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景颇族织锦图案的装饰图形语言

景颇族织锦图案的装饰图形语言

景颇族织锦图案的装饰图形语言
景颇族织锦图案的装饰图形语言

景颇族织锦是景颇族服饰文化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我们探寻景颇族文化,识别景颇族最直观最重要的标志,在景颇族的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景颇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缩影。景颇族织锦图案主要用于筒裙、毯子、挎包、护腿、包头、祭祀毯上,现代人也将织锦纹样用于了现代的配饰中,比如钱包、挎包、围巾、披肩、鞋子、领带上。景颇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织锦图案文化,一条妇女的筒裙,凝结了无数景颇族的聪明智慧,是景颇民族手工艺文化的艺术精髓。织锦在图案的语言、图案的逻辑、图案的时空、图案的意蕴等方面塑造出其独特之美。

景颇族织锦图案的语言之美

沟通是所有语言的终极目标,和其他视觉语言一样,景颇族服饰织锦图案无声地在履行着交流与传达的责任。景颇族在织锦中将美学与实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具有寓意的符号、绚烂的色彩、独特的构成、丰富的肌理等形式要素构建了具有多样的图形图案语言。

符号——景颇族的图案主要取材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我们日常所见到物,或所目睹的自然现象,这些经过人的加工创作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符号。织锦图案基本都是几何图案,经过抽象后形成了特殊的几何图形语言,南瓜子纹、蕨菜花纹、罂粟画纹、藤蔓纹、眼睛纹、螃蟹纹、在经纬线的穿插交织中形成了景颇族特有的图形图案符号,这些符号被景颇族妇女一个个组合起来,一条筒裙中甚至用到了三四百个图案符号,这些符号经过历史的变迁仍然鲜活地跳动着,被一代代流传下来,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凝神看一个个的符号,想象着景颇族妇女设计创造的过程,或神秘、或趣味、或凝重。

色彩——织锦常用红色、黑色二色为主要色调,整个给人的感觉极为地沉艳富丽,红与黑的搭配始自远古人类对在黑暗中燃起红色火焰时的强烈而简单的印象。黑色象征着神秘莫测,红色代表着征服自然的力量。织锦红底黑纹,色调沉着厚重,只用这两色已经觉得很丰富了,使得明亮蕴于含蓄中,庄重、浑厚、富丽,别具一格。再配上少量的鲜艳的黄色、绿色、蓝色等纯色,感觉似美丽的彩鸟飞过,点缀着整个色彩一下子活跃飞舞起来,耐人寻味。

构成——点是一切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单位,景颇族图案有点饰的连续排列形式,它们以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形式组合排列。景颇族织锦中的“花母纹”,是由菱形为基本形构成的,它形成了景颇族图案构成的基本骨架,因此也称之为“花之母”,即是变化万千的花纹之根本。景颇族筒裙图案中菱形图案就是由“花母纹”中菱形构成中演变而来的,菱形在景颇织锦中运用较多,图案连续排列、层层展开,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组合起来的线性装饰中,一系列所谓

“已”形图案组合弯曲形成连接的连续重复图案,这个富有节奏的变化发展中奇妙有趣的一种尝试。

肌理——景颇族织锦、服饰上由各种肌理组成,不同的肌理编织出景颇族不同的审美倾向。景颇先民为御寒学会了种棉、纺棉、取麻、纺麻,用棉、麻捻成线,材料采用原生自然纤维,质感厚实、耐用,色彩和谐。景颇族逐渐还学会了染色,挖来一些野生植物,切碎后倒进锅里同白线一起煮。不同野生植物,染出了不同颜色的线。大致有红色、蓝色、黑色、黄色。景颇族掌握染色技术历史很悠久。很早就用紫梗、龙卡(山里的一种草根)染红色,用名叫木塔兰的野生植物染蓝色(多染几遍便成蓝黑色),用名叫教灰的野生植物染黄色,用“格桑”树皮染咖啡色,还有绿色、玫瑰色、谷

色、青莲等色也都是就地取材自己染的。景颇族在织锦中还会加入纯植物作为线,一中景颇语名为“瓦目代斑”的植物经过加工直接织入织锦中,经过几代人的使用,这种植物仍然散发着它的光芒,只是这种技术现代人已经做不出来了。景颇族在挎包上点缀颗粒状植物或贝壳类的作为装饰。在景颇族妇女的衣服上也配上了大量的银器作为装饰,各种植物、贝类、银饰类的肌理混合,产生了无数的肌理,琳琅满目,使得景颇族的织锦服饰文化成为一朵永不凋零的艺术之花。景颇族织锦图案的逻辑之美

景颇族织锦图案在经线、纬线的交织中,通过X 、Y 两轴的相交关系,撑起一个具有横向、纵向的信息空间,假如我们把这些图案符号看作是一个充满丰富纹样的万花筒,那么,经过在织锦的景颇族妇女不同角度的旋转,这些纹样将会生成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呈现不同的组合形式,得到千变万化的结果,所以说景颇族的图案体现了强烈的逻辑结构之美。

景颇族在织锦中本能地接受了垂直式、水平式或斜式排列方法。景颇族筒裙、挎包图案扩展增加产生了垂直式——或者转向斜面的、水平式——条纹图案。两个、三个或四个连续不断的线条中间留下空隙,这些间隙要么保持空白,要么用点、十字形、菱形或锯齿状纹饰标记增添装饰。图案朝相反方向画出呈对角线交叉的两种系列平行线,将图案划分成菱形,划分出来的各个部分则填入景颇族特有的图案符号,如眼睛纹、老虎纹等。

景颇族织锦多出现直线式条纹作为基本结构,在此结构中再穿插图案符号:

(1)直线式带饰结构的类型。景颇族筒裙图案中按照有规律的间隔,重复一种颜色或彩色条纹,就会自动产生一种双线带饰图案,在这样的编织过程中,留作空白的空间形成了与第一组条纹相互交替的又一组条纹;

(2)直线式条纹的纵向分割。当直线式的结构产生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横向的分割,在大多数筒裙中都出现这样的结构。在分

景颇族织锦图案的装饰图形语言

文/黄

景颇族织锦是景颇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图案符号、图案色彩、图案构成、图案肌理几个部分阐述景颇图案的语言美,尝试解构景颇图案的逻辑联系,寻找图案的时空交融性和会意景颇族图案背后意蕴的深意,希望从各位方面阐述景颇族图案的丰富多彩,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

