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2012年全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师:罗斯福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将采取什么手段解决经济困境?

师:“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

“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的呢?

师:那么,“新政”具体有哪些主要内容呢?(出示投影材料,并让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内容)

《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个别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实行保险;宣布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约30%。

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写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蓝鹰标志。《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不公平地对待劳工的行为为非法,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或签定合同。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规定每周至多工作40小时,每小时工资不得少于40美分。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并以增收面粉厂、纺织厂和屠宰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税,来补贴减耕农民的经济损失。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该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坝和电站,不仅使3000万英亩农田免遭水灾,而且使当地几百万居民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师:通过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罗斯福新政是通过什么方式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换句话说,就是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什么显著有不同?各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对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总结)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方位干预,是区别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显著特征。首先,下令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淘汰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扶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克服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扶持了大金融资本家。其次,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的各项措施,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了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另外,对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的规定调整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再次,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最后,积极推动“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一方面减少了失业人数,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另一方面也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师:综上所述,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调节职能,调整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整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调整了资本家和工人、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那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这次危机发生的背景,讨论一下,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

危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罗斯福自己所说的“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教师投影下列资料)

1在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

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民收入1937年已增加到715.1亿美元。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居世界首位。

2福斯特在所著的《美国共产党史》一书中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

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3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师: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因此,不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但它在很多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可以按照影响的程度将其概括为: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另外,新政还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②间接影响———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改善了民众的生活状况,遏制了美国法西斯主义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有借鉴作用。

师: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以4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

1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它在美国现代史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有的学者认为,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略微地缓和了经济危机在美国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危机;还有的学者认为,对罗斯福新政既不可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你赞同上述哪一种看法?并阐明你的理由。

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请结合上世纪30年代的背景讨论一下,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哪些危害?又带来了哪些机会?

3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一些对工人有利的政策,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谈判、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图片的获取与加工---移花接木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王孝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等的操作方法,因此要弱化概念,尽快让学生明确相关工具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多操作,所以在选材上,事先假定是:有人物甲的风景图片,我们要将人物乙放在人物甲的位置上,该如何处理?关键点(描边、复制周围图象)就会应用到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即换言之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的作用和功能就是描边、复制周围(参考点)图象的■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选材新颖、任务明确,学生有较强的操作愿望,因此尽量少讲,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提倡基础好的同学也可以自主学习,因此任务提示由粗到细,进行分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钢笔工具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方法。 (2)、掌握仿制图章工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综合运用工具对比较复杂的图像进行“移花接木”,并了解人景结合的相关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如何使用PS的钢笔、仿制图章工具。 (2)、让学生自选素材,进行“移花接木”。 (3)、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知道肖像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行为与创新

通过对网上恶搞图片的讨论,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图像的调整 2.教学难点 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学任务驱动网络投票系统师生交流平台■课前准备 提供班级同学的生活照,以及一些明星的合演照。 ■教学过程

提交一份反思及修改后的新教学设计

思品二年级《你真棒》教学反思 1、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好一堂课,要让学生在准备学习 之初,就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创设最佳开端。在 上课前,我通过让学生一起背古诗,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 习氛围,这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我又通过 想象画面渲染、集体交流、魔术信封展示等多种活动,使 愉悦的氛围得以延续。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 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才会有成效。 2、 2、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层次性。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形式, 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但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形式的活动必须服务于教学 目标。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赞 美同学——赞美身边的人——赞美陌生人,环环紧扣。特 别在赞美同学这个环节中,也体现了层次性,由易到难, 从夸奖班里表现好的同学——魔术信封中寻找具备某一特 点的同学——评点跑步事件——给烦恼的同学出金点子。 使学生发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并能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恰当地赞美,体验赞赏他人的快乐。 整节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不过“金无足赤”,在这课中,我也留下了遗憾,像学生对优点的涵盖面理解得不够,总是局限在“学习”、“特长”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学习”、“特长”

