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

碰撞与动量守恒

例76: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 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

A.停止运动

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

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A的质量大,所以它的惯性大,所以它不容停下来,因此应该选B;或者因为B的速度大,所以它肯定比A后停下来,所以应该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全面分析题目条件,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失之偏颇。

【解题指导】碰撞问题应该从动量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仅看质量或者速度,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是一起起作用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由动量定理知,A和B两物体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之后合在一起的总动量为零,故选A。

练习7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例7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车中的砂子从底部的漏斗中不断流下时,车子的速度将()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随着砂子的不断流下,车子的总质量减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不变,所以车速增大,故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出了问题。因为,此时,应保持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是同一系统,质量不变。

【解题指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系统一定不能发生变化,抓住研究对象,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动量变化情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本题中砂子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在初状态,砂子下落之前,砂子和车都以v0向前运动;在末状态,由于惯性,砂子下落的时候具有和车相同的水平速度v0,车的速度为v’,由(M+m)v0=m v0+M v’得v’= v0,车速不变,故B正确。

练习77: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上匀速行使,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小车速度仍保持不变的是()

A.从车的上空竖直掉落车内一个小钢球

B.从车厢底部的缝隙里不断地漏出砂子

C.从车上同时向前和向后以相同的对地速率扔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D. 从车上同时向前和向后以相同的对车速率扔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

例78:分析下列情况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A.如图2所示,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的人在车上走动时,对人与车组成

的系统

B.子弹射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如图3)

C.子弹射入紧靠墙角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

D.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在空中炸开时

【错解分析】错解:本题的错解在于漏掉了一些选项,由于对动量守恒条件中的合外力为零认识不清,混淆了内力和外力而漏选了B。由于没有考虑到爆炸过程是一个作用时间阶段,内力远大于外力的过程,符合动量守恒的近似条件,而漏选了D。

【解题指导】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所受合外力之和为0,则系统动量守恒;(3)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看成近似守恒。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D。A、B选项符合条件(2);D选项符合条件(3)

练习78:下列关于动量守恒的论述正确的是

A.某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物体的动量守恒

B.系统在某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C.如果系统内部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系统的机械能必然减少,系统的动量也不再守恒

D.系统虽然受到几个较大的外力,但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仍然守恒

例79:在光滑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成一条直线,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 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可能值是( )

A. 032131

v v v v === B. 032121

,0v v v v === C. 03212

1,0v v v v === D. 0321,0v v v v ===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三个小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之后总动量为m v 0,故选C 、D 。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处理碰撞问题的时候,仅考虑到了动量的守恒,没有考虑到机械能的守恒。

【解题指导】处理碰撞后的物体速度问题,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动量守恒,一个是机械能至少不能增加。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

C 选项虽然符合了动量守恒的条件,但是碰后的总动能只有204

1mv ,显然违反了题干中提到了碰撞中机械能不损失的条件。而D 选项,则既满足了动量守恒条件,也满足了机械能守恒条件,故正确选项为D 。

练习7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依次放着质量均为m 的4个小球,小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彼此间隔一定的距离。开始时后面3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第一个小球以速度v 向第二个小球碰去,结果它们先后都粘合到一起向前运动。由于连续碰撞,系统剩余的机械能是__________。

例8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80g 的大球以5m/s 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0g 的小球。用V'和v'表示碰撞后大球和小球的速度,下列几组数据中根本有可能发生的是( )

A .V'=3m/s v'=8m/s

B .V'=4m/s v'=4m/s

C .V'=4.5m/s v'=2m/s

D .V'=2m/s v'=12m/s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mv=M V'+m v',可知A 、B 、C 、D 均有可能。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考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即碰撞之后的能量是不可能增加的,可以保持不变(弹性碰撞),也可以减少(非弹性碰撞);二是相碰的两个物体不可能从相互之间穿过。

【解题指导】处理碰撞后的物体速度问题要考虑到实际可能性,不违背最起码的规律和生活实际。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B 。

