识腕带取下。

4、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5、如遇转院或腕带不慎丢失,应由责任护士给病人重新佩戴腕带。

6、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

7、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8、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红色”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麻醉前手术室麻醉医师、护士分别核对,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9、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蓝色”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急诊室实施。

10、新生儿出生后由巡回助产士或护士给新生儿带上“粉色”(女婴粉红色,男婴粉蓝色)腕带,填上母亲姓名、性别、床号、体重、出生日期,回病房后由病房护士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4、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

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6、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7、医务科和护理部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并有记录。 8、患者转床、转科时,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规定,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一致性;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手术室、手术室与病房、病房与其他科室、产房与病房,必须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腕带。”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急诊科、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

腕带标识管理规定

腕带标识管理规定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腕带标识de 管理制度 配戴腕带标识,是诊疗操作过程中核查辨识患者身份的重要或唯一依据,为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一、佩戴对象 1、实施住院手术的患者; 2、急诊抢救患者;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 4、输血患者; 5、不同语种等有语言交流障碍者。 二、腕带标识的内容 1、“腕带标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涉及保护性医疗时诊断填写手术名称)。 2、腕带标识分为两种颜色:粉红色—女性、兰色—男性。 三、职责 1、经治医生负责下达“腕带标识”医嘱和“解除腕带标识”医嘱; 3、主班护士负责填写患者腕带标识信息; 3、当班护士负责为患者配戴腕带标识,并定期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四、工作流程 1 手术患者的腕带标识 (1)、医生下达手术医嘱时,同时下达“腕带标识”医嘱。 (2)、主班护士处理手术患者的医嘱时,负责填写患者腕带标识信息。(3)、当班护士在为病人做完术前准备后,即为病人佩带腕带标识。

(4)、为病人佩带腕带标识前,应对腕带标识进行核对和确认,并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5)、佩带腕带标识原则上选择患者的左腕,佩带前应检查佩戴部位有无外伤及皮肤损伤,松紧度适宜为可;并嘱咐患者不得自行随意取下。 (6)、护士应每天观察佩戴腕带的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并做好护理记录。(7)、取下腕带标识的指征为: 术后病情平稳,拆线时取下腕带标识。但对无自主行为能力、或需持续卧床的患者,佩戴应直至离院。 (8)、经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下达解除腕带标识医嘱,当班护士负责执行。(9)、取下的腕带标识由执行护士负责毁损,不得重复使用。 2、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恶化,实施救治的病人腕带标识 (1)、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生命体征恶化,以及神志不清、昏迷、丧失自主行为能力的,实施救治中,经治医生下达“腕带标识”医嘱,主班护士负责填写腕带标识信息。 (2)、当班护士负责为病人佩带腕带标识并做好核对。佩带腕带标识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选择腕部,特殊病人也可以选择踝部,佩戴部位应无外伤或皮肤损伤。 (3)、护士应每天观察佩戴腕带的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并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患者佩带部位不出现皮肤损伤。 (4)、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自主行为能力后,医生下达“解除腕带标识”医嘱,由当班护士执行。 (5)、取下的腕带标识由执行护士负责毁损,不得重复使用。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 2345、“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

(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 2人时) 5 6 7 8 术室与病房、病房与其他科室、产房与病房,必须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腕带。”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急诊科、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 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病人登记本”中。

2、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3、病房与手术室相互转接患者: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责任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1 2 3 4 5 6 7 8 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红色”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麻醉前手术室麻醉医师、护士分别核对,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9、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蓝色”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急诊室实施。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制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定义 病人手腕识别带是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医疗活动时识别病人身份的一种标识,是确保病人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2.目的 确认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防止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 3.政策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卫生部2011年版) 4.应用范围 急诊抢救室、留观室病人和所有住院病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5.标准 门急诊挂号室和住院处工作人员在录入病人信息时,必须仔细核对病人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对有疑问的信息均需核查,保证病人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住院病人、急诊留观病人和急诊抢救室病人全部使用手腕识别带。 手腕识别带上的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病区、药物阳性、ID号及一维条形码(条形码中已包含上述病人的所有信息)(见图1)。手腕识别带为浅蓝色,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级标准分别佩戴红、浅蓝二种颜色的腕带。跌倒风险以橙色圆点标识,过敏风险以红色圆点标识、接触隔离以深蓝色圆点标识。腕带材料为抗菌塑料材料所制,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舒适性。 手腕识别带打印: 住院病人手腕识别带上的信息由住院处工作人员录入并打印生成。 急诊留观和抢救室由急诊住院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录入并打印生成。