景颇族灿烂的织锦图案文化。

理论艺术空间/ART SPACE

/142

割的部分又运用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构成方式组织图案,使得图案变化层出不穷,遵循了图案构成的形式法则;

(3)直线式条纹的横向分割。在整块的景颇织锦筒裙中不仅包括了纵向的分割,还加入了横向的分割,横向分割也遵循了构成的形式法则,还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分割后部分结构的改变,有了更加明显的点、线、面的结合构成,对比更加强烈了。

景颇族图案的时空之美

景颇族的织锦图案是一种极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中,时间被空间化了,空间也被时间所分隔,时间与空间之间相互共生又相互作用。在一幅织锦中,景颇族妇女把景颇族的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中日常见到的植物、动物加以抽象化、几何化、信息化,将这些现实与美丽的神话传说同时编织在了同一个舞台之上,通过时空的调度、情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造就二重性的多维空间。同一舞台上,众多视觉符号在有形或看似无形的X、Y两轴之间变幻、跃动,代表着自己的象征,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共同营造出一个多维、神奇而曼妙的视觉时空。

景颇族织锦的美在时间上的交融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景颇族的织锦经历了从麻线、棉线、到羊毛线,再到现代毛线的几个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景颇族在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图案、材质、服饰款式等都有了新时代的特征。

景颇族织锦的美在空间上的交融性往往表现在不同地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信息的传递,相互汲取灵感,相互模仿,也表现在各民族相互的影响与交融上。像傣族女子的服饰、缅甸女子服饰和景颇族现代的便装服饰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种融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兼并,而是文化上的融会贯通。

景颇族图案的意蕴之美

景颇族织锦上的图案是一种古老的景颇族图画形表意文字,属于图画记事符号,是一种文字图案。每一个景颇的图案符号都蕴含着某种寓意,各种动物、植物、太阳星辰、原始宗教的信仰文化,某个神话传说,某段叙事长诗,这些图案简单朴实,当知道它的意蕴后再看图形本身,会焕然大悟,原来是如此的形象生动,图案符号静静地在哪里,只是等我们是去读懂并会意。景颇族认为世间万物都具有自然和“灵”的双重性,灵魂也是不死的,景颇族的织锦图案就是一部在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的看得见摸得到并可以穿在身上的宏大史诗,是一部景颇族社会生活的画卷。

景颇族织锦的来历在景颇族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传说流传至今,织锦文化也一代代流传下来了,流传过程中织锦所承载的是整个景颇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织锦文化也在发展,相信这样一个热情奔放,勤劳智慧的民族在保持原始艺术性的基础上,景颇族将会把织锦这个绚烂夺目的视觉文化发展得更加美丽动人,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织锦。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作者简介:黄蓉,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市呈贡雨花校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女,白族,硕士研究生,助教,应用艺术系教师。

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2013QN05)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AD14006)

中国古典家具在各个朝代的更迭中,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特的东方家具艺术风格体系,从夏、商、周时期古拙质朴的造型,到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色彩绚丽的矮型家具,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婉雅秀逸的渐高家具,隋、唐、五代时期华丽润艳的高低家具,宋、元时期简洁镌秀的高型家具,明代时期简练精美的明式家具,清代时期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对于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形式,很多人进行过探讨、研究和总结。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从多方面考索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形式,笔者总结认为,中国古典家具主要的艺术形式表现在:选材考究、工序精细;工艺精巧、结构严谨;韵味十足、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选材考究工序精细

“三分料,七分工”是古典家具行业内的“基本口诀”,强调了材料和工艺在一件作品中所占的比例。选材配料是做好一件家具的关键,精选优良的材料,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料,才能取得三成效果。材料选配得好,榫卯结构就容易做得精细。配料的过程主要根据家具制作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材料,注重木材的纹理、颜色以及用料的大小,力求美观,从而增加家具本身的价值。例如在制作带有曲线弧度的腿足时,要注意如何排料才能节约用料,又要兼顾加工制作较方便,便于锯割成形,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花纹是否优美,两扇门的花纹是否对称,拼成大板能否保证几块木块的纹理走向是否一致等问题。此外,当选用两条大边材和两条抹头来做边框时,连接后的四个角,其纹理走向应当是顺向,务必要避免裂纹,否则在刮、刨料的时候就无法利用,只能废弃掉。

我国地大物博,树木的种类繁多,品质各异。明清时代,家具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家具有硬木软木的区别,明清家具多选硬木。硬木是对各类优质木材的统称,常见的有紫檀、花梨、黄花梨、酸枝、

铁梨、乌木、鸡翅木等,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硬木材质坚实,结构

探讨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表现形式

文/黄易如

中国古典家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形式多样,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典家具逐渐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韵味,从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反应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的传统风俗、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理论3

/14

景颇族的风俗

景颇族 简介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州各县的山区及怒江州沪水县的片古岗地区,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缅甸也有景颇族聚居。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景颇族居住在山区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水田少,旱地多,住竹楼。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历史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15-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族杂居。现在的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礼仪 景颇族家庭中尚保留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长子婚后另立门户,幼子却留在家中赡养父母,财产也主要由幼子继承。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即在日常交往中,无论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来吃饭,并可以不付任何报酬。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主人都必须招待饭菜。民间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无论婚嫁、过节集会,走亲串戚,景颇族人都要提一只篮子,内装水酒、熟鸡蛋、糯米饭团,民间称“送礼篮”,主人接过礼篮后,要向随从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后才能自己喝,并清点礼物,然后再把篮子还给客人,以表示礼物如数收到。很多地区平时进餐仍然沿袭无论男女长幼均把饭菜分份进餐,无需桌椅、餐具,饭菜都用芭蕉叶包好,进食时人手一份。忌把叶包反。无论喝酒喝汤,都是就地砍一截竹筒,筒口斜削一刀,随用随去。

装饰图案设计方案

装饰图案设计 目录第一章装饰图案的概念 一、艺术的共性与特性 二、图案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三、图案的适应性 四、图案设计的原则 五、图案的装饰种类 第二章装饰图案的历史演变简况 第三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 二、对称与均衡 三、对比与调和 四、节奏与韵律 五、安定与比例 六、动感与静感 七、渐变与突变 八、统觉与错觉 第四章:装饰图案的写生 一、图案写生的步骤及要求 二、写生方法 第五章:图案的变化 一、图案变化的目的与要求 二、图案变化的方法 (1)省略法 (2)夸张法 (3)添加法 (4)变形法 (5)巧合法 (6)寓意法

