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34课时
1、数图形…………………………………………………………………约2课时
2、巧填数(一)…………………………………………………………约2课时
3、巧填数(二)…………………………………………………………约2课时
4、巧填算式………………………………………………………………约2课时
5、鸡兔同笼……………………………………………………………约2课时
6、单数和双数……………………………………………………………约2课时
7、数立体图形……………………………………………………………约2课时
8、火柴棒游戏……………………………………………………………约2课时
9、有序列举………………………………………………………………约2课时
10、期中复习…………………………………………………………约2课时
11、简单的判断………………………………………………………约2课时
12、到商场去购物………………………………………………………约2课时
13、玩图形…………………………………………………………………约2课时
14、速算与巧算……………………………………………………………约2课时
15、有趣的统计…………………………………………………………约2课时
16、猜一猜,估一估……………………………………………………约2课时
17、期末复习……………………………………………………………约2课时`
全册教学理念:
让孩子喜欢数学、会学数学。
全册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妙的数学思维,一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七课:数图形、巧填数(一)、巧填数(二)、巧填算式、鸡兔同笼、单数和双数、数立体图形、火柴棒游戏、有序列举、期中复习、简单的判断、到商场去购物、玩图形、速算与巧算、有趣的统计、猜一猜,估一估、期末复习。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在图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2、考虑问题的时候,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求出来,再考虑解决较难的问题。
3、熟练地运用数的分解等知识巧填算式。
4、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有序的数,做到不重不漏。
5、能够独立读题,看懂等式,学习分析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巧填算式。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数图形
教学目标:
1、掌握数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些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有序的数,做到不重不漏。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寒假生活已经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巧数图形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观察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图形,请同学们数一数看一看。我们数图形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看一看大家是否还记得。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上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按组成长方形的块数来分类:
由1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由2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由4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1个;共有长方形4+4+1=9(个)。
2.出示教材例二。
数一数,上图有多少个三角形?
这个图是由两个较大的三角形重叠而成的。可以按照图形的大小进行分类数:
大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3个;共有三角形2+3=5(个)。
3.出示课后练习一。
按大小数,按位置数,看一看有多少种方法。看谁数的对数的快。
第二课时
1.出示教材例三。
观察图形中的正方形,有大小两种,因此可以按照图形的大小进行分类数:
大正方形:4个;小正方形:2个;共有正方形4+2=6(个)。
2.出示教材例四。
按组成图形的个数进行分类数:
由1个图形组成的三角形有:6个;由2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大三角形有:2个;共有6+2=8(个)三角形。
3.出示教材练习二。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观察图形中的正方形,有大小两种,因此可以按照图形的大小进行分类数:
大正方形:1个;小正方形:8个;共有正方形1+8=9(个)。
三、小结。
可以是按图形的大小分,也可以按组成图形的个数来分,然后认真准确地数对每一类中图形的个数,再求它们的总和,就是图中这种图形的总个数。
2 巧填数(一)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在图形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2、考虑问题的时候,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求出来,再考虑解决较难的问题。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巧填数字,那种题目大家还记得吗?出示一个简单的题目,复习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比上学期稍微复杂一些,同学们要好好看题目,认真做一做。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在○里填上6、7、8三个数,使横行、竖列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8。
观察题目中的图形可以发现,填在中间圆圈中的数字,在两次加法计算中都会用到它。
已知横行中的一个数是5,那么横行中的另外两个数之和应是:18-5=13;已知竖列中的一个数是4,那么竖列中另两个数之和应是:18-4=14.
因为6、7、8三个数中,6+7=13,6+8=14,所以6应该填在中间的圆圈里,横行中第三个数填7,竖列中第三个数填8。
2.出示教材例三。
在○里填上4、5、7、8四个数,使横行、竖列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7。
先看竖列,已经有个数6,用17-6=11,在4、5、7、8中,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1呢?只有4和7,那么中间的○里填谁呢?我们来看横行:5+8=13,17-13=4,所以中间填4。
3.出示教材练习一。
在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2。
先填右边这条边上的数,再填底边,之后填左边。注意顺序。
第二课时
1.出示教材例二。
在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1(每个数只能填一次)。
做题时,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求出来,再考虑解决较难的问题。
因为三角形左边一条线上已经知道两个数,所以先填左边的最容易。11-3-6=2。
再填右边的,11-3=8,因为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两个数的和是8的有:0/8;1/7;2/6;3/5;但2、3、6已经用过了,所以只能填0/8或1/7。
最后再填底边线上的,11-6=5,5可以分成0/5;1/4;2/3,但2/3不可以,只能填0/5或1/4。
在上面的分析中,三角形的右边与底边上都有0、1,所以0和1应该在这两条边的顶点○里。这题就有两种填法。3/7/1;6/4/1或3/8/0;6/5/0。
2.出示教材练习二。
在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每个数只能填一次,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6。你有几种填法?
