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顾维钧

顾维钧

顾维钧
顾维钧

姓名:毛小源学号:20112771 班级:软件三班

顾维钧

顾维钧,这个男人在无数争议中走过。他被国民政府通缉过,被中共中央通缉过,但他做的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中国人。唐德刚曾经在他的《社会文化转型综论》中评价道:“中国百年外交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鸿章。顾维钧只算半个。”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以此推之,前两者皆主政于内,又谋交于外者,相辅相成。而顾维钧则没有内政方面建树来作为外交之佐辅,故仅能得半个。然而这个在中国外交史上只算半个外交家的男人,却用了一辈子来承担他作为外交人员当尽的责任。宁肯付出名誉,宁肯被无情通缉,宁肯东躲西藏,宁肯被恐吓。他要的,只是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中国。

那一年,伴随着列强的争夺,伴随着袁世凯的炮火,伴随着学生的游行。就在这样一个注定多难的年头,顾维钧,这个被人民的呐喊,被权利的纠缠推到历史坐标的男人,没有愧对当时的四万万中国人,也没有愧对我们这些后来的回望者,他在“巴黎和会”上坚定地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国成了战胜国中唯一一个没有签字的国家。并且直至他和陆征祥离开也没有收到政府任何有关拒绝签字的指示。他凭借着自己的良心,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中国的外交史展开了新的一页。是他的拒签,划分了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他的拒签划分了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这是两千多年,是自从欧美等国进入中国土地,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外交舞台挺直腰杆对递来的不平等条约说:“不!”这样的中国人,才是真正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而不是,在头上没有辫子,在心里却拖着一条又长又重,把辫子缠绕在脖子上宛如枷锁的中国人。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1922年2月4日,顾维钧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其中规定: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尽管这个条约尚有不足,它仍然是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至此得到了重要修正。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

如果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只是迫于国家内部民众压力而拒签,那么他在1931年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联调查团,不畏日本恐吓,深入东三省取证,完成揭露日本罪行的长篇备忘录。

为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外交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也为战中死亡的中国劳工的在天之灵祭起了一道安灵符。

他是中共中央通缉的内战位列二十二位的“高级战犯”。但无可厚非的是他在“巴黎和会”上让中国人的脊梁挺直,让欧美看到中国人心理上沉重枷锁般的辫子被剪掉。他在国联调查团作出的努力为中国战后利益、补偿最大化作出的贡献。更不能无视他,在二战驻美时为中国抗日奔走呼叫,争取援助。

1944年9月,顾维钧以首席代表身份出席了顿巴登橡树园会议第二阶段的会议,这个会议提出了战后建立一个国际组织——联合国。顾维钧采取一些比较务实的方法,基本接受英美已经讨论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补充的方案,比较好的处理了中国的地位问题。顾维钧的灵活应对保障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中国提出的三点补充意见后来都在旧金山会议中写入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4-6月,顾维钧任中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代表,并代理代表团长。1945年6月26日顾维钧代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45年12月,顾维钧任中国出席联合国第一届大会代表。

顾维钧在台湾卸任后一直旅居美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去世。他身为中共通缉的高级战犯,当然不可能轻易回国,他也不知道社会主义中国能容忍他的程度,同为战犯的李宗仁最后回国终老。不过这个优秀的外交家只留下了煌煌十二卷的《顾维钧回

忆录》,人无完人,顾虽非完人,但亦成就不小,青史留名,得以善终,比起很多人已属幸运。

天资聪颖,不满婚约;立志报国,求学海外

接到邀请,回国效力;同名幸事,携女殿堂

投身外交,崭露头角;家庭不幸,爱妻去世

内忧外患,矛盾重重;雄辩巴黎,声名远扬

妙语应答,立场坚定;断然拒签,名留史册

三度婚事,难逃悲剧;坚守底线,捍卫台海

严氏理家,顾氏最爱;退而不休,永著青史

百度百科上用这112个字概括了顾维钧的一生,但是简简单单几个字,怎能诉尽他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毛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曾有过这样一位厉害的外交家,现在看了他的事迹,对他的敬佩之心不能自已。作为理科生的我们,非常需要历史文化的熏陶,而且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是令我大开眼界,真心喜欢老师的这门课!