(7)求全法 (8)拟人法 3、图案题材的变化 (1)植物变化 (2)花卉变化 (3)、动物变化 (4)风景变化 (5)人物变化 (6)文字变化 第六章:装饰图案的组织 一、平面图案的构图 1、图案构图的意义和特点 2、平面图案构图的要点 二、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1、单独纹样 (1)对称式 (2)均衡式 2、适合纹样 (1)形体适合 (2)角隅适合 (3)边缘适合 3、连续纹样 (1)二方连续 (2)四方连续 三、装饰织物图案的表现技法 1、点的表现方法 2、线的表现方法 3、面的表现方法 4、晕染的表现方法 5、退晕的表现方法

6、撇丝的表现方法 7、干笔的表现方法 8、喷绘的表现方法 9、综合表现方法 教案首页 课序:1 (2学时) 课题:第一章装饰图案的概述 目的要求:(1)理解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 (2)理解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3)掌握装饰图案设计与工艺制作原理。 教案内容: 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特征。装饰图案是艺术特征以描绘对象为媒介,不受光感,透视、对象自身结构的限制。设计者根据创意和对物象的感受,追求表现艺术的形式美,而非自然的再现,采用夸张、变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艺术语言,遵循装饰图案是形式美法则,以适合设计特有的需要,变形换色,概括加强,平面化的表现,追求秩序的美感,理想化的景象,与工艺相结合。 重点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难点:掌握装饰图案与工艺 教案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 复习提问题: 1、装饰图案的特点 2、装饰图案适应的范围 3、装饰图案与绘画的区别 作业题目: 1、临摹传统图案一幅(题材不限),规格20X20cm 预习内容:

土家族织 锦 概 述

织锦概述 织锦,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棉等纤维的织品。《汉书》称:“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织锦有经纬起花和纬线起花,分别称为经锦和纬锦,此外还有经纬联合显花。 殷商时代中国就有了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彩斑斓,技术臻于成熟。汉代朝廷设织室、锦署,织锦供宫廷享用。至汉武帝后,中国织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波斯(今伊朗)、古罗马等国。魏晋以后,蜀锦勃兴,在织造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以蜀锦为代表的唐代织锦远销到日本、波斯。北宋时,朝廷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等地建立规模庞大的织造工场,生产各种绫锦。元代设立织染局、织染提举司,机构庞大,集中了大批优秀工匠,以大量生产加金丝的织金锦而著称。同时,民间作坊蓬勃兴起,江南织锦生产进入繁荣时期。经历民国时期动荡,新中国建立以后,织锦工艺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根据各自的生产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创造了异彩纷呈的织锦工艺。中国织锦各种主要有: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杭州杭锦和少数民族的土家锦、壮锦、黎锦、傣锦、侗锦、瑶锦、苗锦和爱得利斯锦等。土家织锦与壮锦、黎锦、傣锦合称为“中国民族民间四大名锦”。

土家织锦沿革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西兰”意为被面,“卡普”是花的意思,合起来即打花被面。流传至今的土家织锦是一种三重经线开口的通经通纬、反面挑织、纬线显花的民族锦。其经线俗称“站线”;挑织的纬线俗称“喂线”,又称“花线”。 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 土家织锦是中华民族织锦的奇葩,是土家人特别是土家女性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的华美积淀,也是土家族的民族性格与气质在工艺美术中的载体,更是土家族走向世界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民间性是土家织锦与宫廷锦相比而存在的基本特征,它既是土家族重要的文化生活习俗,又美化了摆手舞、梯玛歌等节庆俗、婚俗、生育俗等。 (1)图案取材的丰富性 武陵山区——特别是酉水流域一带,因为高山深谷、交通不便、僻居一隅、与外界联系较少,因而保留了沿袭至今的土家织锦手工生产工艺,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土家织锦技艺和大量精彩纷呈的传统图案。 土家织锦现存植物、动物、器物、天象地舆、钩纹、汉文字和桃花移植类图案等160余种传统图案,其丰富多彩在全国民族民间织锦中是名列前茅的。其中器物类的桌子、椅子、锯子、茶盘、磨盘、窗格、背篓、大小秤钩、龙船,甚至粑粑架、豆腐架等皆以织锦花纹的形式出现在图案中,这在全国民族民间织锦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体现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土家人对贫穷但不失温馨的家庭的眷恋,

传统图案和传统纹样

传统图案和传统纹样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 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 图案:梅花、竹、绶带鸟 解题: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眉」与「梅」同音。世称夫妇相敬谓「举案齐眉」。「齐眉祝寿」,比喻夫妻互敬互爱,健康长寿。

图案:鸳鸯、莲花、莲实。 解题:鸳鸯,水鸟名,羽毛颜色美丽,形状象凫,但比凫小。雄的翼上有扇状饰羽。雌雄常在一起。旧时文艺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禽经》载:鸳鸯,朝倚而暮偶,爱其类。据说鸳鸯成对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颈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莲实,莲子,喻连生贵子。「鸳鸯贵子」寓意夫妻恩爱,同偕到老。

图案:两条龙、龙珠等。 解题:龙,《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钜,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珠,指夜明珠、珍珠。《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传说龙能降雨。民间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后演成「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二龙戏珠」即由「耍龙灯」演变来的,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

图案:凤凰、太阳。 解题:凤凰,亦作「凤皇」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古来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普遍

图案:龙凤呈祥。 解题:龙凤都是传说想象中的生物。不仅形象生动、优美,而且赋予许多神奇的色彩。龙能降雨祈丰收,又象征皇权。凤凰风姿绰约高贵,牵涉许多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吉祥幸福的化身。龙凤又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南史·王僧虔传》:「于时王家门中,优者龙凤,劣者虎豹。」「龙凤呈祥」图案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