做题时,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求出来,再考虑解决较难的问题。
三、小结。
这一讲我们学习的填数知识是:已知三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别加数,推算其他的加数。
在解题中,我们运用的主要知识点是: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我们主要运用了这样两种思考方法:
第一,解题时先易后难,充分利用已知的条件,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填数。
第二,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答案一一列举出来。
3 巧填数(二)
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做题时,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求出来,再考虑解决较难的问题。
2、掌握本节例三的解题方法,填数时,先填出图中被重复计算的数,之后再填图中其他的数。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大家都很棒,可以填出正确的数字,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不同的形式的填数形式,期待你们可以一一解决它们。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把4、5、7、8四个数填在四个方格里,使横行、竖列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8。
先用18减去中间的数字6,差12。说明横行和竖列中另外两个方格的数字之和是12。
再考虑4、5、7、8中哪两个数的和是12。
因为4和8,5和7的和分别是12,所以把4和8,5和7分别填在横行和竖列的方格里就可以了。2.出示教材例二。
在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0。
哪条线上的数最容易填呢?
观察图可以发现,最下面一行,第二列和第三列都已知两个数,要填第三个数,很容易。
用连减或者连加的方法算一算。
3.出示练习一。
在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第二课时
1.出示教材例三。
在○里填上1、2、3、4、5这五个数,使每条斜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是8,每个数只能填一次。
每条斜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是8,图中共有两条斜线,两条线上各数之和为16。
题目中给出的5个数之和是:1+2+3+4+5=15
16-15=1,两个数相差1,再仔细观察图,发现填在中间的○中的数被加了两次,由此推断中间的○里
2.出示练习二。
在图中的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横行、竖列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8。
3.出示练习三。
在图中的方格里填上2、3、4、5、6这五个数,使横行、竖列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2。
三、小结。
例三的解题方法:先根据条件推算出两条线上各数之和为16,再算出5个数之和为15,两个数之和的结果差1,说明1计算了两次,所以1应该填在中间,再推算其他数字应填的位置。
4 巧填算式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数的分解等知识巧填算式。
2、在给出的几个数之间填上“+”号,使几个加数相加得到指定的和。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填数字,今天的题目是给出一些数字,你们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写出对应的算式,老师知道你们在数学上都是算式小能手,今天就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能力吧!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从2、3、4、5、6、7、8这七个数中选出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方格内,使等式成立。
选出六个数,将较小的加数和较大的加数相加,使它们两两相加得到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2.出示教材例二。
在1、2、3、4之间填上“+”号(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 1 2 3 4 = 19
因为和是十几的数,所以考虑十几加几个一位数可以得到目标数19,即把1和2组合在一起为12,即12+3+4=19。
3.出示练习一。
在2、1、4、3之间填上“+”号(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 2 1 3 4 = 19
与上题相比,2与1调换位置,其余不变。解题方法同上题。
第二课时
1.出示教材例三。
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连续的三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2。
在方格里填上“三个连续的数”,说明以这三个数中间的数为中心,后一个数比中间一个数多1,前一个数比中间一个数少1。那么,12可以先写成三个相同的数4+4+4=12。于是前面一个数就是3,后面一个数就是5。
2.出示练习二。
在下面的方格里填上连续的三个数,使等式成立。
方法同上题。
三、小结。
学习例一,我们会把数进行合理分组,让每组两个数之和相等,从而完成等式的填写。
已知三个连续数的和,求这三个数的方法:先找出三个连续数的中间数,再推算前后的数。
对于给出几个数字之间填上+号,使几个数相加得到指定的数。我们可以根据目标做一些估算,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再进行计算。
总之,在解决巧填算式的题目时,要细观察、巧分组、合理分析、仔细填写。
四、教学反思。
5 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画示意图显示数量关系。
2、认真读题,根据题目画示意图。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啊?今天我们要和小鸡、兔子来玩个游戏。首先谁来说一说:鸡有几个头、几条腿?兔有几个头、几条腿?