手腕识别带佩戴要求:腕带随入院或留观手续带入护理站,交给接诊护士。接诊护士仔细核对病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和ID号,佩戴于患者的右手腕部,佩戴时注意松紧适宜,字体底部朝向手指。便于核对,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病人若一侧肢体或手腕部水肿,导致腕带压迫组织,值班护士应及时剪去腕带,并在其他肢体佩戴。 腕带失效补救措施:如出现腕带字迹模糊、断裂或者诊疗需要去除,由病人住院所在病区的值班护士及时根据病人信息去住院处或急诊住院收费处补打印,并及时给病人佩戴。 图1、成人腕带格式和信息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XXX科室X病区 姓名:XXX性别:男(女) 一维条形码出生日期:年月日 跌倒风险药物阳性接触隔离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具体如下: 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图片信息、姓名识别。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标识,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医疗安全。4)使用护士移动站的病区,均使用电子条码腕带,未开通护士移动站的病区使用塑料腕带。 5)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行身份识别,如需住院治疗,则对其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6)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注意手部血运情况。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作为病人个人信息的主要标识,确保其处于可以随时辨识的状态,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7)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62980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如何进行患者的有效身份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有:床号、姓名、ID号(住院号)、年龄、性别、腕带、家属确认等。为患者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时,至少同时使用三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 2.腕带佩戴的注意事项 (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材质良好,不会引起病人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清洗掉或擦掉 3.我院对腕带的佩戴做了以下规定 1、患者入院时由办公班护士负责填写腕带,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并在入院须知上注明使用“腕带”的注意事项,请家属签字。 2、“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两人核对无误后使用。 3、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4、“腕带”标识原则上佩戴与患者的右手腕部,如遇有手腕有外伤、手术、水肿等特殊情况时可换至左侧腕部或其他合适的

部位。及时观察换着腕部皮肤状况和“腕带”松紧的舒适度,确保皮肤完整无破损。 5、严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将患者标识“腕带”取下。 6、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 7、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对昏迷、神志不清、病危、病重、手术、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如儿科、产科新生儿等)、急诊、ICU患者在诊疗时必须使用腕带标识制度。 8、护士在抽血、给药、输血、手术时,应至少要求同时使用两种查对的方法,并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9、患者转科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加强患者在搬运、手术、检查的等过程中的核对,保障患者安全。 10、“腕带”标识是患者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11、患者出院时,经由两名护士核对信息无误后有护士亲自卸下“腕带”。 4.哪种情况下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身份的识别方法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志,对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病危、病重、手术、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病人、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如儿科、产科新生儿等)、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腕带”使用制度与措施 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

原阳县人民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严格执行腕带管理制度,腕带内容应填写正确、字迹清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过敏史、诊断等。新生儿:另加母亲姓名,出生日期、体重。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认真核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患者腕带管理制度 (一)医院将佩戴腕带作为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急诊住院患者均须佩戴识别身份的腕带,确保在院期间各项诊疗活动中正确识别患者。 (二)腕带标识清楚,须注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应与患者、患者家属与患者医院建档信息核对无误后生成患者本次住院腕带及其腕带条形码。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急诊昏迷、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姓名。 (三)患者入科时,由值班护士再次与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住院证患者身份证和/或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系统建档信息、腕带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佩戴,核准的腕带条形码用于患者本次住院期间的身份识别。腕带通常佩戴于患者手腕,特殊情况下可佩戴于脚踝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四)严格一人一腕带,护士告知患方佩戴腕带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住院期间不得随意摘取,保证腕带完好。若腕带损坏、脱落或丢失仍须双人按腕带佩戴程序核对无误立即生成新腕带后补戴。 (五)护士执行医嘱时,首先应确认患者身份。经与患者口头核对患者身份与腕带信息后,核对腕带信息与医嘱开具药品、器械条码,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相应医嘱。

(六)检查科室工作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前,经与患者口头核对患者身份与腕带信息后,核对患者腕带和检查申请单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信息无误后执行相关检查项目。 (七)手术患者术前由病区护士与接患者的手术室护士、患者和其家属共同核对患者与腕带信息。 (八)患者办理完出院手续后,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作废腕带按生活垃圾处理。

