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费下载】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免费下载】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免费下载】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免费下载】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

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2.辅助检查:(1)头颅CT 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2)头颅MRI 扫描:头颅CT 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62.00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

编码。、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ABO 血型、RH 血型;(2)凝血功能检查;(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正侧位CR 片;(6)头颅CT 扫描。2.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一般选用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2.预防感染用药时间为术前1小时。3.根据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

5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酌情考虑全麻。2.手术方式: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钻孔置硬脑膜下持续引流。

4.术后保持硬脑膜下持续引流,观察性状及记量。(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患侧卧位,引流袋低于头平面20cm ,观察性状及记量,继续补充等渗溶液。

2.术后第3天复查头颅CT 。

3.每2-3天切口换药一次。

4.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或根据引流量和头颅CT 复查情况酌情延长引流时间。

5.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化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后停用抗菌药物。

6.术后7天头部切口拆线或酌情门诊拆线。(十)出院标准。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体温正常。2.复查头颅CT 显示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后,予出院。(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适当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术后因血肿粘稠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血肿残留、血肿复发等情况,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对于个别术后复发、钻孔引流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应

施行骨瓣开颅血肿摘除术,适应证:(1)血肿内容物为大量血

凝块;(2)血肿壁厚,难以切开引流或引流后脑组织不能膨起者。

4.术后继发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

5.住院后伴发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免费下载】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 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2.辅助检查:(1)头颅CT 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1.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A.形态:新月形,月牙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境界清楚。 B.分布范围:广,可越过颅缝;;较窄,不越过颅缝。 C.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 D.占位效应: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 2.肾癌的CT表现:表现为肾实质内缘不规则肿块,可向外突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癌肿多为不均匀强化,癌肿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消失 3.胃癌:早期X线表现: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胃小弯和胃小沟破坏消失。中晚期:1.胃腔变窄,广泛受累时呈现“皮革”状胃 2.充盈缺损,呈现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与正常的胃壁分界清楚3.粘膜皱襞消失,破坏,结节状增粗 4.龛影,见于溃疡型,癌肿向腔内突出形成大而浅的不规则碟形溃疡 4.结肠癌:1,肠腔偏心性或环形狭窄,轮廓不规则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和中断3.龛影较大,形状不规则,龛影边缘有尖角极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淤血及肺循环高压征象,心底部可看见双心房影,非业内出现肺纹理增强,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分叉角度加大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轻者心影大小形状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较重,左心房可明显增大,搏动增强,左心室也增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略小 6.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

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7.右心室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 8.左心房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9.中央型肺癌于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中央型肺癌:早期癌肿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发现,病变发展,癌组织从支气管黏膜表面像腔内生长或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肿块影或病变支气管腔内的结节及息肉样阴影,支气管关闭不规则增厚,引起支气管官腔的狭窄与截断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结构薄弱,易侵入肺内或经局部淋巴管播散在非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 10.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是,液体首先聚积与后肋隔角,立为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变平,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改变而移动,中量积液时表现为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隔角消失,隔面及心缘被遮盖,由液体形成的致密影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大量积液是指液体上缘达第二前肋间以上,患侧肺野均为致密,有时仅肺尖透明,肋间隙增宽,纵膈向对侧移位 11.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和X线表现:血源性,外伤性,临近软组织或关节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所致。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软组织弥漫性肿胀2.骨膜增生3.骨质破坏4.死骨慢性: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狭窄或消失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 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2)头颅X线平片:约90%的病例合并有颅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 (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 (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 (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神经外科病历考核硬膜外血肿标准