景颇族饮食文化

景颇族饮食文化 片马镇景颇族饮食文化 片马镇位于泸水县西部,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腹地,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海拔1897米,属典型的温带雨林气候。主要居住有景颇族、傈僳族、纳西族、苗族、白族、怒族、壮族、彝族等8个民族。其中景颇族文化较为突出,是当地的一特色文化产业。 一、饮食习惯 片马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各种野生植物非常丰富。景颇族是山居民族,村寨都建在山上近水源靠森林的地方。每家宅旁园地里种植蔬菜、豆类和薯类,有时候是靠采集野菜、野果作为副食品。食用的肉食除牛、羊、猪、鸡外,也捕食野猪、野鸡、鱼、蟹等等野味。不论蔬菜和肉食,一般只加盐和辣椒等调料烧煮食用。景颇族喜酸辣、酥脆口味。他们尤爱喝酒,酒杯用竹筒制成,全凭景颇刀削制,不漏酒,随身携带。在食物分配方面,景颇族有见者有份的习俗。即使是有陌生的客人到来,主人也热情款待。他们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那是很不体面的事。 客人来了,主人家除平常吃的饭菜外,还会专门杀鸡招待。吃鸡肉时,鸡头、两只鸡翅膀、两只鸡腿会专门挑出来给客人吃。有社会经验的人会主动让主人家的老人吃,实在推不过时,就会边吃、边看鸡头,祝愿主人家顺利发财,全家幸福平安。 景颇族吃饭时男女可以同桌。景颇人习惯于一日三餐。晌午饭尤具特点,通常为野餐。景颇人外出劳作时,均用青叶包一个饭团,再包一

个小包,内装盐、辣子、豆豉等佐料。待歇晌时,将劳动中或休息时找到的动植物野菜加入佐料烹调,而后作餐享用,别有风味。农忙时,一日四餐,即早、中、晌、晚餐。吃晌午饭与前同。五十年代前,景颇人在集体食食时,均把食物用树叶分成若干包,按照人数,不论宾主,不分老幼,每人两包,既不得多,也不得少。直到后来,在大集体吃饭时,仍保持此风习。可见,平均分配的原始平等观念仍残存在景颇人的日常生活中。 (一)节日饮食 每年谷子成熟的时候,景颇族家家户户都要过“新米节”。“新米节”是景颇族特有的节日,在节日那天,山寨里的人都要尝尝今年新收的新米,甜甜的新米代表着景颇族人民辛苦劳作的成果,每个人都有着丰收的喜悦。在“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就要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到田里收一捆成熟的糯谷回来,然后通知各家各户第二天来做客。次日早饭后,全寨的男女老少来到主人家,客人要帮主人准备“新米节”的饭食,妇女们炒谷子,舂米,做粑粑,上山找野菜,小伙子们下河抓鱼。这天是不能宰猪杀鸡的。饭食准备好后,主人先祭谷子,祈祷来年丰收; 然后要喂狗和牛,表彰它们的功劳; 最后才请客人吃。 (二)婚恋食俗 以食传言是景颇族青年表达情爱的一种方式,小伙爱上姑娘,就在芭蕉叶包裹的食品中放入树叶(表示话很多)、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求婚)、火柴(表示坚决)、辣椒(表示火热)等物送去。姑娘如有意,退回原物;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的种类 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 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可放食物。下部为鬲,盛水。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 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 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 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 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 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素手编织先民的文化表情_叶水云和她的土家织锦

Na t io n a lit ie s Fo ru m □聂元松 ———叶水云和她的土家织锦 素手编织先民的文化表情 土家织锦———一种由土家族保留的原始编织工艺,它以独特的符号形式,承载着这个民族古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表情。就在我们尚可追忆的往昔,编织土家织锦还是土家姑娘的必备本领;然而,几乎就在历史的瞬间,土家织锦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在卷入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漩涡中的 湘西,土家织锦是否还有传人在坚守?它该怎样完成从实用饰物到文化记忆藏品的华丽转身?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我们来到了凤凰古城“水云织锦坊”。一个中等身材、皮肤白皙、40多岁的女子从里间出来,很腼腆地招呼我们,她就是织锦坊的主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水云。 秀外慧内,织出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表情 叶水云织锦坊的一幅阳雀图纹的壁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砖红色的底上,一排排规矩的阳雀可爱地排列着,黑色 的头颈,黑色、绿色、粉色的翅膀,红色的眼睛,呼之欲出的姿态与神情,散发出一种古雅庄重之美,剌激着我们的视觉 感官,面对这构图大方织工精巧、色彩鲜明形态古拙的图案,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暗示,它,似乎在对我们述说着一个远古民族的故事…… 主人介绍说土家织锦工艺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独特的程序,“阳雀花”是土家织锦中最经典的图纹之一,其色彩可以随意搭配,一百个土家姑娘可有一百种不同的配色,可以充分地表达土家姑娘在编织时的心情。 【点击·时评】 ▲叶水云和她的土家织锦。图/聂元松 27

Na t io n a lit ie s Fo ru m 随即,叶水云坐在织机前为我们演示织锦技艺,当她的双手拿着梭罗、篙筒、竹筘在织机上舞动时,庄严而娴静的神态让她焕出一种圣洁的光芒。织机前的她神情投入,思绪似乎已游离于远方,那里有祖祖辈辈的神秘故事和英雄传奇!此时,我们不仅体味到了土家女子的秀外慧内,还感受到了土家织锦工艺原始而神奇的魅力…… 叶水云一边熟练地编织,一边介绍:传统土家织锦以丝、 棉、麻为原料,一般以土红、靛蓝、青三种颜色为经线,以五彩色为花纬,用古式织机、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在我国织锦中是独一无二的技艺。织造及准备共有纺线、染线、倒线、牵纱、装筘、上机扎综、试织与挑织等多道工序。 土家织锦在传统图案题材的选用、纹式的风格、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图案题材有花鸟鱼虫、 山川景物和表意“吉祥”的文字,还有民间故事、寓言等,与土家人生活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土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动写照。 土家织锦最独特的艺术特征是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构图中采用概括、变形、夸张等手法,巧妙地将各种自然形体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纹样构成以菱形、 横式长方形、斜式交叉形为主,抽象而显其神韵,整个图案极富生活情趣。色彩上,既有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又有素雅大方的色调调和,土家人尚红、黑色,红色代表光明, 黑色象征庄重,土家织锦多以红为主黑为辅,以黄蓝白等色参差点缀,设色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见多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明快、活泼之感,强调一种艳而不俗、清新明快的效果,体现出土家人的粗犷、大气。 痴情坚守,织出对先辈的虔诚和感恩 从普通土家女子到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土家织锦传人,叶水云究竟走过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她的叙说虽然波澜不惊,而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学艺的艰辛,还有那难为人知的坚守与痴情。 叶水云,1967年出生于织锦之乡龙山县苗儿滩叶家寨,12岁即拜自己的姑婆———中国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叶玉翠为师,学习土家织锦技艺。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沉心静气。上世纪80年代,电影对于年轻人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然而当同学、 女伴们都去看电影时,叶水云却安静地守在姑婆的身边,在昏暗的灯光下,陪着姑婆在单调寂寞的织机声中织锦、聊天,听姑婆讲解织锦的配色口诀,每一种图案花纹的内在含义,以及织锦中蕴含的土家人的传奇故事……冬去春来,晨昏交替;心手相传,血脉相承,叶水云的织锦技艺日臻成熟,她的土家织锦作品在工艺上吸取了多种传统挑织技法,精美而细腻。 传统的土家织锦主要用于土家姑娘陪嫁的铺盖被面,图案追求一种强烈跳跃的热闹效果,呈现的是几何纹样的抽象美。为适应现代审美习惯,叶水云对此作了改进,在内容上增加了人物写实图案。不仅如此,叶水云还通过刻苦钻研与反复实践,首创了“半格”表现绝技。即技法上不用同一颜色织满格,这样立体感和层次感更强,在表现人物眼睛上更加逼真、细腻。1994年,叶水云用“半格”法为台湾佛教界创作了一套12件佛教系列壁挂,生动逼真地表现了观音、如来等12位佛教人物的肖像,在岛内引起轰动。然而,就是 为创作这套作品,她花了整整1年的时间!是怎样的信念与执著,使她忘却时光的消耗,成本的计算,迎来这突破性的发展与超越?! 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日复一日的单调机杼声里,在年复一年的潜心揣摩之中,叶水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织造上,她丰富了传统土家织锦的技巧技法;在用色上,她着色或高贵典雅,或古色古香,或金碧辉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就这样,宴乐狩猎图、人类与和平、 艺术女神、古城凤凰、苗家姐妹回娘家、大岩墙花、大四十八勾、阳雀花、粑粑架等一幅幅代表她和土家织锦最高艺术与工艺水平的作品,在她素手穿梭之间次第展开,这是虔诚与挚爱铸就的先祖文化表情,这是生命与智慧感悟的盛世精神。三十余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与艰难求索,成就了这 位土家女盛年的事业辉煌,也成就了土家织锦历史性的华 竹筘、织机一 到叶水云手中便变得优美而灵动起来。图/聂元松 ▲ 28

