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理题库

民理题库

民理题库
民理题库

绪论

一、单项选择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的作者是:B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3.《批判大汉族主义》一文的作者是:A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李维汉4.《要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文的作者是:A

A.邓小平B.胡耀邦C.江泽民D.胡锦涛

二、多项选择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有:ABC

A.鄂伦春族B.傈僳族C.德昂族D.羌族2.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不同政治制度的类型有:ABD

A.盟旗制度B.家支制度C.民主制度D.土司制度

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因其语言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ACD

A.汉藏语系B.乌尔都语系C.南亚语系D.阿尔泰语系

4.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的跨界民族有:BCD A.土族B.维吾尔族C.藏族D.朝鲜族

三、简述题

简述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

1.科学性;2.实践性;3.继承性;4.创新性.

四、论述题

论述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3.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民族中哪个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更改族称的?B

A.普米族B.德昂族C.基诺族D.保安族2.下列民族中哪个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C

A.门巴族B.珞巴族C.基诺族D.仫佬族3.中国近现代“民族”一词的来源B

A.中国自古固有的B.从国外引进的C.中国近代自造的D.从外文中译造的

4.中国古代历史上较多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A

A.族类B.族种C.种类D.部类

5.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翻译介绍西方的民族定义的是谁?A

A.梁启超B.汪兆铭C.李大钊D.王明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是C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血统D.共同风俗习惯

7.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的人是D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8.决定民族性质的属性是C

A.语言属性B.族体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

9.民族结构合理化、优化的标准在于C

A.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B.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经常变化

C.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D.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10.下列有关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民族素质就是民族成员的个体素质

B.民族素质不具有传承性

C.民族素质通过传承持续存在,基本不发生变异

D.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综合指标1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B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D.1915年

12.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

13. 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

14.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基诺族

D.畲族

15.中国古代“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B

A.西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16.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索伦族”更改为: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畲族

17.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归化族”更改为: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俄罗斯族

D.塔吉克族

18.新中国成立后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崩龙族”更改为:C

A.土家族

B.拉祜族

C.德昂族

D.畲族

19.斯大林在哪篇文章中提出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A

A、《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B、《神圣家

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C、

《论犹太人问题》D、《崩得在

党内的地位》

20.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B

A.蒙古族

B.东乡族

C.裕固族

D.土族

21.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佛教?D

A.满族

B.东乡族

C.赫哲族

D.藏族22.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B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23.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最易于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D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24.原则上我国公民在年满多少岁时便不可以更改民族成分?B

A.18岁

B.20岁

C.没有年龄限制

D.22岁25.一个村集体要求更改民族成分应该报请哪一级民族工作部门审批?B

A.县(自治县、县级市)B.地区(自治州、地级市)

C.省(自治区、直辖市)D.国家民委

二、多项选择

1.以下选项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有ABC

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心理认同D.共同血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命名少数民族名称时考虑了哪些称谓?ACD

A.自称B.泛称C.史称D.他称

3.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中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的?BC

A.京族B.德昂族C.毛南族D.满族4.下列少数民族名称中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的?BCD

A.朝鲜族B.俄罗斯族C.佤族D.壮族5.下列哪些是民族识别的依据?ABCD

A.民族特征B.民族源流C.民族意愿D.就近认同

6.民族六大特征理论的特点包括ABCD

A.内容丰富B.表述通俗C.归纳科学D.符合实际

7.民族基本属性包括ACD

A.民族生物属性B.民族精神属性C.民族自然属性D.民族社会属性

8.民族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经济结构B.人口结构C.文化结构D.阶级结构

9.民族结构的特点有ABD

A.整体有机性B.相关同步性C.稳定静止性D.调控可塑性

10.民族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口·身体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D.知识·审美素质11.民族素质的特点有AB

A.群体性B.积淀性C.不可传承性D.单项指标性

12.下列有关民族结构和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

A.民族素质是民族结构的反映

B.民族结构更多地表现为有形的、外化的、运动的形式

C.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D.民族素质更多地表现为无形的、内在的、凝固的特质、能量

三、辨析题

民族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散杂居现象越来越多,

因而民族共同的地域渊源已经不是现代社

会中民族的基本特征了。

1.错误

2.民族共同的地域渊源是民族六大特征之一共

同历史渊源中的一个方面,首先,在民族形成

之初,同一民族具有共同的地域是不容置疑的,其次,即使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口的频繁流动

造成了民族杂散居现象的普遍,但很多民族依

然具有自己民族相对的聚居区,例如,我国就

有众多的民族自治地方。这说明民族共同的地

域渊源依然是民族基本特征的重要方面。

3.因此,命题是错误的。

四、材料题

1.韩立生活在北京市宣武区的一个民族通婚家庭,一家五口人,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回族,爷爷是汉族,奶奶是达斡尔族。韩立出生时父母给他报的户口上填的是回族,今年韩立16周岁了,他想更改自己的民族成分为达斡尔族。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更改公民个人民族成分的相关规定及材料,说明韩立的要求是否会被批准,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2.李孟阳今年15周岁了,生父汉族,生母满族,父母在给他报户口时登记为汉族。在李孟阳5岁时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母亲,一年后母亲再婚,李孟阳就与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继父是苗族,这样一家三口便一人一个民族成分了,李孟阳的母亲和继父商量后决定给李孟阳更改民族成分为苗族,但李孟阳不十分愿意更改,还想保持汉族的民族成分。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更改公民个人民族成分的相关规定及材料,说明李孟阳的民族成分是否可以被更改为苗族,李孟阳能否保持汉族的民族成分,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1.答案:

(1)韩立的要求不会被批准。

(2)第一,我国公民个人更改民族成分的规定中指出,公民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母的民族成分确定,也就是说韩立的民族成分只能是汉族或者回族。

(3)第二,公民在18周岁之前的民族成分是其父母商定的,公民在年满18周岁时可以由本人确定,材料中的韩立才16周岁,所以暂时还只能是其父母为其确定的回族,在他年满18周岁时可以自己决定是选择回族还是汉族。

2.答案:

(1)李孟阳的民族成分可以被更改为苗族。

(2)我国公民个人更改民族成分的规定中指出,不同民族成分的公民再婚,双方子女若是幼儿,在孩子未满18周岁之前其民族成分可以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议决定。因此,材料中李孟阳今年15周岁还未满18周周岁,他的民族成分可以由其母亲和其继父商议决定,可以按照母亲和继父的意愿被更改为苗族。

(3)李孟阳若想保持汉族的民族成分,只能等到他年满18周岁时按照自己的意愿再由苗族更改为汉族。因为我国公民个人更改民族成分的规定中有公民的民族成分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在满