顾维钧 简介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 知根知底 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 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 1919和1921 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

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 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 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 退休后定居美国,1972年,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顾维钧并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 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麦克逊大道坎培尔殡仪馆吊唁;顾维钧的遗体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Ferncliff Cemetery)。 顾维钧晚年口述了计13卷,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该著作后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

顾维钧与里奥·布兰科男爵外交实践比较研究

顾维钧与里奥·布兰科男爵外交实践比较研究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和巴西同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然而,在大约一个世纪前,两国却都还是国际上的弱势国家。 本文将以中国和巴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外交家——顾维钧与里奥·布兰科男爵(Barao do Rio Branco)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他们的外交实践,考察他们是如何践行弱国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本文首先进行背景介绍。 通过对顾维钧与里奥·布兰科男爵开展外交实践之时所身处的国内外环境进行回顾,可以认识到,当时的中国与巴西都处在相当程度的压力之下。而在这其中,巴西没有像中国一样受到外部因素的致命冲击。 两国所遭受内外压力的程度不同也决定了顾维钧和里奥·布兰科男爵这两位外交家投身外交的初衷和目标有所差异。对于两位外交家的外交实践,我们首先考察他们均予以重点关注的三个内容:对美关系、地区关系以及对国际多边事务的参与。 两位外交家同将对美关系设为两国外交优先级别:顾维钧采取"联美"外交;里奥·布兰科男爵则巩固了对美的"不成文联盟"。在地区关系上,两位外交家对地区主要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顾维钧对日坚持不懈斗争;里奥·布兰科男爵重视地区平衡,在同阿根廷维持平衡的同时,也与邻国分享权力。 在国际多边事务的参与上,两位外交家各有侧重:顾维钧积极参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事务,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较之里奥·布兰科男爵更大一些;里奥·布兰科男爵的目光多限于西半球范围内,侧重美洲事务,注重推动泛美主义的发展。在开展外交实践的过程中,两位外交家在外交手段与外交风格上也体现出

鲜明特征,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在外交手段方面,两位外交家体现出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以和平方式解决对外纠纷,这一节主要以顾维钧最重要的外交实践之一——废约外交和里奥·布兰科男爵最知名的外交实践——解决划界问题来说明问题;践行超党派外交,全身心投入外交事业;以及主动运用国际法,这一节主要运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应用情势变迁原则、在废约手段上倾向于依据国际法准则以及里奥·布兰科男爵在阿克里问题上应用占领地保有原则等作为典型事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开展外交实践的过程中,两位外交家体现出的外交风格稍有不同,具体说来,体现为他们的灵活程度有所不同:顾维钧更为灵活一些,而里奥·布兰科男爵较为坚持原则。 主要以中国与英美签署平等新约、面对不平等待遇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及巴西在第二届海牙和会上的表现作为事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位外交家的外交实践进行综合考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由于身处不同环境,两位外交家在进行外交实践的自主程度上是不同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两位外交家在新的时代,为两国开拓出新的外交政策,然而,我们从中也可察觉到两国传统外交精神的回归;外交固然重要,但只有在国家保持局势稳定时,外交方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外交的后盾是国家实力,然而,更应看到的是外交家们积极主动的外交实践的价值,如果单纯止步于对国家实力不足感慨哀叹,不在外交上有所行动,弱国将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两位外交家的外交实践其实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他们是从当时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出发的,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对此需理性客观地看待。

从巴黎和会看顾维钧的早期外交思想

从巴黎和会看顾维钧的早期外交思想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中国近代著名职业外交家,曾任北洋政府驻美公使,外交总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联合国代表,海牙国际法庭大法官。1960年代退休后定居美国,直至逝世。 顾维钧早年受的西学教育和留美经历,使得他一直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精神和爱国情感。在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主修国际法和外交学。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他匆匆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国内,任职于北洋政府总统府和外交部,担任秘书和参事。1915年,时年28岁的顾维钧出任驻美公使。他后来回忆说,他和时任美国海军部助理部长的罗斯福是华盛顿最年轻的高级官员。1919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在和会的第一次正式发言是在1919年1月28日的“十人会”上,发言者既是顾维钧。在这次大会上对山东问题的完美阐述,可谓反映顾维钧早年外交思想的精彩论述。在这次发言中,顾维钧先从“十人会”刚刚讨论过的太平洋岛屿问题入手,说道,对于关系几百万人的太平洋属岛问题,诸君彼此辩护甚力,而青岛问题关系到四亿人民,责任益形重要。然后,他从山东的历史、人种、宗教、风俗、语言、国防诸方面,强调应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直接归还中国,而不依赖日本插手。然后说道,所有中日在一战期间签订的换文密约,皆