根据动量守恒,上述四个选项确实都符合要求,但同时考虑能量关系和实际运动的可能性。由22

1mv E K =,可知碰撞前的总能量为1J 。同样可以计算出A 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1J ,B 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0.8J ,D 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1.6J 。所以,D 选项错误;至于C 选项,则明显不符合实际,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穿越情形。故正确选项为A 、B 。

练习80 、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是5kg ﹒m/s ,B 球的动量是7kg ﹒m/s ,当A 球追上B 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 、B 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 .6kg ﹒m/s 、6kg ﹒m/s

B .4kg ﹒m/s 、8kg ﹒m/s

C .-2kg ﹒m/s 、14kg ﹒m/s

D .-3kg ﹒m/s 、15kg ﹒m/s

例81: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固体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若射中上层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射中下层子弹刚好能嵌入,那么( )

A .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

B .两次滑块所受冲量一样大

C .子弹嵌入上层时对滑块做功多

D .子弹嵌入上层时滑块所受冲量大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子弹射入上层时,刚好不穿出,因此比射入下层进入的深度要深,摩擦力作用的距离大,作用的时间也长,所以C 、D 正确。

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只看到了现象,没有了解其本质,虽然进入不同的层的深度不一样,但是其摩擦力实际上也是不一样的。

【解题指导】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从动量的变化角度去思考,其实,不管是从哪个地方射入,相互作用的系统没有变化,因此,动量和机械能的变化也就没有变化。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B 。

设固体质量为M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v m M mv +=

由于两次射入的相互作用对象没有变化,子弹均是留在固体中,因此,固体的末速度是一样的,而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等于滑块的动能变化,对滑块的冲量等于滑块的动量的变化,因此A 、B 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81、一木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后,射入的深度为d 1;若两块同样的木块沿子弹射来的方向靠在一起排放,被相同的子弹射中,射入的深度为d 2,则有( )

A .d 1>d 2

B .d 1=d 2

C .d 1

D .无法确定

例82: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枪发射出子弹时,关于枪、子弹、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只有忽略不计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枪、车和子弹组成的系统的动量才近似守恒

D.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错解分析】错解:C。学生选择改选项的理由是改选项的描述比较详细,因此根据感觉是它。

产生这样错误的原因是对动量守恒的条件没有弄清楚,内力和外力没有进行认真地区分。

【解题指导】判断系统是否动量守恒时,一定要抓住守恒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本题C选项中所提到的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是系统的内力,在考虑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时,这个因素是不用考虑的。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该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故选D。

练习82、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 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与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不守恒

例83: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A和B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B与轻质弹簧相连。设B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向B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A的初动能

B. A的初动能的1/2

C. A的初动能的1/3

D. A的初动能的1/4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能量守恒,当小滑块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时候,

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因此选A。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认真的过程分析,没有弄清楚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地根据感觉下结论。

【解题指导】处理带有弹簧的碰撞问题,认真分析运动的变化过程是关键,面对弹簧问题,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分析,采取“慢镜头”的手段。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

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将两个物体作

用的过程细化。具体分析如右图,开始A 物体向B 运动,

如右上图;接着,A 与弹簧接触,稍有作用,弹簧即有形变,分别对A 、B 物体产生如右中图的作用力,对A 的作用力的效果就是产生一个使A 减速的加速度,对B 的作

用力的效果则是产生一个使B 加速的加速度。如此,A

在减速,B 在加速,一起向右运动,但是在开始的时候,A 的速度依然比B 的大,所以相同时间内,A 走的位移依然比B 大,故两者之间的距离依然在减小,弹簧不断压缩,弹簧产生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对A 的加速作用和对B

的加速作用而逐渐变大,于是,A 的速度不断减小,B 的速度不断增大,直到某个瞬间两个物体的速度一样,如右下图。过了这个瞬间,由于弹簧的压缩状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对两个物体的作用力以及力的效果也没有变,所以A 要继续减速,B 要继续加速,这就会使得B 的速度变的比A 大,于是A 、B 物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的时候,也就是弹簧压缩量最大的时候,也就是弹性势能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的时候,就是两个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候。

