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陆永华1 潘华君2

(1.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000 2.宜兴第一中学江苏宜兴)

1.由网传“物理神器”——小滑块谈起

“有一神器,外形可忽略、体积可为零;飞天遁水,无往不利;坚如磐石、滑洁如丝;必要的时候它可以带电、也可以突破引力、甚至可以光速行进!它折磨了几代莘莘学子,我们为它痴狂不已,它就是传说中的——小滑块!”这个网络流传的“物理神器”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目前考试评价的重要载体——物理试题的缺陷: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脱离实际物理情境,没有评估出学生的真正能力,而仅仅说明了教师的期待值和学生的产出值之间的差距。比利时著名教育学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认为,这种评估方式容易造成“功能性文盲”现象,即学生的学习太理论化并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力运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认知心理学中关于“情境认知”的研究表明,认知活动具有情境关联性,即特定“情境”或“场合”不仅能够决定学生对事件意义的理解,还能影响学生的知觉内容及学习方式,并对记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情境化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2.物理试题的情境化

心理学中的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即情境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质。罗日叶认为,一个情境主要由“支持工具”和“命令”两部分组成,支持工具是一组呈现给考

生的物质因素,命令是从既定的支持工具出发,明确向考生

提出的一组答题指示。结合我国物理习题现状,物理情境化

试题是指将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与真实问题情境有机融

合,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是介于“原始物理问题”与经过简化和抽象后的“纯物理问题”之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殊类型试题(如图1)。

3.高考情境化试题的简析

教育测量学认为,真正对知识的较高层次的运用是在新情境中对相关原理的运用。情境化试题有别于经验类型试题(无法形成解题障碍点,例如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可解决)和方法类型试题(一般在解题过程的中后端形成解题障碍点),往往在解题前端形成障碍点。在考查内容基本保持稳定且考生群体存在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备考的情况下,情境化试题对能力的测评更为全面准确。在情境化试题解决过程中,所呈现的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情况及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科学方法和能力、情境化试题本身所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新课改中的三维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命题的基本思路,构建命题的基本范式,为提升命题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考中采用情境化试题,能够较好地体现我国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情境化试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进一步提高,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

3.1高考试题设置的情境基于考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试题情境材料的甄选应基于考生解决的可能性,考虑到考生的熟悉程度、可理解性以及考生的潜在水平,使其处于考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防止情境过于熟悉导致试题的功能可能退化为考查考生简单的记忆,又要防止试题的情境信息特征与考生实际经验的差异偏大、情境过于新颖而导致考生“没有思路”。因此,应基于考生认知发展水平设置适恰的“既熟悉又陌生”试题情境。

例如某高考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2)。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①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②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

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

0θ,若0θθ≤,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

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0tan θ。

试题表现为“生活化情境、学术化描述、数学化思维”,基于考生的生活认知设置“滑动头拖把”的情境,考查共点力平衡的基础知识,起点低,但落点高,有利于考查并甄别不同层次的考生水平,例如部分考生对题中“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缺乏真正的理解,认为只有竖直用力才不能推动拖把,而用过拖把的考生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体验获得重要的解题信息。试题情境设置引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实践意识。

3.2高考试题设置的情境中传递积极价值

试题情境所呈现的背景不同、给考生的命令类型不同、赋予情境目的等不同,都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考试题设置的情境应尽可能传递积极价值。例如某高考题创设的情境导引:“超导现象是20世纪人类重大发现之一,日前我国己研制出世界传输电流最大的高温超导电缆并成功示范运行”,无形中增强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投身科技,并给考生传递一种正能量。

3.3高考试题设置的情境呈现方式多样化

试题的情境材料有很多种类,文字材料、各种数据示意图、原理图、结构图、数据表格、实物照片等都是常见的呈现形式。例如某高考题:“以漫画形式呈现中

国式过马路及马路

口平面示意图(图

3)”,“喷墨打印机的

简化模型图4”,“图

5伽利略1604年做

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

角的三列数据表”等。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提高试卷

卷面设计科学性,使卷面整体协调,增加试卷的亲和性,减少考生的文字阅读量,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试题情境材料以不同形式呈现,可以使某些方面偏强的考生不会太讨巧,某些方面偏弱的考生也有机会弥补其薄弱环节,并促进考生关注提升处理多种信息材料的能力。