以外的地方引导,善于发现。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思想品德教学不能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新课标提出:“对小学生应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思品教育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我应该多联系学生日常实际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不仅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平时及在家的情况,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知道这点后,我相信以在后在品德教学中会有进步的。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绿色环保”为题材,利用对话形式,从学生自己创办的网络杂志引入,谈到“绿色学校”,讨论了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语法重点主要为构词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大纲词汇和构词法。To obtain new words and phrases 2. 能力目标:1 )能听懂有关环保日常对话,获取准确信息。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2 )能比较自如地谈论环保等相关话题。 3. 文化意识:注意在日常口语中存在的中外文化的不同;学习外国在环保方面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4. 学习策略:能学会使用口语中的一些常用功能句;能够有礼貌地和别人交谈;在泛读中学习、熟悉加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内容: 1. 大纲词汇waste, wasteful, throw away, metal, energy, pollution, recycle, environmental, hopeless。 2. 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重点: 前缀、后缀的构词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第一个环节: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1. 向学生展示PPT中有关图片,从而引出课文标题及新词汇。 2. 引导学生注意新词汇的结构,从而引出前后缀的构词法。 3. 结合图片,重点展示前后缀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4. 学习新单词 waste, wasteful, throw away, metal, energy, pollution, recycle, environmental, hopeless 5. 检查单词 1 )集体朗读单词。 2 )单词抢答竞赛(小组活动,老师说中文,学生抢答英语单词) 设计意图:本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但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也不简单,因此,我利用图片易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单词抢答竞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印象。为后面的对话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全课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载体,一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总结学习规律。 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T: What on earth should we do? 2.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头脑风暴,讨论出解决方案。 3.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整理出一份解决方案,以供全体学生学习。 4. 听录音完成以下练习(对文章细节信息的获取) Listen for the followings: 1.The email is from ______________. 2.Zhao Ming studies at _____________ in Dalian. A. an ordinary school B. a green school

手写教案的教学反思万能模板

手写教案的教学反思万能模板 1,充分利用朗读,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 2,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积累好的词句。学生在流畅读书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精彩句段,将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一颗“不确定”,面对困难,做好心理准备,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的思想。 已经成为一颗种子深深种在学生的心里。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去学,去思考,去生活。 4,这些启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一句面对失败鼓舞自己的话,时时提醒自己。让学生体验阅读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滋长,是一种生命的呵护。 5,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文章蕴含的道 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6,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能够正确把握各小题习作的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7,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到一定的时候下,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这时老师只起个学习者,引领者的作用,说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去展示,去质疑,去补充。如有学生在展示说藏戏的由来时,说得有点啰嗦,学生就敢于质疑,可以这样说就简练了,他就说上了。说到藏戏的特点,学生更是兴趣十足纷纷展示着,仿佛自己就是藏戏的研究者。在交流展示中我分明感受到藏戏就在班上开演着,学生就是藏戏的主人。 8,在教师地导引下学生有方向性学习,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到《XXXX》的学习中,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中展示了傣家竹楼的特色。??一导一放,对比中学习,学生形成能力中运用能力学习。 9,在小结处,在过渡处,扣住中心句,朗读中心句,在读中一步步深化认识了和田人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自然而然领悟到。 10,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节视频的获取和加工 ——“我是大导演”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七章音视频获取与编辑》中的第2节内容。本章内容趣味性强,《第2节视频的获取和加工》更是图片、声音、视频的一个综合应用。组织好学生学好本章内容,是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一个激发,也是能力的一个提升。为将来网页制作、动画制作也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office 软件的界面比较熟悉,但对于新的软件会有畏惧感 2、学生是处于青春期间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喜欢自由和个性张扬。 3、学生会使用网络学件进行学习,并能够从网络学件上下载或上传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视频格式的类型、特点及一般应用场所 (2)了解视频加工的几个常见软件 (3)熟悉Movie Maker的窗口界面 (4)掌握用Movie Maker软件编辑视频的思路和流程 (5)掌握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方法 (6)掌握用Movie Maker在视频中添加、制作片头和片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制作1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过程中,掌握视频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对视频文件有一定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作品主题与音乐相融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常识 (3)通过《怒放的生命》的视频小作品引导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4.行为与创新 能够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视频的加工与处理为生活添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视频制作流程 (2)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的添加 (3)片头和片尾的制作 2.教学难点 (1)尽快消除Movie Maker软件的陌生感 (2)片头和片尾重叠效果的制作和应用。