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急诊抢救、手术、转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重症病人及沟通有障碍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医院标识相关规定,护理部下发《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一、“腕带”使用目的 帮助医务人员确认住院病人及急诊观察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 二、“腕带”使用对象 1.全院所有住院病人。 2.急诊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病人。 三、“腕带”使用规定 1.颜色:使用的“腕带”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粉色。其中蓝色用于男性病人,粉色用于女性病人。(包括新生儿) 2.“腕带”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护理人员应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3.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4.“腕带”佩带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病人右腕。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右脚踝—左腕—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5.“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四、“腕带”管理要求: 1.病人入院后由办公班护士或值班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签名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为病人佩戴。 2.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3.“腕带”不得重复使用。 4.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5.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6.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五、“腕带”使用要求 各科室应按照规定要求,确保“腕带”标识准确无误,正确进行“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 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 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 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 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 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 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 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

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时),对于病危病重、手术、昏迷、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及老年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核对。 2、住院科室责任护士负责给入院需要佩戴腕带患者发放腕带。 3、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手术、转送病人到其它科室、进行尸体解剖等,必须核对腕带标识以确定病人身份。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 4、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5、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标识腕带取下。如遇转院或腕带不慎丢失,应到入院科室重新办理手续,领取腕带。 6、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 7、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医疗护理质控检查项目。 8、如有病人转床或转科,责任护士应在腕带上更改床号或科室,当患者病情稳定,不属于继续佩戴腕带范围的病人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取下收回,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腕带标识保留在尸体上。

患者腕带佩戴规范 1、“腕带”的颜色分:蓝色(大号)—手术病人;粉红色—新生儿;蓝色(小号)—儿童;红色—危重患者或意识不清等患者。 2、用深蓝色圆珠笔逐一填写腕带的各项栏目,如: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等,字迹端正、清楚、严禁涂、修、改,因故未佩戴者须在病区备注栏内注明。佩戴护士与核对护士应填写自己的姓名(姓、名拼音开头字母,佩戴护士姓名/核对护士姓名,有同名者签全名)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后再与患者或家属核对。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患者左上肢,特殊情况时的佩戴顺序为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 4、班内只有1名护士无法执行2人核对时,应先由1人认真核对后佩戴并签名,待下一班护士接班时补核对并签名。 5、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

云南中德骨科医院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入院时由本科护士站给患者发放腕带,出院时由护士及时收回腕 带并按医疗垃圾处理,以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腕带不被丢失。2.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 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用深蓝色圆珠笔填写或腕带打印病人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科室、住院号及床号、责任护士名字。 4.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时佩戴于下肢,佩戴时 注意松紧适宜,避免腕带扭曲,损伤患者皮肤。佩戴部位皮肤宜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5.传染病人在腕带的颜色上进行了区分:传染病人、感染统一使用 红色腕带做标识。 6.责任护士每天负责检查“腕带”处皮肤情况,保证佩戴部位皮肤 完整、无损伤、血运情况良好。 7.严谨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标识腕带取下。 8.执行各项操作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并核对无误后方 可执行。 9.如遇转科或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负责重新书写信息及时给病 人佩戴,并交代病人腕带重要性。 10、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腕带标识是病人专用信息,不得借于他人使用。 11、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急教室及手术、昏迷、神志不

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三无人员、无家属陪同的沟通障碍急诊入院,腕带进行编号比如:2018年6月20日入院第1人,数字顺序编号(如:2018-06-20-01)第2个入院患者2018-06-20-02) 12、认真落实查对制度,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核对方法,核对腕带信息,无名氏采用住院号+腕带编号,床头牌信息,避免治疗、护理发生差错事故。 护理部 2018年6月20日修订

