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念奴娇教学设计

念奴娇教学设计

念奴娇教学设计
念奴娇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刘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 熟读背诵,体会词作的声律之美,感受苏轼豪放词的特点,感受词人抒写心中块垒的豪壮情怀。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本词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和讨论,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词作壮阔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和准确,从而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苏轼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学习他执着、乐观和旷达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品味作品精准的用词。

2.体会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关于“人生如梦”的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大文豪苏轼心中也有一个英雄,那他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有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赵云,也有体恤民情,仁爱宽厚的刘备。为何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今天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会告诉你答案。(ppt出示课题)

2、请生朗读本词(ppt出示全词内容及生字注音)

3、板书课题

二、【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注意停顿

2、名家范读,对比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停顿,重音,气势,感情)

3、全班再次齐读(读出大气与豪迈之势)

过渡:我们既然说是豪放词,那苏轼是如何在这首词中体现出豪放之气的,这也是我们需要探究的内容。

三、【解题】

读文先读题,我们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本词为怀古诗。

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写古人、古事、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也就是: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生、抒一己之怀(板书:观景、思人、抒怀)

过渡: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三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观眼前之景】

1、勾画美景,集中在词的上片,作者是怎么描绘赤壁美景的?请学生齐读上片。

2、提问:赤壁景色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几个词语来概括。(雄奇壮丽)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3、这种壮阔之感主要集中在上片哪几句中?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你喜欢哪个字?

提示:写景句子的时候要抓住意象、动词形容词,修辞,描绘角度等角度来赏析。

“乱”(乱七八糟?)两岸的石头奇形怪状,写出了岩石之险怪。

“穿”写出了山石的高峻,直插云霄,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形”;

“惊”(繁体字,这里是惊马的意思,如惊马般的波涛拍打着岸)可见江水之澎湃汹涌,

“拍”(水和岸边的石头相拍自然会发出非常大声音,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这里着眼于“声”的角度。

“卷(请同学演示卷的动作,成千上万的纸卷成这样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写出赤壁之水的狂澜奔腾,“千堆雪”,把浪花比作雪,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赤壁江山之“色”;

这三句从正面描写赤壁江山的胜景,形、声、色俱全,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

指导朗读该句。

那词前面几句又在写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江在古义里专指长江,而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这能淘进千古风流人物的还是那表层意思上的水和浪吗?更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光岁月,这是一条历史长河,而在这长河大浪中,多少风流人物已经销声匿迹了,全词一开篇,就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给人一种深沉的历史厚重之感。而在这广阔的时空背景中,镜头缩小,作者站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文中所说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这是文赤壁,并不是真正赤壁之处,然而苏轼将错就错,借赤壁矶照样可以抒发一番感怀。

指导朗读该句。

总结:面对雄奇壮丽的赤壁美景,引发了他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句子在文中结构上正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齐读上片。

五,【思历史人生】

过渡:在如画的江山背景下,作者欣赏的豪杰周瑜出场了。

齐读下片,概括作者笔下的周瑜形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长相装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拿着羽毛做的扇子,头戴一条方巾,这样装扮想到诸葛亮,周瑜是一介武将,却是一个文人打扮,说明文武双全,风度翩翩,非常儒雅)

3、作战能力——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

4、在刻画周瑜形象时,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件事情?

美女配英雄:小乔是江南一带的绝色美女,小乔嫁给他,俗话说,美女配英雄,更衬托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信任: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和孙权外称君臣,内有姻亲之情,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足够成为他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苏轼呢?生平简介:

21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在“杭州、密州”等地做地方官八年多。其间,御史弹劾他作诗有讽刺朝廷之意,将其下狱。出狱后,贬“黄州”四年。宋神宗死,反对派当权,苏轼回朝,连续升官,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出知“杭州、颍州、扬州”等地。宋哲宗亲政,新派再次当权,反对派尽遭贬斥,贬苏轼到海南儋州。后遇赦北还,病逝于途中(常州)。

过渡: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内心应该是羡慕的,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ppt出示: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虽然三国还有很多其他的英雄,但是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曹操同样在赤壁之战中也是失败者,只能让苏轼感觉同病相怜,孙权虽然也是英雄,还是周瑜的上司,但赤壁之战主将是周瑜。所以此时此刻此景,他心里最羡慕的对象就是周瑜,也就回答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

六、【抒一己之怀】

面对所见所感,作者最后发出感慨,人间入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极,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一种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达观;你同意哪一种,达观还是消极?学生讨论。(ppt出示)明确: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妻子早逝,但他并没有终日消沉。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追慕老庄,无为,出世,放浪形骸,享受天人之乐的。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因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苏轼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失落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正如他在赤壁赋中写曹操的诗句: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然而人生几何,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源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也是我们乐意见到的那个苏轼。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旷达洒脱。