4.物理情境化命题的商榷

4.1避免出现伪情境

伪情境是指命题过程中只是换一种方式提出学生已经熟悉的某个老问题。情境化命题面临着问题设计的挑战,应体现“能力立意”作为问题设计的主导方向,以防止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不良导向。

例如:如图6,倾斜雪道的长为25m ,顶端高为15m ,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

水平速度s m v /80=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

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过程外

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圆弧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

题干条件虽然在表面形式上联系了“滑雪运动”物理情境,提供了完美而详细的数据,实际上并没有为考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使研究缺乏原始生态性,考生解答时,不会关心

题中的滑雪运动员是男是女,甚至“人”在此处也成了物体的代名词而已,与“滑块——斜面”类典型习题无异。

4.2避免情境材料与解题所需信息分离,情境空洞、虚假等形式化误区

很多物理试题都是抽象物理问题,尝试在试题中融入一些具体情境,容易出现情境材料与解题所需信息分离“两张皮”,情境相对空洞,甚至虚假等形式化的误区。

例如:美国科学家Willard S.Boyle 与George E.Smith 因电荷耦合器件(CCD)的重要发明荣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CCD 是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的传感器。下列器件可作为传感器的有( )

A .发光二极管

B .热敏电阻

C .霍尔元件

D .干电池

选项中的4个器件都是考生较为熟悉的,与情境材料无因果关联性,考生无需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情境,直接根据选项来判断哪些器件可作为传感器即可,情境材料与解题所需信息分离。

又如: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竖直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2

10/m s )( )

A .10 m

B .20 m

C .30 m

D .40 m

本题中的情境设置有虚假之嫌,日常生活中的枯井中,一般都生有杂草、堆有杂物等,丢进的石子不一定能发出清晰能辨的落底声,而且题中“不计声音传播时间”易于导致学生思维不严谨缜密,疏于实际运用,有故意迎合情境创设之意。

4.3避免试题情境化程度过高,威胁情境化对试题的效度

情境化是影响试题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题的情境化增加了试题的信息量,给考生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未经加工或抽象的复杂情境,使试题中所蕴涵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更加隐蔽,若试题的情境化程度过高,则影响考生挖掘情境问题内在的深层次表征,从而影响考生对解题模型的建立及解题路径的形成,导致情境化降低试题的效度。

例如: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成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 和4m 。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把笔竖

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7(a );②

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1h 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

如图7(b );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

端距桌面最大高度2h 处,如图7(c )。设内芯与外壳间的撞击力远

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试题提供的情境是考生“耳熟能详”的课间小游戏,被命题者捕捉并操刀命制,不失为一道好题,然而得分较低,原因在于考生对情境中笔的部分构件形状、部分构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二阶段中外壳与内芯碰撞时“粘合”方式等转化提取物理常规模型较为困难,即对考生而言,涉及笔的结构及运动的情境化程度较高,直接影响考生对解题思路的形成,造成了解题障碍。

试题情境中出现的“陌生名词”,有时候也会影响考生的顺利解答。

例如: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环绕“日地拉格朗日

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8所示,该

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处于该点,在几

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

( )

A .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 .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C .向心力仅有太阳的引力提供

D .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

部分考生不知试题和图中情境“日地拉格朗日点”为何意,强迫性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能做出表象反应的该语词上面,形成障碍性思维反应。

4.4避免情境对学生产生显著差异性影响

在命制情境化试题过程中,应给考生提供真正的靶向情境,能激发考生对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联结,其中,情境的呈现方式是否对考生具有“新颖性”,不同的个体考生都是相对而言的,而试题情境对考生的“新颖性”程度,是考生是否有解题思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网上流传的情境试题:在一次电子竞技游戏比赛中,蓝色方的披甲龙龟追赶还剩“一丝血”的红色方龙女,已知龙龟只有用“动力冲刺”的魔法值,并且召唤师技能都进入冷却时间,他以初速度为4/m s ,加速度2

0.8/m 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时间为3s ,之后保持这个速度向前滚动4s 后停止;龙血武姬同时使用“烈火燎原”瞬间将速度提升为6.4/m s ,并以20.7/m 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速度回落到4.3/m s ,并且他们之间的初始距离为8m ,7s 内追不上就会放弃击杀,求:(1)披甲龙龟与龙血武姬之间的最大距离;

(2)披甲龙龟能否追上并击杀龙血武姬?