谁会画鸡和兔的简笔画?(鼓励学生画一画,强调鸡是一个头,两条腿;兔是一个头,四条腿。)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笼子里关着一只鸡和一只兔,它们一共有几个头?一共有几条腿?
学生口述说一说,再鼓励他们用算式写一写。(简笔画,画一画。)
1+1=2(个)
2+4=6(条)
想一想:如果两只鸡和一只兔呢?(提升难度,看一看学生是不是真的懂。)
1+1+1=3(个)
2+2+4=8(条)
2.出示教材例二。
笼子里有一只鸭和一只猫,它们一共有几个头?一共有几条腿?
简笔画,画一画图形。
学生口述说一说,再鼓励他们用算式写一写。
1+1=2(个)
2+4=6(条)
想一想:和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3.出示练习一。
笼子里有一只兔和一只猫,它们一共有几个头?一共有几条腿?
想一想,画一画。
1+1=2(个)
4+4=8(条)
第二课时
1.出示教材例三。
小明家有2辆自行车和1辆轿车,小明家的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画一画自行车,轿车,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自行车两个轮子,轿车四个轮子。
2+2+4=8(个)
小华家有3辆自行车和2辆轿车,小华家的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自行车轮子:2+2+2=6(个)
轿车:4+4=8(个)
一共:6+8=14(个)
分别算一算,最后加在一起。
三、小结。
在解题时,学生会遇到较难的题目,这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把题目的条件画出来再思考。学会画示意图,有助于简化问题。对于最后一道练习,在简笔画的基础上,既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
四、教学反思。
6 单数和双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双数和单数的特征。
2、探索单数和双数的加减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判断:几个数相加的和或者几个数相减的差是双数还是单数。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下面8个数,请你分一分。
26、35、19、32、40、51、65、27。
单数:
双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
个位是1/3/5/7/9的数就是单数,
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双数。
2.出示教材例二。
我们一起来寻找单数和双数的加减规律吧!
加法:
7 简单的判断
教学目标:
1、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有些小动物碰到了一些疑虑,它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小动物所说的话,猜一猜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
2.出示教材例二。
黑兔,白兔和灰兔赛跑。
黑兔说:“我跑的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谁跑的最快?谁跑的最慢?
3.出示教材例三。
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哪个班人数最多?哪个班人数最少?
中班人数比小班少;
中班人数比大班少;
大班人数比小班多。
第二课时
1.出示教材练习一。
桌上有三盘梨子,请根据小狗和小猫所说的话,猜一猜哪一盘梨子最多?哪一盘梨子最少?
2.出示教材练习二。
小青说:“我比小红高。”
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
小强说:“小琳比我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到正确的判断。
四、教学反思。
8 火柴棒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移动或增减火柴棒的方法使等式成立,训练智力。
2、通过火柴棒游戏,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是我们平常可以见到的火柴棒,它有着无穷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变成的数字,看一看你可不可以摆出来。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请添加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请只移动一根火柴棒,帮小猫把错题改正过来。
第二课时
3.出示教材练习一。
请你只移动两根,让小狗调头走吗?
4.出示教材例二。
移动3根火柴棒,使这条鱼的鱼头朝右,鱼尾朝左。
三、小结。
玩火柴棒游戏时,首先要读懂题目的要求是“添上”、“移动”还是“移去”,其次,观察题目中等式两边的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改变数字或者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9 有序列举
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问题的全部答案。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动物园的几只小动物想玩游戏,但是它们不知道如何确定顺序,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公鸡、小猫、兔子三只小动物排队,共有几种排法?
三只小动物排队,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鸡、兔、猫。
鸡、猫、兔。
猫、鸡、兔。
猫、兔、鸡。
兔、猫、鸡。
兔、鸡、猫。
2.出示教材例二。
小雨、小阳、小雪三个小朋友进行跳绳比赛,每两个小朋友都要赛一次,想一想一共要赛几次?
每两位小朋友之间赛一次,我们就在两个人之间连一条线,表示赛一次:
第二课时
5.出示教材练习一。
小民、洋洋、小丽三位小朋友排成一排做游戏,共有几种排法?