病历考核标准:硬膜外血肿(颅脑外伤) 一、病史询问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在不能直接向病人询问病史的情况下应尽量向陪同人员了解情况: (1)确切致伤时间; (2)致伤原因; (3)受伤部位; (4)伤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有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 (5)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6)在伤后至入院前一段时间曾受过那些处置,使用过那些药物; (7)病人的既往史,特别是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排尿性晕厥、心脏病及精神病史等。二、体格检查要点 颅脑损伤病人的体格检查原则是迅速、准确、有重点的检查,其要点为: (1)生命体征的检查(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 生命体征改变:当硬膜外血肿形成时,由于产生脑压迫,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早期即可出现Cushing 氏反应:四曲线,表现血压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较明显,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脉搏缓慢;呼吸缓慢,严重时且不规则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及呼吸抑制。(2)意识状态的评估根据GCS(Glasgow-Coma Scale)评分方法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由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不一,意识变化可有三种不同情况: (a)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往往因伤员可自己到医院看病或回家,也就是说伤员原发脑伤很轻微,头皮也可能无明显伤痕,颅骨平片无骨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误诊机会较多,应予以重视。 (b)原发性脑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有短期原发昏迷,以后逐渐有意识好转或完全清醒,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病人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 (c)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表现,颅内血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也可以在原发脑伤较重的基础上,继发颅内血肿,这病例易误诊为脑挫裂伤,而采用非手术治疗,当出现脑疝时,始想到颅内血肿的存在。上述第(a)(b)种意识改变的特点在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而第(c)种多为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为多。 (3)瞳孔大小的检查,双侧是否等大等圆以及对光反应情况; (4)对头颅的检查应注意有无开放性伤口,伤口范围、深度及有无异物残留,颅骨有无凹陷,眼、耳、鼻及口腔有无出血和脑脊液样液体溢出; (5)对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特别注意有无合并伤的存在 (6)神经反射的检查确定生理反射消失与否,病理反射是否出现,有无锥体束征; 神经系统废损体征: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废损体征。仅在伴有脑挫裂伤或因血肿形成压迫功能区时才出现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病人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偏瘫或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时,应归咎于原发性脑损伤。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神经体征更较少,小脑体征偶尔可见。 当颅内压增高的程度超过其代偿能力时,位于天幕上的硬膜外血肿即可表现颞叶钩回疝的症状.其典型表现:1)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2)生命体征紊乱。3)患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4)对侧偏瘫,常呈硬瘫,肌张力增加,病理反射阳性。 不典型者:因出血速度快,血肿量大,造成急性脑干移位,扭曲,致使对侧的大脑脚嵌压在小脑幕切迹缘上,而引起同侧肢体瘫痪,和对侧瞳孔散大的相反体征,使血肿的定位诊断发

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治疗体会 1 慢性硬下血肿是指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现统计我院近四年来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并行手术治疗的60例病人,将治疗体会向大家汇报。 2 资料:病人60例,男性55例,女性5例,双侧血肿15例,右侧16例,左侧29例。40- 50-岁5例,51-60岁13例,61-70岁21例,71-80例16例,80岁以上5例。年龄最小43 岁,最大86岁。明确外伤史病人54例,不明原因6例。所有病人均有头痛头昏症状,绝大 部份出现肢体肌力下降,行走不稳,仅有两例病人因头昏入院检查发现,昏迷病人一例。 3 治疗:所有病人按照慢性硬膜下血肿单病种治疗规范执行,进入单病种45例,15例因高龄、基础病等原因未进入单病种。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钻孔 引流术,锥颅引流术,骨窗开颅术。(1)本组所有病人除一例病人术中引流不畅,发现为 凝血块,予以中转开颅行血肿清除,包膜切除,其他病人均采取钻孔引流术,所有病人术前 行CT或MRI检查,手术采取顶结节前切口,单孔钻孔入颅,术中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 澄清后放置12#硅胶管于额部引流,术后给予补液促进脑膨复,一般术后48-72小时结合CT 检查拔除引流管。Nakaguchi对1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在不同位置钻孔引流,研究发现 顶枕部钻孔复发率高,额部钻孔复发率低,术后一周内CT检查发现硬膜下有积气者复发率高,无积气者复发率低。(2) 4 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后均有明显症状改善,54例病人治疗后并行随访,治愈。术后两天内 一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意识障碍,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腔内再次新鲜血肿形成,考 虑为术中包膜血管损伤所致,经再次手术后治愈。一例年龄较大(86岁),术后症状改善, 大约一周左右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很快出现昏迷,经CT检查证实为血肿复发,考虑为病人 有高血压基础病,平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且伴有血管硬化,术后过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所致,家人放弃治疗,随访后死亡。4例术后2周-2月复发,再次入院后继续行钻孔引流手术,经随访治愈。 5 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脑外伤中所占比例大,约占10%。(3)因颅脑创伤的治疗方法及技术的提高,病人存活比例增加,很多急性硬膜下血肿转归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故有逐渐 增加趋势。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数有外伤史,少许病人因脑萎缩,导致桥静脉受牵拉,即使很 轻微的头部活动,都可引起血管断裂出血。 本组病人在外伤后4月内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神 情淡漠,小便失禁,智力下降等。本组中病人多数为老年人,可见该病的发生与老年人的生 理特点有关,如脑萎缩,血管硬化,颅内压力下降,服用抗凝药物等。统计中6例老年病人 存在严重脑萎缩。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展与病人脑萎缩,静脉压增高,颅内压力下降,凝血 机制障碍有关。(3) 通过对以往文献分析:我认为目前钻孔引流术手术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来所,为行之有效, 且简便易行的治疗办法。因该病治疗后存在一定复发率,为减少复发,避免手术失败,故手 术中因注意几个方面.1 手术时机的把握,选择血肿液化或大部分液化时,手术时机较好。一 般CT上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如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者,出现引流为凝血块导致引流不 畅几率较大。另外选择血肿相对较多,病人有明显症状者,术后可取得明显改善,同时出现 损伤包膜血管机会较小。我科曾有一例病人,为双侧血肿,血肿较多一侧手术顺利,血肿较 少一侧置管时出现血管损伤,导致病人颅内出血昏迷。2 手术部位选择,一般慢性硬膜下血 肿位于额颞顶从前到后均有血肿,采取顶结节前切口即可,定位简便。3 手术中因尽量冲洗,且向血肿腔内不同方向冲洗,尽可能清除血肿,冲洗出纤维蛋白沉着物,并且减少气体进入 血肿腔内。4 引流管放置在血肿腔内额部,便于术后引流气体。气体吸收时间较长,可导致 脑膨复不良,从而造成手术失败。从引文(2)中得到证实。5 选择防逆流的引流袋,减少气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 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