芒市简介

芒市简介 芒市原名潞西,1949年设立潞西县,隶属保山专区,1953年划归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96年撤县设市,201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芒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德宏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国土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公里,距省会昆明陆距679公里,空距427公里。市辖6乡5镇1个街道,总人口38.6万人,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4%。芒市自然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淳朴,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是历代皇宫贡米——“遮放贡米”的故乡。 芒市具有五大发展优势:一是具有明显的战略区位优势。芒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是中国通往印度洋和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陆路门户,是中国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区、南亚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周边各国泛亚铁路中国出入境站,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全市平均海拨850—900米,年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166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53小时,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是最适宜人居环境。芒市是“宜居城市”,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2.9%,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四次蝉联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2009年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芒市是“花果之城”,具有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纹样。“方胜”之“方”取其形,一方面指“方胜”图纹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可指方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文解字》中言:“方,併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1]也就是说,“方”原为并行的两只船,如词语“方轨(并排行驶的两车)”、“方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行的状态。“方胜”之“方”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而为一”之意。而“方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女的一种用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玉胜”,如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大人赋》中言:“吾今乃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戴胜而空穴兮。”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行,用金、铜或玉做成,戴在头上取意“优胜”,后又出现了“人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文帝(503~551年)《眼明囊赋》中言:“染花胜而成疏,依步摇而相通”;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也在《人日两篇》一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臣(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又宜春”。由此可知,古人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用意的,它是人们企望平安、幸福等心愿的物化表现。而后,方胜则多以几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立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成方胜盘长、套方胜盘长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 2 方胜纹的历史溯源 方胜纹在几何纹样中表现尤为突出,应用甚为频繁。几何纹样是人类最古老的图案纹饰之一,它的创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2]自然和社会是一切美术形式范本和原型的源泉,几何纹样也不例外。南京艺术学院张抒教授所著的《中国几何形装饰》一书中也曾提到:几何纹样的产生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受到了编织和纺织的影响。二是由现实中动物等具象的形态逐渐演变、简化而成的几何形。[3]无论是具体的象形纹样还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在一般意义上都是对原来事物的抽象性表现。而这种抽象性的表现往往也蕴含了原有事物的内涵,且形式符号越是简单,内容就越广博。方胜纹由两个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几何菱形压角相叠构成,作为中国吉祥纹样中独具特点的几何纹样来说,它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几何形装饰图案类型,然而方胜纹这种几何纹样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2.1 源起于菱形纹

论西兰卡普的土家文化与图形纹样

论西兰卡普的土家文化与图形纹样 西兰卡普流传至今,在土家文化中,它以其沉淀的历史,、绚丽的色彩、丰富多元的内涵等文化特征彰显于世,以一种不可取代的身份标志着民族的独特性,成为土家文化中的“活化石”。本文中主要是从多方面浅析西兰卡普的特色,从民族文化、西兰卡普的文化特点出发,来分析探讨西兰卡普及当地文化。 西兰卡普与土家文化 1.土家族传承的“西兰卡普”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毗邻的武陵地区。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中,创造出土家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西兰卡普。 土家锦在土家语中称“西兰卡普”,意为“打花铺盖”,汉语称“土花布”。西兰卡普主要分布在今湘西龙山县境内的洗车河流域的苗儿滩、捞车河、靛房及坡脚,永顺县境内的对山、凤栖;保靖县境内的普绒、清水等高山河谷地带,这些地区至今还保存着织锦的传统习俗。在服饰文化有男女一式的百褶裙、鸦鹊衣、头包一丈多长的青丝帕,喜欢戴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首饰[1]。在土家族工艺文化中,土家织锦是土家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

手工艺品。 土家织锦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公元前316年巴子国被秦国统一以前的纺织遗存甚至早的年代。据考古发现,在夏朝早有丝织物的文字记载。《大明统一志》有“土民喜五色斑布“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的《永顺府志?物产志》有“斑布,即土锦”,“土妇善织纺,布用麻,工与汉人等[2]。土人以一手织纬,或间纬以棉。纹陆离有古致。”西兰卡普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2.西兰卡普的传说 土家族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西兰卡普便是美丽生动的传说之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土家姑娘叫西兰,心灵手巧,织出的图案栩栩如生。为了在打花铺盖上织上白果花。每晚去白果树下等待白果花开。嫂嫂嫉妒其美貌,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说西兰败坏门风,父亲在一气之下把西兰打死了。为了纪念西兰,把她织的铺盖称为“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的图形纹样 1.图案分析 西兰卡普又称“土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是土家姑娘精织的特有手工艺品,织工精巧,色彩绚丽。它一般由三小块布组成,每一块小布上都织有和土家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地域及简介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中国传统家具五金纹样装饰探究