根据动量守恒有'2mv mv =,根据能量守恒有

P E mv mv +?=22'22121,以上两式联列求解的22

1mv E P =,可见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滑块A 原来动能的一半,B 正确。

练习8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质量不相等,大小相同的两个物块,开始物体乙静止,在乙上系有一个轻质弹簧。物块甲以速度v 向乙运动。甲与轻质弹簧接触后连在一起,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

A .当两者速度相同的瞬间,弹簧一定压缩量最大

B .当两者速度相同的瞬间,弹簧可能伸长最大

C .当一物块静止的瞬间,另一物块的速度一定为v

D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动量也守恒

例84:小型迫击炮在总质量为1000kg 的船上发射,炮弹的质量为2kg .若炮弹飞离炮口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600m/s ,且速度跟水平面成45°角,求发射炮弹后小船后退的速度?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动量守恒,系统初始总动量为0,则0=mv 1'+(M-m)v 2',带入数据,解得v 2'=1.2m/s 。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动量的矢量性认识不足;二是没有弄清楚本题只是单方向上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

【解题指导】取炮弹和小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发射炮弹的过程中,炮弹和炮身(炮和船视为固定在一起)的作用力为内力.系统受到的外力有炮弹和船的重力、水对船的浮力.在船静止的情况下,重力和浮力相等,但在发射炮弹时,浮力要大于重力.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水平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不计水的阻力),故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答案】发射炮弹前,总质量为1000kg的船静止,则总动量Mv=0.

发射炮弹后,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动量为mv1'cos45°,船后退的动量为(M-m)v2'.

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0=mv1'cos45°+(M-m)v2'.

取炮弹的水平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练习8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上部为半圆形光滑槽的木块,开始时木块是静止的,把一个小球放到槽边从静止开始释放,关于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木块有最大速率

B.当小球的速率为零时,木块有最大速率

C.当小球再次上升到最高点时,木块的速率为最大

D.当小球再次上升到最高点时,木块的速率为零

例85: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和B,并列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

m A=2.0kg,m B=0.90kg.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质量m C=0.10kg的铅块C(其长度可略去不计)以v C=10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的上表面(见图),由于摩擦,铅块最后停在本块B上,测得B、C的共同速度为v=0.50m/s,求:木块A的速度和铅块C离开A时的

速度.

【错解分析】错解:设C离开A时的速度为v C,此时A的速度为v A,对于C刚要滑上A和C刚离开A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m C v C=m A v A+m C v'C(1)

以后,物体C离开A,与B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可改选C与B为研究对象,对于C刚滑上B和C、B相对静止时的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m C v'C=(m B+m C)v (2)

由(l)式和(2)式得木块A的速度

v A=0.25m/s

所以铅块C离开A时的速度

v'C=5m/s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系统对象的选择不正确。C滑上A时,由于B与A紧靠在一起,将推动B一起运动。所以,此时的系统应该包括三个物体,而不是上面解题过程中认为的两个物体。归根起来,产生上述错误还在于学生对于系统特征的不理解,系统强调内部构成物体的相互作用性,而这种相互作用并不是表面上的接触,而是内在的相互之间力的作用。

【解题指导】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将不同过程的研究对象弄清楚。C滑上A时,由于B与A紧靠在一起,将推动B一起运动.取C与A、B这一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滑上后,C在A的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减速运动,(A+B)在C的摩擦力作用下作匀加速运动.待C滑出A后,C继续减速,B在C的摩擦力作用下继续作加速运动,于是A与B分离,直至C最后停于B上.

【答案】设C离开A时的速度为v C,此时A、B的共同速度为v A,对于C刚要滑上A

和C刚离开A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m C v C=(m A+m B)v A+m C v'C (1)

以后,物体C离开A,与B发生相互作用.从此时起,物体A不再加速,物体B将继续加速一段时间,于是B与A分离.当C相对静止于物体B上时,C与B的速度分别由v'C和v A变化到共同速度v.因此,可改选C与B为研究对象,对于C刚滑上B和C、B相对静止时的这两个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m C v'C+m B v A=(m B+m C)v (2)

由(l)式得m C v'C=m C v C-(m A+m B)v A

代入(2)式m C v'C-(m A+m C)v A+m B v A=(m B+m C)v.

