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

浅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

浅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

浅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

发表时间:2018-01-21T14:27:19.0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李倪亚[导读] 生物医学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也展现出了生物医学在当下以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强大的生命力。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山西太原 03060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学、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的支持下,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进一步延长,除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得益于近些年医疗上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对疾病诊断治疗能力的提高,而在医学的不断发展完善中,生物医学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也展现出了生物医学在当下以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特征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使得生物医学这门综合性的科学在多领域中逐渐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广泛的发展空间,其最重要的贡献是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从宏观发展到了现在的微观分子阶段,这种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进入了更加科学、更加微观根本上的认识,使得产生了诸多针对疾病病理过程和原因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着重阐述了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1.生物医学简介

1.1生物医学工程概念

所谓的生物医学工程,即属于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综合了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提出相应的基本概念,加之不断地进行实验验证,产生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的相关知识,以这些知识作为研究和生产开发生物学制品、材料、植入物、器械等的理论依据,并用其来进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此实现病人康复,改善卫生状况等目的。

1.2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概括如下几方面:其一,生物力学,生物力学主要是力学与生物学和医学相互融合形成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用多种力学观点来了解和解释生命发展中的整个力学过程;其二,生物材料,指的是满足对生物体无害、有一定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材料来替代或治疗集体内的组织或者器官,或者增强相应这些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材料;其三,生物建模和仿真,通过对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的信息的收集,运用相应的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生物运行机制和状态的模拟;其四,物理因子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例如激光、微波、超声等在医学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其五,生物医学的信号检测和传感器,通过和人体及组织相关的医学信号的监测以及相应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实现对疾病的诊治;其六,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获取相应的医学信号并进行传输后,还要进行信号的处理,例如放大、动态提取、特征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等;其七,医学图像技术,包括当下正在应用的CT、核磁技术等;最后,是人工器官,即目前仍具有伦理争执却非常有效的的器官移植技术等[1]。

2.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对当下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逐渐趋向于对生命系统的操控,即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逐渐实现按照人们的需要,对生命体系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通过这些设计实现对生命过程中的某些过程的操控,例如人工细胞的合成就是很好的例子,标志着生物医学正在从分子研究水平逐渐向着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对生命的再造和控制[2];其二,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生物制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因药物的要就和发展逐渐成为趋势,当下药物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症状的一般环节,而是追溯到其致病基因,且逐渐向着可选择性的调节致病基因方向发展,既实现对致病基因的靶向治疗,也减少了对其他正常基因的损害;其三,生物医学当下的发展也逐渐趋向于对复杂性疾病的治疗的研究解决,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等,这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当下的治疗和防治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物医学将在不断发展中愈发的完善这些复杂性疾病的治疗;其四,认知科学的发展成为新趋势,例如人类认知组计划的实施,就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实现解释人类大脑和心智[3];其五;纳米医学发展火热,在医学上,通过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医学信息的获取,提供医学信息的同时也调控生命过程;其六,就是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基因组的研究,已经从单个碱基、基因、蛋白质的研究逐渐延伸至多碱基、多基因、多蛋白质甚至全部基因组的研究。

3.生物医学的发展特征

伴随着上述生物医学的多种发展趋势,生物医学在当代的发展主要呈现如下几点特征:其一,就是生物医学随着其发展,呈现出的最明显的发展特征之一就是其多学科的综合性,为了实现其在多个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多功能的实现,就必须实现更多学科的融合;其二,就是生物医学在当下的发展中逐渐呈现由小学科发展成大学科的特征,及其涉及到诸多社会规模和领域、涉及到着多学科和极为庞大的知识体系、加快了人们谈就发现的速度的同时,也产生了极为客观的社会效应;其三,转化医学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即生物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能脱离临床的应用,而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使其转化到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去[4];其四,生命科学逐渐掀起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可明的潮流,促进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顺应人们的健康需求,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近些年在多学科的不断发展之下呈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在着多领域尤其是临床医学相关的诸多方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人们的研究加深,其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和特征,这也就需要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其发展的专攻和优化,以实现其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为医疗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参考文献:

[1]谢俊祥.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发展[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8):118-121.

[2]刘策. 浅析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J]. 生物技术世界,2016(2):289-289.

