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篇一:《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他序)。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

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

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以游目骋怀..

(3)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

所以游目骋怀,..

(4)古汉语句式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

(5)一词多义

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翻译句子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

(7)熟语积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整体感知】

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

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

了集会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

蕴含的积极情绪,探究作者的生死关。

【自主学习】

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放浪形骸感慨系之临文嗟悼彭殇.....

(2)通假字

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

(3)词类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足以极视听之娱...

(4)古今异义

或取诸怀抱..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5)古汉语句式

a)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

b)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悟言一室之内()

(6)一词多义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守战之具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君与家君期日中

之所之既倦。以之兴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极视听之娱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7)翻译句子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

(8)熟语积累

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整体感知】

第三段在第一二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先由社会人事的交往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

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

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

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

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

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以”用法总结

以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作介词、连词,偶尔也用作副词、代词,与“为”字配合,组成“以为”或“以??为”的格式,可以用作动词。

一、用作介词“以”作介词用时,跟后面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工具、凭借、原因和依据等。

1、表示工具时,相当于“拿”、“用”、“把”。例如;(1)咨、臣以当

世之事。(《出师表》)——拿当代的大事询问我。

2.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事物,相当于“凭”,“按照”、“根据”。例如: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

相当于“因”、“因为”、“由于”等。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二、用作连词

1.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例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连接两个动词或词组,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以便”等。例如,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2)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连接两个动词或词组,表示结果,相当于“以致”、“因为”等。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4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行动的方式,相当于“而”,可不译。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5.“以”与“是”组成顺承连词,构成“是以”或“以是”的格式,相当于“因此,,。例如: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

6.“以”连接“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词,表示方向,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作“以”、“往”等。例如:(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

以东。 (《陈涉世家》)

三、用作副词“以”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极高,相当于“太”、“甚”。例如: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用作代词“以”作近指代词用,相当于“这”、“这么”。例如: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五、“以”与“为”配合,用作动词

1.“以”与“为”结合,构成“以为”,“以??为”的格式,相当

于“认为”。例如:

(1)以为妙绝。(《口技》)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3)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4)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2.“以”与“为”结合,构成“以为”、“以??为”的,式,相当于“拿(用、把)??当作??”。例如:(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2)虎

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3)子墨子孵带为城,以牒为

械。({公输})——子墨子解下衣带圈起来算是一座城,拿木片当作(守城的)器械。

参考答案:

1?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3?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篇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他序)。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

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以游目骋怀..

(3)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

所以游目骋怀,..

(4)古汉语句式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

(5)一词多义

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翻译句子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

(7)熟语积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整体感知】

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

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

了集会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探究作者的生死关。【自主学习】

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放浪形骸感慨系之临文嗟悼彭殇.....

(2)通假字

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

(3)词类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足以极视听之娱...

(4)古今异义

或取诸怀抱..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5)古汉语句式

a)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

b)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悟言一室之内()

(6)一词多义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守战之具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年之后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君与家君期日中

之所之既倦。以之兴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极视听之娱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7)翻译句子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

翻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

(8)熟语积累

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整体感知】

第三段在第一二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先由社会人事的交往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

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篇三:《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

>编制人:吴易荣审核人:黄强审核领导:唐华第一课时【学习

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序言有的是作者

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他序)。其内容

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

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

任右军内史、

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

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

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岁在癸.丑

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

列坐其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

游目骋怀(3)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映带.左右所以游.目骋.

怀,(4)古汉语句式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5)一词多义

次列坐其次

余船以次俱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翻译句子 a、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

(7)熟语积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整体感知】

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

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

了集会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

蕴含的积极情绪,探究作者的生死关。【自主学习】古汉语知识梳

理(1)注音

放浪形骸.感慨系.之临文嗟悼..

彭殇.

(2)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3)词类活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足以极视听...之娱(4)古今异义或取诸怀抱..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亦将有感于斯文..

(5)古汉语句式

a)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

b)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悟言一室之内()(6)一词多义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守战之具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年之后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君与家君期日中

之所之既倦。

以之兴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极视听之娱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7)翻译句子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

(8)熟语积累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整体感知】第三段在第一二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先由社会人事的交往谈起,其语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段,交待诗会所作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探究】1、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

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

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

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朝闻道,夕

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短歌行》)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篇一:《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他序)。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 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 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以游目骋怀.. (3)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 所以游目骋怀,.. (4)古汉语句式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 (5)一词多义 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翻译句子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 (7)熟语积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整体感知】 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 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 了集会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 蕴含的积极情绪,探究作者的生死关。 【自主学习】 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放浪形骸感慨系之临文嗟悼彭殇..... (2)通假字 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 (3)词类活用