摘要:传统家具五金配件作为古典家具结构与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更多的是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本文分析了配件上常用的一些纹样装饰的深刻寓意和文化内涵,指出了对这些纹样装饰的研究,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传统家具纹样装饰 传统家具的五金配件,通常指镶在箱、柜、橱、椅、交杌等处做包裹用的合页、抢角、面页、拉手、钮头、吊牌、提环、蛐蛐、眼钱、拍子等,以箱、柜、橱上的应用最多。与现代五金配件所不同的是,传统家具五金配件大都具有一定的寓意功能,其造型的设计和选择常受到家具上其它装饰和图案的影响,富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在装饰内容上,大量采用隐喻丰富的吉祥题材体现人的生活愿望和幸福追求,尤其是清代家具上的一些金属配件更具代表性,其本身的造型及其上的纹饰都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这些纹饰常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达到图案和吉祥语的完美结合,赋予其祈求吉样、免难消灾的含义。其中合页、钮头、蛐蛐、眼钱、锁的式样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装饰纹样运用较多的主要是面叶、面条、吊牌、拍子等配件。这些配件上的纹样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优美,充满着生活情趣,尤其是吉祥图案的应用,由于受金属饰件制作和创作空间的限制,与家具本身图案相比,其图案装饰大都采用较为简洁的式样,常用的有: 1. 花篮,暗八仙之一,为蓝采和所持宝物,有“花篮内无凡品”之意。篮内神果异花,能广通神明,寓意吉祥、庆贺,是吊牌造型常用的式样,且花篮式样本身也有一些造型上的变化。 2. 葫芦,又称薄芦、壶芦、瓠瓜等,也是暗八仙之一。葫芦藤蔓延绵、累累结籽、籽粒众多,故被人们视为子孙万代的吉祥物。葫芦还是道士随身携带之物,据说其中常装有神药或其它宝物,所以常有宝葫芦之称。在配件上常被用来做拉手饰件。 3. 蝴蝶,蝴蝶飞舞与繁华似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人诗句中对此常有描绘,如:“年瑞人欢花解语,春融蝶舞鸟知音”。故在装饰中蝴蝶也被用来指事春光,或作为吉祥物以表现美景。 4. 蝙蝠,“蝠”与“福”谐音,在吉祥用语中专指幸福,如:福分、福地、福星高照等。人们很早就将蝙蝠作为吉祥物用于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图案是人们用美好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来的,并把蝙蝠的飞临寓意为“进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从天而降。 5. 瓶,由瓶字的字音而来,“瓶”与“平”谐音,取“平安”之意。瓶本身的造型、命名亦含有吉祥之意。花瓶在中国传统装饰上被作为平安的象征,寓意安泰、平安、如意。常出现在一些箱柜类家具的面叶上。 6. 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柄端作手指形,可如人意,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梵语“阿那律”之意),僧侣说教时为了备忘,将其要点记录在上,经常应用。民间按如意形做成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在图案造型上如意的端头多为心形、灵芝形、云形。在传统家具五金配件上主要表现为如意形面叶、如意形拍子,如意形面条,如意形包角等,是常用的纹样装饰。 7. 鱼,“鱼”与“余”谐音,“余”又可引申为“富裕”,“吉(击)庆(磬)有余(鱼)”“击”与“吉”谐音、“磬”与“庆”、“鱼”与“余”同音韵,故成具有生活美好、年年有余的吉祥含义。这类图饰应用最广,以之表示喜事好事绵绵不断、绰绰富裕(余)。“双鱼吉庆”纹样寓意吉祥,汉代已有发现。鱼形吊牌是传统家具上常用的式样。 8. 钱纹,“钱”与“前”同音同声,古钱有孔,寓意“眼前”。钱在古时又称泉,“泉”与“全”同音同声,两枚古钱寓意“双全”,十枚则寓意“十全”,蝙蝠衔着用绳穿起来的

装饰纹样

装饰纹样 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 它具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节奏和谐、稳定、整齐和庄重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具有装饰纹样要素的事物,比如我们自身的五官、植物的叶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装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装饰纹样,初步学习设计简单的装饰纹样,是为了培养他们发现生活美并再创生活美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风、服饰及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装饰纹样之美。教科书还选取了毕加索的版画《公牛系列》的局部、形的装饰变化作品、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学生作品,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屏幕出示一组关于花纹的装饰纹样图片(学校走廊栏杆上的图案、墙壁瓷砖的图案等) 师:同学们,见过这些图案吗?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图案(用意:让学生体会装饰纹样就在我们身边) 师:真棒,同学们可观察的真仔细,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欣赏生活中的装饰纹样:出示图片:衣服上、餐具上、车子上、墙壁上的图案(用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装饰纹样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师:看了这些图案,同学们谁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吗? (引导出“装饰”)师:对了,这些图案的运用是为了装饰物体,那么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看看这些图案还有什么作用、出示“泰顺古民居屋顶悬鱼”师: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是用来干嘛的呢? 悬鱼是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成