[3]罗长坤. 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J]. 医学与哲学,2011,32(3):1-4.

[4]贾君波. 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4(6):93-93. 作者简介:李倪亚,女,(2000.08.16——),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高中学历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生物医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思路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思路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致力于研发新的生物学制品和生物学材料,改进医疗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追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学科建设 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化学、精密仪器制造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生物医学工程就是在这些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医学分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来对人体进行研究,分析疾病的机理,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极大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水平。但是,我国在建设和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1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程

生物医学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这一学科一经产生,就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65年,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建立,后来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协会[1]。生物医学工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因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物医学工程将现代科学的技术成果与医学联系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体对疾病的预防水平和治疗水平。欧美等地区的先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成立了针对这一学科的研究部门,负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而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应用范围比较窄,仅限于医院设备保管和维修、医疗物资采购等方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应用也处于初级水平。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2个方面。首先,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我国的各级医院,负责生物医学工程的科室没有统一的名称,也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各级医院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定有关部门的名称、职责范围、人员编制、归属单位等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三基试题一(附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出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使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换能器:能使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又称探头。 13、正压电效应:某些特异性的材料,在外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引起材料内部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在材料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表面电荷,即由机械力的作用产生了电场,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超声接收换能器用的就是正压电效应,将来自人体的反射(散射)超声波转化为电压。 14、逆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表面沿着电轴方向加上电压,由于电场作用,引起材料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这一极化位移使材料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宏观上的几何形变,这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效应叫逆压电效应。超声波发射换能器采用了逆压电效应,将电压转变为声压,并向人体发射。 15、近场:指探头内平面型压电晶体发出的高频超声波在开始的一段距离内以平面波方式传播,束状的超声场不扩散称为近场。 16、远场:指在近场以远,声束开始扩散为之远场。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作者:陈郑达指导教师:王世伟摘要: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关键字:医学影像发展正文: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近30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核完善,检查技术核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如心脏和脑的磁源成像和新的学科分支如分子影像学在不断涌现,影像诊断学的范畴仍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之中。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

内的称软X射线。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 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模板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 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

中级职称考试试题真题(超声医学技术)

中级职称考试试题(超声医学技术)!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 2006年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基础知识模拟题 1、下列哪项对肾动脉血管从大到小描述正确 A:肾动脉?段动脉?大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B:肾动脉?大叶间动脉?段动脉?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 C:肾动脉?大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 D:肾动脉?段动脉?大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 E:肾动脉?段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 正确答案为: D 2、有关肾结核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的A:在临床上约85%为一侧性病变 B:硬化型以纤维化为主 C:钙化型是指整个病变范围有大量钙盐沉着 D:干酪空洞型可局限于一部分或影响到全肾,形成结核性脓肾 E:肾结核发展到临床阶段后,不会波及输尿管和膀胱 正确答案为: E 3、下列哪一项是肾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A:肾门淋巴结转移 B:血行转移 C:肾上腺转移 D:对侧肾脏转移 E:全身淋巴转移 正确答案为: B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肾窦结构 A:肾盏、肾盂 B:肾血管和脂肪 C:肾动脉 D:肾锥体及集合管 E:肾静脉 正确答案为: D 5、肾脏的弓状动脉位于 A:肾柱内 B:肾皮质内 C:肾柱与锥体之间D:肾髓质与肾皮质交界处 E:肾髓质内 正确答案为: D 6、多囊肾属先天性发育异常:下列哪一项是成人型与婴儿型多囊肾的遗传方式 A:两者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成人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成人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婴儿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两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婴儿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正确答案为: C 7、对肾母细胞瘤的描述,下列哪项是的A:绝大多数发生于小儿,2-4岁最多见 B:据统计95.6%发生于一侧肾脏 C:肿瘤主要侵犯肾盂、肾盏,多出现血尿D:肿瘤一般为鸡蛋大到儿头大,圆形或椭圆形,有假包膜 E: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和血行 正确答案为: C 8、对肾脏解剖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的A: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旁的肾窝内 B:左肾较右肾高1-2cm C:肾门结构从上向下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D:左肾较右肾略大 E:肾门结构从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正确答案为: C 9、输尿管非特异性炎性狭窄的常见超声表现是 A:管腔呈节段性变窄 B:管腔呈实性改变 C:截断性变窄 D:鸟嘴状变窄 E:管壁多无增厚 正确答案为: D 10、早期浸润型膀胱癌的最佳检查方法是A:B超 B:CT C:膀胱镜 D:膀胱造影 E:MRI 正确答案为: C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转眼间实习生活已经过了3个月,回想自己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期待中带着一丝不安的心情,似乎还是昨天的事。从学校到陌生的医院,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然而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心理难免会有些不安,上班的第一天,当我还没有来得急去熟悉这医院,我已经开始投入紧张的临床实习中。在实习的时间里,自己感觉确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对专业的认识。作为一名医学护理人员,我们不能停留在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护理最重要的还是操作以及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解除病痛。在临床实习中,我真正看到了病人的疾苦,他们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治愈疾病。我们要用爱心来关怀他们,同时也要用恒心来对待他们。 第二,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临床实习不像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天天讲课,有一大堆的作业,有源源不断的考试,而是一