应因中国加入战团,而认为具有临时性质,希请大会决定是否应予承认。 在这里,我们应注意这样几点。其一,顾维钧的学识使得他将山东在中国的重要性表述的淋漓尽致,使得其他与会国家注意到失去山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再者,对业已存在的中日密约,不提出无效,而是强调其具有临时性质。这样,既避免中国无信于其它国家的印象出现,又强调这些条款是不平等的,是在特殊时期强加给中国的,希望各国认识到这些条款签署的时代背景。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年轻的顾维钧显得老练而成熟。在这次会议上,顾维钧的表现赢得了众多好评,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在场的威尔逊总统和劳合?乔治都说,这一发言是对中国观点的卓越论述。 在巴黎和会的初期阶段,尽管代表团内有些摩擦,但在对外争取民族和国家利益上,他们均竭力维护。几经波折参加“十人会”的顾维钧,通过这次发言,不仅使他在巴黎变得引人注目,更使得其它国家对中国外交官和中国都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巴黎和会国际联合股的中国代表,在争取山东利益上,顾维钧显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他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国际法和外交学知识,极力维护中国的合法利益。在一次会议中,日本代表牧野仲显一直要求中国遵守“二十一条”,并且强调日本最终会将山东交还中国,妄图使日本在山东的侵略利益合法化。针对这一说法,顾维钧表示,他已经强调过,“二十一条”的签订是在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并以武力相威胁时被迫签订的,这种条约,按一般国际条约签署的程序来看,应属无效。那时中国还没参战,如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职业外交家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顾维钧1888年生于上海。 立志报国,求学海外。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 渡重洋,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他的 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 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 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嘹望者》的主编。 1912年应邀回国担任袁世凯总统秘书,后在北洋政府和国民 党政府中历任外交总长、内阁总理、外交部长、大使,成为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1918年深冬,31岁的顾维钧以巴黎和会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抵达巴黎。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就是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雄辩巴黎,是顾维钧声名远扬。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外交家顾维钧的幸与不幸—重读《顾维钧回忆录》有感

外交家顾维钧的幸与不幸—重读《顾维钧回忆录》有感 我在不同场合曾引用顾维钧的话:国家是不能玉碎的。此语来自《顾维钧回忆录》。这部自述较之一般回忆录都客观、冷静而翔实。大部分涉及民国时期的外交,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珍贵参考资料。多年前我曾撰长文略述本人阅读心得。现在着重介绍他关于外交的一些观点,兼及可能从事与列强进行重要谈判的中国代表应有的训练。这是他根据丰富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时既有针对性,对后世也有普遍意义。 图片源于网络 外交工作原则 从《回忆录》分散的叙述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必须非常敏锐,注意每一个细节,看看有否隐藏的含义,遇事决不能想当然,不能仅看表面。必须非常谨慎,仔细观察,小心从事,并永远瞻前顾后,有进有退。”此话所针对的主要事例是,1919年凡尔赛会议期间,正当中国竭力要求对山东问题做出保留,明确表示如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满意就不得不拒绝签字时,中国代表团却应会议秘书长的要求,先把代表的私人印章交了出去。要求代表交印章的理由是为了在最后仪式时节省时间。而交出印章的行动造成中国代表已决定签字的印象,当时的负责人却没有考虑到。2)需要知己知

彼。“必须估计对方及自身的实力”。“中国大多数军人,尤其是军阀,只想了解其对手及可能的敌人,而不知道本身的弱点,结果造成毫无根据的希望和野心”。换句话说,往往不自量力,在外交上提出过高的目标。3)“在外交上不能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则,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能指望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你想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那就无法达成协议。……‘人民外交’总是以百分之百为口号,那是永远成功不了的,那样只能把谈判搞糟”。4)“当办理重要交涉时,唯一影响你的考虑的应当是民族利益,而不是党派和政治利益,更不应考虑个人政治上的得失,否则,要末是牺牲民族利益实现政治野心,要末使谈判完全破裂。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考虑,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3)、4)两点所针对的情况,一是北洋政府时期南方代表曾自行其是,单独与外国签约。更主要是当时的群众运动动辄以“人民外交”的名义对外交代表施压。顾说:“由于离不开公众舆论和大众的支持,一个人很容易做一些讨好公众的事,而不是光考虑民族利益。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在中国,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人民外交’口号已经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代表们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比较突出的例子是,1919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施宇200915035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 国经512 200915035 施宇 进入民国后,中国外交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出现了一批既熟掌外文又精于国政的职业外交家群体。他们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奋力拼搏,努力为弱势逆境的祖国收回权益、争得地位、改变命运、赢得尊严。 我在这里收集了顾维钧在1919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1岁。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5名全权代表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陆征祥为外交总长。 一、事件背景:山东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也使日本获得了扩大在华势力的天时地利。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11月,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5月24日,中日签订《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第五条除外)。1917年初,日本和英、法、俄、意签订了秘密谅解协议,四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的利益,日本设法使中国对德宣战,这个秘密协定成为日本拒不归还山东的一个借口。后来的段祺瑞政府更是把山东的权益作进一步的出卖。对此,顾维钧曾说过“居大国地位,内心有小国之忧虑”1,这是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真实写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半年前,极富外交远见的顾维钧就向中国外交部提交了一份中国关于议和大会应提问题的翔实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各国对华政策问题;二、由欧战直接引发的山东及“二十一条”要求等问题;三、中国希望解决的各问题,如收回治外法权、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租借地等;四、各项国际公法问题的解决,如公海自由、修改陆战规则等;五、关于维持世界和平问题; 六、欧洲各国特别问题。在所有驻外公使提交的报告中,顾维钧的这份报告最为完备、齐全。 然而经北京政府指示,中国代表团在1919年1月8号提出的和约议案,并不包括大家很感兴趣的山东问题,因为北京政府不愿和日本发生冲突。但顾维钧却摒除政府之见,以民族长远利益为重,在力劝政府的同时,继续积极研究并准备了有关山东问题的议案,在巴黎和会上有关山东问题的交涉充分证实了他的先见之明。 二、十人会议:据理力争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意日五国代表汇集巴黎,讨论德国战败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月下旬,五强国十人会议2讨论分配战时所占有之1引自《顾维钧传》,第221页 2即包括美国总统与国务卿,英首相与外相,法总理与外长,意首相与外长,日西原寺亲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顾维钧 民国外交第一人 精品

