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汇编

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汇编

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汇编
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汇编

《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

《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的研究》是我区教育关工委依据教育部关工委《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大课题指南中第10个课题,即“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方法、途径的研究”经过认真研究提出的。经过三年研究、实践,取得阶段成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背景:

我区承担教育部关工委《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课题,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经过2010---2013年教育部关工委第一个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和方法》的三年研究,全区家长学校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实现了家长学校常态化,各校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并通过自行设计的四种课程的实施,使家长在加战给学校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家长的育子理念得到改变,育子方法有了很大提高,家校形成合力,学校尝到共育的甜头,三年实践打下的基础不能丢,要坚持深入地做下去。

第二,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书记2015

年春节,2016年文明家庭表彰会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是基石,要常抓不懈。

第三,教育部独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指导家庭教育明确确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和责任。认真贯彻执行“指导意见”,需要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研究。

2,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拟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就要求对未成人的教育以德育为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通

力合作,尤其是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中重要作用,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家长的教育目标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要求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巨大反差。家庭教育问题重重,亲子矛盾冲突严重,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考高分、上好学校、找好工作,忽视对孩子道德、礼仪等的素质培养,家庭教育的功利倾向和短视行为严重,造就出很多道德沦丧的高学历者。另外,很多家长的自身素质与当今时代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要求尊重和保护儿童权益,许多父母家庭教育失误、亲子关系紧张,也恰恰是不尊重孩子权利的直接后果。

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新时期。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成为不容忽视的民生工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更使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学校教育相比,我国家庭教育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因改革开放汹涌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对国民家庭的生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不容小视。因此,当前学校和社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更为具体和突出的表现,新旧教育观念的冲撞更为激烈。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底色教育和“根”的教育,立德树人的“德”,就是道德品质,就是人性、人格、礼貌、礼仪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

以身作则,榜样熏陶,是不教而教,是无言无声的行动,是潜移默化。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研究,就要从家庭教育的本质和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出发,扣住提高家长道德素质这一根本。父母做人的行为是子女内在价值观和行为品格形成的最基本的内核,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真实的毫无掩饰的言行、行为习惯的呈现,深深地刻在子女的心灵上,是子女灵魂底版上的定影,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本模式,都有此而生。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定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以弘扬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引领家庭价值观建设,强化家长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做人的教育。并提出家庭建设的四个内涵:即家庭道德建设(价值观建设),家风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家长行为建设,以此作为家庭建设的目标,推进家庭建设这一民生工程。

课题研究拟创新点,设计落实“立德树人”课题的四种模式,即:“构建以书香家庭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探索以构建学习型家庭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模式”;“探索围绕学校教育主题,深化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模式”;“探索以形成家风、家训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模式”。四种模式都是以家庭为阵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学习、提高家长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熏陶、浸润家长、孩子的心灵,在不教中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良好家风,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引导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树立和建设良好家风。

3,课题的准确界定

新时期指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市场经济价值多元等新的社会条件。在这个新的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原理与规律,立德树人的目标与内容,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区别与联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地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各种行之有效的范式,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和子女对父母反向教育过程。

立德树人:树立品德、学业的准则规范,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就要求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以德为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模式:泛指某种事物在标准形成中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模子。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是创造理念与实践结合的一种样式。

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是探索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径。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优化整合、教育方法的筛选、教育效果的评估等。

4,课题研究目标。

①、构建以书香家庭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

②、探索构建以学习家庭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

③、探索围绕学校教育主题、深化家庭教育模式;

④、探索以形成家风、家训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

⑤、各校可根据自己学校实际,结合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己的教育案例,形成自己的模式。

5,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制定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各类模式教育目标,形成区级“新时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实施方案”。方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中小学道德大纲内容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制定本区各类模式的立德树人学教目标和具体要求。

(二)、优化教育内容。根据各种模式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整合教育内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选用优秀教材,按自己开发的四种课型上好基础课,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坚持以课程,正面灌输实施教育内容。

(三)、探索研究《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四)、尝试编写适合各类模式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区本、校本教材。