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在临床,学习的机会很多,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是你的老师,只要带着问题去工作,我们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常带着一本小笔记本,把每天的问题写上,问题解决后急时记录答案,定期整理笔记本。这是一个实用而简便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能带着厌倦和不平衡的心理对待实习。表面上我们是老师的小跟班,重复地做着跑腿的活儿,休息时间比老师少,累了也不被老师、护士长理解。但是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是对等的,我们常常要付出更多才会得到回报。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学到更多临床操作。每个老师都有她的性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能像我们期望中的那样来进行教学,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向不同的老师学习,而不应该总是抱怨老师不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更多临床方面的知识。 第四,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互相学习。离开我们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实习,同学之间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不管我们的性格有多么的格格不入,都要相互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彼此之间都是亲人。学习上也要经常互相交流,把彼此的收获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浅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

浅谈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 发表时间:2018-01-21T14:27:19.0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李倪亚[导读] 生物医学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也展现出了生物医学在当下以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强大的生命力。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山西太原 030603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学、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的支持下,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进一步延长,除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得益于近些年医疗上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对疾病诊断治疗能力的提高,而在医学的不断发展完善中,生物医学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因此也展现出了生物医学在当下以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特征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使得生物医学这门综合性的科学在多领域中逐渐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广泛的发展空间,其最重要的贡献是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从宏观发展到了现在的微观分子阶段,这种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进入了更加科学、更加微观根本上的认识,使得产生了诸多针对疾病病理过程和原因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着重阐述了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1.生物医学简介 1.1生物医学工程概念 所谓的生物医学工程,即属于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综合了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提出相应的基本概念,加之不断地进行实验验证,产生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的相关知识,以这些知识作为研究和生产开发生物学制品、材料、植入物、器械等的理论依据,并用其来进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此实现病人康复,改善卫生状况等目的。 1.2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概括如下几方面:其一,生物力学,生物力学主要是力学与生物学和医学相互融合形成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用多种力学观点来了解和解释生命发展中的整个力学过程;其二,生物材料,指的是满足对生物体无害、有一定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材料来替代或治疗集体内的组织或者器官,或者增强相应这些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材料;其三,生物建模和仿真,通过对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等多层次的信息的收集,运用相应的参数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生物运行机制和状态的模拟;其四,物理因子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例如激光、微波、超声等在医学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其五,生物医学的信号检测和传感器,通过和人体及组织相关的医学信号的监测以及相应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实现对疾病的诊治;其六,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获取相应的医学信号并进行传输后,还要进行信号的处理,例如放大、动态提取、特征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等;其七,医学图像技术,包括当下正在应用的CT、核磁技术等;最后,是人工器官,即目前仍具有伦理争执却非常有效的的器官移植技术等[1]。 2.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对当下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逐渐趋向于对生命系统的操控,即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逐渐实现按照人们的需要,对生命体系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通过这些设计实现对生命过程中的某些过程的操控,例如人工细胞的合成就是很好的例子,标志着生物医学正在从分子研究水平逐渐向着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对生命的再造和控制[2];其二,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生物制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因药物的要就和发展逐渐成为趋势,当下药物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症状的一般环节,而是追溯到其致病基因,且逐渐向着可选择性的调节致病基因方向发展,既实现对致病基因的靶向治疗,也减少了对其他正常基因的损害;其三,生物医学当下的发展也逐渐趋向于对复杂性疾病的治疗的研究解决,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等,这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当下的治疗和防治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物医学将在不断发展中愈发的完善这些复杂性疾病的治疗;其四,认知科学的发展成为新趋势,例如人类认知组计划的实施,就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实现解释人类大脑和心智[3];其五;纳米医学发展火热,在医学上,通过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医学信息的获取,提供医学信息的同时也调控生命过程;其六,就是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基因组的研究,已经从单个碱基、基因、蛋白质的研究逐渐延伸至多碱基、多基因、多蛋白质甚至全部基因组的研究。 