顾维钧:民国外交第一人 素材运用顾维钧的一生是现代中国外交史的缩影。他坚毅果敢、矢志不渝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人的一生并不一定能叱咤风云,但一定要塑造值得他人尊重的精神品质。 话题拓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赢得尊重、征服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惨败宣告结束。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派出规模空前的代表团于1919年1月18日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由外交总长陆征祥领衔,时任中国驻美国公使的顾维钧,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10人会上,日本代表牧野临时动议,要求和会确认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在美国的要求下,会议决定听取中国代表团的意见。此时陆征祥因病住院,年轻的顾维钧被推上前台,负责此次发言。 在山东问题的公文资料神秘遗失、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顾维钧连夜查阅资料,着手起草这份代表中国政府的声明。1月28目上午的10人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慷慨陈词,他用纯熟的英文,有理有利有节地阐述了山东在各方面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又对日本、英国将德国驱逐出山东致以了诚挚的谢意。顾维钩的发言,让全场为之动容,美、英、法、日代表相继前来和他握手。 顾维钧的演说成为整个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最重要的发言。初战告捷的顾维钧紧接着又起草完成了关于山东问题的书面声明,表达了中国力争恢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 然而,再优秀的外交官也无法弥补国家本身的赢弱。到了4月中旬5人会议讨论山东问题时,中国代表又被排斥在外。英、法、美三国首脑表示:允准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再由日本将胶州租借地归还中国,但日本此后仍继续享有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种种经济利益,而_且绝口不提何时将胶州归还中国。 愤怒的顾维钧严正指出,中国要求不由日本而由德国直接归还权利。日本的目标是亚洲,而山东是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沿海省份。日本获得在山东的经济权益,是为其实现建立东亚帝国、排斥西方国家利益的计划大开方便之门。后来的历史验证了他的预言。 在外交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代表团内部也分崩离析。顾维钧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签约,不愿放弃最后的努力。然而在列强步步逼近、祖国政府缺乏强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别无选择的顾维钧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以缺席闷,尔赛宫和约签字仪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这次拒签是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在中国外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最终拒签的结果,已达到弱国外交所能达到之极限。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在那次会议上最终虎口夺食的,还是那个顾维钧。

从顾维钧说到“弱国无外交”

从顾维钧说到“弱国无外交” 美国学者唐德刚教授认为,中国自有外交以来,出现过两个半外交家。李鸿章、周恩来算那两个,顾维钧则算半个。本人以为不然,顾维钧应该算一个,而那两位各算半个。 唐教授评论的理由是因为顾维钧未曾有过决策权,而他认为李、周都有过决策权。其实这个理由并不成立。无论李鸿章或者周恩来,都必须听命于一人,他们从来不敢违抗此一人的任何旨意,所谓决策权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与之相反,顾维钧却行使过决策权,在巴黎和会上他和陆徵祥就决定不理会北京政府的命令,自行决定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919年5月20日,北京政府电令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于此项草约,大体应行签字,惟山东问题应声明另行保留,以为挽救地步”。当保留签字的要求被拒绝之后,北京政府24日训令:“如保留实难办到,只能签字。”但顾维钧在因病住院的陆徵祥支持下,违抗北京政府训令,拒绝出席6月28日对德和约签字仪式,完成中国近代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无论李鸿章或者周恩来都不曾有过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因而也从未实现过类似的壮举,于是只能留下“违心地”遗憾。 顾维钧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中华民国外交史。其丰富与成就足以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若细说起来,需要有一大批外交史专家方能够完成,绝不是我们这样的业余货色所能概括的。于是只能选择一个小小话题来谈论,这个话题我选择“弱国无外交”。如此似是而非的命题,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天经地义。其实它大谬不然。所谓外交,定义很多。无论西方的、前苏联的仰或我们自己的,都离不开“和平手段”四个字。也就是不必战争解决问题,却要维护国家利益。如果“弱国无外交”,那么弱国也就死路一条了!试想,只有战而不能胜才有资格称为“弱国”,如果连和平手段的外交也没有了,又何以生存呢?只有亡国了事,别无它径。 顾维钧所生活的中国,被定论为“弱国”。这个定论应该不差,自清末以后,无论别人打上门来(如鸦片战争),或者自己向别人宣战(如八国联军),中国都只有一个“败”字可言。独裁者便只好割地赔款,以保自己的统治得以延续。然而外交还是有的,否则李鸿章便不能称之为“外交家”。他的外交即是努力使国家和民族的损失降到最低地步。到了顾维钧这里,一批在美国、欧洲留学外交的专业人士进入外交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外交也才开始。 顾维钧的成名,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这次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的外交活动,除开有辱国权的对德和约之外,其实还有许多辉煌。 1月27日中午,中国代表团接获通知,次日下午三时出席五强决策会议答辩,以回答日本代表上午拟提出的占领山东的要求。仅有24小时的准备时间,而且尚不知道日本代表会说些什么,但顾维钧以三十分钟的精彩发言,致使“全场鼎沸,掌声如雷”。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首,五强代表团纷纷离席,拥向前来与顾维钧握手致贺。甚至日本首席代表西园寺公爵也心服口服前来握手,并鞠躬致意。一时成为当地以及世界许多地方报纸的轰动新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事后评论道:“顾维钧之对付日本,有如猫之弄鼠,尽其擒纵之技能。” 日本当时属五强之一,中国是弱国。能说弱国就没有外交吗?非也,弱国比强国更需要外交!因为强国外交借助国家实力,多少都有以强凌弱的态势,外交的姿态也就来得粗犷。而弱国只有依靠外交的成功,才可能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尊严,它的外交必须细腻,必须技巧与严正结合。可以这样说,日本在政治上胜利了,但在外交上却失败了。强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只有弱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尽管是被逼出来的。接下去,中国拒签对德和约,不但维护了国家尊严,还首开拒绝签字之先河。后来,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南美洲各国等国也学着中国代表的样,采取了拒绝签字的外交手段。如果说中国成为“第三世界”的榜样,从此次和会就开始了,怎能说“无外交”?而顾维钧等,除拒绝签字对德和约之外,