提交教学反思

提交教学反思: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教学反思模板

二、反思教学过程 一、主动感知,身心入境 [课堂实录1] 如右图,屏幕广播问题。 师:你能说出这是一个圆还是两个圆? 师:这么简单的问题老师为什么会提出 呢?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经过思索给出的回答不统一,既有说 一个圆的,也有说是两个圆的,甚至还有说是四个半圆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你的理由是什么?激发思维活力。 师:那到底是一个圆,还是两个圆?真理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上,还是暂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分析分析,好吗? 在“三生五主”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该阶段重在一个“入”字,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实际,精心预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活动、问题或竞赛,与生活对接,放手让学生体验,创设和谐、自在、兴奋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活动中自然感知到简单的任务中也蕴含着生活的智慧,节奏明快、启发思维。当学生的感知大而无边,指向模糊时,教师要通过“铺路搭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知学习“航标”,引导提炼出核心问题。 二、主动发现,指引方向 [课堂实录2] 学生绘图练习后。 师:在绘图过程中,你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生1回答,他是常规画法,依次画圆,画好的圆有大有小,难以达到作品范例的效果。 师,有些同学完成的很快,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画的。 生很自豪的说:画好一个圆后,通过复制,粘贴,移动,翻转就画成了第二个圆啦。 师根据回答板书绘画过程:这两种画法,那种画法更节省时间精力? 在主动教学模式中,孩子们既是“舵手”又是“水手”。主动发现就是学生在初步感知任务后,发挥自学潜能,发现并认同学习问

教学设计模板反思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模板反思心得体会 想要写《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心得与评价很长时间了,但每次面对屏幕开始写的时候好像又无从下手,或是写到一半终因通不过自己而最终夭折。或许是我用心不到收获不多,或许是我对自己写下来的东西有过多期待,所以,一直到现在才收尾。直到那天我突然想起王老师的零存整取策略的时候,我开始深深领会到:不能将现场的体会延期描述,事过境迁,当自己觉得准备充分的时候,即便自己写作的冲动尚在,但可能再也写不出当时的味道。当时如果能将上课时的体会都写下来的话,到现在谈总结与体会可能更加轻松,而且也更有说服力了。不过再写本篇心得的时候,我尽可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不流于完成一个作业而草草收尾,当然也希望我的文字中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引起大家的共鸣或争鸣。 “用意”大于“内容” 第一次上王老师课的时候是在小暑假,科目是创新思维训练,当时我一直在想研究生为什么要上这门课。终究也没有想清楚,当时的我看来,这门课不过是谈一些打破旧有的思维进行创新等比较大和空的话。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却和我预想的有所不同,课程内容中穿插了各种不同的案例来谈创新思维,比如思维导图等方法。这些都让一个看起来大和空的内容轻松着陆,再加之王老师本人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实践,所以讲起来更加具有说服力。课程中穿插的实践训练更让这门课更加精彩,比如创作诗歌,有创新的自我介绍,创新作品等。但

真正的了解这门课的用意是在开学后的课堂上,王老师及其他老师强调的,要求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虽然对于上课所讲的内容并不能如数家珍的想起来,但实践课上有关创新思维的训练却对日后的创新起了比较大的启迪意义。我想这应该是老师真正的用意吧,“钓胜于鱼”。于此,在上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对王老师以何种方式上课更加感兴趣,并会去想为什么老师要采用这种方式。 开始于一个轻松的交流 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极其重要的一门课,曾经在这门课上也花了不少功夫,所以在教学上起了一个比较大的指导作用。但在四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发现要将这些理论完美的与教学实践融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至少这些理论在我进行教学的时候总会无时无刻的想起,有时会生搬硬套,有时也能恰到好处。不过有了这段教学经历之后,教学设计在我这里不再是简单的去记一些经典的理论或名词术语。更多的是去了解文字背后的真意,而且想去追究为何要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成效,以现有的教学条件可以实现不,难度在哪里?再次回到校园来学习教学设计,我本身也有比较高的期待,而且我已经觉得和本科时期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只是没想到我们的方式是以一场谈话开始。王老师先让大家各自谈了自己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并了解了每个同学的一些情况,之后介绍了自己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并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定义给我们做了分享。本堂课让王老师对我们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针对大多数学生无教学经

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观察三张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从对图片的观察中得到了什么?(观察幻灯片第3、4、5张)结论:我们的各种感觉往往是不准确的。 师问: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测量。 师讲解:在生产中以及科学研究中对各种量值的测量要求就更精确。因此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正确的测量是很重要的。 投影显示幻灯片第6张引入新课——长度的测量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教师讲解:“米”这个单位来源于法国,1791年法国决定通过巴黎的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规定为一米,后来根据测量结果把这个长度用铂铱合金制成了标准米原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里,作为米的标准。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换算关系: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km=1000m …… 1千米=103米=10六次方毫米=10九次方微米 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长度与1千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甚至1微米相近呢?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符号m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3 101 101 101 103 103 Km m dm cm mm um nm 出示练习题幻灯片8、9、10、11张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时最基本的测量。 (2)基本工具——刻度尺 ①零点(零刻线)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刻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在测量长度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再根据要求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请你给下述测量配上合适的量具。 a 测教室长度---------(皮尺) b 测一张纸的厚度---------------(千分尺) c 测窗户玻璃大小-------------(钢卷尺) d 测推铅球的距离-----------------(皮尺)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 Ⅰ放正:把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对正。 Ⅱ对齐: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 Ⅲ紧贴:使刻度线紧贴被测长度。 Ⅳ垂直:在对齐零刻线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Ⅴ读数