《兰亭集序》教案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并能够列举出相应的 文言词句;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结合、以散为主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正确识别出四六骈句。 (3)能够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4)能够欣赏其他古代散文,归纳出它们与本文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味情感,体会并学习 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以及书序的特点。 (2)感悟文章的韵味和节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乐-痛- 悲情感变化中的生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 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写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通过反复诵读,为学生进一步品读文章语言、品味作者情感铺垫。 析文品情:重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乐-痛-悲情感变化中

的生命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书法”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介绍关于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相关资料。 1、王羲之“醉写《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著名的兰亭集会上,名流隐士饮酒赋诗,王羲之酒意正浓,被众人推举作序,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2、“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王羲之手书《兰亭集序》中,二十多个“之”字各有面目,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一绝。 4、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没有流传下来,被极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设计从王羲之后人的手中骗出,随着他一同下葬。后人在谴责皇帝的自私、霸道时,依旧对唐

兰亭集序导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知识积累】 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列坐其次 (2)是日也 (3)向之所欣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 修竹: 3. 列坐其次: 4. 所以游目骋怀: 5. 极视听之娱: 6. 信可乐也: 7.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 趣舍万殊: 10. 欣于所遇: 11. 快然: 12. 曾不知老之将至: 13. 及其所之既倦: 14. 感慨系之: 15. 向之所欣: 16. 以之兴怀: 17. 昔人兴感之由: 18. 临文嗟掉: 19. 喻之于怀: 20.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 其致一也: 五、一词多义 之 ①所之.既倦 ②以之.兴怀 ③夫人之.相与 ④极视听之.娱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或因寄所.托 ③录其所.述 一 ①若令一.契 ②其致一.也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夫 ①悲夫. ②夫.人之相与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死生亦大矣。 ②欣于所遇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默写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此地有,;又有,, ,列坐其次。 3、虽无,一觞一咏,亦。 4、是日也,,,,,所以,,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6、虽,,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7、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况,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改操:改变品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 A、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B、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C、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D、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汝等宜以为诫——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诫。 b)水火不与百姓交——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c)轨驻马待明——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d)人赖其利——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葚归还邻人,并借此 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b)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 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 徐雅帆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结合课下资料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解题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

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字音辨识) 癸guǐ丑修禊xì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 嗟悼jiēdào 会kuāi稽jī感慨系xì之 通假字: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 2、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文意。 ①词类活用 映带左右(名作动,围绕、环绕,) 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使……弯曲)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所以游目骋怀(动词作使动,使……游,使……骋) 固知一死生(数量词意动,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作名词) 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二)教学步骤。 1、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着于世的《兰亭集序》 2、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兰亭集序》导学案(附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体会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历程。 3、体会作者感叹人生苦短、时不我待较为积极的人生观。 4、积累本文的优美词句,并尝试运用。 二、时代背景导读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三、基础知识导学 (一)、文学常识 1、有关序跋” 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 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2、《兰亭集序》作者______ ,字_______ ,_________ (时期)琅邪临沂人。 有______________ 之称 (二八朗读课文,掌握下列重点词句: 1、给加点字注音,并翻译词句 会墮()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癸()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浪形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舍万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文嗟()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

第三单元 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作者的游踪来构思,我们可以按照文章段落的构成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并简要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鉴赏景物,体会情感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语句,其次分析景物特征,并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3.探明义理,把握意图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并不单纯是为写景,大多都会借写景或游历阐明一定的道理或寄寓明确的写作意图。阅读文章时,要重点把握体现义理或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也就是作者游览后的心得、感想。 4.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借助阅读分析,对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 第8课兰亭集序

在莺飞草长的季节,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圣地会稽,诗文相遇;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彩天地。只是俯仰之间,一切皆为陈迹,而羲之你,却用诗意书写自己。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你拿着毛笔,挥洒泼墨,传世的墨迹——《兰亭集序》,终于赋成,它也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王羲之(303~361),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善书法,有“书圣”之称。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气,屡屡召其为官,他都辞谢。初为秘书郎,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集会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

王羲之你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你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由此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由此知道了什么是博大。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强风潇洒地舞蹈。 名句集萃(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9)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学习目标】(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技能目标: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法。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表达的生死观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悠远的文思,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知人论世】 一、走进作者: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著有《王右军集》。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明确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三、文化知识: 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

《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法

《兰亭集序》教学案例——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 法 导读:《兰亭集序》教学案例 ——对朗读教学法的实践与看法 【案例背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案例分析将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 【案例题旨】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还很爱听老师这样讲。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试图转变文言文教学方法,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我把自己的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文言文五步朗读法”:初读,读准字音节奏;再读,读懂词义句意;三读,读出思想情感;四读,读来感悟体验;五读,熟读成诵。《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案例细节】 一、朗读教学设计: 第一次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第二次朗读: 自由诵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第三次朗读: 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