笔者试探性给学生抛出此题,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显得“云里雾里”,而打过该游戏的男同学则表现的很兴奋,乐于尝试解答试题。可见,由于试题情境牵涉地域经验、性别经验、考生经历与体验等的差异,有可能导致命题对城市与农村或男女考生产生不公平。

对此,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和英国APU 测试的试题情境设置具有借鉴意义。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科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把科学情境分为三个层次:个人的(自我、家庭和群体)、社会的(社区)和全球(世界范围内的生存),又将这些科学情境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健康、自然资源、环境、危害和科技前沿等五大领域,三大层级和五个领域相互交叉,形成了一共15种科学情境。英国APU 测评试题情境主要分为三类:与科学有关的,与其它科目有关的,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考查。这种方式可有效避免考生因某一情境新旧偏差而带来的测评误差,有利于考查不同情境下学生的能力表现。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要求的能力之一,而试题情境化正是检验学生运用物理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物理视角认识科学、社会、生活生产方面的问题,把目光从狭窄的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情境化命题在试题改革道路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均兵.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情境化命题思想的启示[J].中国考试,2013(6)

[2]张警鹏等.高考试题难度的因素分析及难度控制[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3]雷新勇等.试题命制的理论和技术[J].考试研究,2008(4)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情景创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综合试题)中创设情景 1.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事喻理”的目的,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 2.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探究。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与教有效的结合。 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他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的体验,“用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使学生在物理课上形成很强的“主人翁” 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是每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4.综合试题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由此综合试题具有文字多(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数学学科结合紧密,解题难度大。由于各方面能力要求高,因此在综合试题的复习课上呈现的状态是:教师卖劲的讲,学生费劲的听,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时:拿到试题后读不懂题——情景无法再现;解题无从下手——规律、公式不知如何应用,没有解题技巧;盲目主观臆断——思维定式。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创设情景----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 1.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对策

从情景式命题到情景教学

从情景式命题到情景教学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吴庆华 仔细翻看近几年各省市的历史中考试卷可以发现,中考命题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少了很多直接式的 设问,而代之以大量的情景式命题。以往的命题形式大多是直接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命题 形式固然简单,直奔主题,但形式过于单一。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所谓情景式命题,即在试题中使用各种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情景之中,在情景中 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情景资料,根据情景的提示找出问题,从而解答题目。情景式命题丰富了试卷形 式,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而且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考 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研究情景式命题,特别是研究试题中创设情景的形式和技巧,可以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启示,从 而使得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目前情景式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图片为情景进行命题 2010 年各省市的中考历史试卷在试题中都大量地运用图片来命题,比如,2009 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 卷使用了 23 张图片,2010 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卷中共使用了 15 张图片。没有使用图片的试卷几乎没有, 而且几乎每一种题型中都能看到图片。试题中使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使得整个试卷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生 动,一改中考试卷以往单调枯燥的风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解题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可 以说,使用图片来命题已经成为中考历史命题的一种趋势。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试题中利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辅助型作用,这样的图片只是将试题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 不影响解题,不看图片也可以答题。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比如,(2009 年·无锡)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 筑物(见右图)。1839 年 6 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 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作为标志性建 下令销毁了收 是( )
A.关天培 C.林则徐
B.左宗棠 D.邓世昌
二是题干型作用,这样的图片直接被命题者作为题干使用,以图为题,考查的历史知识点也包含在图 片中,这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图片,从图片中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说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才能解答题 目,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加了试题 的灵活性和难度。厦礴恳蹒骈時盡继。 比如,(2009 年·河北)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1/5