近代外交家顾维钧

近代外交家顾维钧 立志报国,求学海外 顾维钧生在鸦片战争后,此时的中国正一步步陷入列强的侵略包围之中,而上海又是一个中外交往非常集中的地方,顾维钧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状况,也因此从小就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积弱状况的理想。一次,少年顾维钧经过外白渡桥,看见一个英国人坐着黄包车,急着要去看跑马。拉车上桥本来就累得很,他还用鞭子抽打车夫。顾维钧很愤怒,于是斥责这个英国人说:“Are you a gentleman?”(你还算是个绅士吗?)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段往事,并说“我从小就受到这些影响,感到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瞭望者》的主编,这对于一名留学生是非常难得的。在校的学习,为顾维钧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到邀请,回国效力 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有一次,后来成为他岳父的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袁世凯执政,他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他立刻想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那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还只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感到为难,他准备拒绝来自北京的邀请。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导师约翰穆尔,约翰穆尔却不同意他的选择。约翰穆尔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于是他让顾维钧把《序章》拿给他看。看过之后,他告诉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写得就很好,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多年后,顾维钧回忆起导师时说:约翰穆尔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8年前,顾维钧赴美留学时,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而8年后他回到 中国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妙语应答,立场坚定 顾维钧巴黎声明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 东问题。战败西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智辩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智辩 【辩论技巧】学习啦编辑:雪珠 2015-11-06本文已影响 696人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慷慨激昂的辩驳不仅赢得了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赢得了世界的舆论的同情。虽然,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失利,但国内的革命烈火已经被点燃。不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以下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智辩,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巴黎和会,顾维钧智辩护国权 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隆重开幕。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政府认为有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遂派出以陆征祥、顾维钧等五人为首的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但是,日本以曾出兵攻击德国为由,宣称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应由日本继承。进入会场前,日本代表牧野男爵的怀表掉到了地上,恰巧被顾维钧拾到。之后,两人在会场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 牧野:关于山东问题,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早已签订了《二十一条》,无需在这个会议上来讨论了。 顾维钧: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出示拾到的怀表) 牧野:(惊讶)我的怀表,我的怀表! 顾维钧: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牧野:(拍案大怒)我抗议!这是盗窃!中国代表偷了我的怀表!这是公开的盗窃!无耻!极端的无耻! (会场嘲笑声、议论声四起。) 顾维钧:牧野男爵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中国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愤怒地)是不是极端地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各国代表议论纷纷,许多人颔首赞许。) 请君入瓮,类比说理:日本蓄谋已久,对中国山东虎视眈眈。在“弱国无外交”的国际背景下,如何维护祖国的尊严,表明严正的立场?顾维钧的论辩彰显了机巧和智慧。 拾到牧野的怀表,顾维钧借题发挥,以“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之语,激怒对方,请君入瓮。果不其然,牧野落入圈套,咆哮会场。顾维钧让他尽情发泄之后,首先以退为进,“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随即攻其不备,突然提出山东问题,以“该不该”“算不算”“是不是”连发反诘,气势凌厉,步步进逼,将牧野的攻击,如数奉还:德国当年强占山东,如今战败,于理于法,自当退还中国,你日本处心积虑要“继承”,岂非“盗窃”?难道就不“无耻”吗?理出一辙,简单而又实在,让牧野无言以对,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和会上的西方列强,顾维钧又类比说理:先以“摇篮”为喻,昭示山东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接着将孔子与西方人信奉的“耶稣”类比,化陌生为熟悉,精当而形象地突出了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然后再次强调山东对中国的价值和意义,如同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之于西方,让各国代表从自身的宗教信仰和体验中,深刻理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的道理。一番类比,深入浅出,争取到了与会代表的初步认同。 牧野:鉴于鄙国军队战时对协约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样的战胜国难道也有脸面到这个会场上来吗?我没想到,他们还有勇气到这个讲台上来讲话! 顾维钧:尊敬的各位代表,刚才牧野先生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请看,(出示一组照片)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十四万,他们遍布战场的各个角落。他们和所有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在牺牲!我想请大家再看一张在法国战场上牺牲的华工墓地照片。这样的墓地,在法国,在欧洲,就有几十处。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的山东省。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与安宁!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大会在讨论中国山东省的问题的时候,会考虑中国的基本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不会得到安宁! (片刻后,会场掌声如雷,各国代表纷纷上前与顾维钧紧紧握手。) 举证事实,釜底抽薪:牧野不甘心失败,又起战端,企图以日本在“战时对协约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未出一兵一卒”的理由来剥夺中国的发言权,攻势咄咄逼人。顾维钧则针锋相对,以“这是无视最起码的事实”直言驳斥。 紧接着,他出示照片,举证了两个事实:其一,“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就达十四万”,他们的汗水和鲜血,同样为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其二,“在法国,在欧洲,就有几十处”华工墓地。如林的墓碑,倾诉了中国人民用生命“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与安宁”的决心和期望!铁的事实,犹如釜底抽薪,揭穿了牧野“中国未出一兵一卒”的谎言,驳斥了他指责中国没有“脸面”“勇气”到会场讲话的谬论。至此,提出要大会“考虑中国的基本权益”就如水到渠成,令人信服了。