得木块A的速度

所以铅块C离开A时的速度

练习8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5kg的小车B,上面放一个质量为15kg 的物体,物体与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另有一辆质量为20kg的小车A以3m/s的速度向前运动。A与B相碰后连在一起,物体一直在B车上滑动。求:

(1)当车与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时的速度。

(2)物体在B 车上滑动的距离。

例8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质量为1.99kg 的木块B 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质量为10g 的子弹A 以103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求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错解分析】错解:根据能量守恒,弹簧获得弹性势能应该来自于子弹的动能,所以由==22

1mv E P 5000 J 。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子弹打木块的过程是一个机械能不守恒过程,这个过程有着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

【解题指导】处理子弹打击木块问题和压缩弹簧问题时,一定要把过程的初末态把握准确,同时要明确子弹与木块作用时是要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的。

【答案】本题涉及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子弹打木块和弹簧被压缩,前一个阶段的末状态是后一个阶段的初状态。设子弹速度为v 1,子弹留在木块中的末速度为v 2,则,

子弹打木块过程,据动量守恒21)(v m m v m B A A +=, 压缩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22)(2

1v m m E B A P 50 J

练习8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为M 的木块A 、B 用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射向A 块并嵌在其中,求弹簧被压缩后的最大弹性势能。

例87:在静止的湖面上有一质量M=100kg 的小船,船上站立质量m=50kg 的人,船长L=6m ,最初人和船静止.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如图),船后退多大距离?

(忽略水的阻力)

【错解分析】错解:由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当忽略水的阻力时,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人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设t 时间内人由船头走到船尾,则人前进的平均速度为L/t ,船在此时间内后退了x 距离,则船后退的平均速度为x/t ,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方程为

()0L x m M t t +-= 故 3m x L m M

==

这一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在列动量守恒方程时,船后

退的速度x/t 是相对于地球的,而人前进的速度L/t 是相对于船

的。相对于不同参考系的速度代入同一公式中必然要出错.

【解题指导】【答案】选地球为参考系,人在船上行走,相

对于地球的平均速度为(L-x)/t ,船相对于地球后退的平均速度为

x/t ,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方程为

()0L x x m M t t -+-= 故 1.2m x L m M m

==+ 平静的水面上有一载人小船,船和人的共同质量为M ,站立在船上的人手中拿一质量为m 的物体,起初人相对船静止,船、人、物以共同速度v 0前进。当人相对于船以速度u 向相反方向将物体抛出后,人和船的速度为多大?(水的阻力不计)

练习87、人从车上练习打靶,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人、车、枪、靶的总质量为M 。 车上备有n 发质量为m 的子弹。枪口到靶的距离为d 。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到靶内,空中最多飞行一颗子弹。待子弹都打完,车移动的距离多大?

例88: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 的小孩a 和b ,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 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 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错解分析】错解一:参考系选错,方程为:)(2)2(00v u m Mu v m M -+=+,出错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习惯性地从“难题”的题设出发,取船为参考系,弄巧成拙。

错解二:过程选取与正方向选取配合不当:

【解题指导】

【答案】设小孩b 跃出后小船向前行驶的速度为u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小船M 和小孩a 、b 组成的系统:

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 的小孩a 和b ,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 和小孩b 以相同的速率v (相对于船)向前、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练习88、小球1追碰小球2,碰撞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 1=5kg·m/s,P 2=7kg·m/s,正碰后小球2的动量P 2’=10kg·m/s。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是:( )

A .m 2=m 1

B .m 2=2m 1

C .m 2=4m 1

D .m 2=6m 1

例89: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 的原子核,放射出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相对于核的速度为v 0,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

【错解分析】本题最容易错选成B、D.前者是没有注意到动量守恒定律中的速度必须统一相对于地面,误写成

0=mv0-(M-m)v'.