6,课题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首先了解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认识程度了解多少;其次是对学生家长调查,了解家长对家训、家风的认识及自家的家风、家训的建设情况等。

(二)、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实际工作者常用的一种科研方法。它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实际工作者与科研工作者相结合。一般程序是:“设想——设计——行动——考察——反思”,这是第一循环节。第二循环节是:反思后修正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7,课题研究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家庭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做人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这一大方向。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严格按照家庭教育规律来开展教育。首先明确家庭教育的重点、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三为主,即,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为主;养成良好习惯为主;教会学做人为主。抓着家庭的特点(即: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家庭教育的及时性)进行教育。

(三)、实效性原则

各种模式的教育活动一定让家长得到实惠、收到效果,做到学习内容的选择要精练,有感染力,易于记忆和操作,各种要求要简化、明了。

(四)、可行性原则

各种方法和措施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做到记得容易、操作方便。

(五)、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研究的主体,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

二,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5月)

1.选题:选题是研究的起点,是研究的方向,选题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创造性和先进性。我们在深入领会总课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我区第一轮实验研究的现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课程正面灌输,然后搭建平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素质,从而印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和现代教育中的可行性。

2.组建区级课题(子课题组),由区教工委书记为组长,区“五老”讲师团中的家教中心组的十二位老同志为组员的课题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并开展工作。

3.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上报总课题组。

研究方案是研究方向,是研究的蓝图,好的研究方案是成功的一半。开题报告是证明研究的准备情况,研究的能力,研究的决心,研究的设想等,是让总课题组批准同意的研究。

4.召开课题发布会,组建二级子课题。

这次课题研究未在全区进行,而是在各校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取上次研究中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二十所学校做为本次实验的实验校,要求各校认真准备,确定研究内容,写出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

5.收集个子课题方案进行审阅,并在2015年3月27日教育部关工委课题论证会后,传达总课题专家论证意见,对子课题进行指导修改,于5月30日正式上报并开题。

(二)研究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2月)

1.选择教材,培训队伍:选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教中心组编写的《国学童蒙读本》、《国学养正读本》、《国学养志读本》做为家长学校教材。组织家教中心组的老同志认真学习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并对全区20所实验校班主任老师进行分段辅导。并于2015年7月,为加强实验校对国学知识的学习,组织“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请东方道德研究所王殿清教授和台湾名校优秀校长和教师对论语的学习和教授进行教学指导。全区各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和辅导教师140人参加培训。

2.关工委家教中心组的辅导员老师下校进行家风家训讲座每年近百场,配合各校深入学习国学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3.认真进行中期总结,下发子课题中期总结汇报提纲,各校认真写出中期总结报告。填写总课题组下发的“中期评估表”上报总课题组。由于各校工作认真,昌平区整体受到表彰。

4.召开课题研究第二次推进会,表彰前期工作情况,布置下一步

深化研究工作,提出深化研究的明确要求。

5.典型引路,2015年11月11日,在天通苑小学“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立德树人”现场会。

6.家教中心组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精心选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区本教材,印刷一万册下发各中小学。

7.搭建工作平台,在全区运用区本教材开展“讲传统故事,做文明向上好少年”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制作活动,并于2016年,在各实验校及全区家长学校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演讲和微视频制作活动,以及开展悟与行小报制作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家长和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8,按总课题组要求,上交各类征文,我区共有20篇征文在全国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家风类七篇,叙事类六篇,家教范例六篇,论文一篇。

(三)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10月)

1.召开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工作布置会,下发工作要求。要求各校收集整理各种实验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加工,形成最终成果,不能半途而废。

2.下发通知,向各实验校征集实验成果,出版区级成果集。

3.请专家王进宏同志做“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的讲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

