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古为新_谈方塔园规划及何陋轩设计

与古为新_谈方塔园规划及何陋轩设计

177

03/2010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方塔园整个规划设计,首先是什么精神呢?我想了四个字,就是“与古为新”,“为”是“成为”,不是“为了”,为了新是不对的,它是很自然的,它是与古为新。与古前面还有个Subject主词,主词是“今”啊,是“今”与“古”为“新”,也就是说今的东西可以和古的东西在一起成为新的,这样一个意思就对了。

与古为新,前提就是尊古,尊重古人的东西,要能够存真,保存原来的东西。但有些个别情况比较特殊。比方说,整个这块基地,是朝北的,我们由北门进来。但实际上过去这个塔,在一个庙的范围内,是朝南的。但明朝的影壁,应是大门口对面的一个影壁,它是朝北的。这很巧,一个因为你无从考证,一个它现在的现实是朝着北,从北门进来的现实跟影壁原来朝北的位子正相同。这些我们都要尊重,这是一个精神。

第二个精神。方塔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大家来看方塔,它是主体,因此主体要在全园散布它原有的韵味。这是个原则,能够使得它存它的“古”,同时使其能够显露或者说加强主体宋塔的韵味。整个园子的布局,从其与周围的关系到各个细部,都要能够有这样一种精神。

我主要想从这里讲起,这是总的精神。

要尊古,我们如何才能在最好的条件之下把古塔烘托出来?举个例子,就好像是博物馆里一件贵重的东西,都用一个托子托住它,每样东西都托着。建造这样重要的古迹,都得这样衬托起来。但又不能独立地衬托在那里,要组成一个互相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这样一个原则,有高有低,就像手上托着明珠一样。它有些主次,又有些变化,同时有利于观赏,还要有对游人的关注。所以设计整个园子的原则,也就是这些。把Feng Jizhong

冯纪忠草坪及植栽组织等传达自然的精神。何陋轩则从写自然的精神转到写自己的“意”。主题不是烘托自然而是摆在自然中,“意”成为中心。

宋的精神也是今天需要的,“与古为新”的“古”不是完全的宋,但精神是宋的。我要让这种精神贯通全园,在全园中流动。整个设计为何不取明清,而独取宋的精神?不仅仅因为,作为全园主体且年代久远的宋塔本身传达出了宋的神韵,而且,宋代的政治氛围相对来说自由宽松,其文化精神普遍地有着追求个性表达的取向。正是这种精神能让我们有共鸣,有借鉴。所以到了我设计的“何陋轩”,就不仅仅是与我有共鸣的宋代的“精神”在流动,更主要的是,我的情感,我想说的话,我本人的“意”,在那里引领着所有的空间在动,在转换,这就是我说的“意动”。高低不一的弧墙,既起着挡土的功能,又与屋顶、地面、光影组成了随时间不断在变动着的空间。它们既各有独立的个性,又和谐自然地融入到整体之中。

这些从粗到细地贯彻下来。

塔园与广场、园子之间的墙都不封闭,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贯通的,并且有多种方向的引导。甬道、堑道等引向宋塔、天后宫。几个大块的面积:大广场的地面、大水面、大草坪既独立,又不封闭,互相之间的空间分而不断,构成整体。

何陋轩的灵感,我当然有啊。

首先,它一定要成为一个点,它的份量不能少于天后宫,这是我的一个点。古人的东西,古人创造的方塔,古人创造的天后宫,都是用台子抬起来供奉着,如掌上明珠。人家来我这个地方,首先会考虑规模值得跟那些比对。思想上是这样,感觉上也是这样。你在一个公园,走了那么多路了,到这里来,也需要有一个开敞的东西,你一个亭子,几个围廊,苏州的那一套东西来,不行啊,不够份量啊,这是第一个。

第二,既然这样了,连大小我都要跟它比一比,比配一下子,所以我就跟那画图的讲,你就量一下天后宫的大小。那个台基的大小,我用的就是天后宫的大小,而且是用的三个,三个一样的大小。当时在寻找方向,所以这个东西就可以转动,转动到最后是正确方向,是南北方向。房子是南北向,但摆的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相互定位、相互变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搭个台子,按照角度在转,最后把它定出来。这就是我说的时空转换。

在“人与自然”一文中,我讲“形、情、理、神、意”,讲北宋到南宋是写自然,写山水的精神,到明清开始写意,苏州园林写主人自己的意,从园林发展来讲是这样。整个方塔园的设计,取宋的精神,以宋塔为主体通过大水面、大

\ 怀念冯纪忠先生专栏 \

与古为新

—— 谈方塔园规划及何陋轩设计Join the Past, Become the New:

Discuss on the Planning of the Square Pagoda Garden and the Design of Helou Shelter

《第二届冯纪忠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10年3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为此本刊特刊发相关文章,包括冯先生代表作方塔园及何陋轩的论述文章,缅怀冯先生的文章及最新出版的“冯纪忠讲谈录”的介绍文章。

编者按:

相关文档