盘点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

盘点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 新高考情境化试题命题背景 情境是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实现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才能确保改革设计目标的落实落地。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高考语文试题情境主要有以下3种。 4.1 个人体验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是指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自主写作实践,强调在各自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应用情境。 4.2 学科认知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是指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的具体过程。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突出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4.3 社会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是指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基于语文学科特有的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参与社会实践的语文核心素养。——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新高考情境化试题金题汇编 一、立足于作者创作风格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命题示例】 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二、立足于业界鉴赏评价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阳朔县外语实验中学管德禧 物理教学情境是指在物理教学中,作用于学习主体,使之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并激活物理情境思维的环境。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只是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是现实场景或生活材料,也可以是科学问题或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方式适时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优化,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本文通过《大气压强》的教学,谈谈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教学中,从上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新课的引入至关重要。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我通过演示新、奇、趣,甚至险的实验来引入新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探索物理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两支试管,一大一小。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一点,若到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感到好笑,认为肯定是小试管掉下来。此时,老师做出一个接小试管的姿势,但结果是,水流出来的同时,小试管向上进入了大试管中。这一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和质疑:为什么水压在小试管上,小试管不会掉下反而上去呢?这一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也使学生认识到了原有观念的错误,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地调整、重组认知结构,使学生进人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然,在情境的创设中,还可以用一些故事、图片、漫画、先进的多媒体等来引入新课。不管以什么方式引入,都要注意情境的趣味性、冲突性。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引入新课后,如果教师把学生当作“容器”,满堂“灌”,即使新课的引入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分析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分析-校长管理论文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分析 芮宏军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皇冠,不仅是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锻炼高中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高中生的物理基础都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存在各种问题,根据高中生的学情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出视野开阔、求新求异、敢于突破、灵活睿智的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情境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本文拟从强化个性体验等角度,提出了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差异,形成个性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情境培养阶段,可以遵循基础、扩展、创意的步骤逐渐提升情境设定层次。对于基础情境层,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参加,对于扩展层,则通过有效的引导,使高中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进而完成任务。对于创意层情境,由于一般的高中生很难完成,所以教师要给高中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让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真实能力进行选择。在每个层次的过渡阶段,教师要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探索热情,尽量鼓励高中生独立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刻意制造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即使是教材中原有的习题,也要以高中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进行取舍,不能对高中生学习能力进行强制性提升。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在教学中引入过多纯理论性知识,容易让高中生在学习上产生倦怠感和厌学情绪。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利用公式进行实践,在习题中掌握这些公式定理。只有有针对性地利用公式,高中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激发,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强化感性认知,建构主动学习情境 高中生的学习情境和高中生的内在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内在需求能够激发高中生的认知积极性,一旦高中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对活跃。由于高中教学的特殊性,在物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重新唤起高中生的学习情境,使高中生被动学习物理的情况得以改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授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坐公交车的事例回忆一下,在公交车突然启动的时候,身体是静止不动、向前倾还是向后倾的呢?在汽车突然停止的候,身体又会怎样运动呢?生活中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从而顺势引出新课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 三、构建实践情境,强化个体认知 开展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高中生的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生情境培养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实践情境的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例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在选取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时,就要注重整个实验过程的知识性和可操作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动手能力合理地安排。老师的责任就是把一般常识讲解明白,比如器材仪器的性质,使用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流程和实验目标,然后把整个实验过程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能使实验按部就班地展开,从而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有序、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总之,情境构设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情境培养不可能

物理教学如何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

物理教学如何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 物理新教材,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资料,新教材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强化了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同时根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处于较低阶段的生理特点,又适当地淡化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体系,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教师创造性的空间。但为何学生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依然感到物理难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通过调研发现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物理学中的“有趣成份”去吸引学生。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从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要求自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努力在“兴趣”上做足文章。那么如何才能长久有效地维持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呢?我认为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想象、注意、兴趣等各种心理活动积极作用的过程。所以情境教学法只有遵循各种心