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6 2.00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慢性硬膜下血肿科普

慢性硬膜下血肿科普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科普: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因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等原因来就诊,通过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出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3周以上出现脑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因为多数病人年龄超过50岁,且多数明确外伤也是轻伤,如偶尔被门角伤过。当追问病史时,经提示部分病人能回忆起,而部分病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已不能回忆起受伤时的情况。这与老年人自身特点有关,老年人由于腿脚不灵便,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不随意的磕碰,大多数人不会在意,只有当过了一段时间感到头痛、头晕,甚至出现恶心及呕吐,到医院查头颅CT或核磁共振才发现颅内有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层小血管或桥静脉损伤,硬脑膜下腔少量持续出血积聚形成,并且不断扩大,同时发生双侧血肿也不少。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多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晕,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复视,由于缺乏或忽略定位体征,加之老年人自身大都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易误诊为、颈椎病等。其次个别患者临床上以“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为主,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脾气变得易暴易怒或沉默寡言,精神迟钝,强哭、强笑,甚至精神失常,症状酷似老年、,导致误诊率很高。 其实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很容易,关键是做个头部CT或者核磁共振,一般都能明确诊断。因此我们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使是轻微头部外伤,尤其出现头痛、头晕、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情况,请及

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和临床路径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 除手术治疗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 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ICD-10:S06.401)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较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明显(Cushing’s反应);

(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 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 (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 (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 (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2.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4.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新发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应当立即复查头颅CT,并重新评价手术指征。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S06.40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1小时以上,或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慢性硬膜下血肿 科普

科普:慢性硬膜下血肿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年人,因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等原因来就诊,通过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出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3周以上出现脑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因为多数病人年龄超过50岁,且多数明确外伤也是轻伤,如偶尔被门角伤过。当追问病史时,经提示部分病人能回忆起,而部分病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已不能回忆起受伤时的情况。这与老年人自身特点有关,老年人由于腿脚不灵便,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不随意的磕碰,大多数人不会在意,只有当过了一段时间感到头痛、头晕,甚至出现恶心及呕吐,到医院查头颅CT或核磁共振才发现颅内有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层小血管或桥静脉损伤,硬脑膜下腔少量持续出血积聚形成,并且不断扩大,同时发生双侧血肿也不少。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多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晕,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复视,由于缺乏或忽略定位体征,加之老年人自身大都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易误诊为高血压、颈椎病等。其次个别患者临床上以“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为主,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脾气变得易暴易怒或沉默寡言,精神迟钝,强哭、强笑,甚至精神失常,症状酷似老年痴呆、脑血管疾病,导致误诊率很高。 其实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很容易,关键是做个头部CT或者核磁共振,一般都能明确诊断。因此我们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使是轻微头部外伤,尤其出现头痛、头晕、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情况,请及时到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就诊检查,排除有无出现硬膜下血肿,并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治疗首选局麻下钻孔引流术,这种方法创伤较小,绝大多数病人都能够成功解决问题。 有极个别复发的,主要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复发