后者是已规定了正方向后,但计算矢量和时没有注意正负,误写成

0=m(v0-v')+(M-m)v'.

【解题指导】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既要注意参考系的统一,又要注意到方向性。

【答案】取整个原子核为研究对象。由于放射过程极为短暂,放射过程中其他外力的冲量均可不计,系统的动量守恒.放射前的瞬间,系统的动量p1=0,放射出粒子的这一瞬间,设剩余部分对地的反冲速度为v',并规定粒子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粒子的对地速度v=v0-v',系统的动量

p2=mv-(M-m)v'=m(v0-v')-(M-m)v'.

由p1=p2,即

0=m(v0-v)-(M-m)v'=mv0-Mv'.

故选C。

练习89、质量为M的原子核,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它以速度V放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时,剩余部分的速度为( )

A.mV/(M-m)

B.-mV/(M-m)

C.mV/(M+m)

D .-mV/(M +m)

例90:如图所示,质量为M=0.60kg 的小砂箱,被长L=1.6m 的细线悬于

空中某点,现从左向右用弹簧枪向砂箱水平发射质量m=0.20kg ,速度v 0=20m/s

的弹丸,假设砂箱每次在最低点时,就恰好有一颗弹丸射入砂箱,并留在其中

(g=10m/s 2,不计空气阻力,弹丸与砂箱的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则:

(1)第一颗弹丸射入砂箱后,砂箱能否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计算并说明

理由。

(2)第二、第三颗弹丸射入砂箱并相对砂箱静止时,砂箱的速度分别为

多大?

【错解分析】本题容易出错的在第二问,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前、后两次系统的组成及动量计算没有弄清楚,因此解不出来,或者出问题。

【解题指导】对于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一定要把每个过程的特征弄清楚,向本题而言,实际上每一次子弹打击过程,都是一次动量守恒的过程,但是,每次的系统和初始动量却并不一样,所以,认识清楚这个特点,仔细分析就会避免错误的出现。

【答案】射入第一颗子弹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有:

10)(v m M mv +=

得v 1=5m/s .

此后,砂箱和弹丸向上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h m M v m M )()(2

121+=+, 解得h=1.25m<1.6m,不能做完整圆周运动。

第二颗子弹射入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

210)2()(v m M v m M mv +=+-

解得:02=v .

第三颗子弹射入过程中,30)3(v m M mv +=

解得33.33=v m/s.

练习90、木块质量是子弹质量的50倍,第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 1击中木块并陷入其中,木块摆动的最大角a ,当其返回初始位置时,第二颗子弹又以水平速度 v 2迎面再次击中木块并陷入其中,若第二次木块摆动的最大角度仍然是a ,则两次子弹速度v 1:v 2= 。

练习题参考答案:

76.AD 77. BD 78.BD 79.2

81mv 80.A

81.C 82.BC 83.BD 84.AD 85.(1)1m/s (2)0.6m 86.)

2)((22

2m M m M v Mm ++ 87.S =nmd/(M +nm) 88.C 89.B 90.51:103

高考物理难重点力学部分最易错易混的十大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物理难重点力学部分最易错易混的十大知识点全解析 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 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易错点2: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 易错分析: 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 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④“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易错点3: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 易错分析: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 易错点4: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 易错分析:

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易错点5:对杆的弹力方向认识错误 易错分析: 要搞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点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易错点6: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问题 易错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分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变得简明直观。 易错点7: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错误 易错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度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才能实现“对话”,如果让力和速度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干多德的观点永不悔改的“顽固派”。 易错点8:不会处理瞬时问题 易错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所谓瞬时对应关系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立即产生加速度,外力恒定,加速度也恒定,外力变化,加速度立即发生变化,外力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在分析瞬时对应关系时应注意两个基本模型特点的区别: (1)轻绳模型:①轻绳不能伸长,②轻绳的拉力可突变;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2019-2019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对于查字典物理网整理的这篇直线运动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2019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电磁学)