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

基于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李依轩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在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从学生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 【教学难点】 结合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要求写出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根据摸这一动作提炼出“寻找信息”,反思为什么没有摸出大象的样子,总结出“分析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回想熟悉的故事,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关键步骤,激发出利用同样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二、讲授例题 例一:曹冲用石头测量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用了40 块大石头,平均每块80 千克,用了50 块小石头,平均每块40 千克,小石块和大石块一共多少千克? 寻找信息:1、用笔圈出条件与问题中的关键词 2、找出其中的数量(将数量进行连线) 40 80 50 40 大石头数量小石头平均重量小石头数量大石头平均重量 分析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只列式不计算: 40 X 80 + 50 X 40 大石头数量×大石头平均重量+ 小石头数量×小石头平均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二:隋炀帝准备赏赐修建大运河得力的工队,甲队修了20个月,平均每月修60公里;乙队修了18个月,平均每月修65公里,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公里? 寻找信息:1、用笔圈出条件与问题中的关键词2、找出其中的数量 分析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只列式不计算 20 X 60 - 18 X 65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熟悉两积之差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同样的条件,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乙队比甲队少修了多少公里? 20 X 60 - 18 X 65 设计意图:明确两积之差的数量关系可以提出不同的实际问题,从条件思考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例三:李鸿章希望从欧洲进口机器。甲机器运作 3 小时,共生产663 个零件;乙机器运作 4 小时,共生产928个零件,乙机器比甲机器平均每小时少生产多少零件? 寻找信息:1、用笔圈出条件与问题中的关键词2、找出其中的数量 分析信息:根据数量关系,只列式不计算

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教学反思模板10篇 针对自我: 你发现自我存在偏见吗?是什么?你想怎样避免? 你怎样和学生、家长、同事沟通?这是否影响了你的教学? 你取得了什么经验?这些经验是否改变了你的某些教学理念? 你的评价方法是否足以评价学生所获得的学习? 你是否满足了教学设计的目标?能否说明? 你采取的课堂管理有效吗?能否说明? 针对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如何处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关系? 你关注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了吗? 教学实施过程 教案的实施顺利吗? 有没有遇到阻碍? 如果有,来自哪里? 课堂管理: 教学设备到位吗?是否能够满足你的教学设计需要? 教室的布置对你的教学是否有影响? 学校的**程安排对你的教学实施是否有影响?

你得教学设计是否有延伸到课外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顺利开展? 你是否利用了社区的教学资源? 学校的管理是否影响了你的教学设计实施? 反思: 在你回忆这个实施过程的时候,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需要对教案进行修改以便实施吗?做那些修改? 需要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修改吗? 在遇到的问题中,哪些是自我不能解决的?期望得到哪些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心得? 教学反思模板(一): 教师教学反思 最近一段时间,我突然感觉班中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一点让我觉得十分苦恼。因为自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付出的努力也不少,但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景呢。刚开始自我一向在寻找原因,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发现,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一部分的职责还在于我自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不问原因的批评指责。可是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提高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是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所以基于以上的教训,下头就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英语教学过程当中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1)圆柱的认识教案 执教者王凌云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 题. 教材分析 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 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学情分析圆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是继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之后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个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典型。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尤为必 要,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 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 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 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 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难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

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 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2分钟 二、认识圆柱特征 35分钟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 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 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 直径是3厘米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 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 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 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 学生回答问题 (指名学生回 答,使学生熟悉 圆的周长公式: C=2πr或C= πd) 请同学找出生 活中圆柱形的 物体。 复习巩固 整体感知 圆柱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9、《三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中学李本祥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的美丽景色。 3、赏析课文,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 4、通过推介三峡演讲词的练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的美丽景色。 2、难点:赏析课文,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教具准备] 《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最大的河流吗?(长江)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景,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二、新课教学 1、展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一起来