理现象运作的规律来创设情境,才有可能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那么如何围绕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呢?下面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是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新课的导入就是在学生与新授课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进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入精彩,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进入问题情境,这对该堂课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手段、创设精彩导入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必要的铺垫。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一节时,首先在多媒体上呈现一组画面,一名男士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滑雪的情景,从生活化的情景入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很平的雪地留下很深的划痕,并且滑雪者穿的滑雪板很宽的,为什么?让学生观察之后再思考原因,迅速激发了他们想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的欲望。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问题的主动性与迫切性。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浅论物理情境化命题 陆永华1 潘华君2 (1.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000 2.宜兴第一中学江苏宜兴) 1.由网传“物理神器”——小滑块谈起 “有一神器,外形可忽略、体积可为零;飞天遁水,无往不利;坚如磐石、滑洁如丝;必要的时候它可以带电、也可以突破引力、甚至可以光速行进!它折磨了几代莘莘学子,我们为它痴狂不已,它就是传说中的——小滑块!”这个网络流传的“物理神器”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目前考试评价的重要载体——物理试题的缺陷: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脱离实际物理情境,没有评估出学生的真正能力,而仅仅说明了教师的期待值和学生的产出值之间的差距。比利时著名教育学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认为,这种评估方式容易造成“功能性文盲”现象,即学生的学习太理论化并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力运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认知心理学中关于“情境认知”的研究表明,认知活动具有情境关联性,即特定“情境”或“场合”不仅能够决定学生对事件意义的理解,还能影响学生的知觉内容及学习方式,并对记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情境化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2.物理试题的情境化 心理学中的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即情境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质。罗日叶认为,一个情境主要由“支持工具”和“命令”两部分组成,支持工具是一组呈现给考 生的物质因素,命令是从既定的支持工具出发,明确向考生 提出的一组答题指示。结合我国物理习题现状,物理情境化 试题是指将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与真实问题情境有机融 合,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是介于“原始物理问题”与经过简化和抽象后的“纯物理问题”之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殊类型试题(如图1)。 3.高考情境化试题的简析 教育测量学认为,真正对知识的较高层次的运用是在新情境中对相关原理的运用。情境化试题有别于经验类型试题(无法形成解题障碍点,例如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可解决)和方法类型试题(一般在解题过程的中后端形成解题障碍点),往往在解题前端形成障碍点。在考查内容基本保持稳定且考生群体存在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备考的情况下,情境化试题对能力的测评更为全面准确。在情境化试题解决过程中,所呈现的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情况及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科学方法和能力、情境化试题本身所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新课改中的三维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命题的基本思路,构建命题的基本范式,为提升命题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考中采用情境化试题,能够较好地体现我国高考考试说明中“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情境化试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进一步提高,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 3.1高考试题设置的情境基于考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试题情境材料的甄选应基于考生解决的可能性,考虑到考生的熟悉程度、可理解性以及考生的潜在水平,使其处于考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防止情境过于熟悉导致试题的功能可能退化为考查考生简单的记忆,又要防止试题的情境信息特征与考生实际经验的差异偏大、情境过于新颖而导致考生“没有思路”。因此,应基于考生认知发展水平设置适恰的“既熟悉又陌生”试题情境。 例如某高考题: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2)。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①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②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

张开:情景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

张开: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高考启动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改革。新一轮高考改革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提高科学选才能力,助力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语文是受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考科目,自2014年《实施意见》颁布后,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一直探索适合考查关键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在阅读和表达的多个考查板块中设计了情境化默写题、篇章语用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等。这些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试题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考试内容改革,也体现出未来考试改革重视情境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从对教育教学引导的角度看,情境化的试题设计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性质相呼应,能够积极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又一重要的研究取向。在20世纪60、70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认知革命后,出现了与建构主义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学习理论研究的巨大转型,也创造出一个学习理论的新时代。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成为情境认知领域的开创性与指导性之作。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的。“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情境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语言描述”、“计算机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模拟场境”、“现实情境”、“问题提出”等类型。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列女传》中也记载着孟子的母亲“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国外,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教学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记载了教师把爱弥儿带到大森林辨别方向的实例。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均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学表明:物理就在我们的身