3.生物医学的发展特征 伴随着上述生物医学的多种发展趋势,生物医学在当代的发展主要呈现如下几点特征:其一,就是生物医学随着其发展,呈现出的最明显的发展特征之一就是其多学科的综合性,为了实现其在多个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多功能的实现,就必须实现更多学科的融合;其二,就是生物医学在当下的发展中逐渐呈现由小学科发展成大学科的特征,及其涉及到诸多社会规模和领域、涉及到着多学科和极为庞大的知识体系、加快了人们谈就发现的速度的同时,也产生了极为客观的社会效应;其三,转化医学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即生物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能脱离临床的应用,而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使其转化到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去[4];其四,生命科学逐渐掀起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可明的潮流,促进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顺应人们的健康需求,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近些年在多学科的不断发展之下呈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在着多领域尤其是临床医学相关的诸多方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人们的研究加深,其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和特征,这也就需要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其发展的专攻和优化,以实现其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为医疗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参考文献: [1]谢俊祥.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发展[J].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8):118-121. [2]刘策. 浅析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J]. 生物技术世界,2016(2):289-289. [3]罗长坤. 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J]. 医学与哲学,2011,32(3):1-4. [4]贾君波. 当前生物医学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4(6):93-93. 作者简介:李倪亚,女,(2000.08.16——),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高中学历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内涵是: 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 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它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医学进步的需要;其二则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来, 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 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可以说,没有生物医学工程就没有医学的今天。另一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且使它发生了质的改变,最根本的是,将使用对象和使用者以及医疗装置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 强调其间的相互作用, 进而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研究发展所需要的医疗装置,实现预定的医疗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所谓交叉学科是指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形成的一类学科群。从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新学科的产生大都是传统或成熟学科相互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而且,生物医学工程所指的学科交叉,不是生物医学同哪一个工程学科分支的简单结合,而是多学科、广范围、高层次上的融合。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有多少理工科分支,就会产生多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分支。这样一来,当任何一个学科取得突破进展时都能影响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使其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 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如今,这些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是面对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他们仍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前进。在美国,许多著名大学根据自身条件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计划”。这样一来,生物医学工程在这一有利条件下迅速发展,朝向以整合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及工程科学等高度交叉跨领域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既促进了传统性专业的提升,又为逐步形成新专业创造了条件。 另外,美国政府因认识到新的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对促进卫生保障事业发展所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急需扭转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发工作群龙无首的分散局面,美国第106届国会于2000年1月24日通过立法。在国立卫生研究院内设立了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规定由该所负责对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研创新、开发应用、教育培训和信息传播等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基本了解、合作研究以及跨学科的创新。这也大大推动了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很多所高校内设有此专业,在一些理、工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内均建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于这些学校的理、工等学科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大都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他们开展起来十分方便,这些院校均是以科研性学科设置的。此外,还有一些医学院校则是以医学作为基底学科,置入某些工程学科的