顾维钧与巴黎和会

谁说弱国无外交 ——顾维钧与巴黎和会 夜深了,周遭的喧嚣渐渐隐退,世界仿佛安静地睡着了。使馆里,顾维钧的房间依旧灯火通明,他坐在桌前,时而在纸上写写划划,时而对着面前成堆的文案皱起眉头。明天将要在十人会议上代表中国发言,准备工作丝毫马虎不得。而他可能不会想到,明天的发言将作为民国外交中最精彩的一笔被永久地记入史册。 事情要从1918年11月说起。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翌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拟定对战败国的合约,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派顾维钧等代表出席和会。最初国人对巴黎和会是充满希冀的,认为和会“将确定国际间之一切局面,解除国际间一切易生危险之要点,使国际间将开一新世元1”。但实际上,巴黎和会只是列强的战后分赃会议,中国不仅没有在谈判桌上得到什么好处,反而陷入更大的困境。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有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祖,原国会参议院副议长王正廷,以及驻美公使顾维钧。初到巴黎,五人就因为席位问题而产生争执。最初拟定的陆、王、施、顾、魏的顺序被北京政府调整为陆、顾、王、施、魏,各位代表都对资质尚浅的顾维钧被提到第二位颇有微词,次序被降低的代表也都心存不满,陆还因此染病,这导致在会谈还没开始时,1《顾维钧回忆录》(一);164页