18周岁时由本人确定与父或与母保持一致。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

1.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是D

A.氏族B.胞族C.部落D.民族

2.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A

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是A

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是()的分离。A

A.城市和乡村B.农业和手工业C.畜牧部落和其他部落D.商人阶级和其他阶级

5.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A

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

6.()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D

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

7.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B

A.从氏族发展成民族B.从部落发展成民族C.从胞族发展成民族D.从部落联盟发展成民族

8.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列哪些民族属于异源同流?B

A.苗族B.回族C.瑶族D.畲族

9.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经济发展

10.下列实体中哪些不属于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C

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

11.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个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 C

A.氏族B.部落C.民族D.种族

12.人类社会最初的民族是何时产生的?B

A.原始社会蒙昧时代高级阶段B.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确立时期

C.阶级社会确立以后D.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13.下列民族中哪个是民族发展过程中通过典型的民族分化和组合形成的?D

A.藏族B.蒙古族C.日本大和民族D.美国美利坚民族

14.下列社会现象中最先消亡的是A

A.阶级消亡B.国家消亡C.民族消亡D.家庭消亡

15.民族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是C

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

16.从民族的自然属性看,民族的发展是A

A.是民族的特征发展(或民族性的发展)B.是民族的社会发展(或社会性的发展)

C.是民族人的发展(或人口生产的发展)D.民族的物质发展

17.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内因?A

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

18.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是C

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

19.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D 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

20.在民族发展中,下列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外因?B

A.民族属性B.民族关系C.民族结构D.民族素质

21.民族结构的核心要素是B

A.人口结构B.经济结构C.政治结构D.文化结构

22.世界各民族经过发展,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自行消失,这属于 B A.民族组合B.民族消亡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

23.在民族发展中,下列表述中哪一个和民族属性无关?D

A.民族的发展既是社会的发展.又是自身的发展

B.民族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又是精神生产的发展

C.民族的发展是民族自身(人口生产)的发展

D.良好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加快发展的动因之一。

二、多项选择

1. 以血缘为纽带的是ABC

A.氏族B.部落C.胞族D.民族

2.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BC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

3. 关于民族发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过程B.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过程

B.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过程

C.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4. 原始社会末期三个重要的过渡是ABC

A.野蛮向文明的过渡B.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

C.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D.民族向国家的过渡

5.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民族形成典型途径是BCD

A.易洛魁人式的途径B.罗马人式的途径

C.德意志人式的途径D.希腊人式的途径

6.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有ABC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人口发展

7.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经济发展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人口发展

8.下列人们共同体中哪些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BC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9.下列关于民族与氏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

A.民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B.氏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民族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D.氏族以地缘

和血缘为纽带

10.民族素质包括ABCD

A.科学文化素质B.思想政治素质C.心理意识素质D.身体素质

11.下列属于影响民族发展的外部因素是CD

A.民族属性B.民族结构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

1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CD

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

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因素日益增多

13.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可以实现民族的消亡ABC

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融合D.民族组合

14.下列属于民族同化的特点是ABCD

A.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B.民族同化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存

C.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程度接近的形式

D.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15.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BC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跳跃式发D.飞跃式发展

1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和的区别是ABCD

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

17.下列属于民族发展的社会环境是ABCD

A.民族社会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关系B.国家政权的性质

C.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及其建设D.社会伦理

18.下列属于民族融合的特点是ABCD

A.民族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民族融合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民族融合将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

D.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辨证统一的结果

19.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BC

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

三、辨析题

1.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阶级斗争。

错误。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只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民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量的积累和扩大的决定因素,也是民族发展的质的转变的决定因素。此外,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因。

2.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正确。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的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3.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所以二者并无实质性区别。

错误。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都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是正确的,但是,二者有本质区别。民族同化不同于民族融合。因为它们:

(1)发生的时间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发着民族同化现象,而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2)发生的范围不同:民族同化是一个局部现象。它是个别民族单方面的变化。而民族融合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

(3)发生的结果不同:民族同化的结果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则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的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

(4)实现的途径不同:民族同化有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形式,而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一、单项选择

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

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

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

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D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B

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

二、多项选择

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

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

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BCD

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

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B

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

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BCD

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

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BCD

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

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BCD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正确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正确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确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错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制度还没有很快被推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尚未建立。当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才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形成

第四章民族问题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一、单项选择

1.民族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说明发展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其中()是两个重要的平行发展过程。B

A.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B.社会发展与民族发展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D.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2.民族的发展表现于诸多方面,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它既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C

A.社会政治发展B.社会文化发展C.社会经济发展D.军事发展

3.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民族人口的增长C.民族文化的传播D.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C.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间的民族关系D.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形式表现出的民族关系

5.()是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D A.民族分化B.民族同化C.民族歧视D.民族压迫

6.下列有关民族与阶级关系的看法中正确的是()B

A.消灭民族压迫并不必然要消灭剥削制度

B.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广泛和复杂

C.民族压迫主要是由于民族差异性造成的而与阶级关系联系不大

D.阶级问题的存在时间要比民族问题的存在时间要长7.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C

A.民族分化B.民族组合C.民族差异D.民族融合

8.下列与民族特征有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 A.民族的特征与特点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民族特征会像社会阶级关系和生产方式更替那样急剧迅速地变化

C.民族特征之间的差异问题可以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去解决

D.民族的特征仅在阶级社会存在并发生重要作用,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再起作用

9.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C

A.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B.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

C.民族间的差异和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灭D.各民族间在经济生活中还未实现共同富裕10.()是最为直接和有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与调控系统,其运行直接影响各民族社会利益的多寡得失及至生存与发展。C

A.非政府组织B.相关国际组织C.国家政权D.民间社会团体组织

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的论述中正确是的()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完全消失

B.社会主义时期,在一定条件下尚存的阶级斗争并不会再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

C.社会主义时期,像私有制社会那种造成民族问题的许多社会因素依然存在

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已经消失,民族问题的性质和以往已经不同了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A

A.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B.解决东部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问题

C.国家怎样向民族地区给予更多公共财政支持的问题

D.各民族间由于某些思想观念引起的现实的矛盾和纠纷

13.在民族问题上国内与国际问题交织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持()C。

A.经济发展优先原则B.人权优先原则C.主权原则D.政治优先原则

1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个民族至少有代表()人参加。D

A.5 人B.3人C.2人D.1人

15.在我国,凡人口在()以上的民族均有人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委员。B

A.200万人B.100万人C.50万人D.10万人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事务专门机构叫做()C

