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唯心识学(简本)

唯心识学(简本)

唯心识观

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谈一实境界,你要进入实际修行的工程面部分。他分有两个,一个叫唯心识观;一个叫真如实观。 首先我们先看学唯心识观。要怎么学?其实,唯心识观要修行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无记攀缘,一个是守记内心。 前面讲过虚妄的境界是唯心所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在做这个训练,他只有形式。譬如说禅修当中有一个叫行禅,行禅不是走得很慢吗,脚步抬起来,脚步放下去,就是要你对你的行为,你的走路要清清楚楚,是没有错了。你不习惯了。 你对你所讲的话,跟口头禅或者是话尾,这个这个,嗯,安。。。这些都是无记攀缘。你的心不知道在干什么,然后动作很多。像这个也是。你自己在做什么你不知道,有一些惯性的动作,身语意业清清楚楚,你就做不到。因为都是惯性。 在你做的时候,你心里所想的任何东西都很清楚,在行为过程当中,你要很清楚。所以我们有一种训练,坐着,手抬起来,眼睛闭着,为什么要眼睛闭起来你做这个呢?这叫摄心,妄摄心。因为我在做这动作,你就不能想别的,你要是做别的,你的手跑哪里去你就不知道。所以,你要很清楚。 而且你注意,我刚才的动作你有没有注意看,这样叫什么?(师双手心向上抬起来)这样其实紧张。这样你就松了一口气。当你发现

一个人打坐的时候,(师做一个动作),他这样就是紧张啦(台语:3:38),这一个动作你可能不知道。唯心识观就是从这里来认识自己。 心在做什么,你知道吗?吃饭时候,你去注意看。一次两三口饭一起咽下去(台语:3:53),当然有些心理上的问题,譬如说小时候都没的吃,一有的吃,就一下吞下去,这样吞下去会很痛苦,赶快再喝口水,他有所缺。需要一种弥补,能不能缓慢一点?一口分三口吃,不要咬两口就通通吞下去了。多嚼几口。 你从这里看,生活中可不可以修行?绝对可修。你要是有很多病,慢一点的人,你在这个习惯上去改变他,你的病会减缓很多。不说百分之百改善,60~80%会改善,我不是帮你治病,你自己可以调养养生上面来的。 刚才讲到这里,净化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因为全世界所有的养生,不管你把禅修叫yoga或者什么,离不开这个范围。你对你自己的生理有利益,是你的。我不跟你分红,你去试没利益,就算被我骗一次,你去试试看。 我跟你讲都跟禅修有关。禅修在调理自己色身时,就在进行这些工作,而这些工作来自唯心识观。这样子走没有错啦,但不只是那些,它应用得很广泛。你自己的起心动念都算在这里面。我先提供给各位做参考,这是一个前提性的东西。

国学经典解读 憨山观老庄影响论

国学经典解读憨山观老庄影响论 憨山观老庄影响论 一、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诸师,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学,安于孤陋,昧于同体,视为异物,不能融通教观,难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穷教典,苦于名相支离,难于理会,至于酷嗜老庄为文章渊薮,及其言论指归,莫不望洋而叹也。迨观诸家注释,各徇所见,难以折衷,及见口义副墨,深引佛经,每一言有当,且谓一大藏经皆从此出,而惑者以为必当,深有慨焉。余居海上枯坐之余,因阅楞严、法华次,有请益老庄之旨者,遂蔓衍及此以自决,非敢求知于真人,以为必当之论也。且慨从古原教破敌者,发药居多,而启膏肓之疾者少,非不妙投,第未诊其病源耳。是故,余以唯心识观而印决之,如摩尼圆照,五色相鲜,空谷传声,众响斯应,苟唯心识而观诸法,则彼自不出影响间也,故以名论。 二、论教源