超声医学试卷

超声医学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 A〈1MHz B2MHz C2.5~10MHz D20~40MHz E40MHz 2.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仪器是 ( ) A.A型超声仪 B.B型超声仪 C.D型超声仪 DM型超声仪 E以上都不是 3.超声波是如何发生的 ( ) A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 B换能器的压电效应 C换能器向人体发送电信号 D换能器的热效应 E换能器的磁效应 4.超声检查中常用的切面有 ( ) A矢状面 B横切面 C斜切面 D冠状面 E锥状切面 5.彩色多普勒技术不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 ) A表浅器官 B心血管系统 C腹水.胸腔积液定位 D腹腔脏器 E外周血管 6多普勒频移 ( ) A与反射体的速度呈正比 B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较大 C在声强极高时较大 D 取决于所用探头阵元数 E连续波多普勒最大 7.软组织中的超声衰减量 ( ) A随组织厚度而增加 B由TGC曲线的范围决定 C随着波长减小而增大 D使用数字扫描转换器时无关紧要 E与频率无关 8.下面哪种组织对超声传播阻碍最小 ( ) A肌肉 B脂肪 C肝 D血液 E脾

9.最早在妊娠多少周时能够用超声测量双顶径 ( ) A14周 B12周 C8周 D6周 E10周 10.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 ( ) A甲状腺内多个囊肿B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减低C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改 变D甲状腺缩小,回声增强E甲状腺呈结节状改变 11.下列哪项不是层流的超声多普勒频谱表现() A频谱窄 B频谱充填 C出现空窗 D频谱包络光滑 E频谱速度正常 1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中红色代表() A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 B背向探头的负向血流 C动脉血流 D静脉血流 E垂直探头方向的血流 13.超声心动图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 A二维超声心动图 BM型超声心动图 C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E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4.具有较好时间分辨力的超声心动图是() A二维超声心动态图 B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彩色多普勒心动图 DM型超声心动图 E组织多普勒显像 15.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 A左心房,右心房扩大 B左心房.右心房扩大 C右心房.有心室扩大 D左心房.左心室扩大 E左心室.右心室扩大 16.患者出现右上腹痛.发热以及白细胞记数增高,胆囊显示增大伴有回声增强的碎片,这可能提示为 ( ) A瓷壮胆囊 B水肿胆囊 C胆囊积脓 D胆囊癌 E胆囊积血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内涵是: 工程科 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 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 进人的健康。它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医学进步的需要;其二则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来, 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 本身, 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可以说,没有生物医学工程就没有医学的今天。另一 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且使它发生了质的 改变,最根本的是,将使用对象和使用者以及医疗装置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 强调其间的 相互作用, 进而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研究发展所需要的医疗装置,实现预定的医疗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所谓交叉学科是指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形成的一类学科群。从学科发展的历史长 河来看,新学科的产生大都是传统或成熟学科相互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而且,生物医学工程所指的学科交叉,不是生物医学同哪一个工程学科分支的简单结合,而是多学科、广范围、高层次上的融合。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有多少理工科分支,就会产生多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分支。这样一来,当任何一个学科取得突破进展时都能影响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使其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 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 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如今,这些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但是面对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他们仍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前进。在美国,许多著名大学根据自身条件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计划”。这样一来,生物医学工程在这一有利 条件下迅速发展,朝向以整合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及工程科学等高度交叉跨领域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既促进了传统性专业的提升,又为逐步形成新专业创造了条件。 另外,美国政府因认识到新的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对促进卫生保障事业发展所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急需扭转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发工作群龙无首的分散局面,美国第106届国