A.民族事务委员会B.民族宗教委员会C.民族委员会D.民族工作办公室

1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和思想保障就是(A)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B.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二、多项选择

1.民族问题的内涵包括:ABCD

A.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B.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C.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D.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是()CD

A.文化因素B.经济因素C.自然因素D.社会因素

3.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民族关系主要包括(BCD)A.军事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文化关系

4.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

A.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C.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间的民族关系D.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形式表现出的民族关系

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BC )

A.民族认同B.民族利益C.民族权利D.民族意识

6.民族与国家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ABC)A.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B.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而存

C.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民族将与国家一同消亡

7.要消灭民族压迫,就必须要首先消灭(CD )A.民族组合B.民族同化C.剥削制度D.阶级压迫

8.下列有关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论点正确的有(ABC)

A.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社会原因B.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

C.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问题就是民族问题

9.在现实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往往表现为(ABCD)

A.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B.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C.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D.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10.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与(BCD)相关

A.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B.民族的跨国分布

C.经济全球化的过程D.国际社会对少数民族人权的关注与保护

11.在民族问题中,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BCD

A.必须优先解决经济利益问题B.政治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政治问题解决的基础D.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相辅相成

12.为了使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时代,中国共产党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至少包括(ABD )等具体形式。A.和平改革B.和平协商C.民族自治地方建设D.直接过渡

1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而()则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AB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代表表决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含义必须把握(BCD )A.中华民族复兴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

B.中华民族复兴是相对于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而言C.中华民族复兴是相对于近代中华文明衰落与中华民族危亡而言

D.中华民族复兴是针对文明发展的历史延续性而言。

三、判断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变化、发展的。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一般情况下循着社会发展阶段的顺序发展。正确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确

3.在民族存在的情况下,民族问题不一定必然存在。错

4.民族自身发展程度不仅决定民族的特征与素质,也对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正确5.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是基于民族发展的不同所构成的民族特质与民族间的差异性。正确

6.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错

7.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但是这些阶级斗争不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错

8.民族问题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正确

9.某一民族问题一旦发生,往往是单纯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或者文化问题。错

10.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的思想。正确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已经从社会革命转移到社会发展上来,因此民族问题就不再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错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实质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正确

第五章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

一、单项选择

1. 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个朝代?A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2.在少数民族爱国主义的史诗里,族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故事光辉灿烂。是18世纪我国民族史上一桩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悲壮义举。D

A.土家

B.赫哲

C.苗

D.蒙古

3.19世纪70年代,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只剩300多人。B

A.土家

B.赫哲

C.苗

D.布依

4.1840年以后,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中的D 时期。

A.起源时期

B.孕育时期

C.自在发展时期

D.从自发到自觉的联合期

5.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邓恩铭是 B 族。

A.土家

B.水

C.苗

D.布依

6.对西藏社会生活影响很大的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是在下列哪个朝代确定的?D

A.唐朝

B.元朝

C.西汉

D.清朝

7.吐蕃在下列哪个朝代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B

A.唐朝

B.元朝

C.西汉

D.清朝

二、多项选择

1.满族建立了统一全国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对祖国疆域的开拓和巩固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历史贡献:ABCD

A.统一台湾

B.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

C.对西藏的社会进行了改革

D.改土归流统一了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2.宋元明清时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与汉族的宋朝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ABC

A.契丹族建立的辽朝

B.党项族建立的夏朝

C.女真族建立的金朝

D.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3.新世纪新阶段各族公民要强化“四个认同”:ABCD

A.强化祖国认同,确立中国公民意识;

B.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树立民族整体意识;

C.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4.国家的安全不仅包括领土安全,还包括:ABCD

A.经济安全

B.文化安全

C.科技安全

D.国防安全

5.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的主权原则表现为:ABC

A.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排他的管辖权,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处理,他国不得插手;

B.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政策法律、措施的独立权,不受他国的干预与制约;

C.在因民族问题引发冲突时的自卫权,对内外部势力借民族问题发难、对国家构成威胁时,有权采取必要的一切手段加以自卫;

D.对国外民族问题的干涉权,有权插手别国的民族事务

6.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1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ABC

A.国家的长期统一B.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体戚与共关系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7.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ABCD

A.进行反动的舆论宣传,歪曲历史,混淆视听

B.建立恐怖组织,进行恐怖活动

C.三股势力内外勾结,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进行破坏活动

D.制造事端以引起国际关注,寻求国际支持等

8.在反对分裂、渗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统一的斗争中,必须高举ABCD 的旗帜。

A.坚定地维护国家的统一

B.坚定地维护民族的团结

C.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

D.坚定地维护各族人民的利益

9.为什么说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ACD

A.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生存的基础

B.国家统一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C.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的可靠保障

D.国家统一是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尊严的前提

10.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积极践行以下几点ABCD:

A.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B.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C.继承和发扬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D.继承和发扬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第六章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单项选择

1. 从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过程看,民族平等观念是在 B 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C.封建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D.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2.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A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奴隶主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年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一文中,对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批判。B

A.1840B.1844C.1855D.1848

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合著的 C 一文中,对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进行了批判。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所作的批判》

C.《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5.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是在一文中提出的。C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所作的批判》

C.《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D.《德意志意识形态》

6.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认为私有制是造成民族剥削和压迫关系的制度根源,马恩曾在一文中提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C

A.《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共产党宣言》D.《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7.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B.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C.主张和坚持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8.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具有特定的阶级内容,其核心是 B 。

A.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B.同

一民族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团结

C.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团结D.同

一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团结

9.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A 。

A.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B.奴隶主阶级的

民族平等观

C.封建地主阶级的民族平等观D.资产阶级的

民族平等观

10.国家制定了少数民族节日放假制度,建立了

每 D 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制度。

A.2年B.3年

C.4年D.5年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 C 年举办

一次。

A.2年B.3年C.4年D.5年

12. 《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

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在 B 年颁布的。

A.1950B.1951C.1978D.1979

13.权利和义务最根本的区别是 A 。

A.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B.权利必须

享受,义务可以放弃

C.权利具有广泛性,义务不具有广泛性D.义

务具有广泛性,权利不具有广泛性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有ACD 。

A.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

B.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不对少数

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C.主张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

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

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2. 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含义有 ABD 。

A.作为权利主体的各民族一律平等B.法律面

前各民族一律平等

C.允许少数民族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D.在社会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发展方面给予特殊

帮助

3.民族平等的意义包括 BCD 。

A.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B.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

C.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

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D.民族平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