中国代表团内部就产生了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通力合作,共同为国家争取利益的初衷。由于这一插曲,其他四位代表在之后的和会中都不断推诿责任,因此,顾维钧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的首席代表。 在巴黎,顾维钧投入了国联问题的研究,整天按照预制的工作路线埋头于准备工作。1919年1月27日下午,中国代表团突然接到通知,美、英、法、意、日五国人士组成的“十人会议”临时决定当日讨论山东问题,邀请中国代表一小时后赴会,阐明对山东问题的立场。消息之突然不啻为一晴天霹雳,此前中国代表团并没有对此作充分准备,只得派出顾、王匆忙赴会。会上,日本的牧野先发言,牧野态度非常傲慢,悍然声称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应无条件让予日本,并展示了1919年初日本与英、法、俄、意四国达成的承认日本上述要求的秘密谅解。紧接着,不让人有一点思考余地,克列孟梭把手向中国代表一指,问中国代表是否准备发言。这当然是日本与英、法相互勾结,有意为中国代表团制造迅雷不及掩耳的困境。顾维钧和王正廷商量后,由王正廷起立发言:“我们代表团的顾维钧博士将予以答复,但应当给予时间准备中国的声明。”在威尔逊和蓝辛的支持下,克列孟梭这才宣布休会,明天上午复会,听取中国的立场。 次日下午,顾、王再度参加十人会议,顾维钧代表中国代表团进行了慷慨激昂的答辩,他从多个方面详实地论证了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在文化上,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在军事上,“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经济上,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简介 顾维钧四个夫人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简介顾维钧四个夫人简介 导语: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 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72年,出席联大的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吊唁;顾维钧口述的600余万字的人物回忆录,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 晚年的顾维钧身居海外多年,可他一直没有入美国籍,这是由于他一直心系大陆。女儿顾菊珍对父亲的这一份不绝如缕的故土深情看在眼里。为了了却父亲的这份心愿,顾菊珍每次回大陆时,都要代替父亲回到嘉定故园去看看家乡的亲人,转达父亲对家乡父老的深切问候,然后,再把家乡而今的深刻变化一五一十地告诉父亲,以宽缓父亲对故乡的思念。顾维钧晚年的另一乐事,是看到儿女孙辈欢聚一堂。顾维钧共有三子一女。 顾维钧有过四段婚姻,下面就和小编来看看顾维钧和他的四个夫人:张润娥,张衡山之女,1908年结婚后共同返美,后离婚; 唐宝玥,唐绍仪之女,1914年结婚,生子顾德昌、女顾菊珍,1918年病逝;成人后的顾德昌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二战期间曾出任中国驻美使馆的空军武官,在使馆的工作很出色。退役后回到台北进入商界,其后移居美国。一直到1979年,顾菊珍才从联合国岗位上退休, 生活常识分享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策略5.16。16.20 (2)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1) 一、当时的形势与中国代表团的目标 (1) 二、与列强周旋的决定全局的策略:"联美制日” (3) 三、与列强周旋的只涉及局部问题的方法 (4) (一)充分准备 (4) (二)分清敌友 (5) (三)依托法理,据理力争 (5) (四)预留后路,步步为营,争取舆论 (5) 四、结语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策略 历史教育耿鹏 指导教师张松智 摘要: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是中国近代废约运动的起点。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尤其是顾维钧竭力维护国家主权,表现杰出,显示了中国外交的进步以及中国代表团斗争策略的相对成熟。本文旨在探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期间,与烈强周旋的策略:分析中国代表团面临的形势及其目标,探讨顾维钧使用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顾维钧巴黎和会策略方法 Comment on Wellington Koo’s Struggle Tactics at the Paris Conference Student majoring in history Geng Peng Tutor Zhang Songzhi Abstract:The Paris Conference is one of significant watershed in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because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brog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At the Paris Conference, Chinese delegation, especially Wellington Koo, performs perfect to safeguard Chinese sovereignty, which shows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diplomacy and the relative maturity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deleg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Wellington Koo’s struggle tactics at the Paris Conference: the plight and goal of Chinese delegation, the strategy to cope with aggresso rs, Wellington Koo’s strategy and methods. Key words: Wellington Koo ; Paris Conference ; strategy; methods “巴黎和会不仅是世界外交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外交史上重要的分水岭。” [1]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团也出席了会议。巴黎和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一战的继续,即战胜国将在和会上以条约的方式将在战场上取得成果加以确认。与中国相关的即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理应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收回,但日本却在一战期间强占了山东并强迫段祺瑞政府签订条约要求中国政府“欣然同意”将德国在华特权转交日本。这就注定中日将在巴黎和会上展开对山东的争夺,日本将成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最主要的敌国。此外,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许多国家主权,中国代表团想借和会之际收回部分利权,这就免不了与西方国家的周旋。中国的上述外交目标能否实现除了国家实力、在一战中发挥作用、当时的国际形势等决定性因素外,还与中国代表团能否就当时的形势,在与列强的角逐中采取适当的斗争策略息息相关。而在中国代表团中顾维钧又在实际上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表现尤为杰出。笔者注意到目前尚未有专文就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采用的斗争策略进行研究,故作此文,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当时的形势与中国代表团的目标 当时的形势对中国代表团而言,极为不利。就国际形势而言,一战后,美日兴起,欧洲衰落,中国积贫积弱,南北分裂。在巴黎和会上,日、美、英、法、意作为五个重要协约国,每国有五个席位,中国被归类为“协约国阵营中的其他成员” [2]仅有两个席位。日本与英法俄意四国达成“密约”,在“密约”中,上述四国承认日本拥有山东等殖民地位,1917年2月16日,英国驻日大使格林致函日本外务大臣:“英国帝国政府欣然允许日本政府之请求,保证将来在媾和会议中,援助日本要求割让德国在山东及在赤道以北各岛屿之领土权利,并经谅解,日本政府亦以同样精神,援助