尝观世之百工技艺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传;效之者,亦不可以言得,况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语言文字而致哉?盖在心悟之妙耳。是则,不独参禅,贵在妙悟,即世智辩聪、治世语言、资生之业,无有一法不悟而得其妙者。妙则非言可及也,故吾佛圣人说法华,则纯谭实相,乃至妙法,则未措一词,但云如是而已。至若悟妙法者,但云善说法者,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而华严五地圣人,善能通达世间之学,至于阴阳术数、图书印玺、医方辞赋,靡不该练,然后可以涉俗利生。故等觉大士,现十界形,应以何身何法得度,即现何身何法而度脱之。由是观之,佛法岂绝无世谛?而世谛岂尽非佛法哉?由人不悟大道之妙,而自画于内外之差耳,道岂然乎?窃观古今卫道藩篱者,在此,则曰彼外道耳;在彼,则曰此异端也。大而观之,其犹贵贱偶人、经界太虚、是非日月之光也,是皆不悟自心之妙而增益其戏论耳。盖古之圣人无他,特悟心之妙者,一切言教,皆从妙悟心中流出,应机而示浅深者也,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故,吾人不悟自心,不知圣人之心;不知圣人之心,而拟圣人之言者,譬夫场人之欣戚,虽乐不乐,虽哀不哀,哀乐原不出于己有也。哀乐不出于己,而以己为有者,吾于释圣人之言者见之。

修持心要6

修持心要——唯心识观(上 )时间:2009-07-08 14: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王健查看:71次 “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一切都是你的思想念头所生、所变化显现的。禀持这个见地,“勿令休废”,一直修持下去。你看,这里没有告诉你什么具体方法修呀,也没有让你怎么盘腿、怎么呼吸,让你怎么观想,就是强调时时处处观照起心动念,保持观照、保持觉察,这就是修大法——唯心识观。 你如果还没有明白,我建议大家,每天早上读它,就读这一小段,读它五遍,这一小段读起来两分钟完了吧。对不对,读五遍,你没有不明白的。佛说的经就是为了让人明白的。 “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如果你不管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你都不觉察、不观照、不觉知,不知道这一切,其实是自己的心念的作用,那么你就会把眼前的境界当真,就会误以为有一个真实的外在境界,并且深深地认同进去,为境所转,那就是没有智慧了,于是就,烦恼俄生,是非顿起。这就不叫唯心识观。这是讲的注意事项。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嗔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什么叫心劳虑?就是胡思乱想、思虑纷飞)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每个人都是活在佛所说的这段话的境界里。如果你有机会,静坐下来看看你的心,你就知道“念念观知唯心生灭”,都只是你的念头的生灭,并没有一个真的境界。你看这个天下的好朋友,或者天下的夫妻,唉,相爱的时候非他莫嫁、非他莫娶,你就是我心中最美的人;最后要离婚的时候呢,还是那个人,但是,一天都不想跟(她)他在一起,最好连面都不要见,离婚都得请律师代理。还是同样那个人,因为你的心变了,念头变了,他(她)在你的世界中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这里说“念念观知唯心生灭”,其实都是你的心在生灭呀。“辟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就象水在流,灯在发光一样,无片刻停住。我们看见的那个水在流呀,从来不间断,长江之水它从来不间断,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间断,只是前面一个断了以后,后面的跟进的太快了,看不见,你就以为它不断。就好象那个光一样,灯光或者日光,朗照乾坤,没有片刻暗淡的时候,实际上他的一个光离子接着一个光离子的发射,跟的很紧。如果我们把这个灯光的电压一调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灯光一闪一闪,忽明忽暗,对不对?电压一低,光离子发射出去了,后面的光离子来不及跟上来的时候,中间有一段暗,它一跟上来又亮了,后面的又没跟上来又暗了。但是如果把电压一调高,这个房间的光显得又是如如不动的。其实,它本质是瞬息万变的。 “从是当得色寂三昧”,如果你依照这样一个唯心识观修持,当得色寂三昧。什么叫色寂三昧?《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指的一切现象、境界,这个时候都不会干扰你啦,因为你不再认同它们了,不被它们所瞒了。僧肇法师《物不迁论》中所说的“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就是个悟境。 我经常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看那个海水河水江水,滔滔不绝,浊浪排空,你再怎么滔天,都在你的河域、海域的范畴里头。一面镜子,远远照去,再多的人站在它面前,再多的境象,它都能够显现,是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无心,因为它空。同样的,你看那个银幕,放电影的银幕,多宏大的战争片,任它的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表达的空间延绵几千里,时间跨越