U t U 2019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2) 电磁学 例16、图中A 、B 是一对中间开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两小孔的连线与金属板面相垂直,两极 板的距离为l 。两极板间加上低频交流电压,A 板电势为零,B 板电势u=U 0cos ωt 。现有一电子在t=0时穿过A 板上的小孔射入电场。设初速度 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则电子在两极板间可能 ( ) (A)以AB 间的某一点为平衡位置来回振动 (B)时而向B 板运动,时而向A 板运动,但最后穿出B 板 (C)一直向B 板运动,最后穿出B 板,如果ω小于某个值ω0,l 小于某个l 0 (D)一直向B 板运动,最后穿出B 板,而不论ω、l 为任何值 【错解分析】:错解:知道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不计,即初速度为0,不计重力,则电子在两板间只受电场作用,电场力方向在两小孔的连线上,所以电子做的是直线运动,因为加的电压是余弦电压,则电场大小方向呈周期性变化,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所以物体运动也应该是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即以AB 间的某一点为平衡位置来回振动。选A 本题的易错点就在部分同学对物体的运动理解不透彻,仍然思维定式地认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而忽略了物体的运动是由速度与合外力共同决定的。虽然也选择了A ,但那是错误理解下的巧合。至于C 项很多学生都未能选择 【解题指导】:【答案】:AC 【解析】:为了不影响我们思考问题,我们先假设l 无穷大,让我们研究电子的运动时不受空间的束缚。由于初速度为0,重力不计,只受电场力,所以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速度和合外力共同决定的,所以必须综合考虑物体的速度和受力情况。电场力Eq F =,l t U l U E ωcos 0== l t q U F ωcos 0=所以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也是以余弦规律变化,看下图

高中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解析

高中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解析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 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 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

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 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右图所示,一位重600N 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BO 绳水平,则AO 、BO 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若B 点位置往上移动,则BO 绳的 拉力如何变化?(孩子:你可能需要用到的三角函数有: 3375 sin ?=,4cos375?=,3374tan ?=,4 373cot ?=) 【答案】AO 绳的拉力为1000N ,BO 绳的拉力为800N ,OB 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AO 绳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沿着AO 绳方向的分力,BO 绳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沿着BO 绳方向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即可求解. 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AO 绳上受到的拉力为21000sin 37 OA G F F N == = BO 绳上受到的拉力为1cot 37800OB F F G N === 若B 点上移,人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一定不变,利用力的分解方法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乙所示: 由上图可判断出AO 绳上的拉力一直在减小、BO 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2.[选修模块3-5]如图所示,玻璃砖的折射率2 3 n = ,一细光束从玻璃砖左端以入射角i 射入,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恰好发生全反射.求光速在玻璃砖中传播的速度v 及入射角i .(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0×108 m/s ,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答案】83310/v m s =?;3 sin i =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 n v = ,83310/v m s =? 全反射条件1 sin C n =,解得C=600,r =300, 根据sin sin i n r = ,3 sin 3 i = 3.质量为M 的木楔倾角为θ (θ < 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当用与木楔斜面成α角的力F 拉木块,木块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求在(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答案】(1)min sin 2F mg θ= (2)1 sin 42 mg θ 【解析】 【分析】 (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2)采用整体法,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详解】 木块在木楔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时,有mgsin mgcos θμθ=,即tan μθ= (1)木块在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