4.联合国关于种族和种族关系的三个公约反映

了民族平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这三

个公约是 ACD 。

A.《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B.《防范种

族歧视、种族灭绝公约》

C.《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D.《消

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5.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一般原则包括BC 。

A.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法律原则B.少数

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普遍原则

C.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D.少数

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行政原则

6. 我国法律保障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益,其中包括BCD 。

A.允许各民族公民进行各种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B.允许民族地区享受国家在税收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

C.允许各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D.允许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

7. 我国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经济权利包括ABD 。

A.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中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无条件地要求上级财政进行照顾的权利

D.民族自治地方为国家生态平衡做出贡献的,国家给予一定利益补偿的权利

8.我国对少数民族平等权益的保障机制具体包括ABC 。

A.政策保障B.司法保障C.行政保障D.立法保障

9.1979年以后,为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我国采取了多项行动,其中包括BCD 。

A.“上去下来”B.“对口支援”

C.“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专项行动”D.“兴边富民行动”

10.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存在着以下权益关系ABC 。

A.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权益

B.作为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权益

C.民族的集体权益与作为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权益

D.民族的集体权益与作为民族成员的公民个体之间的不平等权益

11.用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ABC 。

A.强化各民族公民的法律意识B.自觉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强化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D.使用所有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C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

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

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

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A

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

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

③ D.①②④

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

是B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B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

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

级别名、族名

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民族有A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

民族自治地方是C

A.民族乡

B.民族镇

C.自治县

D.自治市

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B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

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D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

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

边县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

制度是D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

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

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

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

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BC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

之间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BC

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

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

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

繁荣

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

BCD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BCD

A.民族成份

B.民族分布

C.民族关系

D.历史

状况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BD

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

B.经济因素

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

D.历史因素

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D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

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

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BCD

A.理论依据

B.实践依据

C.国情依据

D.民

族特点

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

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CD

A.两国历史不同

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

C.

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

些类型ABD

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

治地方

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

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

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

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ABCD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

事务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

部事务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

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

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

第十章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

1A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其精神实质是:A A.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B.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C.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D.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 B A.民族分裂运动的挑战

B.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民族关系不协调、民族冲突频频发生

D.阶级矛盾

4.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 的钾盐占全国的90%以上。

A.宁夏B.青海C.新疆D.内蒙古5. A 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A.2000年B.1999年C.2003年D.1998年6.西部地区包括我国 B 个省、市、自治区A.11B.12C.13D.14

7.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D.民族和

二、多选择

1.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B

A.共同团结奋斗B.共同繁荣发展C.发展民族经济D.提高民族素质

2.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AB

A.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

B.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

C.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D.切实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BCD A.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是现阶段中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C.是缩小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需要D.是缩小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4.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需要:ACD A.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与商业性投入相结合的原则

B.坚持以商业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C.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D.支持民族地区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5.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的中心任务是:ABC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

D.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政治体制

6.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内蒙古的占全国的90%以上。AB

A.稀土B.铌C.钾盐D.煤

7.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包括:

A.建立了以资源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B.建立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现代综合农业体系;

C.建立了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ABC

D.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局面

第十章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

1A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其精神实质是:A A.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B.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C.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D.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 B A.民族分裂运动的挑战

B.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民族关系不协调、民族冲突频频发生

D.阶级矛盾

4.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 的钾盐占全国的90%以上。

A.宁夏B.青海C.新疆D.内蒙古5. A 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A.2000年B.1999年C.2003年D.1998年6.西部地区包括我国 B 个省、市、自治区A.11B.12C.13D.14

7.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D.民族和谐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B

A.共同团结奋斗B.共同繁荣发展C.发展民族经济D.提高民族素质

2.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AB

A.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

B.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

C.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D.切实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BCD A.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是现阶段中

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C.是缩小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需要D.是缩小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4.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需要:ACD A.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与商业性投入相结合的原则

B.坚持以商业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C.坚持以政策性投入为主的原则

D.支持民族地区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5.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的中心任务是:ABC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

D.破除一切阻碍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政治体制

6.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内蒙古的占全国的90%以上。AB

A.稀土B.铌C.钾盐D.煤

7.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包括:

A.建立了以资源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B.建立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现代综合农业体系;

C.建立了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ABC

D.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局面

该案例表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十章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

一、单项选择

1.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B

A.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C.巩固民族关系D.加强民族团结

2.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

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

3.年,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摇篮。A

A.1941年B.1942年C.1943年D.1944年

4.年,政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B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5.目前我国共有民族院校所。B

A.12所B.13所C.14所D.15所6.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C

A.主任B.副主任C.主任或副主任D.所有正职

二、多项选择

1.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ABCD A.革命化B.年轻化C.知识化D.专业化2.下列人员中,哪些属于建党初期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优秀少数民族成员?ABCD

A.邓恩铭B.马骏C.张伯简D.乌兰夫3.下列哪些民族院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ABC

A.西北第二民族学院B.大连民族学院C.湖北民族学院D.贵州民族学院

4.下列哪些民族类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建立的?BCD

A.西藏民族学院B.广西民族学院C.广东民族学院D.云南民族学院

5.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该方案确定的原则有:BD A.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

B.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

C.以培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主,普通政治干部为辅

D.既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

6.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干部培养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它包括:ABCD

A.相关的正规院校B.各民族院校民族干部培训班

C.党校、团校、干部院校等培训机构D.社会办学培训机构

7.民族干部具有的基本政治业务素质应包括ABCD A.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D.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三、判断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答案: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方针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答案:正确

3.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才”。

答案: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德”。

4.明确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任用

(错误)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错误)2、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

(错误)3、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错误)4、民族平等观念是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错误)5、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正确)6、“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确)7、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错误)8、凡少数

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错误)

9、“同源异流”属于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错误)

10、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1、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正

2、民族平等观念是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错

3、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赋予同等保护的权利。正

4、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正

5、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正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错,(1分)在五十六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亦有不少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约15种。除汉族、回族同语同文,满族、畲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2分)

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正确,(1分)除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一样,实行地主封建制度下的保甲制度外,在内蒙古部分地方实行的是盟旗制度。西藏地区是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是家支制度(奴隶制)等。

3、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对

4、民族平等观念是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错

5、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赋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对

6、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对

7、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对

8、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族平等的口号是在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着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并且与通过民族运动力图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

9、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10、资产阶级的民主仅仅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他们的平等是在承认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的合理性前提下而言的,而私有制这种所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

3

11、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一切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12、民族的平等权利包括了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在实践中,民族的集体权利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往往是各自独立的。

分析8、错误。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族平等的口号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并且与通过民族运动力图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直接相关。