七、【诵读体验】让我们怀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再来齐读一遍。

八、【指导背诵】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从眼前江景起兴,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布置作业】

1、默写全词。

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观景壮丽雄奇

思人(周瑜)英俊儒雅

抒怀壮志豪情旷达洒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板书) 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是谁?(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学 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轼是文学高手,其词作豪放处胸胆开张,婉约处凄切迷离,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手笔正是如此,苏轼总会给我们无限期待) (师生齐背苏轼婉约代表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其风格。)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多情的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美妙的自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此时,浩淼的时空,纷

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常守波 教学目标: 一、了解宋词。 二、领会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方法: “八面受敌”读词法。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二)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宋代文人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跟着苏轼豪迈的步伐,走进宋词瑰丽多姿的殿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作。 二、宋词简介: 词产生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胡乐与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句子有长有短,所以也叫长短句。又以每首歌的字句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每首词都有调名,称为词调。每调的音乐有一阕的,称为单调;有两阕的,称双调;也有三阕的,较少。每调都有一定的字数、句数和韵调。 词的产生最早起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绝大多数是民间无名氏创作。到了唐代中期,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了《忆江南》等,不少诗人亦间或作词,词开始在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晚唐、五代出现了词的专门作家和专集,如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66首。《花间词》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共收有18个词人写的500首词。从此,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立称为一体,并与诗并行发展。宋代名家辈出,是词的繁荣时期。词从产生一直到北宋初期,风格哀婉,表现了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豪放派。到了辛弃疾,这种豪放词风进一步弘扬。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其长子苏迈也有才名,我们曾在对《石钟山记》的学习中接触过。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被人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张志伟 授课时间: 12月21日上午第二节 授课班级:高一1班 授课地点:高一1班教室 授课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和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3、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 教学重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难点: 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中,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写作背景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教学课题:念奴娇过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重点: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学生可能答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我们就再来接触一首跟洞庭湖词《念奴娇过洞庭》。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1、准备两分钟,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配乐为《秋湖月夜》 读音三万顷qǐng 细斟zhēn 扣舷 xián 扁舟pīan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其景其人其情)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 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悠然 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静澄澈(板书) 朗读上片。 3、下片。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及其豪放词风,体会《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研习文本,鉴赏品味词作雄浑豪放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以旷达的态度面对坎坷。 教学重点: 领悟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和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情怀。教学难点:感悟苏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的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苏轼。苏轼才华绝代,却以亲切之怀待人;一生坎坷,仍以乐观旷达之心处事。如果没有苏轼,北宋乃至中国文坛不知要失色多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世界,聆听他超越千年的感概。 二、了解生平及写作背景 (一)介绍三苏祠及苏轼生平 (二)介绍写作背景 三、解题 带领学生回顾词的知识 念奴娇:词牌名。规定一首词的调子、字数、句数等,与词的内容无关。 赤壁怀古:词的题目。交代一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写作动机等,与词的内容紧密相关。 四、朗读 (一)名家范读 (二)学生自读 (三)生读,师指导 五、理清文章脉络 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情 六、感受景 1.提问:上阕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它的特点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2.提问: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雄浑壮阔的意境?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将景与人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极为广阔邈远的时空背景。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 七、感悟人 (一)体会周瑜形象 1.问:这样的背景下,写出了怎样的周瑜?

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水循环》教学设计 地理组春 【课题】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与洋流》的水循环部分。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一、背景分析 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理念: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èi)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苏教版高 一必修教学案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三、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四、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本文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之作。其豪放的词风、优美的语言以及意境、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浑然天成,采用反复诵读、启发讲解、比较阅读的方法。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解题、通读课文、讲解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不错,我们今天就学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

高中地理《1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4《水循环》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重点:以地理实验、微课教学为主,深化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使同学综合把握水循环。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用城市内涝的案例理解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思路】 以学案为学习的载体、多媒体、教材图表、板书、探究活动等手段为辅助,用“观察现象—探究过程—知识梳理—学以致用”为设计主线,采用观察实验、微课教学、热点探 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设疑导入,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作是“水的星球” ,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和运动,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比