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这种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即唯有将物理与生活结合起来并且重视物理的实际应用才是学好物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向老师们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由、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将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研究汽车的行驶安全问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路上两辆小汽车追尾了,交警通过测量刹车的痕迹,就知道司机有没有违法交通规则。那交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者的学生好奇心,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19-08-22T15:24:55.94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作者:黄和掌 [导读] 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黄和掌(广西隆安县隆安中学物理组广西隆安 5327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尝试着将情境教学运用到课堂中。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学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27-01 一、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意义 物理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①通过学生对物理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③通过启发学生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开放型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引导和激励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物理应用的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的思维和认识总体来说倾向于直观性和形象化,充分利用直观性和形象化的方法进行物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下进行的。只有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经验及表象的重组,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利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因此,创设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恰当的物理情境的创设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合适物理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物理情境实施的原则 (1)围绕特定的物理知识点,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物理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方法,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 (2)情境创设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物理思维的发展特点。物理情境的创设应该与学生的物理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应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情境创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发展性和趣味性。也就是说所创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该富有探究性,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在内容与问题的信息量上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广泛的思考。 (4)情境创设要尽可能地真实,贴近学生的实际。物理情境的创设应该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不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且在解释物理情境的相关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过多。 (5)情境创设要激发认知冲突。创设物理情境应该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需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从而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问题意识。 (6)情境创设要注重教学的实效。创设物理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切忌哗众取宠,不讲实效。 三、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创设物理情境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游戏或模拟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游戏创设的情境保证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2.通过讲故事创设物理情境 通过给学生讲一些生动的寓言故事或名人故事等,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物理课本中《物体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一次,有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走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将心爱的宝剑掉进了水里。本来好心的船夫愿意帮着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却不慌不忙,用一把小刀将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并且说:“不用了,等到船靠岸以后再从这里捞吧!”船靠岸后,他才让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地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于是学生的大脑中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他能捞到剑吗?(肯定不能),他为什么捞不到宝剑呢?(学生带着疑问,然后教师便可引入物体运动的概念了。) 3.通过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对于生动形象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一优势以及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并且在演示过程中激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更加有吸引力,更加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实验来创设情境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4.通过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微观的、细小的;或者是宏观的、庞大的。对于这些微观或很庞大的抽象物的理现象和规律,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支持,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经过图形动画文字、声音影像等处理,以一种逼真模拟的方式,将静态变为动态,对微观或者宏观庞大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实现新一层次知识的自我建构。 5.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学生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利用这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结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教师已经由新课程理念的

备战语文高考名师指津: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大盘点

备战语文高考名师指津:诗歌鉴赏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大盘点 一、立足于作者创作风格 登九峰楼寄张祜 (唐)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命题示例】 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二、立足于业界鉴赏评价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命题示例】

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诗歌前三联写眼前之景,无一字写海棠,直至尾联才写故乡海棠,呼应诗题。②前三联所写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尾联诗人却说自己无心欣赏,并点明原因,进而抒发故园之思。③明明是诗人远离故园,宦游他乡,辜负了家乡海棠,但诗人却说故园海棠“负先生”,想象奇特,看似无理,实则情深之至。 三、立足于文本技巧探究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命题示例】 本诗首联说数年“谢浮名”,尾联又说万里来“献书”,这样表达矛盾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不矛盾。理由如下:①从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来看,诗人自然希望能求取功名,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故“献书”是他伸展抱负的必然之举;②因事被贬,实出无奈,求诉无门,只能向好友韦使君和李明府“书情”,内心充满着委屈与怨愤;③“数年湖上谢浮名”只是被贬后故作旷达之举,其“竹杖纱巾”的隐者装束也是做给外人看的,诗人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和提携。 五、立足于文本对比鉴赏 众人

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11-11-07T15:01:42.9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赵艳平 [导读] 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昂,例如,讲“重核裂变”时,介绍我国科学家邓稼先研制两弹的故事。 陕西省榆林市第八中学赵艳平 适当的教学情境设计可以使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更有效的提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呢?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及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以灵活多变的引课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课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当的引课方式,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昂,例如,讲“重核裂变”时,介绍我国科学家邓稼先研制两弹的故事。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产生了探求“为什么”的欲望,点燃了求知的火花。又如,在进行“阿基米德原理”这一内容教学之前,可以先介绍阿基米德本人的生平事迹,再以故事形式介绍阿基米德在洗澡过程中忽得灵感,领悟并最后研究得到这一原理的本质。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使教学更具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也更深刻。 2. 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景中。例如,讲“透镜”时提问:近视眼配戴的镜片和远视眼配戴的镜片有什么区别?患近视或远视的病人配戴相应的眼镜后为什么能提高视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聚精会神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又如,“既然浮力大小跟物体质量有关,为什么小小的石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万吨巨轮却能安全在海面上航行呢”?从而使学生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再适时展开对比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以说明解释,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要远比未作任何提问、直接进行实验的效果要好得多。 3. 利用改错创设教学情境 在习题课引入时,抓住物理学习中妨碍学习概念形成和规律运用的常错问题,编制改错题并由此促使学生顿悟,激起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的认识有以下错觉:认为“热的物体热量多,物体质量越大热量越多,内能越大的物体热量越多……影响了正确概念的形成。通过辨别改错,让学生激烈辩论,从而弄清原因,理解透彻。学生的疑难得到解决,对后面的学习就充满信心。 4. 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对不同的物理教学过程都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演示实验。例如,在研究“玻——马定律”中,先演示U形管两边带颜色的水等高后,提升或下降U形管自由端,两边便不再等高。这样的引入增加了听课的乐趣,学生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引起了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自然就生动活泼。 二、教师以课堂教学艺术创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 利用生动风趣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里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快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效应。教学生动风趣,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重力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说:“那还不赶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 2. 利用课堂形式多样化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课可奖励提前完成实验的学生再选做一个或几个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和观察。对有些教学内容的讲解可由封闭式课堂变为开放式课堂。新授课不局限一种授课模式,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教具、挂图,鼓励学生动手、讨论、争辩、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习题课,可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剖析思路,类比归纳,总结规律。课堂具有浓厚的民主气氛,可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利用丰富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容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在40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还有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的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神情显露及时调控,通过眼神、表情、语言、手势等,对每个学生都赏识和鼓励,使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因材施教,善待学生,从学生内心激发热爱物理课和物理教师的情感,形成巨大的“向师力”,让这种学习兴趣转变为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行动。 4. 利用创造成功创设教学情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免有些学生答不出产生自卑感。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