9、错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产物。

10、11、正确。

12错误。民族的平等权利包括了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在实践中,民族的集体权利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集体权利往往要落实在个体身上,要通过公民个人的权利表现出来。比如:选举中按民族成分确定代表名额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国家法律对各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都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1、民族的平等权利包括了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

2、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本身就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

3、平等与平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5、平等的结果要求平等的机会。

分析1、正确。在实践中,民族的集体权利和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集体权利往往要落实在个体身上,要通过公民个人的权利表现出来。比如:选举中按民族成分确定代表名额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国家法律对各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都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2、错误。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本身都并不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但是,这些差异和差距却可以成为产生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尤其是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如果长期不能够解决,这不但会成为民族之间不满和摩擦的根源,而且也将阻碍民族平等的真正实现。

3、正确。平均意味着对于不同的客体无视其条件,不加区别地要求绝对等同,强调结果的绝对一致。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平均主义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小农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4、正确。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他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良好关系。

5、错误。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

1、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错误。我国的我国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2、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错误。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

3、“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错误。“散居少数民族”还指居住在自治地方内,但未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

4、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错误。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应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

来担任,但不能排斥使用其他民族的干部。

5、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错误。只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6、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正确。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另外有将近1200个民族乡。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已经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4%左右,自治地方人口占全国的13%左右。正确。

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对

2、“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对

3、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错

1、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错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错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3、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才”。

1、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

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2、正确。

3、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德”。

军理900题题库

二、多选题 1、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ABCDE)等方面的活动。 A.政治 B.经济 C.外交 D.科技 E.教育 2、在国防法规体系的纵向关系上,依据我国国防立法的权限,通常将国防法规划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ABCDE)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国防条款 B.基本国防法律 C.国防法律 D.国防法规 E.国防规章 3、国防法规体系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制度(ABCD) A.国防领导 B.武装力量建设 C.国防建设事业 D.军事刑事 4、为了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国防活动的管理,我国加强了国防法制的建设,以下对全国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主要法律有:(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的国防权利有(ABC) A.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B.制止和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C.国防活动中经济受损失获得补偿的权利 D.保守国防秘密的权利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和组织协助国防活动的主要义务有(BCD) A.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B.为武装力量活动提供便利 C.支前参战 D.开展经常性的拥军优属工作,特别是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 7、中国国防的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是(ABC) A.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B.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C.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D.社会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8、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有(ABC) A.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B.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D.以结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 9、以下属于联盟型国防类型的国家有(AB)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瑞典 10、美国的国防类型属于(AC)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是:(AB) A.侵略 B.武装颠覆 C.敌对势力 D.西方国家 12、领土是指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了:(ABCD) A.领陆 B.领水 C.领海 D.领空 13、国防外交所涉及到的关系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ABCDE) A.军事政治关系 B.军队关系 C.军事战略关系 D.军事科技关系 E.军事经济关系 14、下列属于我国古代的的国防教育思想的是(CD) A.富国强兵 B.不战而胜 C.爱国教战 D.崇尚武德 15、下列属于我国古代的的国防斗争策略的是(BC) A.富国强兵 B.不战而胜 C.安国全军 D.崇尚武德 16、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BC) A.军事领导体制B.武装力量体制C.兵役制度 D.武器装备建设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27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试题(理) 本试题卷共4页,六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各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设复数1z ai =+(a 是正实数),且10z =,则 12z i -等于( ) A .1i + B .1i - C .1i -+ D . 1i -- 2.若直线 : + 与直线 : 互相垂直,则的 值为( ) A . B . C . 或 D . 1或 3.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命题p :若平面α∥β,l α?,m β?,则l ∥m ;命题q :l ∥α,m ⊥l ,m β?,则β⊥α,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 或q B.p 且q ? C. p 且q D. p ?或q 4. 已知2 12 1,cos M x dx N xdx π = -=? ?,由如右程序框图输出的 =S ( ) A . 4 π B . 2 π C .1 D .1- 5.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命题“若12=x ,则1=x ”的否命题为:“若12=x ,则1≠x ”; B .命题“0 2,2 <++∈?x x R x ”的否定是“R x ∈?, 022≥++x x ”; C. 命题“若y x =,则2 2y x =”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 D. 已知N n m ∈,,命题“若n m +是奇数,则n m ,这两个数中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的逆命题为假命题.

军理《信息化战争》试题

《信息化战争》试题 特别关注:此试题与答案一起上交,无试题者成绩为零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2、美国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并称之为“()”。 3、1995年8月底至9月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波黑塞族发动了代号“()”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作战。1998年12月,美英联手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的空袭作战。 4、美国参联会1996年提出《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了信息化战争、()、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网络中心战、系统集成、横向一体等许多创新的军事理论观点。 5、美军对信息技术的七大军事需求:全球监视与通信,(),空中优势和防御,水面控制与水下优势,(),模拟环境,降低费用技术。 6、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发展中的战争形态,在社会变革方面顺应了()的发展大潮,在军事领域适应了()的趋势。 7、信息化战争中,()和()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 8、信息化战争必须用信息化理念、网络和软件对所有保障要素加以改造,使之融入作战体系中去,以达到()和()的目的。 9、战争制胜的要素很多,战争胜负历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0、战略层次的信息战主要是破坏敌对国家的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其运转。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分,每小题2分) 1、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原因包括:() ①科学技术推动②社会变革催化③军事变革孕育④战争实践验证 2、社会变革对信息化战争的催化作用表现在:() 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②是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③带动了国防建设发展④是社会变革与战争形态变异。 3、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大致要经历的主要阶段:() ①20世纪50-80年代是孕育阶段②20世纪40-80年代是孕育阶段 ③20世纪80-90年代是萌芽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到2020年是形成阶段 4、美军在20世纪提出的战略理论包括:() ①“空地一体化”战略②“地区防务战略” ③“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④“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5、美国海军确定的信息技术应具备的能力:() ①指挥、控制与监视②主宰战斗空间,投送力量 ③保持力量和综合能力④获得制信息权 三、概念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战争: 2、信息化战争: 3、战争实力: 4、战争潜力: 5、战争保障: 四、判断正误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1分) 1、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形态。在信息时代,战争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息化对信息化的战争,又有信息化对非信息化的战争,还有部分信息化对部分信息化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指挥、电子干扰、精确打击成为描绘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基本