试论土家织锦纹样的装饰性特征_兼论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为艺术的真实。例如,无论是“阳雀”还是“九朵梅”的造型,都通过土家艺人的夸张而简化的艺术处理,使形象十分简练突出。再如梭罗花的变形处理,是将花的平面形态简化为一规则的多边形,枝干变为转折成角均匀的直线,由边角对称的块面构成叶片,从而达到抽象的装饰美的效果。这其中点、线、面的应用排列,是很有规则又巧妙地使整个图案皆由直线和几何块面组成。 2、纹样构成的平面性 土家织锦图案的构成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以菱形、方格形、复合形等多边形为基本骨架,在分割的单元空间内填充适合的动物或植物纹样,填充的纹样一般作对称组合排列②。土家艺人们采用了现代平面构成中打散构成的原理,将抽象变形的叶片或羽毛连续对称地组织到图案中,成为新的完整纹样。 土家织锦无论上下左右,都具有严谨的平衡对称特征;上下边框多为两层以上的二方连续形式组成,它们即陪衬主体,又遥相呼应,相映成趣。中间的主体图案则以典型的四方连续形式出现,次要纹样的作用是填充或连续主体纹样之间的空缺,造成繁与简、疏与密、变化统一的效果,又有吉祥、连绵不断之意③。在纵横交错的直线组成的菱形、交角形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中,把我们的视觉带的向敦厚、温和的享受之中。初看只有严谨的对称,细品则富有变化,这种不和谐而和谐的构图、丰富的节奏变化显示了土家族长居山林,深得宇宙之灵与大地之灵融为一体的豪放天性。这种独到的装饰处理手法,正是西兰卡普区别于苗锦、傣锦、壮锦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织锦纹样色彩的装饰性 土家织锦的图案色彩鲜明热烈,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色彩搭配上颇有讲究,有一首三字歌诀唱到:“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表明了西兰卡普喜爱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如同“中国民间色彩多用极色,黑白、红绿、愈纯粹愈令人感到悦目,以达到引人注目的目的”一样④,所以土家织锦常用湖蓝、中黄、桔黄、桃红等色做图案花纹,以大红、深蓝、黑色为底色。各种争奇斗艳的色块,有一种相对的动感,而统一的底色则呈现相对静的感觉。动而不躁,静而不闷,对立统一,造成了既绚丽夺目,又安定协调的美感。由于西兰卡普是织锦,它的色彩不能像油画、国画那样去调配各种或浓或淡、或纯或灰的色彩,而只能作色相之间的对比与协调,没有纯度的变化。通常,在运用明度高、对比强的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的色块对比时,容易产生色彩对比强烈而形成生硬、刺眼的感觉。但是,聪明的土家艺人在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块边缘配上了白色或黑色,这样既可以使主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显得界限分明,又减弱了色彩对比的强度并调和了这些色块,起到了醒目、悦目但不眩目的效果。 同时,土家织锦还善于运用色彩渐变、层层推移的方法,使图案充满生机、过渡自然。如“椅子花”的图案,黄、绿、红、白构成面积不等、形状各异的色块,织在深黑的底子上。连续排列的椅子面大色块中又穿插菱形的小色块,每一个色块之间以粗细不同的同类色描边,使强烈的对比色由冷到暖形成和谐 的变化,整个图案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四、土家织锦纹样的表意性 在历史上,土家织锦是作为姑娘们的嫁妆而织造的,因此, 其中自然织进了她们美好的希望、纯真的情怀,织进了对富裕 生活的幻想,也织进了对夫妻关系的理解。在土家织锦的图案中,有象征多子多福的莲花,有象征富裕的牛马,有象征吉祥 的阳雀,有象征丰衣足食的鲤鱼,以及象征富贵的牡丹……等等,这些图案寓意深远。 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对于潜藏于族群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往往是通过某种具有丰富寓意的图形来表达。从而传递某 种精神祈盼,融进吉祥寓意,由此而形成了表意的传统图形符号,在土家织锦纹样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套完整的系统。 五、土家织锦纹样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通常,图像的平面性、装饰性、表意性都是现代平面设计非 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土家织锦纹样中蕴藏着现代设计的许多特征,具有现代语感的表现形式,为我们今天从事具有民族文化特 色的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土家织锦写意重于写形, 这种“写意”打破了现实物体对人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禁锢,超 越了自然与现实的界限,创造出了一批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 至今仍闪耀着超现实主义的神奇色彩。我想这种注重传神,大胆 取舍的表现特征和审美精神,也是现代平面设计追求的境界。 其次,土家织锦纹样丰富的表意性,表达了人们驱除邪恶, 追求幸福,希望健康、兴旺等美好愿望,给观者以丰富的想象空 间和久久的回味,含蓄而优美,蕴含着东方基本的审美思想和观念。这些纹样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我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相通的,因为它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与共同 理想。而这些审美的观念和表意性,往往总是在影响着我们的艺 术设计,如果我们运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土家织锦的表意性作更 深的探究,那么一定会产生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因为人本精 神的抒发与追求,恰好也是现代设计所追寻的目标。 总之,土家织锦不只是一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关 注它也不仅仅是为了猎奇,土家织锦不但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 问题,还将面对如何开发利用、延续与演进。如何针对这一笔 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寻找具有现代意义的结合点,将它转化 为现代设计的资源,从而完成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是非常值得 我们认真思考并付之实践的一个迫切课题。∷ 注释 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页。 ②《土家族民间美术》辛艺华 罗彬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56页。 ③《土家族风俗志》扬昌鑫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第138页。 ④《东方色彩研究》李广元著,黑龙江美术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10页。 201 艺术与设计

景颇族的礼仪与禁忌

景颇族的礼仪与禁忌 景颇族热情好客,但到景颇山寨做客很有讲究。 骑马到景颇族山寨,寨门外便要下马步行。向景颇朋友表示友好,切记不能去摸他们的头,也不能从后面拍肩膀,摸头这种行为会被认为是欺人的行为。 嚼烟丝和饮酒是景颇族向客人表示友好、尊重与礼貌的方式。客人若不抽烟、喝酒,应十分礼貌地加以谢绝。进入景颇族人家,要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得久立不坐,更不能到处乱闯。主人家的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客人就坐后不能跷二郎腿,妇女不能托着下巴而坐,因托下巴坐是表示哀悼。屋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坐主人的座位。主人递来的烟酒,客人必须用双手去接。熟人间相互敬酒,不是接过酒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认为这是互相尊重之意。 几个人一同到景颇族人家,主人一般不亲自一一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年纪大点的人。把酒筒交给你了,也把心都交给你了,要你代表他的心意,给大家敬酒。喝酒应用筒盖,不能就酒筒直接喝。大家共喝一杯酒时,先要让老人喝,每个人喝一口后都要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然后再传给别人。主人家杀鸡招待客人时,客人不能去夹鸡头、鸡脚吃。按景颇族习惯,鸡头要用来敬老人或年长者,鸡脚

则属于小孩。为了对客人表示尊敬,主人常常把鸡头夹给客人,这时客人应非常有礼貌地把鸡头转奉给在座的老人或年纪最长者。景颇族喜欢从山上采些阔叶回来当碗碟,在饮食中,叶子千万不能倒着用,否则将被当做仇人遭怒视。 景颇族认为谷子是狗从天上带来的,所以忌吃狗肉。在景颇山寨,放枪放炮不能只放三响,因为放三响表示报丧。景颇族男人的长刀、火药枪、挎包和衣物,忌讳妇女触摸或从上面跨过。“目瑙”是景颇族传统盛大的节日,不分民族,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尽情歌舞,但是作为客人,跳舞时不能跑到瑙双前面去跳,一般也忌讳紧跟在瑙双后面跳,而是应跟在大队伍后面。