高考物理70个易错概念汇总

高考物理70个易错概念汇总 (一)原子物理中的32个常见易错概念 1.物理学史 (1)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否定了光的波动说。(×) 【提示】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解决了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不彻底性。光子说不排斥光的波动性,光子能量计算公式中就包含着波动因素——频率。 (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提示】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弹回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3)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提示】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 (4)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并给出了光子能量计算公式。(√) 【提示】ε=hν。 2.光电效应 (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提示】“最大波长”对应的频率为截止频率。 (2)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提示】E k=hν-W0,可知Ek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3)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提示】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4)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提示】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么大都不发生光电效应。 3.波粒二象性 (1)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单个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2)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3)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 【提示】实物粒子也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 (4)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波动性。(×) 【提示】波长小粒子性强,不易观察。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与B间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A与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要使A与B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B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 A.F B.2F C.3F D.4F 2.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靠摩擦力与杆保持相对静止,M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此时小车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 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A.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 B.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横杆对M弹力增大 D.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3.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倾斜绳通过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已知倾斜绳与水平绳间的夹角为120o,A物体重 40N,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3受力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并静止在固定粗糙斜面C上,A、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B物体受到A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A物体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D.斜面受到B的压力作用,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5.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 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 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 6.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 A.mg tanθB.2 tan mg θ C. tan mg θ D.2mg tan θ 7.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PO、QO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作用于b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F的大小,使b稍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今年是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00 周年。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即任何物体加速运动时给宇宙时空带来的扰动,可以把它想象成水面上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水波。引力波在空间传播的方式与电磁波类似,以光速传播,携带有一定能量,并有两个独立的偏振态。 引力波探测是难度最大的尖端技术之一,因为只有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加速运动时才会产生较容易探测的引力波。2016 年2 月11 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该引力波是由距离地球13 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探测装置受引力波影响,激光干涉条纹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间接探测到引力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波是横波 B.引力波是电磁波 C.只有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加速运动时才能产生引力波 D.爱因斯坦由于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学中所有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 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3.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4.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5.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D.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最新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最新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

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 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点(一)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

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

高考理综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考理综易错知识点整理 生物部分 研究人的基因组:24条染色体 研究人的染色体阻组型:46条 研究人的染色体组:23条 细胞基因型≠生物体基因型 NADP+ 电子最终受体 与抗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 与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 与抗体加工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以上“线粒体”都属于间接相关的细胞器) 从子宫角获取的早期胚胎应立即移至同期发情受体子宫角继续发育 提取光合色素时,叶片现在40~50℃烘箱中烘干,以增加色素浓度 受体先同期发情,供体再超数排卵 18O无放射性,用质谱仪分析 互补的粘性末端≠相同的粘性末端 总光合速率(真正、实际):CO2的吸收总量、O2产生量、CO2同化量、有机物生产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表观):CO2吸收量、O2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 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不同而言,遗传物质不同 对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而言,mRNA不同 差异的直接原因:蛋白质等不同 细胞外液:只有多细胞动物有 碱基配对方式≠碱基配对原则 所有内分泌腺都受神经调控 物理部分 B超:超声波(不易衍射)探测内脏 交通超声波测速:多普勒效应 星球红移、蓝移:多普勒效应 彩超(超声波血流测速):多普勒效应 超声波其他应用:加湿器、碎结石、清洗、声呐、检查裂纹 全反射棱镜 光导纤维——内窥镜 偏振光:拍照减弱反射光、手表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 激光 1.相干性好,可调制:光导纤维、全息照相 2.平行度好:测距、光盘信息 3.亮度高(能量大):切割 雷达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 化学部分

海洋元素——Br 99%以上溴在海洋中 软锰矿——MnO2 工业上常用H2+Cl2点燃2HCl制取盐酸 H2与Cl2在光照条件下会爆炸 从海产品中提取I2 AgX见光分解【X代表卤族元素】 AgBr 感光材料制作胶卷 AgI 用于人工降雨 Na2O 白色 Na2O2淡黄色 NaHCO3治疗胃酸过多、糕点发粉 Cr2O7-橙色 CrO42-黄色 Cr3+绿色 制甲烷CH3COONa+NaOH CuO CH4+Na2CO3 不饱和烃是脂肪烃【苯乙烯不属于不饱和烃(苯乙烯属于芳香烃)】 醋酸纤维制电影胶片片基 纤维素→NaOH→CO2→稀硫酸→粘胶纤维(长的叫人造丝,短的叫人造棉)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知识点1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