安徽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军事理论 PS:安大的军事理论考试只有选择判断,大家注意! 军事理论课《普通高等学校军事学概论》 复习题 一、判断:将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 1.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N)2.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Y)3.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Y)4.我国古代兴衰交替的国防其特色表现:一是修明政治,变法图强;二是改革军制,演兵习武;三是重视教战,全民尚武(Y)5.近代中国国防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和遭受民族耻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历史(Y)6.国防军事法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宪法之外加以制定(N)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Y)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Y)9.陆军是我军的主要兵种,主要担负陆战场歼敌任务(Y)10.民兵军事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时间落实(Y)11.82毫米迫击炮和82毫米无后座力炮都属直射武器,用于打敌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Y) 12.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经济建设又要适当照顾国防建设的需要,以保证国防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Y)1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N)14.“国家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N)15.炮兵由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组成(N)16.防化兵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由防化、喷火、发烟等部(分)队组成(Y)17.经济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Y)18.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解放军的中坚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Y)19.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Y)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Y)21.我国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Y)22.我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Y)23.军事思想的概念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Y)

军理考试题型等

有的简答题只列了要点,但是考试的时候只答要点是绝对不行的,大家还需要脑补一些解释,论述题只是大概范围列出,因为内容太多实在是码字码不起了,大家自己去看吧。两个半小时打了五千六百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ps:今年考试分两场,八点一个,十点半一个,我是十点半那场的,据说两边的重点可能有出入,大家多保重了…… 考试范围: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第二节战争观和方法论 第六章侦察监视技术 第七章精确制导武器 第十二章国际战略格局 第十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十五章国防概述 第十七章国防动员 题型及要求: 1.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一共20分。 2.简答:5个,每个6分,一共30分。 3.论述:2个,每个15分,一共30分。 论述题要求每道题不少于400字,重点是①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要求课后思考题前九个都看看,没准是哪个。②第十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二节。 这两部分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实在是无力,大家自己去看书吧…… 论述题要点,陈述理论,现实分析,对现实提出对策。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一节为例,现实分析,比如威胁三要素的分析,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大环境,中国国内局势(十八大等等)小环境。对现实提出对策,万能的几个方面,政治、外交、文化、经济、军事,比如说在政治上加强在该地区的存在感,在海南省设置三沙市啊,军事上做好战争准备,建立三沙警备区啊,文化渗透,外交斡旋,经济制裁等等。 1.学习小结:20分,常年不变题,要求600字以上。 内容包括①对学习本课程的认识②学习本课程的收获③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这个学习态度怎么来看呢,恩,就是你这道题的字数…… 要求:①不和第一章中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意义雷同②可以提前百度参考,但是不能雷同,发现完全一样的一段话就零分③不可以对老师歌功颂德……

数理方程期末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数理方程(B )期末考试试题 考后回忆版本 一、求下列偏微分方程的通解),(y x u u =(16分) (1)y x y x u 22=???(2)xy x u y x u y =??+???2二、求下列固有之问题的解。要求明确指出固有值及其所对应的固有函数(10分) ?????=′+∞<<<=+′+′′.0)2(,)0()20(,022y y x y x y x y x λ三、求第一象限}0,0|),{(2 >>∈=y x R y x D 的第一边值问题的Green 函数。(12分) 四、用积分变换法求解下列方程。(12分)???=>+∞<<<=).21(),0(,)(),0(. 1)1,(,0)0,()0,10(,4x x u x x x u t u t u t x u u t xx tt δ?七、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下列方程。(15分) ?????=<++=++=++0|)1(,1 222222z y x zz yy xx u z y x z u u u 八、求解下列定解问题。(5分) ?????==>+∞<

军理试题

判断: 具有动力装置、制导系统、战斗部的武器就是导弹F 精确制导武器利用GPS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制导精度。T 对于地形匹配制导的导弹,地形越复杂,则制导精度越高。T 惯性制导系统是不断修正导弹的加速度,从而攻击目标。F 通信卫星的轨道可以是圆轨道,也可以是大椭圆轨道。T 第二代微观夜视仪结构小巧,观察能力强,能发现伪装F (主动试红外夜视仪可以识别伪装第二代微观夜视仪是被动的) 自主式制导的导弹一经发射,就与发射点及目标点无关,而只与导弹本身有关。T 火箭助飞鱼雷是一种导弹。T 可控的火箭武器系统是一种导弹。T 照相侦察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F 照相侦察卫星可对地球表面的目标进行连续侦察。错 自主式制导导弹一经发射,就与导弹无关,而只与发射点和目标有关.F 制导炸弹与导弹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动力装置,而后者有T 对付雷达有源干扰,可采用减少雷达发射功率对抗?F 主动式自寻的制导是导弹主动寻找目标的能量,从而攻击目标.F(导弹主动发射能量,感应反射的能量)电子侦察卫星飞行高度越高,其侦察灵敏度也越高.F(一般选在离地面300~1000km) 导航卫星可为高速机动的目标如飞机、导弹等导航定位。T 激光制导武器利用激光的能量摧毁目标F 激光武器具有精度高、无后坐力、可直瞄等特点。T 导弹主动寻的制导是指导弹能主动接收目标辐射的能量.F 在雷达对抗中,动目标显示技术是用来对付有源干扰的一种技术.F (对付无源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动目标显示) 热像仪是利用温差成像的一种夜视仪。T 热像仪是工作在远红外电磁波段的夜视仪器。(错) 中、远 热像仪通过辨别目标与背景的温差进行侦察,故发现目标能力很强。 (对) 微光夜视镜利用光电效应T 热像仪是接受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线成像的仪器T 照相侦察卫星可发现它下方的所有可分辨的目标F 光纤通信具有不受天气影响、抗干扰、抗腐蚀等优点T 人工按键发报是无线电通信反侦察的一种手段F 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易受云雾雨雪天气的影响.f 能克服 激光的军事应用都不受天候的影响.f 激光制导武器是激光武器的一种.F 地形匹配制导的精度与射程有关而与地形无关.f 在雷达对抗中,通过改变频率的方式可对付无源干扰. f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具有图象清晰、隐蔽性好等特点.f (易暴露,容易被仪器测到) 照相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与卫星的高度有关。t 激光武器是指带有激光器具的所有武器.f 激光大气通信具有全天候工作的特点.f 当无线电通信受到干扰时,可通过增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反干扰。 t 我国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t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t 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根基。T 微光夜视仪结构小巧,观察能力强,能发现伪装。(错)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主要通过探测目标辐射的近红外线发现目标。(错) 绿色植物的反射率与绿色涂料相似,所以近红外侦察器材较难揭露用绿色涂料伪装的目标。(错) 所有雷达吸波材料都是吸收或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它转化为热能而耗散掉。(n) 火箭弹是不是导弹?(n) 火箭武器是不是导弹?(y) 飞行器雷达隐身技术中最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吸波涂料。(n) 采用涡扇发动机的导弹的红外隐身性能优于采用火箭发动机的导弹。(y) 对敌雷达或通信设备,都可采用欺骗性干扰或压制性干扰。对 侦察卫星运行高度越高,则侦察范围越大,故高度越高越好。(错)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军理历年考题