硬膜下血肿(基础篇)

患者教育:硬膜下血肿(基础篇) Written by the doctors and editors at UpToDate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什么是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脑部表面的出血。该出血发生在脑部坚韧的外层覆膜(即,硬脑膜)下方(图1)。 大多数硬膜下血肿是由头部损伤引起的。这些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包括: ●车祸 ●跌落 ●身体攻击 硬膜下血肿有2种主要类型: ●急性–这种硬膜下血肿发生在头部损伤后的最初数小时。如果出血继续,硬膜下血肿可在

损伤后数日持续增大。 ●慢性–这种硬膜下血肿最常发生在脑部因老化而有轻微缩小的老年人。在这些人中,轻度的脑部损伤即可导致脑部表面出血。该损伤可能轻微到患者自己都未注意到。血肿在数日或数周期间缓慢增大。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是什么?—部分患者在发生严重脑部损伤和大面积急性硬膜下血肿后会失去意识。其他时候,症状稍晚才出现,可包括: ●头痛 ●呕吐 ●无力 ●麻木 ●行走困难 ●言语不清或不能言语 ●比正常人警觉性降低 ●头晕 ●意识模糊或思考困难 ●困倦 ●癫痫发作 我需要接受检查吗?—需要。检查包括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这些检查将显示出硬膜下血肿及其大小。 如何治疗硬膜下血肿?—治疗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您的症状。您可能需要接受手术以引流血肿和缓解脑部所受压力。 如果您在使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商品名:Coumadin、Jantoven等),医生可能会让您停用这些药物。务必要询问当初给您开具这些药物的医生您是否应再次使用它们,以及何时使用。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

附属医院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 【适应症】 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禁忌症】 血肿量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 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或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适于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 (1)体位: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 (2)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位为止。 (4)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以空针边吸引边拔出,以排出囊腔上部的空气。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指南 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好发于老年病人。血肿大多广泛覆盖大脑半球的额、顶和颞叶。血肿有一黄褐色或灰色结缔组织包膜,血肿内容早期为黑褐色半固体的粘稠液体,晚期为黄色或清亮液体。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后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有时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 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平片:可显示脑回压迹、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 2)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对本症可确诊。

【实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蛛网膜之间血肿,出血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好发于老年人。 【护理评估】 1.病史:重点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的原因、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损伤的部位,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等。 2.评估意识状态,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有无明显的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观察头痛、呕吐的严重程度。 5.心理社会反应: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对功能恢复的疑虑,家属对病人的支持能力及程度。 【护理问题】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自理缺陷与出血压迫神经引起的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 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听取不适主诉。 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遵医嘱定期给予缓泻药物,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体位:术后24~48小时宜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向患侧,其目的是利于引流,促使脑组织膨胀,消除死腔,使受压组织回弹。 3.引流管护理: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补液原则:禁用脱水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补充低渗液体,但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心肺、肾脏的功能。 5.功能锻炼:术后即应指导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术后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活动应给予指导并在旁陪伴,注意患者安全。 6.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调节其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8.饮食与营养:应给予易于吸收、富于营养的饮食,进食上采取少食多餐。 【健康指导】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量进食水果粗纤维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护理评价】 1.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病人的舒适感增强。 2. 患者未出现脑疝。 3. 患者情绪乐观,能积极面对各种治疗及康复锻炼。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 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常常发生在外伤着 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另一出血来 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 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血肿形成时多为新鲜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逐渐变成硬凝块并与脑膜粘着,2周内凝块 逐渐液化,肉芽组织逐渐长入脑膜粘着面。 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以急性及亚急性较多见,且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因此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 他脑压迫症状。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能衰竭的症状。 外科)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 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 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毫升。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 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 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效果满意。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 时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 症状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呕吐、喂饲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 诊断依据: 1.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 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 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幕上血肿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对侧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范围。 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 5.婴幼儿患者常有急产或生产困难史。 治疗: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颅骨钻孔闭式引流,婴幼儿可作前囟穿刺引流。2.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1.轻症病人对症处理即可。2.有精神障碍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有癫痫表现者给予抗癫痫药物。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压。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 预防常识:

炎症调控及血管新生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吸收的研究现状

炎症调控及血管新生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吸收的研究现状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老年人常见病,常规需手术治疗,但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是长期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血肿的形成机制研究经历了渗透压、局部纤溶亢进和血肿包膜再出血学说,但各种理论仍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关于CSDH疾病病因及药物治疗相关研究仍处于推测阶段。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SDH在炎症调控及血管新生方面相关研究做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炎症调控;血管新生 【Abstract】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is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elderly,and it usually requires surgery. However,many complications and high recurrence rate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ematoma has experienced osmotic pressure,local fibrinolysis and hematoma envelope rebleeding. However,various theories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At present,research on the etiology of CSDH disease and drug therapy at home and abroad is still in the presumed sta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recent studies on CSDH in inflammation regulation and angiogenesis. 【Key words】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Inflammation regulation;Angiogenesis 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常发生于老年人群,据国内外报道其每年10万人口发病率为1~13.1人左右,但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较平均值高5倍以上,可达到58/100000[1]。随着世界老龄化节奏加速,高龄患者以及因心脑血管疾病接受支架治疗、搭桥手术患者日益增多,抗血小板、抗凝药物随之广泛应用,使得临床上复发性、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日益多见,为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提出新挑战。CSDH的发生、形成、演变机制至今尚无统一定论,多种学说仍属推测阶段。因此阐明CSDH发病机制、改进治疗方案、探索药物治疗新策略、提高该疾病疗效仍然任重而道远。 1 CSDH防治策略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手术治疗CSDH是目前被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除少数血肿成块难以引流的患者需开颅手术外,“钻孔引流术”是主要手术疗法,但仍存在不少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问题,尤其在高龄老年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更为突出[2]。现已知导致老年人CSDH预后差的因素常见包括入院时神经症状严重、脑萎缩、巨大血肿、血肿内形成分隔、慢性酗酒以及恶性肿瘤在脑膜上播散等,此外,老年人常见的术后感染、术后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等,也是增加预后不良发生率的重要因素[3]。并且伴随着日益普遍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使得复发性、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日益增多[4],因此各国学者努力尝试开发除手术治疗外的新疗法,以期改善疗效。 回顾文献,建议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CSDH的文献十分罕见。国内、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40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接受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麻醉,将血肿的最厚处作为钻孔点,行4cm左右的切口,将头皮使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后使用颅钻钻孔,将硬脑膜十字切开,可见大量酱油色的血性液体流出,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将10号硅胶引流管置于硬膜下。术后经硅胶管注入尿激酶和生理盐水,夹闭2~6 h后开放。复查头颅CT,大约术后2 d将引流管拔除。 观察组接受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根据MRI或CT诊断扫描对钻孔点进行定位,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内全麻或者局部麻醉,将血肿最厚处作为钻孔点,钻孔完成后将骨孔直径扩大为2 cm左右,将硬脑膜呈十字型切开后把血肿缓慢放出,在血肿腔内置入硅胶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多方向冲洗,将微量降解物和积血尽量冲洗干净,直到引出液澄清为止。使用凝胶海绵对硬脑膜口进行封填,固定引流管并夹闭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评价指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和对比。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和χ2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0.05提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而P>0.05则提示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9±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2.6)d,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3复发率观察组无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0%,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 及指南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附属医院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 【适应症】 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禁忌症】 血肿量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 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或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适于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 (1)体位: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 (2)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位为止。 (4)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以空针边吸引边拔出,以排出囊腔上部的空气。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指南

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好发于老年病人。血肿大多广泛覆盖大脑半球的额、顶和颞叶。血肿有一黄褐色或灰色结缔组织包膜,血肿内容早期为黑褐色半固体的粘稠液体,晚期为黄色或清亮液体。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 (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后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有时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 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平片:可显示脑回压迹、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 2)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对本症可确诊。 【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可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