2014年超声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 分。 内填入最佳答案代码 A B C D E 。合计60分。每题2 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超声仪器是 ( ) A A 型超声仪 B 、B 型超声仪 D M 型超声仪 E 、以上都不是 2、 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 ( ) A vIMHz B 2MHz C 、2.5 ? 3、 超声检查中常用的切面有 ( ) C 、D 型超声仪 10MHz A 、矢状面 B 、横切面 C 斜切面 4、 彩色多普勒技术不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A 、表浅器官 B 、心血管系统 D 腹腔脏器 E 、外周血管 5、 多普勒频移 ( ) A 、与反射体的速度呈正比 B C 在声强极高时较大 D 取决于所用探头阵 元数 E 6、 软组织中的超声衰减量 ( ) A 、随组织厚度而增加 B C 随着波长减小而增大 D 使用数字扫描转 换器时无关紧要 7、 下面哪种组织对超声传播阻碍最小 D 、20? 40MHz E 、40MHz D 冠状面 E 、以上都不是 ( ) C 、腹水、胸腔积液定位 A 、肌肉 B 、脂肪 C 、肝 D 血液 8、最早在妊娠多少周时能够用超声测量双顶径 、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较大 、连续波多普勒最大 、由TGC 曲线的范围决定 E 、与频率无关 ( ) E 、脾 ( ) 住院医师培训超声科出科试题 姓名 得分 A 、 14周 B 、 12周 C 、 8周 D 、 6周 E 、 10周 9、下列哪项不是层流的超声多普勒频谱表现 ( ) A 、频谱窄 B 、频谱充填 C 、出现空窗 D 频谱包络光滑 E 、频谱速度正常 1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中红色代表 ( ) A 、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 B 、背向探头的负向血流 C 动脉血流 D 静脉血流 E 、垂直探头方向的血流 11、 超声心动图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 ( ) A 、二维超声心动图 B M 型超声心动图 C 、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D 彩色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E 、M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2、 具有较好时间分辨力的超声心动图是 ( ) A 二维超声心动态图 B 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 、彩色多普勒心动图 D M 型超声心动图 E 、组织多普勒显像 13、 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 ( ) A 、左心房,右心房扩大 B 、左心房.右心房扩大 C 、右心房.有心室扩大 D 左心房.左心室扩大 E 、左心室.右心室扩大 14、 患者出现右上腹痛 . 发热以及白细胞记数增高 , 胆囊显示增大伴有回声增强的碎片 这可能提示为 ( ) A 、瓷壮胆囊 B 水肿胆囊 C 、胆囊积脓 D 胆囊癌 E 、胆囊积血

最新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教程文件

最新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 名词解释 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尤其是骨的钙盐含量降低,骨组织会发生软化。 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4、假肿瘤征:绞窄性肠梗阻或闭袢样肠梗阻时,引起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5、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现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称为龛影 6、天然对比: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和X线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或透视电视屏上形成有对比的图像,这种自然存在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即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7、IVP :静脉肾盂照影,根据有机碘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 8、脑膜尾征:见于脑膜瘤,在CT及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脑膜可见明显的强化 9、模糊效应:脑梗死后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学: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利用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对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等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 11、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分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 填空题 1、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 2、影像的图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样;X线、CT图像反应人体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MR图像反应组织间MR信号差别;超声图像反应组织间超声回声差别; 3、观察分析病灶时需注意:病变的位置、病变的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病变的密度、信号或回声、病变的周围或邻近情况; 4、影像诊断原则:合理检查、熟悉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5、x线本质为电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电离效应。 6、儿童长骨骨折的特殊类型是骺离骨折和青枝骨折。 7、MR对钙化和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8、关节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9、转移性骨肿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10、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性表现是残存的骨破坏,大量的骨质增生,可有死骨形成。 11、食道钡餐检查的三个生理性压迹分别是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和左心房压迹。 12、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和肠内有高低不等的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渐超出了传统X线摄影的 范畴,已经具备了CT、DR、MRI 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这些设备提供了巨大的信 影像信息,为临床提供大量的诊断数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学影像学科和临床 医疗水平。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归纳总结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60-02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 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 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 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 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 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GE64排螺旋CT、上海DR、超声、核医学等。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1.1X线发现伊始即用于医学临床,基于X线的物理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人体组织间的密度、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胶片的X线量有差别,就形成了黑白对比不同 的图像。X线检查首先是用于密度差别明显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以后又逐 步用于人体各部分的检查。于此同时,各种X线设备相继出现[1]。 1.2计算机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 线摄影技术,在传统X线机上就可以操作。它实现了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数 字图像数据可用计算机处理、显示、传输和储存,优化了影像质量,突出感光趣 区的诊断信息,提高了X线利用效率。计算机体层成像,自从1972年英国工程 师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并正式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近30年的时 间里,CT从最初每单层数分钟扫描、5~8分钟重建以及较小的象素、有限的图 像分辨率发展到今天的大容积多层螺旋扫描、每0.5秒旋转360度、实时图像重 建技术以及在轴、冠、矢状位上获得各向同性分辨率的图像,并从单纯的形态学 图像发展到功能性检查。 1.3后来基于人们对于质子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MRI设备用于临床。 其物理基础是磁共振技术。他通过测量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的MR信号,实现人 体任意层面成像。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 的 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 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 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西门子1.5tMRI 的软组织 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 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 性全身血管成像、脑弥散、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 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