列举方式同例一。
6.出示教材练习二。
盒子里有标上数字“2、5、8”的卡片各一张,每次拿走两张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如用数字“3、9”可以组成39和93。)
2/5:25,52
2/8:28,82
5/8:58,85
一共有6种写法。
三、小结。
将符合要求的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最后数出共有多少种情况。
10 到商场去购物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有序列举的方法进行解题。
2、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解题。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是什么地方大家知道吗?(出示商场的图片),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时候喜欢逛的地方,商场里包括很多的店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逛逛不同的商铺。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首先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有几位顾客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让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一下。
买文具。
(1)小军要买一盒水彩笔和一个卷笔刀,他需要付多少元?
(2)东东要买一个文具盒和一个卷笔刀,他带了20元,够吗?
(3)小月带了30元,她可以同时买哪两种文具?
用算式算一算,第一题只需要简单的加法算式20+9=29(元);第二题需要算出两种物品的总价格,再与20比较大小,10+9=19(元),19元<20元,够用;第三题有三种买法:一个文具盒和一个卷笔刀10+9=19(元),一盒水彩笔和一个卷笔刀20+9=29(元),一个文具盒和一盒水彩笔10+20=30(元)。
2.出示教材例二。
小吉的储蓄罐里有1元硬币,5角硬币,1角硬币若干,小吉要从储蓄罐里取出1元4角钱去超市买铅笔,一共有多少种取法?
为了使取钱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按照硬币的面额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取。
所以,共有4种不同的取法。
第二课时
3.出示教材练习一。
请你来当售货员。
(1)华华用20元买一只小鹿和一个变形金刚,应找回多少元?
(2)小雨想用20元买一架飞机和一个布娃娃,钱够用吗?
(3)你想买哪些玩具,需要多少元呢?
2.明明有1元,5角和1角的硬币各一枚,用这些硬币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面值?其中最小的面值是多少?最大的面值是多少?
三枚硬币:1元6角
两枚硬币:1元5角,1元1角,6角
一枚硬币:1元,5角,1角
一共7种面值。
最大:1元6角
最小:1角
三、小结。
数学家常常喜欢列个表格解题,这样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清楚、有条理。
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时,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逐一列举出每种情况,让人一目了然,例如例二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11 期中复习
教学目标:
1、能较熟练地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方法,能正确、有序地数出图形的个数。
2、根据已知条件,巧填数字。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开学两个多月了,也过了这个学期的大概一半的时间了。那么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就来温故一下,看一看谁记得最清楚,谁回答问题最正确。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1)在下面左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4。
(2)在下面右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2。
做题时,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求出来,再考虑较难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先填已知两个数的那条边。(1)14-5-0=9,14-2-9=3,14-5-3=6
(2)12-1-7=4,12-5-4=3,12-1-3=8
2.出示教材例二。
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用分类的方法有序的数:
一个一个的数:有4个三角形;
两个两个的数:有2个三角形;
四个四个的数:有1个三角形;
共有4+2+1=7(个)三角形。
3.出示教材练习一。
好玩的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2、3、4、5分别填入方格中,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先找数对,2和5相加等于7,3和4相加也等于7。这样填入方格中的答案就不止一种了。你能写出几种,试试吧。
4.出示教材练习二。
好玩的单数和双数。
有一些苹果,三个三个地拿,拿了5次正好拿完,这些苹果的总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三、小结。
解决问题时,要先易后难。
遇到不会的难题,可以和同桌讨论,然后看看想法有何不同,想想谁的正确。
12 找规律填数
教学目标:
1、能找到给出的数字之间的规律,并按照要求,写出数字。
2、知道规律的可变性,不同题目之间的规律可以不同。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找规律填图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和图形无关,但与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数字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和题目的要求,填数字。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例一。
找规律,填出□里的数。
(1)2 ,4 ,6 ,□,10 ,12 ,14 。
(2)40 ,35 ,□,25 ,□,□,□。
第(1)题的数字是依次变大,鼓励学生说一说它们变化的规律。
第(2)题的数字是依次变小,鼓励学生说一说它们变化的规律。
2.出示教材例二。
括号里应填几?为什么?
(1)2 ,5 ,(),11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