情境化命题

情境化命题 新课标改革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在旧课标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分析和综合的产物,地理学科提出了四点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同时还提出了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将学生的水平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用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水平2和水平4分别作为合格性考试以及等级性考试的标准,水平1和水平3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就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来说,新课标给了一下几点建议:1、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2、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框架;3、提供标准参照的、具有实质内容的结果反馈。 在上述建议的第2点建议中又分为三点内容分别为: (1)测试内容 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地理1和地理2要求为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选挥性必修要求为准。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 (2)具体任务 确定具体任务时要突出地理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运用。例如,对“地理特征与差异”-类内容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对“地理过程与变化”一类内窑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括与趋势预测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在设计表现水平的具体任务时,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探究方法与技能运用水平为目的,设计具休任务。 (3)试题情境 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 在各类“情境”中,包括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及地理学术情境。为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即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性的现实情境之中。 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拓宽素材来源渠道,而不只局限于学科渠道;材料加工注重“鲜活”,淡化“专业’痕迹;对于气学术性情境,注意表达的通俗性,使之向生活化情境化转化,既隐含内在学科逻辑,又贴近学生生活;要在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表现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注意给予必要、充足信息,据此设计明确具体的问题,用于测量不同素养水平学生的表现。 选择学科内容-确定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对具体任务的完成水平进行描述,是把握测试内容、具体任务和情境的基本路径。当需要考查的测试的内容选定之后,要具体说清楚学生在何种复杂程度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哪些学科化的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其行为分别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水平。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什么是情境化命题? 情景化命题,是将一个试题放入一个生活中的情景中,让学生对一个“生活

浅谈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摘要:“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 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物理 教学情境是激发、维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物理新教材,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一系列有趣的 资料,新教材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强化了概念和 规律的生成过程,同时根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较低级阶段的生理特点,又适 当地淡化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体系,给了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空间。但为何学生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依然感到物理难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通过调研,我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 用物理学中的“有趣成份”去吸引学生。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从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要求自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努力在“兴趣”上做足文章。那么如何才能长久地、有效地维持学 生学习物理的“趣味”呢?我认为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 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 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情境中的“境”指教学环境,“情”是指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感情。有位名师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意思是盐只有溶入汤中,才能被人们吸收,知识也只有融入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才会吸引人情趣盎然地去学习。所以教学情境的本质就是一种优良的教学环境, 这种环境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多媒体的 运用等等。这种环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想象、注意、兴趣等各种心理活动积极作用 的过程。所以情境教学法只有遵循各种心理现象运作的规律来创设情境,才有可 能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那么如何围绕中学 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呢?下面谈谈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 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是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重要前提。在物理学习中,只有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深刻,才会更富有创造性。新课的导入就是在学习者与新 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与愿望,自然地进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入精彩,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进入问题情境中,这对该堂课的成功起着关键 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手 段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必要的铺垫。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 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例如在讲《行星的运动》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从地 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讲起,从火烧布鲁诺到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位置的观测记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