12-13上学期原题 一.填空题:1*5分 1.轰炸机使用特殊材料,使得无线电波大量衰减,这种无源干扰属于__干扰 2.卫星轨道分为顺行与逆行轨道,静止轨道属于__轨道 3.依据目标反射或者自发辐射的制导方式是__ 4.用激光来引导导弹飞行、侦测、跟踪并命中目标的系统是__ 5.利用目标反射微光或者自身热辐射的夜视方式属于__ 二.判断题:1*5分 1.“嫦娥二号”在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途中,始终依靠发动机推动; 2.无线电通信侦察包含侦听与识别、测向与定位、跟踪与监视等任务,反过来说,无线电通信反侦察就包含了防止敌方对我方采取上述行为的任务; 3.顺行轨道的人造卫星一般向东发射,以利用部分地球自转的速度来节省燃料; 4.1960年苏联SA-2导弹击落美国U-2侦察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方飞机的先例; 5.用第一代微光夜视仪观察另一方精心伪装的坦克与装甲车辆。 三.选择题:3*10分 1.可以在驱逐舰上发射的导弹有: 防空导弹;机载导弹;反舰导弹;面空导弹;反辐射导弹;空舰导弹;地地导弹 2.导弹发射后不听制导站指挥的制导方式有: 遥控制导;寻的制导;惯性制导;半主动制导;被动制导;自主式制导 3.我军侦察机投放干扰箔条属于什么干扰手段? 瞄准式干扰;无源干扰;有源干扰;消极干扰;反射式干扰;吸收式干扰;积极干扰4.世界上目前为止完成过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有: 法国;英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前苏联) 5.激光雷达具有哪些特性: 大规模搜索与监视效果好;可以进行超低空探测;跟踪、测速、测距等精度高;可以识别高压电线;可以穿透大雾、雨雪来精确测出距离与位置;占据空间小 6.用于侦收敌方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被称为“太空耳朵”的卫星是: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 7.我军在暴风雪天气下,使用什么夜视技术可以不受暴风雪影响,发现与监视对方军队?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红外热像仪 8.如果使两束激光相互叠加与反相抵消会产生明显的强弱效应,这体现了激光的什么特点? 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 9.下列关于通信卫星的描述正确的有: 轨道倾角多为0度;多在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基本上遵从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多为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10.在倾盆大雨的一天里,我军发现敌人侦察机在东南沿海一带搜寻情报,要使用什么制导方式的命中精度最低? 半主动寻的制导;无线指令制导;惯性制导;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主动雷达寻的制导

西北大学军理试题

军事理论课期末试卷汇编 (满分60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一、填空题 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 行的军事活动. 2.公民履行兵役的三种主要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民兵构成。 4.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 以上的武器。 5.非致命武器按用途分可分为骚乱控制和常规性非致命武器两大类。 6.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 概括。 7.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人民战争思想、人民 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和国防建设思想五个部分。 8.根据军队“三化”建设新的实践江泽民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 9.我国陆地上与14 个国家接壤,其中朝鲜和越南既是海上邻国又是陆上邻国,陆海邻国仅次于 俄罗斯,排世界第二位,周边安全环境复杂。 10.侦察卫星按不同的侦察设备和任务可分为照片侦察卫星、点子侦察卫星、海洋监测卫星、导 弹预警卫星和核爆探测卫星。 11.我国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合作。 12.现代伪装技术主要有:迷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假目标伪装和烟幕伪装等。 13.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侧地卫星和气象卫星。 14.信息化战争中的六位空间指:陆、海、空、天、信息和认知。 15.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1 世纪到1840 年 这一时期人们对战争的理性认识。 16.武警部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宗旨、原则以及条令、条例和有关制度,结合武警 部队的特点进行建设。 17.指挥控制技术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 1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认为时代主题可以概括为和平与发展。同时他也指出霸权主义的 争夺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二、选择题 1.我国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国家军事机关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治局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国防教育法》确定的全国国防教育日是( C ) A.3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B.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3.截止2005年底,我军完成了十次大的精简整编,使军队数量保持在( D )万。 A.300 B.280 C.250 D.230 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第二炮兵是( A )

乐理期末考试试题

· ◇◇◇◇◇◇◇◇◇◇◇◇◇◇◇◇◇◇◇◇◇◇◇◇◇◇◇◇◇◇◇◇◇◇◇◇◇◇◇◇◇◇◇◇◇◇◇◇◇◇◇◇◇◇◇◇◇◇◇◇◇◇◇◇◇◇◇◇◇◇◇◇◇◇◇◇◇◇◇◇◇◇◇◇◇◇◇◇◇◇◇◇◇◇◇◇◇◇◇◇◇◇◇◇◇◇◇◇◇◇◇◇◇◇◇◇◇◇◇◇◇◇◇◇◇◇◇◇◇◇◇◇◇◇◇◇◇◇◇◇◇◇◇◇◇

A 一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二个 10、减五度的音数为()。 A 4 B 3 C 2 D 5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同主音大小调在自然形式中有__________级、 __________级和__________级三个音级不同。 2、五声调式不稳定音级分别 以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倾向于稳定音。 3、大调式色彩比较__________,小调式色彩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小七和弦的三音升高变化半音成为_______和弦。 5、由三个音按照_______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做 _____________。 6、在和弦中,只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不协和和弦。 7、七和弦的第一转位叫做_____________,第二转位叫 做_____________,第三转位叫做_____________。 8、大六度音程转位后为_________音程,减八度度音程 转位后_________音程。 9、和声小调升高自然小调__________级而成。 三、以下列各音为低音,构成指定的音程。(每题2分,共20分) 大三度纯四度小二度增四度纯五度 纯八度大三度减五度纯一度大六度 四、以下列各音为低音,构成指定的和弦。(每空1分,共10分)