《占察经》唯心、真如实观

1 ◎《占察經》 唯心、真如實觀 甲一唯心識觀 丙一觀境唯心 乙一正示觀門 丙二善知心相 丙三觀門成就 乙二觀成勝進 乙三結觀功能 今初。丁一示所觀境 學唯心識觀者,所謂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 切時,謂行住坐臥等時。一切處,謂見色聞聲等處。隨身口意有所作業,謂做作語言 攀緣等業。以要言之,不出六行六境,一一無非所觀境也。 丁二示能觀觀。 悉當觀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當察知,勿令使心無記攀緣,不自覺知。

2 於念念間,悉應觀察,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也。所謂內心自生長短好惡.是非得失.衰利有無等見,無量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當知一切境界自無分別想故,即自非長非短.非好非惡。乃至非有非無,離一切相。如是觀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 唯心識觀,乃是破法執之利刀,燒煩惱之猛 ,證涅槃之要津,成菩提之秘訣。至簡至易,至妙至玄。子科有五: 初云悉當觀察知唯是心者(註),總示唯心止觀門也。 次云乃至一切訖不自覺知,示分別性觀門也。 若住念於一切境,則成徧計所執,名分別性。 今即察知,勿令無記攀緣不覺,故名為觀。 言無記,今以唯心識觀守記內心,名之為記; 若復忘失唯心識觀,妄想攀緣計有外境,名為無記也。 三云於念念間訖令心自知,示分別性止門也。

3 悉應觀察,謂當觀察知唯是心;正《大乘止觀》所明,強觀諸法唯是心相,虛狀無實 也。 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者;正《大乘止觀》所謂次第以後念破前念,令知無實 念也。 然亦不可妄計前念為所觀,後念為能觀。以後念起時,前念已滅,不得成所觀境。但 借前念之非實,以知後念之本虛。仍是當念為能觀,後念為所觀。由此能觀,令于所 觀不起實執耳。 四云知己內心訖起於分別,示依他性中觀門也。 內心自生想念,謂長謂短,謂好謂惡,謂是謂非,謂得謂失,謂衰謂利,謂有謂無, 于依他起而成徧計。 而諸境界,本無有念,亦無分別,不過皆是自心之相分耳。 五云當知一切已下,示依他性中止門也。 一切諸法,既唯自心相分,則有即非有,無生無滅,并不執此虛相矣。 言一切境界即自非長非短等者,且如有境於此,短者視之,則以為長,境非長也;長

唯心识观

唯心识观(一)---无相禅 这个唯心识观是我们末法众生趣入大乘佛法的一个秘诀,一个诀窍。 我们平时经常说大小乘,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说: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就是说,学习大乘佛法应当知道最初的第一步必定是以一实境界为依止的。这个一实境界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性、真心。是以这个为基础,修习信解,信是信心,解是了解通达。信什么,解什么呢?相信我们本来是佛,本来具足无量微妙功德,但由妄想执著却无法证知。如同我们身上带着无价宝珠,却在外面乞讨过活一样。以这个自性为目标才是真正进入大乘之门了。 唯心识观这个法门正是进入大乘的钥匙。我们这个时代算是末法时代,明师难遇。真正明白的老师难找。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所传授的法门却是可以自学自修的。所以说这是末法中非常妙的法门,志向大乘佛法的同修应该好好修习。 那么学习唯心识观有什么好处呢?它有什么效果呢?很多的,我们可以简单说几条: 第一是能够让我们迅速降伏其心。 我们平时的心念、妄想就如十里流瀑一样持续不断,飞速流动。什么嗔恚心、贪欲心、邪见心、淫欲心,一刻也不断。是非长短,好恶争斗。一个接一个地来。在我们没有修习唯心识观之前未曾有一刻能够反观自心,看看自己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是个什么样子。总是顺着这个妄想。妄想说我看到好吃的东西了,要吃,我们就觉得自己要吃。妄想说我看某某不是个东西,我们就真的认为这个人不是个东西,嗔恚心起来了。妄想说我看到一个大美女,很爱她,淫欲心起,我们就认为这是自己的要求、需要,照作不误。 但是我们修唯心识观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直指人心,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当我们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了了分明的时候,这个心会自然而然地降服。而且是我们能作一分,这个妄心就会减少一分,功不唐捐。没有比这个更加直接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么直接,不少人还是喜欢带点花样的,找什么奇特的方法,秘密的方法。其实这个方法才是最秘密的。因为只有你能知道。这个修法没有形象,不一定是非要在那里盘腿打坐,或者手里拿串念珠,不是的。唯心识观是我们一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