如说...... [展示视频]:“城市病”——城市内涝 师:对症下药,方为良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4 节《水循环》,运用其原理,为“城市病”开出一剂良药。 (创设问题情景,从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为之后合作探究埋下问 题。) 二、观测实验,形成直观感受 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的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从空间位置上,又可以分生物水、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提问:这些水体是孤立存在的吗? 生:不是。水循环使自然界的水体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 [课前预习展示]: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动力;3、水循环涉及圈层 [播放实验]:《水循环》 师:引导学生观测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实验中水流动的过程 生:讨论后展示示意图,上台展示作品,描述水体流动的方向。 (通过观测实验、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等环节,加强学生观测室内实验的地理实践 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力。)三、 微课教学,深入理解水循环 承接:刚才同学们画的图,并没有完整的展示出水循环环节。自然界的水体是怎样循环在一起的呢? [播放微课]《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师:提出观看要求:(1)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完整水循环的环节;(2)在图上划分水循环类型;(3)初步了解水循环的意义 生:补充完善水循环图,并加以说明环节和类型。 (微课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初步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讲解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提升表达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素养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咏史抒怀诗歌的特点,积累文化常识。 2.了解诗词大意,品味诗歌意境,理清词人的思路脉络。 3.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 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大山大河往往给人一种苍凉之感。立于江水之边,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的意境空间,一起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乌台诗案”(1079年)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2.了解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3.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4.了解“怀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思路】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二学生,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教学方法】 采用网络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理解知识、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水的三态转化到水的空间分类,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水循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说出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探究水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在第二章学习过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水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心理上有亲切感,只是缺乏现象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据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空间思维和动手等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1节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是生命之源,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大家生活中经常见到洗过的衣服晾晒后变干,衣服中的水去哪了?学生回答:蒸发到大气中了。那大气中的水可能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再次成为我们的洗衣水,这就构成了水体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学过程】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 浙江省富阳中学骆文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热身 二、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乱”、“ 穿”、“ 拍”、“ 卷” 等。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①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②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赤壁(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 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资料一: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①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②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 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 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 ,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课前我们先听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伴着雄浑的音乐,我们思绪万千,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三国这个鼓角争鸣的乱世。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中的英雄不胜枚举。有文韬武略的曹操、怀柔的天下的刘备、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驰马射虎的孙权……但是我们的大文豪苏轼却偏偏对孙权手下的兵马大都督周瑜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题解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游览赤壁这个地方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故人。所以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这首词应该是一首“咏史怀古词”。 三、知人论世,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经常说到一个词语叫“知人论世”,我们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要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他所生活的的时代背景。对于北宋词人苏轼,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下面找同学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苏轼。 ①简介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创了豪放的词风,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简介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仕途坎坷。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职,于是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赏析全词。 1、朗读全词,把握基调 ①正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森林一样,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诵读。下面听老师朗诵这首词,在听得过程中,请同学们把握字音、节奏和情感基调。 ②明确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昂扬豪迈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 武晓蕾高一地理组 【教材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水的三态转化到水的空间分类,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水循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说出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探究水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在第二章学习过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水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心理上有亲切感,只是缺乏现象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据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空间思维和动手等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1节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是生命之源,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大家生活中经常见到洗过的衣服晾晒后变干,衣服中的水去哪了?学生回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二、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学习过程: 一、介绍苏轼导入新课: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是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多文化,不仅是文学巨子。他那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那份永远不灭的诙谐,正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直生存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不停地遭贬、在这过程中,有一次遭贬对他的一生极为重要,这次遭贬形成了他旷达的胸襟、虽经历磨难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这就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二年,他写诗讽刺新法被小人利用,在他的诗中大做文章,扭曲他的用意,最终他以“文字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既是小官,又是闲职,此时苏轼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内心极为郁闷。闲暇游赤壁古战场怀想古英雄抒发个人感慨。

(印发苏轼生平、艺术成就,周瑜及赤壁之战) 二、师配乐范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 找两名学生朗读读,师点评。 全体齐读 三、大家一起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到赤壁怀古英雄发个人感慨。 师:词从章法上一般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也就是所见、所感、板书) 1、大家看上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赤壁见到了什么景物) 生回答:所见长江 赤壁 2、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a、描述长江的句子,让学生齐读。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找两位同学描绘意境: c、师重述:滚滚长江浩荡东流,掀起的滔天巨浪无休无止,淘尽无数英雄豪杰。 3、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 气势恢宏、意境壮阔 长江具有怎样的特点长江之壮阔 4、这句话暗含什么意思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生回答: 历史的车轮流转千年,英雄豪杰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表达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向往。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组成。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水循环是本章教材的基本理论,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内容。本节课,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大自然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但是认识的不够全面,还未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去分析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区认识。【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3)理解大自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绘制、讲解、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1)陆地水的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思想】 1、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采用多个案例,把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原理具体化,而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抛开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看图思考、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板块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èi) 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作者介绍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2.“三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且同属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苏黄”:与黄庭坚并称(诗歌创作)。 4.“苏辛”:与辛弃疾并称(豪放词创作)。 5.“宋四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苏轼生活的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挑战,为词坛注入一股“雄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构成苏词的浪漫主义基调。苏词内容题材广阔,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以至谈说哲理等,都可以入词,从而扩大了词的领域。 三、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ai)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 四、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