军理考试复习题.doc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4.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I才I由平时状态转入战吋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为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训和为服兵役的公民承担一定的优抚义务。 6.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Z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从作战指导思想上讲,是为了辅助进攻,或为了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而进行的防御。 7.国防的基本类型有侵略扩张型、自一卫防御型、互动联盟型、自主中立型组成。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 9.军队建设的总要求,用五句话可以概括,它们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0?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3.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兵书《武经七书》分别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 14.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发展的超前性、效果的突袭性、应用的双重性、高度的保密性。 15.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休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6基础性军事高技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 17战争观与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与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丿力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战争本质问题所做的正确冋答,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原理所做的科学揭示。 18.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战争动员。 19.国防的职能是: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20.国防精神包含的内容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关于划分、开发和使用海洋的一部国际公约,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大会制定的,1994年11月16 F1生效。我国于1996年5 月15 口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二、简答题 2. 简述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和实质 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木利

军理题库

2012级军事理论考试复习题 34. 步兵是由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装甲步兵组成的,其编成是按军、师、团、营、连编成。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36. 我国炮兵组建于1948年8月1日,炮兵由地面炮兵和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37. 我军炮兵在隶属关系上,可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编入陆军集团军、师(旅)、团、营建制内的炮兵为预备炮兵;独立编成、直接隶属战略区的炮兵为队属炮兵。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38. 装甲兵是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陆军战斗兵种,是陆军重要的突击力量,我军装甲兵组建于1945年12月1日。 (0.0分) A A.正确 B.错误 42. 我国海军的组织体制,最高领导和指挥机关为军委海军,下辖有东海、南海、北海三个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其中舰队的建制机构属于正兵团级。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44. 水面舰艇部队一般是按舰艇支队、大队、中队来编成的,其中支队、大队、中队分别相当于副师、团、营建制。 (0.0分) B

B.错误 47. 我国潜艇部队分战术潜艇部队和战略潜艇部队两大类,战术潜艇部队由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组成。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48. 我国潜艇部队组建于1954年6月19日,事过10年就装备了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52. 我国空军部队是1949年11月11日成立的,当时规模较小,只有2个大队。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53. 地空导弹兵是执行防空任务的兵种,通常与高射炮兵组成二合一的防空体系。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54. 高射炮兵用于防空作战,专负责打击敌侦察机和运输机,以及保护己方战斗势力。 (0.0分) B A.正确 B.错误 55. 空降兵是空军的特种兵,主要任务是夺取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或地域。 (0.0分) A A.正确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峨山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 高二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 =2{|430},{|24}x x x B x x -+<=<<,则A B = .A (1,3) .B (1,4) . C (2,3) . D (2,4) 2. 已知复数z 满足(1)1z i i -=+,则z = A. 2i -- B.2i -+ C. 2i - D.2i + 3.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y x =sin y x = C.cos y x = D.x x y e e -=- 4.若2,4a b ==,且()a b a +⊥,则a 与b 的夹角是 A .3π B .23π C .43 π D .23π- 5.下列双曲线中,焦点在y 轴上且渐近线方程为2y x =±的是 A. 2214y x -= B.2 214x y -= 正视图侧视图

军理题库及相关答案

军理题库及相关答案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A卷)

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 试试题高二数学(理)(A ) 说明:卷面考查分(3分)由教学处单独组织考评,计入总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a 5=10,a 4=7,则数列{a n }的公差为( ) A .1 B .2 C .3 D .4 2.过点P (-2,3)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y 2=-92x 或x 2=43y B .y 2=92x 或x 2=43 y C .y 2=92x 或x 2=-43y D .y 2=-92x 或x 2=-43 y 3.设命题p :?x ∈R ,x 2+1>0,则﹁p 为( ) A .?x 0∈R ,x 20+1>0 B .?x 0∈R ,x 2 0+1≤0 C .?x 0∈R ,x 20+1<0 D .?x ∈R ,x 2+1≤0 4.命题甲: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PA|+|PB|=2a(a>0为常数);命题乙:P 点轨迹是椭圆.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不等式x 2-x -6x -1 >0的解集为( ) A.{}x |x <-2或x >3 B.{}x |x <-2或13 D.{}x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理题库(内部资源)

军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高技术战争时代的开始的标志是 A、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海湾战争。 B、21世纪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C、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 D、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科索沃战争 答案:A 2、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A、战略目的 B、战略任务 C、战略方针 D、战略手段 答案:C 3、我国的陆土面积平方千米。 A、1000万 B、980万 C、960万 D、970万 答案:C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中央办公厅 C、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D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于 A、1955年5月 B、1933年6月 C、1933年7月 D、1934年6月 答案:A 6、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A、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 B、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 C、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 D、每年8月第三个星期六 答案:A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诸葛亮 C、孙膑 D、司马迁 答案:A 8、国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是 A、国防的主体、国防政策、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国防的基本类型。 B、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国防的基本类型。 C、国防的主体、国防的政策、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 D、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 答案:B 9、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A、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B、和平、互利、平等、协作 C、互信、互利、团结、协作 D、和平、发展、平等、协作 答案:A 10、战略的构成要素是 A、战略环境、战略格局、战略手段 B、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 C、战略环境、战略方针、战略手段 D、战略目的和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手段 答案:B 11、国防的基本类型 A、扩张型、侵略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B、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C、侵略型、自卫型、结盟型和中立型 D、攻击型、防守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答案:B 12、C4ISR系统中C4代表的是 A、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 B、指挥、侦察、通信、计算机 C、指挥、监视、情报、计算机 D、情报、控制、侦察、计算机 答案:A 13、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A、始终跟党走、听党指挥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永远听党的话 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案:D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 象() A.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B、一是“侵略”;二是“战争” C.一是“战争”;二是“侵略” 答案:A 15.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相结合组成 A.公安干警 B.民兵C.第二炮兵答案:B 16.民兵军事训练的基本要求是训练对象,内容和()。 A.政治落实 B.军事落实 C.时间落实 答案:C 17、“三湾改编”的内容() A、支部建在连上 B、党指挥枪的原则 C、成立了“士兵委员会” 答案:A 18、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 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答案:C 19、江泽民对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高二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理科)试卷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清楚,考条粘贴到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i 是虚数单位,复数 i ai -+21为纯虚数,则实数a 为 A . 2 B .-2 C .2 1 - D .21 2.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2)N σ,,(4)0.84P ξ=≤,则(0)P ξ=≤( ) A .0.16 B .0.32 C .0.68 D .0.84 3.已知变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则变量是( ) A .线性正相关关系 B . 线性负相关关系 C . 由回归方程无法判断其正负相关 D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下面几种推理是类比推理的是 ( ) A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和 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 180=∠+∠B A B .由平面向量的运算性质,推测空间向量的运算性质 C .某校高二级有20个班,1班有51位团员,2班有53位团员,3班有52位团员,由此 可以推测各班都超过50位团员 D .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100 2是偶数,所以100 2 能被2整除 y x ,x y 25.0^ -=y x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