土家织锦图案的传承与研究

土家织锦图案的传承与研究 □ 魏官禄 一、古老的乌江河,悠久的土家族 乌江流域居住着很多个少数民族,土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支,那里山高河深、山川秀美,养育了勤劳善良、生性纯朴的土家人,他们沿乌江河流而居,祖祖辈辈生活生产在这里。土家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土家人是古代巴国人的后裔,他们崇拜祖先、崇拜太阳、崇拜自然界的各种神灵,有着多元化的崇拜文化,特别是对主宰自己命运的“超诸神灵”更是崇拜,土家人利用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织锦,组成各式各样敬神灵的图案,做成披甲、贡布、神坛用锦等,来与各种神灵沟通,织锦图案成为了神、鬼、人沟通的重要纽带。 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的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夏朝时期,“桑蚕、麻”成为贡品。因而“禹会诸候于会稽,执五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又记载了武王即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蚕桑、宁麻……”。这说明巴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纺织技术,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纺织出五彩的“土锦”。历代方志都有“土人织兰干细布,织成纹章如绫锦”、“布与纻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唐宋时期随着土家人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纺织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元、明、清时期,织布被汉人称做“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汉《后汉书?南蛮传》)“土人喜服五色斑衣”(明),“土人以一手织纬,或间纬以锦,纹陆离有古致”“机床低小、布绢幅阔不渝尺”(清)。 土家民间织锦艺术根植于土家人的智慧和勤劳中,积淀了独有的特色艺术文化,土家人自种棉花自纺纱,自己织布自绣花,从植桑、养蚕、缫丝、拧线、种棉、纺线和把丝线染成各种颜色再精心编织,织锦的每一过程都凝聚了土家人的心血和汗水,是用土丝、土绵线编织,是真正的手工艺品,他们纺织的织锦经久耐用。编织是土家族姑娘必备的本领,从小她们就开始学习,以口授的形式,世代传承,因此,模仿形式是她们学习织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是原始的,有效的传承方式,用前辈的织锦实物为参照,通过家长或长辈的口头传授,经过长期的模仿学习,再进行变化、创造,从形式到结构,从规则到内容等进行创新,在模仿中寻求新的纺织技术和方法,在大自然中寻找图案的基本原形,在生活中寻视新颖的装饰表现,土家族织锦图案有上百种,各种常用的图案纹样默记于心,编织时无需蓝本,待到出嫁时,她们所织出的织锦的多少,技艺的高低,便成了衡量她们的人品,才能的重要标志。 二、土家族织锦上的精美图案艺术 土家族的姑娘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她们有着天生的巧手,有天生的创造图案纹样的灵感,天生的色彩搭配意识,天生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精妙的纺织工艺,神奇的纺织技术,对称的图案纹样,浓厚的装饰色彩,饱满的纹样构图,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雅素大方的色调调和。土家人崇尚红、黑色,因红色是暖色,代表阳光,表现光明,黑色是冷色,象征庄重、朴素、织锦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设色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见多彩,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响亮、活泼和生机,耐人寻味。织锦内容体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因素,不断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自己,如土家织锦的“福禄 寿喜”“富贵双全”等汉人题材的织锦图案,造型非常简练概括、抽象,大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组成有序的图案和单独的纹样图案,图案艺术中有大量的多元崇拜文化表现,最为常见的四十八勾纹,是几何形的抽象纹样图案,是土家人祖先崇拜太阳的表现。土家人也崇拜蛇,蛇形纹样很多,是呈几何的菱形,多织于铺盖上。单独的植物纹样也很丰富,题材有九朵梅、莲花、藤藤花、韭菜花、大白梅花、小白梅花、梭罗花、荷花、南瓜把花、牧丹花,其中岩墙花为最美。台台花是土家织锦中最有代表性的图案,现在也能看到各种变形的虎纹,抽象化的虎头纹。她们把纹样做多个独立的整体图形纹样,将在一个条形带状的范围内做左右或上下的不断反复排列,组成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来装饰腰带和美化服装的边沿,用勾形纹或蛇形纹做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整体单独图形纹样,按一定的大小尺寸进行适当的排列。将纹样做上下左右的反复不断地向四周排列延伸。织成多彩的四方连续图案。土家织锦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表现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图案设计独特,造型奇异,生动活泼,土家族织锦图案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依承交融,图案反映了土家人对自然物象的认识,保存了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同时也体现了土家族人的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传统织绵图案是土家族人知识和智慧的结晶,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织锦不仅装饰意味强烈而且还寓意着土家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对物寄予的希望情怀。真实地反映了土家人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图案中的每一个纹样都有美好的象征,吉祥的寓意、幸福的祝愿。如:桌子花图案,其构图讲求严谨、对称、平衡、上下边框多为两层以上的二方连续组合,中间的立体图案以典型的四方连续图案出现。如:如土家族的“福禄寿喜”“富贵双全”,还有王字花、喜字花、万字花。“万”字以祝福人万福万寿,吉祥平安,“喜”字的喜庆吉祥,“四十八勾纹”是土家族先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反映。这一切都表明了土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利用传统土家族织锦图案艺术和现代图案艺术设计的教学相结合,打造地域文化特色。 土家族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代表,乌江流域土家族的织锦体现了乌江流域一带土家族人山一般的坚韧性格,勇敢善良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美,并把这种情感趋向图案化,也体现了当地的土家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反映了土家人的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敬重先祖英雄,崇拜天地自然,以独特的方式显露出土家人的文化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乌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织锦出现了全面的濒危状态,有的传统织锦被人为毁坏,有的织锦大量流失,还有的传统的织锦老艺人死去而艺绝,还有因传承方式的封闭而失传,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抢救土家织锦这一民间艺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护,建立乌江流域土家族民间艺术资料库,把这一带的土家族织锦进行收藏,分类保管,把织锦的传统编织技术记载成文字和图片,应对织锦的地方特色、种类制作工序、工艺和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一一记载保存,把织锦图案,拍成照片、录像、刻成光盘,把织绵图案中的美丽传说,故事等收集整理。长江师范学院为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建立了一支从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研究的骨干教师,学院成立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各系院都设有乌江流域的民族民间研究所。我们美术学院也成立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学院出版书籍、杂志,发 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76 ARTS CRITICIS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