《兰亭集序》优秀导学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学习重难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学习方法】 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2. 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 序的体裁特点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

《滕王阁序》导学案_及答案

2.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5、正字音: 翼轸()瓯越( ) 台隍( ) 綮戟( ) 懿范( ) 襜帷()胜饯( ) 潦水( ) 俨骖騑( ) 崇阿()绣闼( ) 雕甍( ) 云销雨霁()孤鹜( ) 遄飞( ) 睢园( ) 邺水( ) 6、成语积累: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钟鸣鼎食】【云销雨霁】 【响遏行云】【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萍水相逢】【冯唐易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涸辙之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介书生】【高山流水】 课堂案 一、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释加点字词. (1) 襟.三江而带.五湖(2)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 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5) 宾主尽.东南之美.(6)序属 ..三秋 (7)披.绣闼,俯 ..雕甍(8)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9)逸兴遄.飞(10)穷.睇眄于中天 (11)天高地迥.(12)命途多舛. (13)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14)一介 ..书生

《兰亭集序》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 观。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 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 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那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对!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

陵了。此后传世的“兰亭”是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 中国人是形式美最发达的民族,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玉器、陶瓷、亭台、园林无一不表现中国人对形式美特殊的敏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美。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也许你们不知道的是,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在这里,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王羲之的文章,一同走进王羲之诗意的境界。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兰亭集序》复习学案

《兰亭集序》复习学案 编辑:王显军审核:吴福标 2018/11/22 复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挖掘文本作文素材,学以致用。 课前知识梳理 一、解释划线的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3、列坐其次() 4、信可乐也() 5、当其欣于所遇() 6、曾不知老之将至() 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8、不能喻之于怀()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0、齐彭殇为妄作()() 二、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夫人 ..之相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2.列坐其次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3.亦有感于斯文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足以极视听 ..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难点探究 一、一词多义 1.致(10年5考)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________________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________________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 (5)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________________ (6)专心致.志 ________________ (7)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学案

《兰亭集序》学案 自主预习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l-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临沂市)。因其在王羲之先后在东晋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后人亦称“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欢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2、资料链接 (1)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据传其真迹成了唐太宗的陪葬品),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2)文化知识: 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3)文体知识 “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是指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通常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类称为书序。另有一种为因文人雅集时的诗作集结成集后而为之作的序,被称作宴集序,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即为集会兰亭的文人所作诗的序文,而且对聚会情况作了生动的描绘,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想。《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二、词句积累 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癸.丑修禊.兰渚.激湍.流觞.游目骋.怀晤.言趣.舍万殊齐彭殇.会稽 ..感慨系 ..之若合一契.蕲.曾.不知老之将至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

《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并背诵全文。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诗意栖居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的情感。 (第一学时) 【知识积累】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2、《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本文大致是作者在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那是封建主义达到鼎盛的时期,国力最强,民族自信最强,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李白又是一个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的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3、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风格(豪放飘逸)。 【学习过程】一、活动一:吟咏诗韵,朗读成诵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逆旅(nì,迎接。)秉烛(bǐng,拿着,握着。)琼筵(yán泛指筵席。)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2、再读,体会韵律美。 二、活动二:疏通文意,交流释疑 翻译下列句子: (1)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1)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何况温煦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唤我们,大自然把美好的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3)诸位弟弟才智出众优秀,都有谢惠连的才华。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4)摆开丰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大家飞快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之下。 三、活动三:合作赏析,品读课文(三读,体会情感)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表达什么意思

《兰亭集序》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立意不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本案例分析本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 【案例题旨】 对于文言文教学,一般都以讲解为主,不太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的重点就是要求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虽然稍显枯燥,但是学生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故而课堂效果也挺好。但这种讲解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彩和美,故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试图改变文言文的一般教学方法,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 【案例细节】 一、朗读教学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 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二、课堂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步朗读学习《兰亭集序》。首先大家先听我范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断句错误。(听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听完我的示范朗读,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 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huìjī)读成(kuàijī)。是怎么回事? 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我读的是(kuàijī),会稽作地名时读(kuàijī)。还有疑问吗?请举手? 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夫”的读音,我没听清楚,您能告诉我吗? 生3:念fú,夫是引起下文的助词,只能念fú。 师:对,很正确,那么这一句该怎么断句呢? 生4:应该读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对,谁还对本文其它语句断句有疑问的? 生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该怎么断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