4.建立课题结题工作咨询指导室,对各校结题报告进行指导修改。

5.6月中旬召开结题工作研讨会,传达教育部成都现场会精神,进

一步提出结题具体要求。要求各校高水平做好结题工作。

6.9月成立专家组对各校进行评估验收、鉴定。

7.收集汇总全区各实验校材料,上报总课题组对各子课题的验收鉴定,并申请专家组对区级课题验收。

三年的路程,我们在探索和研究中走过,在问题导向中思考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通过家长学校的进一步深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家长的心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了家长素质,强化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基本功能。提炼和总结了一批结合本地实际凸显本校特色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三年来,全区20所实验学校按照区教育关工委的统一部署,经过精心准备,扎实研究,科学总结,取得显著成效。

1,课题研究与本体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相结合,努力形成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与众不同的区域性特色。形成一校一品,突出本校特色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如天通苑小学的“读经典、伴成长、培养明理、乐学、健康的现代中国人”;南口镇小学的“儒雅文化背景下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大东流中心小学“以‘赴任’为价值核心引领家庭教育系列化”模式;长陵学校的“构建学习型家庭,用家风家训滋润孩子的心灵”模式;城北中心和实验二小的“书香校园,家校共读,共筑精神家园”模式;沙河中学针对周围大规模拆迁,家长一夜暴富,家长思想变化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的“城市化进程中关于家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研究”对家长进行引导的模式等。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家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了家长学校建设。

前一轮实验研究中,我们已经形成了“教委主管、学校主办、关工委主抓”的管理机制,明确了教委管什么,学校办什么,关工委抓什么,这次课题研究不但延续了这种管理机制,而且教委在统一领导、经费保障、深化管理上进一步提出要求,使我区家长学校建设日趋成熟。区教委建立两个家庭教育基地,以红字头出台了“昌平区教育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

3,通过在家长学校进一步优化四种课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上好基础课、亲子课、专题课、研讨交流课,使家长在传承——融入——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一次传统文化的补课,探索和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家教思想、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推行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素质。

4,探索和试行四种建设,即家庭价值观建设,家风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家长行为建设,有的制定了内容和要求,推动和唤醒家长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特殊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5,经过征集反复提炼,形成了本课题四个研究成果。

①《新时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综合研究成果集》

②《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③《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教案集》

④《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案例集》

⑤主旨性论文《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坚守立德树人阵地》,在教育部关工委会刊“关心下一代”2016年第5期和总课题《工作简报》第二期发表。

6,上交总课题组论文20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7,落实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同时,由于坚持长期固化下来的家长学校课程,提高了家长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全区实验校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做人的教育,是对子女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更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情。要努力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做孩子一生学习的榜样。

8,锻炼和提高了一支教科研队伍,这是我区搞好《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模式研究》的基础,家长学校三年的科研实践锻炼了队伍,实验校形成了校校有科研骨干和课题的管理者。他们科研意识浓、科研态度端正、科研水平和能力较强。通过课题实施,大家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9,形成了一套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经验,这是完成课题的保障。三年的家长学校科研实践,我们形成了:“研究中管理,管理中研究,研管结合,以研带管,以管促研”的科研模式;形成了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科研途径。所以我们家长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实在、真

实;研究过程严密、细致;研究方法科学,得到专家的认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保障。

十,体会。

(一)、领导支持是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强有力保障

1.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大力支持关工委开展家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在第一轮家长学校常态化研究圆满结束后,充分肯定区教育关工委对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做出的贡献,并在关工委的建议下,出台了《昌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文件对家长学校建设提出六加强。文件的制定对全区家长学校巩固和发展给以有力的保障。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区教委给以经费保障,除日常开展工作财政拨款给以保障外,为出版实验成果集,专项拨款7万元整。

3.区教委出面与有关单位协调,建立“昌平区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和“昌平区家庭教育实验基地”。

(二)、方向明确,厘清研究重点和路径是研究成果的基础。课题研究由于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各实验校主动申请,积极参与,收到良好效果,各实验校在研究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教育,尤其是

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不是学校的第二课堂,育人的根本在中华5000多年的沃土中,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灵成长必须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从而改变了家长重智轻德的育子理念,提升了家长的育子责任心,同时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素养。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三年实验,课题引领,使各校德育主任体会到读经典,见行动,知行统一,是深化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确实使青少年在经典的浸润下形成良好的品德,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如长陵学校德育主任所说“课题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