4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4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入院处负责给入院患者发放腕带,出院时收回,以保证患 者在住院期间腕带不被丢失。 2、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腕带表识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的佩戴于下肢。 4、严谨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表识腕带取下。 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如遇转院或腕带不慎丢失,应到入院处重新办理手续,领取腕带。 7、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表识信息。 8、腕带表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患者手腕带佩戴规范 1.按指征严格执行佩戴工作,因故未佩戴者须在病区备注栏内注明。 2.用深蓝色圆珠笔逐一填写手腕带的各项栏目,字迹端正、清楚、严禁涂修改。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3.手腕带填写后,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后,在手腕带正面右下角处,血型栏下,用分子/分母前姓或名,病区内有同姓时签全名。 4.4班内只有1名护士无法执行2人核对时,应先由1人认真核对后佩戴并签名,待下一班护士接班时补核对并签名。 5.手腕带原则上佩戴于手上,若有特殊情况可佩戴于脚上,便于核对。手腕带松紧适宜,以能放入食指为准,多余长度可剪去,尤以水肿病人应注意及时观察手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6.各种原因致手腕带破损时重新更换时按此规范操作。 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急诊抢救、手术、转科、昏迷、神志不清、无 自主能力等重症病人及沟通有障碍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 (一)适用范围 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 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 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 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 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 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相关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城乡居民医保票据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二、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三、医院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4、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腕带”使用制度与措施 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

原阳县人民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严格执行腕带管理制度,腕带内容应填写正确、字迹清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过敏史、诊断等。新生儿:另加母亲姓名,出生日期、体重。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腕带标识de 管理制度 配戴腕带标识,是诊疗操作过程中核查辨识患者身份的重要或唯一依据,为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一、佩戴对象 1、实施住院手术的患者; 2、急诊抢救患者;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 4、输血患者; 5、不同语种等有语言交流障碍者。 二、腕带标识的内容 1、“腕带标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涉及保护性医疗时诊断填写手术名称)。 2、腕带标识分为两种颜色:粉红色—女性、兰色—男性。 三、职责 1、经治医生负责下达“腕带标识”医嘱和“解除腕带标识”医嘱; 3、主班护士负责填写患者腕带标识信息; 3、当班护士负责为患者配戴腕带标识,并定期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四、工作流程 1 手术患者的腕带标识 (1)、医生下达手术医嘱时,同时下达“腕带标识”医嘱。 (2)、主班护士处理手术患者的医嘱时,负责填写患者腕带标识信息。(3)、当班护士在为病人做完术前准备后,即为病人佩带腕带标识。(4)、为病人佩带腕带标识前,应对腕带标识进行核对和确认,并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 (5)、佩带腕带标识原则上选择患者的左腕,佩带前应检查佩戴部位有无外伤及皮肤损伤,松紧度适宜为可;并嘱咐患者不得自行随意取下。 (6)、护士应每天观察佩戴腕带的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并做好护理记录。(7)、取下腕带标识的指征为: 术后病情平稳,拆线时取下腕带标识。但对无自主行为能力、或需持续卧床的患者,佩戴应直至离院。 (8)、经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下达解除腕带标识医嘱,当班护士负责执行。(9)、取下的腕带标识由执行护士负责毁损,不得重复使用。 2、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恶化,实施救治的病人腕带标识 (1)、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生命体征恶化,以及神志不清、昏迷、丧失自主行为能力的,实施救治中,经治医生下达“腕带标识”医嘱,主班护士负责填写腕带标识信息。 (2)、当班护士负责为病人佩带腕带标识并做好核对。佩带腕带标识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选择腕部,特殊病人也可以选择踝部,佩戴部位应无外伤或皮肤损伤。 (3)、护士应每天观察佩戴腕带的部位皮肤有无损伤并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患者佩带部位不出现皮肤损伤。 (4)、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自主行为能力后,医生下达“解除腕带标识”医嘱,由当班护士执行。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相关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二、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三、医院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四、患者身份确认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门急诊患者使用姓名、门诊病历条形码核对患者身份。医技科室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或治疗项目,保证检查正确的患者和正确的部位。医务人员如发现发现身份信息不符之处应当与病人沟通、核实,并更正。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应及时主动的进行协调。 五、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六、对重点科室如急诊、病房、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和重点

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患者,必须佩带标注有身份信息的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新腕带。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但要与病人或其家属口头核对身份信息,而且要根据腕带标注内容进行身份信息的核对。身份信息不符时,应当先明确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疗活动。 七、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八、患者转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制度。 九、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9.1患者转科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尤其是急诊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病房之间的转接,由医护人员护送,认真交接病历等资料,并填写交接记录。 9.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虎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9.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20201022231650)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 床号 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 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 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 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 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 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 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 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 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 ICU 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 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 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 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 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 ICU 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 、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 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 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