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高三物理知识点2 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易错题汇编含解析(3)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易错题汇编含解析(3)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分别挂在支架上的B 点(如图甲所示)和跨过滑轮的轻绳BC 上(如图乙所示),图甲中轻杆AB 可绕A 点转动,图乙中水平轻杆一端A 插在墙壁内,已知θ=30°,则图甲中轻杆AB 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 1和图乙中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 2分别为( ) A .F 1=mg 、23F mg = B .13F mg =、23F mg = C .13 F mg = 、F 2=mg D .13F mg =、F 2=mg 2.某小孩在广场游玩时,将一氢气球系在了水平地面上的砖块上,在水平 风力的作用下,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若水平风速缓慢增大,不考虑气球体积及空气密度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绳受到拉力逐渐减小 B .砖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 .砖块一定不可能被绳子拉离地面 D .砖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 A .1+L m g k μ B .()12+L m m g k μ + C .2+ L m g k μ D .1212+ m m L g k m m μ?? ?+?? 4.如图所示,细绳MO 与N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 >NO ,则在不断增加重

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绳ON先被拉断 B.绳OM先被拉断 C.绳ON和绳OM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 ()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小球A上,另一端系在圆环B上,B套在固定粗糙水平杆PQ 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A从图中实线位置(轻绳竖直)级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B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杆对B的摩擦力F1、杆对B的支持力 F2、绳对B的拉力F3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F1逐渐增大,F2逐渐增大,F3逐渐增大 B.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F逐渐减小 C.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F3逐渐增大 D.F1逐渐减小,F2逐渐减小,F3保持不变 7.F=10N,若把F分解为两个分力,则下列哪组力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 A.10N,10N B.20N,20N C.3N,6N D.5N,6N 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粗糙的水平横杆上,圆环通过轻绳和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物块在水平向右的风力作用下偏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如图中虚线位置所示)。现风力发生变化使物块偏离到图中实线位置(缓缓移动),但圆环仍然不动,在这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高三物理知识点1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

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F=5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高三物理知识点2 1.超重现象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图所示,ABCD是柱体玻璃棱镜的横截面,其中AE⊥BD,DB⊥CB,∠DAE=30°, ∠BAE=45°,∠DCB=60°,一束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5,求:(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 【答案】(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48.6°;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为48.6°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光在AD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r,其中r=30°, 根据n=,得: sini=nsinr=1.5×sin30°=0.75 故i=arcsin0.75=48.6° (2)光路如图所示: ab光线在AB面的入射角为45°,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则: sinC===0.67 sin45°>0.67,因此光线ab在AB面会发生全反射 光线在CD面的入射角r′=r=30° 根据n=,光线在CD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i=arcsin" 0.75=48.6° 2.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质量为m的木块刚好可以在木楔上表面上匀速下滑.现在用与木楔上表面成α角的力F拉着木块匀速上滑,如图所示,求: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拉力F 最小时,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 【答案】(1)mg sin 2θ (2)1 2 mg sin 4θ 【解析】 【分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都平衡,进行求解采用整体法,对m 、M 构成的整体列平衡方程求解. 【详解】 (1)木块刚好可以沿木楔上表面匀速下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则μ=tan θ,用力F 拉着木块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有:F cos α=mg sin θ+F f ,F N +F sin α=mg cos θ, F f =μF N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sin 2cos mg F θ θα= -. 当α=θ时,F 有最小值,F min =mg sin 2θ. (2)对木块和木楔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f ′=F cos(θ+α),当拉力F 最小时,F f ′=F min ·cos 2θ=1 2 mg sin 4θ. 【点睛】 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隐含摩擦系数的数值恰好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当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列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平衡方程,结合数学知识即可解题. 3.图示为直角三角形棱镜的截面,90?∠=C ,30A ?∠=,AB 边长为20cm ,D 点到A 点的距离为7cm ,一束细单色光平行AC 边从D 点射入棱镜中,经AC 边反射后从BC 边上的F 点射出,出射光线与BC 边的夹角为30?,求: (1)棱镜的折射率; (2)F 点到C 点的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