读读、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做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3、欣赏课文《三峡》语言的魅力。 (1)一读课文,正字音 听出同学们朗读中的错误,读完后帮他指出来。 齐读一遍以下词语,记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 隐天蔽.bì日曦.xī月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乘奔.bēn御.yù风疾jí湍.tuān 绝巘.yǎn 怪柏.bǎi 悬.xuán泉瀑.pù布飞漱.shù清荣峻.jùn茂 晴初霜.shuāng旦林寒涧.jiàn肃.sù长啸.xiào 属.zhǔ引凄异空谷.gǔ传响哀转.zhuǎn久绝 巫.wū峡裳cháng (2)听老师朗读课文,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准,在书上做好批注(师配音朗读)。再请一位同学根据老师画的节奏朗读课文。(3)三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 借助课下注解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分四个大组前完成任务) 小检测:分组展示翻译,看看大家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基本信息 课题(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 作者及工 作单位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 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 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 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交者:李朝霞(提交时间: 2011-10-30 23:50:23) 答题内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 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受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正确的了解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能正确理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学 设计及反思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2节视频的获取和加工 ——“我是大导演”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七章音视频获取与编辑》中的第2节内容。本章内容趣味性强,《第2节视频的获取和加工》更是图片、声音、视频的一个综合应用。组织好学生学好本章内容,是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一个激发,也是能力的一个提升。为将来网页制作、动画制作也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office 软件的界面比较熟悉,但对于新的软件会有畏惧感 2、学生是处于青春期间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喜欢自由和个性张扬。 3、学生会使用网络学件进行学习,并能够从网络学件上下载或上传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视频格式的类型、特点及一般应用场所 (2)了解视频加工的几个常见软件 (3)熟悉Movie Maker的窗口界面 (4)掌握用Movie Maker软件编辑视频的思路和流程 (5)掌握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方法 (6)掌握用Movie Maker在视频中添加、制作片头和片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制作1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过程中,掌握视频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对视频文件有一定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作品主题与音乐相融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常识

(3)通过《怒放的生命》的视频小作品引导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4.行为与创新 能够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视频的加工与处理为生活添彩。■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视频制作流程 (2)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的添加 (3)片头和片尾的制作 2.教学难点 (1)尽快消除Movie Maker软件的陌生感 (2)片头和片尾重叠效果的制作和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任务驱动法 2、对比法 ■课前准备 学习网站视频加工所需要的素材音箱和耳机 ■教学过程

提交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意图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再次设疑:我们该怎样应对?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该环节,课堂气氛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问题解决的同时伴随着新的设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环节中,教师是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是情境的体验者,激发疑问和再次设疑是亮点,甚至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之上再次生成新问题等。 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该环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质疑问难、课堂小结等环节。自主学习部分一般在课前完成,也可以课堂上每个活动前的几分钟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同时将自主

《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具体要》

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小说欣赏》(选修)第四单元《儒林外史》(节选《匡超人》) 作者及 工作单位 马龙/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回民中学 教材分析 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商量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小说文本的阅读方法上已经有所掌握,但讽刺小说接触的还比较少,其对比拓展的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培养其独立阅读分析这类小说的基本能力。 通过课前调查和对前段时间的授课情况分析,部分学生对这种古代小说兴趣不是十分浓厚,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对这类题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儒林外史》及作者吴敬梓; 梳理文章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定位阅读的基本操作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基本的善恶意识; 培养学生对吝啬行为的基本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儒林外史》主题探讨 教学难点:挖掘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 图 导入 吝啬鬼严监生成为中国文学 史上极著名的一例,但严监生只是 《儒林外史》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之一。那《儒林外史》 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让我们通 过选文《匡超人》的学习来一起了 解。 引起学 生学习兴趣 作者与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科举世家,但到了 父辈逐步中落。吴敬梓从小受到传 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准备走科举仕 进之路。可是他以弱冠(二十岁) 之年考取秀才之后始终不能博得第 一。29岁时再次落第。几经波折, 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 识,不愿再走科举仕进之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 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 刺小说。假托明代故事,实际上展 示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的文人生 活风俗画。叙述了一百年间几代士 笔记记录 学生了 解文章基本 背景

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本课是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英文打字与击键要领后,进一步学习输入中文,以及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 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为后面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打印以及编制作文集作铺垫。 二、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前面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能力,基本能够使用一部分软件,已具备在Word软件里输入中英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解能力、自学探究能力,也知道了一些功能键的操作与使用,这给这节课的操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Word软件里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 (2)掌握删除多字和定位光标的方法。 (3)掌握在文段中插入漏字的方法。 (4)掌握改写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使用改写功能来改写错别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自己借助辅助材料完成操作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真观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输入中文时,及时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删除多字,改错别字、插入漏字的方法。 难点:综合及灵活运用这些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五、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在教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多媒体与教学整合,围绕“以任务为主轴,问题为主线,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教学,有效地把知识和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抢答、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完成一个个任务,并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轴,通过设置一个个的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