浅析顾维钧联美制日外交思想

浅析顾维钧联美制日外交思想 2012级历史专业lilyco 12020105 【摘要】顾维钧是民国外交界的领袖人物和著名的国际政治家,联美制日是其主要的外交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是否参与二战和巴黎和会的山东问题上尤为明显。对于这种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并令其为当代外交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顾维钧;联美制日;外交思想 顾维钧是20世纪上半叶为中国外交做出独特贡献的中国著名外交家,和那个时候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点。16岁赴美留学,191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我国早期极少数受过正规国际法教育的职业外交官之一。1912年顾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为民国外交的历史证人,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国外交之形象。顾维钧几乎参与了民国的所有外交将活动,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不懈努力。然而,纵使顾维钧与他的同仁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命运,未能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梦想。 1912年4月,顾维钧回到北京,进入外务部任秘书,开启了他的外交生涯。1912-1915三年时间内,顾维钧亲眼目睹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政策,“联美制日”思想开始萌芽。这种思想在中国是否参与二战和巴黎和会的山东问题上尤为明显。 一战期间,美德关系恶化,时任驻美公使的顾维钧与美国的高级官员保持着密切的接触。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顾维钧拜会美国国务卿蓝辛,询问若中国随美国参战美国是否愿意接济。蓝辛表示“美国允接济”,但又表示“为中国计,为全局计,中国宜先从容布置,待时而动。” 顾维钧深受触动,于4月9日向北京政府发去电报建议随美参战。同时,又建议“助美参战,似尚不宜过急。”而且,他还提出了“四利”与“四害”的主

论顾维钧外交思想

论顾维钧外交思想 ------联美制日 摘要:顾维钧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也是同时期世界上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几乎参与了民 国初期一切重要的外事活动。在他的外交活动中,他一直奉行“联美制日”的外交思想,力求最大限度地维 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保证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以国家利益至上,在外交舞台上既坚持原则又不乏灵 活性与创造性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顾维钧;联美制日;外交思想 享有“民国第一外交家”美誉的顾维钧,1915年出任驻美公使,成为中国 最年轻的驻外使节。1919年在巴黎和会就山东问题的雄辩让年轻的顾维钧一举 成名受世人瞩目。此后,在风云变幻的外交舞台上,他身影频现,为落后的旧 中国四处奔波,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不懈努力。然而,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由于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纵使顾维钧和他的同仁们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命运,也没能实现他们独立自主的外交梦想。 作为一名有深刻思想的外交官,顾维钧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外交思想。顾 维钧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近毕业之际,受刚成立的唐绍仪内阁的邀请回国任职,不久后便外交部任秘书,开始了他辉煌的外交生涯。从进入外交部到赴美 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政策”。就此,顾维钧逐渐产生了“联美制日”的外交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是否岁美参加一 战和巴黎和会的是“山东问题”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那么顾维钧为什么有“依美制日”的外交思想呢?首先,就顾维钧个人而言,他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同美国,这是至关重要的。顾维钧留美的年龄,正是 塑造一个人性格和心里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顾维钧对西方的宗教文化的认同,形成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他奉行依美外 交的思想的潜在因素。他的这种心理在后来也多有表现,种种迹象都表明他对 美国的感情深厚。而且,顾维钧在美国多年,也编制了一个宽广的朋友圈子。 像美国国务卿兰辛等一些美国高级官员都是他的朋友,他的私人关系也是他奉 行依美外交的重要因素。 其次,就美国而言,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相对来讲较为 温和隐蔽,更具有迷惑性。自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他们无不要求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等。这些赤裸裸的对华政策,深 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而美国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宣称保 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保护各友邦受条约和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权利,并维护各 国在中国平等公正的贸易原则。(“门户开放”政策提倡机会均等,其意图是 企图凭借其强大的尽力实力分享中国这一美羹,进而压倒列强控制中国。)美 国的这一政策比其他列强强抢豪夺的政策更为隐秘和高明,不会因为领土主权

顾维钧雄辩巴黎和会:山东是中国的耶路撒冷

顾维钧雄辩巴黎和会:山东是中国的耶路撒冷 顾维钧(1888年—1985年),字少川,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国际法及外交博士学位。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苦难的历史。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多有贡献的唐德刚曾感慨,清末以来中国有两个半外交家,李鸿章、周恩来,还有半个是顾维钧。唐德刚之所以把顾维钧算半个的理由是,顾维钧未曾有过决策权。但实际上,在巴黎和会上他就不理会北京政府的命令,自行决定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甚至整个巴黎和会,到后来也几乎成了顾维钧一人独立施展中国外交的舞台。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共有5位代表,陆徵祥、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顾维钧。陆是外交总长,王是南方政府代表,驻英公使施肇基和外交部秘书长魏宸组是外交前辈,顾最年轻,只有31岁,资历也最浅,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5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英、法、意等国在一战中跟日本签约承认过此问题,此时站在日本一边。美国总统威尔逊请中国代表出面时,陆徵祥称病无法赴会,王正廷、施肇基称对山东不熟而推由顾维钧代表中国发言。顾维钧没有退让。 事实上顾维钧为了这一天已经做足了准备。在一战结束前,他就在驻美使馆内成立小组,专门研究与战后和会相关的问题,并将研究报告送交国内,主张应向和会提出收回德国强占山东的权益。在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的前夕,他更是整天埋头于准备工作,搜集资料,拟定计划。 这是顾维钧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发表长篇演说。“初似发言稍颤,既乃侃侃而谈”,他要求“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结果,“全场鼎沸,掌声如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